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汉字的特点(一)
简述现代汉字的特点

简述现代汉字的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
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
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
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
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汉字和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汉字和汉语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汉字的基本概念1.汉字:汉字是中文书写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表意文字。
每个汉字都由若干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意义。
2.字形:汉字的形状是由它的笔画组成的,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字形。
3.拼音:拼音是汉字的音标,用来表示汉字的发音。
汉语拼音是目前最常用的拼音系统之一。
二、汉字的特点1.表意性: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意思或概念。
2.象形性:许多汉字的形状与它们所代表的意思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象形”。
例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座山峰,“日”字的形状就像太阳。
3.形声性:有些汉字的形状和发音有一定的关联,这种现象被称为“形声”。
例如,“言”字的形状像说话的人,而它的读音与“讠”(yán)这个部首有关。
三、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的商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使用甲骨文来记录各种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了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
到了汉朝时期,隶书成为了官方文书的标准字体,后来又演化成了楷书和行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四、汉语的特点1.语音:汉语是一种音节语言,有四个声调。
汉语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自己的发音规则和特点。
2.语法: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结构的语言,句子的主语通常位于句首。
汉语中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语法规则和结构。
3.词汇:汉语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其中包括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等特殊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汉字概说)

现代汉语汉字概说1.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的起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
殷商的甲骨文,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3.汉字的特点1)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人类造字记录语言,可以只从语义入手,也可以只从语音入手。
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字形)直接表示语义,造出义符,以义符带音,即间接表音,这种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如汉字和埃及古文字。
从记录语音入手,用符号直接表示语音(音素或音节),造出音符,凭音符得义,即间接表示语义,这种用音符直接表示语音的文字叫音符文字,即表音文字。
其中由音符直接表示音素的称音素文字,如英文;由音符直接表示音节的称音节文字,如日文假名。
汉语形声字的形旁是义符,声旁是音符,形声字也能从某种程度上表示字的义和音,因此有人据此说汉字是意音文字。
应该说,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合起来整个表示语素之义。
其形旁只表示语素之义类,是类义符,声旁表语素之音类,是类音符,要一音一符,才是真音符。
声旁本身来自义符,假借义符表音类,又不是专门表某音,有的声旁还可兼作形旁。
所以,汉字的形声字的音符不同于表音文字的字母,汉字不是意音文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文字汉字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呈线形排列,有长有短。
它无论笔画多的还是笔画少的,所有笔画都写在同样大的方块中。
在一个一个方格内纵横交错地组成形体各异的字形,结构自然很复杂,笔画多的,多到一个字有二三十笔,必然难记。
汉字复杂繁多也带来了表音文字做不到的优点,主要是辨义力强;另一方面使词形较短的汉语写下来更节省篇幅。
在联合国档案室里,同样内容的文本,汉字文本比表音文字的文本都薄一些,这同汉字复杂多样的形体都放在方块结构里不无关系。
3)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汉语同音词比较多。
汉字的特点

汉字常识和汉字使用规范汉字常识一、汉字的特点1.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2.汉字有六种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即“六书”。
前四种属于造字法,后两种属于用字法。
形声字是最重要的造字方式,在汉字中占90%以上。
3.汉字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字体有七种: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
4.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
5.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
6.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少数例外,儿化音中的“儿”就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
7.汉字记录汉语不必实行分词连写法(拼音文字),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空隙。
二、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结构单位)现行汉字的构造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所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笔画: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或线叫一笔或一画。
五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2.偏旁:又叫部件,是构成汉字的预制构件(构字单位)。
分为成字偏旁(山、石)和不成字偏旁(宀、疒)。
3.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大都具有表示义类的作用。
(带有“山”的“峰、峻、峭”等都与“山”有关)说明: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的数目远比部首多。
偏旁除了一部分表示词义类别外,更多的是表音成分。
如:“洋、河”中的“氵、羊、可”,“氵”是“洋、河”所属的部首,“羊、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能说是部首。
4.笔顺:书写汉字时下笔的先后顺序。
笔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笔画的走向(一、丨),二是笔画出现的先后次序(基本顺序: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特殊情况特殊记忆)。
三、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一)汉字的整理1.简化笔画。
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
汉语言文字是一种非常古老且独特的文字系统,具有许多基本特点。
以下是汉语言文字的一些基本特点:
1. 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通过图案和符号来表达事物的概念。
汉字的许多字形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进行简化和抽象来表示。
2.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具体的概念或物体,而不是一个音素。
这使得汉字在表达意义时可以更具体和丰富。
3. 汉字具有多音字特点:很多汉字有多个发音,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词组,同一个汉字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和不同的意义。
4. 汉字具有字义辨析:许多汉字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具有不同的意义。
这就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5. 汉字有丰富的组合和构词方式:汉语可以通过将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词语和短语,这为表达丰富多样的意思提供了便利。
6. 汉字具有部首和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结构组成部分,通过部首可以对汉字进行归类和索引。
偏旁是汉字的构字部分,通过偏旁可以推测汉字的意义和读音。
7. 汉字通过笔画书写:汉字通过一定数量和顺序的笔画组合而成,掌握汉字的笔画和书写规范对正确书写汉字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汉语言文字是一种象形、表意、多音、字义辨析且具有丰富的组合和构词方式的文字系统。
通过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基本特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
汉字的产生、特点及演变过程

让知识带有温度。
汉字的产生、特点及演变过程一、汉字的产生及特点(一)汉字的产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久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制造出来的。
远古人民不满足于口头交际,于是开头画画、结绳记事,后来在画画、结绳记事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文字。
(二)汉字的特点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例如英文、俄文;另一类是表意文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由不同笔画构成)来记录汉语的。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的特点。
二、汉字形体的演化过程(一)汉字形体的演化汉字在历史上浮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被称为“汉字七体”。
甲骨文是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主要是指通行于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分。
小篆又名“秦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化而成的,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化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
楷书是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的一种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
狂草产生于唐代。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向来运用至今。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草书行书(商)(周)(秦)(汉)(汉末)七种字体对比及演化过程暗示图:(二)现行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常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在文物古迹、印章、对联、匾额及文章的标题等特别场合,有时也运用草书、隶书、篆书或金文、甲骨文,至于书法艺术作品,各种形体都可能运用。
从形成的手段来看,现行汉字有印刷体和手写体的区分。
1.印刷体,其常用的有下列几种变体: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
2.手写体,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
按照运用的工具的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
汉语和汉字的特点(简)PPT课件

2. 汉字的文化特点 (1) 汉字构造蕴含的文化因素 A.汉字构造成分——笔画和部件 a.笔画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笔画数目、笔画伸缩、笔顺) △ 毛泽东笔名之一:二十八画生 △ 地名:沁阳—泌阳 △ 士气-土气 巳-已-己 △ 俗语:八字还没一撇。 b.部件组合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 口→吐、加、呆、杏、园、同、回、吕、
21
22
23
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标志
24
25
26
27
中国文联标志
28
29
30
31
三、汉字基本上适应汉语
1. 形体固定的汉字 适应汉语无形态变化的特点
2. 对应音节的汉字 适应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特点
3. 超时空性的汉字 适应汉语历史悠久、方言复杂的特点
32
四、汉语的地位和汉字的前途
△ 旦底、挖工、横川、侧目、缺丑…… 米寿、白寿、茶寿 竹苞 丘三川菜馆
△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 ) 春节一日( ) 主动一点( )
人间草木( ) 先先后后( )
缺一点良心( ) 林海无边( )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
天没它大,人有它大( )
12
△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 白水泉下女子好少女为妙
小牛—小的牛(大树—大的树) △ 开车—开车的 做饭—做饭的 △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 △ 教材编写得怎么样?
教材编写得怎么样了?
5
△ 大学生—大学生了 △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了。 △ 你是这个班的学生?
你是这个班的学生吗? △ 我扶老人上车。—我扶着老人上车。 △ 车从邵阳开。-车往邵阳开。 △ 你们喝点什么吗?-你们喝点什么呢? (2) 词语组合具有理据性。 △ 吃苹果—*喝苹果 喝饮料—*吃饮料
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写特点

一、汉字的特点(一) 从文字体系上看,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一种文字体系的根本性质取决于该文字所使用符号的性质。
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直接地显示出来的文字。
如英文使用的符号是一套表音却不表意的字母,如单词“wood”,人们可根据发音规则准确地读出其音,却无法由词形推知词义。
汉字则不同,汉字的字形同其所指之意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木”,字形即像生长的树木之状,由字形可推知字的意义。
虽然经过隶变和楷化的汉字,其字形表意的直观程度大大减弱,但现代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今天形声字中的形旁在表示字义的类属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如:“桌、椅、林”等字义都与“木”相关。
因此,汉字的构字符号是表意符号,现代汉字应属于表意文字。
表意性质的汉字记录语言里具有不同意义的同音字时,也力求在字的形体上表现出它们的区别,如:“铃、伶、翎”是一组同音字,但它们有不同的形旁,以区别出不同的意义:“铃”是用金属制成的响器;“伶”是戏曲演员的旧称;而鸟的翅膀或尾巴上长而硬的羽毛是“翎”。
所以,同音异义字的字形各不相同。
这造成了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加重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负担。
此外,由于表意而不表音,在不同的方言中,同一汉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不利于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统一,给不同方言区人们的口语交际带来困难。
但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书面材料,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可以读懂。
而且由于表意汉字只同意义直接联系,同语音不直接相关,现代人可以阅读古代文献典籍,不受语音古今变化的影响。
(二) 从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看,汉字代表语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任何一种文字都记录一定的语言单位。
汉字与有声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除儿化中的“儿”字不代表音节外,一个汉字代表口语里的一个音节。
由于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一般也表示一个有相对稳定意义的语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字代表语素,是语素文字。
如“自学”这个词,写下来的两个汉字在口语表达中是两个音节,且“自”与“学”又各有相对稳定的意义,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语、汉字的特点(一)
一
在我国语言学界,源出于西方语言学的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认识一直被视为科学定律。
这种认识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文字记录语言,是“符号的符号”,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与思维无关,仅仅记录语言,是第二性的。
用这个观点来看待汉字,就会认为汉字的表意功能多此一举,不如用单纯记录语言的拼音文字更合适。
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中国古代语言学,就会认为“中国古人误以文字为语言”,因而“说文解字”之学不是语言学,“中国没有语言学”。
许国璋认为这是对汉字和汉字研究传统的极大的误解。
许国璋指出:“汉字书写形式的特点有二,一是分理别异,一是形声相益。
汉语的方块字是形、声、义三者的结合体,‘字’本身即是语词的词。
”〔1〕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
由于过去将有声语言放在第一性,“字”的音和义都被视为对语言的记录,亦即字本身只有形。
这其实是西方拼音文字的理论。
它不符合汉字的事实。
在汉字中,“一个字有形而无声就不能叫做‘字’”〔2〕。
许国璋认为,“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这种“常识性说法”,“适用于历史的某一时期,不适用于信息时代”。
〔3〕他在论述汉字的区别性特征时更进一步指出:“我们非常惊讶,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语言研究者,在狂热地鼓吹废弃汉字、代以拉丁字母拼音的时候,那样不经意地将语言的区别性原则置诸不顾。
中国青年中对汉文化那样缺乏‘我是此根生’的从属感,这个祸是谁闯的?”〔4〕许国璋明确指出:“汉语不是拼音文字,是既表意又标音的文字。
古人没有弄错,是说古人误以文字为语言的研究者错了。
”〔5〕
许国璋的论断不但促使我们对汉字的特点加以反思,而且使我们重新思考一般语言理论的文字观。
这种文字观出于西方现代语言学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文字威望”的批判。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力图把语言的研究从文字的研究中独立出来。
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语言学视野中的文字每每凌驾于口语形式之上。
人们“一般只通过文字来认识语言,研究母语也常要利用文献。
如果那是一种远离我们的语言,还要求助于书写的证据,对于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语言更是这样。
要使任何场合都能利用直接的文献,我们必须像当前在维也纳和巴黎所做的那样,随时收集各种语言的留声机录音的样本。
可是这样记录下来的原件要为他人所认识,还须求助于文字”〔6〕。
根据索绪尔的分析,文字的这种威望是由于:
1.词的书写形象使人突出地感到它是永恒的和稳固的,比语音更适宜于经久地构成语言的统一性,更易于为人所掌握。
2.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视觉印象比音响印象更为明晰和持久。
3.文学语言增强了文字的重要性。
它有自己的词典,自己的语法。
人们在学校里是按照书本和通过书本来进行教学的。
语言显然要受法则的支配,而这法则本身就是一种要人严格遵守的成文的法则:正字法。
因此文字就成了头等重要的。
4.当语言和正字法发生龃龉的时候,差不多总是书写形式占了上风,因为由它提出的任何办法都比较容易解决。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这种威望是一种专横和僭越。
人们忘记了一个人学会说话是在学习书写之前。
而且语言有一种不依赖于文字的口耳相传的传统,这种传统十分稳固。
例如立陶宛语是1540年才有书面形式的,然而这时的立陶宛语依然在语音、词的结构、名词变格和声调方面都忠实保留古印欧语的特点。
索绪尔断言: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
因此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构成的。
如果把声音符号的代表看得和这符号本身一样重要或比它更重要,这就好像要认识一个人,与其看他的面貌,不如看他的照片。
另有一些学者,讨论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变迁这个问题。
布龙菲尔德在他的《语言论》中指出,一个图画到了已经约定俗成时,我们不妨称之为字。
一个字是一个或一套固定的标记,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描绘出来,因而人们也按一定方式起着反应。
这种习惯一旦建立以后,字跟任
何特殊实物的相似之处就是次要的了。
由于语言毕竟是我们画不出来的那些事物的一种互相交流方式,所以图画使用者到了某个时候便按照口语用词来安排他的字符,用某个字符代表口语片段的某一部分。
真正的文字少不了这个前提。
于是,有些字既代表一个可以描绘的事物,又代表一个语音的或语言的形式;旁的字失掉了它们的图画价值,只代表一个语音的或语言的形式;单纯的图画字同言语形式如果没有联系,用处就越来越不重要。
语言的价值越来越占主要地位。
因此,“在语言学家看来,除去某些细微的枝节以外,文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设计,就好像利用录音机一样,借以保存了过去言语的某些特点供我们观察”。
〔7〕。
二
然而,问题并非这样简单。
首先,文字和口语相比,使用了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本身参与着意义的建构,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在他的《结束语:语言学和诗学》中认为任何言语都有六个组成因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语境
信息
说话者……………………受话者
接触
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