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高中历史】各种类型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具体答法
1)递进式材料题。
答好第一问是解题的关键。
答对了第一问,其它问会迎刃而解。
因此,答第一问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多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
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准确。
(2)归纳材料问题。
例如,1995年,“冀湖白龙潮丝绸厂”就是基于对材料的了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
可以采用分段的方法:首先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段落,
找出每个段落的意思;短句子,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
这种逐层分析有助于提取材料的所
有有效信息。
(3)小论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题。
这种着眼于“文字表达”的命题方问方面,第一
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时还了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
解答这类题,除了对材料题的一般要求外,更应注意:
① 由于小论文形式的材料性问题相对一般,不可能用问题来提示阅读。
因此,在审
查问题时,阅读材料应更加精细和详细,并努力不错过任何有效信息。
例如,在1997年
的第44题《南唐大帝》中,一些候选人只回答了治国的政策、措施和后果,因为他们没
有注意问题中的“与时代相结合”字样;虽然其他人注意到了问题中“结合时代背景”的
要求,但他们没有仔细阅读材料,我没有注意到材料1中没有提供这个问题中的“时代背景”,而是材料2,所以我不得不不加区分地回答。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新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一、总体要求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
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
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啰里啰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5.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的相关要求(1)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2)文句要通顺、平实、语言准确;(3)在形式上做到“三化”: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题型之一,它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景,跳出了教材的,可以让学生在新情境中思考问题。
这类题型对于考察学生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一种极好的检查方式。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ﻭ一、材料解析题题目类型: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部分,是由一段或数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模式中,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
内涵式题目,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
外延式题目,语往往有根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教材等所学知识,而与材料本身无关。
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对二者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ﻭ二、审题技巧ﻭ1、审清题目设问类型。
先弄清题目设问是内涵式、外延式还是内涵外延结合式问题,然后根据题目设问模式或类型,有针对性地作答.ﻭ2、审清问题指向。
材料解析题问题类型中,往往有比较、指出、列举、归纳、简述、论述、说明、概括等要求。
问题指向不同,对题目答案内容的要求和书写格式也就不同。
3、审清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
这些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限制.这些限制性条件,规定了答案的获取范围和角度。
ﻭ三、解題技巧材料解析题常见的问题有原因类、特点类、性质类、内容类、结果类、影响类、论证类、启示类、评价类、比较类等。
常见的性动词有指出、分析、归纳、概括、提炼、概述、简述、评述、论证等。
ﻭ1、原因类。
原因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情况。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型,它通常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而要做好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思考技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都有哪些。
一、材料的认真阅读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有一个非常认真的阅读,一定要仔细地理解材料中显示的历史事件、龙虎斗、人物性格及行为、政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细节。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抓住材料中的重点,以便在之后的分析和评价中更好地使用。
二、与历史概念的联系历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而历史学家使用的每一个术语都有一定的含义。
因此,在进行历史材料解析的时候,学生需要将材料中的每一个概念和术语与所学到的历史概念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三、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了解历史事件往往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对历史事件的准确分析和评价需要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理位置以及涉及的各方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事件的分析是高中历史材料解析的重点,学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生应始终明确自己的分析和回答与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相符合,切不可随意捏造事实或者将材料内容曲解成自己所想的内容。
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材料解析题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历史理论与实际历史事件相结合,以从历史事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体会。
学生需要将所学到的历史理论运用到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中,并与所给材料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
六、结论明确对于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需要在分析和评价后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这种结论需要基于材料中的事实和真实历史背景,以及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理论。
同时,结论也需要与材料的意图和要求相符合,更好地呈现出学生在历史材料解析中的能力。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答题步骤: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
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墨子》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回扣课本)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高中历史史上最全材料题答题套路
一、原因(背景)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来源、回答方式以及核心知识点。
1.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根据材料”“依照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种规定;2.回答方式方面,需要具体回答与详细分析的关键词有“说明”、“分析”等等,而一般可以简单分析的关键词是“指出”、“概述”、“简析”等;3.知识点方面,往往选取比较重要的考点,或者是上课的重难点。
解法与技巧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方面去思考。
1.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1)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2)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3)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2.内因与外因(1)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2)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3)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4)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等。
(5)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3.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1)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大揭秘
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方法大揭秘一、历史材料题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设问”组成。
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察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往往想通过这一题考察学生的哪些知识。
一般的命题意图思路是:材料一指出了……;材料二指出了……;材料三指出了……;几个材料,分别从_、_、_等方面提供了关于_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是想考察考生的_知识,这就是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题眼。
因此,我们就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题后所提到的问题。
把握题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2)先阅读题后的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答题要简练,为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
历史材料分析题按选择的材料可以分为:(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2)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3)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4)混合型(文字、数据、图片的综合)。
这四种形式的设问结构可以分为:提炼观点(归纳材料的要点)、分析比较(分析原因,比较联系与区别)、评价认识(评价观点与人物,得出结论)等。
二、历史材料题的类型及分析: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等)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材料解析题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对史料文本的解读。
目前学生比较难以把握的有以下几种文本:(1)古代文言文,尤其是先秦的。
但高考命题者一般避开这个问题,难以读懂的都加上注释,但对文言文水平较差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国际关系条约文本。
主要存在语法上的把握问题。
(3)近代文言,这类材料高考比较多。
(4)一些难懂的名词。
回答此类题目,除了打好基础外,还应注意两点:第一,认真阅读,理解史料,抓住题眼。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标准化的高中历史试卷板块之 一,便 是 材 料 解 析 题. 当 然,解析题也是学生普遍认为难以得 高 分 的 内 容 之 一. 为 改 变这一现状,教师需 为 学 生 提 供 更 为 高 效 的 解 题 技 巧,让 学 生逐渐增强解答解析题的自信心.解 析 题 的 解 答 过 程 中,学 生必须充分发挥自 己 的 思 维 能 力、阅 读 能 力,甚 至 是 理 解 能 力.除此之外,学生在对答案进行整理 的 过 程 中 还 应 该 具 备 语言运用以及总结的能力.现将高效的解题技巧实施归纳 总 结 ,为 高 中 生 提 供 积 极 的 帮 助 . 一 、熟 练 掌 握 历 史 学 科 的 基 础 知 识
浅析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罗丽君
摘 要:历史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 且 在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以 及 高 考 之 中 占 有 相 当 大 的 比 例. 由 此 可 见, 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其中的解析题 答 题 的 技 巧 进 行 深 入 的 探 究,旨 在 借 此 为 高 中 学 生 的 解 析 能 力 提 升提供有效的借鉴.解答解析题的前提是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其次便是需要掌握审 题 的 相 关 技 巧,并 且 无 论 是 在 审 题 还 是 在 答 题 的 过 程 中 必 须 认 真 . 经 过 对 材 料 的 认 真 阅 读 之 后 ,可 采 用 辩 证 的 方 式 对 答 案 进 行 审 查 ,继 而 组 织 答 案 且 合 理 表 述 .
就 辩 证 方 式 的 实 践,其 对 象 主 要 是 评 论 以 及 认 识 等,学 生需对其采取 辩 证 分 析 的 方 式 防 止 以 偏 概 全 的 行 为 出 现. 通常对某一材料内容实施分析或者评论,旨 在 引 导 学 生 表 达 自己的观点时,学生必须杜绝全面否 定 的 态 度. 若 是 要 求 学 生对闭关锁国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学 生 应 该 认 识 到 该 措 施发生的时 代 特 征,将 其 对 我 国 以 及 国 外 侵 略 者 均 进 行 分 析 ,从 而 降 低 片 面 化 的 思 想 理 念 .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析题是高中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解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历史材料,对其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
1. 仔细阅读材料: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提供的历史材料。
理解材料中的主题、观点和事实,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2. 分析材料的来源和作者:了解材料的来源和作者的背景对于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偏见很重要。
考虑作者的角度、目的和时间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观点。
3. 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识别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帮助你确定材料中的主题和观点。
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通常与问题相关,所以要把握好它们。
4. 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解析题要求学生能够将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背景相结合。
运用相关的知识和背景,对材料中的观点和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5. 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解析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找出观点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过程。
6. 结构化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清晰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合理地分段和连接句子。
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表达方式,确保回答准确和简洁。
7. 综合材料和个人观点:解析题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但也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参考提供的材料,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8. 多练解析题:通过多做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练,提高解题的技巧和水平。
阅读更多的历史材料,培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总之,要解答好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分析材料,运用历史知识和背景,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并结构化地回答问题。
通过多练习,不断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万能模板(具体题型版)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万能模板(具体题型版)1、三读材料,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弄清楚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井用笔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句子,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有些材料较浅显的,可以先看提问,再带着提问看材料并确定有效信息。
提取有效信息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出处、注悉。
2、分析提问,明确要求。
从提问情况看,一般有四种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提问时,应注意某一提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提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
有的提问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问题;有的提问是以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有的提问要求根据几则材料回答,在审题时要注意,在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翻和疏忽。
3、紧扣提问,认真作答。
第一,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
看提问为“根据材料”“根据所学知回答”或是没有规定答题的依据。
第二,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
第三,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
第四,根据具体问题和提问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赋分多的要多答,赋分少的要简答。
第五,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
高中历史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解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解题解题技巧一、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步骤1、最大限度地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历史选择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材料型选择题中的材料信息,它是题干的主要部分,是命题者提出问题和我们解答问题的依据。
对这类信息,我们无须象语文学科的要求那样,逐字逐句地过文字关,只要真正把握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点,理解材料的意思就能够了。
例:“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以上材料说明西汉初设立王国的主要目的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恢复分封制B、分封诸侯,辅佐中央政权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是:“西汉初年,接受秦亡的教训,分封诸侯”,至于怎么分,分几等则不是题目的主要要求。
题干中的另一种信息是答题要求,也就是题目中的一些限定词,上例中的“主要目的”就是题干的另一信息。
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题干的要求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汉初分封诸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难看出,A是一种具体做法,BCD都是目的,但只有B才是主要目的。
2、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认真区分典型题中的一些特殊限定。
历史选择题常会有一些特殊限定的要素,如“根本原因”、“本质”、“性质”、“实质”等。
平常训练时,我们就应该在理论上认真区分这些特定限定词的细微区别。
例如,“根本原因”指的是本质的原因,一般指历史的客观存有,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现象中的主要因素。
例如:“战国时期,战争连绵持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的发展,”。
如果分析其原因,因为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所以根本原因是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合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主要原因则是各国对生产的重视。
又如,“性质”与“实质”也是比较难分辨的,“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历史材料解析题怎么答
历史材料解析题怎么答高考中的每一科的答题都有其特有的技巧,那么对于文科生来说,历史的选择题有什么技巧刻意加快答题速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材料解析题怎么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材料解析题怎么答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1.最佳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读,解题的前提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
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
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①找到有效信息。
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
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
材料题,顾名思义是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分析、运用材料上,用材料进行论证,说明问题的特点。
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才能发挥材料的功能。
因此,要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将设问置于材料中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进一步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方面,避免撇开材料和设问,随意发挥的倾向。
③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
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
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①审准设问。
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
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
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2015-04-21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
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答题方法:1、审题抓关键词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
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
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
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
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4、组织答案答题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
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浅谈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法
浅谈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一般解法高中历史学习中,让学生最感到头痛的就是材料解析题了,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笔者谈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历史材料题的一些处理方法。
第一步阅读阅读是解题的基础。
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做材料解析题时先读设问,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
材料是材料解析题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可分为文字式的材料、图片式材料、数据式的材料三大类。
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
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和出处等自以为“不重要”的材料。
阅读材料一般应三遍,即先粗读,后细读,再精读。
第一遍,粗读。
粗读就是对材料浮光掠影地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熟悉它在材料中的投影范围,初步建立起与所学知识和设问的联系。
第二遍,细读。
对于文字式的材料,细读就是对材料尤其是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理出头绪,划出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每部分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信息连结;细读材料时还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
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冗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它修饰成分。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
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
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对于图片式的材料,细读就是看图片上、下或图片中的文字说明;数据式的材料,细读就是看数据的变化随着年份的不同呈现什么样的规律变化(如以某一年为参数,或呈上升趋势,或呈下降趋势,或上升后又下降,或下降又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是要熟透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能进行知识迁移。
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
一般来说,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如下四个步骤:审题,读题,联系,作答。
1.审题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这是做好材料题的前提。
很多同学在答卷时,一看是材料解析题,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读材料。
有的题即使有四、五则材料,也一气读完,然后再看问题。
因为是先读材料,后看问题,所以读材料时几乎是无目的地读,盲目地读,因此看问题后,有个别能得出答案,但多数则不能。
无奈又得回头再读材料,这样第一遍读材料收效甚微,几乎就是浪费时间。
科学的解题步骤是,先看问题,以设问为指向,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材料型”,即“根据(或结合)材料回答”。
这种问法的答案应该要通过解读材料,从材料中直接或间接获得,“论从史出”,切忌置材料于不顾而生搬课本知识,导致文不对题。
二是“课本型”,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种设问方式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要通过联系、回想所学知识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
三是“结合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这是近年来高考和平时模拟试题中普遍采用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的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出,部分答案必须要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来回答。
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务必要注意。
在审题的时候,还要认真分析问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包括时间、空间、领域(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如背景、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等的限制。
通过分析这些限制性条件,以明确设问的考查要求,并确定要具体回答的内容。
以2009年浙江高考历史第39题第(3)问为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由“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问题属于材料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设问方式。
再分析限制性条件:蒸汽机的创制,直接影响。
这就告诉我们要分析的是蒸汽机的创制而非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影响而非深远影响。
如此一来,要回答什么,心里就十分有数了。
有些问题的设问语言或直接来自材料,或比较艰深晦涩,有同学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遇有这种情况最好先进行问题转化,把原问题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问题,以便利于组织作答。
如以下一段材料:“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问题: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这个问题乍一看,不太好理解。
但通过分析,我们可知“这些椰子”应该指的是英国建立的近代政治制度——代议制,“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也就是说,椰子的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英国的代议制的建立也并非易事。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原问题转化成:“结合史实说明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是长期斗争与努力的结果”。
这样一来,答题的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2.读题读题,就是研读材料,并从材料中采集提炼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题后设问具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具有实用性的信息。
通过研读材料,准确而完整地获取信息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而读懂读透材料又是准确、完整获取信息的前提。
一般情况下材料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即通晓全文,大致了解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
第二遍细读,理清头绪,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等,初步建立起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第三遍重点读,即结合设问对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再进行重点阅读和理解,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取出能最终导向答题目标和契合题问要求的有效信息。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只读材料正文,而不读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头(多为图片材料)、提示语或注解(多为表格、图表材料)。
其实,这些地方往往就蕴含着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能给我们以某种有效的暗示和引导,有时还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如以下一段材料: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
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
……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问题:根据材料,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
在回答第一小问的时候,很多同学在阅读完正文后便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题,但往往词不达意或答案不够简练。
如果能够多关注一下材料的出处——《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本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根据材料正文的内容表述,很容易得知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就是“犬牙相入”。
另外,巧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解读材料。
比如可巧用省略号。
历史学科命题在材料的引用方法上,有直引、串引、转述、模拟四种形式,就忠实原文而言,最好是直引。
可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大段直引原文会增加考生的阅读量,所以往往对原文有所删略。
而保留下来的文字自然是与命题者的考查方向紧密相关,尤其是对于要求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来说,每一个省略号的前后可能就都有不同的内容角度,可能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如以下一段材料: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
……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
凡所力役,量事停废。
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本题材料总共有五个省略号,我们来分析这五个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前三个和第五个省略号之前均为介绍时间和灾情,之后是唐太宗相应的措施及态度。
运用这五个省略号我们就可以得出下列格式:时间、灾情—相应的措施及态度,再结合题目要求及第三个和第五个省略号之后的关键动词“悉令减省”“量事停废”“赐帛有差”“幸白马坂以观之”即可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减省诸司进奉(戒奢从简);减轻摇役;救济灾民;亲临灾区了解灾情。
同样,鉴于考试时间的限制和考查的需要,命题者会精选材料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问。
所以,不仅省略号有帮助概括的功能,其他如分号、句号也可以帮考生归纳、提取材料信息,在这里就不再举例赘述。
3.联系联系,就是链接教材,建立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课本型”的材料题自不待言,必须要联系所学知识。
这里注意的就是要能准确联系相关知识,或能在教材相关的专题或某一历史阶段中通过辨别取舍择其要端,拣取紧要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答案需来自材料的“材料型”题是否还需要联系教材呢?也需要!尽管材料题都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材料有多“新”,它必定仍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貌离神合”于教材内容。
在解答“材料型”题时,如能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与教材的哪专题、哪节、哪一历史阶段、哪一知识点相关联,就可以把材料置于这一专题、这一节、这一历史阶段或这一知识点的背景下来考察,如此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材料,挖掘深层次信息,并可诱发联想、启发答题思维,有时还可据此确定起答题的大方向,甚至直接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即使已经充分提炼出了材料中的各种有效信息,如能进一步联系教材和所学知识来对其进行印证,也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纠偏、加工和润饰的作用,从而增强最终的答案的科学性。
4.作答作答,就是要根据设问的要求,利用所提取的材料信息或所联系的有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形成最后的答题语言。
这是解答材料题的落脚点,是你之前所有工作效果的集中体现。
没有这一步,或这一步没做好,之前的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没用。
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注意理清思路。
落笔前先思量答题的思路和角度,力求条理分明、层次清晰、答案全面。
②注意语言的组织与表达。
答题语言要经过认真斟酌、精心构思,不滥用文学语言,不“白话”连篇,不拖沓冗繁,要尽量用历史学科术语答题,形成答题要点,努力做到准确规范、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③不要照抄材料原文词句来答题,除非题目明确要求摘引材料原文作答,或这些语句本身已经较为明确的反映了材料内容、又符合设问要求。
④答好第一问。
材料题一般有多个设问,设问之间常常互相联系,第一问的回答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下一问题的回答。
⑤注意分值。
要根据各问的分值,看分作答,详略有据。
一般情况下,分值大的要详尽回答,反之,则相对简要回答。
⑥书写规范工整。
书写答案时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号化、标题化。
段落化:一个问题有多个小问或需要分若干层次来组织答案时,每个小问或层次一个自然段。
序号化:一个问题有多个要点时,每一个要点前标一个番号,如(1)、(2)、(3)或A、B、C。
标题化:就是在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前面根据其要求加上一个小标题,如“原因”、“性质”、“意义”、“认识”等。
一个问题有多个小问时尤其如此。
这样做等于告诉阅卷老师:“某个问题是答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