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教案(第一课时)郭涛审查【学习目标】1、知道铁、铜、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2、初步认识常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响。
【复习导入】请写出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想想有什么现象。
1.镁在空气中焚烧2.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化铝3.铁在氧气中焚烧4.铜在空气中加热5.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内容,联合生活实质,思虑以下问题:1. “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反响,说明金的(填“物理” 、“化学”)性质特别稳固。
2.铝的化学性质很开朗,而铝制品却很难腐化为何?3.金属与氧气的反响:实验表示大部分金属都能与发生反响,可是反响的难易和强烈程度是不一样的。
如:镁和铝在就能与氧气反响,而铝与氧气反响表面生成一层阻挡其进一步氧化,故铝拥有优秀的。
结论:比较开朗,次之,最不开朗二、研究金属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响联合实验现象,达成下表:反响物反响现象反响化学方程式镁与稀盐酸锌和稀盐酸铁和稀盐酸铜和稀盐酸镁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铁与稀硫酸铜与稀硫酸小结:能与酸发生反响(产生氢气)的金属是;不可以与酸发生反响(不产生氢气)的金属。
依据实验现象,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次序是:。
议论:以上各金属与酸的反响,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色?置换反响 :由一种与一种反响,生成了另一种和另一种的反响叫做置换反响。
【当堂检测】1. 将以下金属与稀盐酸接触,无气泡产生的是()A. Fe B.Mg C.Zn D.Cu2. 以下反响不属于置换反响的是()△A. Zn+H2SO4==ZnSO4+H2↑B.CO+CuO==Cu+CO2高温C. C+2CuO===2Cu+CO↑D.Fe+CuSO4==FeSO4+Cu3.写出以下化学反响的方程式。
(1)镁与盐酸反响(2)锌与盐酸反响(3)铁与盐酸反响(4)镁与硫酸反响(5)锌与硫酸反响(6)铁与硫酸反响4. 以下金属和酸能反响并放出氢气的是()A、 Cu和 H SO B 、 Ag 和 HCl2 4C 、 Zn 和 HNO3D 、 Mg和稀 H2SO45. 以下物质能够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响而制得的是( )A、 Fe2(SO4) 3 B 、 CuCl 2C 、 AgNO3D 、 Al 2(SO4) 3、Y、Z 是三种金属,依据以下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次序是()(1) Z+YSO4=ZSO4+Y(2)X+YSO4=XSO4+Y(3)Z+H 2SO4=ZSO4+H2↑(4)X+H2SO4=不发生反响A Z>X>YB X>Y>ZC Z>Y>XD X>Z>Y7. 在 H前方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次序中的地点越靠前,反响的速率就越;将Mg、Zn、Fe、 Al 四种等质量的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响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产生氢气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____。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第一课时)郭涛审核【学习目标】1、知道铁、铜、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复习导入】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想一想有什么现象。
1.镁在空气中燃烧2.铝在空气中生成致密氧化铝3.铁在氧气中燃烧4.铜在空气中加热5.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P9第一部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下列问题:1.“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反应,说明金的(填“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而铝制品却很难腐蚀为什么?3.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和铝在就能与氧气反应,而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故铝具有良好的。
结论:比较活泼,次之,最不活泼二、探究金属与盐酸和硫酸的反应小结: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是;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讨论:以上各金属与酸的反应,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置换反应: 由一种与一种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和另一种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当堂检测】1.将下列金属与稀盐酸接触,无气泡产生的是()A.Fe B.Mg C.Zn D.Cu2.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 B.CO+CuO==Cu+CO2高温C.C+2CuO===2Cu+CO2↑ D.Fe+CuSO4==FeSO4+Cu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镁与盐酸反应(2) 锌与盐酸反应(3)铁与盐酸反应(4)镁与硫酸反应(5)锌与硫酸反应(6)铁与硫酸反应4.下列金属和酸能反应并放出氢气的是()A、Cu和H2SO4B、Ag 和HClC、Zn和HNO3D、Mg和稀H2SO45.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A、Fe2(SO4)3B、CuCl2C、AgNO3D、Al2(SO4)36.X、Y、Z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1)Z+YSO4=ZSO4+Y (2)X+YSO4=XSO4+Y(3)Z+H2SO4=ZSO4+H2↑ (4)X+H2SO4=不发生反应A Z>X>YB X>Y>ZC Z>Y>XD X>Z>Y7.在H前面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就越;将Mg、Zn、Fe、Al四种等质量的金属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产生氢气最多的是;最少的是____ 。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的反应基础回顾: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不、有金属、易、易、有。
3.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镁条燃烧:。
(3)铜丝在硝酸银溶液中:。
(4)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4.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 ,Mg ,Al 。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易,单质表现出性。
掌握新知:一、金属与O2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钠的物理性质:钠质,呈光亮的色,密度比煤油。
钠与氧气的反应:(1)钠暴露在空气中则会生成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钠在坩埚中加热,会熔化成,并剧烈反应,发出火焰,生成一种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镁与O2的反应: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光,生成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铝与氧气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加热铝箔至熔化,液态铝不会滴落的原因是:。
练一练: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A.水中B.煤油中C.四氯化碳中D.汽油中2.下列关于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错误的是()A.金属钠很软,可用刀切割B.金属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C.金属钠的密度是1.1g·cm-3D.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3.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A.Na+O2B.Na+Cl2C.Mg+O2D.Al+Cl24.取一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5.下列金属的表面在空气中易生成一层氧化膜,且能保护内层金属的是()A.镁B.铝C.铁D.金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钠和水的反应现象: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成小球(说明该反应中产生,且说明钠的熔点),发出“”的声音,四处,水溶液变为色。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8eed23bed5b9f3f90f1cb2.pn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南京市西善桥中学何乐群)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2).初步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Mg Fe Zn Cu )(3).置换反应的定义一、课前预习1.完成家庭小实验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2. 铝的抗腐性能良好。
为什么呢?3.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写出铁、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置换反应:。
二、自主体验活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1.在一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条,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1_金属的化学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

1_金属的化学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第一篇:1_金属的化学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
3.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4.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钠的氧化反应 2.钠与水的反应 3.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难点1.金属与氧气反应规律2.钠与水的反应,3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4.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3.教学用具多媒体4.标签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金属有铁、铝、铜、银等,你知道这些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吗?阅读教材第46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并解释原因。
PPT投影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示意图。
学生读图,并说出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
归纳整理: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O、Si、Al、Fe、Ca。
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金属单质的性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了解金属更多的性质。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你对金属的观察和使用,说出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教学归纳整理:金属的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
阅读教材,观察并分析第46页图3-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思考与交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比较Na、Mg、Al、Fe 的还原性强弱,预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安鹏辉一、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在编写上体现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
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和高一必修中的要求是不同的。
初中对金属是一种近乎静态的描述,而高中的学习则要赋予动态的“生命力”,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Na、Al与O2反应条件和产物。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提高同学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步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逐步掌握分析与归纳、类比推理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和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交流过程和体验给他们带去分享的快乐,用生产中实际问题提升知识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五、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七、【课后作业】P53-54 2、3、4、6、8、9题八、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钠: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活泼4Na + O2 = 2Na2O(白色)2Na + O2 = Na2O2(淡黄色)2、铝:化学性质:4Al+3O2=2Al2O3Al2O3结构致密,保护内层金属与其他非金属(如:Cl2、N2、S等)的反应九、课后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5篇第一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Ⅰ《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通过本节以及后面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另外,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第二课时为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第三课时为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本节课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
(3)了解活泼金属(Na、Mg、Al)与O2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了解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问]“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
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的用途不仅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且还与他们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重点研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投影]家庭小实验表格。
每小组汇报交流。
[录象回顾] Fe、Cu、Au在氧气中加热的实验[交流与讨论][话题1] 金属为什么会失去光泽?[话题2] 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金属失去光泽的顺序有差异?[ 猜想] 结合上述实验,请你对五种金属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与归纳]根据Mg、Fe、Cu、Au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我们看出,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真金不怕火炼)[过渡] 镁与锌,铁与铜到底谁更活泼些呢?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上述问题呢?[启发]资料(图片资料锌与酸反应)小组讨论: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汇报交流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探讨推荐学生设计方案;[活动与探究](见表一)一、三组用稀盐酸,二、四组用稀硫酸。
[汇报交流]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___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1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一、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铜、铁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反应,说明了金的(填“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4)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二)、金属活动顺序性:(1)锌和稀硫酸的反应(2)镁和稀盐酸的反应(三)、置换反应:一种___跟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和另一种________的反应。
以前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请举例(写化学方程式)二、实验探究:(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探究一:分别把镁条、铝箔、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按要求完成下表:思考:(1)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看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2)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实验结论:【分组讨论】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继续探究一下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探究】探究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A组B组金属与稀硫酸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与稀硫酸锌与稀硫酸铁与稀硫酸铜与硫盐酸【讨论交流】(1)上述实验中,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2)上述实验体现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3)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三)、置换反应1、定义:【课堂检测】1、将下列金属与稀盐酸接触,无气泡产生的是A.Fe B.Mg C.Zn D.Cu2、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B.CO+CuO == Cu+CO2C.C+2CuO == 2Cu+CO2↑D.Fe+CuSO4= == FeSO4+Cu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常见的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过程教学仪器:金属钠、蒸馏水、小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金属铝片教学过程:引言:金属的用途非常的广泛,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使用到各种金属制品。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金属的好处,并开始使用金属器皿。
现代各种合金的大量使用等等。
为什么金属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青睐呢?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就能够找到答案。
板书:一、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l : 7.73%,第二位Fe: 4.75%。
绝大部分金属以化合态存有。
板书:1、金属的共性: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等。
[讲述]金属元素绝绝大部分以化合态存有,请同学们做出合理解释?引导:大家能否画出常见的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他们的特点,总结他们的规律。
Na,Mg,Al[回答]金属元素做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回扣练习]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交流]答案。
[板书]2、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回扣]Mg、Al、Fe与氧气的反应条件:Mg空气中点燃燃烧、铝去掉氧化膜纯氧中燃烧、铁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设问]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加热?[实验3—1]老师演示学生模仿:金属钠的切割方法:虑纸吸干煤油一小刀切割一切外皮露出庐山真面目。
[思考]钠表面暗物质是什么?为什么保存有煤油中?[观察]描述物理性质:色(银白色)态(固态)密度(比煤油重)保存[设问]钠比Mg Al Fe活泼得多,加热情况下会发生时么变化呢?[实验3—2]老师说明操作要求,学生做实验:[学生描述]反应水准、火焰颜色、生成物状态并记录。
[板书](1)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白色)2Na+O2 - Na2O2 (淡黄色)[实验探究]按下列要求实行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记录现象]都发生熔化现象,都没有燃烧。
[思考探究]为什么?引导一生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姓名:班级:
【明确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
2、知道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和反复应用,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通过合作学习,学会欣赏别人。
【学习重点】
1、钠的氧化反应;
2、铝的氧化膜的验证和铝的氧化膜对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学习难点】
1、理解不同条件下钠与空气反应的产物的不同;
2、理解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复习旧知】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金属元素分别是、、、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3、发现、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总结出这些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思考与交流:P46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列举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2、图3-2是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一些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画出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原
子结构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因而表现出性,做剂。
1
2
3
4
现象(你观察到了什么):
解释(现象说明了什么):
【科学探究四】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又有什么现象呢?
现象(你观察到了什么):
解释(现象说明了什么):
【思考并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产物有什么异同?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Mg + Cl2 — Na + S—
【随堂检测】
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③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④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CuO
B、Al2O3
C、Fe2O3
D、SiO2
3、下列关于金属铝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作业布置】教材P53-5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