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全词,圈点出塑造“我” 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立、看、怅、问、携、 忆、记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 了什么?
看到了眼前生机勃 勃的景象,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
“独立寒秋图”
Q: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 或“直立”?
不行。“独立”既表明一 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 的气概。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 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6、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 形象呢?
➢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 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 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 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 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 漫江碧透 眺
远景





近景

百舸争流
动景


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
动景

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
动景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 思维最美丽的花朵”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 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 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 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 游览、游泳;1918年4月,与何叔衡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 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之后,主编《湘江评论》,发表 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1915年9月, 印发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9年底,组织和领导湖南驱逐军阀孙敬 尧的运动。
词的分类
①字数: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8~90个字; 长调:91个字以上。
②片段: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长的长调 有200个以上,每一首词有分段,词中称为:
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 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 前阕后阕;
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 四叠极少见。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 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 运动,主编《湘江评论》, 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 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 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 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 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 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 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 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 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 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 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 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 不朽诗篇。
——


中 显

同 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英雄 气
少 年 !
Leabharlann Baidu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曾记否”唤起回忆,鼓舞斗志。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 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借回忆当时游泳的情况,表现“同学少 年”的急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和无比强大 的革命力量。
5、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 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 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 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间接回 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④鱼翔浅底:“漫江碧透” 一句突出了湘江 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 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 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 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 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 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 又是在空中翔
沁园春·长沙
背景材料之一——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中国各民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和导师。字润之,湖南湘谭韶山 冲人。
背景材料之二——当年的毛泽东
背景材料之三——毛泽东的父母
背景材料之四——毛泽东的妻子
背景材料之五——毛泽东的儿女们
背景: 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 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 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 活动。在共产党内,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 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率革命的资产阶 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 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 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 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 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 人忆事抒情。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 是一群斗士。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 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 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沁园春 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 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 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运动已在广州成立。这年 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 洲,写下了这首词,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 命斗争经历,形象地表达了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 中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鉴赏“湘江秋景图”体现出的色彩美和雄壮美
①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 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 “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 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 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 人感到可爱。
②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 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 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 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 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 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竞”字, 有 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 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 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群山)
上 阕
远眺

层林尽染(群山) 景

——
漫江碧透(江中)
沁 园 春
湘江秋景图 近观 百舸争流(江中)
谁 主

动浮
景 中 寓
仰视 鹰击长空(天空) 景



俯瞰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斗

下 阕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貌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沁园春∙长沙》
本词共有25句,9个整句,114个字
词牌 沁园春 词题(题目) 长沙 结构: 本词因为字数超过91,所以是长调,又 因为本词分上下两阕,所以是 双调
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 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 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 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 百感交集而生“怅”。
(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 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 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 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 “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 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 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 “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 《沁园春 长沙》。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 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 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 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 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 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 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长 沙》、《沁园春·雪》等。
体会思想感情和艺术特征 了解抒情方式
诗言志,毛泽东同志独立寒秋,是在抒发“悲秋”之感吗? 显然不是,那么,这首词抒发了毛泽东同志怎样的思想情感呢? 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
情方式。就这首词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 事抒情。那么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
(3)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1、上阕末句提出了 “谁主沉浮”的问题,下 阕那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2、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 字,一直管到哪里?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 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 迈气概。
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击 水”一词有何深意?
➢ 作者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 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
7、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 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气豪情,形 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
后三句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 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号召革命青 年应该像飞年那样激流勇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 了什么?
想到了往昔岁月,想 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 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 词人思索的问题。
概括全词,上片、 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
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品读上片后三句,思考词人为什么“怅”? 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 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①层林尽染:用拟 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 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 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 秋色之深浓
②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 后的热烈场面。
③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 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
我还想起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
鱼翔浅底的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