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专题6 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学业水平测试课件
高考物理复习第十三章实验专题第讲力学实验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高考物理复习第十三章实验专题第讲力学实验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课件1. 引言在物理学中,牛顿的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
根据牛顿的运动定律,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外力的影响。
为了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经验。
本章,我们将重点介绍力学实验中的实验方法和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过程。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本课件将为你提供一些实验案例和实验操作指导,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实验实践。
2.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桌面•确定弹簧•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步骤1.在平滑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确定弹簧。
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弹簧上。
3.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影响时,只有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
•当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发生运动。
这些观察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3. 实验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平滑水平桌面•确定弹簧•不同质量的物体•动力学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平滑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确定弹簧。
2.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在弹簧上。
3.连接动力学实验装置,将弹簧上的物体拉伸至一定长度。
4.改变物体质量,记录拉伸弹簧的长度变化。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拉伸弹簧的长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物体质量增大,拉伸弹簧的长度也增大。
•物体与拉伸弹簧的长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定量关系。
4. 实验三:牛顿第三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高三物理复习试验0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选课件PPT
2021/3/2
14
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 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纸带匀速运动. 2.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 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都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 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 受到的拉力.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2021/3/2
1
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 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 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探 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2021/3/2
12
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 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越小于小车的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小盘和 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目的就是减小因实验原理不 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2021/3/2
13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 盘外,其他的均与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 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相邻两点 间的距离相等. 3.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 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引起误差.
2021/3/2
18
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的分析 【例证1】(2011·浙江高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 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 须从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 ① ;并分别写出所选器 材的作用 ② .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课件
通过合理运用重力、空气阻力和摩擦力,掌 握滑雪的基本动作。
自行车刹车
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自行车减速和停止。
极限运动
介绍极限运动中物体运动的理牛顿定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您在物理学习 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两个力是相互的,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撞球实验
通过撞球实验演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展示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质量与重力
质量 重力 相对质量
物体的惯性量度,单位是千克。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通过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来确定它们的相对质 量大小。
摩擦力与牛顿第二定律
摩擦力的产生
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之间发 生相对滑动时,摩擦力产生。
滚动摩擦
圆柱形物体在表面上滚动,摩 擦力更小。
静摩擦和滑动摩擦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施加 于物体上的水平力无法克服静 摩擦力。当施加的力超过静摩 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此时 是滑动摩擦。
应用示例
汽车上坡
通过施加引擎产生的合力,克服坡道的阻力 进行上坡。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的内容。通过精彩的图片和清晰的解释, 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原理。
牛顿第一定律
1 物体的惯性
2 滑雪与惯性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或静止状态。
滑雪运动中,滑雪者利用自身的惯性保持 匀速下坡。
3 运动中的空气摩擦
4 图示实例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空气摩擦力与物 体受到的合外力相等,物体将保持匀速运 动。
通过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实例,演示牛 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高三第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品PPT课件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 天平,米尺.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 m0 和小车的质量 M0.
4.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 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 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由纸带计算出小 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 1 中.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5.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 4,并多做几次. 6.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 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 总质量 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 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 2 中.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误差来源 1.测量误差 (1)质量的测量. (2)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2.操作误差 (1)拉线或纸带与木板不平行. (2)倾斜角度不当,平衡摩擦力不准. 3.原理误差 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 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 差.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复步骤 6,并多做几次. 表1
实验次数 加速度 a/(m·s-2) 小车受力 F/N 1 2 3 4
高二物理竞赛牛顿运动定律PPT(课件)
3) 质量(惯性质量):质量是惯性的量度。
三个基本量纲:长度L、质量M、时间T。
1) 物体具有惯性 的作用,已知t=0时,
,求位矢。
1)牛顿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质点)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二、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质点的动量 P mv 3) 质量(惯性质量):质量是惯性的量度。
实际问题中两者兼有,具体涉及的问题是两种 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万有引力相互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 (2)质点从位置x0运动到位置x1所用的时间Δt 2)建立坐标系,列出物体运动方程的分量式
1)每个物体受到的力是恒力 §2-2 力的概念 力的种类及单位制和量纲
(2) 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国际单位制、厘米克秒制、工程单位制等 4)代入初始条件并计算结果
(2)质点从位置x0运动到位置x1所用的时间Δt
某时刻质点受的合力为 F,则合力与动量变 (2) 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三个基本量纲:长度L、质量M、时间T。
(2)质点从位置x0运动到位置x1所用的时间Δt (压力,张力,弹簧弹性力等) 化率的关系为 dP §2-2 力的概念 力的种类及单位制和量纲 F 力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质点从位置x0运动到位置x1所用的时间Δt
d t 万有引力相互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
2)建立坐标系,列出物体运动方程的分量式
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2-2 力的概念 力的种类及单位制和量纲
d dv dm 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其它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F dt (mv) mdt vdt 适用于变质量问题 (压力,张力,弹簧弹性力等)
广东省2024-2025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教案(含解析)
4.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提升他们的物理建模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使学生掌握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形成对物理科学的积极态度。具体目标如下:
1.科学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力和运动的角度,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表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物理学科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讨论区、物理学科网站、学术期刊论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互助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二 考点6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配套课件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__静__止____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__静__止___状态或__匀__速___直__线__运__动____ 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力及受力大小无关.
有( B )
A.F1>F2 C.F1<F2
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者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正确.
10.(单选Ⅱ,2011 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一个物体受到 4 N 合外力的作用时,产生了 2 m/s2 的加速度,那么在 6 N 的合外
二、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___合__外__力___ 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质__量____成反比. 2.公式:F=_____m_a__.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2)在受力分析或运动分析时,也可以按照矢量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对力和加速度进行分解,每个分力对应每个分加速度,
2 .( 单选Ⅰ) 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C)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让它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 越大,惯性越大
B.用相同的水平力分别推放在地面上的两个材料不同的物 体,则难以推动的物体惯性大
C.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 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A.立即停止运动 B.开始向上减速运动 C.开始向上匀速运动 D.继续向上加速运动 解析:当手突然停止运动的瞬间,由于惯性,物体将继续 向上运动,且这一瞬间弹簧的拉力还是大于物体重力的,合外 力向上.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六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共27页共29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六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共27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实验与探究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要求 Ⅱ Ⅰ
精选ppt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 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时应注意 (1)定律指出了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固有属性——惯性; (2)定律明确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5)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只适用 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精选ppt
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 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 纽带就是加速度. 五、牛顿第三定律 1.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表达公式:F′=-F.
3.运动状态改变与什么有关
与物体所受到的外力和物体质量有关.如:用一个大力 和用一个小力拉同一物体,力大的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比力小 的产生的加速度要大,如用相同的力拉一辆空车和拉一辆装满 货物的车,非常明显地知道空车产生的加速度要比装满货物的 车的大.
精选ppt
四、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 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 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 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 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精选ppt
(3)定律是一条自然规律,也叫惯性定律,是指物体 在没有受到外力或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也可以用于某个方向.即某个方向不受外力或 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向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 实验直接验证,它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 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 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逻辑思维,从大量 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精选ppt
(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a=
F m
只
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
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 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4)独立性: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个力都将独立地产生 各自的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即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A.12 N
B.14 N
C.16 N
D.18 N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当F=10 N时a=5 m/s2 得m=2 kg.若a=8 m/s2,则F=16 N.
答案:C
点评:本题属于“应用”层次,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 应用.
精选ppt
(单选Ⅰ)马拖着一根树干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 作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马对树干的拉力为F1,树干对马的 拉力为F2,则有( )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 改变,惯性就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惯性就 小.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 止状态的性质.
精选ppt
三、运动状态的改变
1.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速度的改变即速度大小或方 向的改变.
2.运动状态改变的实质
无论是速度大小改变,还是方向的改变;都会产生加速 度,因此,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
精选ppt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时要注意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 时变化、同时消失.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 它们的合力,二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各自产生不同效果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精选ppt
七、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分别探究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2.实验环节
(1)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物体受到的
合外力不变,改变物体质量,利用a-
1 M
图象确定a与M的
关系.
(2)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保持物体的质量 不变,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利用a-F图象确定a与F的 关系.
A.F1>F2
B.F1=F2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1<F2
D.无法确定
解析:马拉树干的力和树干拉马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二者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正确.
答案:B
精选ppt
(单选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5)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既可以是接触力,也可以是 场力.
精选ppt
六、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作用对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作用效果
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两个物体
同一个物体
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 生或同时消失
一定是同性质
不一定是同性质
精选ppt
二、惯性及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 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是否受力无关,只与物体质量有关,因此惯性是不能克服 和避免的.
3.物体的惯性大小是描述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本领强弱, 物体惯性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
精选ppt
(单选Ⅰ)(2010年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 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C.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析: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所处 的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D
精选ppt
(单选Ⅱ)(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一个物体 在10 N合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了5 m/s2的加速度,若使该物 体产生8 m/s2的加速度,所需合外力的大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