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围绕一条主线来撰写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教学任务的指向更加集中,教学的重难点更为突出,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不至于出现整节课成为一盘散沙的窘境。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1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学习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学习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一)画平行线1、工具:直尺、三角板2、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已知: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二)平行公理及推论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 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二、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d, b//c,所以c//dB、因为a//c, b//d,所以c//dC、因为a//b, a//c,所以b//cD、因为a//b, d//c,所以a//c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条。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课程包括代数、几何、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每一个内容模块都需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2. 教学方法(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讲授与学生合作: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具体、直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标准1. 能力培养(1)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代数、几何、函数、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点。
(2)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分析。
2. 学习态度(1)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业水平(1)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使其能够具备进一步学习数学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要求1. 教学资源(1)教师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2)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辅助教学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
(3)教学素材:包括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操作。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如代数基础、几何图形、数据处理等;2.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 了解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拓展数学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算器、数学软件等;2. 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旨在巩固和拓展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求知欲强,但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基础: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重点讲解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及求解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一元一次方程》和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 几何图形:涵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以及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几何图形》和第四章《立体几何》3. 数据处理: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重点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以及概率的基础知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数据处理》和第六章《概率初步》4. 应用题解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材章节:各章节应用题部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代数基础(一元一次方程)第二周:代数基础(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三周:几何图形(平面几何)第四周:几何图形(立体几何)第五周: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六周:数据处理(统计量与概率初步)第七周:应用题解答(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初中数学核心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件(即n115),当220>n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n 48.0115=无解。
初一数学校本课教案3
校本课教案(3)(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中的常见的思想方法举例1.设k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有关比例问题,这时若能巧妙地设出其中的平分为k,就能轻松地列出方程求解.例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6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析要求三角形的周长,若知道三边即可,由于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可设这三条边长分别为2k,4k,5k,这样根据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6厘米,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解因为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2∶4∶5,所以设这三条边长分别为2k,4k,5k,则根据题意,得5k-2k=6.解得k=2.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k+4k+5k=112k=22.答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2厘米.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由数思形、由形想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析问题的思想方法.例2如图,是一块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的矩形色块图,由6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组成.设中间最小的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这个矩形色块图的面积为________.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发现,除了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余5个正方形中,右下角的两个大小相等,然后顺时针方向上的正方形边长依次大1.解设右下角两个边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顺时针方向的其余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x+1、x+2、x+3.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x+x+(x+1)=(x+2)+(x+3),解得x=4.所以(x+2)+(x+3)=13,(x+2)+(x+1)=11,即13×11=143.答矩形的面积为143平方单位.3.整体思想.在研究应用问题时,若能将所要思考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则可既便于列方程,又便于解方程.例3一个六位数左端的数字是1,如果把左端的数字1移到右端,那么所得新的六位数等于原数的3倍,求原来的六位数.分析本题若逐个设出各位数字,则未知数过多,不易列出方程.如果从整体思考,视后五位数为一个整体,方便简捷.解设原六位数为100000+x,则根据题意,得10x+1=3(100000+x),解得x=42857.答原六为数为142857.4.分类思想.数学的思维是严密的,所以要求解许多的数学应用题时,为了使答案的完整,需要进行分情况来解决,从而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慎密性.例4在一条直的长河中有甲、乙两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需立即返回到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5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5千米,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千米,如果乙船由A地经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4小时,问乙船从B地到达C地时,甲船离B地有多远?分析因为C地的位置不确定,它既可能在A、B两地之间,也可能在A地的上游,所以应进行分类讨论.解设乙船由B地航行到C地用了x个小时,那么甲、乙两船由A地航行到B地都用了(4-x)小时.下面分两种情况:若C地在A、B两地之间,则根据题意,得(4-x)(7.5+2.5)-x(7.5-2.5)=10,解得x=2.这时10×2=20(千米);若C 地在A 地的上游,则根据题意,得x (7.5-2.5)-(4-x )(7.5+2.5)=10, 解得x =103.这时10×103=1003(千米). 答 乙船从B 地到达C 地时,甲船离B 地有20千米或1003千米.5.逆向思维.数学中有些问题,如果按照题意叙述由后往前推算就显得很简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逆推法。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
1、知识与技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数学运算及代数式的有关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查阅资料、形成猜想、验证拓广的过程,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初步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
3、情感与态度: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条理
评价设计
1、学生能否准确的算出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的“黑洞数”;
2、展示时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是否能够达到全员参与。
学与教活动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请同学交流对于已学数学有关运算的一些感受。
活动目的:基本运算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通过交流希望学生对运算技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同时希望在交流过程中伺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字运算是数学中常见而又枯燥的内容,但实际上,它里面也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妙。
(2)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鼓励找出不同的算法。
(3)小组汇报各自的算法
三、试一试
出示牌
1、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2、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
3、汇报算法
四、比一比
1、教师随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哪位学生最先算出得数是24
2、同桌互相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看谁先算出来
3、分四人组比赛:
第五环节:开阔视野灵活应用
活动内容:1.简介“黑洞数”的特点,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知识。
2.对于不同的起始数字,反复运用一种固定的“运算程序”,由此产生的结果猜想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试给出你的结果及相应的理由。
3.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结合自己课后搜集材料、专家访谈等活动,将你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1. 引言初中数学课程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旨在确保初中数学课程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方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3. 教材与资源本课程采用教育部指定的教材作为主要教材,同时结合各种辅助教材和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视频教学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模块进行:4.1 数的概念与计算•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与性质;•分数、小数的概念与运算;•整数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数的倍数和约数。
4.2 代数与方程•代数式的概念与性质;•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3 几何•点、线、面的基本概念;•角的概念与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性质;•圆的概念与性质。
4.4 函数与图像•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常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的运算与复合函数;•直线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图像。
4.5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量的计算和应用;•概率的概念与计算;•事件的概念与性质。
5. 教学方法与评价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练习、实验等,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考核、作业、测试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6. 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组织上,本课程采用班级集体授课和分组讨论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动。
教学管理上,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数学教研组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
7. 预期效果与改进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2.学生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3.学生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高;4.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 P.1 —— P.3 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实用文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1. 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历程:言。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2.回忆、交流。
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3.观察、计算、思考、探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索。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解决。
最全面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华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教师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 ,我们每一天都 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 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 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 出数学信息。
)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 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 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 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 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 的 2 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学生活动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 言。
清华附中初一数学教学小组校本课程
清华附中初一数学教学小组《校本课程》一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竞争进取意识•激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质•培养学生开拓探索型的智力和能力•造就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饶的心理品质•利于早期发现、培养数学人才,使有才能的学生有机会在高水准的竞赛中进取提高,脱颖而出二课程主要内容◆浅谈数学竞赛的历史发展以及介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使同学们对数学竞赛有个初步的了解◆课程拟定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拓展”等几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小节来讲解有关数学竞赛的内容,如:一元一次方程、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最值问题等数学竞赛大约是百年前在匈牙利开始的.到了本世纪30年代,前苏联组织了有更多中学生参加的范围广泛的数学竞赛活动.1934年和1935年由列宁格勒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主办的中学生数学竞赛,率先采用了“数学奥林匹克”的称呼.智力竞赛与体育竞赛相类比,同样强调执著追求的参与精神,这一点逐渐成为世界范围的共识,到了今天,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被称为”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活动。
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影响最深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我国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是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1956年亲自主持的,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数学竞赛活动一再中断,直到1978年以后才得以持续开展。
目前,我国主要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有:“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初中“我爱数学”夏令营--“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总决赛(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全国初中“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实验室,《数理天地》杂志社,《中青在线》网站)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初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年中心、华罗庚实验室、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等)“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中学数学研究》杂志社)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可塑性大,数学竞赛的题目难度大,对数学智商高的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导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②已知25×25=62526=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答案:A与B;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如下:目标: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有理数、小数、分数、比例、百分数等。
2. 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多项式等。
3. 几何:图形的性质、坐标系、相似与全等等。
4. 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二、教学方法1. 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讲解、举例、讨论、实验、游戏等。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三、教学手段1.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保证课程的全面展开。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配备足够的教学设备和材料,确保教学条件的完善。
四、评价方式1.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学习表现、作业、测验和考试。
2.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以上是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希望通过全面有效的教学措施,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挖掘并发展他们的潜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
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将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数学知识,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七、家校合作鼓励学校和家庭的良好沟通与合作。
学校将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和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问题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环节:学有所思总结提升
活动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希望能得到哪些帮助……
活动内容:1.请每位同学写下任意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全都不相同,重新排列各位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和一个最小的四位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差,重复这个过程……你有什么发现?有何猜想?
2.采用同样的的程序,取一些三位数来试试,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3.综合1、2,你能提出进一步的猜想吗?
活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数学运算进行自由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希望交流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升华知识,提升技能,解决一些困惑。对数学运算好恶所带来的正反两种观点都可以帮助教师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建议不必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可在课堂上让学生亲历规律的发现过程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促动。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活动目的:本环节提供两个相近背景的具体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研究性,第二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探究方式的熟练、提升过程,对猜想的进一步确认和完善。但主要教学意图应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究的平台,在活动中体现归纳、猜想,感悟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解释出现数位上有数字为“0”时的处理方式。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进行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问题是按照“问题情境——猜想——发现规律”的方式展开,使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分层推进,对于运算的结果不要急于公布,使学生意识到完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石,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性;对于较早完成探索“四位数”的同学,引导他们自由探索其它位数的规律,自然引导学生过渡到“三位数”、“五位数”的探索。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规律的验证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访问专家,在研究性报告中予以呈现,课堂上用EXCEL课件展示适量的验证。
第五环节:开阔视野灵活应用
活动内容:1.简介“黑洞数”的特点,鼓励学生课下查阅相关知识。
2.对于不同的起始数字,反复运用一种固定的“运算程序”,由此产生的结果猜想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试给出你的结果及相应的理由。
3.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结合自己课后搜集材料、专家访谈等活动,将你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
比赛规则:把牌洗好,每人摸出一张,谁最先算出24就获胜
4、互评:比一比谁表现最好,谁是冠军
(备注或反思)
备注
教学方案
单元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单元课时
课内4课时
主题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总课时
第1课时
背景分析
在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又通过类比数的运算的方法学习了同底数幂乘除法法则,进而学习了整式乘除运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体会了代数式运算在解决“具有一般性”的问题中的作用,发展了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实践。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2)各小组合作交流,如何运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鼓励找出不同的算法。
(3)小组汇报各自的算法
三、试一试
出示牌
1、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2、把计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
3、汇报算法
四、比一比
1、教师随意拿出3张或4张牌,看哪位学生最先算出得数是24
2、同桌互相比一比,每人各出2张牌,看谁先算出来
3、分四人组比赛:
一、“24点”游戏
二、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
三、神奇的幻方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不要过于严格,主要把握一些原则性的、粗放性的内容,会做一些知性的描述即可。
能正常上课(考勤),能基本完成学习目标,对该课程有一定的知性认识即可。
主要参考文献
备注
教学方案
单元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单元课时
课内4课时
教学目标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备注或反思)
备注
教学方案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总课时
第课时
背景分析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教学目标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主题
“24点”游戏
总课时
第1课时
背景分析
“24点”游戏是一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的益智游戏,对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乘方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扑克牌算24点的数学活动中,进行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活动目的:通过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总结,形成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学会分享,学会互助。
活动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个性思维,珍视其间迸发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对于学生的困难要有切实可行的帮助措施,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恰当引导学生提高理解数学的水平,发展其良好的数学观,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背景分析
(500字内)
数学运算是贯穿数学学习始终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学生的运算能力却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因此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刻不容缓,然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单纯的使用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风格了。于是,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数学活动经验处于起始阶段的特点,本单元恰当的设计了比较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发现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
活动内容:1.请阅读下列内容:请写下任何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乘以个位数字的积作为下一个数的百位数字,百位数字乘以十位数字的积作为下一个数的十位数字,十位数字乘以个位数字的积作为下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在上面每次相乘的过程中,如果积大于9,则将积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若仍大于9,则继续相加直到得出一位数,重复这个过程……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备注或反思)
备注
教学方案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总课时
第课时
背景分析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教学目标
评价设计
(针对上述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学与教活动设计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
3、讨论交流
出示扑克牌
(1)学生小组讨论,再算一算,并说一说算法。
(2)讨论汇报扑克牌的算法,并一用牌上的数算出得数是24,全班参与活动,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同时为获得冠军的小朋友喝彩。
5、小组合作交流
(1)4人一组,个人从自己牌里任意拿出一张牌,算出得数是24
2、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设计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24点”游戏,看谁的计算方法较多。
2、展示时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是否能够达到全员参与。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揭示活动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用A-9九张扑克牌来做数学活动游戏,算24点,很好玩的,你想参加吗?
【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程纲要
学校
周村城北中学
开发人员
初一数学教师
课程名称
在游戏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适用年级
初一
总课时
课内4课时
课程类型
必修类
课程简介(200字内)
一直以来,数学课在学生的印象当中都是枯燥乏味的,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也提不起兴趣。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对于怎样让数学学习以及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个问题多一点思考。本课程正是本着改变数学课以往的枯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原则而设计的。
二、学一学
1、介绍4点的计算方法。
师:在A-9九张扑克牌中,把A当作1,拿出其中的3张牌或4张牌,根据牌上的数用加、减、乘或除法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是24
2、自主探索
拿出7、6、3这三张牌,提问:怎样算出24?
(1)学生相互交流,说说各自的算法
(2)汇报7-3=4,4×6=24
(3)自我评价:如果是自己找到算法或与同桌交流时找到算法的,为自己鼓掌。
活动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研究性报告或论文进行相应的点评,优秀的进行展示,使本环节成为拓展提升的部分,免于流于形式,长此以往的坚持会使学生重要的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渐次递进,循环上升。
(备注或反思)
备注
教学方案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总课时
第课时
背景分析
包括该主题在本单元和本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和难点分析三部分
评价设计
1、学生能否准确的算出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的“黑洞数”;
2、展示时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是否能够达到全员参与。
学与教活动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请同学交流对于已学数学有关运算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