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年级:八年级教材:《西游记》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西游记》,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学习作者吴承恩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以及富有创意的想象力,感受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提升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2. 人物形象的分析3. 主题思想的领悟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作者创作手法的把握教学准备:1. 教材《西游记》2. 相关参考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阅读指导(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指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

2.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语言风格,感受作品魅力。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孙悟空的特点,如勇敢、机智、忠诚、反抗封建束缚等。

2. 学生讨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人物形象,总结各自的特点。

四、主题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领悟《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展开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互相交流。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思想的领悟能力。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新教材阅读教案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

3.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5.总结反馈:(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

3.运用所学的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阅读理解课程初中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课程初中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课程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进行阅读。

3.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如圈点勾画、做批注等。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文章等。

2. 学生准备《语文》教材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阅读理解训练(20分钟)1. 教师发放文章,学生阅读。

2. 教师提出阅读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到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文章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指出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选择一篇篇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 学生做好圈点勾画、做批注等好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圈点勾画、做批注等,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名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名著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名著的选择: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阅读方法的指导: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名著,包括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3. 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2. 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

3.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名著。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和判断。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日志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学资源:1. 名著书籍:提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名著书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阅读指导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指导材料,如名著介绍、人物关系图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名著解读、评论等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名著。

教学时间:1. 阅读指导:2课时2. 阅读活动:4课时3. 总结与反思:1课时教学方法:1.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初中语文多样态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多样态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多样态阅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样态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样态阅读方法,深入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运用多样态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多样态阅读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多样态阅读方法介绍(10分钟)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文本。

2. 合作阅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悟。

3. 探究阅读:学生针对文本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深入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 批判性阅读: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文本,分析文本中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课文讲解与讨论(20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四、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阅读方法,自主选择一篇课文进行阅读。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悟。

3. 学生针对所读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总结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指导课教案篇一:阅读指导课教案_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

3、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1、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外读物。

2、准备读书积累卡。

三、教学过程:1、谜语激趣导入:首先,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猜谜:打一物)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答案:书籍)同学们都听说过这句话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书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所以,我们要与书籍建立一种情感,那就是“爱”!板书:我爱读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有哪些好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共同学习一下读书的好方法。

2、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先找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以下原因。

)第一、读书可以给我们解惑。

第二、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学习各种技能,使我们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第三、读书还可以使我们明白各种做人的道理,我们不能糊里糊涂的做人;读书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越学越明白道理,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了,但是,怎么样去读书呢?读书有什么样好的做法呢?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展示。

4、教师点拨几种读书建议。

第一、培养爱读书的兴趣;第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于你的佳作);第三、学会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5、讲授阅读方法:(1)品读法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繁星春水》的语言美。

(2)摘读法、圈点法把读书过程中精彩的文章、片段、句子等加以摘录、圈点。

初中课后服务阅读课教案

初中课后服务阅读课教案

初中课后服务阅读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阅读课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文章大意。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能够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2. 文本分析: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3. 答题技巧: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阅读吗?你们觉得阅读对你们有什么帮助?二、自主阅读(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理解训练(10分钟)1. 教师出示阅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3. 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答题。

四、文本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中心论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答题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2. 教师讲解如何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3. 教师强调答题时要注意的细节,如否定词与数量词。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回家后,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尝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阅读技巧。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程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程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内容:1. 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2.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3. 阅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4. 阅读笔记的撰写和分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二、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 教师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等。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材料选择心得。

四、阅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和阅读目标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执行经验。

第二课时:一、阅读笔记的撰写和分享(20分钟)1. 教师讲解阅读笔记的重要性和撰写方法。

2.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撰写阅读笔记。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阅读拓展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故事复述、话题讨论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提高阅读效果。

三、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发言积极性。

2. 学生阅读笔记的撰写质量和分享效果。

3. 学生在阅读拓展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并撰写阅读笔记。

在第二节课中,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活动,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15课时)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范文(15课时)

初中语⽂阅读课教案15课时阅读教案第⼀课时⼀、能⼀句话概括⽂章⼤意,归纳中⼼。

⼆、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在原⽂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原⽂的尽⼒⽤原⽂。

五、答题时,具体题⽬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

六、题⽬做完之后,要检查⼀遍,看与中⼼是否⼀致,如不⼀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以下概括⽅法:1、原⽂句⼦简明化。

2、综合原⽂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的词语,⽤⾃⼰的语⾔概括。

⼋、认真书写:⼯整规范,⼀⽬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课时⼀、中⼼句(中⼼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章开头2、⽂章结尾3、中间4、题⽬5、概括⼆、⽂章开头的作⽤:1、引起下⽂,为下⽂作铺垫(记叙⽂)2、开篇点题,提出中⼼(中⼼论点)3、⽤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章结尾的作⽤:1、深化中⼼,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或中⼼论点3、总结上⽂,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句话或⼀段话的作⽤:1、结构上的作⽤是:总起全⽂、引起下⽂、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尾呼应、总结全⽂、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的作⽤:渲染⽓氛、烘托⼈物形象(或⼈物感情)、点明中⼼(揭⽰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句话,进⽽证明中⼼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句话,进⽽证明中⼼论点;③说明了前(后)⼀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常见写作⽅法、表现⼿法::联想、想像、象征、⽐较、对⽐、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见⼤、托物⾔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描写、侧⾯描写等。

⼆、“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读,看是否适合。

初中阅读课语文教案

初中阅读课语文教案

初中阅读课语文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亲人的传统美德。

增强学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作品背景。

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讨论成果。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美德和价值观。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感受家庭亲情。

2. 写一篇关于课文《散步》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庭亲情的珍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素养,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案(15篇)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如励志故事、人物传记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重点: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4. 阅读理解:学生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正确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学生的人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时,要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如《西游记》、《骆驼祥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

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阅读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3. 阅读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4. 阅读拓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方法: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个性化推荐: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课外书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3. 学生文学素养的增强。

4.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1. 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书籍。

2. 阅读指导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能够分析现代文中的主要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能够把握现代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基础第1课:现代文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写作要求。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现代文的分类和写作要求,进行阅读练习。

第2课:现代文阅读技巧教学目标:学习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技巧的介绍和练习,包括扫读、略读、精读等。

教学活动:讲解阅读技巧,进行阅读练习和讨论。

第二单元:现代文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第3课:现代文表现手法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文的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描写、叙述、说明、抒情等表现手法的介绍和分析。

教学活动:讲解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进行阅读练习。

第4课:现代文修辞手法教学目标:学习现代文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介绍和分析。

教学活动:讲解修辞手法,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进行阅读练习。

第三单元:现代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第5课:现代文主题思想分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主题思想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定义和分析方法,通过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主题思想的定义和分析方法,进行阅读练习和讨论。

第6课:现代文情感表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情感表达的感知和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作用,通过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案例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案例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案案例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王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2. 帮助学生理解《小王子》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解读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读物:《小王子》2. 主题:爱与责任、成长与迷失3. 人物:小王子、玫瑰花、狐狸、飞行员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及其背景。

2. 提问:《小王子》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二、阅读指导(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王子》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自主阅读,注意理解小王子与玫瑰花、狐狸、飞行员等人物的关系和互动。

3. 教师抽取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爱与责任、成长与迷失)进行讨论。

2. 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主题在《小王子》中的体现,并举例说明。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小王子》中的一个人物或场景为素材,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2. 学生现场写作,注意运用阅读中所学的写作技巧。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阅读成果。

2. 引导学生关注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 推荐与《小王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小王子》续篇、《小王子》动画电影等。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来评估。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和作品点评来评估。

3.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来评估。

注意事项:1. 在阅读指导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阅读的基本技巧a. 阅读的理解与分析b. 快速阅读的技巧c. 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2. 第二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a. 理解文章主旨和大意b. 分析文章结构与论证方法c. 推断作者观点和态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阅读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文章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测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阅读的基本技巧(2课时)2. 第二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3课时)3. 第三章:散文阅读(2课时)4. 第四章:小说阅读(3课时)5. 第五章:诗歌阅读(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章: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第二章: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第三章: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

4. 第四章: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结构,学会阅读小说。

5. 第五章:解析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八、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应的阅读练习。

2. 阅读推荐读物,扩展阅读面。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课外阅读教案【篇一: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教案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教学目标: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

(教师)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

(学生)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

(学生)教学设想: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王梓坤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初中语文阅读课计划3篇

初中语文阅读课计划3篇

初中语文阅读课计划3篇初中语文阅读课计划一一. 目的。

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为目标,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侧重实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二. 内容。

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

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积累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力求形成完整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同时计划对学生进行关于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环节和方法、阅读量等的问题的调查;通过练笔、摘抄、作文等多种形式检验阅读课对学生写作所起的作用。

三. 方法。

1.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调查问卷①你觉得中学生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吗?A 、应该 B 、不应该 C 、随便②你喜欢课外阅读吗?A 、喜欢 B 、一般 C 、不喜欢③老师对同学课外阅读的态度?A 、支持 B 、反对 C 、任你自己④家长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A 、支持 B 、反对 C 、任你自己⑤你选定课外书的途径?A 、亲自去找 B 、同学介绍 C 、老师介绍⑥你喜爱哪一类书籍?A 、文学 B 、娱乐 C 、武侠⑦你通常在什么时间阅读? A 、课外 B 、一有时间就看 ( 包括上课 ) C 、学习之后⑧你是怎样阅读课外书的?A 、通读B 、精读C 、边读边玩⑨你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成绩A 、有帮助 B 、没有帮助C 、妨碍学习提高⑩你需要老师给你哪些课外阅读的指导?2.帮助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外阅读措施。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要求:①保证每周一定量的阅读时间与数量。

可以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异。

②阅读的同时要动笔。

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断,还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圈点批注。

③精读的*还要写读书笔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创作潜能。

教学内容:1.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出针对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悟。

3. 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三、课文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讲解精彩片段的内涵和写作手法。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2.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提交作文,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全学科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全学科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全学科阅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2. 通过阅读,学习文学常识,了解文学背景。

3.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常识、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阅读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另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与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文学素养的丰富,知识储备的增加。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同时,通过分享与交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课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平叙(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九、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十、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2.从结构上看: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1.表现了什么精神、性格、特点。

2.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3.渲染了什么气氛。

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了铺垫。

5、交代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背景。

一、记叙文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一)记叙文四大类。

1、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2、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4、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二)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

“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

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三)答题概括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3.文章内容: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 以人物为线 (2) 以时间为线( 3 )以人物为线 (4) 以事件为线 (5) 以情感为线( 6 )以某物为线( 7 )以题目为线( 8 )明暗两线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10.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1.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包含修辞)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2、手法的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2.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3.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1)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2)作用:A 、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B 、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

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 画龙点睛 ) 等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1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 )肖像描写( 2 )外貌描写( 3 )神态描写( 4 )动作描写( 5 )语言(对话)描写( 6 )心理描写 (7) 景物描写 (8) 场景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揭示社会现实。

各类记叙文的阅读(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①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记叙顺序。

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③明确文章中心。

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

(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①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

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

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

②注意人物描写手法。

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③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

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

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

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

进行这一类文章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②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

③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4)新闻与通讯阅读①重视对标题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