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合集下载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选修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六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课标展示
3
典题示例
2
基础梳理
4
课堂巩固
课标展示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进程的影响。
基础梳理
考点 1 历史背景 农奴制出现危机 1.外部因素:克里木战争 (1)目的: 1853 年俄国以保护在土耳其的东正教徒为名, 对 土耳其发动战争。
【答案】(1)危险:农奴制面临全面危机。机遇:工业革 命的影响。分配:农民获得份地和人身自由;地主占有最好 的土地,并利用村社控制农民。 (2)赞同。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或近代化道 路)。
请回答: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 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中提到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 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相关学科的基本 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以 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提供的信 息判断时间是19世纪中期,文明的含义也就 迎刃而解。“表现”实际是指的俄国社会落 后的表现。第(2)题抓住材料中提到的“今后 发展”和“有用”这些字眼,判断本题实际 上要求学生回答1861年改革的结果。
材料二
据统计,1860 年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90 年,俄国的生铁产量
增加了 2 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 3 倍,而煤 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 19 倍,石油产量猛增了 200 多倍,在 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 6 倍。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 1861 年改革的内容分析 其原因。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05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同时期 其他国家比较
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比较
• 改革背景: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改革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 级的壮大,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则是农奴制度的严重阻碍和沙皇政府的财 政危机。
• 改革目的:西方国家的改革目的是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资产阶级 的利益;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缓解财政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 改革措施: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如废藩 置县、发展工业、提倡西方文化等;中国洋务运动则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和 教育方面,如建立近代化军队、兴办工业、派遣留学生等。而俄国农奴制改革 的措施则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
• 改革影响: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 亚洲强国;中国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未能 改变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中国的落后状况。而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财政危机,但并未根本改变沙皇专制制度,也未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充 分发展。
中华书局九年级上册第16课俄国 农奴制改革
目录
• 俄国农奴制背景与原因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措施及内容 •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意义 • 农奴制改革局限性及存在问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同时期其他国家比较 • 总结与启示
01 俄国农奴制背景与原因
农奴制起源及发展历程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俄国开 始出现农奴制,农民被束缚在土
03
农奴制下农民生活困苦,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威胁
着沙皇的统治。
改革措施:解放农奴、土地政策等
颁布解放法令,解放农奴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解放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 他们的命运。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你知道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吗?想了解农奴制改革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的基本简介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

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

俄国农奴制度的确定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规定,只有在晚秋的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农民才能由一个主人转到另一个主人。

封建农奴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1581年,伊凡四世(雷帝)为保证地主拥有劳动力,实行禁年,剥夺农民在尤里节前后的出走权。

1592~1593年,沙皇政府在全国实行土地和户口登记。

凡记入地主名下的农民便成为农奴,自由人只要替他人做工达6个月以上便沦为奴仆。

1597年,沙皇下诏规定地主有权追捕逃亡期未满5年的农民,农民更加牢固地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当时,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宫廷农民和国有农民3种。

地主农民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服劳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逐步失去了人身自由。

宫廷农民从属于沙皇宫廷,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封建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剥削,担负着繁重的贡税和各种无偿的劳役。

1607年颁布的法典规定,地主追捕逃亡农民的期限从5年延长到15年,收容逃亡农民者要受罚款处分,窝藏逃亡农民者要被追究。

1649年,《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二,政治体制开始缓慢变革: ①政治体制的变革:在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 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②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审理的 制度,规定所有人在同一法院、依照同一法律、遵循 同一程序进行审判,还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③军事方面的改革: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 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 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进程的影响。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 新思潮 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社会 矛盾尖锐化——直接原因
原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认 识 到 改 革 成 为 大 势 所 趋
成 立 发“ 起农 “民 大事 讨务 论总 委 ”员 会 ”
借助农民运 动的压力化 解封建地主 的阻力
二、“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间起, 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农民当作私有 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他们享有公民权利,可 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 法拥有财产。 (2)关于农民的份地:法令规定,土地仍归属地 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 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份地的多少和农民应 负什么义务都订立契约。
(1)原因 A、俄国为扩张势力、攫取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 B、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2)经过及结果 经过:俄国挑起对土战争,英法对俄宣战 结果: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落后,俄军战败, 1856年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

9年级历史(9)上期末复习提纲

9年级历史(9)上期末复习提纲

世界历史(上)三、四单元复习提纲——2013-12-4一、填空: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是:【克里木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时间是:【1861】。

领导人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2.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与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直接原因及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经过:1861年4月,南方奴隶制种植园主挑起内战;内战初期:北方政府接连失利;※转折: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直接作用: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结果:【1865年北方取胜。

】3.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从1868年起】。

目的是【巩固统治,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

★4、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

】※标志性成就是【电力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成就表现:①新能源的发明与应用【新能源指电力】;②新通讯工具的发明【指有线电报、无线电报、有线电话】;③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指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具体发明:1876年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

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1913年,美国亨利.福特首次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 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油印机】。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5、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人类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分别是【蒸汽和电】,并以此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6、“三国同盟”组成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其主导国家是:【德国。

】“三国协约”组成国【俄国、法国、英国。

】其主导国家是【英国。

】1892年,俄法两国签定秘密军事协定;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俄签定了军事协约。

高三一轮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高三一轮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是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总之,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01
阅读材料: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农民根本不相信地主会对他们作出让步…….怀疑他们所作所为都只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思考: 1、农民是如何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 2、他们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简要评说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公开化,农民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并拟订改革法令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 2、推动者: 2、重要文件: 3、内容: 4、性质: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经济上: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其不彻底性是新旧矛盾交织的根本原因
反对农奴制,痛恨沙皇专制,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
否认工人阶级的选进性;看不到农民的力量;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六、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激化
1、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 2、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 新兴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平民知识分子:代表农民利益,形成民粹派,号召推 翻沙皇专制统治。 A.思想主张: 局限: B.活动: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
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②沙皇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③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
表现: ①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
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②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 ③新型交通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末俄国的一座炼铁厂 • 19世纪后期,巴库油田兴起
3.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
②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19世纪末,俄国基本上还是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 ③发展很不平衡 仍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五,出口以谷物为主,进口几乎 (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 全是工业品,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41%,1913年,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俄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五位。 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 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 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 已达79亿法郎之巨。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 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 总额达40亿卢布。
司法制度 废除了等级审判制度,建立
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 行公开审判
军事 教育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的自 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亚历山大给俄国 带来的“文明”
思考:“文明火炬”是指什么?
“到西伯利亚去”又说明了什么? 是指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说明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 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 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C 欺骗性: 重新再受盘剥。
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的那次 暗杀; 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

自上而下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改革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司法和军事);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 1、政治改革的原因 • 农奴制的废除实质上是逐步废弃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新的生产关系以便适应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基础发生了改变,必然对旧的上层建筑提出 改革的要求。 • 2、目的: • 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 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维护俄 国专制制度和沙皇政府的统治 • 3、内容:
巩固:“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 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 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探究一: 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 关系由隶属关系转变为雇佣与被雇佣的 农奴制改革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和不彻底性 。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 关系,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带有明 显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为什么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 ①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 因是什么? 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关 系进行了革新。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重振大国威望。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
4、主要内容:
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上成 1)政治: 为自由人;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其大小、肥 2)经济: 瘠由地主决定;份地须高价赎买;未 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劳役、 交代役金。)
3)组织: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司法和军事);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A、俄国为扩大势力,攫取土地和转移国内矛盾 在克里米亚战争 B、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3)性质:
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 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阅读一段材料,总结克里米亚战争的实质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 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 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 “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
政治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
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经济上: 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 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赎买土地) 组织上: 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
隶属调停吏管理
时间安排: 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如何评价“二一九法令”?
(1)原因
中俄国军队惨遭 答案提示: (2)经过及结果 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 失败的原因有哪 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 经过: 俄 VS 英、法、土 些? 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 结果:俄军战败, 1856年签订《巴黎和约》 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 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
(3)性质:
俄国与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 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
实质: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间的战争
(4)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A、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C、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
结论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归纳整理结论·
进步性: 在改革中农民为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 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束了彼此之 间的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转入商品货币 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这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 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 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 重要意义。

历史趣谈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趣谈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导语: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改革,农奴制改革法令颁布于1861年。

农奴制无情的剥削农民的权利给当时的俄国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改革,农奴制改革法令颁布于1861年。

农奴制无情的剥削农民的权利给当时的俄国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严重制约着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这种野蛮落后的现象和欧美的美奴制一样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导致了工业的落后。

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召开莫斯科贵族会议,标志着农奴制改革提上了国家日程,同时也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857年1月,政府成立了由大贵族地主为主的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强制性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标志着农奴制改革纲领的初步制定。

由于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地主,对改革并不热心,所以改革纲领也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效。

1858年2月,在全国各地设立委员会,使农奴制问题的讨论公开化,引起了全社会强大的反响。

从此农民和地主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1859年3月,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对纲领重新编写。

1858年12月4日,确定新纲领,此纲领比上一个对保护农民上前进了一点。

1858年1月28日,国务会议批准改革方案,于翌日亚历山大二世签名后生效。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主要是为了让农民的劳动力更自由,但是法令的颁布并没有达到沙皇政府的预期效果,农民纷纷起义,短短的一年间就发生了几千场暴动。

但是不管怎么样,此次改革对俄国以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活常识分享。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 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
问题探究一
俄国的农奴制
认识 1
政治上: 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了阶 级矛盾。 级矛盾。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没有人身自由; 政治:受压迫,没有人身自由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生活贫困不堪。 经济: 受剥削,生活贫困不堪 经济: 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 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
年代 1801年 1810年 1801年~1810年 1811年~1820年 1811年 1820年 1821年 1830年 1821年~1830年 1831年 1840年 1831年~1840年 1841年 1850年 1841年~1850年 1850年 1861年 1850年~1861年 农民起义 83次 83次 124次 124次 156次 156次 143次 143次 351次 351次 591次 591次
1.双方: 俄国-----英国、法国、 1.双方: 俄国-----英国、法国、土耳其 双方 -----英国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2.起因 起因: 2.起因: 俄国军队惨遭失败
的原因有哪些? 的原因有哪些? (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 (2)转移国内矛盾 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 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 (3)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 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 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 3.战败原因 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 战败原因: 3.战败原因: 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 威胁 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 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落后的农奴制 4.影响 影响: 4.影响: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 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 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 式,以示祝贺。赫尔岑后来写 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 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 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 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 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 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材料5:(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 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6: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开篇。
评价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作用(进步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 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1)十二月党人: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发展 资本主义。
(2)知识分子对国家发展基本主张:
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要求废除农奴制。
守旧派: 主张自上而下地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 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改革派: 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 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新思潮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思考:结合教材及图片资料探究俄国在克里米亚 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克里米亚战争 (新旧文明的较量)) 俄国在战争中使用 的帆船
英国铁甲舰
导致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间的战争。 战争性质: 俄、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影响:
改 革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 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材料题探究一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材料二中“转变”的实质是什么? 俄国的“转变”有何局限?实质: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2分)(解析: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一角度回答)。

局限: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解析:局限性是指改革不彻底。

(4分)探究二材料1:(克里米亚战争)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

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

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木牛和木制帆船。

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结论:军事装备落后、蒸汽动力少、交通运输落后、材料2:“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思考: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了哪些结果?(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探究三: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

俄国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工业革命
农奴制
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在农奴制衰落的过程中,俄国资本主义工业 逐步发展起来。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 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 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 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 左右,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手工劳 动为主。同期英法早已大规模机器生产。
二)农奴的生活:
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世世代代 被束缚在土地上,饱受贵族地主的压迫、虐 待和剥削。农奴在地主的折磨下,死亡率极 高,1836-1851年农奴人口减少50万人。地 主不但任意虐待农奴,而且还可以像出卖牛 马一样出卖农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农奴主在毒打农奴
农奴被逼迫着劳动
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农奴制的由来: 二、农奴制的没落: 三、农奴制的丧钟: 四、农奴制的完结:
革命
民众组织起来, 自下而上地,用 暴力的方式来结 束农奴制
改革
政府行动起来, 自上而下地,用 温和的方式来结 束农奴制
在俄国,给地主当了几百年努力的人民, 在1861年还没有力量进行争取自由的、广泛 的、公开的、自觉的斗争。 ——列宁 在农奴制废除以前,资产阶级的人数并不 多,主要集中在中央工业区和乌拉尔,且限 于棉纺织业和冶金部门,没有成为重大的社 会力量,更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
《死农奴》又名 《死灵魂》
作者:果戈里(俄)
——十九世纪俄国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 出代表和奠基人
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
1.谁是农奴? 2. 农奴过得怎样? 3. 农奴制是怎样形成的?
改革
1.为什么要改革? 2.怎样改革? 3.改革效果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改革的发生呢?下面是分享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

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

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

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工业革命进行中),工厂手工业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

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厂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它的实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

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

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

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

战争导致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普遍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十九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俄国粮食的平均产量为2亿5千万俄担,其中在国外销售的商品粮食为5千万俄担,占产量的20%。

这就有力地刺激了商品粮的生产。

列宁指出:“地主为出卖而生产粮食(这种生产在农奴制后期特别发达),这是旧制度崩溃的先声。

”但是,俄国粮食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越来越多的地主开始采用机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雇佣劳动。

不过,在俄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地主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提高代役租的办法,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

在土壤肥沃.工业不甚发达的黑土各省和白俄罗斯,地主主要是靠缩减农民份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

在这里,十九世纪上半叶,地主的土地扩大了2~3倍,而农民的份地平均缩减了1/3和2/3,由每人7俄亩减至3.2俄亩。

随着地主耕地面积的扩大,劳役租加强了,劳役日也由每星期3天增加到4天.5天,甚至6天。

在俄国工业较发达的非黑土地带省份,地主主要是把农民的劳役租转变为代役租,并且日益提高代役租的数目。

到五十年代末,在工业区每人一年所缴纳的代役租更是大幅度提高。

承受着如此重压的农民,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城市或遥远的地区受雇于手工工场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

这些农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土地,成为自由劳动者。

这就有力地破坏了自然经济。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俄国农奴制危机的加剧,而农奴制危机的加剧破坏了地主经济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经济占据优势.农民的份地制度.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等。

特别是农业中雇佣劳动和机器的使用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开始出现。

这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农业危机,而且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

在农民阶级中,除了大批日益贫困和破产的贫农以外,还分化出了富裕的农民阶层。

他们有的租种地主和国有土地,成为土地经营者;有的开办企业.酒店和旅馆,成为企业主;有的收购和转卖农产品和放高利贷,成为商人.高利贷者。

而更富裕者成了拥有数万,乃至数十万卢布的大工厂主。

他们构成了为农奴关系所掩盖的农村资产阶级,奠定了农村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内外交困.民怨沸腾,进一步加深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加速了农奴制的废除。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

”但1861年改革的基本原因,是已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道路上的经济发展的力量。

农奴制改革的准备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但是,采取什么方式,革命还是改革,是当时斗争的焦点。

代表农民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坚持用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而贵族地主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自由派则力图用改良的办法废除农奴制。

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大有演成以革命方式废除农奴制的趋势,但是,农民运动的风暴却没有掀起革命的狂飙。

俄国长期处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之下,农民长期受着农奴制的压迫和封建思想的束缚,有关浓厚的皇权主义思想。

尽管他们经常掀起反抗贵族地主和地方官吏的斗争,但是,他们不反对沙皇,甚至拥护和崇拜“好沙皇”,“沙皇被农民看成人间的上帝”。

因此他们的斗争始终未能发展到自觉斗争阶段,农民运动带有明显的自发性与分散性。

各个地区的农民运动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对沙皇政府具有强大威胁的力量。

结果,农民运动很快就被沙皇政府镇压下去了。

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俄国,给地主当了几百年奴隶的人民,在1861年还没有力量进行争取自由的.广泛的.公开的.自觉的斗争。

”而工人阶级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俄国的资产阶级是在专制制度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从来就不是一个革命的阶级。

沙皇政府不仅给予他们种种特权,而且以高额关税保护他们同外国商人的竞争能力,以其侵略政策保证他们的国外市场,以大量的政府定货为其广开财源。

同时,俄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大多出身于商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旧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占有剩余产品,所以,俄国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农奴制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需要这个农奴制国家。

这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暴露出来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特别是1848年巴黎无产阶级六月起义,更使俄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惧怕革命。

由此可见,虽然俄国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但是,摧毁农奴制的力量还不具备。

结果,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政府为保存摇摇欲坠的封建农奴制度和贵族地主的政权,被迫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

在农民反抗运动的推动下,以а.и.赫尔岑.в.г.别林斯基.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在解决农民问题上展开了论争。

自由主义者к.д.卡韦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权.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废除农奴制度。

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统治。

由于当时俄国没有形成足以推翻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

1860年10月拟出解放农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一般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

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

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即剥夺农民原种地的1/5~2/5。

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

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

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

俄国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

1840年俄国从国外输入的机器,价值为101万卢布,到1850年已达268万5千卢布。

在采用外国机器的同时,俄国也开始制造和采用本国的纺织机.织布机和缫丝机。

至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纺织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其他工业部门如冶金.采矿和造船业也开始使用机器。

三十年代以后,蒸汽动力的使用较为普遍。

1815年俄国的工厂为4189个,到1858年增至12,256个。

工人人数由1804年的224882人增至1860年的859950人,其中雇佣工人占61.4%。

在纺织工业和丝织工业中,农奴劳动已完全被雇佣劳动所代替。

尽管这些雇佣工人主要是向地主和国家缴纳代役租的农民,但是,在对于企业主的关系上,他们毕竟还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是在封建农奴制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关系。

贵族地主阶级发生了分化,中.小地主陷于破产。

从1835至1851年间,拥有不足20个农民的地主庄园,减少了9千多个,到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无地产的地主已达数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

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它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业危机的加深和农村阶级的分化,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

据统计,1826;1834年间,农民暴动为145次,1845~1854年为为348次。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农民运动更加高涨了。

1858年农民暴动86次,1859年90次,1860年108次。

农奴制危机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特别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希望迅速改变农奴制度。

代表他们利益的自由派公开揭露政府的种种弊病,批评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谈论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

他们甚至致函政府,上书沙皇,制订改革方案,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

莫斯科政论家麦列贡诺夫在其评论中写道:“我们需要自由,自由!只有自由才是我们所祈求的。

”法学家契切林主张逐渐消灭农奴制度,实行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改革司法机关。

个别高级官吏也对沙皇政府表示不满。

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库尔兰卢瓦耶夫公开斥责政府的欺骗行为和官僚主义。

他向自由派高呼:“智慧需要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