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
卫生院地震灾害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XXXX卫生院地震灾害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灾害发生后医院应急处理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工作,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条根据《XX省地震应急预案》、《XX县地震应急预案》和卫生局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应对处置我镇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开展医疗救护和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第四条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的应急救援工作;医院视震情确定派出应急救援的有关科室及医护人员。
第五条预案的启动条件我镇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医院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启动本预案。
第六条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医院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抗震救灾指挥办公室和现场医疗救护组、消毒消杀组、后勤保障组等机构。
(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成员:XXX职责任务:1、参加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
落实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
根据要求部署医院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医院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有关救援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医院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设备及物资供应等工作。
4、根据指令及时派出救援组赴受灾地区开展抗震救灾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等工作,外出救援现场指挥由孔庆国副院长负责。
5、负责震后灾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震后人员伤亡,救治情况。
6、负责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XXX副主任:XXX成员:XXX职责任务:(1)负责联系医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及组织医疗救护人员三十分钟内到达医院各自的工作岗位,做好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准备工作。
(2)负责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应急工作。
(3)负责保持与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一、背景近期,某地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为了有效应对该地区的医疗卫生问题,制定本方案,以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疾病的发生。
二、目标1.迅速组织卫生救援队伍,开展快速救援。
2.确保医疗物资及时运抵灾区,满足救援需求。
3.做好受伤人员的分类救治,降低继发伤害发生率。
4.加强流行病监测,预防传染病的暴发。
5.建立灾区心理援助体系,关注和照顾受灾人员的心理健康。
6.做好卫生宣教,提高受灾群众的卫生意识。
三、应急措施1.迅速组织卫生救援队伍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邀请医疗专家、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心理援助人员等组成卫生救援队伍。
确保救援队伍的专业性和能力。
2.运送医疗物资卫生部门与交通部门紧密合作,确保及时运抵灾区的医疗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等。
组织专人负责物资的储存和分发。
3.分类救治在灾区建立临时医疗点,根据伤病情况进行分类,实施及时救治。
优先救治危重伤员和有生命威胁的病患,同时组织志愿者开展伤员转运工作。
并确保医疗点内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流行病监测及防控建立流行病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灾区的疫情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组织灾区的卫生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隔离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5.心理援助与心理救援专家团队合作,建立灾区心理援助中心。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解除受灾人员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和勇气,恢复正常生活。
6.卫生宣教通过展览、讲座、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向受灾群众普及卫生知识,宣传防病、治疗等相关知识。
加强对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的监测,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提高受灾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四、工作流程1.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任务。
2.组织协调力量,确保人员的及时到位。
3.建立指挥中心,负责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4.分工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密切配合。
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规范全省救灾工作,合理配置自然灾害预警、救助等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和我省其他有关救灾工作政策规定,结合我省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沙尘暴,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重大动物疫病等自然灾害(以下简称“灾害”)的政府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我省毗邻省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灾害并对我省区域内造成重大影响时,依据本预案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1.4 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2)坚持综合协调,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4)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2 组织指挥体系2.1 甘肃省减灾委员会甘肃省减灾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减灾委)为组织协调全省灾害救助应急的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协调灾害预警预报,开展应急响应、紧急救援、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及灾后恢复重建,协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指导市州开展防灾减灾等工作,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灾情会商会议。
省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长为省减灾委主任,省减灾委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由省减灾委专职副主任兼任,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灾害救助相关工作。
医疗地震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国家地震应急预案》3.《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地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决策指挥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2.设立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3.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开展伤员救治、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护理部:负责组织护理力量,协助医务科开展伤员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3)药剂科:负责组织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救治工作。
(4)设备科:负责组织医疗器械供应,保障医疗救治工作。
(5)保卫科:负责维护医疗救援现场秩序,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五、应急响应1.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2.组织开展伤员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防止疫情发生。
4.做好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和帮助。
六、信息报告1.地震发生后,立即向上级部门、地方政府报告灾情。
2.定期向上级部门、地方政府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3.做好救援现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七、后期处置1.对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
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恢复医疗卫生服务。
3.总结地震应急救援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八、附则1.本预案由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地震灾害中的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

地震灾害中的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灾害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医疗资源短缺,因此,及时有效地组织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工作对于挽救生命、减轻伤害、恢复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震灾害中的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地震灾害中的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伤病情况,迅速组织救治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损失。
同时,及时提供医疗卫生保障可以防止疾病爆发和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此外,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也是受灾人民的基本权益,能够缓解他们的痛苦,提高灾后重建的效果和速度。
然而,在地震灾害中开展医疗卫生保障与救治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现场通常是一片混乱和不稳定的环境,道路、交通和供电系统可能遭受严重破坏,给医护人员的救援和救治工作带来困难。
其次,医疗资源可能不足,包括医生、护士、药品、设备等,需要迅速调集和配置,以满足大规模伤病患者的需求。
此外,灾区的医疗设施往往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需要进行紧急修复和加固。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及早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指挥调度体系,确保快速组织救治工作。
这包括成立医疗救援队伍,调派专业人员和装备到灾区,建立现场指挥中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救援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要迅速调集医疗资源,包括人员和物资。
可以通过紧急调动全国范围内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组成医疗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开展救治工作。
同时,要及时调拨医疗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等物资,满足受灾地区的医疗需求。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实施远程医疗服务,为灾区提供远程诊断和治疗支持。
第三,要加强医疗设施的修复和建设。
在地震灾害中,医疗设施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紧急修复和加固。
可以通过动员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派遣维修队伍到灾区进行设施修复和加固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提高地震灾害中的医疗救治能力。
地震后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

地震后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1. 简介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导致大规模伤亡和破坏。
为了应对地震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紧急情况,制定合适的医疗救援方案及操作步骤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案和步骤,以确保在地震后能够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2. 医疗救援方案2.1 事前准备在地震发生前,应该进行以下事前准备工作:- 确保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充足,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 与相关救援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制定合作计划;-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2.2 伤员救治地震发生后,应迅速展开伤员救治工作:-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穿戴好防护装备并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 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将伤员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等级;- 针对不同伤员等级,提供相应的紧急治疗和抢救措施;- 尽快将伤员转移至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救治。
2.3 医疗设施建设在地震后,可能会出现医疗设施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展开医疗设施建设工作:- 快速设置临时医疗点,提供基本医疗救治服务;- 确保医疗点设施的安全和卫生条件;- 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满足救援需求;- 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操作步骤3.1 地震发生后当地震发生后,应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医疗救援工作:1. 立即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并确保自身安全;2. 组织医疗团队,指派任务和职责;3. 快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提供初步的医疗救治服务;4. 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和分类,并提供紧急治疗和抢救措施;5. 协调并与其他救援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请求支援和转移伤员;6. 进行医疗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医疗点的安全和卫生条件;7.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工作。
3.2 救援后期在地震救援的后期,应继续进行以下工作:1. 继续提供医疗救治服务,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治疗;2. 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3. 开展健康防疫工作,预防疾病传播;4. 提供长期康复和心理辅导支持,帮助伤员恢复身心健康;5. 收集救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预案

一、预案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地震发生时,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避免,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为提高地震医疗卫生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确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3. 为地震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救援服务。
4. 提高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 设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预案。
3. 成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
4. 设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物资保障组,负责调配、供应救援物资。
四、救援流程1. 信息收集与报告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电话、网络、卫星等多种渠道收集地震灾区信息,及时报告上级指挥部。
2. 现场救援(1)伤员搜索与评估: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灾区,开展伤员搜索与评估工作,对伤员进行分类、分级。
(2)伤员转运:根据伤员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或临时救治点。
(3)现场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医疗救治(1)伤员分类:根据伤员病情,将伤员分为重伤、轻伤和未受伤人员。
(2)伤员救治: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对轻伤员进行常规救治。
(3)医疗物资保障:确保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4. 心理援助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5. 防疫工作加强灾区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五、救援保障1. 人员保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确保救援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体能。
2.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包括药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等。
3. 交通保障:确保救援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畅通,方便救援人员及物资的运输。
甘肃省卫健委地震应急预案

甘肃省卫健委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预警与监测
1、加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2、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
3、加强地震灾害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
二、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建立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确保各级应急机构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
2、做好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工作,确保救援物资及时到位。
3、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三、地震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1、组织地震灾害救援行动,全力搜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2、做好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安置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3、组织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促进受灾地区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18•【字号】甘政办发[2010]85号•【施行日期】2010.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8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八日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启动条件3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4 应急准备4.1 组织准备4.2 资金准备4.3 物资准备4.4 通信和信息准备4.5 救灾装备准备4.6 人力资源准备4.7 社会动员准备4.8 避难场所准备5 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5.1 灾害预警预报5.2 灾害信息共享5.3 灾情信息管理5.4 灾情信息发布6 应急响应6.1 Ⅰ级响应6.2 Ⅱ级响应6.3 Ⅲ级响应6.4 Ⅳ级响应7 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7.1 灾后救助7.2 恢复重建8 附则8.1 奖励与责任8.2 预案的管理和更新8.3 预案生效时间1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能力,规范全省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特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置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34号)、《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民发〔2009〕89号)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7〕141号)以及国家有关救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结合我省救灾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为保障地震发生后我院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充分利用医院现有条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地区地震灾害发生时所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医院成立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医疗救护小组(一)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主要职责:1、组织实施本预案,对医院抗震救灾工作实行统一指挥;2、协调、指导全院抗震救灾医疗救护、自救等工作;3、组织和协调全院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医疗救治工作;4、对灾区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病工作进行紧急支援(二)地震医疗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1、发生地震时,需将患者撤离病房,疏散至广场空地或院内紧急避难场所撤离中医护人员要注意维护秩序,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恐惧2、情况紧急不能撤离时,叮嘱在场人员及患者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3、维持秩序,防治混乱发生(二)组织领导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并立即启动地震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职能,统一指挥、调度卫生应急的救援工作(三)自救地震发生时,震区人员应镇定沉着,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地震发生时迅速躲到安全处等医务人员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四)医疗救治1、地震灾害的现场救援应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在救灾部门抢险救援人员的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2、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顽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3、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原则,给于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4、完全性饥饿病人被困时间长,精神紧张,体力大量消耗、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可给静脉输液、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内服,在严密观察下后送5、出血是造成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加压、填塞或上止血带等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软质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6、伤口的创面要紧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以减少继发损伤和止痛,并与搬运7、对于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免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止加压包扎或止血带病人口渴者,可给于碱性饮料,及时运送8、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输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未尽事宜由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小组临时决定。
地震后医疗救援情况汇报

地震后医疗救援情况汇报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着灾区人民的生存和健康。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医疗救援人员及物资的迅速调配。
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医疗救援队伍,调集了大量医疗救援人员和物资,第一时间赶往灾区。
在救援队伍中,我们有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和护士,他们在灾区展开了紧急救治工作。
同时,我们还调配了大量的药品、医疗设备和救援物资,确保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紧急救治和伤员救助工作。
在灾区,我们的医疗救援队伍迅速展开了紧急救治工作。
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伤员进行了初步的救治,确保了伤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了伤员的转运工作,将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救治工作中,我们尽最大努力挽救了更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三、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在地震灾区,我们还加强了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我们组织了医疗队伍对灾区进行了全面的卫生检查和消毒工作,确保了灾区环境的卫生安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灾区人民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传播。
四、心理援助和社会服务工作。
在地震灾区,我们还加强了心理援助和社会服务工作。
我们组织了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对灾区人民进行了心理疏导和社会帮扶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了社会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各种帮助和支持。
五、医疗救援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总结。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的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迅速调配了医疗救援人员和物资,开展了紧急救治和伤员救助工作,加强了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开展了心理援助和社会服务工作。
这些工作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保障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医疗救援工作中,应该加强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医疗救援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医疗救援物资的储备和调配,加强医疗救援工作与其他救援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强医疗救援工作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3.24•【字号】甘政办发[2008]29号•【施行日期】2008.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29号2008年3月24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现将《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事件分级1.4 适用范围1.5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应急指挥机构2.2 日常管理机构2.3 专家咨询委员会2.4 专业技术机构2.5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3 监测、预警与报告3.1 监测3.2 预警3.3 报告4 应急反应4.1 应急反应原则4.2 事件发生地应急反应措施4.3 非事件发生地应急反应措施4.4 分级反应5 应急处置5.1 应急处置原则5.2 现场处理5.3 医疗救治5.4 信息通报5.5 应急反应终止5.6 应急处置工作评估6 善后处理6.1 善后处理6.2 奖励6.3 抚恤和补助6.4 补偿6.5 责任6.6 社会救助与保险7 应急处置保障7.1 信息保障7.2 应急体系建设7.3 卫生应急队伍准备7.4 培训和演练7.5 集中留验观察场所准备7.6 应急物资储备7.7 科研和交流7.8 经费保障7.9 通讯与交通保障7.10 法律保障7.11 社会公众宣传教育8 附则8.1 名词术语8.2 预案解释8.3 预案实施9 附录9.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9.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框架图9.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项预案构成9.4 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1 总则1.1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

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方案1. 引言自然灾害如地震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灾区组织和提供紧急的医疗卫生救援。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的方案和措施。
2. 灾前准备在地震发生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防止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和疾病传播。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 制定灾害响应计划:建立一个完善的灾害响应计划,包括医疗设施的准备、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及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 加强卫生教育:通过广泛的卫生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地震安全知识,提高灾后卫生防护意识。
- 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地震灾区的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3. 灾中应急响应当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应急响应措施:- 制定紧急救援计划:依据灾情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制定紧急救援计划,包括构建临时医疗设施、聘用和调派医疗人员以及运输救援物资等。
- 创造清洁环境:清理灾区的废墟和污染物,确保救援人员和受伤者在清洁的环境中得到救治。
- 调配救援物资:根据需求,及时调配救援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等。
- 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建立临时医疗站和医疗救援队,为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紧急救治。
- 加强疫情监测:密切监测灾区疫情的发展,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避免疫病的传播。
4. 灾后恢复与重建灾后恢复与重建是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援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恢复卫生基础设施:修复和重建受损的卫生设施,包括医院、诊所、卫生站等,确保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
- 重建医疗资源:完善医疗资源的储备和配置,提高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能力。
- 提供心理支持:为地震受灾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创伤并恢复正常生活。
- 预防慢性疾病:加强对灾区居民的慢性病预防和管理工作,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品质。
- 建立灾后监测系统:建立灾后监测系统,跟踪疫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
地震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影响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和地质变动可能导致医疗设施损坏、人员伤亡以及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
以下将详细探讨地震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影响。
一、医疗设施损坏地震可能导致医疗设施的破坏,包括医院、诊所、药房等医疗机构。
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和结构倒塌可能导致医疗设施的损毁甚至完全瘫痪,使得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此外,地震还可能导致供电中断、水源中断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医疗设施的正常运作。
二、人员伤亡和医护力量不足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和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等。
部分医务人员可能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中,无法及时进行救援和医疗工作。
同时,地震还可能导致医护力量不足,因为一些医务人员可能自身受伤或无法到达灾区进行救援工作,从而使得医疗资源更加紧缺。
三、医疗资源短缺地震引发的供应链中断、交通中断和设施损坏会导致医疗资源短缺。
例如,地震可能导致药品、医疗器械和消耗品的供应中断,使得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作。
此外,地震还可能导致电力、水源和通信网络的中断,进一步影响医疗资源的供给。
医疗资源的短缺会使得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疫情爆发和传染病控制困难地震后,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资源短缺,可能导致疫情爆发和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增加。
因为地震造成的破坏和拥挤,可能导致人群聚集,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医疗机构难以进行有效的疫情控制和防治工作,从而使得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
五、灾后重建和恢复地震发生后,医疗卫生系统需要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
这包括修复医疗设施、补充医疗资源、培训医护人员以及改善医疗服务等。
灾后重建和恢复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国际援助的支持,旨在恢复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并提高其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震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医疗设施的损坏、人员伤亡和医护力量不足,导致医疗资源短缺和疫情爆发的风险增加。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甘肃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0.11.15•【字号】甘卫人发[2010]499号•【施行日期】2010.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表彰全省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甘卫人发【2010】499号)各市、州卫生局,省卫生厅直属各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二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各有关单位:今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省卫生厅紧急动员,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奔赴灾区,全力以赴开展医疗救治、伤员转运、灾后防疫、卫生监督、心理干预等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我省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表现出了优秀专业素质、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业素养和严明的组织纪律,得到了卫生部、青海省有关部门以及灾区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激励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省卫生厅决定,授予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等18个单位“全省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滕贵明等65名同志“全省卫生系统玉树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先进个人”称号。
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是全省卫生系统在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
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的楷模。
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们坚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视灾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视病人如亲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顽强拼搏,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尊重科学、依靠科学、临危不惧、沉着应对的求实精神,使之成为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5.12汶川地震甘肃灾区院前急救总结与思考

院前救援医疗队,配备 3 辆救护车及补充医疗、后勤
保障器材 ,3 院前急救 医生 ,赶赴甘肃陇南地震灾 名
区增援 。从 5 1 — 1日,中心先后派出的 3 月 3 2 批院
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 前救援 医疗 队 ,在 陇南 文县碧 口、中庙 、玉垒 、临 预案》 和我中心 《 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抗 江 、丹堡、桥头 ,武都 区外纳、东江 、甘泉、两水 、 O 震救灾应急医疗救援工作调度指挥分为两个层面,我 角弓等 2 个 乡镇 以及 临夏巡诊搜救伤员,现场救治 按照甘肃省卫生厅
运送省级 医院 l 名 医疗 队员赶往甘肃省甘南地震灾 2
区。
5 o8 5月 1 . 20 年 2 3日 1 8时 派出首批院前救援医疗 队,2 辆越野型指挥 车、6 辆救护车 ,由省卫生厅厅 长和 1 位副厅长带领 ,1 名中心领导带 队,1 名院前
地区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职责 。接到省卫
1 预 案启动 51 0 8年 5月 1 日 1时 派 出 中 型 面包 车 1 , . 2 0 3 辆
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是甘肃省省级院前紧急
医疗救援的唯一专门机构 ,除了承担省会兰州市的各 类突发事件院前 医疗救援和 日常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
救任务以外 , 受省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调度 ,负有跨
7 6 中心执行省卫生厅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度指令 ;我中心 重伤员 2 人 ;转送各类重伤员 3 人 ;同时配合疾控 月 6日, 抗震救灾医疗队执行 中心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领导小组 机构 、其它医疗队运送药品和医疗 队员。5 2 指令 ,中心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中心副主任担任 中心赴灾 区院前救援医疗队完成阶段性院前医疗救援 任务 ,分批陆续撤 回兰州。 副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5 0 8 5月 1 . 20 年 4 5日至 6月 7日 分别 由中心主任、 3 物资准备 副主任等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分 5 批次从甘 3 车辆及器材配置 越野型指挥车 2 ,配置警报 肃陇南市武都 区和四川省松潘县 ,将 2 名危重震灾 . 1 辆 6 警灯 、无线电台 (5 兆 、5W) 40 0 ;救护车 2 辆 ,配 伤员长途监护转运到甘肃省人 民医院、省中医院、兰 5 置警报警灯、无线电台 (5 兆 、5W) 40 O 、急救药品、 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军区总医
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三、组织体系(一)成立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二)设立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负责制定医疗卫生救援方案、技术指导和培训。
(三)建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包括专业医疗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紧急医疗物资储备队伍。
四、应急预案(一)地震灾害发生时,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赶赴灾区。
(二)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迅速开展以下工作:1. 评估灾区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确定救援重点区域和对象。
2. 组织医疗救治,优先救治重伤员、危重病人和急需救治的病人。
3. 建立临时医疗点,为灾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4. 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蔓延。
5. 提供心理援助,缓解灾区群众心理压力。
(三)地震灾害结束后,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继续组织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开展以下工作:1. 继续提供医疗服务,保障灾区群众身体健康。
2. 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反弹。
3. 组织灾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4. 帮助灾区恢复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完善医疗卫生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三)加强医疗卫生救援培训,提高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救援技能。
(四)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调整,由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负责修订。
七、附则本预案的解释权归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所有。
甘肃:强力自救

维普资讯
甘 肃 强力 自救
口文 / 吴凤 清
在 多地 区地 震 灾害严 重而 外部 救 助又 非 常有 限 的情 况 下 ,甘肃 省卫 生 主管部 门和 医疗 机构 展开 了积极 和系统 的 自救
“ 苦呻吟 的伤员 、呼啸刺 痛
主 任 ,也 是 临 危受 命 为 甘 肃 省 人
定 ! ” 正 在 为 一 位 高 危 孕 妇 做 剖 腹 产 手 术 的 包 惠 珍 吩 咐 其 他 医 生 ,手 术 继 续进 行 。 手 术室 里 3 位 主 治 医 生 、 2 麻 醉 师 、 1 助 产 位 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将 病 人 该 做 的 检 查 和 手 术 做 完 后 再 转 移 到 帐篷 里 。 虽 然 这 样 很 危 险 ,但 可 以 更 有 效 地 开 展 医疗 救 治工 作 。 地 震 发 生 后 ,甘 肃 省 地 震 灾 区 的每 个 医 院 很 快 都 搭 建 起 临 时 医疗 帐 篷 , 陇 南 地 区 第 一 人 民 医 院还 在 临 时 搭 建 的 帐 篷 里 建 立 起 手 术 室 。截 至 5 1 日1时 ,陇南 月 6 8 市 三级 医疗 机 构 累计诊 治 伤 员65 23 人 ,住 院 17人 ,出院66 。 22 7人
地 对 患 者 进 行 救 治 ,最 大 限度 地
挽 救 了 患者 的生 命 。
64
中 国 医 院 院 长 ・半 月刊
维普资讯
汶 川地 震 +医疗 救援 全记 录
织 、装 备 、物 资 、 药 品 等 有 关 事
宜 进 行 部 署 。 经 紧 张 准 备 , 医疗
降 到 了最 低 。
大 家保 持 镇 定
医疗单位地震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医疗单位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 《医疗卫生机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指南》5. 《医疗机构地震应急处理规定》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单位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四、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 属地管理,快速反应;4. 依靠科学,资源共享;5. 依法规范,措施果断;6. 平战结合,常备不懈;7. 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2. 设立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设立地震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4. 设立医疗卫生救援小组,负责医疗救援工作的具体实施。
5. 各部门、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地震应急救援任务。
六、预警预防1. 建立地震预警信息接收和处理机制,确保及时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2. 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提高职工和患者的防震减灾意识。
3. 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4. 做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七、应急响应1. 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部。
2. 组织医疗卫生救援小组,迅速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3. 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救治,优先救治重伤员。
4. 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对重伤员及时转送至具备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
5. 加强伤员救治工作,确保救治质量。
6. 开展心理疏导,缓解伤员心理压力。
7. 维护医疗单位正常秩序,确保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八、后期处置1. 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预防传染病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分级3.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体系3.1组织领导体系3.2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3.4应急处置队伍3.5 临时医疗卫生救援机构4.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启动预案响应4.2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4.3响应终止5.现场医疗卫生救援5.1医疗救治5.2疾病预防控制5.3健康教育5.4疾病监测与报告6.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6.1开展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6.2灾区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6.3灾区的卫生防疫防病工作7.物资保障8.附则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地震灾害前的医学准备,保障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省卫生系统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地震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省区域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其他地质灾害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1.4.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提高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4.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和地震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享行业信息资源,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辖区内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等工作。
1.4.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
各级卫生部门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地震灾害引发的医疗卫生事件。
1.4.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
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地震灾害中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发生地震灾害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级别,启动卫生应急响应。
同时,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和伤病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卫生应急响应级别。
参照《国家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分级响应标准,卫生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2.1 Ⅰ级响应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
震灾害。
2.2 Ⅱ级响应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2.3 Ⅲ级响应造成2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2.4 Ⅳ级响应是指造成2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6.0级地震。
3. 破坏性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体系3.1组织领导体系3.1.1在省防震减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省卫生厅设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厅领导任组长,厅机关有关处室和部分直属单位参加。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为省防震减灾指挥部提供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的建议;协调、指挥全省救灾防病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省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对灾区医疗卫生救援进行紧急支援,领导小组战时为临时指挥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1.2 由省卫生厅派出人员组成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地震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协调、指挥工作。
3.1.3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辖区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2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或成立专门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承担地震灾害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技术指导任务,并提供咨询建议等。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等要根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3.3.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病员的转送以及院内救治等。
3.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灾区疫病信息监测和报告,饮用水检测、净化、消毒,灾民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以及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等。
3.3.3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灾区及安置区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3.4采供血机构负责保障血液的采集和储备及供给。
3.4应急处置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建救灾防病卫生应急队伍,并按要求加强队伍的培训与演练,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3.4.1组建医疗救护队伍,由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害伤亡人员的抢救和治疗。
3.4.2组建卫生防疫队,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区环境消毒、污染水源的净化消毒、媒介生物消杀、卫生知识宣传、疫区疾病监测、预防性给药等工作。
3.4.3组建卫生监督执法队,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中的卫生执法与监督工作。
3.4.4组建心理干预队,由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区各类人员的心理健康疏导等。
3.5 临时医疗卫生救援机构震区医疗卫生机构损毁时,要建立临时医疗卫生机构。
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组建临时医院的人员和位置。
临时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承担现场人员抢救和防病等任务。
4.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4.1启动预案响应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在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同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2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灾害的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医疗卫生救援响应。
发生Ⅳ级地震灾害,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Ⅳ级响应;发生Ⅲ级地震灾害,由市(州)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Ⅲ级响应,市、县二级卫生部门同时行动;发生Ⅱ级以上地震灾害,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Ⅱ级响应,省、市、县三级卫生部门同时行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请求卫生部给予援助。
4.3响应终止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结束,伤员在医疗机构得到科学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可宣布终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转入常规工作,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现场医疗卫生救援5.1医疗救治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援应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5.1.1临时医疗收治点医疗救援队伍进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抢险救援人员支持帮助下,以保证基本安全为原则,建立临时医疗收治点,集中收治伤员。
利用一切可能的现场物资,动员民众或志愿人员,至少将收治点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危、重症伤员收治区和轻症伤员收治区,并在隐蔽的地方设立停尸点。
5.1.2 早期救治医疗救援队伍按照平时演练或临时分工,设立检伤分类组、危重患者救治组、转运统计组,同时至少确定1名医务人员负责轻症伤员的处置和登记汇总。
按照先检伤后救治,先重症后轻症,先救命后治伤的救治处置伤员。
5.1.3 伤员的搬动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
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伤员,应由3~4人一组轴线搬抬伤员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转运。
5.1.4伤员的转运对一般伤员和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的重伤员,要及时分散转移到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正规治疗。
必要时成立转运小组,全面负责伤员的转运,并设立中转救援所,指定护送医疗队,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械等,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对伤员进行快速转运。
长途转运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5.1.5灾区医院、临时医院和后方接受伤员的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5.2疾病预防控制5.2.1加强饮用水卫生措施地震发生后,要选择临时性供水水源并加以防护。
选择临时性水源的总原则是先选用深层地下水,如有困难,依次选择泉水、浅层地下水、地面水,同时注意避免临时水源的污染。
饮用水消毒以化学含氯消毒剂为主,采取直接投加法和持续加药法对缸水、井水进行消毒。
另外,在地震灾害条件下,要强化对使用消防水龙带输水、用水车送水及用自备的取水工具分散取水等临时供水措施的卫生监督,保证饮用水卫生。
5.2.2加强食品安全措施加强集体食堂、临时饮食供应点、外援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严防食品污染。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灾害过后恢复生产经营前,必须经食品监督机构重新审查、许可后恢复生产经营,在灾害袭击的非常时期,也要要保证灾民吃到安全的食物。
5.2.3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协助有关部门要好灾民临时居住地建设、简易厕所的修建和垃圾粪便的收集处理、尸体的卫生处理等环境卫生工作。
5.2.4传染病控制重建安全饮用水系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生物媒介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加强病人的隔离、治疗,做好疫点(疫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及时开展应急计划免疫工作。
5.3健康教育组织编印卫生宣传资料,宣传灾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应急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和多种形式(如黑板报、宣传画、演出、讲课等)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力争提高灾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
5.4疾病监测与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灾区疾病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报告。
6.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6.1开展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6.1.1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