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及违纪违法防治对策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及违纪违法防治对策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在全面推进改革、发展和稳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存在违纪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信誉,也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剖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案例分析1、周某的违纪违法行为周某是某市政府的一名副处级干部,因饮酒过度在公开场合发生意外,事后被判罚款并停职。
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因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被双规并开除党籍。
2、李某的违纪违法行为李某是某县委常委,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安排工作等私人事务,还接受企业贿赂,最终被双开,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王某的违纪违法行为王某是某市某单位的一把手,他因私自决定投资工程,未经审批就涉足资本市场,违背了党纪国法。
事后,他因不配合调查被强制带走,并受到党纪处分。
二、问题分析以上案例反映了领导干部在任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违纪违法情况。
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缺乏法制观念。
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了对法律漏洞或者利用权力寻租的情况。
2、心态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任意行事,疏于对身边事物的管控与监督,忽视党的纪律和道德规范。
3、利益观念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看中个人或家族利益,不惜违规违法图利,同时也不忘和经济利益相关单位沆瀣一气,形成了共犯关系。
三、防治措施1、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正确履行职责,时刻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履行诚信承诺。
2、大力推进“阳光政务”。
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合理透明的管理制度,通过公开透明、财务制度规范,打造一套成熟稳定的治理体系,树立人民满意度。
3、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强化各级监管部门的作用,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系统,对违规违法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做到监督制度上有严格作为。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建议一、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当前查处的一些案件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及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违纪违法案件的行为主体呈现“三高”的态势。
通过对现有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违纪违法行为主体的职位和级别越来越高,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违纪的手法也越来越隐蔽。
因此,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主体的职位、学历和违纪违法行为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高职位、高学历、高智商是当前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主要特点和今后的主要趋势。
(二)违纪违法行为侵犯的客体范围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前,违纪违法行为侵犯客体的领域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扩大,不仅有职有权的党政群机关有违纪违法行为,那些“无职无权”甚至被人认为是“冷门”的单位和部门也不是净土一方,违纪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将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近期查处的案件看,已经出现“冷门”单位的违纪违法现象,而且所占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
(三)违纪违法行为更加隐蔽,行为人规避党政纪处理的能力也逐步增强。
分析发现,许多案件,特别是经济类案件,大都存在用单位的钱给少数有关领导和所谓关系户送礼的现象,惯用的手法是一年数节的打点,挖空心思地施厚礼,名目繁多的纪念品,大搞感情投资,放长线钓大鱼,慷国家、集体之慨,建一己关系之网,为个人违法乱纪寻找靠山,建立自己的“保护伞”。
(四)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层面呈扩大趋势。
已查处的案件中,违纪违法的主体大多是党员领导干部,一般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所占比例很小。
由于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和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一般公职人员掌控的可分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也越来越多,自由决定权和自由裁量权的空间也日渐扩大,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
(五)单一的特定领域的违纪违法逐步发展为复杂的多领域的违纪违法,违纪违法行为呈现多样性。
从目前已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单一性、特定性的违纪违法行为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复杂,多层次、跨行业、跨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已逐渐增多,其侵犯的客体也日趋错综复杂,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也会愈加困难。
一把手违纪问题形式、原因和对策
一把手违纪问题形式、原因和对策
一把手违纪问题是指在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违反组织纪律、职业
道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种违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私欲膨胀等多种形式。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原因、制度原因、环境原因等。
个人原因可能
包括道德品质缺陷、私心私欲、权力欲望等;制度原因可能包括监
督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环境原因可能包括权力过分集中、利益输送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加以
解决。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违纪成本。
其次,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素
养和法律法规意识,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再者,加强舆论监督,营
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强对违纪行为的打击和震慑力度。
最后,加强惩处力度,依法依规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综上所述,针对一把手违纪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建设、教
育培训、舆论监督和惩处力度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全面加强预防
和治理工作。
当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对策建议
当前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对策建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也愈加严峻。
从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可以看出,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特点。
研究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剖析其原因,探讨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快建设小康步伐,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人结合十多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新特点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腐败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公布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如下几个新特点:1、级别渐高型: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一个县委书记违纪违法案件,就被拍成电影《警钟》在全国播映。
纵观近十年的违纪违法案件,县处级、厅局级干部很一般;省部级干部不新鲜,如田凤山、郑筱庾、王有杰、于幼军、皮黔生……案例不胜枚举;甚至副国级领导干部过不了几年就有一例,如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
2、年纪低龄化:十年前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多是到退休前一年发案,被称为“59岁现象”,而从近十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看,领导干部的年龄渐趋年轻化,可以说49岁、39岁犯案的大有人在,如李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不到40岁)、王国华(河南省许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不足50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个别39岁以下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青年干部,也疯狂地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3、案犯群体性。
群体性、同伙性违纪违法是当今领导干部创造的犯罪“新经验”,他们既拉上级下水,又使同级上船,更诱下属加盟。
所以,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涉及层面多,发生窝案多,掂出一串串,追查一大片。
如湖南省郴州市的曾锦春案件,原安徽省阜阳市领导层集体“换血”等,就是很典型的例证,在国内外影响不小。
4、涉案金额大。
上世纪80年代查处的轰动全国的广东省海丰县委书记违纪违法案,涉及金额也就是几十万元人民币。
案件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案件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案件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犯罪活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案件防控工作在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群众权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
1. 司法资源配置不均衡当前司法资源配置依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能够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案件防控工作,而另一些地区却因为财政压力等原因无法充分配备必要的警力、侦查力量以及设施装备等,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2. 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案件防控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并进行信息共享。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尚未畅通,缺乏良性互动与协同机制。
这导致了案件线索积累速度慢、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3. 缺乏前瞻性和实时性现有的案件防控工作往往是被动反应。
警方等执法机构大多采取单一依赖报案来开展工作,由此导致犯罪活动普遍具有欺骗性、隐蔽性强等特点,而警方只能在案件发生后进行追赶式打击,逐渐形成治安管理上的被动局面。
4. 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现如今,犯罪分子常常借助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然而,我们发现司法部门对于这些新技术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不仅缺失了有效的监管手段,更无法及时预防和打击利用新技术进行犯罪活动。
二、案件防控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和措施来改善案件防控工作效果。
1. 加强司法资源配置均衡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地区都能够拥有足够的执法力量、装备设施与经费资源。
同时,在全国范围建立起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和配合,通过人员轮岗培训、信息交流等方式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2.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应当加强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
可以建立集中管理的数据库,由相关部门及时录入并及时传递案件线索和重要信息,确保各级执法人员都能够获取到最新、有效的情报数据。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规律和查办案件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效对策【精选资料】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规律和查办案件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有效对策反腐败是当前党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正确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
同时也必须看到,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还比较严峻。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件仍在增加,涉及干部的职级层次较高;在某些地方和部门违反纪律的问题比较严重,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仍然突出。
对此,安徽省颍上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积极适应新情况,在不断探索当前领导干部腐败的特点、规律上下功夫,提出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有效对策,推动和促进全县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2005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新立案件141件,其中县纪委立案45件,乡镇纪委立案86件,县直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0件。
共处分145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24人,政纪处分28人(双重处分7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
在受处分的人员中乡科级干部22人。
一、今年查办案件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颍上县是受王怀忠、肖作新和张华琪及徐波等案件影响的重灾区,社会风气一度很坏,干部思想较为混乱。
因此,全县的腐败现象仍处于多发期和易发期,其主要特点是范围较广、层次较高、手段“先进”。
具体表现为:(一)从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范围与领域上看,呈现出广而深的发展趋势。
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纵向在深入,表现为由单一腐败向多样腐败、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发展;横向上在扩散,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辐射。
(二)从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职级和层次上看,呈现出由低职级向高职级的发展趋势。
查处村级干部从而牵连到乡科级干部。
(三)从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金额与数量上看,呈现出金额较大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严重违反财经纪律,如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吃喝招待之后用假条据充帐报销。
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1. 案件发生率高:当前社会犯罪活动频发,各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其中,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案件以及网络犯罪案件成为了主要问题。
2. 侦查力量不足:在案件侦查方面,存在着侦查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警力资源有限,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犯罪调查需求,导致许多案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3. 预防手段欠缺:目前社会对于预防犯罪的重视程度不够。
人们普遍关注犯罪已经发生后的追责和处置过程,而忽视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预防手段上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4. 协同合作不够:各级执法机关之间协作不畅、信息共享不够成为制约案件防控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问题。
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渠道导致资源不能充分整合,使案件侦查和打击工作受到限制。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警力配置:增加警务人员数量,提高警力配置的密度,以应对犯罪活动的不断上升。
同时,优化警务资源的分配,保证公共安全和治安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 提高技术手段应用:通过引入新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其应用于案件防控工作中。
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来挖掘犯罪线索、分析犯罪模式,提高案件侦查效率和准确度。
3. 加强社会预防:在加强执法力量的同时,注重社会预防工作的开展。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对于法律法规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同时推动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在各个层面预测可能出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执法机关间及时高效地交流信息。
完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情报共享与集成处理,提高犯罪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5. 强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对抗跨国犯罪活动。
通过信息交流、联合行动等方式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合力,有效遏制犯罪网络的扩散。
6. 加强法律规范建设:通过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有效地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
党员领导干部违反篇一:浅谈当前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浅谈当前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腐败案件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掌有一定的权力,在各地各部门都有重大的影响。
他们是否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廉洁自律,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认真探讨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特点和原因,寻求治理腐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对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的表现及主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的多样化,西方国家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治观念的冲击,诱发腐败的因素增多,表现出的特点也与以往不同。
主要表现在:1、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层面更多,案件数量大增。
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特定领域的违法乱纪逐步发展为复杂的多领域违法乱纪,多层次、跨行业、跨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已逐渐增多,其侵犯的客体也日趋错综复杂,对违法乱纪案件的查处也愈加困难。
他们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往往查出一个带出一帮,抓住一个牵出一伙,案件牵涉面广,串案窝案较多。
涉案领域也从金融、行政执法、司法领域向一般领域蔓延,从掌握钱、财、物等关键岗位向一般领导岗位渗透,从乡科级、县处级、省部级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人,各个层级都有。
目前,腐败案件发案率比较高的热点部位,大多分布在国有企业改制、股票上市、房地产开发、建筑、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财政拨款项目等领域里。
2、腐败年龄分散化。
与以往党员干部违纪腐败案件普遍存在的“59岁现象”“26岁现象”年龄比较集中的特点不同,现在违纪腐败案件年龄分布相对分散化,而且有趋向30岁至50岁这段年龄发展的态势,这是当前腐败案件的一个新特点。
3、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党员干部违纪腐败不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巨大损失,还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党和国家机关的声誉与威望,破坏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探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近些年来,领导干部违法犯罪问题已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努力分析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有利于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也乘机而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干部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经受不住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丧失理想和信念,忘记党的宗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蜕变,违反党纪国法,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那些腐败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脏枉法,行贿受贿,任人唯亲,拉邦结派。
领导干部腐败,往往会编织腐败的关系网,培植出更多的腐败分子。
近几年来,有些地方,由于主要领导干部腐败而造成不少下属干部腐败。
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涉及干部的面较广,职级层次较高。
党政干部腐败、司法干部腐败的案件屡有发生;有些违法犯罪的金额大;窝案、串案突出;腐化堕落、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的奢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滋长,等等。
典型的大案要案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索贿案、受贿案,广东省湛江市特大走私、受贿案等。
重大的腐败案件,在党内毕竟是极少数,大量存在的是一般的不廉洁行为和不正之风。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点、原因及对策领导的腐败败犯罪是领导者利用权力进行行违法活动而构成的犯罪。
领领导的腐败犯罪是政治腐败的的主要组成部分。
领导的腐败败犯罪是社会诸多腐败现象中中,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最广、人民群众最气愤的行为为。
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这些些都是民间归纳的特征。
一、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的表现及特点当前反腐败败面临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出现了多样化,资产阶级国家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政治观念对我们的冲击,诱发发导致腐败的因素增多,腐败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也较过去大大不相同了。
高级领导干部严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近几年查处的涉及省部级以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中,包括括省长、部长,省级党委的组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检察长,甚至党和国家领导导人。
如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萸、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克杰,及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陈希同、陈良宇等。
1、、涉案金额巨大。
一些领导干干部涉案数额之巨、犯罪危害害之大、情节之严重,令人触触目惊心。
如成克杰涉案金额额4000多万元,余振东涉涉案金额20亿元,湛江走私私案涉案总金额为亿元,厦门门走私案涉案总金额超过8000亿元,陈良宇案涉案金额额37亿元。
2、涉案人人数众多。
违纪违法案件的集集团性、关联性、群体性日趋趋突出。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同盟,呈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往往往查出一个带出一帮,抓住住一个牵出一伙,案件牵涉面面广,串案窝案较多。
同时,,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等特特定关系人共同作案所占比重重较大,家族共同犯罪特征明明显。
如郑筱萸案就涉及国家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郝和平、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司长曹文庄等200多名干干部,其妻儿也涉案落马。
案件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案件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案件防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件的发生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案件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案件防控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警力分配不均衡,导致执法力量无法覆盖全域。
这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让他们能够逃脱惩罚。
2.信息共享不畅: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导致跨部门协作困难。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警察、检察院、法院等多个部门参与,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在协作中往往出现沟通失误或延误。
3.预防意识薄弱:在普通公民和企事业单位中,缺乏对犯罪预防的认识和重视。
这使得犯罪分子能够利用人们的漏洞进行作案,并且难以被有效打击。
4.技术手段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也在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犯罪活动。
然而,一些执法部门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应对新型犯罪行为。
二、案件防控的对策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案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执法力量建设:加大警力投入,提升公安机关的综合执法能力。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基层警察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
2.优化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案件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
通过信息共享,可以实现案件线索及时汇总、交叉核查,增加办案的成功率。
3.提高公众预防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供相关培训等方式,加强公众对犯罪预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4.推动科技手段创新应用: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执法部门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案件数据分析、预测犯罪趋势,帮助执法部门有效预警和打击犯罪行为。
5.加大惩治力度:对于涉及严重犯罪的个人和团伙,要依法从严惩处,给予威慑力度更大的处罚。
同时,对于协助抓捕逃犯等重要贡献的民众和单位,应予以适当奖励和表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案件防控的氛围。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文秘.doc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免费文秘...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领导的腐败犯罪是领导者利用权力进行违法活动而构成的犯罪。
领导的腐败犯罪是政治腐败的主要组成部分。
领导的腐败犯罪是社会诸多腐败现象中,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广、人民群众最气愤的行为。
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这些都是民间归纳的特征。
一、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表现及特点当前反腐败面临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资产阶级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对我们的冲击,诱发导致腐败的因素增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也较过去大不相同了。
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近几年查处的涉及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中,包括省长、部长,省级党委的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
如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及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希同、陈良宇等。
1、涉案金额巨大。
一些领导干部涉案数额之巨、犯罪危害之大、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
如成克杰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余振东涉案金额20亿元,湛江走私案涉案总金额为114亿元,厦门走私案涉案总金额超过800亿元,陈良宇案涉案金额37亿元。
2、涉案人数众多。
违纪违法案件的集团性、关联性、群体性日趋突出。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
往往查出一个带出一帮,抓住一个牵出一伙,案件牵涉面广,串案窝案较多。
同时,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共同作案所占比重较大,家族共同犯罪特征明显。
如郑筱萸案就涉及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200多名干部,其妻儿也涉案落马。
3、涉案领域广泛。
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涉案领域从金融、行政执法、司法领域向一般领域蔓延,从掌握钱、财、物等关键岗位向一般岗位渗透,从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教育、医疗、统计等部门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
2024年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2024年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一、新特点:手法隐蔽、领域广泛、团伙作案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手法隐蔽。
与传统的直接贪污受贿不同,现在的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更加隐蔽,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权色交易、内幕交易等。
这些行为不仅难以被发现,而且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权力关系。
其次是领域广泛。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权力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经济、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复杂性使得违纪违法行为更加难以被发现和打击。
最后是团伙作案。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往往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形成了团伙作案的趋势。
这些团伙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分工明确的角色定位,使得违纪违法行为更加难以被揭露。
二、原因:理想信念缺失与制度漏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背后,存在着深刻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理想信念的缺失和制度漏洞的存在。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本原因。
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自我要求,失去了对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转而追求个人的私利和享乐。
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
制度漏洞的存在则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和不足,给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一些监督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领导干部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些惩处制度不够严厉,使得违纪违法行为的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
三、预防对策: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针对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和原因,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教育。
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法治意识。
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对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忠诚。
同时,还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案件防控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政策以及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和蔓延,保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然而,在案件防控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二、案件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案件防控上存在着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
一些关键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和完善,使得案件防控工作难以推进和落实。
2.监管机制不到位。
案件防控过程中,监管机制的不到位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监管机构在防控中的职责划分不明确,配备不足,执法能力薄弱,导致相关案件的监督和管理不够有力。
3.信息共享不充分。
案件防控还面临着信息共享不充分的问题。
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信息共享的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等、不及时,导致案件在防控过程中的及时发现和处置能力不足。
4.培训和教育不足。
案件防控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当前的培训和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无法满足防控工作需要。
三、案件防控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可以有效地加强案件防控工作。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确保法律法规与案件防控的需要相适应。
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加强监管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
加大对监管机构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和人员支持。
3.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加强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做到及时预警和快速反应。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资源,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案件防控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案件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
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
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
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人与权力、利益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这是因为:其一,人的天性是有缺陷的,在一系列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一根本特征,即占有和支配心理。
当前职务犯罪的新特点及防范对策
基础课 , 但授课大 多流于 形式 , 这样 的授 课形 式使 学生 的法 律意识普遍不 高。进入新世纪以来 , 我国高等 教育事 业实现
了跨越式 发展 , 伴 随着这 一发 展进 程 , 大 学参 与市 场 活动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不 断发展 , 一些跨 国公 司为 了垄断 市 场, 谋取 高额利润 , 在经 营过程 中采取 多种 方式 行贿 国内主
案地域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中青年职务犯罪增 多
管部 门的工作人 员。部分公 职人 员贪污受贿 、 将 违法所得 资 金外移 , 个人或者全 家潜逃 国外 等现 象不 断增 多 , 犯罪 活动
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 路。
呈现 出非财物化 的特点 , 表 现为性 贿赂 、 信 息贿 赂等 多种形
议, 应把 中青年的职务犯罪列 为犯 罪预 防研 究工作的重点。
( 二) 犯 罪 手段 更 为 隐 蔽
我 国中小学没有 开设专 门的法律课 , 大学 中虽然有 法律
近些年 , 检察机关查处 的涉嫌职务犯罪 人员 中很 多是高 学历 , 高智商犯罪者 , 他们作案手段具 有智能性 、 迷惑性 的特 点。 以受贿行为为 例 , 犯 罪手 段 出现一 些新 变化 : 通过 投资
( 一) 主 观 原 因— — 法律 意识 的 淡 漠
据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广东 等一些检察 院发布的调查报告
显示 : 当前 , 中青年 已经成为职务犯 罪的高 发群体 , 他们犯罪 的特点是手段 新颖 , 涉案 金额 较大 。其 实 , 任何 年龄 段都会 有职务犯罪 的人员 出现 , 但 相对 比较 , 中青年 职务犯 罪后果 将会更严 重 , 因为 这些 人员 的潜 伏期 长 , 因此 , 很多 学 者建
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描述:案件防控存在的问题案件防控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长期以来,案件防控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案件侦破的效果和社会治安的稳定。
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案件涉及的相关信息常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涵盖警方、检察机关、法院及其他行政机构。
然而,目前还缺乏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犯罪嫌疑人的线索难以及时获取,影响案件侦办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案件侦破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的趋势日益增加。
相比之下,警方的技术手段和侦破手段相对滞后,无法迅速应对新型犯罪手段的威胁。
现有的反犯罪技术手段需要加强更新和改进,以提高案件的侦破率和抓捕效果。
1.3 案件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协作问题案件防控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作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合作。
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部门之间的界限模糊,职责不明确,导致案件侦办的协作效果较差。
各部门应当加强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能与任务,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二、对策建议:改进案件防控为了解决案件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案件侦破的效果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2.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多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各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安全地共享案件相关信息。
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提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效率,加快案件侦办进程。
该平台应具备信息安全性和防护措施,保护涉及个人和机构隐私的信息。
2.2 引进新技术手段加大对案件侦破技术手段的研发投入,引进新技术手段。
例如,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优化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提高案件线索的发现和研判能力。
同时,加强对警员的技术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运用先进技术工具进行案件侦破的能力。
当前 “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我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单位和部门“一把手”犯罪比较突出, 鉴于“一把手”犯罪的特殊性,无论在发案单位还是社会上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深入研究预防对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一把手”职务犯罪现象,是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20XX年以来,我院共查办“一把手”职务犯罪案件46件46人,占立案总数的41%,其中大案40件;贪污贿赂案件29件,挪用公款案件16件,玩忽职守案件1件;发生在国有企业15件、行政执法机关10件、经济管理部门15件、教育系统6件。
这些犯罪共为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20余万元。
(一)从发案地点来看,绝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基层。
在查办的46件案件中,有30件发生在农村基层站所、经济管理部门和教育系统。
这些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身处无人监管的位置,充分利用“一手遮天”的权力,为所欲为,以权谋私;或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弄权渎职。
(二)从作案手段上来看, 以权换钱、以权谋私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一是权力商品化,以权换钱。
个别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手握可资生财的权力,将国家利益作筹码,通过随意放宽执法尺度,以换取行政执法相对人的回报,双方串通一气,共同慷国家之慨。
这种做法于法有据,与人以惠,于己有利。
二是巧立名目,肆意侵吞;巧借名目,虚报冒领。
前者主要通过私收私支,收入不记账,收入记支出账等方式,侵吞公款。
后者主要通过伪造单据报销,如重复报销、少支多报,甚至不支也报;私分公共财产等方式,侵吞公款、公物。
三是弄权渎职,随意处置公共财产。
个别掌握财权的“一把手”,滥用职权,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胆大包天,肆意妄为,挪用公款损公肥私,做顺水人情,昏庸胡为,上当受骗,故作潇洒。
前者还往往与贪污纳贿密切相关,相伴而生。
(三)从犯罪心理来看,复杂多样,心态各异。
一是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山大王”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纪检监察课题调研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报送单位名称:江苏润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撰稿人:常熟南三环监理组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
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
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人与权力、利益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这是因为:其一,人的天性是有缺陷的,在一系列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一根本特征,即占有和支配心理。
这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二,权力本身蕴含着导致腐败的因素,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扩张性、支配性,权力的这种本性往往与人类自身的弱点联姻,从而使双方互相强化,并诱惑人们去扩张权力。
当没有外部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时候,其腐败因素随时可能恶性膨胀,走向另一面;其三,高回报的利益是引发腐败的催化剂。
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无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腐败行为的演变过程往往循此路径发展。
(一)主观方面1、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
剖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纵观其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在成长之初或任职之初,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政治思想是可靠的尚具有一定的党性观念,工作上勤奋敬业,积极努力。
但是随着政治上的进步,地位身份发生了变化,加之长时间不注重理论学习,放松自我教育。
在一些公务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思想麻痹松懈。
从开始的受之有愧到习以为常,从谨慎行事到肆无忌惮,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思想滑坡、人格蜕变。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
将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使公共权力异化成了私有权力,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
2、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
大凡在领导干部中有一个“领导形象”的概念,有些领导干部能把这个“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而有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形象”与个人的虚荣面子狭隘地混为一谈,往往以“看看人家”又想想自己,滋生攀比心理,造成心理天平倾斜,并从另一方面产生“武装形象”的欲望和念头,唯恐寒碜自己。
甚至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权力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封妻荫子,结帮拉派,于是,着手实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和“千里做官为求财”的人生信条。
3、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
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做官掌权,便贪图安逸享乐,失衡心态造成自我补偿心理,羡慕他人灯红酒绿的“气派”转而“傍大款”,与个体老板打得火热,搞权力共享、利益分享,疯狂敛财,包养情妇,认为“天老大、我老二”,目无组织、心无群众、专横跋扈,追求腐败奢侈生活。
4、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
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中,多数是明知行为不轨而为之。
其中的缘由就是侥幸心理作祟,有的自以为隐蔽而忘乎所以;有的以不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自我安慰;有的以“关系网”、“保护伞”撑腰而有恃无恐;有的以早已订立的攻守同盟做好自我保护准备;有的甚至东窗事发仍负隅顽抗试图侥幸过关。
(二)客观方面1、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加大了力度,推进民主选举,加强任前公示,严把考察程序,增强透明度,扩大知悉面。
又通过党校培训和平常组织的政治学习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确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但是,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在继续成长过程中的培养教育却往往被忽略、被淡化,甚至把对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培养完全等同于提拔重用或泛泛的学习教育。
如果对领导干部重任用、轻培养,就如同只注重栽种树苗,而不注重施肥、浇水和防病灭虫,最终就会枯萎、死亡。
并且培养教育的形式不多,内容有限,效果不佳。
2、对干部的监督乏力。
我们把干部的政绩纳入任期管理考核,往往在理解上偏重于“只讲收获、不看耕耘”。
其实,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其创造政绩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
忽略了过程,也就相应弱化了环节中的监督,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两个作用显得失调。
于是,造成拉关系、浮夸、搞假政绩的现象滋生,腐败的温床随之应运而生。
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3、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这些年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纪违法的制度应该说不少,某些违纪违法的干部对相关制度也是了解知悉的,关键在于落实上缺乏力度,存在“死角”,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干部首先不遵守制度而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4、预防工作凸显薄弱。
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职能、职责尚未健全落实,惩防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够主动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等。
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当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其特殊性,要切实有效地遏制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机制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狠抓违法案件的查处,增强威慑力,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l、抓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
在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近几年查处的表现形式不说相同,违纪违法案件多数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问题,尽管作案方式和方法不同,但根本原因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因此要加强党性教育,解决理想信念问题。
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
当前,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在教育的对象上,从实际来看,当前县域内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局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村支两委负责人。
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2、抓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要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必须用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
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
完善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
二是抓好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
要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重点,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
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完善相应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是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1)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
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党委或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2)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部门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部门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3)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
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4)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
3、抓监督检查,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充分证明,哪里有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哪里就会有腐败。
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
一是要健全权力的内部制衡机制,即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理顺各权力监督机构的组织和运作体制,以实现最佳的监督效益。
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带头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定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是要完善权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建立评议评估机制和有效落实廉政报告、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巡视等制度,形成对党员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严以律已、廉洁用权。
三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
4、抓惩治,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
通过大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建立一道严格的党纪国法防线,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
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
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
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