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指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应用相关原理予以分析的试题。
这种题型相对灵活,比较能检测考生分析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而在政治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考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知识的掌握,还取决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应该如何解答这类题型,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一、认真审阅材料,确定阐述主题材料是试题的血肉,主题才是内含其中的灵魂。
考生首先要把材料读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所要阐述的主题。
不论材料怎样复杂,在每一问中只有一个主题,考生所有解答都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二、找准相关原理,紧密结合论证主题必须运用相关原理,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找准,不可张冠李戴。
在论证过程中,不论是根据材料归纳原理,还是运用材料分析原理,都要力求原理与材料紧密结合,力求论据与论题具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三、行文时要讲究逻辑顺序解答材料分析题必须按照逻辑要求循序渐进,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一般来说,应当按照先主后次的原则罗列论据,同时尽量避免论据在内容上的交叉,要给阅卷人形成层次分明的印象。
要想做好这一工作,考生答题前应在脑海中有一个粗线条的构思,以此规范解题过程,做到有条不紊。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些试题要求运用相关原理联系实际。
若此,就应当努力把联系实际的意义说充分;或者指出正确做法的益处;或者指出错误做法的危害;或者正反对比,双管齐下。
要做好这一步,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所掌握,对相关国内外大事要有一定了解。
五、解题时要做必要的展开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解答材料分析题要作必要的展开,不可惜墨如金。
因为阅卷人通常运用“踩点给分”的方法。
考生如果惜墨如金,解答过少,就很难扣住阅卷人对该题的理解要点,从而造成丢分。
那么如何展开呢?除了前面所说的罗列完整的相关论据,理论联系实际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对某些重要答点进行强调式论证的方法。
比如标准答案可能只有“物质决定意识”的答点表述,考生除了写上该答题点外,还可以写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等相关内容。
思想品德中考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剑; 上网有利也有弊。 2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 () 是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 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 有利于形成 良好的
社会 风气 ; 利 于营造 良好 的社 会 文化环 境 ; 有 有利 于促 进社 会 和谐 发
{
展 ; 利于保 护未成 年 人健康成 长 。( ) 有 3 丰富课 余文 化生 活 , 陶冶高雅
综 合上 述材料 , 回答 下 列 问题 :
() 1 材料 一说 明 了什 么道 理?
@
() 2 国家开展 整 治互联 网低 俗之 风 专项行 动 有何 意 义?( 两个 方
面 即可 )
() 3 未成 年人 应该 怎样 自觉抵 制互联 网低 俗之 风 ?( 两个 方 面即
可)
互联 网 , 让我 欢喜 让我 烦 。
材料二
20 0 9年 1月 5日, 国务 院新 闻办、 安 部 、 公 文化部 等七 部
门召 开 电视 电话 会 议 , 署 在 全 国开展 整 治互 联 网低 俗 之 风 专 项 行 部 动 。截 至 2月 1 日, 0 专项 整 治行 动 中 已关 闭严 重违 法违规 网站 1 1 91 家 、 客 2 9个 博 6
成的, 中原崛起 , 该是 物质 层 面和精 神层 面 的双重 崛起 。正 如 河南 应
省 委 书记 徐 光 春所
文化 提升 人 类 素质 , 经 济 发 展 的 “ 是 活力 源 ”文 化增 进 社 会 共 识 , ; 是 经 济 发展 的“ 化 剂 ” 文化 塑 造 良好 形象 , 经 济 发展 的“ 催 ; 是 大磁 场 ” ;
【 典型题例 】
例 1 材 料 一 双 击 鼠标 启 窗 口 , 息 海 洋好神 奇 。查 资料 , 信 联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 答题技巧
初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第一步:审问题:审问题时首先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跟课本中有关的知识点,然后看问题是怎么问的,最后看问题前面有没有特别的限定词。
第二步:审材料:结合问题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抓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主语、所做或所发生的事情、如有数据还要注意它的变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现象),看看这些信息跟我们课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第三步:整答案:答案先要注意分清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然后确立好角度;答案既要注意结合材料,也要注意使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切勿用自己的话空谈;如答案有多点,注意序号化、段落化,最后提醒大家要看分答题。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一、如果题中有图和表,努力将题图与题表进行结合,最后,通览全题,然后作答。
二、答题时要保持得分意识。
一般答案只有两个出处,一在教材,二在题干。
能用教材上的语言就不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语言,要从题干中获取。
对于前面的空举棋不定时,往往也可以从后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时答案就隐藏在题干中。
三、规范答题,注意生物术语的使用。
写解答题描述性答案时,不要想什么写什么,想到哪写到哪。
首先,根据问题整理思路后,在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能体现要点的一些词语,然后根据这些词语组织语言描述,这样避免答题漏要点,或者颠三倒四描述不清。
另外,要注意规范书写,不能漏字或错别字。
例:光合作用中的“合”、双缩脲中的“脲”、斐林试剂中的“斐”、溴麝香草酚蓝中的溴“麝”、蔗糖的“蔗”、自由组合不能写成“自由结合”、生态系统不能写成“生态细统”。
四、实验探究类答题抢分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
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
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
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
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
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tv w5S T) S234材料分析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中难度较大、分值较高的经典题型之一,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好题型。
按照试题设问的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析题分为四种类型:体现、说明、反映类;原因、作用、影响类;做法、建议类;认识、理解、启示类。
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的特点与解题思路、方法是不同的,在备考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技巧,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成绩。
一、体现、说明、反映类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此类题目考查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要通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明确材料本身说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什么现象,然后找到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该结合点就是答案要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例1.(2022·四川遂宁)【双奥北京 传承创新】材料 北京,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文化传承创新的49重要平台。
冬奥会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2022年冬奥会“中国元素”惊艳绽放。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瑞雪祥云服饰,“天地①合、人心同”奖牌;开幕迎客松,闭幕折柳送,用中国传统习俗、经典音乐表达着中国人民的情谊。
透过北京这扇窗口,世人一览中国科技发展的面貌。
首次采用二氧化碳临界直冷②制冰技术,基于云技术打造的AI智能无人店,移动互联“分钟级、百米级”气象预报。
闭幕式上,孩子们开着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在场内“画”出一个中国结,再次升华奥运主题、奥运精神,象征着团结,象征着③“美美与共”,象征着世界人民携手“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人类命运彼此相依,未来需要共同守望。
结合材料分析,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体现的教材观点。
解答时,我们应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材料可获得的关键信息有中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时围绕关键信息,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提取观点。
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大学化学中的材料解析题是考察学生对材料性质、结构与反应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解析题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图表或文章内容,推断材料的性质、结构或反应过程。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
1.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材料解析题之前,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内容和要点。
注意关键词、条件和限制,这些信息通常对解题非常重要。
2.分析实验数据材料解析题常常会提供一些实验数据,例如性质测试的结果或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学生需要仔细分析这些实验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制作数据表格或计算数值来更清晰地理解实验结果。
3.推断材料性质根据实验数据和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学生可以推断材料的性质。
例如,通过比对实验数据和已知物质的性质,可以确定材料的化学成分或物理性质。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材料的热稳定性、光学性质等。
4.分析材料结构材料解析题可能要求学生推断材料的结构特征。
在分析材料结构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知识背景,考虑材料的晶体结构、分子构型或键合方式等方面。
可以利用结构模型、分子绘图或者讨论键合特点等方法。
5.理解反应过程有些材料解析题涉及到化学反应过程。
学生需要理解反应的机理和条件,以及相关的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等。
可以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能量图、速率方程式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反应过程。
6.综合分析与解答最后,学生需要将前面的推断和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回答题目的要求。
在回答时,应该清晰地陈述问题的答案,并提供相关的理由和依据。
结构化的回答方式有助于使答案更清晰和易理解。
这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在大学化学材料解析题中更加准确地推断材料性质、分析材料结构和理解反应过程。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时间管理,合理分配时间给每个问题,并在解答之后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请注意,本文提供的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具体解题方法还需根据具体题目和知识背景做进一步调整和应用。
政治材料分析题如何解答
政治材料分析题如何解答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紧抓考点、阐述原理、展开分析、简单结论这是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基本的答题方法,下面就来详细讲一下这四个方法。
1、锁定考点(分析材料,明确观点)捕捉题干信号,把握材料线索,比对理论框架,确认考点原理。
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2、原理阐述(阐述概念)表述尽量准确。
但只要理解正确,不苛求一字不差。
如果背住的原理文字量太少,显得内容不丰满,可尝试以正面阐述后,再反面阐述的方式丰富答案。
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
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
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3、展开分析(论述意义,说明对策)可适当复述材料,利用题目提供的材料复制部分答案;可根据题目的性质纵向层层递进,或横向分方面展开;如想到的角度多,话头就别太长,多角度能够提高命中率。
若想到的角度少,就可以多写话,以较丰满的文字加重份量。
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
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
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
4、简短结论归纳并复述基本观点,突出论点,加深印象。
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
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
但题目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
材料评述题的答题技巧和例题
4、材料 195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为610亿 美元,到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达到 54148亿美元,国际贸易总额为67411亿美 元。1997~2000年,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 率为6%。据《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 称,高收入国家进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 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 从43%提高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 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 42%。 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 的现象。(8分)
答:(7分) 日本明治政府十分重视教育,把教育提 到民族振兴的高度。(2分) 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 要 把修身和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2分) 日本明治政府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成为日本发展的重要条件;(2分) 但是,明治政府在教育中强调封建“武 士道”教育则是不足取的。(1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恩格斯说:“法国大革命是真正把 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消灭 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列宁又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 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 整个19世纪,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 纪,都是在它的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中 的观点。(7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材料题答题技巧及解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材料题答题技巧及解析一、题型特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材料分析题是学生在考试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以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或具有实际背景,或针对某一热点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这种题型具有情境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能够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解题技巧1. 审题: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弄清题目要求。
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确答题方向。
2. 回归教材: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将问题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相应的知识点。
注意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知识网络。
3. 规范答题:按照“观点+材料”的格式进行表述。
先写出课本中的观点或原理,再结合材料进行解释或分析。
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4. 突出重点:在答题时,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
对于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适当展开说明。
5. 简洁明了:语言要简练,不重复啰嗦。
答案要紧扣题意,点到为止。
6. 检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要仔细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有无遗漏或错误的地方。
三、典型例题解析例题:材料一:某校七年级的小李同学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主动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我与文明同行”的演讲比赛中,他荣获一等奖。
但他在学习中却经常马虎,导致成绩不稳定,甚至有时不及格。
材料二:小明在学习上非常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
尽管如此,他在考试时总是因为紧张而犯错,导致成绩不理想。
为此他很苦恼。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小李和小明的苦恼是什么?(2)小李和小明的苦恼有什么共同之处?(3)你认为小李和小明怎样才能走出苦恼?【分析】(1)本题考查了小李和小明的苦恼是什么。
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小李的苦恼是在学习上马虎导致成绩不稳定,甚至有时不及格;小明的苦恼是在考试时总是因为紧张而犯错,导致成绩不理想。
(2)本题考查了小李和小明的苦恼的共同之处。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概念理解有障碍资料分析中材料、文字及图表众多,许多考生由于心理恐惧以及平时缺乏练习而不愿读材料或读不懂材料,致使考试过程中解题效率并不高。
特别是一些陌生、不常见的概念足以让考生在阅读中停滞不前,比如“增加值”、“百分点”等。
2、材料阅读无技巧许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题时都喜欢先入为主地看数据,实际上材料当中数据众多,不容易记住,即使记住了在解题过程中也不一定用得上。
因此,读数据是一个误区。
建议考生先阅读问题中的关键名词,并把关键名词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做好标记,然后在做好标记的位置附近快速地找出相应数据,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速算技巧没掌握资料分析部分数值大、计算量大,耗费时间。
事实上,资料分析部分对考生的考察重点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推理和分析能力。
考生们熟练掌握了速算技巧后,在资料分析这一部分会有很大的提分空间。
比如:5432112.5%/(1+12.5%)可以转换为:54321/9。
4、地理位置处劣势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通常是最后一部分,而考生习惯性的做题顺序是从第一道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
显而易见,按这个顺序做题到最后所剩时间不会太多,做资料分析这部分就会很吃力,从而造成不得不放弃或者做不完的情况。
因此,在行测考试中,考生不一定要按照卷面题型排列来依次做题中教育版权,可以先做自己擅长的题型,将难度最高的数量关系放在最后解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数。
二、注意事项:1、时间注意点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注意点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注意点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
行测资料分析快速解题技巧与练习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数据资料的理解、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资料分析题目,掌握一些快速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快速解题技巧,并通过一些练习来加以巩固。
一、快速解题技巧1、阅读技巧先略读材料:在开始答题之前,快速浏览材料的结构和主题,了解所涉及的数据类型和大致内容。
关注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时间、统计指标、数据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所需数据。
2、数据处理技巧尾数法:当选项尾数不同时,可通过计算尾数来快速得出答案。
首数法:适用于除法运算,通过计算首位数字来快速判断选项。
特征数字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简化计算。
例如,将 25%视为1/4,50%视为 1/2 等。
3、估算技巧截位法:对数据进行截位处理,减少计算量。
可以根据选项差距和数据特点选择截位的位数。
放缩法:在计算过程中,适当放大或缩小数据,以快速判断结果的范围。
4、分析选项技巧排除法: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提高答题效率。
特殊值法:代入特殊值进行计算和比较,快速判断选项的正确性。
二、练习题目及解析【例题 1】2019 年,某地区粮食产量为 12345 万吨,比上年增长56%。
上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多少万吨?A 11691B 11782C 11856D 11928【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基期量的计算。
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列式为:12345÷(1 +56%)≈12345÷1056。
可以使用首数法,12345÷1056 的首位数字约为 11,排除 C、D 选项。
然后计算12345÷1056 ≈ 11691,故选 A 选项。
【例题 2】2020 年,某企业销售额为 5678 万元,同比增长 18%,利润为 890 万元,同比增长 25%。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史料分析的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题型。
具有“制作精巧、容量大、灵活性强、辨别力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很不及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掌握四个步骤,即:阅读、搜索、思考和回答。
一、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通读、理清材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 先读题,再读材料。
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先看材料,看题目再提问。
事实上,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阅读材料是比较陌生的。
如果遇到难懂的古籍和外来资料,容易引起恐惧,影响答题,不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向就阅读资料。
不强,效率不高。
需要多读几遍才会不知所措。
因此,先读题,设题,定位材料,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问题读材料,使思路更清晰。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资料。
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提议者简要介绍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的地方。
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家和功能,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项或多项信息。
这些解释性文字往往给问题解决者一些提示和指导,并可能隐藏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例如,回答第一个问题“思南最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就很重要。
②理解并通读材料。
材料的阅读一般要读三遍:第一次粗读,找到材料描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仔细阅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得有效的信息。
杜绝半知半解匆忙回答问题的悖论问题。
第三次以阅读为重点,以提问为重点,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以及解决命题能力的测试方向。
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与答案无关的内容被省略号删除,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须重要且必须包含重要信息。
2. 发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阅读”往往是一致的,没有必要将两者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素材,把长素材分成几段,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段落,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如果素材只有一句话,找到它的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
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材料分析择题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思路1.看问题:在拿到一道材料题,我们首先要要做的就是看问题。
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先看材料,然后再看题目。
这可能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当你看完材料再看题目然后还得回过头来再看材料,这样就浪费了时间,殊不知在考试中时间就是分数。
所以再做材料分析题时要先看问题,只有清楚了问题,才能知道题干要求我们用哪个知识点作答,这样在阅读材料时就会带着知识点进行分析。
2.联系相关知识点:当看完问题后,就要想一下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如“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在这个题中,答题要点就是教育观的相关内容。
那么对于教育观,主要知识点就是素质教育四点内涵,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这四点来回答。
如果大家在做题时容易忘这四点,可以先用最简洁的语言把它写在稿纸上,或用铅笔标记在题目旁。
3.阅读材料,匹配知识点:知道了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材料,找一下材料中具体体现了哪些知识点。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材料分析题而言,结论的得出必须要结合材料,不能无中生有,有的同学可能存有侥幸心理:我把这所以的知识点都写上肯定有对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考官不会每个点挨着看,所以对待这种题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4.呈现答案:分析过后就要把答案呈现在答题纸上。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几点:一是知识点回答要全面;二是对于自己最有把握的要写在最前面;三是注意条理清楚、字迹工整。
二、材料分析题作答结构总体来说,材料分析题的答案结构要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呈现。
第一段(总):点明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好不好、对不对、合不合理,那么对的做法是因为他遵循了、体现了、符合……,因此有利于……;对于不对或不合理的做法是因为违背了……,所以就不利于……。
第二大段(分析):知识点+材料解析。
体现了几个知识点就分几个点回答。
既可以用材料中相关句子回答,又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材料进行总结。
最后(总):简单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
(完整版)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题型解读】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是“材料(包括图文、表格和曲线等)+问题”,即以新材料和新背景为载体,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是一种全面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
【考查角度】(1)运用背景材料中所隐含的知识信息解答问题。
(2)揭示热点材料中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以致用,解答问题。
【解题模板】一、与最新时政要闻联系题此类习题由一定的新闻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其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规律,解题关键是根据题目要求联系生物学知识,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
【典例1】(湘潭学业考)请分析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月中旬以来,德国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截至6月6日已经造成欧洲9个国家至少2 200人患病,其中470人出现肾衰竭症状,至少22人死亡。
患者的症状是出血性腹泻,血管和肾功能受损,最严重时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最终因肾衰竭而死。
目前,已查明本次疫情是由一种名为“Husec 41”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引起的。
这种病菌可通过食物、水和接触动物等直接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提醒,最近去过欧洲并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加重病情。
(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Husec 41”是引起该疫情的。
这种急性肠道病具有流行性和的特点。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这种急性肠道病的传播途径是。
(3)大肠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细胞中没有成形的。
(4)为了预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继续蔓延,请你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名义提出预防措施: 。
(提出一点即可)【精讲精析】本题通过阅读分析材料考查传染病和细菌的结构。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传播和流行的疾病。
其特点是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变种“Husec 41”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语文材料题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1.仔细阅读材料(包括图表)(1)阅读材料通过对材料正文部分的阅读,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事物等,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有些材料选自古代文献,其中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
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阅读说明性文字①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可能隐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②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1,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3)解读地理图表图表给出的信息可能没有文字给出的信息更为明确,但以图表为载体给出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藏性。
在对地理图表进行解读时要将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将文字中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适当的表示出来,也可以将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描述出来。
如上面例题所示要充分地找出文字材料与图表材料间的联系,启发解题思路。
2.深度加37-材料(1)筛选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再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片段,分别找出每个片段的有用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分析出材料与地理知识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作者所处的立场
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必须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特别是对观点错误 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 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
●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注意看分答题
试题的得分点与要点有关。如果某一问3分,很可 能这一问有1个或3个要点;如果某一问4分,很命。
中方狼狈应酬,俯
③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关条约》非李鸿章一个人 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 ④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 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扩建北洋海军也有 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⑤没有。张之洞为反对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出让权益 的作法与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没有区别。
●答题论点明确,简明扼要。
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 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详加说明。另外,答案一定要 注意用词准确。如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写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1、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 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 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 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 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 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 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 材料三:张之洞:“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 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 绝不吝惜。”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 (1)在日本近卫声明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政府亲日派 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蒋 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投降 倾向日益增长。由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把主要力量用来进 攻抗日根据地,造成根据地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局面。 (2)共识:国共双方都认为近卫声明是灭亡中国的政 策,双方都表示要抵抗日寇。异同:蒋介石依靠英美势力, 利用政府军队抗日,中共则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 抗日。 (3)态度:汪精卫为近卫声明作掩护,认为它是“放 弃侵略主义”。目的:欺骗人民,为其投降日本做准备。实 质:是一场叛国投敌、反共反人民的卖国运动。 (4)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除英美在华势力而独 占中国,以打破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 局面;说到底是灭亡中国的侵略声明。
• 材料三:(近卫声明)是敌人整个吞并我国,独 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全世界的一切妄 • 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 民族的一切计划内容的总暴露。……是要以“建 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 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关在 远东的势力。……我是不会背盟弃信,以破坏人 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 • ——1938年12月26日蒋介石的《声明》 • 材料四: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 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 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 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 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 ——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材料二: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 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 的声明一样一 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 序”“睦邻亲善”……等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 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 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 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 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 日寇出中国。 ——1938年12月24日中共《新华日报》 社论《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2: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 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 “(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 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3: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 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 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 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 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4: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 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 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注意点归纳
一、重视审题训练
• 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
词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等,这些 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果
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之于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就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审问题 • 即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材料解析题,一般是先阅读 材料后面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有关 材料,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审关键词句 • 即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 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审材料来源 • 即注意引文出处。因为材料出处一般能让我们知道材 料的作者、时间、地点与引用的文章等。 ●审说明性文字 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 (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
●审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 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 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 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 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如:《三维设计》内 小册子“跟踪训练”P119第9题)
3、 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 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 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 而迈进。现已感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 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 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 解帝国的真意。……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 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
• 请回答: •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③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④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你 对此有何看法?试举例说明。 ⑤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 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①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 请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联系史实说明近卫声明 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共双方对近卫声明 有什么共识?声明发表后,双方在对日问题上的 反省有何异同?
• (3)依据材料四,说明汪精卫对近卫声明的态度 及目的,并指出其“和平运动”的实质。
• (4)依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谈谈你对近 卫声明的认识。
二、答——落脚点
●忠实于材料
• 材料解析题所选材料更多的出自未见过的文章, 其对有关历史现象与本质的认识不一定与教材保 持一致,做题时,在所给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矛盾 时,首先要忠实于材料。特别是题目要求“根据 材料”、寻找依据、 概括思想、比较异同、分析 现象等,就要老老实实地从材料中找答案,不能 因为与教材一致就脱离材料。
• (1)据上述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 因。(6分)
• (2)据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 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 •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 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 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8分)
•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 外侵略的首要目标; 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 策。 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 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 • (2) ①清政府的腐朽,是战败的主要原因。 ②慈禧太后 在国家危难之际,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 挪用军费。 ③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 的政策。 ④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 • (3)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 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 展壮大,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 2、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 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 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 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 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 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