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的栽培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
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
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
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
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
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
横隔,直径3-5微米。
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通常寄生于桑树、松树、杨树、桦、栎等树身腐朽之处。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虽然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均可被称为树舌,但只有寄生于桑树上的树舌才是正宗的桑黄,而其它则只能作为桑黄的替代品,且药效
与桑黄有所不同。
1菌材的准备
2菌种与菌棒的制备
2.1原种的制备首先选优良的麦粒,去除虫蛀粒及石块等杂质,
用热水浸泡后,装瓶进行高压灭菌,在121℃下高压灭菌1.5h。冷
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人优良的桑黄母种,于28℃的恒温室中培养。优良的桑黄菌株一般30~45d即可长满菌种瓶(具体视菌种瓶的大小
而定)。.由于桑黄菌株极易退化,因此,接种前一定注意选择生长
旺盛的菌株,否则使用了退化的菌株,不但生长速度慢,且易染杂菌,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菌棒的制备选用直径17~25cm×40~45cm的高压菌种袋,
将锯好的木段,用水浸泡后,装入高压菌种袋中,细的枝桠材扎成
直径16~24cm的把,扎实,以免刺破菌种袋;粗木段直接装入高压
塑料袋中,木段的两头填充一些麦麸和木屑的混合物,这样既利于
发菌,又可避免木段断面的木刺刺破菌种袋。菌棒经灭菌后,接入
优良的二级麦粒菌种。将接种后的菌棒置于25℃恒温的培养室中发菌,桑黄菌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8℃,由于桑黄菌丝生活力比较弱,菌棒发菌时间长,如将菌棒放在28℃下培养,大量的菌棒堆在发菌
室中,杂菌繁殖快,菌棒极易被污染,造成浪费。因此,将菌棒放
在25℃的条件下可减少污染。桑黄菌在菌棒发菌阶段,应在黑暗条
件下进行,有光,菌丝很快变黄老化。桑黄菌不易与其它药用菌、
食用菌同室发菌,由于药用菌、食用菌均为好气菌,而桑黄菌生活
力弱,与其它菌同室发菌,无法与其它菌竞争培养室中的氧气,造
成生长速度减慢,易染杂菌。
3栽培场地的选择和大棚的搭建
3.1栽培场地应选在易管理,水、电比较方便的地方;地势平坦
及缓坡地均可。整地:栽培场地选择好后,去除土中的石块,为了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菌棒下地前,在土中撒些生石灰。
4.出菇和栽培管理桑黄菌的出菇管理与灵芝等药用真菌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气、除草、防杂菌等几个方面。但
具体管理上又存在差异。由于桑黄菌生活力比较弱,因此管理上应
细心、认真,做到随时出现问题随时解决。
4.1温度管理桑黄属于高温型药用真菌,其出菇温度在25~30℃,温度低于25℃,高于30℃子实体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子实体最佳生
长期在春秋两季,夏季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子实体方可正常生长。
变温处理,如昼夜温差的刺激利于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
4.2湿度管理桑黄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高湿的条件,土壤湿度达50%~60%,空气湿度达90%以上,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甚
至将桑黄菌棒的一头泡在水上,菌棒顶部照样有桑黄子实体形成和
生长。
4.3光照桑黄子实体的发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子实体发生期的
光照应适宜。光照太强,一方面子实体的形成受到抑制;另一方面,
棚内温度升高,也抑制子实体的生长。一般棚内光的透射率以10%
左右为佳。
4.4通气桑黄菌与其它药用真菌一样,通气是子实体形成的重要
环节,氧气不足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子实体颜色由亮黄色变暗黄色。每天通风换气至少2次以上,早晚各1次,特殊情况还应具体
分析。如棚内温度过高,除喷雾降温外,还可以强制通风的方式降温。在进行桑黄栽培中发现,夏季高温季节,桑黄菌生长停止。为
了提高桑黄的产量,早春、晚秋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内,既可遮阳,又利于棚内温度提高;菌棒发菌快,做到增产、增收。夏季高温
季节,将遮阳网放在棚外,在遮阳的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
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
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
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
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
一大特点。国内野生桑黄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
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
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有少量出产。
二、建造桑黄棚
根据桑黄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桑黄大棚,要求桑黄棚地面清洁,墙壁
光洁耐潮湿。桑黄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桑黄棚建在有
树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培养料入棚前要严格消毒,每立
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24小时之后使用。东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春种以4~5月份最佳,夏种以9~10月份最好。
三、栽培料配方的选择
桑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合本地区的配方。目前,我们采用的配方是:桑树锯末77%,麸皮15%,玉米粉5%,糖、磷肥和石膏各1%,每100公斤栽培料加JTD802生长素50毫克。
四.栽培料的制作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
膏粉等料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60%~65%,以用手攥紧时料成团指
缝似滴不滴水为好。料拌好后即可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可选
用15厘米×35厘米或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
袋装料400~450克,聚乙烯料袋采用常压灭菌10~12小时,聚丙
烯塑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2小时,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
菌室内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种料袋25~35袋。将已接种的菌袋移
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一般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
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倒一次,这样做一是可以平衡温度,二
是经过翻动可增加袋内氧气,使发菌更快。
五、管理技术
桑黄是喜温型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较高的温度。菌丝生长温度以24~28℃为最佳,子实体在18~26℃之间长势最好。
1.发菌阶段:发菌期间,培养室内保持22~28℃,空气相对湿
度要求50%~60%,每天通风半小时,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一次,当菌丝体发满2/3时,移入培养棚内,松开料袋口,用手轻轻
一提,留一点缝隙。棚内以散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一般经25~
32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料袋。个别料袋菌丝发育不匀,可挑出单放。
出黄时棚温保持在18~26℃,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
并提供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向墙壁四
周及空间喷水3~4次。
每天上午8时以前及下午4时以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换气。原基膨大3~5天,逐渐形成
菌盖,要增加喷水保湿,气温过高要喷水控温。通风不良易出畸形
桑黄,出现畸芽要及时割掉。当菌盖颜色由白变浅黄再变成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