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纪论”与国际秩序的未来
阐述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21世纪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国际秩序变革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密切相关,随着两者变革加速推进,各个国家的力量对比向平衡趋势发展,各国家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中国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九大后,随着中国外交战略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的义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全球治理体系仍然存在弊端,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也受到相应挑战。
正确认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以及作用,积极响应,采取行动,对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全球治理地位作用长期以来,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积极同各个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现如今世界各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连通。
面对人类发展难题需要各国携手共同解决,加强全球治理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治理改革进程中发达国家和發展中国家的沟通桥梁,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一、全球治理产生与发展全球治理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兴起,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人类社会政治过程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转向治理以及从国家的政府统治走向区域和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提出是随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而提出的,目的是重塑全球秩序和人类生活。
一方面,全球化使人类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全球化发展也使各种全球问题更加彰显。
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化问题正使人类面临严峻考验。
各国应加强全球治理成为共识,解决问题需要各个国家的合作。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力图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中国认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命运掌握在世界各国手中,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发展成果由全人类共享。
“中国世纪”的高帽子戴不得
“中国世纪”的高帽子戴不得临近新年,又到说祝福话的时候。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
这恐怕是对中国最热烈、又可能是最具争议的新年祝福了。
如今的世界还处于美国世纪之中,现在说中国世纪还为时尚早。
美国从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的主导国家,美国世纪距今正好100年了。
在经历了草木葳蕤的产业之春、花团锦簇的实业之夏、硕果累累的金融之秋,美国世纪于2008年进入了寒意料峭的危机之冬。
尽管如此,美国现在仍然是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拥有最大的经济规模、最强的军事力量、最多的盟友、有被广泛接受的美元体系、仍然保持着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老练的世界治理能力和丰富经验。
尽管美国已经显露老态,却还是只真老虎。
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能够成为替代美国的力量中心,可以充当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核心。
中国经历了65年的现代化建设,文明古国已脱胎换骨,返老还童,再次进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行列。
然而,中国的统一尚未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没有完成,各地的现代化程度不均衡,社会矛盾突出,在世界大国俱乐部的地位不巩固,正处于乍暖还寒的当口——不进则退,进慢则困,要进则难,非进不可——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问题。
中国正处在一种艰难的复兴途中,还在负重登山,远未到一览群山小的阶段。
我们对于自身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现在远不是中国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开启中国世纪的时候。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
500年来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百年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周期,正在经受重大危机。
在世界大变局中,我们不能乱花迷眼,也不能浮云遮眼。
而应该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察。
从历史的趋势看,未来世界格局发展将从美国一超独霸,走向多极化,很可能出现天下三分的格局,即形成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经济圈。
在这个历史阶段,谁想取代美国去引领世界,必然引起世界各个大国的强烈反弹。
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
当前国际秩序和格局国际格局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巨大动荡和不断调整之后,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格局更加明显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特点与态势。
当前的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式确立的,其突出标志是联合国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事务的长期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就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的崛起,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结构。
这一新国际秩序结构在政治上的外在表现,就是反法西斯联盟在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建立的联合国。
而它在经济上的体现,则可视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所组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前,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得以总体维持,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的增量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政治安全领域,联合国仍是中心,但同时一些区域、次区域组织在各自地区的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东盟、非盟一体化建设均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贸易领域,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贸组织(WTO)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为代表的区域化自贸安排也在逐步增加和发展。
(同时要看到,国际秩序演变的渐进性和复杂性依然突出。
新兴力量在总体保持上升的同时,发展曲折性时有显现。
“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力量格局短期内尚无法根本扭转。
现行国际秩序已经历相当长时期适应性调整和变革,也为各国寻求发展合作创造了条件。
在推进改革中扩大利益共同点,在参与、融入中实现改造,成为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基调,使得国际秩序调整可能在合作大框架下进行。
当前,西方国家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底气有所上升,合力维护现有秩序的声音增强。
同时,自身发展困难、利益差别等也限制了新兴力量整体影响力发挥。
21世纪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
未来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20世纪是人类社会经历浩劫同时又狂飙突进的时代。
当20世纪的群星在晨曦中消失,21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之时,中国人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21世纪也必然是一个充满惊涛骇浪的世纪。
在21世纪,中国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世界格局在多极化进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世界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和趋势?世界军事安全走向如何?21世纪世界科技和文化又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本刊为此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
人类将进入多极化世界王在邦2000年既是世纪之交年,也是千年转换年。
人类将同时告别20世纪与第二个千年,迎来21世纪乃至第三个千年。
按照不平衡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可望在下世纪初叶进入一个更富多极化的世界。
力量对比失衡的状况将有所改变谈世界格局,离不开分析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一方面意味着技术传播的速度将因地而异,其结果仍有可能如同近年来情况所表明的那样,即当今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位居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而某些科技基础最为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则更加难以借助科技进步与传播实现"赶超式发展"。
另一方面,竞争免不了要促使高科技产品的成本下降,这意味着某些国家可以在较小科技投入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产业升级换代,形成某种局部"后发效应"。
这就是说,科技成果的扩散与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使世界各国不时呈现出某种不平衡发展的状况。
鉴于此,未来10-20年,冷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关系不平衡加剧的趋势可望有所缓解。
近年来,美国经济在全球独领风骚成为冷战后一大景观,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国80年代开始的结构调整明显早于其他发达国家;二是美凭借科技优势,率先开发信息产业,得知识经济的先鞭之利,今年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大关并长期居高不下,主要得益于高科技股的拉动;三是东亚等地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流向美国避风逐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纽约股市"牛气"上扬。
形势与政策_国际形势
中国与国际形势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
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
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
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五个表现(一)与美相关的“逆全球化”趋势美国违背全球化趋势,倒行逆施,着手推行“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特朗普及其核心团队成员普遍认为美国在全球化中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实现美国优先战略。
与美元指数周期性变化具备一定程度的可预见性不同,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反复性,其严重扰乱现有的正常国际经贸秩序,干扰和破坏主要贸易伙伴国既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雇美国人,用美国货”成为旗帜鲜明的“逆全球化”口号。
(二)与网络有关的“后真相时代”利益与思想“碎片化”,导致“选择性真相”。
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明显拓宽,人选择信息的自发倾向性和固有偏见导致获取片面信息成为常态。
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和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
(三)与宗教有关的政治极端化宗教冲突是当前世界局势中非常突出的不稳定因素。
21世纪后与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相结合,给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带来巨大安全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具有极端性、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基本特征,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是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
为了达到其特定政治目的,对宗教进行任意歪曲篡改,煽动宗教狂热,煽动教派之间、不同信仰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制造暴力冲突。
现如今的中东乱局和各国弥漫的恐怖主义都可以从中溯源。
(四)与贫富差距有关的“民粹主义”贫富差距引起民众不满,“民粹主义”大范围出现,这充分体现了西方社会民众因社会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对政治精英的不满和社会的分裂。
以特朗普为代表的非主流政客横空出世,通过大肆批判传统主流政治而迎合选民,在国际上更是频频动作加剧了不稳定局势。
(五)第四次工业革命若隐若现导致的不确定性工业革命交替,国家命运充满不确定性,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能源五大领域为代表的科技前沿尚未出现革命式进展,各国激烈争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权。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中国正处于自近代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世界正在经历着一百年来从未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们两个人彼此相遇并互相搅动。
在2018年6月22日至23日的中央外交事务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这一点。
放眼世界,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的信心和决心都不会改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也不会改变。
谈论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变化。
首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上个世纪的空前变化,其中国际力量平衡最明显的变化是“东升西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成群上升。
从经济总量看,国际数量平衡正在朝着更加统一的方向发展。
在世纪格局的变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层”对抗格局;20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了“一个超级很多强”的局面。
自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与中国之间的矛盾激化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大量的新产业,新格式和新模式正在重写人类发展的历史,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并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未知数和挑战,影响了每个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以及国际秩序和格局的演变。
同时,我们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国建立并发展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
它建立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制度,并促进了经济,国家和人民的现代化。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机会。
它孕育了加速新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变暖系统变化的机会。
它是开放的,包容的,包容的,平衡的,双赢的,新型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领导的,以实现共同的发展,繁荣与繁荣。
大变化也充满了风险挑战,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了。
国际秩序的改革令人痛苦,有发高烧的热点问题;更多的全球经济风险正在累积。
最后,我们必须谈谈中国在巨大变化中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与振兴是上个世纪大变革的重大变革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一心一意地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智慧,勇气甚至牺牲。
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21 世纪的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中国作为经济重心的转移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技术和外交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加强,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心的转移,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去西方国家是世界经济的主导方,但在中国的崛起下,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中国的崛起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和亚洲一体化的加速,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和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外交的崛起中国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积极扩大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倡导建立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秩序,注重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
虽然中国仍然遭受一些西方国家的批评和质疑,但中国已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力量。
随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中国对于全球政治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不断强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逐渐成为全球领导和决策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对于全球环境和气候影响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方面,中国已经承诺大力减少碳排放,并利用新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进展,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之一,并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
中国的实际行动和态度,将会对于未来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应对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传承和影响也一直备受关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判断与世界回响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1年9月(第9期,总第293期)Sep.,2021(No.9,General No.293)收稿日期:2021-06-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民主制度与国家治理困境研究”(项目编号:20ZDA109)作者简介:李海涛(1988-),四川眉山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外交、大国关系。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判断与世界回响李海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当前世界发展局势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判断对于在新时期认识和判断国际局势,明确国家发展方向、制订相关任务计划,并进行国内外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中国为世界共同发展提出的思考,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势判断。
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提出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既有积极赞扬的,也有谨慎观望的。
时至今日,随着新冠疫情等国际新情况的出现,全球治理等国际问题的暴露,以及数字科技变革的持续深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注和讨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热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越来越多人观察世界形势的重要出发点。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论断是正确的、科学的,对于指导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是继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后,在新时代为理解世界局势作出的重大认识判断,为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中国判断;世界回响;中国智慧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1)09-0150-06一、中国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一判断是站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要论断,揭示了世界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
论当前国际形势及对策
论当前国际形势与对策摘要:二战结束以后,建立了以苏美为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经历冷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形势开始由美苏争霸进入到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伴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有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局部冲突,世界形势也进入到21世纪的展望期。
胸怀世界,展望未来,本文对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此提出对策关键词:大国关系国际形势对策一、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二战结束以后,建立了以苏美为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经历冷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形势开始由美苏争霸进入到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伴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同时有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局部冲突,世界形势也进入到21世纪的展望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的。
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
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20”会议的演变。
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形势与政策论文看待百年大变局,要把握好几个基本问题:一是时间跨度。
上一个百年,即20世纪的1900年起至1999年止的一百年为基础,重点是此后的百年,即2000年至2099年的21世纪。
二者紧密相连,前百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新百年大变局的基础,所以要准确研究把握新百年大变局,一定要做好前百年甚至更早情况的梳理,才能准确把握历史的脉络,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二是核心实质。
分析研究百年大变局,重在一个“变”字,过去的一百年的变局已尘埃落定,重点是2000年至2099年新的百年大变局。
新的百年已走过20年,期间发生的一切,强烈昭示着新的百年大变局,而“变什么、怎么变、变到哪里去”,这是研究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本质。
具体来说,还可从范畴分,即全球之变与中国之变;从内涵分,即权势之变与秩序之变;从领域分,即政治之变、经济之变与社会之变。
这对我们客观分析、研究百年大变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极具帮助。
在“历史上的‘百年大变局’及演变动力”一文中,通过对近代以来的“百年大变局”的回顾,包括“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欧洲诸国争霸与五强的崛起、欧洲均势与美法革命、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东亚纳入国际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冷战后的多极世界等重大事件和现象,深入探讨了推动、促进百年大变革的主要动因,即在社会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国家类型变化与大国竞争的结果。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正是由于欧洲国家类型发生重大变化,国家主权越来越受到重视,主权至上的原则逐步确立,从原先的帝国、城邦以及社会文化共同体等政治实体中建立起现代民族国家,并得到承认,以教皇为中心的神权统治开始受到质疑,并逐渐没落。
这不仅推动欧洲的政治体制和秩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左右着国际体制与秩序发生重大改变。
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
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随着特朗普四年任期的结束,不少与美国有贸易往来及关心关注中美关系的国人松了一口气——强硬的打击似乎可以暂告一段落,稳定伴随着竞争仿佛将要再次成为中美关系的主轴。
然而,这种平和的氛围是否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假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将要有怎样的发展,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怎样战胜这些挑战。
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会是中国综合国力稳固而持续上升的一百年。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中华民族饱受的屈辱化作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抗日战争唤起的民族魂觉醒了中华民族欲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魂;建国初期艰苦的岁月指引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路。
十三亿中华民族子民用他们辛劳工作的汗水,积累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博弈的资本筹码。
可以说,截止到二零二零年,中国发展所需的原始积累已经完备,欠缺的是进一步发展的制度,人才和平台的打磨,而这些,都在近年来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完备。
可以负责任的说,从趋势看,中国领导世界是必然的走向。
然而,定位和定义“领导”,是确定这一百年中国走向的重点。
依笔者看,所谓的中国领导世界,并不应该是美国式的价值观输出和罗马帝国式的加盟式领导,而是基于人类共同命运的,互利互惠的交互式领导。
随着气候变迁的加剧,自然灾害尤其是疫病的频发,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必然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论是治理大气污染,协调国家发展,或是探索外太空,都要求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而这,需要的恰恰是一个兼容并包,可以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领导者的出现。
这也正好是,中华文化所适应和推崇的思想。
一个崛起的中国,在强大自身的同时,必须要扮演好一个合作协调者的角色,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新的全球关系的形成,以相对和平的姿态,占据国际领导者的地位。
这个思路,也决定了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对世界的领导不能是霸权式的领导,而是怀柔的,协商的,合作的领导,也是多极的,强国间相互协商式的领导。
然而,即便中国有这样良好的主观意愿,既有的世界体系也不会轻易地接纳中国的革新。
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世纪初期,中国正努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同时也在承担着全球责任和影响力的不断增长。
本文将探讨中国面临的挑战,并剖析其中蕴藏的机遇。
一、经济转型的挑战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首先,中国需要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创新和服务为重点的经济模式。
这意味着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压力等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这些挑战也孕育了众多机遇。
转型过程中,中国将有机会培育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新能源等领域。
同时,经济转型也将促进消费升级,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这些机遇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挑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空气、水、土壤污染等污染问题已经威胁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了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然而,保护环境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这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带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创造绿色经济的新机遇。
同时,环保产业也将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社会发展的挑战在新时代中,中国社会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教育不均衡、医疗资源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整体的协调和推动。
然而,这些挑战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可以更好地发展人力资源,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此外,社会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全球治理的挑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角色。
然而,全球治理体系仍存在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中国需要应对外部压力和期望,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决策和协调。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论文1000字
“进入新世纪后,人类文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突出的标志就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制度效率都在持续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影响力快速上升的新兴国家迫切需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自主道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剧烈的全球性结构性调整,正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新的平衡。
”外部环境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引爆,直接导致冷战结束后兴起的这波最大规模全球化进程的重创乃至停滞,西方发展模式漏洞百出、缺失尽显。
发达国家尤其是以美国为首、以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为资源配置中心主导的“中心-边缘”国际生产和消费大循环,产生了自身难以有效克服的制度性矛盾,出现断裂和崩溃之态。
与此相伴,20 世纪最后十年,以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人》一书为标志达到巅峰状态、以“市场万能”论、“政府失灵”论和“经济人”假设等理论装配的新自由主义,及其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似乎不可思议地在西方中心美国“触礁”,掀起一场震荡全球的金融大危机,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受到全面重挫。
8 年来,面对世界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动荡的新现实,以该理论为支撑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和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几近束手无策境地,至今难以从根本上解除金融危机风险……内部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日趋紧迫。
“中国也是国际金融危机最大受害者之一。
”胡鞍钢研究发现,2016 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33.1%,数据回归到了18 年前的1999 年。
“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6 年达到64.8%的顶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两年开始下滑,直到今天降至十几年前的比例水平,说明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极其剧烈。
”他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速2010 年后下降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同时也印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发展转型的内在紧迫性,一直是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时间主导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内因。
发展矛盾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最突出的变化是:? 一方面,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发展所需要的协调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任何单边或双边的方式都难以解决诸如经济危机等全球性问题,必须是多边的集体行动;? ? 另一方面,民粹主义冲击下的发达国家的国家治理日益分裂和破碎,西方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思维意识不断强化,正在加大全球发展的协调难度。
论国内国际形势及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论国内国际形势及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内容摘要:当前国际形式正继续发生深入变化,需总体趋于缓和,但区域之间的分歧仍较为明显,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贫富差距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中国面临着的又是什么呢?对于当代大学生面言,我们的使命对是什么?关键词:国际形势深刻性复杂性广泛性和平与发展国内形势当代大学生使命世界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自上世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广泛的变化。
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成为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如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成为冷战后各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改革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旧秩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不断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个基本判断没有变,各国人民要和平、求发展的呼声,正在倡导和形成许多新的人类价值观念,并逐步渗透到每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观念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但与此同时,冷战思想仍然存在,新霸权主义还在发展,天下仍不太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
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秩序的建立
全球经济治理与国际秩序的建立在21世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力量、政治体系、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的差异,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建立国际秩序成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选择。
一、全球经济治理现状与挑战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多个方面,它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贸易投资、金融监管等问题,还涉及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等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
1. 国际秩序存在缺陷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当今国际秩序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
一些强国的单边行动、反对多边主义,导致了一些重大问题的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比如,气候变化、地区冲突、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协调等问题就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发展。
2. 国际合作不足在全球经济合作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在研发金融产品、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等方面居于较高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发展水平不足,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由此导致的经济结构和财富不均,不利于国际秩序的建设,并对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治理方面主要由美国和欧盟主导,但是近年来,美欧间的矛盾和贸易战范围不断扩大。
另外,中国发展越来越快,国际地位逐渐提升,这引发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和压力,甚至出现了对华打压的情况。
除此之外,印度、俄罗斯等国也不断挑战西方的主导地位,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全球经济治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建立国际秩序的必要性和途径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一种有效的国际秩序对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这将有利于促进全球市场的合作与稳定,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 有利于解决共同问题建立国际秩序能够让国际社会解决一些长期且困难的共同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粮食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等。
只有在一个共享的秩序之下,不同的国家才能在这些问题上开展合作,形成合力,切实解决问题的根源。
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形势一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跨入21世纪,今天的中国是20多年前的中国人和世界人都无法想象的:短短的20多年里创造的经济业绩令世界不得不对其刮目相看。
在许多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甚至令人畏惧,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洪流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将进入大调整、大转折、大变化、大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应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对经济发展中的波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
二发展中存在众多的困难与问题尽管我们连续多年的高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这些高速度更多是靠投资和牺牲环境代价来实现!我们真正的绿色GDP是多少呢?我们的高CPI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我们的老百姓还有多少处于温饱之下呢?其次,中国的军队数量确实是世界第一,但是军队总体质量呢,武器装备的质量呢,人与武器装备结合的能力呢,尽管我们已经列装了一大批心事武器装备,但是我军发展的脚步还严重滞后于世界强军水平。
另外,中国世界上应对灾难的能力还不强,一个雪灾和地震就几乎瘫痪了半个中国,尽管在雪灾和地震就在中,多重展示了我军优良的一面但同时也暴漏了出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卧薪尝胆的去努力。
问题还有很多:经济高速增长与低效率、低质量并存,经济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效益差;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奔向富裕与中西部多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并存,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拉大;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并存,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些问题都是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和精心的操作才能逐步解决。
国际秩序
国际新秩序当前的国际秩序是原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试图千方百计地维持现状,或者试图利用其在某一领域的领先优势掌控主导权,以制定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新规则。
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在制定21世纪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它们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增强其发言和话语权。
在国际新秩序下,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人类家园。
谈到未来秩序,在国与国之间联系愈加紧密,现有强国不能再一味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不能假设其他国家都会赞成自己的决策,中国、印度、巴西等国正在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
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发展不均问题明显减弱,权力差距也逐步缩小,美国的超级大国权力正逐渐散失,未来世界将向权力分布相对均衡、权力将会变得更加分散,“去中心化的全球化”方向发展。
超级大国将不复存在,一些大国和地区强国将共同参与全球治理,世界将变得更加区域化,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将更加紧密。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面对国际上持续要求中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压力,中国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自觉把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履行大国责任的重点区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减贫,实施国际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救助,参与国际安全治理与和平建设,促进国际秩序的变革与完善上,承担应尽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为了稳定与西方国家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顾全大局的举措,如维持与美国的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开展对外援助等,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
谈谈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外交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作为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或多或少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经济、科学、政治、教育等问题,在世界上每一个举动都会引来世界各地的眼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十几年,现已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多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都呈现出较快平稳的发展,但在这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如何积极的去应对,采取怎样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充分把握每一次的机遇,不断挑战,不断创新,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有着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利用一次次挑战壮大自己,如何让全世界人们敬仰中国,是我们新一代青年人值得思考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新一届的领导人,在未来的中国,中国会更加繁荣富强,昌盛。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将“战略机遇期”通俗解释为:国际国内各种客观与主观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境遇,并对其历史命运产生全局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继续加快。
从国内情况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对外贸易作为联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依然面临着挑战。
主要是:世界经济发展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石油价格攀升,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不断,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多,发达国家仍然限制高新技术输往中国。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大,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待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世纪论”与国际秩序的未来<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内容提要]“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在对中国的崛起怀有一比虑的基础上,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等。
事实上,由于中国崛起的内向性质和雏持现状倾向,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加易于融入和参与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国世纪论”国际秩序中国崛起[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4-0018-05“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其最早可以追述到拿破仑曾经的预言:中国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整个世界,以及关于“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的论断。
而在今天的西方世界,最直接的影响则来自于2007年1月11日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的《中国世纪》的报道文章。
这篇由该刊多位驻外记者集体采写的报道称,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为此主题,该杂志还特将封面故事命名为“中国:一个新王朝的黎明”。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西方主流舆论就对中国的崛起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2005年,美国学者奥蒂得?申卡尔(Oded Shenkar)就著书专门讨论了“中国世纪”的到来对全球经济、均势和就业的影响。
2006年,华盛顿出版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教授罗伯特?萨特(RobertG.Sutter)的著作《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洲领导地位的影响》。
2008年,英国牛津出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主任谢淑丽(sHsan L.Shirk)教授的著作《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
2008年,《外交》杂志发表美国著名国际关系教授G.约翰?伊肯伯利(G.John Ikenberry)的文章《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等。
这些都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冲击、中国国内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如何看待西方主流舆论的这些认识?如何对待和回应西方舆论所提出的应对中国崛起的策略?如何看待和定位中国在当今国际秩序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当今的国际秩序将由于中国的崛起而向何种未来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不能不回答的紧迫问题。
一、“中国世纪论”的主要观点“中国世纪论”的主要主张是强调中国的经济崛起、外交扩展对全球经济、国际秩序和世界政治格局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为应对中国崛起所应采取的战略抉择。
这体现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及其世界性影响所带来的压力、冲击和挑战所作出的理论和认识上的反应。
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各种关于“中国世纪论”的文章和著作几乎都认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
许多学者指出,自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中国更积极拓展其经济版图,中国企业在非洲兴建道路和铁路,开设制衣厂和开凿油井,中国人到澳大利亚和拉美国家大手笔地收购金属矿山和各种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感受到中国企业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在国内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的经济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启动市场改革以来已翻了两番,据估计,未来十年还要再翻一番。
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大概消费世界钢、铁、煤供应量的1/3。
中国积累了雄厚的外汇储备,至今已达两万亿美元。
在军事外交方面,中国的军费开支每年以18%以上的速度膨胀,中国的外交触角不仅影响亚洲,而且伸向了非洲、拉美以及中东。
同时,美国因处理中东问题不力,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中国正好趁此真空状态,取代美国在区内的支配地位。
由于美国霸权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正被日益由东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所取代”。
其次,对于中国的崛起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压力以及对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怀有深深的忧虑。
其忧虑之一是,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是否不可阻挡?中国在21世纪将以何种方式实现崛起?忧虑之二是,对于西方来说,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什么?崛起后的中国是要推翻现有秩序还是成为现有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忧虑之三是,崛起的中国是否会像历史上的日本和德国崛起那样威胁现有秩序主导大国的利益,甚至会以战争方式出现?或者是否有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冲击和压力进行和平管理的可能?忧虑之四是,美国在保持其国际地位和维护国际秩序方面是否还能有所作为?无论如何,西方学者认为,今天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和影响以及其向军事领域发展的潜能,都说明了中国崛起给西方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远超当年的挑战对手――苏联。
“苏联只是在军事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与此不同,中国作为美国军事和经济两方面的对手正在崛起”,而这被西方学者认为是预示着全球力量分布和国际秩序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三,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西方部分学者认为,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是否会发生冲突的关键因素在于国际体系和秩序的性质,而当今的国际体系和秩序的性质是有利于新兴国和崛起国实现自己的利益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G,约翰?伊肯伯利就曾指出:现存的国际秩序有益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这个秩序是“开放性的、互相协调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基础”。
美国学者马可?兰泰恩也进一步阐述说,与苏联相比,中国是在西方主导的体系内而不是之外发挥影响作用的。
“中国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因而也不同于以前的全球力量之处在于,中国不仅在前所未有的发达国际体系环境中实现了迅猛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这些制度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旧也就是说,中国在西方体系之中,而不是在西方体系之外,日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西方学者认为,现今的具体国际制度和机制也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崛起。
与过去的帝国体系不同,围绕各种非歧视的和市场开放的规则和原则建立起来的西方体系。
创造出让新崛起的国家在西方体系框架内发展经济、实现政治目标的条件。
中国的经济利益与目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一种开放的、制度松散的、中国热衷于融入并在其中繁荣发展的体系――是很一致的。
任何大国如果要想成为世界性的强国,就别无选择,只有加入这一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说明了现存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中国,而且这种好处正日益增长。
再一个方面就是,现存国际体系的规则和制度还能够为新兴国的崛起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参与机会。
例如,WTO的多边贸易原则和争端解决机制,为中国提供了新兴的经济力量常常面临的贸易歧视和保护主义威胁的防御工具。
“中国的政策变化让人感到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了如下好处:北京一边通过扩大对经济自由化的承诺来增加自己想要的外国投资和贸易,一边日益适应世界贸易规则。
”现存的国际经济制度还提供了让新的力量通过它们的平台崛起的各种机会。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管理是以经济份额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把这种经济份额转变成国际体系中更大的发言权。
第四,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
针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学者认为,如果要成功地管理即将到来的竞争,要成功地引导中国不去支持那些与西方相敌对的体制,“关键就在于认清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利益相重合之所在,以及相互合作所能够带来的相互共同利益之所在”。
比如,在中国积极争取天然资源的问题上,美国就可以邀请中国加入能源组织和八国集团,以协商化解分歧。
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应强化西方体系鼓励参与、整合以及遏制的特征。
假如西方体系提供的规则和制度对各种发展层次的国家――崛起的和衰退的、弱小的和强大的、刚兴起的和发展成熟的国家――都有益,那么,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就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除了保持西方体系的开放性和持久性之外,美国和西方国家还必须加倍努力把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整合到重要的全球制度中,让新兴的国家进入国际体系的控制之中。
比如,美国和欧洲在谈判桌前应该为中国这样的国家找到空间,这样才能使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获得新生。
如同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所言,“我们的目标应当是让中国成为全球化世界的一大支柱,让它与全球化息息相关,这样它就不会去扰乱其平稳运行”,因此,美国“对中国不要孤立,要融合”。
二、“中国世纪论”者对中国崛起战略走向的评估由上述“中国世纪论”的观点可以看出,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给西方世界和国际秩序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压力和挑战怀有深刻的疑虑,并未雨绸缪地网织了各种应对策略。
但西方世界的这些应对之策是否可行还要取决于中国未来在崛起过程中的战略走向。
为此,“中国世纪论”者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问题、崛起过程中的对外政策倾向等进行了评估。
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崛起虽方兴未艾,但内外都面对严重挑战。
中国经济近年每年增长10%,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但仍远低于美国的4.2万美元,而且待业人口比新增职位超出20%,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贪污问题相当严重,群体性事件频发。
因此,“今后20年,中国的首要任务仍将是内部问题,要集中解决大量国内问题。
毕竟,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继续进行经济和政治现代化,并非小任务。
中国最高政治领导人相信,今后20年是他们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所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低姿态”,“努力与外部世界发展良好的关系”,从而“为它的现代化计划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领导人因而“力图避免与美国对抗”,“并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美国学者罗伯特-萨特也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至少现在仍然在集中精力进行国家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将“避免与美国对抗”仍然看成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一种战略对策,“中国政府将继续对美国采取一种温和的并且总体上来说是合作的对策,避免出现动摇美国在亚洲领导地位的一些大的挑战”。
在军事方面,西方学者认为,虽然中国的军费开支在十年内增加近30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1995年的1.08%增至2005年的1.55%,但中国不会像二战前的德国或日本那样破坏世界和平。
对待台湾问题,只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被挑战,中国也将容忍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
中国大陆对台湾动武的机会很小,因为中国不会冒险牺牲200年来发展前景最灿烂的时期,同时美国根本不支持台湾“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