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01103895126 牛文成指导老师:吕雪峰

【摘要】洋务运动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结束,持续了三十年。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中央以奕訢为首,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其目的“安内”“御外”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设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由于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因而他们引进了大量的工业设备,新的技术及文化、思想等,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近代化

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作为一个:“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运动,正适应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中国近代化军事工业的兴起是中国近代化起点的标志之一。洋务派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事实中,认识到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船力炮”,因此,他们认为武器是根本。曾国藩说:“买外船工,洋炮作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素”[1](p34-38)。洋务派从对洋枪洋炮的认识开始。最初以为中国只要制造坚船利炮,便可以自强、抵抗外辱。因此,洋务派开始就把军事近代化放在首位。当时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变化决定的。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军队,“大炮之精线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正,实非中国说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国为耻。”[2](p97-98)于是,为了实现自强目标,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大量购买武器、材料,从而进行生产枪支弹药,用以装备清朝军队。这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奕 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3](p45)李鸿章也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4](p56)就是说,中国要通过师夷而自强,就不仅要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不仅要学会使用这些军事技术,而且要学会制造这些军事装备。于是曾国藩、容阂到美国购置机器装备,还招揽华衡芳、徐寿等科技专家学习制造枪炮、轮船。从一八六二年起,清政府还聘用英、法两国教官,购置洋枪洋炮,训练洋枪队,还命令军队学习洋人的新式枪炮和阵法。后来,用洋枪洋炮的军队逐渐代替了旧式的军队。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军队有了保卫家园抵抗外辱的物资基础,而引进先进技术,学习西方制器的方法,派人到西方学习,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科技军事专家,这又有利于改进古老中国的陈旧装备和落后的生产技术,积累更多的制造武器装备的经验,为转向军事近代化做最充分的准备。同时,聘请外国教官训练军队,学习西洋阵法和枪炮,一方面有利于改进旧式八旗军和绿营军传统的作战方式和训练方式,增加了军队的士气,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和应战能力,所有这些,促进了军事近代化的转变,奠定了近代化国防的基础。从一八六一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开始,到一八九O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止,洋务派共创办了19个军事工厂。最典

型的有四大局即江南制造总局、天津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军事工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封建性的守旧的生产,而且造就了一批近代产业工人,为近代化培育了后备军。某些产品达到了世界水平,如毛瑟枪、无烟火药等。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科技人员和工匠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使中国人民增强了自强的气质,加速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七、八十年代洋务派还筹划建立新式海军,到一八八四年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在马尾遭到法军偷袭,几乎全军覆灭,战后,清政府决心“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5](p63-64)其中北洋海军发展最快,实力最强。另外,还修建了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通过以上的海军建设,造船等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海陆军的部署有了新的筹划,呈现出了海军的近代化分区管理、各负其责,加强了海防的管理,使军队的战斗力和抵御外国侵略的能力有所增强,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加快历史发展步伐。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企业的兴办以及商品生产的出现,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也投资近代工矿企业,这样民族资本主义就产生了。洋务派在创办民用企业时由于资金不足,采取了招引私人投资的办法,通过“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或转化为官僚资本,或发展为单纯的商办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就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围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

洋务运动在筹办军事工业的进程中,由于耗资巨大,有亏无盈,日益感到经费不济。近代中国洋务派理论家,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焘主张办矿务、修铁路、兴电讯等,寓“求强”于“求富”之中,认为“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6](p69)于是洋务派又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着手筹办民用性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二十几个民用企业。其中较重要的有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招集商股作为资本,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主要作为商品销售于市场,以牟取利润。这些民用企业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与技术,同时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轮船招商局,成立六七年来,已收入运费二千万两,将中国航运业的权利收回了约五分之三。所以说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的出现表明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

洋务派的求强求富活动,最重要的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指引了道路,创造了机会,起了摧生扶幼的作用。一些企业后来直接转化为民族资本主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种形式也保护了民族资本主义。同时,洋务派举办的军、民用工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从而使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据统计,1894年以前在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约有工人3.6万人,这一数字已多于外国在华企业中的工人数(3.4万),也高于在私人经营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数。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洋务运动造就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这是洋务运动中举办得最成功、最有远见卓识的一项内容。洋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