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合集下载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最新白内障临床路径表

最新白内障临床路径表
3.www。oh/ov。com/teach/student/shougong/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8-4情境因素与消费者行为2004年3月20日2.
500元以上1224%□无□有,原因:
为了解目前大学生对DIY手工艺品制作的消费情况,我们于己于人2004年3月22日下午利用下课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快速抽样调查。据调查本次调查人数共50人,并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分析如下:1.
□(副)主任查房
□病情观察
□眼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病情观察
□出院记录
药物
□抗感染
□止血
□降眼压
□抗感染
□止血
□降眼压
□出院带药
活动
□限制活动
□限制活动
□正常活动
饮食
□普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特殊医嘱
护理
□病情观察
□执行医嘱
□病情观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普食
□糖尿病饮食
□低盐低脂饮食
□半流质饮食
特殊医嘱
护理
□病房介绍
□医院制度及医护人员介绍、健康教育
□入院护理评估
□执行医嘱
□协助术前准备
□心理护理,减轻术前焦虑
□执行医嘱
□监测生命体征
□执行医嘱
患者或
家属
□入院告知签字
□病情告知签字
根本不知道□□手术签字
参考文献与网址:
病情
白内障临床路径表(一)

单病种限价管理制度

单病种限价管理制度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单病种限价管理制度为推进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按照《河北省物价局、河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部分病种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冀价管【2012】72号)文件要求,我院实施单病种限价管理,具体规定如下:一、限价管理的单病种种类及收费标准(共计8个病种)。

1、结节性甲状腺肿(全麻),甲状腺全切术,限价:5670元2、结节性甲状腺肿(全麻),甲状腺部分切除术,限价:5346元。

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限价:3483元。

4、老年性白内障(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限价:2592元,除外人工晶体。

5、老年性白内障(单眼),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限价:2754元,除外人工晶体。

6、子宫平滑肌瘤,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限价:4698元。

7、子宫平滑肌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限价:4698元。

8、子宫平滑肌瘤,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限价:4698元。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日常的监管工作,定期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综合质量检查和考核,包括:进入单病种质量管理路径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出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材料支出费用比例、检查项目费用比例等指标,实行动态监控,进行效果评价,必要时对单病种管理路径进行修正。

三、各临床科室要成立科主任为负责人的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单病种医疗质量和限价工作,保证医疗安全,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由个案管理员负责单病种的登记、信息上报等工作。

四、单病种限价收费是指单病种患者住院诊疗过程中,患者确诊入院到出院时,一次性交纳单病种限价的费用。

本次住院医疗费用(门诊诊疗费用另行结算)未超过本院备案公示的限价标准,按限价标准结算;超过限价标准的,除路径规定的中止限价的情况外,超过部分由患者所在科室负担。

五、对进入单病种限价管理的患者严格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进行相关诊疗、护理工作,同时按照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确保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费用管理和控制

老年性白内障病种费用管理和控制
降 , 中降 幅最 大的是床 位费 , 5 %, 明经干预 , 其 达 1 说 严格 施
老年性 白内障患者 的病情和手术 效果建议 使用适 合患者 自
身情况 的人 工晶体和黏弹剂 , 那么老年性 白内障患者 的住院
行临床路径 , 规范 医疗行 为 , 缩短 了平均住 院 1 使住 院平均 3, 3 1由 7 . d缩短 到 4d 床位 费也就 随之相 应减少 ; 6 , 其余 按降 幅由大到小依次 为护理 费 、 耗材治疗 费 、 手术 费 、 查费 、 检 药
直接原 因。医疗机构及患者应尽量选用 国产 手术 耗材 . 医务
等情况 ) 合理选用手 术耗 材 , 使住 院总费用下降 , 占总下降费
用 的 5 %。 7 3 讨 论
在 老年性 白内障患者住院总费用构成 中 , 制重点是特 控 殊手术 消耗材料 。在可供选择 的老年性 白内障患者手术耗材 ( 人工 晶体和黏 弹剂 ) 多个 品种 中, 价格从八百 多元的国产人
围也很大 , 国产的透 明质酸钠 到进 E 的 H ao , 从 l eln 共有 7种
可 以选 择 。
院 日减少 , 患者住院费用 降低 , 科室医疗成本降低。 因此 , 单病种成本 核算 管理 。 要在严格 执行 临床路 径的 基 础上 , 规范 医疗 行为 , 控制科 室特殊 耗材 、 手术 费 、 查费 检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 采用多元线 性回归分析[。 1 ]
2 结 果
由表 2可以看出 :从患者住 院总费用的统计分析看 , 耗 材治疗 费和手术费是影响患者住 院总费用 的主要因素。其次
21 单 病种 构 成情 况 及影 响因 素 的分 析 :0 0年 1 至 . 21 月
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 、 检查费 比例 、 费别 、 年龄等 。

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

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

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1. 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

2. 目标本质量评估工作制度的目标如下:- 确定单病种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优化诊疗流程和提高疾病治愈率;- 提高医疗机构整体质量水平。

3. 质量评估流程3.1 选取病种通过患者数据分析和专家意见,确定需要评估的单病种。

3.2 制定评估标准制定针对单病种的质量评估标准,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单病种相关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3.4 评估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医疗团队,并与其讨论改进措施。

4. 质量评估方法4.1 定性评估利用病例讨论、专家评审等方法进行定性评估,以获取医疗服务质量的直观认知。

4.2 定量评估基于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如治疗成功率、随访情况等指标。

4.3 反馈及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向医疗团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质量评估责任人确定质量评估工作的责任人,包括评估组织者、数据分析专家和质量评估报告撰写人员等。

6. 文件管理将质量评估相关文件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和可追溯性。

7. 监督与改进定期对质量评估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质量评估工作制度。

8. 法律风险在质量评估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范法律风险,确保评估工作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9. 生效日期本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单病种质量评估工作制度的内容,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供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参考和执行。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以下是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为第一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需要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

诊断依据为病史和体格检查。

患者出现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晶状体出现混浊,眼底像不清晰等症状。

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为诊断明确,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者进行日间手术。

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编码,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的患者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眼压、泪道等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等检查,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

术前需使用抗菌药眼液。

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内植入物为人工晶状体,手术用设备为显微镜和超声乳化仪。

术后需进行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等检查,必要时需使用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和非甾体抗炎眼液。

出院标准为手术后眼部反应较轻,病情稳定,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稳定。

3.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

十一)手术前检查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手术前检查异常可能影响手术,需要特殊治疗。

2.手术后可能出现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个人原因也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

二、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首次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0)的患者。

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D-9-CM-3:13.41+13.7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出院日期、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时间住院第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交代病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住院病历核实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前、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患者选择人工晶状体(IOL)选择手术用黏弹剂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长期医嘱眼科二级护理、三级护理术后抗菌素眼液滴眼临时医嘱血尿常规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眼科A+B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计算、OCT(必要时)明日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下行左/右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30分钟术眼滴散瞳药水2次术前15分钟术眼滴表面麻醉药2-3次入院护理评估健康教育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2天(手术日)术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手术眼别实施手术完成手术记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主要诊疗工作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二级护理临时医嘱根据病情需要制订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手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准备执行医嘱是否有变异:无/有,原因:1.2.时间住院第3日(术后第1日)检查患者术眼上级医师查房,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更换敷料完成病程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恢复情况评估患者今日是否可以出院若患者可以出院,则需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处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出具诊断证明书若患者不能出院,则继续住院治疗长期医嘱眼科一级或级护理治疗工作重点:进行眼科三级护理。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2、对于胆道术后T管造影发现胆总管 残留结石的患者,可选用经T管窦道胆 道镜碎石和取石。
在医院的技术条
件和病人有适应 症无禁忌症的情 况下,未采用相 应的内镜取石方
法,酌情扣分, 扣分不超过20分
1、术后常规补液和抗感染处理。
2、观察有无胆漏、腹腔出血和胆道出
术后处理不当,
术后处理
10
血等。
3、观察胆汁的性状,如颜色、结石残
病历记录中没有对内
科原有疾病评估与治
疗的信息记录扣5分
4
无深静脉血栓或肺栓
岀现深静脉血栓或肺
除外有血栓病

栓塞者扣4分
史及血液疾病
并发症控制
术后并发症
4
无感染
岀现感染扣4分(指伤
口局部感染,扣2分)
除外全身潜在
感染性疾病
2
无其他并发症
有其他并发症扣2分
(扣1分)
健康教育
股骨干骨折的
健康教育
10
为患者提供股骨干骨
等症状,有无全身中毒症状,如烦躁、
病史采集每缺1
病史采集
10
神志模糊、嗜睡等。
项扣1分,扣分2、Fra bibliotek往胆道手术史。
合计不超过10分
3、粪便及小便颜色改变。
1、全身检查,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
病历记录中体格
及神志状况。
检查每缺1项扣
体格检查
10
2、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情况,
1分,扣分合计不
接诊流程
有无腹部包块。
非手术前1小时开始使 用扣5分(改为2小时)
除外诊断为感
染或有抗菌素
治疗禁忌者
抗菌素应用
长时间手术追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及表单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及表单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诊断明确;2.视力低于0.5;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心电图;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5.眼科A.B超+角膜曲率;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然验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2.视力;3.眼压;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停止使用。

临床路径考核实施细则

临床路径考核实施细则

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成本,根据卫计委要求,经过对临床科室征集意见讨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XX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专项绩效考核细则》,现要求相关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全院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全员参加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直接与全年科室领导、医师、护士的绩效、晋升、晋级、评优等挂钩,并纳入年度科室医疗质量考核。

各相关科室必须认真执行,全面贯彻。

一、经济考核及奖惩以入径率及入径完成率为主要参考指标,奖罚的百分比均以科室的奖金总额为基数。

入径率:指定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进入路径数和该病种总患者数的比率。

入径完成率:指时间段内的第一诊断符合某一诊断编码(ICD-10)的患者完成路径数和该病种入路径患者数的比率。

例如老年性白内障:符合诊断有10人实际因为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的有8人,变异原因退出2人,路径完成6人。

入径率=8/10*1 00%=80%入径完成率=6 / 8*100%=75%1、各临床科室每顺利完成一例临床路径病例,经医务科及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审查合格后,每病例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奖励xx元,护士长xx,经治医生组奖励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2、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 的科室及管理科室奖励xx元,其中负责科室全面工作的科主任xx元,护士长xx元,经治医生组xx元,护理组xx元,科室个案管理员xx元。

3、年度对单病种临床路径工作成效突出(纳入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所有病种都必须达到入径率>50%,入径完成率>70%)的个人奖励设立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1名:奖励xx元,二等奖3名:奖励xx元/人,三等奖6名:奖励xx 元。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相关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治疗和质控标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

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通常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术后管理等方面。

在术前评估中,医生会进行眼部检查,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和手术风险。

手术技术方面,质控标准通常包括手术操作规范、器械消毒和手术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而在术后管理中,包括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评估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判定标准。

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判定主要包括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

一般来说,手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是评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术后视力应该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比如术后视力能否达到驾驶标准等。

此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评定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包括术后感染、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总的来说,白内障手术的质控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和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术后效果。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制度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测制度1. 本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为三十四个病种,详见附件。

2. 纳入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有六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脑梗死、髋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必须严格按卫生部制定的文本执行规范的诊疗行为,不能随意更改。

4. 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及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纳入医院质量监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室在重点科室评审中实行一票否决。

5. 科主任是科室临床路径管理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临床路径管理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推动不力,工作不落实的科室,科主任年终不得评先、评优。

6. 出现下列情况属于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缺陷(1)重度缺陷:①医院已申报并经省卫生厅医政处和省医学会确认批准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符合入径标准而未实施入径管理者。

②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实施小组未严格按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和时限要求步骤执行和记录,导致重度后果的。

③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病情恶化未及时发现和报告上级医生指导诊治,或违反“危急值”管理制度,导致重度后果者。

(2)中度缺陷:①患者入院第一诊断符合临床路径病种,实施小组、个案管理员未进行路径准入评估,选择患者入径并记录;或入径标准把握不准而致退出者。

②主诊医师在实施入径病例时,无理由说明而缺漏项目、超时者。

③入径患者手术安排延迟;辅助检查项目执行延迟、会诊延迟,导致入径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临床路径规定标准者。

④已入径患者,主诊医师未及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告知护理组或护理计划未按规定进行者;医护沟通不到位,导致执行医嘱延迟的。

⑤已入径患者未按路径退出标准评估而退出路径者;未向实施小组报告擅自退出;缺退出路径原因记录;缺退出路径后续诊治方案记录者。

⑥未及时发现变异,科主任未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变异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和及时处理;缺填写临床路径变异记录或内容不规范;或超五日报医院技术指导组。

白内障手术质量临床路径

白内障手术质量临床路径
观察
切口密闭情况
生命体征、伤口情况、角膜、前房炎症、人工晶体
用药
材料
双氯灭痛眼水
美多丽眼水扩瞳
结膜冲洗
术中麻醉用药
显微镜超乳刀
粘弹剂缝线人工晶体
缩瞳剂地塞米松庆大霉素
静脉抗炎
止血
静脉抗炎
止血
抗生素、抗炎眼水点眼
Day6(术后2天)
Day7(术后3天)
Day8-10(术后4-6天)
年月日至年月日
年月日至年月日
泪道冲洗
T、R、P、Bp测量
血常规+分类、尿常规、便常规
凝血功能:PT、APTT、纤维蛋白原
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
肝炎全项、HIV TP
肝肾功能
EKGLeabharlann 胸片正侧位眼B超、彩超眼压A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算
裂隙灯眼底镜检查
T、R、P、Bp测量
9:30/am前通知手术室确定手术时间
术前签字
术前医嘱
抗菌素皮试
白内障手术质量临床路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病人姓名住院号入院日期预定住院天数:10天
诊断标准
1.病史:视力逐渐下降病史。无眼痛其他不适主诉。
2.体征:晶体混住,视力小于0.3以下。
3.辅助检查:
4.无其他并存病
除外标准
1.病人自身不愿接受人工晶体植入或超声乳化。
2.病人有眼周面部感染.
3.患者具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它合并症.
总计:5124.9
生命体征、伤口情况、角膜、前房炎症人工晶体
生命体征、伤口情况、角膜、前房炎症人工晶体
眼底检查、眼压测量、视力矫正
用药
静脉抗炎
止血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改版)

关于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各科室:为了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抓好临床路径实施环节质量,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及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办公会决定成立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专家组及科室实施小组。

一、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援副主任:张秀芳成员:石军、张海宁、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耿静、王丽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张秀芳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订本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计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推行与实施临床路径所需要的资源帮助;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与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5、组织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专家组成员:刘援、张秀芳、石军、崔洪宝、葛方东、韩海燕、王丽专家组职责:1、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负责各临床路径病种执行文本的审核工作;4、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5、负责临床路径推行过程的技术培训工作;6、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的改进措施三、临床路径科室实施小组白内障组:石军、郭君玉、李宁眼底病组:张海宁、刘丹、崔洪宝准分子组:葛方东、周淑娟、刘霞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3、结合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或单病种)质量控制表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或单病种)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或单病种)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白内障临床路径(新疆·2019)

白内障临床路径(新疆·2019)

白内障临床路径(新疆·2019)一、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确诊白内障患者(ICD10:H26.901;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及症状:渐进性视力下降2.体征:晶状体不同位置混浊,眼底模糊,红光反射暗淡。

3.辅助检查提示玻璃体及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诊断明确2.患眼矫正视力低于0.53.患者及家属有手术意愿(四)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白内障ICD10:H26.901疾病编码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即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标准住院日为3-5天(指工作日,不包含节假日、周末)。

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选择路径。

后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六)参考费用标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平均全程参考费用标准控制在0.9万元内。

其他类型白内障依据其复杂程度增加相应的检查及手术费用。

(七)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1-2天(指工作日,不包含节假日、双休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生化全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2)心电图、胸片(3)普通视力检查、眼压、泪道冲洗(4)检影验光、眼A/B超+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Master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眼底照相。

2.根据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UBM(发现可疑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脱位的患者必须完成)、眼眶CT、眼前段照相、OCT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角膜地形图。

3.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病重或病危通知书(70岁以上者)、手术同意书、高值耗材使用同意书。

(精品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精品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 10 :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 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22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22 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者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 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者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 :H25.9 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 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术前检查的记录每缺一项扣5分,
记录不完整每项扣3分,
最多扣10分
视功能检查;
眼压测量;
泪道冲洗;
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瞳孔等)
10
入院后48小时内(术前)完善检查
视功能包括视力表或光
感/光定位检查
眼压应有实际测量值
检查项目不全,每缺一项扣2分。
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测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10
每缺1项扣2分,最多扣10分,
全身抗菌药物为非必须用药,未使用者不扣分
术后专科检查
裂隙灯检查
视功能检查
眼压
15
术后前3天逐日做裂隙灯检查;
术后3天内至少有一次视力检查(提前出院者在出院前完成);
术后3天内至少有一次眼压测量(提前出院者在出院前完成)
缺记录每天扣3分(提前出院者在出院记录中注明具体复诊时间,未注明者按照应记录天数每天扣3分)/术后3天内无视力记录扣3分
10
查阅检查单
每缺1项扣2分,
最多扣10分
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表抗、HIV检测)
心电图;
胸部X片或透视(必要时:如全麻)
10
查阅检查单
检查项目每缺1项扣2分,
最多扣10分
围手术期安全
术前准备
术中控制
术后预防感染
10
术前抗菌药物眼水点术眼;
术前结膜囊冲洗;
记录术中并发症(如无,可省略);
术后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点眼;如有预防性全身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超过术后72小时
有测量报告或测量数据
无测量结果扣10分(患者特别不能配合者应陈述具体原因,理由充分者不扣分)
所植入的人工晶体
5
有人工晶体使用登记表(注明所使用人工晶体的品牌及供货单位)
手术记录页(或术后第一次病程记录中)贴有所使用的人工晶体信息标签
缺一项扣2.5分,
最多扣5分
术前常规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糖
术后3天内无眼压测量值记录扣3分
出院告知及健康教育
用药及复诊告知,进行健康教育
10
告知具体出院带药品种及使用方法:
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
告知具体复诊时间 。
进行健康教育
未明பைடு நூலகம்告知者,每缺一项扣3分。
未进行健康教育者扣4分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病史采集
视力无痛性、渐进式下降病史
既往眼外伤病史;家族眼病史
10
住院病历
手术前有相关的病史记录
未记录者每缺一项扣3分,
最多扣10分
专科检查
(术前)
晶状体出现混浊
眼底模糊或窥不清
10
记录晶状体混浊的程度、部位
描述散瞳后眼底检查情况(看不清眼底时做眼部B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