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体育史》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Sports History课程编码:13A500033 学分: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推荐教材:1.谭华著,《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体育史编写组,《体育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2.体育史编写组,《体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极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

它研究的是体育的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长他们的体育历史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献身体育事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有密切的联系。

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2.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了解本学科的科研途径和方法。

3.结合该课程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体育事业服务。

引论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依据《体育史》课程的特点和所负使命,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明确课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体育从古至今发展的过程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章原始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体育的起源和原始体育的内容及特征教学重点、难点:体育的起源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的起源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第二章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了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体育形成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农耕文明诞生的体育形式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农耕文明的体育第二节游牧文明的体育第二节古代美洲体育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不同时期古代中国的体育教学重点、难点:从什么时期开始中国古代体育走向低谷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第二节多族体育发展第三节体育世俗化和休闲化第四章古希腊罗马体育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古希腊罗马体育的兴衰教学重点、难点: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古希腊体育兴衰第二节古罗马体育第三节古希腊人的体育思想第五章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建议学时:自学教学目的:了解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教学重点、难点:欧洲中世纪的体育思想授课方法:自学授课内容: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第二节骑士教育中的体育第三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运动第四节阿拉伯帝国的体育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学校体育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课程化第二节学校体育的确立第七章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建议学时:1教学目的:了解现代体育的形成与传播教学重点、难点:职业体育如何形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第二节职业体育的形成第三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第八章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和现代体育建立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传统体育的兴衰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传统体育的危机第二节西方体育的传播第三节现代体育意识的确立第九章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建议学时:自学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体育的初步发展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的体育思想形成授课方法:自学授课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第二节“回收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第三节围绕传统体育的争论与体育的初步现代化第四节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第十章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了解当代体育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教学重点、难点:终身体育的意义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当代体育全球化与多元化第二节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第十一章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及发展现状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授课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课题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课内容:第一节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第二节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第三节走向世界竞技体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韩春利执笔人:曹莉周芳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体育史课程编号:142214, 142114, 142408,142502,142301英文名称:Sports Histor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0学分:2开设专业:体育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运动训练、休闲体育、舞蹈学(体育)先修课程: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1.通过系统介绍体育的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各个时代和民族体育文化形态的本质、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发生的历史过程,把握体育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握体育发展规律,为更好发展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

2.结合各个历史年代发生重大体育事件、人物和体育文化变迁历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在历史方面对体育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培养问题意识;学习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不同时期体育的不同特点2.掌握古代中国体育养生体系的发展概况3.掌握现代体育形成的历史过程4.掌握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原始体育第一节体育的起源与史前体育形态1.了解体育起源的社会历史背景2.了解体育起源的原因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1.掌握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2.了解原始体育的特征第二章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第一节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体育的内容2了解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体育的共同特点第二节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1.了解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内容及特点第三节古代美洲体育1.了解古代美洲体育的内容及特点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第一节古代中国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1.了解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2.掌握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3.了解礼法制度和宫廷体育4.了解诸子学说中的体育思想和重要的养生著作第二节和而不同、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魏晋隋唐时期)1. 理解晋唐时期养生思想的发展及特征2.掌握体育方法的发展和繁荣3.了解重要的养生代表人物与著作4.掌握武举制的创立和发展第三节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宋元明清时期)1.掌握武术体系形成的时期与标志2.掌握武术理论包含的内容、武术流派的分类和特点、有代表性的武术派别3.掌握八段锦等养生术4.了解民族民间体育活动5.掌握重要任务与著作第四章古希腊罗马体育第一节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于衰落1.了解古代奥林匹克竞技起源2.了解古代奥运会的起止时间及其遗产第二节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1. 理解斯巴达和雅典体育教育的主要特征和区别第三节古代罗马体育1.了解古罗马体育的特点第四节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1.掌握有代表性的希腊体育思想家及其思想第五章古代阿拉伯与欧洲中世纪体育第一节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2.了解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第二节骑士教育中的体育1.了解骑士制度的兴起2.掌握骑士教育中的“骑士七技”第三节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1.了解中世纪欧洲乡村的体育2.了解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体育第四节阿拉伯帝国的体育1.了解伊斯兰教与体育2.了解伊本·西纳的主要贡献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与确立第一节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1.了解文艺复兴运动产生背景2.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萌芽的关系3.了解宗教改革运动与现代体育的兴起4.掌握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维多里诺及其贡献5.掌握“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夸美纽斯作出的贡献6.理解洛克与绅士体育第二节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的确立1.掌握巴塞多与学校体育的初步课程化2.掌握古茨穆斯与体育课程的初步体系化3.掌握体育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4.掌握现代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七章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第一节科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发展1.了解现代体育科学的初期发展2.了解体育学科的初步形成第二节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1.了解英国职业体育的形成2.了解美国职业体育的形成第三节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掌握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的三条途径。

《体育史学专题》教学大纲

《体育史学专题》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方向)南昌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史学专题》教学大纲(适用对象:学科教学体育方向)一、说明(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

它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起源、发展历史进程及其对于现代体育影响深远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必要学科。

本课程介绍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的进一步了解,对“轴心时代”东西方体育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中国体育历史演变的特点、文艺复兴以前相对独立发展的体育文化如何走向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体育全球化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的处境与挑战、体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联系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掌握体育史学的基本内容,为从事体育事业夯实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第1-5章):着重阐释原始体育、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古代中国体育等,;第二部分(第6-9章):着重探讨现代体育的形成及发展,以及现代体育的科学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及其对体育的影响;第三部分(第十章)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当代体育的发展进程,主要围绕当代体育的发展形势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的发展几个内容进行。

(二)编写依据依据国内外权威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三)目的任务引导学生从基本的概念层次,向知识与情感目标提升,本课程从宏观上介绍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学科地位、学科体系和发展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整体了解体育的历史发展,增强学习体育史意识,为进一步系统学习体育类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并使学生增强学习体育史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热爱体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古今中外体育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明确对体育史学习的目标、意义与作用;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及其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锻炼辩证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培养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诠释问题及反思问题等,不断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史 体育专业技能训练7 教学大纲

体育史   体育专业技能训练7 教学大纲

体育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660402X10
课程名称:体育史/History of Sports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原则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选课,以保证教学及学习的连续性适应专业:运动训练专业
参考教材:
1.《体育史》,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2.《中国体育史简编》龚飞,梁平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3.《体育史》谭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对体育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掌握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习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思辨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思维方式,以形成科学的体育观。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完成以下任务及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古今中外体育发展概况和基本知识;明确对体育史学习的目标、意义与作用;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及其整理与分析的方法;锻炼辩证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反思的能力;培养勤学习、善思考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诠释问题及反思问题等,不断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30学时,实践部分0学时,考核2学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体育史课程编号:112125004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社会体育开课学期:第六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掌握必要的体育史料,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教学要求:一、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产生,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有密切的联系。

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二、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育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了解本学科的科研途径和方法。

三、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以及相关演进情况。

教学难点:体育史料的分析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了解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掌握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主要内容:一、体育史学研究的对象与“体育”的概念;二、体育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课后讨论题上编古代体育第一章原始体育教学目的:简略了解体育的发生和发展;掌握体育的起源和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主要内容:第一节体育的起源一、体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一、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二、原始体育的特征(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文献阅读第二章不同特色的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教学目的:简略了解区域体育的不同特色;掌握区域体育的不同特点(重点)。

主要内容:第一节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一、古代两河流域的体育;二、古代埃及的体育;三、古代印度的体育;第二节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一、古代中、西亚游牧部落的社会状况;二、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三、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体育的特点(重点)第三节古代美洲体育一、古代美洲的社会状况;二、古代美洲的体育三、古代美洲体育的特点;(重点)(欢迎访问:范文网详细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作业形式:文献阅读第三章古代中国体育教学目的: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朝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古代中国体育不同朝代的不同特点。

《体育史》课程教案

《体育史》课程教案
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怀。
要求:运用辩证法正确评价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重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和体育先进思想的传播。
五、教学难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的辨证思考
六、教学方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试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
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体育课程对今天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体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基本知识
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五、教学难点:体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
如何对现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影响
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讲授、讨论、问答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P196.1-2题
五、教学难点:本时期体育演变的正确分析。反映当时社会变化的正确性。
六、教学方法:逻辑分析、讲授、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P.129 2-3题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六讲
一、课题:第五章 中世纪欧洲体育
二、主要内容: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要求:积极参与问答参与讨论。
四、教学重点: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去认识
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方法:阅读、理论分析、讨论、问答等方法。
结合现实分析。
七、作业:思考题:试述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表现;P413:1
八、小结:
九、教具: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体育史(体育教育36)教学大纲

体育史(体育教育36)教学大纲

《体育史》教学大纲(表格内容用黑体五号)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三个代表”的迫切需要;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效实践;是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速培养大批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保障。

根据原国家教委体委艺司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1992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为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我院特开设《体育史》课程。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完整的体育观,提高做一个体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体育史》为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教材的选择坚持从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对体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体育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过程中,培养其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并使其受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民所创造的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总结体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体育事业服务。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概述:体育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体育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他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讲授中国和外国的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及现代体育(共19章62节)。

教学要求:针对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主要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学生自学、自查、自我总结。

授课主要采用编年体形式,以中国体育史和外国体育史及奥林匹克运动为三条主脉络,对同一时期的体育史实进行并论。

《民族传统体育(一、二)》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一、二)》教学大纲

民族传统体育(一、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课程代码:05E01811、05E01912学时分配:82=28+54赋予学分:5=2+3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武术专修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包括武术和龙狮运动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创造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熟练民族传统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社会体育本科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运动文化特点,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技能,注重做到会讲、会示范、会教、会写等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运用运动方法进行强身健身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技法,健身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2、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以及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的教学规律,具有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锻炼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武术、龙狮运动教学。

4、理解武术、龙狮子运动文化的传统和特点,熟悉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的动功能教育价值,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史》教学大纲-白城师范学院

《体育史》教学大纲-白城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HT〗专业方向选修课(二)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研制、实施到修订的全过程中坚持的基本理念,全面地了解实施体育新课程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趋势。

(三)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二、先修课程《学校体育》、《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法(二)考核方式:考查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32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订的背景(2学时)【主要内容】:1社会发展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2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启示3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回顾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顶层设计 (2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位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三章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年实验:过程与成效 (2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充分肯定2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3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行为有了积极变化第四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挑战与回应(4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2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些争议3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4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第五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深化与发展(2学时)【主要内容】:1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过程2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思路3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引起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4课程标准中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第六章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解读(2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方面目标3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目标第七章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解读(8学时)【主要内容】:1运动参与学习内容与要求解读(1)设置运动参与学习方面的意义(2)运动参与的学习内容与要求(3)运动参与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实施策略2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与要求解读(1)设置运动技能学习方面的意义(2)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与要求(3)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实施策略3身体健康学习内容与要求解读(1)设置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的意义(2)身体健康的学习内容与要求(3)身体健康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实施策略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内容与要求解读(1)设置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方面的意义(2)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内容与要求(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实施策略第八章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建议解读(8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建议解读(1)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2)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2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建议解读(1)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2)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3)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4)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5)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6)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案例解析3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编写建议解读(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概念界定(2)教材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4)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4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解读(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事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九章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展望(2学时)【主要内容】: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事件的创新与发展六、教材与教参(一)教材杨文轩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1998年制订,2003年修订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体育系开课对象:体育系三年级学生课时:32学时,其中讲述24学时,讨论8学时选定教材:〈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社课程概述: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极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社会科学范畴。

它研究的是体育的物质形态、体育制度、体育风俗,体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四者之间和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他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

教学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长他们的体育历史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献身体育事业、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时分配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体育第一节体育的起源第二节萌芽状态的体育知识要点:体育的起源和原始社会萌芽状态的体育。

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第一节学校教育中的体育第二节军队中的武艺训练第三节祭祀宴乐中的体育第四节养生思想的产生知识要点:知围绕着“祀”与“戎”,学习奴隶社会的学校、军事、娱乐方面的体育第三章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体育第一节私学中的体育第二节军事体育的大发展第三节娱乐体育的发展第四节导引养生的发展知识要点:这一时期的军事体育、娱乐、养生的发展。

第四章封建社会前期的体育第一节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学校体育的衰落第二节角抵百戏与民俗节令中的体育活动第三节军事武艺的衍变第四节导引养生的发展知识要点:娱乐性、民俗性体育的发展,导引养生术的创新。

第五章封建社会中期的体育第一节娱乐体育的发展第二节军事武艺的发展第三节玄、道、医、佛与养生第四节中外体育的交往知识要点:唐代的击鞠、蹴鞠、拔河、武举制及与外国的体育交往。

第六章封建社会后期的体育第一节学校体育的变化第二节武艺的新发展与武术体系的形成第三节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发展第四节养生理论与养生术的发展知识要点:武术体系的形成、消闲娱乐活动的兴盛,养生保健内容的丰富。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编码:13111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总学时:学时64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26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史开课系部:体育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主要阐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具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以运城学院2009年修订并颁布的《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教育部体艺卫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教学资源的现实情况编写而成。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和体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的目标,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初步具有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能力。

学校体育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特别要重视中小学校体育的实际,合理确定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精选教学内容,在重视培养学生学校体育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意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注重实效,做到学以致用。

1、全面系统地学习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与实施以及课外体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学校体育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特点,从而更清醒地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体育史理论大纲修-刘昊

体育史理论大纲修-刘昊

《体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史Sports Histor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编码:22212008总学时数:32 学分:2适用专业:休闲体育先修课程:体育概论等考核方式:论文一、课程内容理论部分:(一)绪论1.体育史及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2.学习体育史的目的意义3.学习研究体育史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二)原始社会时期的体育1.体育的起源2.萌芽状态的体育(三)奴隶社会时期的体育1.学校教育中的体育2.军队中的武艺训练3.祭祀宴乐中的体育4.养生思想的产生5.私学中的体育教育6.军事体育的大发展7.娱乐体育的发展8.养生实践和养生理论(四)封建社会时期的体育1.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学校体育的衰落2.角抵百戏和民俗节令中的体育活动3.军事武艺的衍变4.导引养生的发展5.娱乐体育的勃兴6.军事武艺的发展7.玄、道、医、佛与养生8.中外体育的交往9.娱乐体育的勃兴10.军事武艺的发展11.玄、道、医、佛与养生12中外体育的交往(五)外国古代体育1.古代东方教育中的体育2.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3.古代希腊、罗马教育中的体育4.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5.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6.中世纪骑士教育制度与体育7.阿拉伯帝国的体育(六)宋、元、明、清时期的体育1.学校体育的变化2.武艺的新发展与武术体系的形成3.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发展4.养生理论和养生术的发展(七)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体育1.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2.新教育制度和学校体育的确立3.早期体育团体和运动竞赛4.清末的传统体育(八)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1.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2.学校体育的变化与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3.运动竞赛体制的初步形成4.体育管理机构的建立与体育法规的制定5.学校体育及体育专业教育6.体育运动竞赛体制的形成及发展7.日伪统治区的体育8.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体育(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的体育1.体育方针和体育管理体制的确立2.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建立3.群众体育的兴起4.竞技体育的初步发展(十)曲折发展时期的体育1.学校体育的曲折发展2.群众体育的曲折发展3.竞技体育的“马鞍型”发展(十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体育1.学校体育教育的扭曲变形2.畸形发展的群众体育3.竞技体育的“瘫痪”和初步复苏(十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育1.拨乱反正与调整改革2.学校体育的新发展3.群众体育的勃兴4.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5.体育科学研究的繁荣(十三)外国近代体育1.近代体育思想的形成2.近代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与近代体育手段的形成3.竞赛的发展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4.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体育观5.近代体育的国际传播(十四)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1.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2.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十五)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情况1.香港体育发展情况2.澳门体育发展情况3.澳门体育发展情况(十六)区域体育史自讲1.调查自己家乡的体育发展状况2.自行讲述家乡或区域内的体育历史3.自行讲述家乡或区域内的体育项目发展历史及其说明二、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育史是研究体育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深入持久地开展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教育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坚持“三个代表”的迫切需要;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根本措施;是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现代教育理论的有效实践;是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速培养大批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保障。

根据原国家教委体委艺司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1992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为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我院特开设《体育史》课程。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使学生树立完整的体育观,提高做一个体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体育史》为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教材的选择坚持从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讲授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通过对体育史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和探索体育的发展脉络及演变过程中,培养其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并使其受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在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人民所创造的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总结体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体育文化遗产,为体育事业服务。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概述:体育史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体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体育运动形态、体育观念形态和体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三者之间和他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体育史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讲授中国和外国的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及现代体育(共19章62节)。

教学要求:针对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主要教学方法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学生自学、自查、自我总结。

授课主要采用编年体形式,以中国体育史和外国体育史及奥林匹克运动为三条主脉络,对同一时期的体育史实进行并论。

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时期体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体育的历史整体发展过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导论主要阐明历史、体育、体育史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学习基本方法和要求。

并概括性介绍体育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一般途径。

1.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核对资料的总结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演变,掌握《体育史》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2.重点、难点重点:用文化学的方法分析体育文化难点:无用之用的学科3.教学内容:体育史中关于体育的概念,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变革,体育史的研究内容与范围,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维度,体育文化的分层,学习体育史的三个层次(境界)。

(二) 模糊的记忆――原始社会时期的体育主要阐明体育的起源,原始舞蹈和远古传说。

1.基本要求(1)让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寻找例子,自己来证明体育与劳动具有某种联系。

并将这种联系返回实际生活中,将其与实际中的另类相比较。

借此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和资料探寻体育的“根”和“源”,了解原始体育的面目。

2.重点、难点重点:体育的多源性难点:上古养生导引3.教学内容:体育起源,原始体育产生的社会条件,原始文化中的体育内容与形式,原始体育的特征。

(三) 无法遗忘的土地――外国古代体育主要阐明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有代表性国家的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由于东、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造成了古代体育发展中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印度的保健养生体育;难点: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体育。

3.教学内容: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古代美洲体育(四) 古代希腊罗马体育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古代罗马体育;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以及古代罗马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希腊内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下体育的区别发展。

(3)理解不同政治主张下的体育教育内容和目标的不同。

2.重点、难点重点:古代奥林匹克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难点:古希腊斯巴达的体育教育与雅典的体育教育的不同点。

3.教学内容: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古代罗马体育;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五) 古代中国体育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了“戎”与“祀”的两手政策。

围绕着“戎”与“祀”,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军队中的武艺训练,祭祀、晏乐中的体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孔子私学中的体育教育,大发展的军事体育,内容丰富的娱乐体育,养生实践和理论。

本讲还涵盖了封建社会前、中、后三个阶段。

在封建社会时期学校体育的变化及原因角抵百戏的盛行及原因蹴鞠的演变情况及意义,导引术式的发展变化。

1.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本讲要明确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使我国古代体育大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我国传统体育形成的重要时期。

学习本章要与思想史、哲学史、教育史、文化史等密切相联,才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

(3)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医疗的发展变化对体育形态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学校教育中体育内容的变化;难点:中国武艺的发展与繁荣。

3.教学内容:先秦两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的形成;晋唐时期和而不同、多族共荣体育格局的形成;重心向民间转移的宋元明清体育;重要人物与着作。

(六) 中世纪欧洲体育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东西方有代表性国家的体育发展概况。

(2)认识这时期,由于东、西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造成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基督教文明在体育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与作用难点:骑士教育3.教学内容:主要阐明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以及骑士教育中的体育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七) 世界的融合――外国现、当代体育本讲主要阐述外国现当代(194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体育的复苏)体育发展概况。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近代体育的实质,即近代体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近代体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组成部分,竞技运动是绅士体育的发展结果;(2)在掌握教材中出现的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应从理论上搞清楚与本讲主要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了解现当代体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生活之间的关系的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当代的体育,科学地指导当今体育工作。

2.重点、难点重点:学校体育的改革。

难点:国际体育关系是一般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国际政治对国际体育关系有强烈的影响。

3.教学内容:现代体育的兴起(15-17世纪);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制度的确立(18世纪-1896)(八) 开放与近代化 ---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本讲主要阐述现代体育的兴起与国际传播,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传入(1840—1903)。

1.基本要求(1)使学生通过对本讲的学习,去思考有那些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体育的借鉴。

(2)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初步具有自主性,减少权威性和强迫性。

2.重点、难点重点:现代体育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法和具体表现。

难点:中国体育主权的确立。

3.教学内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美国“新体育”学说与奥地利自然体育思想;18世纪中叶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体育变革的影响;维新运动与中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九) 中央集权――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中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一些先进人物的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中华民国初期和北洋政府时期学校体育的主要变化及其历史意义,中华民国后期的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法规的主要内容,中华民国后期的主要体育运动竞赛活动。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推动下中国体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2)使学生明确这一时期体育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的转折意义。

2.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近代体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

难点: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3.教学内容:“新政”与现代化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军国民教育”的没落与新体育的兴起;“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土洋体育”之争与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十) 国人的振兴――新中国的体育本讲主要介绍1949~1976年期间新中国初创时期体育方针和体育管理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党的教育方针的提出对巩固学校体育地位的意义,大跃进对我国体育工作的影响和危害,竞技体育的两个高潮,文化大革命中体育遭到的破坏情况及复苏的原因和表现。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初创时期体育方针和体育管理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及过程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对体育的影响。

3.教学内容: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文革”时期的中国体育;奥运会的中国代表权问题。

(十一) 体育的复兴――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育1976年以来我国在体育各方面的改革和主要成就。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坚持和继续深化改革,才可能是我国早日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

2.重点、难点重点:1978~1985年调整的主要内容;体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各项措施和改革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教学内容:我国体育体制的调整改革;社会体育的新发展;新时期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竞技体育的崛起(十二) 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1992~ )1992年以来世界体育各方面的改革和主要成就。

1.基本要求(1)通过本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即体育发展趋势。

2.重点、难点重点: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体育。

难点: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统一”和“同一”。

3.教学内容:全球化与体育全球化;全球化时代国际竞技体育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四、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评定:考核成绩以百分计,构成为:课堂考核占30﹪(其中课上讨论中的发言表现占60﹪,课后作业占40﹪);期末考核占70﹪。

3、由于特殊原因而无法组织学生参加考核时,应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与出勤率及作业成绩计算最后考核成绩,计算办法如下:总成绩=课堂表现及出勤率(40﹪)+作业总成绩/作业数量(60﹪)如学生无法参加课堂教学时数达1/3学时以上者,不计成绩和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