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概述
自主神经系统概念高中
自主神经系统概念高中
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生物神经系统,允许无脑的生物由内在的机制来控制身体关节的运动。
它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包括一组神经元组织,称为神经元元件,以及一组机械元件,称为机器元件。
神经元元件将身体运动控制信号发送给机械元件,从而控制身体运动,而机械元件则反馈信号以便检测机械运动。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可以模拟大脑,它被广泛用于各种机械应用中,包括机器人控制、机器手、自动驾驶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控制等。
此外,自主神经系统还可以用于医疗领域,可以帮助某些患者控制他们的肢体运动,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自主神经医学
自主神经医学自主神经医学是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门学科,它探究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一套自动调节系统,负责自主地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自主神经医学的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自主神经医学的研究前沿和应用进展。
首先,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自主神经医学研究了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解剖、电生理学和成像学。
通过利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自主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例如,利用脑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自主神经系统在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变化,揭示了自主神经系统与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此外,电生理学研究揭示了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电活动特征,为神经医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自主神经医学研究了自主神经系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变化。
例如,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在应激状态下的活动增加,可以引起血压上升和心跳增快等生理反应。
此外,自主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调节消化、呼吸和泌尿等生理过程。
对于这些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机体的正常生理机制,也有助于探索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再次,从医学角度来看,自主神经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自主神经系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自律神经失调等。
因此,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表明,通过改变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和控制心律失常。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自主神经调节疗法和神经反射疗法,也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最后,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主神经医学研究了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影响人的情绪和焦虑水平。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控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控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各器官、组织和系统活动的重要调节系统之一。
它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个系统共同对心血管系统进行调控。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心血管活动,包括心率、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等,以维持心血管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一、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控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
交感神经通过以下方式对心血管产生作用:1. 增加心率: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β1肾上腺能受体,促使心脏起搏细胞产生更快的动作电位,增加心律和心率。
2. 增加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β1肾上腺能受体,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
3. 收缩血管:交感神经通过刺激血管的α1肾上腺能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4. 扩张冠状动脉: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冠状动脉的β2肾上腺能受体,使冠状动脉平滑肌松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保证心肌供血。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控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副交感神经通过以下方式对心血管产生作用:1. 减慢心率: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M2胆碱能受体,抑制心脏起搏细胞的电活动,降低心率。
2. 缩短房室传导时间: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心脏的M2胆碱能受体,减慢房室结传导,使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变短。
3. 扩张血管:副交感神经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上的M3胆碱能受体,释放一氧化氮,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
总结起来,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对心脏产生兴奋作用,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同时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对心脏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同时引起血管扩张。
这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确保血液供应的需求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其他调节因素的影响,如体液和体温的变化、荷尔蒙的释放等。
自主神经系统
概述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由于这些器官的活动是非随意的,似乎是自动进行的,故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因为该系统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又称为内脏神经系统;又因该系统功能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运动,故也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一样,也含有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也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器,把感受到的各种刺激通过中枢突传到各级中枢,到达大脑,经中枢整合后,再通过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器官的活动,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位置与外形内部结构功能走行分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支分布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由于这些器官的活动是非随意的,似乎是自动进行的,故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因为该系统与内脏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又称为内脏神经系统;又因该系统功能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运动,故也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和躯体神经一样,也含有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也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受器,把感受到的各种刺激通过中枢突传到各级中枢,到达大脑,经中枢整合后,再通过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器官的活动,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并发挥重要作用。
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根据形态结构、功能和药理的特点,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有:(1)支配器官不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自主神经的名词解释功能解剖学
自主神经的名词解释功能解剖学
自主神经是指内脏神经纤维中的传出神经,也称为自律神经或植物神经。
它掌握着生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搏动、呼吸、消化、血压、新陈代谢等。
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它们的作用相互协调,使得机体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
在功能解剖学上,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来实现机体内部的稳定。
自主神经的支配范围广泛,包括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等内脏器官。
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内脏器官功能的异常表现,如心血管事件、胃肠道症状、呼吸障碍、泌尿障碍等。
其中,交感神经主要支配血管和呼吸系统,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皮肤和黏膜温度升高,以供身体应急时所需。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血管扩张,心跳减慢,使皮肤和黏膜温度下降,以节省身体的能量消耗。
正确认识所谓的自主神经
正确认识所谓的自主神经【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58-01何谓自主神经?“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
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通过下丘脑、脑干及脊髓各节段既拮抗又协调地共同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所有调节活动均在无意志控制下进行。
自主神经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1]。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及著作,像“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等类似的字眼在各类医学著作中屡见不鲜。
“植物神经”一词由reil在1857年首次提出,其将内脏和心血管活动与躯体随意性活动严格区别开来,其影响意义深远,此名称迄今仍为神经科学界所惯用。
1889年,现代“自主神经”的创始人langley和他的同事dickinson提出了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名词,从此确立了内脏、心血管活动神经支配的独立地位。
langley 所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内脏、心血管的传出活动,他们发现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基于langley的记述,greving于1928年对自主神经做了如下定义:“自主神经系是指与内脏器官(由平滑肌和腺体组成)神经支配有关的全部神经细胞核纤维。
它们的调节活动常不受意志的影响”。
从他们的观点以及所涉及的实际内容来看,他们所提出的自主神经概念实际上只限于内脏神经的传出部分,尽管langley本人也曾认为自主神经中有传入成分,但“自主神经”的传统观念却未受到质疑,以致“自主神经”、“植物神经”一直被视为神经系统的特殊部分而流传下来。
近30年来随着神经科学的飞跃发展,对内脏传入认识的新发现不断涌现,不少学者开始质疑“自主神经”的看法,有人曾建议将自主神经系(植物神经系)改称为内脏神经系,也有人曾提出折衷的建议,即将自主神经的范围拓宽,不仅包括内脏运动神经的周围部,而且主张将内脏传入神经成分和与内脏活动有关的整个中枢都包括在自主神经之中。
自主神经名词解释
自主神经名词解释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控制着我们身体的许多自动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和排泄等。
自主神经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负责身体的应激反应。
当我们感到紧张、兴奋或惊恐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使身体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
这种模式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水平升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和力量。
交感神经系统还控制着呼吸、消化和排泄等自动功能。
它的主要神经元位于脊髓和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另一部分,它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反,它负责身体的放松反应。
当我们感到平静、放松或睡眠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使身体进入“休息和消化”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心率降低,血压下降,消化和代谢加快,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元位于脑干和骶髓。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感受器共同完成的。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它通过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
周围感受器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它们通过神经元和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被中枢神经系统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神经元和神经递质传递给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身体的自动功能,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病自主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
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心绞痛、焦虑、抑郁和失眠等症状。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调可能导致低血压、心率过缓、消化不良、便秘、排尿困难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这些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结论自主神经系统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控制着身体的许多自动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相互作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自主神经系统概念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自主神经系统概念(一)定义自主神经系统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二)交感神经1. 结构与分布-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段至腰段的侧角。
其神经纤维由中枢发出后,经神经节换元,然后到达效应器。
-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内脏器官都受其支配。
例如,在心脏中,交感神经纤维可支配心肌细胞。
2. 功能特点-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发挥主要作用。
例如,当人面临危险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生理反应。
这有助于机体应对紧急情况,如提高机体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为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做好准备。
(三)副交感神经1. 结构与分布-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骶段。
其神经纤维同样经过神经节换元到达效应器。
-副交感神经也广泛分布于内脏器官,如在胃肠道,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平滑肌和腺体等结构。
2. 功能特点-在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发挥主要作用。
它的功能往往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例如,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增强、瞳孔缩小等,有助于机体进行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维持身体的平静状态,即“休息和消化”功能。
(四)自主神经系统的意义1.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例如,通过调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2. 协调内脏器官活动-确保不同内脏器官之间的活动相互协调。
比如,在消化过程中,副交感神经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同时也会协调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功能,使消化过程顺利进行。
二、。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即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脊椎动物的末梢神经系,由躯体神经分化、发展,形成机能上独立的神经系统。
单一地或主要地由传出神经组成,受大脑的支配,但有较多的独立性,特别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因此,兰列(J.N.Langley1905)命名为自主神经系统,另外也称不随意神经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
目录1简介2分类综述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中枢部分3功能特点不受意志控制双重支配颉颃作用紧张性效应应急反应递质均为乙酰胆碱调节中枢4系统生理5情绪调控6化学传递7紊乱8治疗9与胆石症的关系简介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
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它们的中枢部也在脑和脊髓内,周围部包括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和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别构成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1]。
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自主神经系统成为又名植物神经组织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留学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积累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科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两个系统分会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的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自主神经处长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
2分类综述包括交感神经系和副交感神经系两个系统,通常,一个器官都分布有两系统的神经纤维,保持着自主神经系统双重的神经支配,同时,这两个神经系统对一个器官的作用,多数是相互拮抗的。
这两个系统末梢径路的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来的神经纤维,在到达终末器官时都更换一次神经元。
最初的纤维即节前纤维是有髓的,它在中途终止于神经节或神经丛,和这里的神经细胞形成突触,重新发出无髓的节后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
自主神经系统
二、副交感神经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一)中枢部: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S2~S4)
器官旁节 (二)周围部 副交感神经节 器官内节
副 交 感 神 经 的 低 级 中 枢
脑 干 副 交 感 神 经 核
器 官 旁 节
骶 副 交 感 核
器 官 内 节
副 交 感 神 经 节
1.脑部副交感神经
(1)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 节前纤维,来自中脑的动 眼神经副核,在睫状神经节 换元后,节后纤维分布于
第 六 章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基本概况
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和控制内脏、心血管 和腺体的神经系统,又称内脏神经系统或植物神 经系统。 脑 自 主 神 经 系 统
中枢部
脊髓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周围部
内脏感觉神经
第一节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是指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和腺体的分 泌的神经,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一样,都受大脑皮质和皮
图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有3种去向:
①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 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②攀附动脉形成神经丛,随动脉的分支而分布。 如椎前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均是如此。
③由交感干神经节直接发出分支, 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4.交感神经的分布
(1)由全部交感干神经节发 出的节后纤维分别经灰交通支返 回到31对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 到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 汗腺和立毛肌。 (2) T1-2节段侧角细胞发 出的一部分纤维,在交感干内上 升至颈上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 后纤维随颈内、外动脉的分支分 布到头面部的平滑肌和腺体,如 瞳孔开大肌、泪腺、唾液腺以及 血管等。 如颈交感干受损,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患侧 瞳孔缩小、睑裂变小、面部潮红和无汗等。
自主神经神经系统
拮抗药
1.抗胆碱药 (1) M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2) N1受体阻断药(六甲双胺) (3) N2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
2.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3.抗肾上腺素药
(1)α1,α2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2)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3)β1,β2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4) 内在活性较强的β受体阻断药(心得静) (5) 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
2.周围部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椎旁节) 和脊柱前方(椎前节),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器官旁 节)或器官壁内(器官内节)。因此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长, 而其节后纤维则较短。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 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 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所以交感神经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而副 交感神经的作用则较局限。
一、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1)支配的器官不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一般都受意 志的控制;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一定程度 上不受意志的控制。(2)纤维成分不同: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 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多 数内脏器官又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远,因此节前纤维短而节后纤维长; 副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官较近,有的神经节就在效应器官壁内, 因此节前纤维长而节后纤维短。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 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脑神经副交感核和 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试述自主神经的概念
试述自主神经的概念自主神经是指在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变化联系时,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各种机能活动的一种神经系统。
它主要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与机体的其他神经系统不同,它不受意识的控制,而是在自动和无意识的情况下工作。
它起着一种“潜意识”的作用,与意识和主观感觉无关。
自主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与各个靶器官相连,调节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之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体温等多个生理活动。
其中,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机体紧急应激反应,如应激、兴奋、战斗或逃跑反应等;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起到平静、松弛、保护机体的作用,与休息、消化、吸收等功能有关。
自主神经的调控是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相互配合来实现的。
这两个系统具有互补的作用,即在某种生理活动上,一个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另一个系统则处于抑制状态。
例如,交感神经系统能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能够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这种互补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具有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保证机体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心血管系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率、血流量和血压等参数,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平衡。
当机体处于紧急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供血和通气能力;当机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降低心脏的负担。
二、呼吸系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呼吸系统的平衡。
交感神经通过兴奋多巴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深度增加;副交感神经通过兴奋乙酰胆碱受体,使呼吸中枢抑制,呼吸减慢、深度降低。
三、消化系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肠道蠕动,维持消化系统的平衡。
交感神经通过兴奋肾上腺素受体和去氧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分泌;副交感神经通过兴奋乙酰胆碱受体,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内脏运动神经离开中枢后,需在自主神经节内更换神经元再到达所支配的效应器官。
自主神经节内的这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称节后神经纤维;而其前一级神经元则称节前神经元,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称节前神经纤维。
直接支配内脏器官的是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但也有例外,如肾上腺髓质接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直接支配。
一根交感节前纤维往往和多个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副交感神经则不同。
例如,猫颈上神经节内的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11-17,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前与节后纤维之比为1:2。
因此刺激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弥散;刺激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反应比较局限。
人体大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但少数内脏器官接收交感神经的单一支配,如竖毛肌、汗腺、肾上腺髓质、大多数的血管平滑肌等。
交感神经的分布要比副交感神经广泛。
图9-12 自主神经系统分布示意图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神经元细胞体所在位置称自主神经的低级中枢。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3段(T1-L3)的灰质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段(S2-S4)的副交感神经核。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表9-4)。
表9-4 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系统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腹腔内脏、皮肤血管显著收缩,外生殖器、唾液腺的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则收缩(肾上腺素能)或舒张(胆碱能)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减弱少数血管舒张,如外生殖器血管呼吸系统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促进呼吸道粘膜腺体分泌消化系统促使胃、肠、胆囊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促使唾液腺分泌粘稠的唾液促进胃、肠、胆囊平滑肌收缩,促使括约肌舒张,促进唾液分泌稀薄唾液,促使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增多泌尿生殖系统促进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引起未孕子宫平滑肌舒张,已孕子宫平滑肌则收缩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促进排尿眼促进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瞳孔开大促使虹膜环状肌收缩,瞳孔缩小,使睫状肌收缩,促进泪腺分泌皮肤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内分泌腺和新陈代谢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胰岛素分泌自主神经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征:1.大部分内脏器官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且支配同一器官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相互拮抗。
自主神经系统
α波阻断 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二)皮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感觉系统或与感觉系统有关的任何结构受到刺 激时,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电位变化。
皮质诱发电位
主反应;对应投射区特异性投射 次反应(后发放)非特异性投射
主反应
次反应
后发放
刺激家兔腓总神经引起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脊髓感觉传导功能 ➢丘脑及感觉投射系统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结构特点 1.神经元数量多,联系复杂; 2.皮层分6层; 3.大脑皮层功能单位—“感觉柱(sensory column)” (由6层细胞纵行排列而成) 感觉柱: 特点:①同一柱中神经元功能相同; ②同一柱中联系环路只通过柱中几个神经元接替即可; ③同一柱中是传入、传出整合信息的处理单位; ④一柱兴奋,相邻柱抑制(兴奋-抑制镶嵌模式)。
三、学习与记忆
非联合型 (一)学习的类型:
联合型
习惯化(habituation) 敏感化(sensitization)
1. 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
2. 联合型学习(associative learning) (1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ed reflex) (2)操作式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ed reflex)
二、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状态的产生机制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脑电觉醒-----Ach (脑干网状结构),NE(蓝斑) ➢行为觉醒-----Dopamine(中脑黑质)
Ascending Arousal Pathways: Lesions Promote Sleep or even Coma
自主神经过反射名词解释
自主神经过反射名词解释自主神经反射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是一种原始的、自主的神经机制,它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避开伤害或改变环境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主神经反射的概念,并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
自主神经反射是生物学家们对脊髓脉络的研究结果的总结,这是一种受外部刺激影响而自发发生的神经机制。
它的特点是,它不需要脑的参与而发生,而且比脑处理的反射更快,大致上可以说是控制着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反应,这种反射由神经元组织构成,并且神经元组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自主神经反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去运动反射,即被受到刺激时,主动摆脱危险,以保护自身安全。
例如,如果一个人被刺激时,它的脊髓会发出一种特定的神经信号,使其立刻做出动作,以便躲避伤害。
另一类是避障反射,这种反射利用身体的感官信息来储存环境的信息,当身体面临有害的环境变化时,它能够让身体立即采取行动,以改变环境或朝向另一个方向。
自主神经反射的活动受到神经元组织的感受器捕捉到刺激信息,尤其是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受器,来检测身体的刺激信息,脊髓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此来判断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如果刺激超出了反射范围,比如感官感受到的刺激太强,那么它就会触发脊髓而发出反射性的信号,让肌肉收缩,使身体采取有效的措施。
自主神经反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形成了生物学家们研究脊髓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它能够让身体迅速而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
特别是当人们在面临危险或改变环境时,自主神经反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使人们立即采取行动,以躲避危险或改变环境。
自主神经反射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神经机制,它不仅可以让身体应对外界的刺激,还可以使身体采取有效的行动,以达到其自身的安全目的。
研究自主神经反射,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脊髓的运作机制,还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身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神经概述
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消化道、心血管、呼吸道及膀胱等)及内分泌腺、汗腺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通过下丘脑、脑干及脊髓各节段既拮抗又协调地共同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所有调节活动均在无意志控制下进行。
自主神经可分为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
中枢自主神经: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团以及脊髓各节段侧角区。
大脑皮质各区均有自主神经的代表区,如旁中央小叶与膀胱、肛门括约肌调节有关;岛叶、边缘叶与内脏活动有关。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前区是副交感神经代表区,后区是交感神经代表区,共同调节机体的糖、水、盐、脂肪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呼吸、血压和内分泌的功能。
周围自主神经:
1.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纤维起始于C8-L2脊髓侧角神经元,经脊神经前根和白交通支到脊髓旁交感干的椎旁神经节和腹腔神经节并换元。
节后纤维随脊神经分布到汗腺、血管、平滑肌,而大部分节后神经随神经丛分布到内脏器官。
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机体消耗增加、器官功能活动增强。
2.副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纤维起自脑干和S2-4脊髓侧角核团,发出纤维在其支配的脏器附近或在脏器内神经元换元。
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颌下腺、舌下腺、泪腺、鼻腔黏膜、腮腺、气管、
支气管、心脏、肝、胰、脾、肾和胃肠等。
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作用互相拮抗,兴奋时可抑制机体耗损、增加储能。
自主神经的功能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前者包括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以及支配血管扩张、汗腺和子宫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后者包括支配心脏、肠道、血管收缩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内脏器官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既互相拮抗又互相协调,维持机体功能的平衡性、完整性,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任一系统功能亢进或不足都可引起机体功能失调。
一、交感神经病损
可出现副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孔缩小、唾液分泌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增加、肝糖原储存增加以增加吸收功能、膀胱与直肠收缩促进废物的排除。
可见于任何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疾病。
二、副交感神经病损
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表现为瞳孔散大、眼裂增宽、眼球突出、心率加快、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分泌功能受抑制、血糖升高及周围血容量增加等。
可见于任何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功能降低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