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文字材料题阅读技巧

合集下载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详解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这部分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统计图表、文字资料等,要求考生通过计算、比较、推理等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行测资料分析常见的题型。

一、增长相关题型增长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与增长相关的题型主要包括增长量、增长率的计算以及基期量的求解。

增长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现期量减去基期量得出。

例如,已知今年的产量为 100 吨,去年的产量为 80 吨,那么增长量就是 100 80 = 20 吨。

增长率则是增长量与基期量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100% 。

比如,上述例子中增长率为(100 80)÷ 80 × 100% = 25% 。

基期量的求解,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率时,可以通过现期量÷(1 +增长率)来计算;当已知现期量和增长量时,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二、比重相关题型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常见的比重题型有现期比重、基期比重以及比重的变化量。

现期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 100% 。

比如,某地区总人口为 100 万人,其中男性 55 万人,那么男性人口的现期比重就是 55÷100×100% = 55% 。

基期比重=(部分量的基期量÷整体量的基期量)× 100% 。

计算时需要先求出部分量和整体量的基期量。

比重的变化量=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在计算时要注意判断比重是上升还是下降。

三、平均数相关题型平均数题型包括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增长量和增长率。

现期平均数=总数÷个数。

比如,某班级 50 名学生的总成绩为4000 分,那么平均成绩就是 4000÷50 = 80 分。

基期平均数=(总数的基期量÷个数的基期量)。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一、适当试题标记资料分析的一组材料,是由材料和5个试题组成,不像是其他部分那样,一个试题下面紧跟着4个选项,试题材料和题目的信息量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短暂地记忆试题即可,而资料分析由于材料的信息量很大,有些试题和材料相距比较远,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在材料中进行标记。

1、试题标记目的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尤其是文字材料,信息量很大,而且有的试题和材料距离比较远,那此时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就容易忘记或者记忆混乱而造成找出错误的数据,最终得到错误的答案。

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表格材料来说,由于表格的行、列比较多,如果我们不进行标记,那么很容易找错行或者列,从而找出错误的数据。

对于图形材料来说,由于数据比较凌乱,所以我们在解答的时候,倘若不进行任何标记,那就有可能会将这些数据“张冠李戴”。

总而言之,我们进行标记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准数据,那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标记呢?且看下面的讲解。

2、如何进行标记不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其他材料,我们在解题的时候,都是先看试题,然后根据试题的关键词来到材料中定位,找出关键句解答,所以在做标记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对于刚开始确定出来的关键词,我们就可进行标记,把关键词用圆圈圈住或者用直线标出;(2)然后返回到材料中寻找关键句,我们可以根据比较明显的“指标”进行跳跃性地阅读,从而找出关键句,并用直线勾画出关键句。

二、结合选项分析不论是资料分析,还是行测的其他部分,都是给出了4个选项,那这4个选项是凭空给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如果不是,那这几个选项在设置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结合选项来解题呢?1、选项特点分析行测资料分析给出的4个选项,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的,其余的要么是用来迷惑你的,要么就是正确答案附近的,用来打酱油,对应资料分析而言,一般来说选项的设置也有以下几个原则(当然说的是一些计算性试题中):一、正确选项,这个显然是必须有的;二、最大迷惑选项,如要求2005年的值,在选项中给出2006年的值;三、打酱油选项,这类选项一般都是和正确答案比较接近的选项,有时候会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不小的麻烦。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店铺⼩编为⼤家提供⾏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起来看看吧!希望⼤家及时了解答题技巧,顺利答题! ⾏测资料分析技巧:怎样阅读材料 对于⼤多数考⽣⽽⾔,在解决⾏测资料分析时会遇到这样的⿇烦:找不到数据,列不出式⼦,算不出数。

其中找不到数据直接会导致列不出式⼦,必然⽆法进⾏正确的计算,可见找数据的重要性。

其实找不到数据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法,既耽误时间⼜影响正确率,那下⾯⼩编就带⼤家来学习⼀下资料分析中阅读材料的⽅法和技巧。

在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材料类型有四种,分别是⽂字类、表格类、图形类和综合类,每⼀种材料都有⾃⾝的特点,只有掌握不同材料的阅读⽅式,才能快速找到数据。

1.⽂字类材料 材料特点:资料分析中⽐较复杂的材料类型,有的数据具有⼀定的“隐蔽性”,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段⽂字陈述中,需要考⽣从中逐⼀找出,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段主旨和⽂字间的关系。

⼤部分学⽣都是拿到题⽬后,先看题⽬,再到原⽂中去找相应的数据,然后在这个数据上做个标志,当然这么做没错,但是如果每道题⽬都这样做的话,我们不算第五道综合分析题⽬,就⾄少要找四遍,效率低⽤时长。

其实⽂字类材料通篇除了汉字就是数学,既然数字不好找,那么我们就应该找汉字,找那些标志性的⽂字,也就是利⽤关键词定位法来提升阅读速度。

阅读⽅法: 第⼀步,先看材料的时间,再确定材料基本结构,⽐如是否为分段型材料,⽂字类材料⼤部分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把材料中每段的关键名词圈出,知道每段主要描述的指标,最主要要圈出相似名词之间的区别; 第⼆步,解读题⼲,找出题⼲中的核⼼考点,注意单位和年份,再根据题⼲关键词定位材料相关位置; 第三步,每个⼩题集中查找所需数据,根据核⼼考点列式计算。

此外,材料的结构分析对于寻找数据帮助很⼤,所谓结构分析法,就是理清楚⽂字材料的结构,分析出材料属于总分、分总、总分总还是模糊性。

在分析材料的结构时,可以从⽂段的关键字、标点等⽅⾯着⼿,关键字包括时间、关联性词语,如:其中、占、以及⼀些名词等,⽽对于⼀些数据,可以先忽略。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

初识资料分析——常见的阅读材料形式考试大纲中对资料分析的介绍如下: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由此可知,要解答这1~5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先拿下“题干材料”。

结合近十年的真题来看,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文字型、图表型、综合型。

不同类型的材料各有其阅读技巧,考生只有根据已知材料类型的不同,在阅读时也采取不同的方式,通过区别对待,才能"因题制宜",取得最好的效果。

下面就不同材料类型给大家提供一些阅读的小技巧:1、文字型材料文字型题目,相对于图表而言,会难一些,所以得分率也会低一些。

主要难在材料的阅读上,它的材料往往比较庞大,信息量也比较多,所以需要提取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和陷阱性。

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先理清楚文字材料的结构,对一些关键词做好相应的标记(这个过程大约用时30到50秒);然后再看题目,针对题目的要求在材料中寻找相应的信息。

在分析材料的结构时,可以从文段的关键字、标点等方面着手,关键字包括时间、关联性词语(如:其中)、以及一些名词等,而对于一些数据,可以先忽略。

标点主要是关注句号、分号,句号往往说明要谈另外一种东西了,分号往往说明要谈这种东西的另外一个方面,对每一段中结构的把握很有帮助。

2、图表型材料图表型材料非常的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比文字型的材料相对容易一些。

首先在读题上就比文字型材料时间花的少,再次它的文字和数据的排列都是层次分明,不像文字型材料数据零散,所以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定位。

在把握整个图表结构的基础上,快速的确定有用信息,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于表格,首先看一下表名、横纵标目、以及一些相应的注释,明白表中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看具体的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在表格中寻找相应的数据进行计算。

对于图形,在具体考试中,它又分为很多的类型: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

资料分析--文字资料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文字资料技巧大全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

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

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

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文字型材料
在公职类行测考试当中,资料分析的考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文字型资料分析提是资料分析测验部分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

资料分析中,文字型资料分析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的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察考生对一段文字中数据性、统计性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加工能力,接下来和大家来一起看一看关于做文字型材料的资料分析的第一步,怎样读材料。

一、材料特点不同,但都可采用关键词定位的方法
1、总分结构材料:段落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个基本形式
2、并列结构材料:几个层次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层次段落间隐藏的数据关系是考察的重点。

3、结构模糊型材料: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不是很明显,可以将同一关键词的归为一层,出现“其中”则表示与前文是总分关系。

二、材料型材料的特性
1、存在陷阱:通常要小心文字中的细节、伏笔。

有一些文字陷阱会舞蹈考生做出错误的选择。

2、存在隐蔽性:文字型材料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由于众多的数据都隐藏在陈述中,所以需要考生从隐蔽复杂的材料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

以上关于文字型材料的特性都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的把握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数量关系以及行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利用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快速找到准确数据并加以加工计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得分的模块。

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信息,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准确解题,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谈谈数据处理的技巧。

一、快速阅读材料在拿到资料分析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去计算数据,而是先快速浏览材料。

了解材料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

一般来说,资料分析的材料有文字型、图表型和综合型。

对于文字型材料,要抓住关键语句和数据的所属关系;对于图表型材料,要注意标题、横纵坐标、单位等关键要素。

例如,看到一个关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文字材料,我们要迅速找到涉及的地区、经济指标以及相关数据的表述方式。

二、准确标记关键数据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关键的数据和信息要用笔进行标记。

这样在后续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节省时间。

标记时要简洁明了,避免标记过多导致混乱。

比如,在一个关于人口数据的图表中,我们可以标记出与题目相关的年份、年龄段以及对应的人口数量。

三、掌握数据的简化与估算在处理数据时,不必追求精确计算,而是要学会简化和估算。

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可以根据选项的差距和精度要求进行适当的取舍。

例如,计算“12345÷125”,我们可以将 125 近似看作 120,12345 近似看作 12000,这样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快速解题的技巧。

一、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问的是什么,是求增长率、比重还是平均数等。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时间、单位等限制条件。

比如,题目问“2019 年 A 地区的 GDP 比 2018 年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我们就要明确是求增长率,并且时间是 2018 年到 2019 年。

二、运用公式和方法资料分析中有很多常用的公式和方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公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比重的计算公式“部分量÷整体量×100%”等。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

202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中材料的阅读方法很多考生在做行测资料分析题目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找数据很慢,甚至一部分考生还会出现找了很久,但没有找到需要的数据或者找错数据的情况,这都会对我们的考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不只是拿不到分数,还会很影响考试的心情和状态。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归咎于阅读速度慢之外,其实还可能有在材料和问题阅读的先后顺序及读材料的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因素。

那么就材料阅读的方法这个点,今天中公教育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资料分析的材料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以及混合型。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一一来了解下在阅读时我们应该读什么、不读什么,以便看完题目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锁定数据所在的位置。

一、文字型针对文字型材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要读的部分就是每个段落的段首句,进而确定这篇材料研究的时间、每个段落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明确各个段落间的关系。

而读段首句是因为一般一段文字如果内部存在关系的话,主要就是总分关系或者并列关系。

无论哪种都能通过段首句大致确定这段文字是关于哪个方面的内容。

这样我们在看完题目时就能更快锁定数据所在的段落。

同时要注意我们在读材料时不读里面的其他数据,因为我们此时不能确定哪些数据有用,哪些没用,而且看了也记不住,就没有必要浪费这个时间。

例1:2017年1~2月,全国造船完工93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承接新船订单2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

2月末,手持船舶订单92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比2016年末下降7.6%。

2017年1~2月,全国完工出口船9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7%;承接出口船订单1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2%。

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40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9%。

2017年1~2月,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造船完工9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3%。

承接新船订单1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9%。

2月末,手持船舶订单88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3.1%。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然而,面对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很多考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

因此,掌握有效的数据处理与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一、资料分析题型概述资料分析通常会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表格、图形等,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数据的计算、比较、分析和推理等。

常见的题型包括:计算类、比较类、综合分析类等。

二、数据处理技巧1、快速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时,要学会快速抓住关键信息。

首先,浏览材料的标题和开头,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重要元素,用笔在材料上进行标记,以便在解题时能够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识别数据类型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主要包括百分数、倍数、平均数、增长量、增长率等。

在解题时,要能够准确识别数据类型,并根据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简化数据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可以通过四舍五入、凑整等方法进行简化,以减少计算量。

例如,将 3256 近似看作 3200,将 185%近似看作 20%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简化数据时要控制误差,以免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4、巧用运算规律(1)加法运算:可以采用凑整法、尾数法等。

例如,计算 345 +658 + 155 时,可以先将 345 和 155 相加得到 500,再加上 658,计算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2)乘法运算:可以使用拆分法、乘法分配律等。

比如,计算25×32 时,可以将 32 拆分成 4×8,然后先计算 25×4 = 100,再乘以 8 得到 800。

三、快速解题技巧1、估算法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估算法快速得出答案。

例如,计算1258÷312,可以将 1258 近似看作 1200,312 近似看作 300,然后计算1200÷300 = 4,通过与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技巧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转换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它是随着社会高度信息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发展以及对统计表应该说是比较容易同时又是比较复杂的一种。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

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统计表里数据很多,这就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并且考生面对一组或几组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数据时,一定要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衔接点。

这样才能将各个数据系统且有逻辑的联系起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其优点在于它能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复杂的统计数据简单化、形象化,从而使阅读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分析。

统计图资料与文字资料、统计表不同的是,其数据均匀蕴含在图形之中,应试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从而解答好后面的问题。

但相对于文字资料和统计表资料来说,统计图资料的分析解答则更简单一些,但也需要考生注意看懂图形所代表的意义,不能似是而非。

因为尽管它考查的内容很简单,却因为考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题型,不适应这样的解题方式而造成失误。

这也是许多考生考试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大家引起高度注意。

统计图这块内容比较复杂,共分为四大类的题型:(1)条形统计图;(2)饼形统计图;(3)曲线统计图;(4)网状统计图。

同时饼形统计图又分为平面饼形统计图和立体饼形统计图。

总体来讲这些类型的题都不是很难,但要求考生平时要对这种类型的题比较熟悉。

当考生看到这样的试题时,在大脑中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譬如说从哪方面着手来考虑等等。

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效率及准确率。

文字资料是必考的考查题型。

它主要是通过把一个主题进行量化的描述来考查考生的理解与量化处理资料的能力。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题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题目,不算难,分值高,考试的时候应当保证这部分能做完且全对,然后再给资料分析题提提速。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题技能第一,快速浏览材料。

拿到一则材料,特别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对象。

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写的对象。

其次,快速找准考点。

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忙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

如显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定,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

一样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

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样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授了。

然后,准肯定位材料。

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觅相应的数据。

一样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

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示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进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

最后,准确做出答案。

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运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心理学知识点第一组: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点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偏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点。

资料分析速读技巧

资料分析速读技巧

四大资料分析速读技巧材料阅读是资料分析解题的重要环节,考生在平时做题训练中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已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下面,公务员考试资料网就为广大考生介绍四种快速阅读技巧,供考生参考。

(一)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文字材料基本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构成,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

因此可借用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理清各个相关数据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通过题目所给信息,对应上步提取的关键词,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例如:当材料中出现较多时间段或时间点时,可做好标记,公务员考试中的命题经常会围绕这些出一些计算(如同比等)或分析类题目,通过“时间名词”查找可起到缩短时间、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二)表格交叉项法——表格型材料表格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大、分类清晰。

表格由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表格数据和注释等组成。

表格数据在横标目和纵标目的交叉处获得,是对横纵标目两方面信息结合起来的描述。

在解答表格型材料的题目时,在快速浏览表格后,弄懂其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表格数据和注释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标目,即可在其交叉处获得相应的数据。

当出现二级或多级标目时,考生应多注意其中的数据关系,这部分易出现陷阱。

(三)图形要点抽取法——图形型材料快速浏览图形后,弄清其标题、横坐标(单位)、纵坐标(单位)和图注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坐标和图注,即可获得相应的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统计图,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相对较小、数据趋势明显。

统计图样式较多,不同类型统计图要从不同的要点入手。

例如:扇形图主要提取标题、图注信息;条形图、折线图主要提取横纵坐标等要点。

在公考中,公考题的图形具有绘制精确的特点,考生可携带量角器,直尺或三角板等一些辅助工具。

资料分析读题技巧

资料分析读题技巧

第一节资料分析的读题技巧资料分析首先要读懂资料才能进行做答,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读懂材料是我们首要研究的内容。

一: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资料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是由并列结构和总分结构组成的,可借用语文文章阅读中的段落结构分析法来有效的阅读文字材料间各个相关数据间的并列或总分关系。

由于公务员考试中时间很短,再加上文字型材料数据繁多,在做题前最好对材料做个快速浏览,大致了解一下文章内容及主要相关概念,然后再看题目,进而根据题目要求在资料中找到相关数据来进行比较、计算等。

快速浏览的方法类似于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对阅读理解的材料的快速浏览,还可以同时在概念下划线做个提示,方便回头查找相关数据。

总的来说,题目中需要数据大致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的,只是难题中的数据在文章中的跨度很大,需要通篇查找。

做题时不要忽略这个特点。

材料:2008年浙江行测真题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浙江省常住人口为49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其中,男性人口2511.4万人,女性人口2468.6万人,分别占总人品的50.43%和49.57%。

全年出生人口50.78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36.75万人,死亡率为5.42%。

据对全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和9.3%。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5.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

全年全省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96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7.6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8.2亿元,支出192.3亿元,累计结余45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9亿元,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26个月。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4.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0.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4.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3.3%。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概念理解有障碍资料分析中材料、文字及图表众多,许多考生由于心理恐惧以及平时缺乏练习而不愿读材料或读不懂材料,致使考试过程中解题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一些陌生、不常见的概念足以让考生在阅读中停滞不前,比如“增加值”、“百分点”等。

2、材料阅读无技巧许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都喜欢先入为主地看数据,实际上材料当中数据众多,不容易记住,即使记住了在解题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读数据是一个误区。

建议考生先阅读问题中的关键名词,并把关键名词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附近快速地找出相应数据,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速算技巧没掌握资料分析部分数值大、计算量大,耗费时间。

事实上,资料分析部分对考生的考察重点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推理和分析能力。

考生们熟练掌握了速算技巧后,在资料分析这一部分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比如:5432112.5%/(1+12.5%)可以转换为:54321/9。

4、地理位置处劣势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通常是最后一部分,而考生习惯性的做题顺序是从第一道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

显而易见,按这个顺序做题到最后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做资料分析这部分就会很吃力,从而造成不得不放弃或者做不完的情况。

因此,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不一定要按照卷面题型排列来依次做题中教育版权,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将难度最高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解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数。

二、注意事项:1、时间注意点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注意点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注意点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之文字+表格型材料的阅读

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之文字+表格型材料的阅读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综合型材料都是资料分析中的高频考点,文字加表格型材料就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文字加表格型材料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分别分析文字型材料和表格型材料的描述内容,还要分析两种材料描述内容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中公教育辅导专家就通题目: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比期刊阅读率高:A.11.1个百分点B.12.3个百分点C.15.4个百分点D.17.5个百分点解析:先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描述的时间、内容以及可能考查到的知识点。

第一段文字涉及时间为:2017年和2016年,主要描述的内容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的具体情况以及相较于2016年的变化情况。

第二段文字涉及时间为:2017年和2016年,主要描述的内容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的接触率以及相较于2016年的变化情况。

第三段文字涉及时间为:2017年,主要描述的内容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时长。

这三段文字为并列关系。

表格的标题为:2013年至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出版物人均阅读量。

行标题为各类出版物,包括纸质图书、电子书、报纸和期刊;列标题为时间,包括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

表格描述的内容为人均阅读量。

文字型材料和表格型材料为并列关系。

结合材料所给数据,可能考查到增长、比重、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点。

分析完材料之后分析题目,题干涉及时间为2016年,问的是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比期刊阅读率高多少个百分点,所以定位到第一段文字,考查的是计算比重的变化量。

根据“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为37.6%,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5.3%,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可知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为37.6%+2.1%=39.7%,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期刊阅读率为25.3%-1%=24.3%,所以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比期刊阅读率高39.7%-24.3%=15.4个百分点,选择C项。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一、引言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是常见且重要的题型之一,往往是考察考生对信息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在解答该类题目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二、理解题目要求在回答行测资料分析题之前,首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要求。

通常,这类题目会给出一段或多段文字材料,并在问题中要求考生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并正确解读题目要求,确保清楚地知道应该从何处入手。

三、把握关键信息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把握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考生应该学会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确定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然后将这些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通常来说,关键信息往往与问题的答案直接相关,所以抓住关键信息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四、进行逻辑推理行测资料分析题往往要求考生进行逻辑推理。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考生需要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考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推理方法:1. 比较法:将所给的不同选项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缩小答案的范围。

2. 归纳法:通过观察已知的现象和规律,推断出一般的结论。

3. 排除法: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5、注意细节和辨析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细节和辨析。

有些问题可能会在细节上进行考察,考生需要仔细审题,并对材料进行仔细推敲。

此外,在辨析选项时,考生要注意选项之间的微妙差别,以便正确选择答案。

六、切勿武断和主观臆断在解答行测资料分析题时,考生切勿凭主观臆断和个人意见,而是应该以客观的立场对待题目,并据以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同时,避免武断做出决策,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材料和信息来提供依据。

七、练习积累经验最后,要想熟练掌握行测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光是了解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经验。

想要做好资料分析,需要掌握四种方法

想要做好资料分析,需要掌握四种方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型。

由于资料分析内容涵盖量大,且有时图文交杂,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其信息让很多考生头疼。

因此,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资料分析解题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做资料分析题目时,考生需要把握以下两个环节:一是阅读速度。

材料阅读作为资料分析解题的重要环节,考生在平时做题训练中应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以达到节省有效时间的目的。

二是速算能力。

鉴于资料分析计算量大、时间短的特点,考生应加强速算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题。

针对不同的题型为广大考生总结四种阅读技巧,供考生参考:(1)图形要点抽取法——表格型材料阅读技巧图形要点抽取法:快速浏览图形后,弄懂其标题、横坐标(单位)、纵坐标(单位)和图注等所代表的意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横、纵坐标和图注,即可获得相应的数据。

特点:这种方法适用于统计图,其主要特点是数据量相对较小,数据趋势明显。

统计图样式多种,要从不同的要点入手。

例如,扇形图主要提取标题、图注信息;条形图、折线图主要提取横纵坐标等要点。

(2)综合分析法——综合性材料阅读技巧综合分析法:快速浏览资料,重要的是抓住文字、图形、表格两两之间或者三者之间的关联点。

在理解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表格的各级标目和标题、图形的标题的基础上,弄懂整篇材料的含义,再根据题目定位到相应的段落、表格或图形的某一点,即可获得相应数据。

特点:综合资料是将文字资料、统计图和统计表两种或两种以上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的一种题目,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其考查的难点在于弄清文字、表格或者图形的实际含义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事理关系和数理关系。

(3)文字快速定位法——文字型材料阅读技巧文字快速定位法:快速浏览整篇材料,提取片段信息、关键词汇并做好标记,然后根据片段信息分析各段大意,再观察题目,由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对应查找上步提取的关键字,可快速定位到文章的相关段落,可起到提高做题速度的效果。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考试中的资料分析题解题技巧有哪些在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题量大、分值高的特点。

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对于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在开始解题之前,仔细阅读材料是关键的第一步。

首先,要快速浏览材料的标题、图表的表头、注释等信息,了解材料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其次,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和数据单位等重要元素,避免在解题过程中因疏忽而出错。

对于文字材料,要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快速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图表材料,要注意坐标轴的含义、数据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二、分析题目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首先,明确题目所要求的是计算具体数值、比较大小还是判断趋势等。

其次,注意题目中的时间范围和限定条件,确保所选用的数据与题目要求相符。

对于复杂的题目,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逐步进行分析和解答。

三、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资料分析题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增长率、增长量、比重、平均数等。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的基础。

例如,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在实际解题中,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提高解题效率。

四、巧用估算和速算方法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计算,估算和速算方法必不可少。

(一)尾数法:当选项的尾数不同时,可以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二)首数法:在计算除法时,只计算出商的前几位数字,从而快速确定选项。

(三)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如 25% = 1/4,50% =1/2 等,简化计算。

(四)有效数字法:根据题目精度要求,对数字进行取舍,保留有效数字进行计算。

五、对比选项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通过对比选项的差异就能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例如,当选项差距较大时,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当选项差距较小时,则需要更加精确的计算。

六、注意陷阱资料分析题中常常设置一些陷阱,需要考生保持警惕。

资料分析文字型资料题巧解

资料分析文字型资料题巧解
【题4】D
【解析】1997年短期留京的人口(328.1-98.2)×(15.5%+10.2%)
20**年短期留京的人口328.1×15.5%
令△=328.1×15.5%-(328.1-98.2)×(15.5%+10.2%)
△=98.2×15.5%-229.9×10.2%≈100×15%-230×10%=15-23=-8
单语段文字型材料,一般语段的篇幅相对较长,语段内的层次也会相应的较为复杂,阅读的要领在于理清段内的一级层次,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迅速捕捉相应的信息。
□例题精讲
1.多语段资料分析
【例1】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问题(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题)
20**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B选项:328.1×1.8%-229.9×1.9 %≈328.1×2%-229.9×2 %
=(328.1-229.9)×2 %≈100×2%=2万人
C选项:328.1×2.0%-229.9×3.4 %=3.281×2.0-2.299×3.4<0
D选项:328.1×4.4%-229.9×10.7 %=328.1×8.8%÷2-450+×10.7 %÷2<0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达到108.91,比5月份上升0.1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而去年同期是下降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文字材料题阅读技巧
众所周知,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因此如何快速理解材料,抓住题干和材料的重点信息,准确定位相关数据,就成为解答资料分析的基础。

由于在历年各省公务员考试中,文字型资料分析一直是必考题型。

所以中公教育专家首先对文字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详细介绍文字材料的阅读技巧。

一、文字材料的构成
资料分析中有一类材料被称为文字材料,是指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其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1.文字材料的特点
(1)数据具有隐蔽性,众多的数据信息都包含在一段陈述中,需要逐一找出题干所需数据;
(2)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把握文字间的关系,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2.文字材料的分类
(1)总分结构。

指层次之间是总述和分述的关系,总分式里分述的各项一般都是并列关系。

(2)并列结构。

其材料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3)结构模糊型。

材料只有一段,无法直接由段落首句或者是末尾句判断材料的结构特点。

二、关键词定位法
关键词定位法主要适用于文字材料,文字材料特点是材料冗长、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快速理解文字材料的切入点是快速定位关键词。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其详细步骤如下:(一)确定材料结构及关键词标注
1、总分结构
(1)分段型
观察首段的首句和其他段落的首句之间是否存在总分关系;
看首段尾句是否有“情况如下”等字眼出现。

(2)未分段型
观察首句是否跟后面几句之间存在总分关系;
观察首句是否出现“具体情况如下”等字眼。

2、并列结构
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
段落首句没有明确的标志性词语,段落之间相关性不大,分别阐述不同的内容。

3、结构模糊型
(1)关键词法
根据重要关键词分层,同一关键词的句子归为一层;句首出现“其中”之类的字眼,则表示该句与上句之间是总分关系,可归为一层。

(2)标点符号法
句号,表示一句话已经说完;逗号和分号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一般情况下可按照句号来分层,但是如果句号后面跟着“其中”类字眼,则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将该句与“其中……”句归为一层。

(二)解读题干,根据题干关键词定位材料相关位置
(1)解读题干,根据题干中涉及的常考概念,了解题干要求的是什么。

(2)根据题干中涉及到的跟材料相关的关键词,确定题目求解所需数据的具体位置。

(三)特殊名词的标注和分析
(1)根据时间名词,确定题目要求可能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常考概念。

(2)根据题干单位关键词与材料关键词是否一致,判断是否需要单位换算。

(3)根据关键词信息以及所涉及概念的对应公式进行列式。

【示例】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

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

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与上年相比,2009年以下四项的增长率最低的是()。

A.“农民工总量” B.“外出农民工”
C.“住户中外出农民工” D.“举家外出农民工”
【材料分析】
(1)从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本题的关键词分别为“农民工总量”、“外出农民工”、“住户中外出农民工”、“举家外出农民工”,可以定位到文字材料的第一段。

(2)本题的时间名词为2009年,要求的是“增长率”,涉及的概念为“同比”。

以本题A项为例,已知2009年的数据即为本期数,比上年增加的人数即为增长量,求增长率可以利用同比增长率公式进行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