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的山水景物诗的特点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1]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摘要: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
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将生命快意的抒发与自然生意的摹写交合一体,形成了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独到兴象类型的山水仙游诗风,,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浪漫主义想象主观色彩清新俊逸李白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光照千古,后人称其为“诗仙”。
李白是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贯穿李白山水诗创作始终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个性的必然反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但李白的山水诗也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内涵,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诗中感受到他那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激情、昂扬的基调、雄奇的想象和强烈鲜明的色彩。
一、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1、李白山水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的山水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也融入了山水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他向来不拘泥于山水形貌的细描实写,不受山水境界的制约,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观点,随意写景,随意抒情,为了承载其驰骋不羁的想象,李白常用借用神话传说创造一个虚拟的现象世界。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此外,李白还借助夸张、比拟、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他的奇思妙想。
因此,他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个性特点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个性特点【摘要】:李白一生是漂泊的一生。
在漫游中,李白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
李白的山水诗是李白诗歌成就的代表之作,它不仅在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反映了诗人的主体意识,而且其中也涉及到不少关于时代,社会,以及民生疾苦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
李白游赏山水,原始的驱动力不在于官场的得志与失意,而来自于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审美的冲动。
李白诗中,水是随处可见的意象。
李白的山水诗俊逸清新,意境开阔,情景交溶,韵味悠长,雄奇奔放,气势磅礴,以卓然独具的艺术风采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审美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特点与风格【提纲】:一.与漫游结缘的李白二.李白山水诗的特点三.李白山水诗的风格一、与漫游结缘的李白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
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1],家境富裕,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
又关心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游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许多地方。
四十一岁时,经道士吴筠推荐[2],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于是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3]”满怀激情前去赴任。
但是,在长安工作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倍出。
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
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李璘幕府工作。
后来,唐肃宗李亨借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中途遇赦。
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
李白存诗九百多首。
他热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李白一生是漂泊的一生,天南地北、大河上下,凡精美之处,几乎没有李白没去过的。
浅谈李白的山水景物诗的特点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内容提要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诗篇。
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
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的重视。
李白的诗歌中着重描写客观事物在他胸中激起的感情风涛,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题材广泛想象细节描写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诗篇。
其中,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
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重视。
而笔者则偏爱于李白的山水诗。
在这些诗篇中李白着重抒写客观事物在自已胸中激起的感情风涛,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
一、李白创作特色形成的原因唐代诗人,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或因出仕,或为求名。
而李白的创作也离不开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有文化教养的“贵族”家庭。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当时的蜀中是一个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因此,儒、道都对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大约18岁左右,李白学习了纵横术,又因为李白有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达长安,为争取政治出路而拼搏,但终于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但不满两年,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随后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李白的诗歌创作已逐步趋于成熟。
此后11年里,他继续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可是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年(744),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见面。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以其平易近人、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本文将从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意境表现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一、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
1.自然真切:李白的山水诗,以自然为依托,尽可能地将自然景色真实地描绘出来,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感受。
2.情感丰富:李白的山水诗,情感丰富,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有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3.想象奇特:李白的山水诗,想象奇特,常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相融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二、李白山水诗的意境表现
1.景物描绘:李白的山水诗,描绘景物常常具有立体感,如《夜泊牛渚怀古》中“月照白沙上,水深青草中”等。
2.情感表现:李白的山水诗,情感表现饱满,如《将进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
3.意境深远: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深远,如《将赴吴兴登九峰》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表现了登高远眺的意境。
三、李白山水诗的影响
1.唐宋八大家:李白山水诗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文学创作:李白山水诗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影响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3.文化认同:李白的山水诗,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李白山水诗因其艺术特征、意境表现和影响等方面的独特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李白也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鼻祖之一。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导语:李白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有强胜走向衰落的时期,热烈地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肯"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的激情,和"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的气概,揭露黑暗,鞭挞时弊,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
热烈的向往之情。
在诗人这些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例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这首诗,是李白青少年时代的作品。
在诗人笔下,蜀中的戴天山,山奇水秀,淙淙的溪水、带露的桃花、林中的麋鹿、亭亭的野竹,还有那碧峰泻下的飞泉,色彩明丽,境界幽深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图,有谢灵运、谢朓清新秀丽的风味和王维、孟浩然简淡清幽的情趣。
又如:《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带着慷慨报国的壮图和建立功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绵亘的从山峻岭中来,面对渐远渐小而消失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于苍茫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下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扩。
作品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显示了清新流丽,境界开阔的展新特点。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在平时教学 中 , 常向学生推荐 《 我 读 者》 杂志 。其 中许 多文 章 不仅 文 辞优 美 , 而
且 常常观 点 独 到 , 逻辑 缜 密 。在 写作 时 , 学 生常 常 受到 它 的启 发 。现 在作 文 的 一个 很
重 要 的 评分 标 准 要 看 是 否 立 意 新 颖 , 路 思 是 否 清 晰 。 新 的见 解 , 是 凭 空就 可 以产 不 生 的 , 往 取 决 于 阅 历和 人生 体 会 。事 实 往 是 , 多数 学 生 阅 历和 人 生 体 会 都 不 够 丰 大
而退 , 是 更激 发 起 一种 探 险 的激 情 。 而 2语 言 的 清 新 明丽 。 .
清 新 明 丽 是 李 白 山水 诗 语 言 的 基 本
如 王 维 、 灵 运 、 白 、 浩 然 等 , 李 白 谢 李 孟 而 是 其 中最 杰 出也 是 最 特 殊 的 一 位 。 “ 唐 盛 风 骚 绝 往 昔 , 添 风 华 一 谪 仙 ” 而 其 大 更 ,
文 章 的 条 理 以及 写作 的 角度 , 自己 以启 给 迪 , 曰后 的写作 也 会 大 有裨 益 。 对 自然 会 有所 提 高 。
, 到意想不到的效 ,
果 。当然 , 可 以 也
背 一 些 优 美 的 诗 句 ,使 它 们 转 化
高 中的 课程 比 较 多 ,不 同 的科 目 有 不 同的特点 , 学
响 , 有 各 家 之 长 。 李 白 的 山水 诗 可 以 说 兼 是 中 国 古代 山 水 诗 之 冠 ,超 越 前 人成 为 我 国 山水 诗 的一 座 高 峰 。
积累
读 书 写
作
查字 典
“ 书 破 万誊 , 笔 如 有 神 读 下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之李白山水诗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浅议李白的山水诗的特点摘要:李白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
在诗人意识中,人和山水之间主客观界限仍是清楚的,并不把山水形象融化为诗人自我形象,只是用作表现或寄托诗人情怀的客观对象。
本文从李白山水诗的题材特点、艺术特点、语言特点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李白山水诗的特点。
关键词:山水诗写作原因题材特点艺术特点语言特点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苏等,黄河、长江流域。
李白20岁前后游历了蜀中的不少名胜古迹,山水诗描绘了蜀中的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他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白25岁后,出蜀漫游,在祖国广阔天地里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爱慕和对前途的美好憧憬。
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后,又再度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此时期山水诗的主要内容。
李白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流浪于宣城、历阳,此时山水诗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映李白深刻内心矛盾。
所以在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山水诗的发展历程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抒发观赏山水时的感受的诗歌。
《诗经》有部分诗写山水的诗句,但没有全篇写山水,往往是用来起兴,或是做为人物活动的背景。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
魏晋时期,玄学讲自然,包括大自然。
人们更多的观照山水,发现了山水之美。
寒门庶族的刘裕当了皇帝,王谢大家的门阀受到打击,诗人谢灵运愤愤然遨游山水,却体会到大自然山水之美是具体的实在的。
他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
”(《游名山志序》)就象人生必需衣食一样,大自然山水是适合人们憩息游赏的对象和环境。
李白最著名的山水诗
李白最著名的山水诗一、李白的山水诗概述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众多主题,其中山水诗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二、李白的山水诗特点1.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李白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他不仅描绘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还将人文景观与之融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艺术形象。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他将黄鹤楼与江水、楚山相连,营造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2. 壮丽优美的诗句李白的山水诗语言华丽,诗句优美。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意境。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用“白云飞却暮山红,青枫浦上不胜情”一句,将庐山飞瀑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思考李白的山水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思考。
他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并从中汲取哲理与智慧。
他在《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约取夜栖雪作泥,远象湘中白草堤”,抒发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感慨。
三、李白最著名的山水诗赏析1.《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有名,山下白云飞却暮,山上青枫浦上不胜情。
2.《登金陵凤凰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李白的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李白的山水诗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成为了后世山水诗的重要借鉴。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激发了后世诗人对自然的追求与崇敬。
五、结语李白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李白的山水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典范,更是历史时代的见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独特性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独特性【摘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
他的山水诗,成就更为非凡,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和丰富浪漫的想象见长,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奇峰突起,佳境独辟”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情景描写一、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在李白咏叹山水的佳篇美诗中,《望庐山瀑布》、《横江词》、《蜀道难》、《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缘江山之助,表现大自然宏伟壮丽,抒发自己逸思豪情的作品最具特色。
如《蜀道难》,更为这一方面的杰作。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
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展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全诗色泽光怪陆离,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显示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故而唐人殷潘称之为“奇之又奇”。
还说“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以上一类山水诗是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中创作的结晶。
它们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寄托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表现了向往雄伟不凡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激情。
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融,韵味悠长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
他的山水诗,遣词造句,纯任自然,文从字顺,如行云流水,毫无斧凿痕迹。
写山水自然,绘云月风景,其实是将怀才不遇的孤独与寂寞,挥洒在大自然的万水千山之中,决不是超现实的。
李白山水诗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心无杂念,鄙弃利禄功名。
他的山水诗,基本特征就是突破庸常,反抗尘俗。
展读这些山水诗,我们能够呼吸到一口口新鲜而又清凉的空气。
在李白的笔下,自然山水有时就是一种象征,当自然山水被当作是一种客观关联物,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时,它就能使李白产生强烈的时空意识。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事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
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时代意义
李白山水诗文的个性特征及时代意义李白的山水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个性特征和时代意义也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首先,李白的山水诗文具有浓郁的诗意,他把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把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诗意。
他的诗文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把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其次,李白的山水诗文具有浓郁的时代意义。
他的诗文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时代意义。
他的诗文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他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意义。
最后,李白的山水诗文具有浓郁的社会意义。
他的诗文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诗文中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他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之,李白的山水诗文具有浓郁的诗意、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李白的山水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李白的山水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李白的山水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李白的山水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义。
李白的山水诗文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把。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及其山水诗创作。
在李白的生平事迹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接着分析了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特点。
然后深入探讨了李白山水诗的意境,揭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部分,分析了李白在表现山水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李白山水诗在后世诗人中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对李白及其山水诗的探讨,揭示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山水诗、生平事迹、风格、意境、创作技巧、影响、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诗意表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山水诗的风格、意境、创作技巧以及这些诗作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他的山水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通过文字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
在我们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他的诗歌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探讨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创作技巧,探究他在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手法;考察李白山水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讨他的诗歌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李白的生平事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于701年,原籍江南春明,后迁往江西南昌。
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天赋异禀,酷爱文学,工诗善赋。
他的诗词奇丽辞藻,意境深远,开拓了唐代山水诗的新境界。
李白向来有着不羁的性格,常常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与朋友们畅谈诗文,自由奔放,情怀豪放。
李白山水诗特点
浅析李白山水景物诗的主要特点摘要: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喻户晓”了,他的山水景物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从这些山水景物诗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到李白的人生思想,也有助于了解李白其他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所以就选择了李白的山水景物诗去分析,且选择诗的主要特点:理想主义和浪漫精神、夸张、典故及动静结合,去加以深研了。
关键字:李白山水景物诗主要特点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就进入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唐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帝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发达,为诗歌的空前繁荣提供了基础。
因此,在这个“黄金时代”,诞生了许多著名的诗坛名家,像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商隐、杜甫等,他们创作的诗篇脍炙人口,而且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是空前的,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用陈子昂的诗句表示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李白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谪仙人”之称;创作诗歌无数,而且“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⑴他的诗歌确如“仙”一样,虚无缥缈,“美不胜收”,达到了诗歌中“仙”的境界。
李白的山水景物诗就能很好的反映这一特点了,另外,如果具体分析的话,他的山水景物诗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极富理想主义、浪漫精神。
李白是个天才诗人,作诗往往是率性而为,一挥毫就是佳作,常常是“斗酒诗百篇”。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的“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
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
”⑵在他诸多“率然而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晓李白山水景物诗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极富理想主义和浪漫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因为李白的这种秉性及他天性放浪情怀和恃才傲物,所以他在官场上没能呆多久,只做了一段时间的翰林,就没法再混下去了;仕途失意,“赐金放还”后,他选择了游山玩水,各种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都是他山水景物诗的写作题材,他想以此来排解自己胸中的苦闷和压抑。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色
浅谈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色摘要:李白的山水诗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形成魅力动人的意境。
他的山水诗以雄奇、豪放,在中国文坛上卓有成就,突破了中国山水诗用山水自娱的传统。
他的山水诗语言明朗、活泼,个性率真明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风格特色李白(701-762),唐代诗人,李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与隋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他热爱祖国的山水,游历祖国大川,写下许多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他的山水诗以新颖的风格突破了中国山水诗的传统。
一、李白山水诗的主要特色(一)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时期,他追求光明理想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的权贵,不肯屈服与当时的黑暗势力,因而受到了朝廷的冷遇和打击。
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到处游山玩水。
且以千姿百态描写了中国雄奇壮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在诗人的如此多的山水名篇中,“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是他独特的风格之一。
如以下的作品都具有此特点。
如《度荆门送别》: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的由来,当时诗人年仅二十六岁带着报答祖国和建立自己工业的美好愿望,离开四川、出三峡、度荆门,从而到达江汉平原。
诗人从两岸极高的山峰中出来,面对渐渐变小而最后消失的远山,面对大地的江水,以新奇的感觉和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平原诗的广阔和长江的美丽,抒发了内心对祖国山河的崇拜之情。
作者在写出美景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他意气风发。
显示出了明朗清新、意境开阔的特点。
(二)情景交融、蕴味悠长李白在写山水诗的时候,最喜欢以景来写情,用景物来抒情。
在写作的时候,诗人通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具有特色的,而他又加以感受某些方面,并加以描绘。
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在那些山山水水之中。
试论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试论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李白是宋朝一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简洁、华丽、情感激昂的山水诗尤
其意境特别深厚,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他的山水诗把生活态度的独特态度和生活的趣味性表达的非常完美。
首先,他的山水诗在语言上用很多新颖的句式和极其间接的方式表达着他的思想,一种灵巧的语言技巧,丰富的情感内涵在其中,达到壮丽,深沉的效果。
他在诗歌中结合了自然和思维的魅力,令人难以置信地深入地生动地刻画和描绘出自己对自然界及其深刻之处的看法。
其次,他的山水诗在表达和创作方面能够轻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把真
情实感与抒情结合在给人一种淳朴,和谐的感觉。
在诗歌的表达中,辐射着他的
情怀,大胆地抒发出自己对梦幻及其深刻意义的思想,理性并自由联系在一起,把人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最后,他的山水诗不仅在语言上独特,还具有良好的人情哲理,主题思想清晰,写出他对自然界的热爱,追求自由,崇尚和谐与和谐,他对浪漫艺术和乡村憧憬的理解也展现出来。
因此,总之,李白的山水诗以其纯净唯美、写实到位的独特风格,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享受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摘要: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达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巅峰,使其诗歌具有“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风格独特浪漫个性化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有“谪仙”、“诗仙”之称,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是个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绝大部分表现了他对封建贵族的轻蔑,对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篇的创作时间横跨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他依着自己的个性、带着浓厚的主观情感去抒写祖国的壮丽山川景物,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
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诗中感受到他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气势、飘逸的仙气。
本文试对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作粗浅的探讨。
一、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李白终其一生,几乎走遍了天下名山,他不慕儒家圣人,志在求仙,迹同隐游,在他创作的大量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中,涌现出了许多山水佳作,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境界。
(一)李白山水诗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是盛唐精神和诗歌主流的伟大代表。
充溢李白山水诗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的个性、豪气的必然反映。
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地描写生活,而是将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胸中的诗情,幻代出奇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清代评论家赵翼评李白的诗是“神识超迈”、“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1”,这可以说是对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作的较为妥贴的评价。
1、具有超凡的想象力李白山水诗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喷薄而出的激情。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
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壮美辽阔: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
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仰。
2. 清新自然:李白的诗歌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效果,因此他的自然意象
多选择未经人工雕琢的天然景色。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这些意象表现出大自然的清新自然之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 超凡脱俗: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自然意象,如《独坐敬亭
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等。
这些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超脱。
综上所述,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特征主要表现为壮美辽阔、清新自然和超凡脱俗。
这些特征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和创新精神。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李白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山水诗的特点及成就李白漫游一生,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
其成就之高,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他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个性,鲜明的特色,这是以往山水诗人及同时人所不及的。
首先,李白的山水诗描绘的地域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浪游一世,祖国大地的名山大川大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的壮丽诗篇。
他写山,蜀中的峨眉山壮丽隐约,具有神秘风韵;庐山娇媚灵秀,宛如出水芙蓉;泰山雄伟奔放,充满奇情壮采;华山险峻奇伟,显得神奇莫测。
总之,这些山都在诗人的巨笔挥洒之下各成异彩。
他写水,有咆哮奔腾“天上来”的黄河,雄伟壮阔“随荒而流”的长江。
同时,李白还写下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山水,像“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的戴天山,“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悠悠汾水”,“浩浩灞水”等在诗人笔下均有记载。
西至巴蜀,东至大海,南至五岭,北至燕山,可以说,李白笔下的山水,纵横万里,地域极为广阔。
而最早自觉创作山水诗的谢灵运,他所描绘的地域,绝大部分仅限于永嘉、会稽、澎蠡湖等江南地带。
之后的谢朓,也主要是描写江南宣城的风光。
二谢的视野囿于江浙一带,格局狭小,当然,这与当时南北分裂有关。
与李白同时的优秀山水诗人像孟浩然、王维,他们的山水诗中所涉及的地域与李白的相比,也仍要逊色得多。
孟浩然笔下无非是长江、吴越一带的自然景色,故乡襄阳的山山水水。
而王维也主要是写写辋川附近的山水及终南山的景致。
由此看来,诗史上没有哪个山水诗人的视野超越过李白的。
其次,李白笔下的山水各具特点,具有性格美。
李白善于捕捉描写对象的典型性,加以准确描写,使他们展现出各自的性格和不同的面貌。
如对庐山与黄山的描绘,这两座名山皆以秀美、壮奇著称,而诗人善于抓住庐山的灵秀,黄山的奇、怪的典型性,来表现两座山的不同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举例说明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的一些举例:1. 壮丽的景象描写:李白的诗歌常常以雄奇壮丽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生动而具体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种形象的描绘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2. 豪放的情感表达:李白的诗歌情感激荡,充满豪放和奔放的气息。
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离开白帝城的悲壮情怀,展现了他不畏艰险、追求自由的豪情壮志。
3. 借物抒怀,意境深远: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借物抒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用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展示出内心的感受。
例如《月下独酌四首之一》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通过借用明月和影子,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由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4. 富有音乐性:李白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
他善于使用韵律和押韵,使诗歌更加和谐动听。
例如《赠汪伦》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字句有律动感,读起来如同音乐般悦耳动听。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以壮丽的景象描写、豪放的情感表达、借物抒怀和富有音乐性为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情感上的共鸣和艺术上的享受。
诗词鉴赏李白的山水之美
诗词鉴赏李白的山水之美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而在他的诗作中,山水描绘是一种独特的美学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本文将从李白的山水诗作出发,探讨诗词中所体现的山水之美。
李白的山水诗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的山水景观,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豁达和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一句诗妙用夸张的手法,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色与天界银河相媲美,形成一种宏伟、浩渺的视觉效果。
这种荡气回肠的描绘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追逐和对世俗束缚的摆脱。
同时,李白的山水诗作也常常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而宝贵的态度,他用自己与蓬蒿人相对比,暗示了自己的非凡和壮志。
在这诗中,李白将山水之美与人生智慧结合起来,展示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越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除此之外,李白的山水诗作也不乏对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和表达。
在《独坐敬亭山》中,他写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自己间接参与政治却陷入痛苦困境的感受。
通过描绘敬亭山的秀美景色,李白更加强调了内心的纷扰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写作方式既展示了李白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忧虑和对人类命运的感悟。
总的来说,李白的山水诗作描绘了一种与世俗相异的境地和精神境界,其视野之广阔,情感之深沉,将山水之美与诗人内心的追求、人生哲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由、豁达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关切。
李白的山水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其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和崇敬。
总结:通过李白的山水诗作,我们看到了他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内容提要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诗篇。
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
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的重视。
李白的诗歌中着重描写客观事物在他胸中激起的感情风涛,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题材广泛想象细节描写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诗篇。
其中,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
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重视。
而笔者则偏爱于李白的山水诗。
在这些诗篇中李白着重抒写客观事物在自已胸中激起的感情风涛,努力展现自已炽热的内心情感。
一、李白创作特色形成的原因唐代诗人,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或因出仕,或为求名。
而李白的创作也离不开他一生的坎坷经历。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有文化教养的“贵族”家庭。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当时的蜀中是一个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因此,儒、道都对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大约18岁左右,李白学习了纵横术,又因为李白有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达长安,为争取政治出路而拼搏,但终于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但不满两年,就被权贵们所诋毁,仕途再受打击,随后被迫辞官离京。
此时李白的诗歌创作已逐步趋于成熟。
此后11年里,他继续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可是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
天宝三年(744),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见面。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病逝。
正是因为李白一生在政治生涯上中的挫折碰壁,才使得他把赤子般的天真情谊奉献给同道和纯朴善良的下层人民,倾诉于无私无猜的大自然。
所以他寄情于清风明月,漫游在名山大川,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风光,扩大了视野和心胸,自然激发他创作出了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不朽山水名篇。
李白的山水诗,从题材内容上看范围十分广泛。
这与李白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李白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他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他入蜀中、出三峡,南至江浙,东至齐鲁,北游长安、洛阳、太原,游览了无数名胜古迹,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充满了热爱与赞美的豪情。
李白为其写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其成就不亚于以山水诗著名的王维。
更有著名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李白山水诗的创作特色李白在山水诗内容题材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写眼中的山水,更写心中的山水,利用想象或梦游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
借梦中惊心动魄的奇景,对抗腐败的政治、黑暗的社会,最后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奇光异彩。
李白的山水诗在细节刻画方面生动形象。
李白在描绘山水时,十分善长用色彩,描出优美的景色。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绿竹入幽,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其中“青”、“碧”、“紫”、“银”、“绿”等字,把整个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绚烂多彩,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了生机。
李白山水诗在结构构思方面亦不拘泥于形式,只重“情”字,并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情之所至,笔之所至。
”正如苏轼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如《蜀道难》开始一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破空而来,中间又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结尾再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情不自禁的感叹,是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的升华,也是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
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意象的描写,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
这就是李白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使之成为一代“诗仙”。
李白山水诗中蕴含着很高的政治热情,李白将其直接坦率的表达出来。
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功成身退。
在政治方面的热情,贯穿着他的一生,即便遭受过沉重的打击与挫折,他始终没有完全冷却。
最具特色的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
它们气势不凡,色泽瑰丽,仿佛笼罩着某种神话气氛,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李白山水诗最大的特点是对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
在李白心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
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里深刻地揭示出了道家思想。
我们知道,道教的思想观念伴随着李白的一生,渗入到他的社会生活中。
并随着他的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推动他走进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更加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
此外,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直接写出了向往仙境、交往神仙,自是理想的追求,这种狂想的表现,显示出谪仙的不凡。
但天宝之后,由于国家政治昏乱,个人遭际失意,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使他对人间权贵更为激愤,对天上神仙亦感梦幻,于是怀着美好梦想广游名山。
这种变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集中典型的表现。
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天姥山却是可望可游的。
于是梦中“飞渡镜湖月”,到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
然后“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
转眼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而至。
但就在此刻,梦醒了,天姥仙境不见了,只有诗人自己在枕席之间。
于是他深深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荣乐原是一场梦,人间万事都是不断流逝的江河水,无可挽回。
因而他要骑鹿访名山,寻求那梦想中的美妙仙境。
客观的大自然山水在梦幻中变成了神仙世界,理想以狂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李白的山水诗基本都是以凌云壮志的胸怀谈起的,而李白又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其大量的诗作中,描写祖国山河的山水诗占有一定的比重。
这些诗歌涉及山川范围极广。
所表达的感情真挚充沛.表现出李白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怀友思乡等内心情怀。
当然,山水诗只是他所有诗作中的一部分,这些山水诗也不能代表他的全部作品,但是他一生的激情与理想,却又与这些诗作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像《赠汪伦》是从友谊方面着手。
李白则认为这样的山水的描写方式缺乏诗歌形象的飞跃感和流动感,所以他的山水诗大多选材名山大川、雄山奇水,由此形成他特有的意象群,气势磅礴、形象壮观,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和崇高。
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涛卷海门石,雪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意象的原型意象是“阴”。
…淮南子•天文训》云:“阴气为水”,《白虎通•五行》载:“水者也”。
在南朝的山水诗歌中,水意象象征着悲哀、怨恨、阻隔、伤逝之情。
在李白的山水诗中也有大量关于水的描写,但他笔下的水意象彻底摒弃了前人的基调,更多的是表达乐观的情绪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探索人和生命存在的价值。
同样是对水意象的描写,李白不是低沉地哀吟,而是以充沛的激情与豪迈去感叹生命和人生。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己衰败。
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李白《古风•十一》)经过李白之手,阴柔的水意象一改旧貌,表现出非凡的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山水诗中的思想情感来看,李白的山水诗,意境壮美,很有气势,有着伟大的思想深度和豪迈的情感。
他以自身的个性去改造眼前的山川大河,将这些景物理想化。
他往往是从把握整体的方向入手,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以主观情感上的需要山水的形象进行刻画,创造出独特的诗歌意象,显示出其强烈的个性色彩。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何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司、”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描绘了一美轮美负的神仙世界:二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莺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二如此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以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好来反衬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表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思想。
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工“又表明了李白与权贵决绝的态度口李白是一个轻权贵重友人的诗人,在他的山水诗中,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友J倩,如、峨嵋山月歌》:”蛾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二。
诗作中写道,山月能够和人万里相随,而诗人与友人却无法相见,这样的对比使得“思君不见”的感慨之情愈加深挚。
明月当空,近在眼前却永远无法触及,这更是思友之倩的象征。
这也正是凡在诗作中咏月之处,每每皆是抒发江行思友之倩的充分体现。
而其晚年被判长流夜郎之罪,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口在近于绝境的心境中,半途忽然遇赦,被压抑的心倩彻底释放在返回江陵途中作出《早发白帝城》这一名篇,它正是这时李白深厚情感的一种宣泄与体现。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小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表达出的倩感,是李白历尽艰难后重履康庄的快感与激倩,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倩就好似滚滚而来的江水奔涌东流口整篇诗作既有写景又有抒倩,写的是明快之景,抒的是愉悦之倩,达到了倩景交融的完美结合,不愧为传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