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的生物活性及深层发酵

合集下载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一、引言桑黄菌(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和生物碱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

因此,桑黄菌的发酵工艺研究对于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2.1 发酵基质的选择发酵基质是影响桑黄菌液体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用的基质包括蔗糖、葡萄糖和玉米浆等。

通过对比不同基质对桑黄菌生长和产物含量的影响,可以选择最适合的基质。

2.2 发酵条件优化温度、pH值、培养时间等条件对于桑黄菌液体发酵效果同样重要。

合理调节这些条件可以提高产物含量和生长速度。

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可以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

2.3 发酵槽设计与控制发酵槽的设计和控制对于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搅拌速度、通气量和温度控制方式等参数,可以提高发酵效果。

三、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对产物质量的影响3.1 多糖含量多糖是桑黄菌液体发酵产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提高多糖含量,进一步提高桑黄菌液体产物的药用价值。

3.2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桑黄菌液体发酵产物中另一个重要成分。

优化工艺条件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3.3 生物碱含量生物碱是桑黄菌液体发酵产品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之一。

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当辣椒素等辣味剂,可以增加生物碱含量,提高产品的药理活性。

四、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的应用4.1 药用价值桑黄菌液体发酵产品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生产。

4.2 营养价值桑黄菌液体发酵产品富含多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的原料。

4.3 农业应用桑黄菌液体发酵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有机肥料成分,可以作为优质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五、结论通过对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并且增加产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

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桑黄真菌学概述 (3)1. 桑黄真菌的基本特征 (4)2. 桑黄真菌的分布与生态环境 (6)三、化学成分研究 (6)1. 活性多糖类化合物 (8)2. 酚类化合物及其他有机成分 (9)3. 蛋白质及氨基酸类成分 (10)4. 其他化学成分分析 (11)四、生物活性研究 (12)1. 抗氧化活性分析 (13)2. 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15)3. 免疫调节及抗疲劳作用探讨 (16)4. 其他生物活性分析 (18)五、发酵工艺调控研究 (19)1. 发酵过程优化与培养基改良研究 (20)2.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 (21)3. 发酵产物提取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22)六、研究进展与展望 (23)1. 当前研究的进展总结与成果展示 (25)2. 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问题探讨分析以及发展展望 (26)一、内容概述本文档主要围绕“桑黄真菌学、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进展”展开详细的内容概述。

文章结构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桑黄真菌学,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桑黄真菌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分类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分布以及其在自然界的角色等。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化学成分,这部分将详细介绍桑黄真菌中发现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多糖、蛋白质、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以及提取分离方法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桑黄真菌的化学物质组成及其独特性。

生物活性,该部分将重点讨论桑黄真菌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包括其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物功能。

还将探讨桑黄真菌在医疗保健、制药等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价值。

发酵工艺调控研究,这部分将介绍如何通过调控发酵工艺来提高桑黄真菌的生长效率、代谢产物产量以及产品质量。

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控制、基因工程技术在桑黄真菌发酵中的应用等都将有所涉及,以揭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桑黄真菌的发酵过程。

桑黄菌丝体多糖的生物活性

桑黄菌丝体多糖的生物活性
维普资讯
第3 6卷 第 7期
20 0 8年 7月


林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大学学报
V0. 6 No 7 13 .
J OUR NAL OF NOR HE T F T AS ORE TR UNI RS T S Y VE I Y
J1 0 8 u .2 0
分 类 号 ¥ 1. 3 7 8 4 B o gcl t i fMye a o sch r efo P e iu ne sZ agB o W agH nme( i he eces il i i t o cl P l a ca i m hln sl tu/ h n a , n og i Qq ar ahr o a Ac v y i l y d r l i i T cU g . i he 6 0 5 P .C ia / Jun f otes Frs yU ie i . 0 8 3 ( ) 9 0 ee Qq ar110 , .R hn )/ ora o N r at oet n r t 一20 ,6 7 .一 0~9 i l h r vs y 1
A x e i n a o d ce o su yt e b o o i a cii oy a c a d se ta t d f m h g r c l m f nepr me tw s c n u t d t t d h ilg c a t t o p ls c h r e x rc e o t e a a c my ei l v yf i r i u o Ph l n l t ami g a h c u lp o l mso t ia in l td e t h a k o i el i e i n i n t e a t a r b e fu i z o i u o te l c fw l P l tu .Re u t h w h h t lt mi d i es n sl s o sta te t

药用真菌之“森林黄金”—— 桑黄

药用真菌之“森林黄金”—— 桑黄














桑黄是生长在桑树上的一种真菌,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国已有
桑耳、桑臣、树鸡、胡孙眼等,最早的药用记载
是汉代《神农本草经》
字首次出现是在唐代的
一名桑臣,又名桑黄。

正宗桑黄,指的是桑黄纤孔菌。

桑黄作为珍稀药用真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由于其外观颜色金黄,野外资源稀缺且价值不菲,因此被赋予
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黄酮类、酚类、萜类、甾体、香豆素类以及生物碱等。

科研人员已开始对桑黄活性成分进行提纯和单体分离,对桑黄的研究正逐步获得更翔实的理论数据。

桑黄在野外环境下形成籽实体的周期很长,其保有数量比较稀少,在中国仅零星分布于个别深山老林,而近些年的掠夺性采摘,导致野生桑黄更是难觅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
药用真菌之“森林黄金”——桑黄。

不同生长年份桑黄的成分和生物活性比较

不同生长年份桑黄的成分和生物活性比较

不同生长年份桑黄的成分和生物活性比较桑黄 (Phellinus baumii) , 俗称桑黄菇、桑臣、桑耳等, 是一种大型珍稀药用真菌, 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层孔菌属, 味甘辛、性平、微苦, 有抑制肿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

桑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糖、黄酮、三萜、甾醇等, 桑黄多糖能刺激体外淋巴细胞增殖, 桑黄黄酮具有抗氧化和修复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桑黄的段木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 生长的子实体外形较代料栽培的大, 商品性状好。

桑黄段木栽培可持续生长两年, 采收的子实体有一年生的, 也有两年生的。

不同生长年份桑黄子实体的成分采用沸水浴提取的方法提取桑黄水溶性粗多糖, 两年生桑黄子实体粗多糖 (SH2-W) 的得率略高于一年生的 (SH1-W) , 但SH1-W的多糖含量比SH2-W的高。

一年生桑黄子实体醇提物(SH1-E) 中的黄酮和三萜含量比二年生 (SH2-E) 的高, 分别为54.0%和4.9%。

图片来源:网络桑黄粗多糖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两种桑黄粗多糖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相同年份子实体中提取的粗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具有剂量依赖性;在低浓度10 μg/mL剂量组中, SH2-W的增殖作用比SH1-W的高, 剂量为50和200 μg/mL时, 两组样品间无显著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桑黄醇提物对肿瘤细胞L1210的抑制作用两种桑黄醇提物抑制L1210肿瘤细胞的实验结果表明, 相同年份子实体醇提物对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具有剂量依赖性;在剂量为200 μg/mL时, SH2-E与SH1-E的抑制率比阳性对照高, 相同剂量下, 两组样品对L121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桑黄醇提物的抗氧化性过氧化氢 (H2O2) 清除实验结果相同年份子实体醇提物对H2O2的清除率都随着样品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相同浓度下, SH1-E对H2O2的清除率比SH2-E的高, SH1-E和SH2-E清除H2O2的IC50值分别为0.013和0.049 μg/mL。

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桑黄是一种有机食品原料,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不仅可作为保健食品,还可以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桑黄中主要成分是多种黄酮类物质,其中包括黄烷酮、异麦角甙、杨梅素等。

然而,桑黄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开发。

深层发酵技术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深层发酵的产物中含有丰富的新颖生物活性物质。

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通过深层发酵可获得大量黄酮类物质,因此深层发酵可以成为生产高质量桑黄的方法。

然而,目前深层发酵桑黄的生产方法还未被广泛研究和开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以提高桑黄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并为桑黄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内容开展研究:1. 研究不同深层发酵条件对桑黄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包括温度、酵母种类、发酵时间等。

2. 筛选出深层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条件,并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

3. 鉴定出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并评价其生物活性。

4. 测试深层发酵桑黄的毒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选定不同的深层发酵条件,在模拟实验中测定各种表型差异,并评估它们对桑黄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2. 通过生化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确定深层发酵生产的桑黄中的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

3. 通过细胞培养等方法,测试深层发酵桑黄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等。

4. 进行亲和性层析、纯化等方法,提高深层发酵桑黄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生物活性。

四、预期结果:1. 确定最佳深层发酵条件,并给出优化方案。

2. 鉴定出桑黄深层发酵产物中的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并评价其生物活性。

3. 验证深层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

4. 为桑黄深层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技术支持,为桑黄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_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_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 桑黄多糖的结构特征 真菌 多 糖 结 构 可 以 分 成 一 级、二 级、三 级 和 四级结构,目前的结 构 研 究 大 多 还 局 限 于 一 级 结 构,主要是指多糖的 单 糖 残 基 组 成、糖 苷 键 类 型, 异型物的 构 型 及 糖 链 的 分 支 情 况。 一 级 结 构 中 主链的组成,分支度 和 支 链 的 组 成 影 响 着 糖 的 生 物活性。国 内 外 也 有 不 少 学 者 对 桑 黄 的 结 构 进 行了深入研究,但主 要 集 中 在 桑 黄 子 实 体 多 糖 的 结构上。
1.89
--
--
0.01
--
--
半乳糖 Galactose
30.1 19.83 4.06 5.70 1.39 2.26 0.02
--
--
葡萄糖 Glucose
9.24 22.1 3.70 6.51 12.74

1.34
--
10.7
木糖 Xylose 甘露糖 Mannose
白多糖,该 蛋 白 多 糖 由 72.2% 多 糖 22.3 % 蛋 白 质组成,其中多糖部 分 主 要 由 甘 露 糖、半 乳 糖、葡 萄糖、阿拉 伯 糖 和 木 糖 构 成,红 外 和 光 谱 显 示 是 以β-(1→3)-D-葡 萄 糖 为 主 链,β-(1→6)-D-葡 萄 糖为侧链 的 蛋 白 杂 多 糖 。 [15] 葛 青 等 从 桑 黄 子 实
66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20 卷
藻糖、甘露糖的含 量 相 对 较 高。 子 实 体 多 糖 中 的 单糖组成 比 较 简 单,主 要 是 葡 萄 糖、半 乳 糖 和 甘 露 糖 ,且 组 成 比 例 上 相 差 不 大 。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精心整理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摘要:桑黄是着名的药用真菌,在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免疫等方面有显着功效。

目前世界范围内桑黄类群共包括12个种,其中中国分布7个种。

本文综述了桑黄物种多样性、形态特征、地理分布、药用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人工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桑黄;物种多样性;药用真菌。

桑黄是着名的药用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别称桑臣、桑耳、桑黄菇,是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桑黄属Sanghuangporus的一类真菌的统称。

,益力”,识,行了概述1进入,并将该墨西哥;。

然而,Sell12个种。

22.1深褐色至灰黑色,新鲜时木栓质,后期硬木质;被绒毛或光滑无毛,成熟时常有径向的开裂;孔口表面黄色、黄褐色至深棕色,菌肉同质或异质;菌丝系统二体系,生殖菌丝简单分隔,无锁状联合;子实层中通常有锥形刚毛存在,部分种类存在结晶。

担孢子椭圆形至近球形,淡黄色至深黄色,稍厚壁,光滑,成熟的担孢子在Melzer试剂中无变色反应,在棉蓝试剂中无嗜蓝或者有弱嗜蓝反应。

2.2地理分布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桑黄类群有12个种,主要生长在温带、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被子植物的活立木或倒树干上,部分种类的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和宿主植物专一性。

因此,孔口、担孢子、地理分布及寄主植物常作为该属真菌的分类依据。

3主要的化学成分桑黄虽然早已被人们熟知,但是,桑黄所对应的拉丁学名与所包括的种类多样性一直存在着争议与变化。

近些年,对“桑黄”药理学研究涉及的物种包括:P.linteus、P.baumii、P.ignarius等。

这里,需要澄清的是,P.linteus只分布在热带美洲,该种并不分布于东亚地区;P.ignarius尽管与桑黄属真菌比较接近,但其担孢子存在明显差异,桑黄属担孢子为淡黄色至黄褐色,P.ignarius担孢子无色。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一、概述药用真菌是一类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真菌。

现约有20余种,大多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

药用菌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多糖、多肽、生物碱、酶、核酸、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植物激素等,对人的心血管、肝脏、神经、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培养方式主要有人工栽培法、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

其中液体发酵法劳动强度小,占地少,产物易纯化提取,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工厂和研究机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但要注意保证菌丝的生长环境,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溶氧、搅拌以及发酵周期。

药用真菌普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例如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抗血栓以及保肝作用。

二、桑黄的生物学特性桑黄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s),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是一种多年生的药用真菌。

1.民间对桑黄的认识桑黄有着“森林黄金”之美称。

古代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良药。

最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能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等症。

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神农本草经》将桑黄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

2.桑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从形态上看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颜色黄褐色或咖啡色,以后光滑,有同心环棱,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刚毛基部膨大,顶端较尖,子实层中通常有大量的锥形刚毛存在。

主要有三种:裂蹄木层孔菌、鲍氏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3.桑黄菌丝的形态特征主要介绍三种针层孔菌属真菌,包括:淡黄木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

桑黄栽培技术一、概述药用真菌是一类作为药物用以治疗疾病的真菌。

现约有20余种,大多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

药用菌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例如多糖、多肽、生物碱、酶、核酸、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植物激素等,对人的心血管、肝脏、神经、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培养方式主要有人工栽培法、液体发酵法和固体发酵法。

其中液体发酵法劳动强度小,占地少,产物易纯化提取,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适宜工厂和研究机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但要注意保证菌丝的生长环境,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PH、温度、溶氧、搅拌以及发酵周期。

药用真菌普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例如免疫调节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抗血栓以及保肝作用。

二、桑黄的生物学特性桑黄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s),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ceae),针层孔菌属(Phellinus),是一种多年生的药用真菌。

1.民间对桑黄的认识桑黄有着“森林黄金”之美称。

古代有“如果得到附生于桑树上的黄色疙瘩,死人也可复活”的传说,民间把它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良药。

最早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能治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等症。

其子实体入药,味微苦,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等,《神农本草经》将桑黄描述为“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还有解毒、提高消化系统机能的作用。

2.桑黄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从形态上看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颜色黄褐色或咖啡色,以后光滑,有同心环棱,管孔多层,与菌肉同色,刚毛基部膨大,顶端较尖,子实层中通常有大量的锥形刚毛存在。

主要有三种:裂蹄木层孔菌、鲍氏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3.桑黄菌丝的形态特征主要介绍三种针层孔菌属真菌,包括:淡黄木层孔菌、裂蹄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概述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概述

珍稀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概述【摘要】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本文对桑黄人工栽培、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系统阐述桑黄菌丝体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关键词】桑黄;深层发酵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quel][1]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桑黄,子实体入药,性微苦,寒。

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的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87%。

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80%[2]。

作为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致使人们无序开采,加上桑黄菌自身生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外部条件制约,资源匮乏,面临枯竭[3]。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工栽培、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获得桑黄研究材料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人工栽培、固体培养及液体发酵技术等主要技术来实现。

1人工栽培国外,日本和韩国对桑黄的开发最早,韩国song c h1997年就成功培养了桑黄的子实体[4]。

国内,1996年,陈艳秋成功实现桑黄驯化培养[5]。

2005年,刘利、刘冰等报道,用新鲜杨木段接种栽培桑黄,结果显示:桑黄可以在杨树上正常生长,但子实体生长周期过长[6]。

但目前,桑黄人工栽培方法中所普遍存在的技术不成熟、产量低、子实体质量差(不成形)等缺陷。

2固体培养固体培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桑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7],再按照常规试验方法活化桑黄菌母种,然后培养原种和栽培种[8]。

但固体发酵存在生产效率低、发酵不均匀、过程粗放难以精细控制、适用于低附加值产品的缺点。

3深层发酵近年来,有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桑黄的液体发酵都进行了研究。

韩国hye-jin hwang等[9]用p.linteus kctc6190为菌种,以桑黄菌丝体胞外多糖和菌丝体产量为参考指标,筛选外在因子温度和ph值的最佳值。

桑黄黄酮高产菌株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桑黄黄酮高产菌株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桑黄黄酮高产菌株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赵子高;杨焱;刘艳芳;张劲松;唐庆九;潘迎捷【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07(000)009【摘要】以菌丝体黄酮含量、产量及胞外黄酮产量为评价指标,对桑黄(鲍氏层孔菌)产黄酮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适培养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3g/L,MgSO41.5g/L.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得到最适产黄酮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总页数】4页(P22-25)【作者】赵子高;杨焱;刘艳芳;张劲松;唐庆九;潘迎捷【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水产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2.3【相关文献】1.桑黄黄酮高产菌株筛选及菌丝体提取物生物活性研究 [J], 赵子高;杨焱;唐庆九;李光平;刘艳芳;张劲松;潘迎捷2.桑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J], 唐思煜;赵优萍;吴迪;蔡成岗;毛建卫3.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J], 赵子高;杨焱;刘艳芳;张劲松;潘迎捷4.桑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J], 储锡霞;崔月花;王勇富5.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桑黄黄酮发酵条件 [J], 谢春芹;曹正;王春野;姜爱良;吴琴燕;张雪姣;任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黄的类型、功用及开发利用

桑黄的类型、功用及开发利用

分 均 可极 显 著 提 高 脾 细 胞 活 力 , P i p s 一 1和力 , 且 3种 成 分 均 能 显 著 提 高巨 噬细胞 分泌 能力 。P i p s 一 1能够 抑 制 9 3 . 6
谷 氨酸 、 丙 氨酸 、 甘氨酸和丝氨酸 , 是以 G ( 1 — 3 ) 一 D 一 葡 萄糖 为 主链 , G ( 1 - 6 ) 一 D 一 葡 萄糖 为侧 链 的 蛋 白杂


述 ・
周洪英等 : 桑黄的类型、 功用及开发利用

甄 占萱等 调 查河 北省 承 德市 野 生 桑 黄 的生 长发 育 规 律 表 明 , 承 德 桑 园 中 的天 然 桑 黄 每 年 7

物 中得到桑 黄 黄酮 A 和 B两 种 新 化合 物 。Wo o n Hy u n g Ye o等在 P.1 i n t e u s 发 酵液 中分 离 到一种 新 的呋 喃酮 衍 生 物 , 分 子量 2 4 8 , 分子式 C s Hz o O 。 , 可 显著抑 制 枯草 芽胞 杆菌 生长 。 4 药理 作用
等 5种 真菌 类 药物 抗 肿 瘤 作 用 , 桑 黄 的 作 用最 为
明显 。
三 萜较 常见 , 有 软 木 三烯 酮 , 8 一 乳香 酸 , 熊果 酸 , 蒲 公英 赛 醇 。莫顺 燕等 [ 1 O - U  ̄ 在 人工 培 养 的火 木 层孔
菌 发现 了 9个新倍 半 萜及 一个 已知 的倍 半 萜 。王
胡 启 明l _ 1 阳 从 固态 发 酵培 养 的桑 黄 菌 丝 体 , 提
纯到 3种 均一 多糖 组分 P i p s 一1 、 P i p s 一2和 P l p s

3 , 具 一定 抗 氧化 效 果 , 但 不具 有 显 著 性 , 3种 组 2可极 显著 提高 胸 腺细 胞 活 力 , P l p s 一 1能显 著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吴椰;高鹤萍;毛燕妍;黄明慧;徐帮;邹坤;刘呈雄;汪蕾【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24(36)4【摘要】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

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

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

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45、37.52、82.71、50.46μ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43、2.26、34.55、21.60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8.43、49.46、86.74、69.16μg/mL。

化合物10、11还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28.73和44.80μg/mL。

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值2.31μg/mL。

药用真菌桑黄深层发酵及其作用研究

药用真菌桑黄深层发酵及其作用研究

药用真菌桑黄深层发酵及其作用研究
李福森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7(000)09X
【摘要】桑黄(Phellinusigniarius)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作为寄生在桑树上的真菌,在2000多年前就有用作珍贵中药材的记载,在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该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桑黄的分类学问题、活性成分、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桑黄人工栽培、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系统阐述桑黄菌丝体深层发酵的研究进展和展望,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李福森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9
【相关文献】
1.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J], 赵子高;杨焱;刘艳芳;张劲松;潘迎捷
2.药用真菌桑黄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J], 高晓东;郎文培;王丽杰;付春;于田利;厉桂香
3.药用真菌桑黄种类研究 [J], 戴玉成;崔宝凯
4.药用真菌桑黄菌丝体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J], 杨全;胡旭光;王琦;王文全
5.611A/R319米糠发酵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 [J], 黎伟;杨帆;于佳;曹玫;房俊;聂远洋;王经洋;赵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研究

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研究

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

方法:培养桑黄菌菌株,激光照射进行物理诱变,比较桑黄菌物理诱变前、后菌丝体胞内的多糖含量。

使用发酵培养基进行桑黄菌发酵,比较桑黄菌发酵前、后菌丝体胞内的多糖含量。

结果:桑黄菌物理诱变后的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为(83.55±5.02)%,较物理诱变前的(79.86±4.98)%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发酵后的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为(82.90±4.48)%,较发酵前的(77.45±4.32)%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桑黄菌进行物理诱变和发酵均能提高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

【关键词】桑黄菌;物理诱变;发酵;菌丝体胞;多糖;药用价值桑黄菌为锈革孔菌科桑黄属真菌,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较大的担子菌之一,属多孔菌目。

我国医疗领域对桑黄菌研究和应用较早,且长期实践研究已经明确该菌具有多种有益作用机制和有害作用机制[1]。

现阶段,关于桑黄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面。

桑黄菌内多糖为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主要探讨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对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的影响,现进行以下报告。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菌株:桑黄菌菌株,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主要仪器及试剂:恒温培养箱(购自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冷冻干燥以(购自Heto-Holten A/S公司)、冷冻高速离心机(购自Beckman公司)、PDA固定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1.2方法1.2.1物理诱变使用PDA固定培养基培养桑黄菌菌株,培养基pH自然,加水至1L,26℃恒温培养4周,取对数生长的桑黄菌进行研究。

制备原生质体,设定物理诱变条件,具体为激光照射。

激光照射装有桑黄菌EP管的顶部,功率设置为40W,输出效率为80%,光线半径为10mm,照射时间为1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黄的活性成分及深层发酵
1.形态特征及产地分布
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桑黄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我国桑黄主要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有少量野生出产。

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野生桑黄,但产量极少,难以形成商品。

2.桑黄的活性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桑黄主要寄生于桑、杨、暴马丁香、松、白桦等树干上。

桑黄的化学成分有多糖、黄酮、香豆素、麦角甾醇、落叶松覃酸、脂肪酸、三菇类、芳香酸和多种氨基酸,以及木糖氧化酶、脲酶、醋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类。

有研究统计,桑黄的药理学功能有20多种,包括抑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加强机体免疫、保肝护肝、降血糖、降血脂、抗肺炎等,其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黄酮、三萜和酚类物质
3.桑黄的主要功效及作用机制
3.1 免疫调节
研究表明,免疫调节是多糖类物质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桑黄多糖的许多活性作用如抗肿瘤、保护肝损伤、降血糖、抗氧化等都与其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桑黄蛋白
多糖可以激活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信号通路从而激活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提高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和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的活性。

傅海庆等用桑黄口服液饲喂小鼠,发现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和胸腺重量显著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桑黄多糖还能够显著提升Th1细胞的功能,Th1细胞属于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正向调节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2 抗氧化、防衰老作用
人体内的自由基是衰老和一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当体内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时,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就会受到损伤,进而加速机体的衰老并诱发各种疾病。

而桑黄的酚提取物hispidin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 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桑黄多糖能保护线粒体DNA免受活性氧基团造成的损伤,防止线粒体功能紊乱;Yuan等从P. ribiis中提取多糖,发现能降低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加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

3.3 抗肿瘤作用
桑黄具有明显优越的抗癌能力,其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包括人类结肠癌细胞系SW480等细胞的增殖,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并能降低化疗药物造成的免疫系统损伤,对环磷酰胺起着增效减毒作用,延长小鼠存活时间。

比较了桑黄,灵芝,阿加里斯茸,PL-2.PL-5 4种药物对小鼠移植性胃癌和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桑黄在4类药物中具有较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3.4 保肝、抗肝硬化
在2002年,桑黄能减轻肝细胞损伤,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随后研究发现桑黄能显著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细胞营养补给;提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提高大鼠血清γ-干扰素水平,并且促进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成γ-干扰素,抑制炎症因子IL-4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特征。

4.桑黄的深层发酵
桑黄,俗称桑黄菇、桑臣、桑耳等,是一种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等作用。

目前大多研究以桑黄野生子实体多糖及蛋白聚糖为主,而对其所含的类黄酮等其它成分研究较少。

研究发现,桑黄菌丝体含有与子实体相似的活性成分,采用深层发酵培养桑黄菌丝体提取活性物质,生产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因而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是开发桑黄药用价值的又一新途径。

对收集到的桑黄菌株进行鉴定、筛选,并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以期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获得的桑黄菌丝体提取物进行了活性试验,为深层发酵生产活性物质提供理论支持。

本论文共分三部分,分别研究了菌株的鉴定、筛选、桑黄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菌丝体提取物体外生物活性等,主要结果如下:
4.1菌耕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菌丝总黄酮含量、多糖含量为主要试验指标对四菌株进行筛选,各菌株菌丝体提取物抗氧化、抑制小鼠L1210细胞增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PB-10菌株菌丝体乙醇提取物清除活性氧能力大大强于其它试验菌株,在250μg/mL下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82%,高于其它试验菌株,菌丝体粗多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亦强于其它试验菌株。

PB-10 菌株适宜作为桑黄产黄酮或多糖发酵试验用菌株。

4.2桑黄PB-10菌株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
通过营养因子及非营养因子单因素、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PB-10菌株深层发酵生产多糖、黄酮的最佳培养条件。

产黄酮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g/L,KH<,2>PO<,4> 3g/L,MgSO<,4> 1.5g/L;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6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mL (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44hrs,在此条件下粗黄酮产量达26.25mg/100mL。

产多糖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g/L,玉米粉40g/L,豆饼粉20g/L,KH<,2>PO<,4>1.5g/L,MgSO<,4> 1g/L;培养温度28℃,摇瓶转速140r/min,pH值自然,接种量10%,装液量
100mL(250mL三角瓶),发酵周期132brs;此条件下多糖产量可达118.5mg/100mL。

对产黄酮、多糖培养条件的综合分析表明:葡萄糖5~10g/L,玉米粉40g/L,豆饼粉5~20g/L,KH<,2>PO<,4> 1.5~3g/L,MgSO<,4> 1~1.5g/L。

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40~160 r/min,pH值自然,接种量8~10%,装液量100 mL(250mL 三角瓶),发酵周期132~144hrs;在此条件下获得黄酮的同时得到大量多糖是可能的。

4.3菌丝体提取物体外活性试验
通过对发酵不同阶段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及发酵菌丝体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组分进行活性氧清除试验的研究发现各供试样品均有清除活性氧能力,且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

发酵菌丝体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组分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强弱为正丁醇总提物组分、乙酸乙酯组分、乙醇组分、氯仿组分;且各组分均有抑制小鼠L1210细胞增殖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桑黄菌丝体具有体外抗氧化、抗肿瘤作用,因而利用深层发酵生产桑黄活性物质是可行的,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裴凌鹏,张帅,李文卅,常铮;葛根黄酮的提取和抗氧化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3年03期.
[2] 温克,陈劲,李红,黛文丸,李敬轩,杨世杰;桑黄等四种抗癌药物抗癌活性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2年03期.
[3] 刘杰,王伯初,彭亮,张广求;黄酮类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02期.
[4] 刘涛;刘宁;;食品中大豆异黄酮的HPLC法测定[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
02期.
[5] 王立娟,张世润;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提取方法[J];中国林副特产;2000年01期.
[6] 陈春刚,韩芬霞;;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7] 陈艳;陈键;;穿心莲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9年02期.
[8] 艾国民,张雁冰,王克让,刘宏民,卢宏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桑叶中游离黄酮苷元[J];河南
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9] 史新强;沈业寿;卫自;马金宝;;桑黄胞内多糖对白血病细胞K56的增殖抑制效应研究[J];癌变.
畸变.突变;2007年06期.
[10] 杨全,李艳辉,严寒静,王琦3;药用真菌桑黄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年
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