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卷二十八陶谷 扈蒙 王著 王祐(子旭 孙质) 杨昭俭 鱼崇谅 张澹 高锡(从子冕)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孔稚珪原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然而学遁东鲁,习隐南郭,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
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
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谈空空于释部,覈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钮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
道帙长摈,法筵久埋。
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猨惊。
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
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
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
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
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
宋史列传卷八十翻译
宋史列传卷八十翻译:聚优脱脱、阿鲁图等郑獬陈襄钱公辅孙洙丰稷吕诲刘述刘琦钱顗郑侠郑獬,字毅夫,安州安陆人。
少负俊材,词章豪伟峭整,流辈莫敢望。
进士第一。
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英宗郎位,治永昭山陵,悉用乾兴制度。
獬言:"今国用空乏,近者赏军,已见横敛,富室嗟怨,流闻京师。
先帝节俭爱民,盖出天性,凡服用器玩,极于朴陋,此天下所共知也。
而山陵制度,乃欲效乾兴最盛之时,独不伤俭德乎?愿饬有司,损其名数。
"又言:"天子初即位,郡国驰表称贺,例官其人,此出五代余习,因仍未改。
今庶官猥众,充溢铨曹。
况前日群臣进官,已布维新之泽,不须复行此恩,以开侥幸。
"皆不报。
又上疏言:"陛下初临御,恭默不言,所与共政者七八大臣而已,焉能尽天下之聪明哉?愿申诏中外,许令尽言,有可采录,召与之对。
至于臣下进见,访以得失,虚心求之,必能有益治道。
"帝嘉纳之。
时诏诸郡敦遣遗逸之士,至则试之秘阁,命以官。
颇有谬举者,众论喧哗,旋即废罢。
獬言:"古之荐士,以谓拔十得五,犹得其半;况今所失未至十五,而遽以浮言废之,可乎?愿复此科,使豪俊无遗滞之叹。
"未及行,出知荆南。
治平中,大水求言,獬上疏曰:"陛下侧身思咎,念有以消复之,不知求忠言者,将欲用之邪,抑但举故事邪?观前世之君,因变异以求谏者甚众,及考其实,则能用其言而载于行事者,盖亦鲜矣。
今诏发天下忠义之士,必有极其所韫,以荐诸朝,一日万机,势未能尽览,不过如平时下之中书、密院,至于无所行而后止。
如是则与前世之为空言者等尔。
谓宜选官置属,掌所上章,与两府近臣从容讲贯,可则行之,否则罢之,有疑焉,则广询而决之。
群臣得而众事举,此应天之实也。
天下之进言也甚难,而上之受言也常忽。
愿陛下采群臣之章疏,容而听之,史册大书,以为某年大水,诏求直言,用某人之辞而求某事,以出夫前世之为空言者,无令徒挂墙壁为虚文而已。
宋史目录1
列传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后妃上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宗室一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宗室二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五宗室三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公主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范质王溥魏仁浦孙昭亮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九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韩重斌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十韩令坤慕容延钊符彦卿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十一王景王晏郭从义李洪信义(弟洪义)武行德杨承信侯章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十二折德扆冯继业王承美李继周孙行友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侯益孙延广张从恩扈彦珂薛怀让赵赞李继勋药元福赵晁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十四郭崇杨廷璋宋偓向拱王彦超张永德王全斌康延泽王继涛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十五赵普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吴廷祚李崇矩王仁赡楚昭辅李处耘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曹彬潘美李超卷二百五十九列传第十八张美郭守文尹崇珂刘廷让袁继忠崔彦进张廷翰皇甫继明张琼卷二百六十列传第十九曹翰杨信党进李汉琼刘遇李怀忠米信田重进刘廷翰崔翰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李琼郭琼陈承昭李万超白重赞王仁镐陈思让孙若拙焦继勋刘重进袁彦祁廷训张铎李万全田景咸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李谷昝居润窦贞固李涛孙仲容王易简赵上交张锡张铸边归谠刘温叟刘涛边光范刘载程羽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张昭窦仪吕余庆刘熙古石熙载李穆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三薛居正沈伦卢多逊宋琪宋雄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李昉宗谔孙昭述等吕蒙正张齐贤贾黄中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二十五钱若水苏易简郭贽李至辛仲甫王沔温仲舒王化基卷二百六十七列传第二十六张宏赵昌言陈恕魏羽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柴禹锡张逊杨守一赵镕周莹王继英王显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陶谷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孙质杨昭俭鱼崇谅张澹高锡从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颜衎剧可久赵逢苏晓高防冯瓒边珝王明许仲宣杨克让段思恭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三十马令琮杜汉徽张廷翰吴虔裕蔡审廷周广张勋石曦张藏英陆万友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杨业王贵荆罕儒曹光实张晖司超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李进卿子延渥杨美何继筠李汉超子守恩郭进牛思进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王赞张保续赵玭卢怀忠王继勋丁德裕张延通梁迥史珪田钦祚卷二百七十五列传第三十四刘福安守忠孔守正谭延美元达常思德尹继伦薛超丁罕赵瑫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三十五刘保勋滕中正刘蟠孔承恭宋珰袁廓樊知古郭载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张鉴姚坦索湘宋太初卢之翰郑文宝王子舆刘综卞衮许骧裴庄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三十七马全义雷德骧王超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王继忠傅潜张昭允附戴兴王汉忠王能张凝魏能陈兴许均张进李重贵呼延赞刘用耿全斌周仁美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三十九田绍斌王荣杨琼钱守俊徐兴王杲李重诲白守素张思钧李琪王延范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吕端毕士安寇准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李沆王旦向敏中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王钦若林特附丁谓夏竦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三陈尧佐宋庠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四十四陈执中刘沆冯拯贾昌朝梁适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鲁宗道薛奎王曙蔡齐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四十六杨砺宋湜王嗣宗李昌龄赵安仁陈彭年卷二百八十八传第四十七任中正周起程琳姜遵范雍赵稹任布高若讷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高琼范廷召葛霸卷二百九十列传第四十九曹利用张耆杨崇勋夏守恩狄青张玉卷二百九十一列传第五十吴育宋绶李若谷王博文王鬷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李谘程戡夏侯峤盛度丁度张观郑戬明镐王尧臣孙抃田况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二田锡王禹偁张咏卷二百九十四列传第五十三掌禹锡苏绅王洙柳植聂冠卿冯元赵师民张锡张揆杨安国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尹洙孙甫谢绛子景温叶清臣杨察卷二百九十六列传第五十五韩丕师颃张茂直梁颢杨徽之杨澈吕文仲王著吕祐之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孔道辅鞠咏刘随曹修古郭劝段少连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五十七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李及燕肃蒋堂刘夔马亮陈希亮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五十八狄棐子遵度郎简孙祖德张若谷石扬休祖士衡李垂张洞李仕衡卷三百列传第五十九杨偕王沿杜杞杨畋周湛徐的姚仲孙陈太素马寻杜曾卷三百零一列传第六十边肃梅询马元方薛田寇瑊杨日严李行简章频陈琰李宥卷三百零二列传第六十一王臻鱼周询贾黯李京吴鼎臣附吕景初马遵附吴及范师道卷三百零三列传第六十二张昷之魏瓘滕宗谅刘越附李防赵湘唐肃卷三百零四列传第六十三周渭梁鼎范正辞子讽刘师道王济方偕曹颖叔刘元瑜杨告赵及卷三百零五列传第六十四杨亿晁迥刘筠薛映卷三百零六列传第六十五谢泌朱台符戚纶张去华乐黄目柴成务卷三百零七列传第六十六乔维岳王陟附张雍董俨魏廷式卢琰宋抟凌策杨覃陈世卿卷三百零八列传第六十七上官正卢斌周审玉裴济李继宣张旦张煦张佶卷三百零九列传第六十八王延德常延信程德玄王延德魏震张质杨允恭秦羲谢德权阎日新卷三百一十列传第六十九李迪王曾弟张知白杜衍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晏殊庞籍孙恭孙王随章得象吕夷简张士逊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韩琦曾公亮陈升之吴充王珪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富弼文彦博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范仲淹范纯仁卷三百一十五列传第七十四韩亿韩绛韩维韩缜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包拯吴奎赵抃卷三百一十七列传第七十六邵亢冯京钱惟演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张方平王拱辰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欧阳修刘敞曾巩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蔡襄吕溱王素余靖彭思永张存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郑獬陈襄钱公辅孙洙丰稷吕诲刘述刘琦钱顗郑侠卷三百二十二列传第八十一何郯吴中复从孙择仁陈荐王猎孙思恭周孟阳齐恢杨绘刘庠朱京卷三百二十三列传第八十二蔚昭敏高化周美阎守恭孟元刘谦赵振张忠范恪马怀德安俊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八十三石普张孜许怀德李允则张亢刘文质赵滋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八十四刘平郭遵任福王珪武英桑怿耿傅王仲宝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八十五景泰王信蒋偕张忠郭恩张岊张君平史方卢鉴李渭王果郭谘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王安石唐坰附王安礼王安国卷三百二十八列卷第八十七李清臣安焘张璪蒲宗孟黄履蔡挺王韶薛向章楶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常秩邓绾李定蹇周辅徐铎王广渊王子韶何正臣陈绎卷三百三十列传第八十九任颛李参郭申锡傅求张景宪窦卞张瑰孙瑜许遵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孙长卿周沆李中师罗拯马仲甫王居卿孙构张诜苏寀马从先卷三百三十二列传第九十一滕元发李师中陆诜赵禼孙路游师雄穆衍卷三百三十三列传第九十二杨佐李兑沈立张掞张焘俞充刘瑾阎询葛宫卷三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三徐禧李稷附高永能沈起刘彝熊本萧注陶弼林广卷三百三十五列传第九十四种世衡师道师中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吕公著卷三百三十七列传第九十六范镇卷三百三十八列传第九十七苏轼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苏辙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九十九吕大防刘挚苏颂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王存孙固赵瞻傅尧俞卷三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一梁焘王岩叟郑雍孙永卷三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元绛许将邓润甫林希蒋之奇陆佃吴居厚温益卷三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孙觉弟览李常孔文仲弟武仲平仲李周鲜于侁顾临李之纯卷三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刘安世邹浩田昼王回曾诞附陈瓘任伯雨卷三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五陈次升陈师锡彭汝砺吕陶张庭坚龚夬孙谔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孙鼛吴时李昭鑫馐礼王汉之黄廉朱服张舜民盛陶章衡卷三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傅楫沈畸萧服附徐勣张汝明黄葆光石公弼张克公附毛注洪彦升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郝质贾逵窦舜卿刘昌祚卢政燕达姚兕杨燧刘舜卿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苗授王君万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赵挺之张商英刘正夫何执中郑居中张康国朱谔刘逵林摅卷三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唐恪李邦彦余深薛昂吴敏王安中王襄赵野曹辅耿南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何栗孙傅陈过庭张叔夜聂昌张阁张近郑仅宇文昌龄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沈铢路昌衡谢文瓘陆蕴黄寔姚祐楼异沈积中李伯宗汪澥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贾易董敦逸上官均来之邵叶涛杨畏崔台符杨汲吕嘉问卷三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刘拯钱遹石豫左肤附许敦仁吴执中吴材刘昺宋乔年卷三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一十六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勣梅执礼程振刘延庆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李纲上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李纲下卷三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九宗泽赵鼎卷三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张浚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朱胜非吕颐浩范宗尹范致虚吕好问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李光许翰许景衡张悫张所陈禾蒋猷卷三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三韩世忠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岳飞卷三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刘锜吴玠吴璘卷三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显忠杨存中郭浩杨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七王德王彦魏胜张宪杨再兴牛皋胡闳休卷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张俊张宗颜刘光世王渊解元曲端卷三百七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九王友直李宝成闵赵密刘子羽吕祉胡世将郑刚中卷三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白时中徐处仁冯澥王伦宇文虚中汤思退卷三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朱倬王纶尹穑王之望徐俯沈与求翟汝文王庶辛炳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朱弁郑望之张邵洪皓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张九成胡铨廖刚李迨赵开卷三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四邓肃李邴滕康张守富直柔冯康国卷三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五常同张致远薛徽言陈渊魏矼潘良贵吕本中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向子諲陈规季陵卢知原陈桷李璆李朴王庠王衣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卫肤敏刘珏胡舜陟沈晦刘一止胡交修綦崇礼卷三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八章谊韩肖胄陈公辅胡松年曹勋李稙韩公裔卷三百八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九何铸王次翁范同杨愿楼炤勾龙如渊薛弼罗汝楫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范如圭吴表臣王居正晏敦复黄龟年程瑀张阐洪拟赵逵卷三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张焘黄中孙道夫曾几李弥逊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陈俊卿虞允文辛次膺卷三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三陈康伯梁克家汪澈叶义问蒋芾叶颙叶衡卷三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葛邲钱端礼魏杞周葵施师点萧燧龚茂良卷三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刘珙王兰黄祖舜王大宝金安节王刚中李彦颖范成大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黄洽汪应辰王十朋吴芾陈良翰杜莘老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周执羔王希吕陈良祐李浩陈橐胡沂唐文若李焘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尤袤谢谔颜师鲁袁枢李椿刘仪凤张孝祥卷三百九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九李衡王自中家愿张纲张大经蔡洸莫蒙周淙刘章沈作宾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周必大留正胡晋臣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赵汝愚卷三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彭龟年黄裳罗点黄度周南附林大中陈骙黄黼詹体仁卷三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胡纮何澹林栗高文虎陈自强郑丙京镗谢深甫许及之梁汝嘉卷三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楼钥李大性任希夷徐应龙庄夏王阮王质陆游方信孺卷三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五史浩王淮赵雄权邦彦程松陈谦张岩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徐谊吴猎项安世薛叔似刘甲杨辅刘光祖卷三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七余端礼李璧丘倪思宇文绍节李蘩卷三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郑王庭秀附仇悆高登娄寅亮宋汝为卷四百列传第一百五十九王信汪大猷袁燮吴柔胜游仲鸿李祥王介宋德之杨大全卷四百零一列传第一百六十辛弃疾何异刘宰刘龠柴中行李孟传卷四百零二列传第一百六十一陈敏张诏毕再遇安丙杨巨源李好义卷四百零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二赵方贾涉扈再兴孟宗政张威卷四百零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汪若海张运柳约李舜臣孙逢吉章颖商飞卿刘颖徐邦宪卷四百零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李宗勉袁甫刘黻王居安卷四百零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崔与之洪咨夔许奕陈居仁刘汉弼卷四百零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六杜范杨简钱时附张虙吕午卷四百零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七吴昌裔汪纲陈宓王霆卷四百零九列传第一百六十八高定张忠恕唐璘卷四百一十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娄机沈焕舒璘附曹彦约范应铃徐经孙卷四百一十一列传第一百七十汤璹蒋重珍牟子才朱貔孙欧阳守道卷四百一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孟珙杜杲子庶王登杨掞张惟孝陈咸卷四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赵汝谈赵汝谠赵希赵彦呐赵善湘赵与欢赵必愿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董槐叶梦鼎马廷鸾卷四百一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四傅伯成葛洪曾三复黄畴若袁韶危稹程公许罗必元王遂卷四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吴渊余玠汪立信向士璧胡颖冷应澄曹叔远王万马光祖卷四百一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六乔行简范钟游似赵葵谢方叔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吴潜程元凤江万里王龠章鉴陈宜中文天祥卷四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宣缯薛极陈贵谊曾从龙郑性之李鸣复邹应龙余天锡卷四百二十列传第一百七十九王伯大郑寀应亻繇徐清叟李曾伯王野蔡抗张磻卷四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八十杨栋姚希得包恢常挺陈宗礼常家铉翁李庭芝卷四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八十一林勋刘才邵许忻应孟明曾三聘徐侨度正程珌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吴泳徐范李韶王迈史弥巩陈埙卷四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八十三陆持之徐鹿卿赵逢龙赵汝腾孙梦观洪天锡黄师雍徐元杰卷四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八十四刘应龙潘牥洪芹赵景纬冯去非徐霖徐宗仁危昭德卷四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卷四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卷四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道学二程氏门人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朱熹张栻卷四百三十列传第一百八十九道学四朱氏门人卷四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十儒林一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卷四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儒林四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儒林五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儒林七卷四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儒林八卷四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九十八文苑一卷四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卷四百四十一列传第二百文苑三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文苑四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文苑五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文苑六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卷四百四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卷四百四十七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卷四百四十八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卷四百五十列传第二百九忠义五卷四百五十一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卷四百五十二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卷四百五十四列传第二百一十三忠义九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二百一十四忠义十卷四百五十六列传第二百一十五孝义卷四百五十七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卷四百六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卷四百六十一列传第二百二十方技上卷四百六十二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下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卷四百六十五列传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卷四百六十七列传第二百二十六宦者二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卷四百六十九列传第二百二十八宦者四卷四百七十列传第二百二十九佞幸卷四百七十一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卷四百七十二列传第二百三十一奸臣二蔡京赵良嗣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黄潜善汪伯彦秦桧卷四百七十四列传第二百三十三奸臣四万俟禼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张邦昌刘豫苗傅杜充吴曦卷四百七十六列传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李全上卷四百七十七列传第二百三十六叛臣下李全下卷四百七十八列传第二百三十七世家一南唐李氏卷四百七十九列传第二百三十八世家二西蜀孟氏卷四百八十列传第二百三十九世家三吴越钱氏卷四百八十一列传第二百四十世家四南汉刘氏卷四百八十二列传第二百四十一世家五北汉刘氏卷四百八十三列传第二百四十二世家六湖南周氏荆南高氏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周三臣韩通李筠李重进卷四百八十五列传第二百四十四外国一夏国上卷四百八十六列传第二百四十五外国二夏国下卷四百八十七列传第二百四十六外国三高丽卷四百八十八列传第二百四十七外国四交阯大理卷四百八十九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占城真腊蒲甘邈黎三佛齐阇婆勃泥注辇丹眉卷四百九十列传第二百四十九外国六天竺于阗高昌回鹘大食层檀龟兹沙州拂菻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流求国定安国渤海国日本国党项卷四百九十二列传第二百五十一外国八吐蕃卷四百九十三列传第二百五十二蛮夷一卷四百九十四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蛮夷二卷四百九十五列传第二百五十四蛮夷三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陶榖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陶榖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
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
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
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
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
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奴婢病亡,亦须检验。
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
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从之。
俄拜中书舍人。
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
开运三年,赐金紫。
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
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
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
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
契丹主必不得归国。
”及耶律德光死,有孛①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
”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
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
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
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
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
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
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穀为赞辞以进。
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
”太祖甚薄之。
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
”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选自《宋史•陶榖传》【注】①孛:彗星译文:陶穀字秀实,是邠州新平人。
他本性唐,为了避晋祖的讳而改姓陶。
十多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从家中被征召,担任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之职。
陶穀性子急躁坦率,曾经与兖帅安审信聚集在一起,杯酒间失言,被审信上奏给了皇帝。
《宋史·胡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胡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胡则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胡则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
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
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
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已而果为则所料。
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
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
……徙广西路转运使。
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
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
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
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
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
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
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
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
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
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译文: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
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王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祐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还,摄判吏部铨。
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
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
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
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
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
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译文: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
王祐年少时专心研究词学,性格洒脱有英气。
后晋天福年间,通过书信见到桑维翰,桑维翰称赞他词藻华丽,因此闻名京城。
邺帅杜重威征召他担任观察支使。
后汉初年,杜重威移师镇守睢阳,反复无常内心不安,王祐曾经劝说他,让他不要反叛后汉,杜重威没有听从。
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傳第二十八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傳第二十八陶穀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孫質楊昭儉魚崇諒張澹高錫從子冕陶穀字秀實,邠州新平人。
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焉。
歷北齊、隋、唐為名族。
祖彥謙,歷慈、絳、澧三州刺史,有詩名,自號鹿門先生。
父渙,領夷州刺史,唐季之亂,為邠帥楊崇本所害。
時穀尚幼,隨母柳氏育崇本家。
十餘歲,能屬文,起家校書郎、單州軍事判官。
嘗以書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
時和凝亦為相,同奏為著作佐郎、集賢校理。
改監察御史,分司西京,遷虞部員外郎,知制誥。
會晉祖廢翰林學士,兼掌內外制。
詞目繁委,穀言多委愜,為當時最。
少帝初,賜緋袍、靴、笏、黑銀帶。
天福九年,加倉部郎中。
初,崧從契丹以北,高祖入京師,以崧第賜蘇逢吉,而崧別有田宅在西京,逢吉皆取之。
崧自北還,因以宅券獻逢吉,逢吉不悅,而崧子弟數出怨言。
其後逢吉乃誘告崧與弟嶼、嶬等下獄,崧懼,移病不出。
崧族子昉為祕書郎,嘗往候崧,崧語昉曰:「邇來朝廷於我有何議?」昉曰:「無他聞,唯陶給事往往於稠人中厚誣叔父。
」崧歎曰:「穀自單州判官,吾取為集賢校理,不數年擢掌誥命,吾何負於陶氏子哉?」及崧遇禍,昉嘗因公事詣穀,穀問昉:「識李侍中否?」昉斂衽應曰:「遠從叔爾。
」穀曰:「李氏之禍,穀出力焉。
」昉聞之汗出。
穀性急率,嘗與兗帥安審信集會,杯酒相失,為審信所奏。
時方姑息武臣,穀坐責授太常少卿。
嘗上言:「頃蒞西臺,每見臺司詳斷刑獄,少有即時決者。
至於閭閻夫婦小有爭訟,淹滯積時,坊市死亡喪葬,必俟臺司判狀,奴婢病亡,亦須檢驗。
吏因緣為姦,而邀求不已,經旬不獲埋瘞。
望申條約以革其弊。
」從之。
俄拜中書舍人。
嘗請教習樂工、停二舞郎,及禁民伐桑棗為薪,並從其請。
開運三年,賜金紫。
契丹主北歸,脅穀令從行。
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陽為行者狀。
軍士意其詐,持刃陵脅者日數四。
穀頗工歷數,謂同輩曰:「西南五星連珠,漢地當有王者出。
契丹主必不得歸國。
」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魚肉,永不亂華矣。
宋史纪事本末 卷28
宋史纪事本末卷28卷28仁宗天圣(元)[五]〈本卷校改各条,除文下注明者外,均以《宋史》一二六—一二八《乐志》为依据,并参考薛《鉴》。
〉年冬十月,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
”于是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王,《执竞》以祀武王。
汉高帝、文帝亦各有舞。
至唐,有事太庙,每室乐歌异名。
盖帝王功德既殊,舞亦随变。
属者,有司不详旧制,奠献止登歌而乐舞不作,其失明甚。
请如旧制,宗庙酌献,复用文舞,皇帝还版位,文舞退,武舞入;亚献酌醴已,武舞作,至三献已奠还位则止。
盖庙室各颂功德,故文舞迎神后,各奏逐室之舞。
郊祀则降神奏《高安》之曲,文舞已作,及皇帝酌献,惟登歌奏《禧安》之乐,而县乐舞缀不作,亚献、终献,仍用武舞。
”诏从之。
景祐元年八月,判太常寺燕肃等上言:“大乐制器岁久,金石不调,愿以周王朴所造律准,考按修治,并阅乐工,罢其不能者。
”乃命直史馆宋祁、内侍李随同肃等典其事,又命集贤校理李照预焉。
于是帝御观文殿,取律准阅视,亲篆之以属太常。
诏求知音者。
范仲淹荐布衣胡瑗,召对崇政殿,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同较钟律,分造钟、磬各一虡。
以一黍之广为分,以制尺律,径三分四釐六毫四丝,围十分三釐九毫三丝。
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实龠。
丁度以为非古制,罢之。
授试秘书省校书郎。
二年二月,命集贤校理李照重定雅乐。
时承平日久,帝留意礼乐之事。
判太常寺燕肃等上考定乐器,并见工人。
帝御延福宫临阅,奏郊庙五十一曲,因问李照乐音高,命详陈之。
照言:“王朴所造律准视古乐高五律,视教坊乐高二律。
盖五代之乱,雅乐废坏,朴创意造准,不合古法,用之本朝,卒无福应。
又编钟、镈、磬,无大小、轻重、厚薄、[长短]之差,铜锡不精,声韵失美。
大者陵,小者抑,非中度之器也。
昔轩辕氏命伶伦截竹为律,后令神瞽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其乐传之,亘古不刊之法也。
愿听臣依神瞽律法,试铸编钟一虡,可使度量权衡协和。
”乃诏于锡庆院铸之。
文言文《宋史列传一O四》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宋史列传一O四》阅读练习与答案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
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
中进士第。
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
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
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
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
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
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
”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
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
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
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
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
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
(《宋史· 列传一O四》)[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伤:伤口。
B、趣京师者护以出趣:去、往。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遣:遣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纲舟无得宿境内无得:不能。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谠论:正直的言论。
C、辄逞异意,睥睨万乘睥睨:窥探。
《列传-卷九十二》(宋史)简介及原文全文
《宋史》列传·卷九十二关于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卷九十二原文杨佐李兑(从弟先)沈立张掞张焘俞充刘瑾阎询葛宫(从子思书)张田荣李载姚涣朱景(子光庭)李琮朱寿隆卢士宏单煦杨仲元余良肱潘夙杨佐,字公仪,本唐靖恭诸杨后,至佐,家于宣。
及进士第,为陵州推官。
州有盐井深五十丈,皆石也,底用柏木为干,上出井口,垂绠而下,方能及水。
岁久干摧败,欲易之,而阴气腾上,入者辄死;惟天有雨,则气随以下,稍能施工,晴则亟止。
佐教工人以木盘贮水,穴窍洒之,如雨滴然,谓之"雨盘"。
如是累月,井干一新,利复其旧。
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
皇祐中,汴水杀溢不常,漕舟不能属。
佐度地凿渎以通河流,于是置都水监,命佐以盐铁判官同判。
京城地势南下,涉夏秋则苦霖潦,佐开永通河,疏沟浍出野外,自是水患息。
又议治孟阳河,议者谓不便。
佐言:"国初岁转京东粟数十万,今所致亡几,傥不浚复旧迹,后将废矣。
"乃从其策。
出为江、淮发运使。
孟阳之役,调民七、八千,夷丘墓百数,怨声盈塞。
诏开封鞫治,官吏独舍佐不问。
纠察刑狱刘敞请加贬黜,不听。
召为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复判都水,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
尝使契丹,虏馈以方物,书独称名。
英宗升遐,奉遗留物再往使,卒于道,年六十一。
诏护丧归,赙以黄金,恤其家。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
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
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
改同知谏院。
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
《宋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
《宋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宋史》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高宗五五年春正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帝在平江府。
金人去濠州。
丁未,戒诸军战陈毋杀中原民籍充金兵者。
命鬻官田宅输钱专充军费。
戊申,进庐、泰二州守御官属各一官。
己酉,诏前宰执吕颐浩等十九人及行在职事官各条上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之策。
免淮南官吏去职之罪,仍令还任。
承州水砦统领仲谅复入楚州。
庚戌,张俊遣统领杨忠闵、王进夹击金人于淮南岸,败之,降其将程师回、张延寿。
辛亥,淮东统制崔德明袭败金兵于盱眙。
召张浚赴行在。
乙卯,浚入见。
赏沿江监司、帅臣供亿之劳,各进官一等。
戊午,趣修建康行宫。
己未,诏减淮南诸州杂犯死罪,释流以下囚。
庚申,置诸州军教场,选兵专习弓弩,立格按试。
辛酉,赠殿中侍御史马伸左谏议大夫。
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见。
壬戌,以世忠为少保、淮东宣抚使,驻镇江;光世少保、淮西宣抚使,驻太平;俊开府仪同三司、江东宣抚使,驻建康。
甲子,郦琼复光州,降其守许约。
乙丑,罢淮南茶盐提刑司,置提点两路公事官一员,兼领刑狱、茶盐、漕运、市易事。
淮西要会州军并置市易务。
戊辰,诏川、陕宣抚司招谕陷贼官民。
庚午,命王进合江西、广东诸将兵讨周十隆。
海贼朱聪犯广州,又犯泉州。
壬申,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入辞,命升殿,以光世、世忠有隙,赐酒谕释之,皆感激奉诏。
癸酉,伪齐知亳州马秦犯光州,权州事王萃率兵拒之。
是月,金主晟殂,旻之孙亶立。
岳飞自池州入朝。
二月丙子,以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
命常州布衣陈得一造新历。
丁丑,帝发平江。
戊寅,遣权太常少卿张铢奉迎太庙神主于温州。
壬午,帝至临安,进扈从官吏秩一等。
丙戌,以赵鼎为左仆射,张浚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将兵平湖贼杨太。
丁亥,吴璘、杨政攻拔秦州,执伪齐守胡宣,金帅撒离曷来援,政复击败之。
己丑,诏建太庙。
壬辰,命张浚诣江上措置边防,诏谕诸路宣抚制置司,示以专任之旨。
以右司谏赵霈论奏得体,赐三品服。
《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
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
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日:“李沆、宋湜,皆嘉士也。
”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
沆位最下,特升于上。
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知贡举。
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
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
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
”问其人,日:“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
”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沆对日:“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
”真宗日:“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败。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日:“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日:“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日:“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日:“少有忧勤,足为警戒。
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日:“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
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
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日:“李文靖真圣人也。
”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白话元史姚燧传耶律有尚传张孔孙传张李孟传敬俨传曹伯启传李元礼传
白话元史姚燧传耶律有尚传张孔孙传张李孟传敬俨传曹伯启传李元礼传姚燧传姚燧字端甫,父名姚格。
其世系见《姚枢传》。
姚燧三岁丧父,寄养于隐居苏门的伯父姚枢家。
姚枢对燧教育甚急,使他几乎不堪忍受。
杨奂写信劝姚枢说,燧是块好料,长大自会成材,用不着性急,并把女儿许配给姚燧。
姚燧十三岁时在苏门见过许衡,十八岁在长安拜许衡为师,这时他还未开始写作,但看同辈人之文章不如古人,内心不以为然。
二十四岁才读韩退之的著作,开始习写文章,人们看后认为有作者风度,许衡亦欣赏其文辞。
至元七年(1270),许衡任国子祭酒,教导贵族子弟,奏请召回他散于四方的旧时弟子十二人,姚燧为其中之一,由河内应召而来。
燧年三十八岁时为秦王府文学。
不久,授为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中兴等路学校。
十二年,奉秦王之命安抚庸、蜀。
十三年,汉川、嘉定两地为新占领地区,燧奉命去晓谕百姓,使他们归顺。
又奉命到合州去招王立。
十四年,奉命安抚夔府人民。
连续三次出使四川,都尽其职责。
十七年,任命为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审查延安囚犯的罪状,凡错捕者一律无罪释放,人们佩服他英明决断。
调山南湖北道,巡视澧州,兴学校,赈灾民,孜孜不倦,唯恐做得不够。
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还朝。
二十四年,任命为翰林直学士。
二十七年,授大司农丞。
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资格参加修纂《世祖实录》,与侍读高道凝为总裁。
大德五年(1301),授中宪大夫、江东廉访使,因病呈请辞职。
至大元年(1308),姚燧已年至古稀。
时仁宗为太子,仿效汉高祖太子刘盈敦请“四皓”的故事,遣正字吕洙去聘请姚燧为太子宾客。
不久,连续拜为承旨学士、太子少傅。
燧辞谢,不肯受任。
第二年授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
至大四年,告老南归,中书省又召他为承旨,未赴任。
五年,又召,仍以病辞谢。
后于家中病逝,享年七十六岁。
谥“文”。
姚燧往年在苏门山读《通鉴纲目》时,深感其关于历代皇帝传承的世系分见于各年,因著《国统离合表》若干卷,系仿《史记》诸《表》,以年为经、国为纬编辑而成,附于朱熹《通鉴纲目?凡例》之后;又取徽、建二版本进行校勘,查出三处错误。
宋史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强力推荐)
宋史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强力推荐)○周执羔王希吕陈良祐李浩陈橐胡沂唐文若李焘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廷试,徽宗擢为第二。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自京师奔诣扬州,不及,遂从隆祐太后于江西,还觐会稽。
寻以继母刘疾,乞归就养,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挻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既又訹其党,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绍兴五年,改秩,通判湖州。
丁母忧,服阕,通判平江府。
召为将作监丞。
明年春,迁太常丞。
会始议建明堂,大乐久废不修,诏奉常习肄之,访辑旧闻,庀阅工器,制作始备。
累迁右司员外郎。
八月,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使还,兼权吏部侍郎。
请赐新进士闻喜宴于礼部,从之。
军兴废此礼,至是乃复。
同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又四试礼部下,始特奏名推恩。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又六年,起知眉州,徙阆州,又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
”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三十年,知饶州,寻除敷文阁待制。
乾道初,守婺州,召还,提举佑神观兼侍讲。
首进二说,以为王道在正心诚意,立国在节用爱人。
二年四月,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本部尚书,升侍读,固辞,不许。
方士刘孝荣言《统元历》差,命执羔厘正之。
执羔用刘义叟法,推日月交食,考五纬赢缩,以纪气朔寒温之候,撰《历议》、《历书》、《五星测验》各一卷上之。
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正文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
祖悦,魏司农卿,父檦,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
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
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
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
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
”诸贼莫敢动。
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
高祖大悦,赐缣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
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
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
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
”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岁馀,迁工部尚书。
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
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猾,是以烦公。
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
"赐物五百段而遣之。
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
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
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
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
”于是鼓行而进。
既度函谷,卒如所量。
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以大兵直趣城北,玄感逆拒之,玄且战且行,屯军金谷。
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
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会宇文述、来护儿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
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
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
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
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坐:因……犯罪B.焚其骸骨,夷其茔域夷:铲平C.既度函谷,卒如所量量:估量D.玄感逆拒之逆:逆料,想到将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因与之诀②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B.①魏郡名都,冲要之所②若夫乘天地之正C.①于是鼓行而进②若无罪而就死地D.①玄以大兵直趣城北②挟泰山以超北海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卫玄“有器识”的一组是()①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②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③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④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⑤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⑥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玄年少时就很有才干和见识。
宋纪八十 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宋纪八十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宋纪八十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甲子,诏维除资政殿大学士、知邓州。
中书舍人曾肇封还词头,具状曰:“古者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岂必具案牍为事!今陛下责维徒口奏而已,遂以为有无君之意,臣恐命下之日,人心眩惑,谓陛下以疑似之罪而逐大臣。
”不报。
已而公著复于便殿乞改维词头,乃诏中书省以均劳逸意,命舍人苏辙为之。
维寻以病改汝州。
乙丑,以左司谏吕陶为京西转运副使,侍御史上官均为比部员外郎。
先是御史杜纯、右司谏贾易缘张舜民罢职事,劾陶、均面欺同列,不肯论救。
陶自请补外,上疏言:“杜纯及韩维之客,以此媚维,贾易乃程颐之死党,为颐报怨,必欲臣废逐而后已,惟陛下幸察!”易凡五状劾陶,谓诡谲奸人,托朋附以自安,故陶、均皆罢言职,而陶独外补。
庚午,辽主以大雨罢猎。
丁丑,辽秦越国王阿辇卒,寻追封秦魏国王。
八月,辛巳,右司谏贾易罢知怀州。
自苏轼以策题事为台谏官所言,而言者多与程颐善,轼、颐交恶,其党迭相攻。
易独建言请并逐二人,又言吕陶党轼兄弟,而文彦博实主之,语侵彦博及范纯仁。
太皇太后怒,欲峻责易,吕公著言易所言颇切直,惟诋大臣太甚尔,乃止罢易谏职,出外。
公著退,语同列曰:“谏官所言,未论得失。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导谀惑上心者,正敕左右争臣,不可预使人主轻言者。
”众皆叹服。
程颐罢经筵,权同管句西京国子监。
先是颐赴讲会,帝疮疹,不御迩英已累日。
颐退,诣宰相问曰:“上不御殿,知否?”曰:“不知。
”曰:“二圣临朝,上不御殿,太皇太后不当独坐。
且人主有疾而宰相不知,可乎?”翼日,吕公著等始以颐言问疾。
由是大臣多不悦,故黜之。
颐因三上章,乞纳官归田里,不报;又乞致仕,亦不报。
时吕公著独相,群贤在朝,不能不以类相从,遂有洛党、蜀党、朔党之号。
洛党以颐为首,而朱光庭、贾易为辅;蜀党以苏轼为首,而吕陶等为辅;朔党以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为首,而辅之者尤众。
是时熙、丰用事之臣,退休散地,怨入骨髓,阴伺间隙;而诸臣不悟,各为党比以相訾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列传卷二十八陶穀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孙质)杨昭俭鱼崇谅张澹高锡(从子冕)列传·卷二十八作者:脱脱、阿鲁图等陶穀扈蒙王著王祐(子旭孙质)杨昭俭鱼崇谅张澹高锡(从子冕)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
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
历北齐、隋、唐为名族。
祖彦谦,历慈、绛、澧三州刺史,有诗名,自号鹿门先生。
父涣,领夷州刺史,唐季之乱,为邠帅杨崇本所害。
时穀尚幼,随母柳氏育崇本家。
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尝以书干宰相李崧,崧甚重其文。
时和凝亦为相,同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
改监察御史,分司西京,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
会晋祖废翰林学士,兼掌内外制。
词目繁委,穀言多委惬,为当时最。
少帝初,赐绯袍、靴、笏、黑银带。
天福九年,加仓部郎中。
初,崧从契丹以北,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而崧别有田宅在西京,逢吉皆取之。
崧自北还,因以宅券献逢吉,逢吉不悦,而崧子弟数出怨言。
其后逢吉乃诱告崧与弟屿、{山义}等下狱,崧惧,移病不出。
崧族子昉为秘书郎,尝往候崧,崧语昉曰:"迩来朝廷于我有何议?"昉曰:"无他闻,唯陶给事往往于稠人中厚诬叔父。
"崧叹曰:"穀自单州判官,吾取为集贤校理,不数年擢掌诰命,吾何负于陶氏子哉?"及崧遇祸,昉尝因公事诣穀,穀问昉:"识李侍中否?"昉敛衽应曰:"远从叔尔。
"穀曰:"李氏之祸,穀出力焉。
"昉闻之汗出。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
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
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
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奴婢病亡,亦须检验。
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
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从之。
俄拜中书舍人。
尝请教习乐工、停二舞郎,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
开运三年,赐金紫。
契丹主北归,胁穀令从行。
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
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
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
契丹主必不得归国。
"及耶律德光死,有孛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
"遂归汉,为给事中。
乾祐中,令常参官转对。
穀上言曰:"五日上章,曾非旧制。
百官叙对,且异昌言。
徒浼天聪,无益时政,欲乞停转对。
在朝群臣有所闻见,即许不时诣阙闻奏。
"从之。
仕周为右散骑常侍,世宗即位,迁户部侍郎。
从征太原,时鱼崇谅迎母后至,穀乘间言曰:"崇谅宿留不来,有顾望意。
"世宗颇疑之。
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以穀为翰林学士。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
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
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
"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
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
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
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显德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
世宗留心稼穑,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穀为赞辞以进。
显德六年,加吏部侍郎。
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翰林承旨。
穀在翰林,与窦仪不协,仪有公望,虑其轧己,尝附宰相赵普与赵逢、高锡辈共排仪,仪终不至相位。
乾德二年,判吏部铨兼知贡举。
再为南郊礼仪使,法物制度,多穀所定。
时范质为大礼使,以卤簿清游队有甲骑具装,莫知其制度,以问于穀。
穀曰:"梁贞明丁丑岁,河南尹张全义献人甲三百副、马具装二百副。
其人甲以布为里,黄泬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红锦绿青泬为下裙,绛韦为络,金铜玦,长短至膝。
前膺为人面二目,背连膺缠以红锦腾蛇。
马具装盖寻常马甲,但加珂拂于前膺及后鞦尔。
庄宗入洛,悉焚毁。
"质命有司如穀说,造以给用。
又乘舆大辇,久亡其制,穀创意造之,后承用焉。
明德门成,诏穀为之记。
乾德中,命库部员外郎王贻孙、《周易》博士奚屿同考试品官子弟。
穀属其子鄑于屿,珝书不通,以合格闻,补殿中省进马。
俄为人所发,下御史府案问,屿责授乾州司户,贻孙责授左赞善大夫,夺穀奉两月。
穀后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
开宝三年,卒,年六十八。
赠右仆射。
穀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
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闻达官有闻望者,则巧诋以排之,其多忌好名类此。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穀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
"太祖甚薄之。
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
"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子邴,至起居舍人。
天禧四年,录谷孙寔试秘书省校书郎。
扈蒙,字日用,幽州安次人。
曾祖洋,涿州别驾。
祖智周,卢龙军节度推官。
父曾,内园使。
蒙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
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
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蒙寇服褒博,举止舒缓,从义颇讶之。
转运使李谷谓曰:"蒙文学名流,不习吏事。
"遂不之问。
周广顺中,从归德军节度赵晖为掌书记,召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
蒙从弟载时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时号"二扈"。
宋初,由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坐请托于同年仇华,黜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稍迁左补阙,掌大名市征。
六年,复知制诰,充史馆修撰。
开宝中,受诏与李穆等同修《五代史》,详定《古今本草》。
五年,连知贡举。
七年,蒙上书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执笔立于殿侧,以纪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
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官。
近来此事都废,每季虽有内殿日历,枢密院录送史馆,然所记者不过臣下对见辞谢而已。
帝王言动,莫得而书。
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
望自今凡有裁制之官,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轮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
"从之,即以参知政事卢多逊典其事。
九年正月,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声明大备。
蒙上《圣功颂》,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其词夸丽,有诏褒之。
为卢多逊所恶,出知江陵府。
太宗即位,召拜中书舍人,旋复翰林学士。
与李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太原还,转户部侍郎,加承旨。
雍熙三年,被疾,以工部尚书致仕。
未几,卒,年七十二。
赠右仆射。
自张昭、窦仪卒,典章仪注,多蒙所刊定。
初,太祖受周禅,追尊四庙,亲郊,以宣祖配天。
及太宗即位,礼官以为舜郊喾,商郊冥,周郊后稷,王业所因兴也。
若汉高之太公,光武之南顿君,虽有帝父之尊,而无预配天之祭。
故自太平兴国三年、六年再郊,并以太祖配,于礼为允。
太宗将东封,蒙定议曰:"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
"自雍熙元年罢封禅为郊祀,遂行其礼,识者非之。
蒙性沉厚,不言人是非,好释典,不喜杀,缙绅称善人。
有笑疾,虽上前不自禁。
多著述,有《鳌山集》二十卷行于世。
载字仲熙,有传,见《五代史》。
王著,字成象,单州单父人。
性豁达,无城府。
幼能属文,汉乾佑中,举进士。
周祖镇大名,世宗侍行,闻著名,召置门下,因得谒见周祖。
广顺中,世宗镇澶州,辟观察支使。
随世宗入朝,迁殿中丞;即位,拜度支员外郎。
显德三年,充翰林学士。
六年,丁家艰,起复。
南唐李景使其弟从善来贡,会恭帝嗣位,命著伴送至睢阳,加金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
世宗灵驾赴庆陵,符后从行,公务悉资于著。
宋初,加中书舍人。
建隆二年,知贡举。
时亳州献紫芝,郓州获白兔,陇州贡黄鹦鹉,著献颂,因以规谏。
太祖甚嘉其意,下诏褒之。
四年春,宿直禁中,被酒,发倒垂被面,夜扣滋德殿门求见。
帝怒,发其醉宿倡家之过,黜为比部员外郎。
乾德初,改兵部员外郎。
二年,复知制诰。
数月,加史馆修撰、判馆事。
三年,就转户部郎中。
六年,复为翰林学士,加兵部郎中,再知贡举。
开宝二年冬,暴卒,年四十二。
著少有俊才,世宗以幕府旧僚,眷待尤厚,常召见与语,命皇子出拜,每呼学士而不名。
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故迟留久之。
及世宗疾大渐,太祖与范质入受顾命,谓质等曰:"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
"世宗崩乃止。
著善与人交,好延誉后进,当世士大夫称之。
有传,见《五代史》。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祖言,仕唐黎阳令。
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谓曰:"此卿故乡,所谓画锦者也。
"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
"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
湖湘平,移知潭州。
召还,摄判吏部铨。
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
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
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
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
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
月余卒,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祜比己,祜不从。
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
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祐子三人:曰懿,曰旦,曰旭。
旦自有传。
初,祐知贡举,多拔擢寒俊,毕士安、柴成务皆其所取也。
后与其子旦同入两制,居中书。
懿字文德,励志为学,举进士,尝知袁州,有政绩,卒,年四十九。
旭字仲明。
严于治内,恕以接物,尤笃友义。
以荫补太祝,尝知缑氏县。
时官邻邑者多贪猥,民有"一鎌"之谣。
又知雍丘县。
真宗尹京时,素闻其能,及践阼,三迁至殿中丞。
自旦居宰府,旭以嫌不任职。
王矩尝荐旭材堪治剧,真宗召旦谓曰:"前代弟兄同居要地者多矣,朝廷任才,岂以卿故屈之邪?"命授京府推官,旦固辞,改判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