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一、关于智能制造的相关概念
1、智能制造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一种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实时化以及集成化的制造技术,是当今实现现代制造的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它推动传统制
造技术融入计算机科学、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技术的结晶,
使制造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可控性大大提升。

2、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主要有:
(1)信息技术(IT):信息技术涉及的内容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检索等;
(2)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CAM技术可以提高工艺规划、工
件加工及产品管理等环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制造费用;
(3)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它
能够实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的生产任务;
(4)实时分析技术: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
制造系统中发生的故障,让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充分互联互通,及时准确
的掌握生产现状。

二、202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要素条件
1、技术要素
(1)依托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指通过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
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模式。

为了使这些项目能够取得成功,项目的设置需要满足一定的要素条件。


面是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的详细说明。

一、政策支持
二、资源保障
三、技术创新
四、合作机制
五、信息化建设
六、标准规范
七、市场需求
八、风险管理
九、成果转化
十、社会效益
以上是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的详细说明,这些要素条件对
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请指南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请指南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请指南【知识文章格式】标题: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请指南导语:智能制造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武汉市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请指南,希望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为申请提供参考。

目录:1.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解读2. 申请条件及流程3. 申请材料准备注意事项4. 成功案例分享及经验总结5. 个人观点与展望1.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解读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旨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根据相关文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可以获得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财政奖励、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

武汉市还将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培训、科研合作等支持措施,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2. 申请条件及流程2.1 申请条件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主要面向制造业企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公司存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需求;- 公司属于行业龙头企业,有示范示范引领作用。

2.2 申请流程- 企业需要详细了解申请政策并检查是否满足申请条件;- 根据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格并准备相关材料;- 之后,提交申请材料并等待评审结果;- 一旦通过评审,企业即可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3. 申请材料准备注意事项3.1 申请表格申请表格是申请的重要文件,企业需认真填写各项信息,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规划、技术创新能力等。

还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作为支撑材料。

3.2 技术方案及商业计划书企业需要详细描述自己的智能制造项目,包括技术方案、预期效果、实施计划等。

商业计划书则需要说明项目的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以使评审专家对项目有更全面的了解。

3.3 相关证明文件申请企业还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专利证书等。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附件1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一)离散型智能制造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江苏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申报条件

江苏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申报条件

江苏省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申报条件一、申报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的企业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 企业是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正常经营一年以上(截至上年12月31日)的制造业企业。

2. 企业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制度,诚信守法,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事故,无严重失信行为。

3. 企业申报的车间在申报当年6月30日前已建成并正常投产使用。

二、申报的车间需满足以下条件:1. 智能装备全面应用。

车间应在加工、检测、仓储、配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全面应用智能装备,推动设备联网,关键重要装备实现远程监控。

通过各类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实现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装备和软件的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

2. 生产物料精准配送。

车间建设仓储管理系统,集成智能仓储装备,并应用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智能传感等技术,实现物料自动出入库;应用智能物流装备,集成视觉/激光导航、室内定位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动态配送、自动配送和路径优化。

3. 生产过程实时管控。

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依据生产计划、工艺、资源状态、约束条件等自动生成车间作业计划,通过对资源配置、加工过程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可视化呈现和智能分析决策,持续调度和动态优化车间作业,并实现异常事件自动预警、快速响应与自动恢复。

4. 生产信息跟踪追溯。

生产过程广泛采用识别传感、定位追踪、物联网、5G等技术,实现对车间物料的单件或批次跟踪与防错校验,将生产过程订单、物料、工艺、装备、人员、质量等信息关联标识,实现生产过程信息追溯。

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检测设备,实现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自动判读和趋势分析。

5. 能源消耗智能管控。

根据车间实际建立水、电、气等重点能源消耗的动态监控和计量,对高能耗设备能耗数据开展统计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

对于高能耗车间,应建立产耗预测模型,实现能源的优化调度和平衡预测,有效指导生产作业。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篇)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篇)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制造业亦面临着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转型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为了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方案制定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____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____专项行动,到____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智能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项目,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和体系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点任务1.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选择一批制造业发达地区,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

基地将充分利用当地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建设智能制造的核心设施和装备,构建智能制造的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和团队。

同时,加强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促进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2.培育智能制造企业支持和培育一批智能制造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同时,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智能制造的技术研发和创新。

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合作开发,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

3.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项目选择一批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智能制造项目,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和推广力度。

通过打造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提升智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鼓励企业投入,加速智能制造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4.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和体系的应用和推广加强智能制造技术和体系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规范。

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业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增强企业对智能制造的理解和认知,促进智能制造的广泛推广。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附件1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基本条件一、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为方向的流程制造示范项目1、配置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先进控制系统。

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70%以上,工厂自控投用率7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2、建立实时数据库平台,并与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互通集成,工厂生产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及优化管理。

3、建立了制造执行系统(MES),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的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的动态跟踪。

4、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在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了原材料和产成品配送的管理与优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二、以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的离散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采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设计和工艺路线仿真、可靠性评价等先进技术。

产品信息能够贯穿于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2、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能充分采集制造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等生产现场信息,并与车间制造执行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和分析。

3、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排产、生产、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并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集成。

4、建立车间级的工业通信网络,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

5、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并投入实际运行,其中供应链管理模块能实现采购、外协、物流的管理与优化。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三、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品)试点示范项目1、能够实现对自身状态、环境的自感知,具有故障诊断功能。

2、具有网络通信功能,提供标准和开放的数据接口,能够实现与制造商、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申报书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附件12020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一)离散型智能制造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019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19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4.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
(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2.建有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
3.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
6.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
3.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与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4.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能够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全球制造业进展趋势,是我国现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按照工信部«关于开展2021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工信部装〔2021〕72号〕精神,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制造业进展战略,深入推进全市智能制造业进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思路和目标立足市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应用为切入点,连续推进全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从2021年起至2020年,每年在全市范畴内遴选一批重点智能制造项目,通过项目的试点示范,引领全市智能制造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生产过程、治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二、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范畴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治理、智能服务等6方面试点示范。

举荐项目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点,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三、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举荐条件〔一〕项目实施单位应在武汉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项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需自主安全可控。

〔三〕项目须符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附件1〕中相应类别的具体要求。

〔四〕项目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保持连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四、武汉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举荐程序及要求〔一〕试点示范项目由区经信部门初审和举荐。

〔二〕优先举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治理体系标准要求、在一个企业中开展多种类别试点示范的项目,并按举荐项目的优先顺序填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汇总表〔附件2〕及项目申报书(附件3〕。

202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4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023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
一、定位
2023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以从业企业申请为突破口,以政府
对企业智能制造的支持为支撑,以示范企业创新成果为动力,以智能制造
试点示范项目为抓手,形成有序的产业链,推进企业技术升级和经济跨越
发展。

二、主要内容
(1)智能制造的应用技术
以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自动化系统技术、数字化技
术及信息技术等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产品研发、制造工艺设计
和设备控制等领域,把高度智能化的新一代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如工业控制网络、智能物流系统、智能机器人等,结合起来,构建出新的
智能制造实施系统,进行大规模、全面的应用和开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制造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缩减周期,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

(2)智能制造的实施
1.投资建设:针对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能力的不足,政府可以按照情况
安排相应资金,为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投资,帮助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制造的
步伐。

2.科技创新:鼓励企业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通过开展科
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的通知》要求,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如下: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
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

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各环节之间,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三、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1、建有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相应的运行规则。

2、通过企业间研发系统的协同,实现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

3、通过企业间管理系统、服务支撑系统的协同,实现生产能力与服务能力的集成和对接,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4、利用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技术,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

5、针对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

6、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着增强。

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2、建有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

3、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4、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着提升。

五、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1、智能装备/产品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IPv4、IPv6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采集并上传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并根据远程指令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2、建立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在线检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与修复、预测性维护、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3、实现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协同与集成。

4、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能够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决策支持,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

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够与产品形成实时、有效互动,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