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题专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教学目标

1、明确阅读的基本环节

2、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考试中出现的基本问题

重点:利用所学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经过六年的语文学习,前面我们经历了许多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是他们教给了我们诸多的读书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老师们都教给我们哪些读书的方法?(短暂的回忆交流展示)

师:最为重要的是徐特立先生说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一定要动笔,在文章中“勾、画、圈、点、作批注、写感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积累好词佳句。今年以来,我让同学们做积累要做会四个问题:(说一说是那四个问题?个体展示)

过渡:这样的读书方法,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在考试的时候,时间是有限的,要求我们必须快速阅读,有理有据的答好文后的每一道题。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考试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活动一:积累经验

考试的时候,你是怎样做阅读理解题的?带着自己的经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读:两遍,第一遍浏览,第二遍带着后边的问题读(活动设计:自主阅读,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问题解答,小组讨论做题的依据和经验,全班展示,把自己的、别人的经验方法记在题干上。)

搭车

放寒假了,我要乘车回老家了,车站的车票已经卖完了,只好乘私人班车了。听别人说,私人班车价钱贵,服务态度不好,可是没有办法,为了急着回家,我还是上了这种车。

这是一辆新的中巴车。我坐在最后一个座位上,打量了一下车厢,只见地板上干干净净,车厢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录音机里还放着歌曲。车发动了,一位长得十分清秀的姑娘说:“请大家坐好。”我想她大概是售票员吧。刚出城,汽车就哼哼地爬起坡来。倒霉!我最怕这劲头,心里一上一下折腾起来。我用劲咽吐沫,一口,两口,咽下去,顶上来,再咽下去,又顶上来,……突然,我胃里像被谁推了一下似的,“哇”地吐了出来。这一来我心里是好受多了,可又怕车厢里的人见我呕吐,把我轰下去。不料那位售票员阿姨走了过来,她亲切地问我:“小朋友,你晕车吧?喝口茶也许会好受些。”说完,递过一杯茶来,她又对前面的乘客说:“哪位同志让一下,后面有个小朋友晕车。”听她这么一说,有好几个人都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地让座位。我喝了一口茶,打心里感激她。她又叫驾驶员把车开慢些,扶着我到前面去坐,把我安顿好。然后拿起扫帚,扫着我呕吐出来的东西。旁边的阿姨递过来一个苹果,说:“小朋友,把这个苹果吃了会好些的。”一个小孩把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送到我跟前,说:“大姐姐,吃我的橘子!”人们对我这么好,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1解释带点的词语。

打量:观察打心里:从心里

2从“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放着歌曲”可以看出:售票员和司机师傅很负责任

3“人们对我这样好,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人们对我这样好”表现在:(售

票员阿姨和乘客们对我的帮助的句子)

4上车前“我”的态度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极不情愿,

最能说明这种态度的句子是:听别人说,私人班车价钱贵,服务态度不好,可是没有办法,为了急着回家,我还是上了这种车。

上车后,“我”的态度是:感动,最能说明这种态度变化的句子是:人们对我这么好,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活动二:提炼方法

从下面短文的阅读解答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做题经验?请带着先前的经验做题,写出你新的发现

一第十一位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

③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

④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了。

⑤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孩子去送这们代课教师。

⑥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⑦那背育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A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了:那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⑧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⑨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

⑩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经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⑾临行时,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B无论以○

后谁来接班,永远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C 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地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⑿第二天,早早从距小学几里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那座高高的山○

坡,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⒀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为什么有人心寒地得出“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的断言?

答:因为这里各方面条件极差,已经走了很多老师。

2.代课的女大学生成了“第十一位”,是什么原因促使她留下来的?

答:那是这位老师对孩子们和她的教育事业有极大的热情。

3.第⑦段中画线A句中“情感”的含义是什么?

答:指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4.第⑾段中画线B句说“永远都是第十一位”,为什么?

答人们为纪念这位代课教师的功绩。

5.第⑾中画线C句“说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

答:每有新生开学的那一天第一课必背白居易的诗。

6.文章结尾再一次出现白居易的诗,有什么作用?

答与前文照应,使人再一次想起女教师和她的贡献,读来亲切又感人。

7.本文以“第十一位”为题,有什么用意?

答:高度赞扬和概括了扎根山村教学的女教师的崇高精神,含义深远,设下悬念,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8、读了本文,你有何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活动三:总结技巧

通过前面的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的经验?快把你的金点子告诉组长记下来吧。(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支招: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体裁:在自己的心中对我们平常做的第一、二两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即: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考虑表达技巧即写法。)

二、读要有法,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的同学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段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相关文段。也就是把问题带到文中的相关段落提取信息,依据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串联整理答案。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结合人生理念,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注意问题前后关联,由易到难,逐个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