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答案1.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和冷却来改变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期望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2.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加热过程中,金属材料被加热到高温,使其达到晶体内部的活动化能,使原子间的结构发生改变。
保温是维持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时间,以使金属内部的结构达到均匀和稳定。
冷却过程中,金属材料被迅速冷却,使其内部结构固定,从而实现所需的性能改变。
3.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回火、退火、淬火、时效等。
回火是为了去除淬火产生的应力并增加材料的韧性。
退火是为了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来改善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
淬火是通过迅速冷却使材料产生高硬度和高强度。
时效是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来调控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4. 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应用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例如,碳钢通过回火可以提高韧性,淬火可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铝合金可以通过时效使其硬度和强度提高。
还有一些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如表面处理和脱氢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和纯净度。
5.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确保得到理想的组织和性能。
温度控制可以使用炉温计或红外测温仪来实现。
时间控制可以通过保温时间和加热速率来控制。
冷却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和速率来调控材料的性能。
6. 在热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预处理。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热处理敏感性和应用要求。
预处理可以包括去除表面污染物、退火去应力、调平等工艺,以减少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
7. 热处理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测试仪器来进行。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测量机械性能和硬度值,可以评估热处理效果和判断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8. 当进行热处理时,还需要注意安全和环保。
热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排放措施。
热处理考试题
热处理考试题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作为金属加工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热处理技术的运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性能。
下面是一些与热处理相关的考试题,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应用热处理知识。
题目一:热处理的定义和作用(150字)热处理是通过调整金属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技术手段。
热处理可使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得到改善,以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要求。
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可以根据不同材料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题目二:退火工艺和应用(200字)退火是热处理的一种常见工艺,通过持续加热材料至一定温度,再缓慢冷却到室温,以改善其综合性能。
退火可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塑性、提高韧性和延展性。
退火应用广泛,如冷轧带钢退火、压铸件退火等。
题目三:淬火工艺和应用(200字)淬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使金属结构发生相变,从而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强度的热处理过程。
淬火可使金属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变形能力。
淬火应用广泛,如汽车零部件、刀具等。
题目四:回火工艺和应用(200字)回火是将淬火过的材料重新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行适当时间的保温,最后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回火能够消除淬火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及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
回火应用广泛,如弹簧、挤压件等。
题目五:热处理缺陷及预防措施(250字)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如热裂纹、气孔和变形等。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和参数,如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以确保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对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去除表面氧化皮和污染物等。
此外,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应力释放,如低温回火,以减少材料内部应力的积累。
总结:以上是一些与热处理相关的考试题,涉及了热处理的定义、作用,以及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应用和防止缺陷的措施。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的热处理工艺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钢的热处理原理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答: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1、不同类型相界面,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2、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3、相变阻力大4、易于形成过渡相5、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6、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起有显著影响…..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2、何为奥氏体晶粒度?说明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答:奥氏体晶粒度是指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晶界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晶界数目越多(则晶粒缺陷越多,一般位错运动到晶界处即停),在金属塑变时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金属发生塑变的抗力越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也就越高。
晶粒越细,同一体积内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时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内进行,变形也会均匀些,虽然多晶体变形具有不均匀性,晶体不同地方的变形程度不同,位错塞积程度不同,位错塞积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材料的及早破坏,晶粒越细小的话,会使金属的变形更均匀,在材料破坏前可以进行更多的塑性变形,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塑性韧性也越好。
所以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高,硬度高,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也较好。
3..珠光体形成时钢中碳的扩散情况及片,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4、试比较贝氏体转变、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异同。
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形成温度、相变过程及领先相、转变时的共格性、转变时的点阵切变、转变时的扩散性、转变时碳原子扩散的大约距离、合金元素的分布、等温转变的完全性、转变产物的组织、转变产物的硬度几方面论述。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
对比项目珠光体贝氏体形成温度高温区(A1以下)中温区(Bs以下)转变过程形核长大形核长大领先相渗碳体铁素体转变共格性、浮凸效应无有共格、表面浮凸转变点阵切变无有转变时扩散Fe、C均扩散Fe不扩散、C均扩散转变合金分布通过扩散重新分布不扩散等温转变完全性可以不一定转变组织α+Fe3C α+Fe3C (上贝氏体)α+ε—Fe3C(下贝氏体)转变产物硬度低中5..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的特征、性能特点是什么?片状P体,片层间距越小,强度越高,塑性、韧性也越好;粒状P体,Fe3C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越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答案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金属加工工艺。
它在
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答案。
首先,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
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热处理的原理包括晶粒长大、相变和残余应力的释放等。
晶粒长大是指在加热过程中,晶粒尺寸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相变是指在材料经历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残余应力的释放是指在材料经历热处理后,内部的应力会得到释放,从而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其次,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在加热阶段,材料会被
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促使晶粒长大和相变发生。
在保温阶段,材料会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晶粒的长大和相变的充分进行。
在冷却阶段,材料会被快速冷却,以固定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不同的材料和要求会采用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达到最佳的热处理效果。
总之,热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熟悉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热处理工艺,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及答案
1试对珠光体片层间距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作出定性的解释。
答:S与ΔT成反比,且,这一关系可定性解释如下: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散控制的。
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下降时,ΔT增加,扩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S与ΔT成反比关系。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若S过大,为了达到相变对成分的要求,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大,这时ΔGV不变,σS增加,必然使相变驱动力过小,而使相变不易进行。
可见,S与ΔT必然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但S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无关。
分析珠光体相变的领先相及珠光体的形成机理。
答:从热力学上讲,在奥氏体中优先形成α相或Fe3C相都是可能的,所以分析谁是领先相,必须从相变对成分、结构的要求着手,从成分上讲,由于钢的含碳量较低,产生低碳区更为有利,即有利于铁素体为领先相;但从结构上讲,在较高温度,特别在高碳钢中,往往出现先共析Fe3C相,或存在未溶Fe3C微粒,故一般认为过共析钢的领先相为Fe3C,而共析钢的领先相并不排除铁素体的可能性。
珠光体形成时,在奥氏体中的形核,符合一般的相变规律。
即母相奥氏体成分均匀时,往往优先在原奥氏体相界面上形核,而当母相成分不均匀时,则可能在晶粒内的亚晶界或缺陷处形核。
珠光体依靠碳原子的扩散,满足相变对成分的要求,而铁原子的自扩散,则完成点阵的改组。
而其生长的过程则是一个“互相促发,依次形核,逐渐伸展”的过程,若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了一片渗碳体(领先相为片状,主要是由于片状的应变能较低,片状在形核过程中的相变阻力小),然后同时向纵横方向生长,由于横向生长,使周围碳原子在向渗碳体聚集的同时,产生贫碳区,当其C%下降到该温度下xα/k浓度时,铁素体即在Fe3C—γ相界面上形核并长成片状;随着F的横向生长,又促使渗碳体片的形核并生长;如此不断形核生长,从而形成铁素体、渗碳体相相同的片层。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科技大学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常规热处理的第一个阶段是()。
A:冷却 B:保温 C:淬火 D:加热答案:加热2.选项中的材料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是()。
A:纯铝 B:铝铜合金 C:球墨铸铁 D:碳钢答案:纯铝3.“汉中水钝弱不任淬,蜀水爽烈易淬”说明了()对热处理的影响。
A:冷却介质 B:加热速度 C:保温时间 D:加热温度答案:冷却介质4.热处理工艺曲线中,横坐标是()。
A:温度 B:时间 C:速度 D:介质答案:时间5.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处理。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哪种相变属于无核相变()。
A:同素异构转变 B:共析转变 C:调幅分解 D:平衡脱溶转变答案:调幅分解2.半共格界面上两相原子错配度的值为()。
A:0.5<δ B:0.25<δ<0.5 C:0.05<δ<0.25 D:δ<0.05答案:0.05<δ<0.253.界面能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B:非共格界面<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 C: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 D:非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共格界面答案: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4.关于形核率描述错误的是()。
A:温度下降,原子扩散能力下降,形核率降低 B:均匀形核率随温度下降不断降低 C:过冷度增加,形核功降低,形核率提高 D:均匀形核率随温度下降先增加后降低,在某一温度呈现极大值答案:均匀形核率随温度下降不断降低5.相变产物粗化机制描述正确的有()。
A:若为杆状新相,则不发生相的溶解 B:若为圆柱形纤维状相,细的地方进一步变细,粗的地方进一步变粗 C:若为片状相,半圆柱形端面逐渐溶解,与半圆柱形端面相邻的平面片状新相增厚D:对于弥散颗粒而言,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长大答案:若为圆柱形纤维状相,细的地方进一步变细,粗的地方进一步变粗;若为片状相,半圆柱形端面逐渐溶解,与半圆柱形端面相邻的平面片状新相增厚;对于弥散颗粒而言,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长大6.哪些是固态相变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考试试题及答案1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习题二参考答案1.真空加热的特点有哪些?答:1)加热速度缓慢2)氧化作用被抑制3)表面净化4)脱气作用5)蒸发现象2.有一批马氏体不锈钢工件(1Cr13、2Cr13、3Cr13)在真空中加热淬火后发现表面抗蚀性显著下降,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由于真空加热过程中的金属蒸发,表面Cr含量降低,不再满足1/8定律,从而导致抗蚀性显著下降。
3.试比较退火和正火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均为中间热处理工艺;均获得接近平衡态珠光体类组织。
不同点:冷却速度不同;过冷度不同;正火会发生伪共析转变,对于高碳钢,无先共析相;正火可以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4.简述正火和退火工艺的选用原则。
答:1)Wc<0.25%低碳钢:正火代替退火(从切削加工性角度考虑)2)0.25%<Wc<0.5%:正火代替退火(从经济性考虑(此时硬度尚可加工))3)0.5%<Wc<0.7%:完全退火(改善加工性)4)Wc>0.7%:球化退火(如果有网状渗碳体,先用正火消除)5)正火可作为性能要求不高零件的最终热处理6)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经济性角度考虑)5.根据球化退火的工艺原理,球化退火可分为哪四大类?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球化退火工艺适用范围低温球化(接近Ac1长时间保温球化)Ac1-(10~30℃)高合金结构钢及过共析钢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以及冷变形钢的球化退火。
球化效果差,原始组织粗大者更不适用。
细珠光体在低温球化后仍保留大量细片状碳化物。
缓慢冷却球化退火Ac1+(10~20℃)共析及过共析碳钢的球化退火;球化较充分,周期长。
等温球化退火Ac1+(20~30℃)Ar1-(20~30℃)过共析碳钢、合金工具钢的球化退火;球化充分,易控制,周期较短,适宜大件。
周期(循环)球化退火Ac1+(10~20℃)Ar1-(20~30℃)过共析碳钢及合金工具钢的球化退火;周期较短,球化较充分,但控制较繁,不宜大件退火。
热处理工艺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硬度计 HB
6.经过热处理的零件,如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则钢的表
面硬度和疲劳强度 A
A 均增加 B 均降低 C 均不变
D 硬度
降低、疲劳强度增加
7.为消除碳素工具钢中的网状渗碳体而进行正火,其加热
温度是 A
A.Accm + (30~50) ℃ C.Ac1+ (30~50) ℃ 8.钢锭中的疏松可以通过
Ac3 以上温度快速水冷,所得组织前者为 F 加 M ;后 者为 M 。 9 把加热到 Accm 以上温度后缓冷下来的 T10 钢小试样重新 加热到 Acl 以下温度,然后快速水冷,所得到的组织为 P 加 渗碳体 。 10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减少或消除内应力,保证相应 的组织转变,提高钢的塑韧性,获得硬度、强度、塑性和韧 性的适当配合;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低 。 11 T8 钢低温回火温度一般不超过 250℃,回火组织为 回火 M。 12.碳钢高温回火的温度一般为 500~650℃,回火组织为 回火 S ,高温回火主要适于 承受冲击并要求有优良综合力 学性能的零件。 13.淬火钢在(250~400)℃回火后产生的脆性通常称为 第一 类回火脆性 或 低温回火脆性 或 不可逆回火脆性 。 14 作为淬火介质,食盐水溶液(NaCl)浓度为 10% , 苛性钠(NaOH)水溶液浓度为 15% 。 15.淬火内应力主要包括 组织应力 和 热应力 两种。
者 w (C)的关系
10.钢丝在冷拉过程中必须经 C 退火。
A 扩散退火
B 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重结晶退火
11.工件焊接后应进行 A 。
A.重结晶退火 B.去应力退火
C 再结晶退火 D.扩散退火
12.为消除钢锭的偏析应进行 D 退火。
热处理原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热处理原理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起始晶粒度的大小决定于成分及冶炼条件。
2 在钢的各种组织中,马氏体的比容最大,而且随着w(C)的增加而增加。
3.板条状马氏体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及一定的塑性与韧性。
它的强度与奥氏体碳含量有关,马氏体板条群越细(或尺寸越小)则强度越高。
4. 淬火钢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低碳过饱和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ε—FexC ( x ≈ 2.4 ) ;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屈氏体,一般用于高弹性的结构件;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用于要求足够高的强度及高的塑韧性的零件。
5.钢在加热时,只有珠光体中出现了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时,才有了转变成奥氏体的条件,奥氏体晶核才能形成。
6.马氏体的三个强化包括固溶强化、相变强化强化、时效(沉淀)强化。
7.第二类回火脆性主要产生于含Mn、、Cr、Ni 等合金元素的钢中,其产生的原因是钢中晶粒边界偏聚的杂质元素增加的结果,这种脆性可用快冷来防止,此外在钢中加入W 和Mo及形变(亚温回火)热处理等方法也能防止回火脆性。
8.共析钢加热至稍高于727℃时将发生P→A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A的形核、A的长大、剩余渗碳体的溶解和A成分均匀化等几个步骤。
9 根据共析钢转变产物的不同,可将C曲线分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三个转变区。
10 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珠光体转变属于扩散型转变,贝氏体转变属于半扩散型转变,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型转变。
11.马氏体按其组织形态主要分为片(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两种。
其中板条状马氏体的韧性较好。
12.马氏体按其亚结构主要分为胞状亚结构和孪晶亚结构两种。
13.贝氏体按其形成温度和组织形态,主要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14.珠光体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按片间距的大小又可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
15、描述过冷奥氏体在A1点以下相转变产物规律的曲线有TTT 和CCT 两种;对比这两种曲线可看出,前者指示的转变温度比后者高一些,转变所需的时间前者比后者短一些,临界冷却速度前者比后者大。
热处理原理与艺课程试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一)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分级淬火:2.淬透性:3.TTT曲线:4.Ms温度:5.调质处理: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需要将钢件加热到相变临界点以上。
2..在钢的表面同时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其中低温,最初主要用于中碳钢的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的提高,因为硬度提高不多,故又称为。
3.奥氏体中的碳浓度差是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核的必然结果,也是相界面推移的驱动力。
4.钢中产生珠光体转变产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或正火。
5.马氏体相变区别于其他相变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相变以切变共格方式进行和无扩散性。
6.贝氏体相变时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贝氏体相变速度减慢,等温转变C曲线向右移。
7.回火第一阶段发生马氏体的分解。
8.钢件退火工艺种类很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
9.有物态的淬火介质淬火冷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蒸气膜阶段、沸腾阶段和对流阶段。
10.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 )、(Al)以外),都使Ms和M f点(降低)。
11.随着合金含量的增加(Co等个别元素除外),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右移,淬透性(提高),比碳钢更容易获得(马氏体)。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对“奥氏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B.奥氏体是碳溶于α-Fe形成的固溶体C.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固溶体D.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2、45钢经下列处理后所得组织中,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是:()A.750℃保温10h后空冷B.750℃保温10h后炉冷C.800℃保温10h后炉冷D.800℃保温10h后空冷3、对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一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B.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比起始晶粒度大C.加热温度越高实际晶粒度也越大D.奥氏体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无关4、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A.含碳量B.含金元素含量C.冷却速度D.保温时间5、防止或减小高温回火脆性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回火后缓冷B.回火后空冷C.回火后水冷或油冷D.回火后保温6、下列对珠光体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珠光体团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B.珠光体团就是由一层(片)铁素体和一层(片)渗碳体所组成的区域C.一个奥氏体晶粒所占区域转变成珠光体后。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亚共析钢加热转变时是否也存在碳化物溶解阶如果亚共析钢通过缓慢冷却获得预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则碳化物聚集在珠光体中,只有珠光体具有共析成分。
加热转变时,层状珠光体直接转变为奥氏体,无碳化物溶解;如果对共析钢进行淬火和回火,以获得均匀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和铁素体基体组成的混合结构,则在加热转变过程中,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后,碳化物将溶解相图临界点与实际生产临界点答:当钢被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相变是在不平衡条件下完成的。
因此,钢中的相变温度不可避免地偏离相图上的平衡临界温度,并会出现一定的滞后现象,即过热或过冷。
相变温度在加热过程中趋于高温,在冷却过程中趋于低温。
加热或冷却的速度越大,转变偏离平衡临界点的程度就越大。
讨论了粒度的本质和作用。
答:本质晶粒度是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3-8小时后测定钢中晶粒的大小。
本质晶粒度表示钢在一定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性,是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是否容易长大的标志。
控制钢材或钢锻件的本质晶粒度,是为了保证制件最终热处理后具有细晶组织如何区别高碳钢的回火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答:下贝氏体的特征是在针片状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很细的碳化物,这些碳化物在晶内呈针状,两端尖,针叶基本不交叉,但可交接。
二者的不同之处是: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颜色一致,没层次之分;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会产生聚集长大,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碳化物分布比较均匀,易受腐蚀变黑如果高速钢刀具在300度淬火和回火后交付,会发生什么?答:高速钢含碳量高,淬火后含有大量残余奥氏体没有转变,只经300度回火,会使残余奥氏体无法充分分解和转变,合金碳化物析出偏少,造成硬度偏低;另外,高速钢在工作时的温度高于300℃,会发生回火转变,发生相变化,使尺寸不稳定,硬度不足Cr12MoV高猝灭高回程、低猝灭低回程答:1000度淬火时合金碳化物溶解较少,合金元素进入奥氏体也很少,ms点变化不大,所得的残余奥氏体较少,大量合金碳化物仍存在钢中,所以淬火后的组织就能保证钢的硬度,采用低温回火只用于消除淬火应力,无需进行组织调整;而经过1100度淬火,会有碳化物分解,大量碳和合金元素融入奥氏体,使其含碳量升高,淬透性升高,ms点下降,冷却到室温后残余奥氏体较多,硬度降低,此时在510度下高温回火,使残余奥氏体充分转变为马氏体,同时析出合金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提高硬度影响加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答:(1)加热方法的不同。
智慧树答案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热处理是热加工工艺,能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答案:对2.加热温度往往根据试验或经验确定()答案:错3.相图是判定材料能否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重要依据()答案:对4.固体渗碳在我国出现的历史时期()答案:春秋战国5.热处理的效用是()答案:延长材料寿命;节能;减重6.热处理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答案:对7.中国具有久远的热处理发展历史()答案:对第一章1.时间因素对奥氏体晶核没影响()答案:错2.高于727℃,珠光体能态高,奥氏体能态低,珠光体稳定()答案:错3.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描述了奥氏体化时奥氏体形成数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答案:对4.奥氏体形核与原始组织珠光体的形态无关()答案:错5.奥氏体化温度对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有显著影响()答案:对6.奥氏体既是一种相也是一种组织形态()答案:对7.在780℃奥氏体向铁素体中移动的速度,大约是向渗碳体中移动的()倍答案:158.增大奥氏体形成过热度的合金元素()答案:Cu;Mn;Ni第二章1.片间距随珠光体转变温度降低而减小()答案:错2.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是混合组织()答案:对3.过冷条件下奥氏体共析分解为珠光体是个自发的过程()答案:对4.相图不能用来考察非平衡冷却条件下非共析钢的组织变化行为()答案:错5.非共析钢中先析出相有利于珠光体转变,使其C曲线较共析钢靠右()答案:对6.Mo,Ti增大碳的扩散能力()答案:错7.马氏体最早发现于钢中()答案:对8.马氏体转变属于扩散型转变()答案:错9.马氏体具有高强高硬特性()答案:对10.形成温度低时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低()答案:错11.马氏体最大相变阻力是()答案:弹性应变能12.马氏体转变的类型包括()答案:爆发式转变;降温转变;表面转变;等温转变第三章1.退火可作为预备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答案:对2.正火可以取代完全退火()答案:错3.正火通常采用空冷,绝对不能采用吹风或者喷雾的方法()答案:错4.淬透性是指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答案:对5.“C”曲线左移,淬透性升高()答案:错6.分级淬火的加热温度,通常比普通淬火温度低10-20℃()答案:错7.淬火内应力包括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答案:对8.碳钢回火时马氏体分解的温度范围是()答案:100-250 ℃9.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答案: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条件;冷却介质10.退火目的主要包括()答案: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均匀钢的化学成分;提高塑性第四章1.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大()答案:错2.感应加热电阻率越大,电流透入深度越小()答案:错3.气体渗氮是指在活性氮原子的气体中进行渗氮()答案:对4.渗氮时间应该结合渗氮温度,依据渗氮层深度而定()答案:对5.渗碳是最广泛的化学热处理()答案:对6.按渗碳介质或渗碳剂状态渗碳工艺包括()答案:固体渗碳;气体渗碳;液体渗碳7.渗剂流量因素影响包括()答案:渗碳罐及工装状况;装炉量;渗剂种类;炉罐容积8.两段渗碳法工艺包括()答案:排气阶段;降温和出炉阶段;强渗阶段;扩散阶段第五章1.携带空位的Cu原子比没有空位时更难在淬火后聚集()答案:错2.铝铜合金时效伴随析出相晶体结构演变和组织长大()答案:对3.Al-Cu过饱和固溶体沉淀是一个扩散过程()答案:对4.Al-Cu时效过程受控于过冷度和原子扩散速度()答案:对5.铝铜合金相图是其制定热处理工艺的理论基础( )答案:对。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一、解释名词本质晶粒度、临界冷却速度、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固溶处理、时效二、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2.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
3.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不同点是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上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呈状,而下贝氏体则呈状。
5.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说明临界冷却速度越6.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7.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钢。
8.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9.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
其中的韧性较好。
10.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11.高碳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二者的区别是12.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13.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四种。
14.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15.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等三个阶段。
16.变形铝合金按热处理性质可分为铝合金和铝合金两类。
17.铝合金的时效方法可分为和两种。
18.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方法有、、19.铝合金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比时效后的,而塑性比时效后的三、择正确答案1.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
2.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
3.钢经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a.回火马氏体;b.回火屈氏体;c.回火索氏体。
4.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a.Ac1+30—50℃;b.Accm+30—50℃;c.Ac3+30—50℃.5.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1.何谓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操作有哪些基本类型?试说明热处理同其它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1)为了改变钢材内部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对零件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要求所施加的一种综合的热加工工艺过程。
(2)热处理包括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普通热处理里面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包括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等。
(3)热处理是机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一个毛坯件经过预备热处理,然后进行切削加工,再经过最终热处理,经过精加工,最后装配成为零件。
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材料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做到一个顶几个、顶十几个。
此外,通过热处理还可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2.解释下列名词:1)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答:(1)起始晶粒度:是指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2)实际晶粒度:是指在某一具体的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
(3)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保温足够时间(3-8小时)后测定的钢中晶粒的大小。
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答: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过饱和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答:奥氏体: 碳在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过冷奥氏体: 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解答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习题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 C )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
A、MsB、MrC、A1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B)。
A、C曲线B、铁碳相图C、钢的Ms线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 A )临界冷却速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 C )。
A、Ac cm+30-50°CB、Ac3+30-50°CC、Ac1+30-50°C5、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B )。
A、含硫量B、临界冷却速度C、含碳量D、含硅量6、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 C )的能力。
A、高抗氧化性B、高强度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C )。
A、含硫量B、含锰量C、含碳量D、含硅量8、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 C )作为冷却介质。
A、矿物油B、20°C自来水C、20°C的10%食盐水溶液9、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称为( B ).A、淬硬性B、淬透性C、耐磨性10、钢的回火处理在( C )后进行。
A、正火B、退火C、淬火11、调质处理就是( C )的热处理。
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12、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C )。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3、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 A )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
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14、用15钢制造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 C )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5、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 C );A、低温回火B、中温回火C、高温回火二、判断题(在题号前作记号“√”或“×”)1、(×)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的临界点。
2、(√)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赵乃勤课后习题答案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赵乃勤课后习题答案
1.热处理是指利用高温作用于金属材料表面,以改变材料内部晶体结
构和性能,以达到冶金的目的的工艺过程。
(√)
2.热处理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改变其结构、改善性能和
加工性能。
(√)
3.热处理的工艺有四大类,即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处理。
(√)
4.热处理的工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温热处理,另一类是高温热处理。
(×)
5.正火是指把金属材料暴露在容许温度范围内,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使晶粒增大和结构软化。
(√)
6.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再以低温水进行冷却,使材料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
7.回火处理是指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在容许温度范围内,并保
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调整结构、改善性能和加工性能的目的。
(√)
8.淬火可以改善金属的结构,减少晶粒尺寸,增加材料的塑性和冲击
韧性。
(√)
9.退火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改善机械性能,改变材料的组织。
(√)
10.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温度超过了容许温度,会将材料结构破坏,从而影响性能。
热处理工试题
热处理工试题一概念:(每小题6分,共30分)1.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以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这种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2.化学热处理:金属制件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为化学热处理。
简言之,所谓化学热处理就是改变金属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3.尖角效应:当形状不规则的工件置于感应器中加热时,尖角或凸起部分的加热速度比其他部位快,这一现象称尖角效应。
4.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5.CCT曲线: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称为CCT曲线。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请在后面括号内画“ˇ”,错误的画“×”)1.等温淬火是指将工件淬火加热后,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2.45#钢正火后得到的是珠光体型组织。
()3.低温回火脆性是指250~400℃间出现的回火脆性。
()4.不锈钢是指在自然环境或一定工业介质中具有耐腐蚀性的一类钢。
()5.1Cr13、2Cr13及3 Cr13的马氏体转变点Ms在室温以上,淬火冷却能产生马氏体组织,因此属于马氏体类不锈钢。
()6.1Cr13淬火后经680~700℃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7.0Cr18Ni10Ti通常在固溶处理后需经850~870℃长时间时效处理,其目的是使碳化铬转变成特殊的碳化物TiC,从而消除晶间腐蚀倾向。
()8.通常我们所说的C-422材料,其材料牌号为2Cr12NiMo1W1V。
()9.渗氮提高弯曲疲劳强度的原因,不是由于表面强化,而是由于表面造成残余压应力。
()10.一般渗氮件的工艺程序是毛坯——粗加工——调质处理——精加工——渗氮。
对特殊零件,如阀杆,通常在精加工前还需进行中间去应力处理。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一,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分级淬火:2(淬透性:3(TTT曲线:4(Ms温度:5(调质处理: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需要将钢件加热到相变临界点以上。
2((在钢的表面同时渗入碳和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其中低温,最初主要用于中碳钢的耐磨性及疲劳强度的提高,因为硬度提高不多,故又称为。
3(奥氏体中的碳浓度差是奥氏体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核的必然结果,也是相界面推移的驱动力。
4(钢中产生珠光体转变产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或正火。
5(马氏体相变区别于其他相变最基本的两个特点是: 相变以切变共格方式进行和无扩散性。
6(贝氏体相变时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贝氏体相变速度减慢,等温转变C曲线向右移。
7(回火第一阶段发生马氏体的分解。
8(钢件退火工艺种类很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
9(有物态的淬火介质淬火冷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蒸气膜阶段、沸腾阶段和对流阶段。
10.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Co )、(Al)以外),都使Ms和M点( 降低 )。
f11.随着合金含量的增加(Co等个别元素除外),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右移,淬透性( 提高 ),比碳钢更容易获得( 马氏体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对“奥氏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B(奥氏体是碳溶于α,Fe形成的固溶体C(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固溶体D(奥氏体是碳溶于γ,Fe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 2、45钢经下列处理后所得组织中,最接近于平衡组织的是:( )A(750?保温10h后空冷B(750?保温10h后炉冷C(800?保温10h后炉冷D(800?保温10h后空冷3、对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热处理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尺寸B(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比起始晶粒度大C(加热温度越高实际晶粒度也越大D(奥氏体实际晶粒度与本质晶粒度无关 4、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A(含碳量B(含金元素含量C(冷却速度D(保温时间5、防止或减小高温回火脆性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A(回火后缓冷B(回火后空冷C(回火后水冷或油冷D(回火后保温6、下列对珠光体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珠光体团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B(珠光体团就是由一层(片)铁素体和一层(片)渗碳体所组成的区域C(一个奥氏体晶粒所占区域转变成珠光体后。
就称为珠光体团D(珠光体中由层(片)方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称为珠光体团 7、45,钢正火组织中最有可能的是A(铁素体,珠光体B(珠光体C(珠光体,少量渗碳体D(铁素体,少量渗碳体8、某钢的A为780?,如在820?保温并随炉冷却。
此工艺最有可能属于 C3A(完全退火B(不完全退火C(扩散退火D(球化退火9、在其转变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时,转变不能进行完全的是A(马氏体B(贝氏体C(奥氏体D(珠光体10、钢的淬火方法有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两种,其中完全淬火方法主要适用于A(共析钢B(亚共析钢C(过共析钢D(所有成分范围的钢四、简答题(共40分)1(何谓奥氏体,(2分)简述奥氏体的转变的形成过程(2分)及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2分)(本题共6分)2、分析影响钢件淬透层深度的主要因素。
(6分)3、钢中贝氏体组织有那几种主要形态,(4分)其特征如何,(4分)(本题共8分)4(有两个含碳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900?并保温相同时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然后以大于Vk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
试问:(本题共8分)(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时Ms点高,(2分)(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2分)(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2分)(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多,(2分)5(有色金属固溶+时效的处理过程中,会弥散析出细小强化相来增加材料强度。
现以Al-Cu合金为例说明:脱溶沉淀过程的四个阶段(每阶段名各2分)及每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各1分)。
(本题共12分)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二,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扩散退火:2(奥氏体的热稳定化:3(奥氏体实际晶粒度:4(珠光体:5(K-S关系: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奥氏体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奥氏体形核、奥氏体长大、剩余碳化物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共析碳钢加热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在稍低于 A 温度时奥氏体将分解为1 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3(板条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位错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 孪晶。
4(通常把奥氏体的稳定化分为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
5(回火第二阶段的转变时是残余奥氏体向低碳马氏体和ε-碳化物分解的过程,所得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6(钢件退火工艺种类很多,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温度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
7(正火获得到的珠光体,过冷度较大,对亚共析钢,析出的先共析铁素体相对较少,珠光体相对较多。
8(钢材淬火获得全部马氏体的必要条件:冷却速度大于上临界冷速、冷却温度低于 Mf 、加热时的温度超过临界点。
9. 调质钢一般选用中碳钢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加入,r、Mn等元素主要是为了提高淬透性,加入W、Mo则主要是为了降低回火脆性。
10. 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片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呈颗粒状。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钢的表面淬火是,改善表面性能获得优良综合机械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下列表面加热方法中不适合于表面淬火的加热方法是A(感应加热B(激光加热C(高温箱式炉加热D(电解液加热2、小尺寸碳素钢冷作模具,要求淬火后变形量极小时,采用( )A(油冷B(热油冷C(碱浴分级淬火D(水冷3、提高γ的形成温度有利于获得细小的()A(起始晶粒度B(实际晶粒度C(本质晶粒度D(奥氏体组织4、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钢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越粗大B(相同温度下晶粒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得粗大C(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热速度越快奥氏体晶粒越粗大D(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亚共析钢而言,随碳含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又粗化倾向5、珠光体是过冷奥氏体冷却过程中的转变产物,下列对珠光体转变的描述中最正确的是()A(A1以下温度进行的转变B(A1,500?温度范围内进行转变C(A1,MS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转变D(A1以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进行的转变 6、工件渗氮前的热处理工序最好采用()A(退火B(正火C(调质D(淬火7、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主要应用于中碳钢(碳钢或低合金钢),一般不用于低碳钢,也很少用于高碳钢,下列钢种不适合进行表面淬火工艺的一组是() A(45#,40Cr,40CrMoB(45#,T8,50MnC(45Cr,20CrMo,50CrVD(40CrNiMo,40#,35#8、下列有关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马氏体转变时发生晶格点阵改组B(马氏体转变时没有成分变化C(马氏体转变时原子不发生移动D(马氏体转变时原子间保持着原有的近邻关系 9、30,钢奥氏体化后等温淬火,最有可能获得的组织是A(马氏体B(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C(贝氏体D(屈氏体10、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一般为()A(Acl+30-50?CB(Accm+30-50?CC(Ac3+30-50?CD(Ar3+30-50?四、简答题(共40分)1(在普通热处理中,加热后进行保温的作用是什么,(2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否需要保温,(2分)为什么,(2分)(本题共6分) 2、为什么工件经淬火后往往会产生变形(4分),有的甚至开裂,(2分)(本题共6分)3、有两个T10钢小样 A和B,A试样加热到750?C,B试样加热到850 ?C,均充分保温后在水中冷却,哪个试样硬度高(2分),耐磨性好(2分),为什么(4分),(本题共8分)4(一批45钢试样(尺寸;直径15×10mm),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且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需采用退火处理。
拟采用以下几种退火工艺:(8分) (1)缓慢加热至7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2)缓慢加热至84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3)缓慢加热至1100?,保温足够时间,随炉冷却至室温; 问上述三种工艺分别属于何种退火工艺(3分),各得到何种组织(3分),若要得到大小均匀细小的晶粒,选择何种工艺最合适(2分)? 5(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及影响因素。
(12分)(写清各影响因素的名称及如何影响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试题,三,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奥氏体起始晶粒度:2(上贝氏体:3(人工时效:4(双液淬火:5(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加热温度的影响、碳含量的影响、原始组织的影响、合金元素的影响。
2. 快速加热并短时保温可以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3. 在片状珠光体组织中,一对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的总厚度称为“珠光体片层间距”。
4. 奥氏体的稳定化系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下发生某些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呈现迟滞的现象。
5. 原始奥氏体晶粒越细小,马氏体板条群越细小,则马氏体强度越高。
6. 等温淬火获得的下贝氏体组织常常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
7. 回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有可能向珠光体及贝氏体转变,也有可能向马氏体转变。
8. 淬火时工件的内应力主要包括: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9. 试样在快速冷却时,表层和心部冷却状态不同,出现温度差,材料受到热应力的影响,冷却初期,在试样表层产生拉应力,心部为压应力。
10. 共析钢淬火形成M+A'后,在低温、中温、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
11. 钢中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正方点阵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碳的质量分数为1.2% 的碳钢,当加热至Ac1,Accm时,其组织应为( )A(F+AB(P+AC(A+FeC 3IID(P+ FeC 3II2、A1、Ar1、Ac1、A3之间的关系为( )A(A1>Ar1>Ac1>A3B(Ar1<A1<Ac1<A3C(Ar1>A1>Ac1>A3D(A3<Ac1<A1<Ar1 3、过冷奥氏体转变前所停留的时间称为 ( )A(孕育期B(转变期C(过渡期D(停留期4、量具的最终热处理一般为 ( )A(淬火B(淬火+高温回火C(淬火+中温回火D(淬火+低温回火5、如果过共析钢中存在严重的网状渗碳体,球化退火前进行( )预先热处理A(正火B(完全退火C(调质处理D(淬火6、低碳钢为便于削切加工,常进行( )A(完全退火B(正火C(球化退火D(不完全退火7、下列三种钢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最高的是( )A(20钢B(45钢C(T10钢D(T12钢8、碳素钢的过热缺陷常以出现( )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