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黄的由来
尽管在《神农本草经》及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医药学典籍中已经有“桑耳”,“桑黄”,“桑臣”,“胡孙眼”等记述,但对桑黄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模糊的。这种模糊性带来的混乱至今依然存在。然而,如果从遗传学的分析出发,具备抗癌效能的桑黄应该是特指裂蹄针层孔菌,即Phellinus Linteus。由于国内对桑黄的研究相对滞后,所以还有许多人将桑黄与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或火木层孔菌(Phellinus Igniarius)相混淆。实际上后两者并非桑黄,也不具备有抗癌效果,只是可以用来治疗中风,胃痛,排尿异常等普通疾病。在日本,具有抗癌功效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被称作“Mesimakobu”,写成汉字就是“女岛瘤”,这是因为在日本的长崎县男女群岛的女岛上曾发现过桑黄。由于日本对桑黄的研究开始的早,进行的也比较深入,所以桑黄的日文名称也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像韩国和美国的桑黄制品就有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bu”来命名的。天然桑黄(Phellinus Linteus)作为一种珍希真菌,生长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和北美等少数地方。桑黄往往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桑黄的菌伞呈圆锥形或伞状,也有如马蹄形的。桑黄的大小如下:长径8-20cm;短径为2-12cm;厚1.5-10cm。表面初期为暗褐色的毛状物所覆盖,不久脱毛后呈黑褐色。桑黄菌伞的及下部为鲜黄色,这可能就是被称作桑黄的原因。由于桑黄的生长周期相当长,要长成适合药用的大小,需要20至30年的岁月。加上近年来掠夺性地开发,天然桑黄已濒于绝灭。而人工栽培桑黄的生物技术一直到了近几年才获得突破。另外,从桑黄的名称和定义的复杂性中也可以看出,要想获得“真正”的桑黄(Phellinus Linteus)是相当不易的。外形上看这几种真菌的区别并不十分大,但费尽千辛万苦采集而来的子实体,只有通过遗传学的严密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是具有抗肿瘤效果的真正桑黄。桑黄被人们称作“幻影蘑菇”,因为它如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治百病的“千年灵芝” 那样,非常难以被发现及采集。
桑黄研究的概况
有关桑黄抗癌作用的最早的实验数据是在1968年由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课题组首先公布于世的。早在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对能够扑灭癌症的食品和材料的探索,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在当时的日本开展了许多关于使用真菌克服因癌症而引起的人体免疫力低下的研究。日本是一个真菌资源丰富的国家,已知的真菌菌种就达2000种之多,其中可食用的有300多种,更有许多自古以来就当作药用的真菌品种。凭借这些有利条件,有关真菌生成抗菌,防霉物质的研究一直持续着。有关真菌抗癌的研究也进行的相对顺利。在当时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比较试验。研究人员将sarcoma180(肉瘤细胞株)的癌细胞皮下移植到实验用的小白鼠身上,然后给小白鼠注射各种真菌的热水萃取物,继
而观察这些真菌对小白鼠身上的癌细胞的抑制率。实验中所采用的真菌,除桑黄之外,还包括自古以来就作为中药材的十几种菌类。这其中最典型的当数已被当作抗癌药物的原材料的云芝(日文为瓦茸)和香菇(日文为椎茸)。结果云芝萃取物的癌肿抑制率为77.5%,香菇萃取物的癌肿抑制率为80.7%,而桑黄则达到了96.7%,在与各种真菌的比较中独占鳌头!在日本发现桑黄惊人的抗癌能力之后,研究却一度处于了停滞状态。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然桑黄极其稀少,其成长也非常缓慢(约需要20-30年左右);另一个原因是桑黄的人工栽培也存在瓶颈。1984年在韩国科技部的主导下,桑黄的研究和开发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并在大学,研究所和制药公司同时展开。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在桑黄的菌株的特定和培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釜山大学自然科学学部微生物学科的学者甄别出了纯正桑黄的菌株PL7001和PL7002并开发了具有韩国专利的人工培养桑黄的方法。1993年10月韩国政府把桑黄制品正式列为了具有抗癌和免疫增强作用的医药品,韩国的医疗机关也普遍采用桑黄制品治疗癌症。2002年桑黄制品被评为韩国科技部的金牌优质产品。进入21世纪,日本又迅速重新投入力量进行对桑黄产品的开发研究。在与韩国科学家的密切合作下,一批优质的口服桑黄产品(如PL7001制品)的研制获得了成功,大量的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和临床试验都已经实施或正在进行之中,实验论文也陆续在许多国际学术杂志上得到发表。现在就癌症的免疫代替疗法而言,桑黄的效果已在国际上被公认位居第一!
桑黄的成分
真菌大体上可分为担子菌类和子囊菌。所谓担子菌是指类似香菇和松菇一类的具有菌伞的真菌,而子囊菌则没有菌伞。在抗癌研究中所瞩目的多是担子菌,桑黄也属于此类真菌。担子菌中的蛋白多糖体成分是一种具有强力的抗肿瘤活性的免疫调节物质这一事实已广泛为人所知。一般来说,蛋白多糖体与癌症的化学疗法中使用的抗癌药物不同,它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影响,并能通过强化宿主的免疫机能而起到抗癌效果。因此,与抗癌药物的并用时,蛋白多糖体往往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增强抗癌药物的效果。经过精密的成分分析,发现桑黄(PL7001制品)中的蛋白多糖成分与普通真菌(如巴西蘑菇等)相比,桑黄所含的多糖体的特点不在于所含量,而在于它所具有的蛋白多糖体的构成比率上。桑黄之所以对肿瘤具备出类拔萃的抑制率,其原因并没有完全解明。但通过长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人员已有理由相信,蛋白多糖体构成的微妙比率才是桑黄成为抗癌明星的真正原因。除了多糖体,由氨基酸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也是真菌类保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原因之一。而桑黄所含的氨基酸之丰富,令人惊异。在对桑黄PL7001制品分析后,从中发现近20种氨基酸。
桑黄的菌种
近年来,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工培养的桑黄菌
丝体成为桑黄制品的主要来源。如何保证人工培养的是纯正桑黄?生产厂家所使用的菌种(菌株)就成为关键之中的关键。在开发桑黄制品之前,针对所使用的菌株必须做严密的遗传学分析,通过DNA的对比绘制出遗传关系图(phylogeneric tree),然后甄别出纯正的桑黄菌株,最后给出菌株编号。DNA对比的参照对象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抗癌效能的天然桑黄Phellinus Linteus (Berkeley et Curtis) Teng。韩国釜山大学自然科学学部甄别出的桑黄菌株Phellinus Linteus 7001 具有99.57%的相似度。PL7001菌株因此被证明是纯正的桑黄。而使用这种菌株生产的桑黄制品自然也就有了品质上的第一道保证!
癌症与免疫
人体的免疫系统复杂而奇妙,它可以自动地识别,攻击和消灭进入人体的病毒,细菌或有害物质,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免疫系统中发挥这种功能的主要有四种淋巴细胞。它们分别是:使免疫反应活性化,并具有破坏病原性微生物和病毒细胞作用的T细胞;在外物侵入体内时产生与之对抗的抗体的B细胞;直接消灭外来的病毒等微生物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以及识别病毒和癌细胞并向它们发起攻击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可以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还能杀死肿瘤细胞。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生命科学或医疗科学的学者都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愈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其实,由于突然变异等各种原因,每一个人每天在身体内部都可能产生一百到二百个左右的癌变细胞,而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同时在密切地监视细胞的突变和畸变活动。因此,癌细胞一旦出现,免疫系统便立即动员免疫细胞去围剿这些变态的细胞,并抑制他们的繁殖与增生。
由此可知,如果免疫系统出现障害或其活性降低,就有可能使癌症和肿瘤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另外也有许多医学研究证明,多数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及伴有转移的癌症患者,NK细胞的活性往往较正常人低下,并随着肿瘤的发展进一步下降。癌症患者手术后,如果NK细胞活性继续低下,又往往预示着肿瘤呈进行性生长或发生了转移。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也可以被利用来治疗以癌症为代表的各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疗法。具体来说,就是使用各种手段激活患者原本弱化了的免疫系统,从而利用人体本身的免疫力达到战胜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的目的。而桑黄,正是可以被利用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细胞向癌细胞发起攻击的一种珍稀天然物质。
桑黄抗癌的原理
桑黄具有非凡的活化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经过各种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桑黄能使NK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2倍,T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倍,B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129倍,巨噬细胞的活化程度提高3至5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