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考核册 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中国文学基础#(福建)形成性考核二参考答案
·题目、
1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答案】柳永
·题目、
《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文人创作的、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五言诗,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五言诗的成熟。
【答案】古诗十九首
·题目、
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 1 ,是”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另一个重要的新文学社团。
【答案】创造社
·题目、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作于 1 年。
【答案】1927
·题目、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韦应物的七绝《 1 》。
【答案】滁州西涧
·题目、
《 1 》是明代长篇小说中的一部伟大的神魔小说,主要写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途中降妖伏魔、历经艰险的故事。
【答案】西游记
·题目、
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 1 的《牡丹亭》。
【答案】汤显祖。
中国文学通论(2)形考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通论(2)》形考作业答案说明:由于形成性作业大家手头都有,这里提供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请大家务必独立完成之后,再与这里的形成参考,找出差距,加深印象。
《中国文学通论(2)》形考作业1答案一、填空题1、18982、陈独秀3、左联4、热风5、冰心6、伤逝7、沉沦8、蚕马9、陆志韦10、志摩的诗11、穆木天12、雨巷13、终生大事14、孔雀东南飞15、190716、夏衍17、林纾18、林语堂19、鼻涕阿二20、十五娘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C5、B6、C7、C8、A9、C 10、A三、简答题1、请简述“前五四文学”的主要特征。
所谓“前五四文学”是指20世纪初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酝酿和准备时期,起止时间为1898年至1917年,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宣传之中,致力于推进文学改良运动,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是1868年由黄遵宪提出的,但响应者寥寥)1915年,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至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中国文学进入五四文学时期。
“前五四文学”对文学革命进行了舆论和精神上的准备,主要有下列特点:(1)“前五四文学”最为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小说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动摇了传统旧文学的社会基础,在《新小说》的带动下,不仅小说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促使了一大批以普通市民为对象的文学刊物的出现,产生了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和拥有庞大市民读者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2)“林译小说”培养了新文学最初的作者,在“林译小说”的影响下,以翻译为名进行文学的创作蔚然成风,使许多的新文学的作者在模仿中成长起来。
(3)报刊杂志的兴起培育了新文学的市场。
报刊杂志不仅使广大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经济独立、政治自由的新路,产生了一批在思想上不再依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文人学士,而且培养了新型的以市民为主体的读者群,从而使新文学的产生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上海电大陈林群(2005年03月25日)浏览人次1938形成性练习(二)参考答案(本练习涉及教材章节:第六至第十二章)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 1927年4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后不到半个月,蒋光慈就完成了中篇小说《短裤党》。
2. 《为奴隶的母亲》文字简练,风格朴素,人物生动,内容深刻,是柔石最为优秀的小说。
3.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4. 《包氏父子》逼真地描绘了可悲的父亲老包和可笑的儿子小包,而且还通过这对父子的矛盾,表现了社会的变化,是张天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5. 沙汀的《兽道》与《在祠堂里》、《凶手》等集中描写了地方军阀令人发指的罪行。
6. 《山峡中》充满浪漫色彩,是《南行记》八篇作品中最吸引人也最有特色的一篇。
7. 老舍在英国期间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8.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9. 七月派得名于由胡风主编的《七月》周刊。
10. 袁可嘉对冯至的《十四行集》和卞之琳的《距离的组织》推崇备至。
11. 张爱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12. 1938年,萧红应李公朴之邀,从武汉到临汾,去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
13. 《四世同堂》是老舍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
14. 李季的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解放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
15. 1943年,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代表着新文学发展新趋势的明星:一是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延安的赵树理。
16. 田汉是我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关汉卿》是为配合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创作七百周年”而创作的。
17. 闻捷的《天山牧歌》以“牧歌”的形式表现了“颂歌”的主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盗传必究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政治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2. 1897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国民的觉悟。
3.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4.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5 丁西林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
6.《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写了“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失神的学者”,属于新感觉派小说。
7.七月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8.四十年代,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
9.北岛《古寺》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10.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在细雨中呼喊》。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报章体”的创造者是( )。
A.章士钊B.刘师培C.梁启超D.章炳麟2.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3. 20年代被看作抒情散文代表作家的是( )。
A.朱自清和郁达夫B.朱自清和冰心C.郁达夫和周作人D.冰心和周作人4.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
A.郭沫若B.成仿吾C.郁达夫D.叶灵凤5.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 A.郭小川B.贺敬之C.闻捷D.邵燕祥6.“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 )。
A.怀疑人生B.感谢苦难C.责问历史D.谴责人性7.“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
A.《烦恼人生》B.《原始风景》C.《一地鸡毛》D.《风景》8.与余华一样主要描写了暴力的苏童小说是(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盗传必究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斯巴达之魂》,属于以“编译”为名创作的历史小说。
2.从1922年至1925年,全国先后创办的文学社团及刊物,不下一百余种。
3.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
4.从《雨巷》的内容和情调上,我们都可以肯定,它的意境是从南唐诗人李璩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演化而来的。
5.在《日出》一剧中,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
6.进入到20世纪中叶,文学的启蒙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主题,“救亡文学”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7.汪曾祺擅长描写乡村的小悲小欢,张爱玲擅长描写市民的小奸小坏。
8.无场次多声部话剧《车站》一剧中出现了多声部对话,对话最多时达七个声部。
9.被称为诗坛“诗痞”的当代诗人是伊沙。
10.“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A.胡也频B.蒋光慈C.张天翼D.应修人2.“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A.朱自清和郁达夫B.俞平伯和郁达夫C.郁达夫和徐志摩D.朱自清和俞平伯3.描写了浙东一带流行的古老民俗“冥婚”的作品是()A.《出嫁的前夜》B.《菊英的出嫁》C.《拜堂》D.《赌徒吉顺》4.张爱玲的散文处女作是()A.《天才梦》B.《更衣记》C.《谈女人》D.《自己的文章》5.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发表在()A.《呼吸》B.《诗垦地>C.《七月》D.《诗创作》6.1988年被授于“《今天》文学奖”的诗人是()A.舒婷B.北岛C.顾城D.多多7.以“娜拉式新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A.《幽兰女士》B.《伤逝》C.《泼妇》D.《潘金莲》8.20世纪末叶属于“启蒙文学”的除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有()A.改革文学B.寻根文学C.先锋文学D.风土文学9.以下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是()A.廖亦武B.王小妮C.韩东D.欧阳江河10.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双下山》和薄迦丘《十日谈》里的两段故事的小剧场话剧是()A.《坏话一条街>B.《哈姆雷特》C.《思凡》D.《我爱×××》三、简答题(第1小题6分,第2、3小题各7分,共20分)1.丁西林被赞叹为戏剧界的“凤毛麟角”的原因是什么?[评分标准]答: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创作剧本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却以剧作家而知名于世。
精选2020年-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完整版.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姓名:X X学号:XXXXXX班级:20XX年X季分校、学习中心* XXXXXX2020年修订版使用说明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共分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业和学习情况。
其中,形成性考核作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眺,学习情况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形成性考核作业共有五次,包括四次平时作业和一次综合作业,每次作业总分为100分。
学习情况由任课教师根据每位学生面授课出勤情况、面授课参与情况以及在线学习情况等给予评定,满分100分。
五次作业的平均成绩和学习情况成绩各自乘以相应权重,两者之和为课程总成绩。
关于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各部分的设计目的与使用要求,简要说明如下:一、形成性考核作业1.平时作业共四次,是学生按照学习进度,在自学多种媒体教材和接受辅导教师辅导的基础上,必须完成的重要形成性考核环节之一。
平时作业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可以起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作用,是本考核册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综合作业共一次,通过这种形式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总复习,在学习完成本课程后进行布置。
学生可以在完成平时作业的基础上,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如有可能,建议辅导教师将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起来答题,并可采取闭卷的形式。
二、学习情况学生的有关学习情况也是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因为学习态度的养成和一个人的成长紧密相关,也是考察一个人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
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面授学习情况、向学及收看录像情况等。
学习情况的考察以课程辅导教师、导学教师、学习小组组长为主,应如实填写相关情况。
第一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业平时作业1(引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题.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1)任意性:(2) 垂_性。
2.汉语届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_汉语°4.语言的三要素是指主—_、词汇和语法°5.《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1)字母表:(2)声母表:(3)韵母表:(4)声调符号:(5)隔音符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盗传必究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早在1868年,黄遵宪就在《杂感》一诗中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2.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3.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
4.-开始用文言文写作的作家有鲁迅、刘半农、王统照、张天翼和叶圣陶等。
5.《风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而《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
6.1933年被称为“子夜年”。
7.巴金小说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的过程。
8.《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9.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10.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
A.高兰B.光未然C.田间D.艾青2.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 )。
A.《偶然事件》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世事如烟》D.《四月三日事件》3.“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 )。
A.朱自清和郁达夫B.俞平伯和郁达夫c.郁达夫和徐志摩D.朱自清和俞平伯4.被视为话剧领域继高行健之后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是( )。
A.林兆华B.孟京辉C.牟森D.张献5.最能体现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作家是( )。
A.冰心B.叶圣陶C.许地山D.王统照6.《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角是( )。
A.白流苏B.郑川嫦C.王娇蕊D.葛薇龙7.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20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 )。
A.郭沫若B.郁达夫C.庐隐D.冯沅君8.早期曾创作过《女猎人》、《好花枝》、《孤儿记》等小说的作家是( )。
A.鲁迅B.周作人C.郭沫若D.郁达夫9.取材于“建国15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 )。
2014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
2014电大中国文学通论(2)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中国文学通论(2)作业1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许多文学史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1898年作为20世纪文学开始的一年。
2、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4、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热风》。
5、冰心的通讯散文集《寄小读者》集中宣扬了冰心“爱的哲学”思想。
6、在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伤逝是惟一的一篇直接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
7、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海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8、冯至《昨日之歌》中的四首小叙事诗是《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和《寺门之外》。
9、被朱自清称为“第一个有意实验种体制,想创新格律”的诗人是陆志韦。
10、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是《志摩的诗》。
11、象征派的主要诗人除李金发外,还有后期创造社的三位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12、戴望舒因发表《雨巷》一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13、胡适模仿易卜生《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塑造了一个“娜拉式”的新女性田亚梅。
14、袁昌英的独幕剧《孔雀东南飞》运作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寡妇情结”。
15、“春柳社”1908的成立于日本。
16、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采用“复调”的手法,以林志成、匡复和杨彩玉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中心情节。
17、“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林译小说的翻译者是林舒,又名林琴南。
18、林语堂曾因在《论语丝文体》一文是提倡“费厄泼赖”而遭到鲁迅的批评。
19、在乡土文学的作家中,许钦文是较早受到鲁迅影响的语丝社作家,曾模仿《阿Q正传》创作了《鼻涕阿二》。
20、沈玄庐的《十五娘》是新诗史上的第一首叙事诗。
二、单项选择题1—5 BACCB 6-10 CCAC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请简述“前五四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1898年是痛苦的年代,痛苦的年代里只有事件而没有文学。
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
2026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12)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新文学第一部个人诗集是1920年3月出版的()oA.胡适的《尝试集》B.郭沫若的《女神》C.鲁迅的《狂人日记》Do郁达夫的《沉沦》2.“报章体”的创造者是()oA.章士钊B.刘师培C.梁启超D.章炳麟3.最能体现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作家是()oA.冰心Bo叶圣陶C.许地山D.王统照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目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句出自()oA.《复活的土地》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C.《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D.《我爱这土地》5.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A.《都市风景线》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C.《梅雨之夕》D.《上海的狐步舞》6.称自己是“爱秋梦与美女之诗人”的诗人是()。
A.戴望舒B.李金发C.闻一多D:徐志摩7.标志新时期文学复苏的第一波文学主潮是()。
A.寻根文学B.伤痕文学C.反思文学D.改革文学8.取材于“建国15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oA.《沙家浜》B.《红灯记》C.《龙江颂》D.《白毛女》9.“七哥”这个人物形象出自小说()。
A.《烦恼人生》B.《原始风景》C.《一地鸡毛〉D.《风景》10.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中“黄金时代”指的是()。
A.五四时代B.革命战争时代C.文革时代D.改革开放时代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从1898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启蒙始终是这时期文学最具普遍意义的重要特征和中心主题。
12.“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共同为后来的“文学革命”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
13.“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翻译者是林纾,又名林琴南。
14.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又称“新月诗派”。
15.“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抒情”两大倾向。
国开(吉林)01544《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二复习资料答案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二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六才子书”包括《离骚》、《庄子》、《史记》、()。
a. 《西厢记》
b. 《杜工部集》
c. 《孟子》
d. 《水浒传》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杜工部集》, 《水浒传》, 《西厢记》
【题目】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差异”,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它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所代替;以及它是“简捷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所指称的对象”。
对
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从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的基本区别中,韦勒克、沃伦将“______________”、“创造性”、“想象性”看作是“文学的突出特征”。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虚构性
【题目】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上,并创立了( )说。
a. 意境
b. 韵味
c. 本质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2题目1《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喻诗。
选择一项:A. 释。
B. 儒C. 禅D. 道题目2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选择一项:A. “才、胆、识、力”说B. “妙造自然”说C. “理、事、情”说D. “师法自然”说题目3“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的地位。
选择一项:A. 配合和中介B. 从属和边缘C. 核心和主宰D. 支配和协领题目4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选择一项:A. 求美B. 求深C. 求实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
选择一项:A. “理、事、情”说B. “师法自然”说C. “才、胆、识、力”说D. “妙造自然”说题目6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选择一项:A. 意象的B. 想象的C. 诗意的D. 直觉的题目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选择一项:A. 《离骚》B. 《九歌》C. 《屈原》D. 《九辩》题目8《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选择一项:A. 诗辨B. 诗法C. 诗评D. 诗体题目9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创A. “理、事、情”说B. “才、胆、识、力”说C. “师法自然”说D. “妙造自然”说题目10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电大《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形成性考核作业(二)
试卷总分:30 得分:301.孔孟都谈义,但孟子常把义与仁并列,仁义并称A.错B.对【答案】:B2.什么是仁?孔子解释:仁者,人也。
基本意思是爱人。
A.对B.错【答案】:A3.张说是唐玄宗时的贤相,其诗集中多游览佛寺和阐释佛理之作。
A.对B.错【答案】:A4.佛教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没有起到充实的作用A.错B.对【答案】:A5.大乘教认为释迦牟尼是觉者、传教师、教祖,而佛只有一个,就是释迦牟尼A.错B.对【答案】:A6.明代戏剧四梦,以梦境构造戏剧的情节,显系受到庄生化蝶寓言故事的启发。
A.对B.错【答案】:A7.从唐到明,道教一直受到统治者的崇奉。
唐代统治者以自己姓李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联宗,推尊道教。
A.错B.对【答案】:B8.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之后,利用《太平经》中一些反映农民愿望和要求的思想,发动了黄巾起义。
A.对B.错【答案】:A9. 明代文森《九日》: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之连树,天寒雁象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从所见之景中感到不能与家人团聚的悲凉。
A.错B.对【答案】:B10. 射柳与投壶是古代的娱乐活动A.对B.错【答案】:A11.斗草,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游戏。
其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斗力拉斗,双方各持花草枝茎的末端,勾搭相拉,枝茎保持不断者胜;一种是斗智的答对,大家采集花草实物,比赛时一人报出自己草名,由别人凭手中花草进行对偶式的回答,答不上来或不能构成对偶的算输。
A.错B.对【答案】:B12.明代说书除了有讲史和小说外,还出现了弹词,这是一种用韵文讲唱,伴以一定乐器的说书形式,适合广大市民尤其是妇女的兴趣A.对B.错【答案】:A13.时调小曲。
包括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扬州清曲、江西清音、赣州南北词、湖北小曲、襄阳小曲、长阳南曲、湖南丝弦、四川清音、盘子等。
A.对B.错【答案】:A14.评书的基本要素是扣子,扣子的设置,叫做使扣子。
A.对B.错【答案】:A15.《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2题目1《沧浪诗话》最大特色便是以喻诗。
选择一项:A. 释。
B. 儒C. 禅D. 道题目2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选择一项:A. “才、胆、识、力”说B. “妙造自然”说C. “理、事、情”说D. “师法自然”说题目3“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的地位。
选择一项:A. 配合和中介B. 从属和边缘C. 核心和主宰D. 支配和协领题目4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直觉,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选择一项:A. 求美B. 求深C. 求实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
选择一项:A. “理、事、情”说B. “师法自然”说C. “才、胆、识、力”说D. “妙造自然”说题目6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选择一项:A. 意象的B. 想象的C. 诗意的D. 直觉的题目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庄子》、《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选择一项:A. 《离骚》B. 《九歌》C. 《屈原》D. 《九辩》题目8《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选择一项:A. 诗辨B. 诗法C. 诗评D. 诗体题目9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属于创A. “理、事、情”说B. “才、胆、识、力”说C. “师法自然”说D. “妙造自然”说题目10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说的提法,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电大汉语言文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形考作业一:一、填空题:1、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将自己喻为“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2、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和高文秀的《双献功》就是以他这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3、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4、歌颂士子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石君宝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青衫泪》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与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5、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6、元代很多杂剧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
7、明代剧作家朱有燉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关汉卿的《蝴蝶梦》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8、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分别命名为《柳枝集》与《酹江集》。
9、明代作家王九思的杂剧《杜子美沽酒游春》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不平。
10、明代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11、明代剧作家冯惟敏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
王衡的杂剧《郁轮袍》也借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故事,写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反思。
12、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兰亭会》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褉,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22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在20世纪初,“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是同时存在的,并以“启蒙文学”为核心形成了“”。
2.从1898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始终是这时期文学最具普遍意义的重要特征和中心主题。
3.胡适的《》一文引发了一个小说和戏剧创作的“易卜生热”。
4.“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共同为后来的“”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
.5.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上的突破。
6.“林译小说”开始了现代中国最早的文学启蒙,翻译者是林纾,又名——。
7.自抗战以后,中国文学就出现了“地区性”的特殊现象: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的文学,称为“国统区文学”,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文学,称为“——”。
8.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又称“”。
9.派又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10.“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两大倾向。
11.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
12.巴金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
13.的独幕剧《孔雀东南飞》,运用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寡妇情结”。
14.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派或“山西派”。
15.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
16.《金草地》是根据《》改写的。
17.评论家——称汪曾祺为“小悲小欢的写手”。
18.“回到事物本身”是文学的主张。
19.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
20.孙光明为救村里一个八岁的男孩而死,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人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十七年文学”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文学( )A.“抗战文学”B.“内战文学’’C.“新中国文学”D.“文革文学”2.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创作步履最为艰难是( )A.小说B.散文C.诗歌D.话剧3.朱自清第一部专门的散文集是( )A.《踪迹》B.《背影》C.《欧游杂记》D.《伦敦杂记》4.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 )A.叶圣陶B.许地山C.郁达夫D.朱自清5.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20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 )A.郭沫若B.郁达夫C.庐隐D.冯沅君6.下列回忆性散文集,作者为孙犁的作品是( )A.俨牛棚”小品》B.《云梦断忆》C.《往事如烟》D.《晚华集》7.伤痕小说《班主任》的作者是( )A.卢新华B.金河C.张弦D.刘心武8.被诗评家张柠称为“词语集中营”的诗是( )A.《0档案》B.《你见过大海》C.《我和我》D.《第三代诗人》9.“周文祥”是小说( )的主人公。
A.《中国一九五七》B.《叔叔的故事》C.《革命时期的爱情》 D.《金草地》10.汪曾祺反复改写过三遍的小说是( )A.《老鲁》B.《职业》C.《受戒》D.《异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
1.“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穆旦诗歌《我》怎样表达了“残缺的我”的主题?3.反思文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要求: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
1.举例分析“狂人”形象的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汪曾棋小说《受戒》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五、作品赏析(25分)要求: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鲁迅的《伤逝》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描写了“出走”的女性,主题都是婚恋,但内涵并不相同。
赏析子君与自流苏两个女性形象,说明两篇小说在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试卷代号:221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中国文学通论(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8年7月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五四新文学传统2.启蒙3.易卜生主义4.文学革命5.题材6.林琴南7.沦陷区文学8.新月诗派9.新感觉10.抒情11.茅盾12.新生13.袁昌英14.山药蛋15.陈毅市长16.金牧场17.摩罗.18.寻根19.莫言20.在细雨中呼喊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C 2.D 3.B 4.A 5.B6.D 7.D 8.A 9.A 10.B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说明:内容切题,要点完整,表达流畅。
错别字扣1分。
1.评分标准:第一,散文真正实现了“化传统”。
(1分)第二,散文作家队伍庞大。
(1分)第三,散文读者对象广泛。
(1分)第四,散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接受,因而也极大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
(2分)2.评分标准:《我》写出了现代社会个体命运的“残缺性”及孤独本性,是穆旦诗歌中现代意味最为强烈的一首。
(1分)全诗共四节,前两节通过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时间(“时流”)和空间(“子宫”),标明了“我”的被锁闭状态:“锁在荒野里”。
“我”不断挣扎,仍不能溶人历史和人群。
(2分)后两节通过“遇见”,表达了“冲出樊篱”的决心和向外发展的愿望,结果却是“更深的绝望”,并由此揭示出人的两难境地。
(2分)3.评分标准: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必然结果:伤痕暴露了,那么是谁造成了民族与个人的创伤?伤痕文学把伤害罪名全都推给文革与四人帮的简单结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尤其对那些亲历了整个伤害过程,被完全改变了命运的中年作家来说,伤痕文学的诉说显得过于简单和轻巧。
反思文学应命而生。
(3分)反思文学的产生,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一大批冤假错案的平反纠错,思想领域对极左路线的清算与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的讨论等等。
(2分)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说明:概括准确,举例恰当,论述完备,逻辑明晰。
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1.评分标准:狂人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2分)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举例略,4分)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
(举例略,5分)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2分)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分)2.评分标准:其一,通过对话,把小说主要事件“受戒”交待清楚。
(举例略,3分)其二,借对话写人物,活灵活现表现了小英子大方活泼外向的性格。
汪曾棋把少年男女的心思和朦胧的爱情,把握得丝丝人扣,而又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
(举例略,4分)其三,对话描写调节了小说叙述的节奏,并呈现生活本来面貌。
小说大部分采用了介绍性的叙述语调,介绍寺中和尚生活、小英子一家情况,在叙述中穿插细描。
叙述推进小说进展,展现风俗、环境总的特征,形成小说的背景与气氛,描写则对细节加以精雕细镂,使气氛与背景生动具体起来。
尤其是人物对话的描写,使介绍性叙述相对静态平稳的节奏,具有了动态流动的韵律。
(举例略,6分)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分)五、作品赏析(25分)说明: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
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五个人见解酌情扣5—10分。
·评分标准: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要求个性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大胆追求自由恋爱,勇敢地反抗封建道德和世俗偏见,毅然地冲出了家庭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与涓生同居在一起。
最后却因涓生得到的一张辞退信而断了生路,在强大的社会势力面前,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因此,鲁迅创作《伤逝》的目的,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同类题材小说,不是为了表现青年人为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而对封建婚姻观的反抗,也不是为了歌颂当时风行一时的“个性解放思想”,而是为了指出“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讨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五四”反叛青年在冲出家庭的牢笼后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
(举例略,10分)《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白流苏虽然几经努力得到了众人虎视眈眈的猎物范柳原,成功地逃出了家庭,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削弱自己作品中常有的荒凉感。
白流苏逃出了狼窝,又落人了虎口,而且,她得到的婚姻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而这座空城的获得也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成全,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这种婚姻肯定靠不住。
因此,张爱玲的“娜拉”故事是探究人性的故事,是为了探究永恒的男女关系,而与“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社会问题关系不大。
如果说鲁迅还相信有“新的生路”,那么,在张爱玲看来,女性从来就没有新生路。
(举例略,10分)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