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教材分析】: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灵活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真正体会到了他们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帮助梳理,总结概括;走进生活,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看书质疑,为对新知有疑惑的学生搭建解答疑问的平台;小结新知内容等五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

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从而使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小数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家的电费是1.2元/度,这个月共用电12度,问小明家这个月的电费是多少元?2. 探究新知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探究与总结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探究与总结环节,教师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以整数的规律,并通过实践应用和总结提升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计算法则。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是学生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课的例10“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教材通过例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运算能力,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何时使用进一法,何时使用去尾法的判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应用。

3.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原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比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思考、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方程知识,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解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学例1:小明今年10岁,他的哥哥比他大6岁,那么他的哥哥今年多少岁?(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6 = 10(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0 - 6(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0 - 6 = 4,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2. 教学例2:一个数加上5等于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1)引导学生列出方程:x 5 = 12(2)引导学生解方程:x = 12 - 5(3)引导学生检验答案:12 - 5 = 7,符合题意,答案正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四)拓展提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如:一个数减去3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多少?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方程解答。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10》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10》教学设计

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练习九第1—13题。

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引导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设计(一)【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导入: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方法,再解决下面这道题。

小明买了6本练习本,花了9.4元,每本练习本大约多少钱?同学们,每本练习本大约多少钱,就是求练习本的单价,用总价除以数量,列式是9.4÷6,通过竖式计算我们发现,商是一个循环小数,在解决问题时,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可以取商的近似值。

从问题中我知道了这道题是在计算价钱,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约等于1.57元;也可以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约等于1.6元。

你算对了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相关的知识。

(二)【例题(1)】1.一起来看例10。

仔细看图,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通过看图、读题,可以更好地理解题意,我们知道了香油的总量是2.5kg,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香油,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几个瓶子?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说明每个瓶子的最大容量是0.4千克,不能超过0.4千克。

2.刚刚通过“阅读与理解” ,我们更好地理解了题意并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分析与解答“需要准备几个瓶子?”的问题,动手尝试做一做吧。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案时,我力求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进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及应用。

3.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能够理解并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容易混淆。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2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例题1:一件衣服需要用布料2.5米,现有3.6米的布料,够吗?解答:2.5 × 2 = 5(米)→ 不够例题2:一辆汽车油箱容量为50升,平均每升油行驶10公里,这辆汽车最多可以行驶多少公里?解答:50 ÷ 10 = 5(升)→ 5 × 10 = 50(公里)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小数除法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3)

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小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 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笔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

2. 教学难点: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以及如何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小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以及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

3.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新知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2. 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3. 列方程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2.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问题,理解方程的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数量关系,进而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 探究新知(1)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50克,两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三个苹果呢?引导学生发现,苹果的质量与苹果的个数有关,可以表示为:苹果的质量 = 苹果的个数× 150克。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苹果的质量= n × 150克。

(2)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教师通过实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一共花了9元,引导学生列出方程:3 × 150 = 9。

教师解释,这个方程表示苹果的质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方程的解是150克,即每个苹果的质量是150克。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如:小华买了5个苹果,一共花了15元,每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如:小华买了7个苹果,一共花了21元,每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方程的解。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3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3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三单元⼩数除法例10 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是解决根据实际需要⼩“进⼩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

【教学⽬标】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进⼩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进⼩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取商的近似数的⼩法。

【教学过程】⽬、复习“四舍五⽬”法求商的近似数。

课件呈现P36 例6 解答过程。

(1)⼩什么⼩法求商的近似数?⽬、探究“去尾法”和“进⽬法”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例10(1)1、谈话引⼩,出示例10(1)。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分析与解答(1)引导学⼩列式:2.5÷0.4(2)⼩师算,引导学⼩想:a.出示计算结果 2.5÷0.4=6.25(个),问题:瓶⼩的个数能是⼩数吗?b.学⼩⼩频回答:⼩“四舍五⼩”法6.25 约等于6,教师接着追问引导学⼩验证、调整得出:6 个瓶⼩只能装2.4kg,需要准备7 个瓶⼩。

c.示范解题格式:2.5÷0.4=6.25(个)6+1=7(个)或 2.5÷0.4≈7(个)d.回顾总结:不管⼩数部分是多少,都要向个位进⼩取整数,这种取商的近似值的⼩法称为“进⼩法”。

(⼩)教学例10(2)1、谈话引⼩,出示例10(2)。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分析与解答(1)引导学⼩列式:25÷1.5(2)⼩师算,引导学⼩想:a.出示计算结果25÷1.5=16.666…(个),问题:礼盒的个数能是⼩数吗?b.还能⼩“进⼩步”法取商的近似数,约等于17 个吗?为什么不合理?c.示范解题格式:25÷1.5≈16(个)d.回顾总结:不管⼩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这种取商的近似值的⼩法称为“去尾法”。

(三)回顾例10(1)(2)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有时候需要⼩四舍五⼩法、有时候⼩进⼩法,有时候⼩去尾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书设计教学内容:P39例10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的需要“进一法”、“去尾法”的方法求近似值,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用“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 4.8÷2.3≈ 1.55÷3.9≈14.6÷3.4≈(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整数)2.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求商的近似数的法方法。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看要求保留几位,算的时候看它的下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它的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你会解决吗?2.5÷0.4=3.指两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在练习本上做。

预设:≈6和≈74.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小结:按“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数是6个瓶子,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要把剩下的0.1千克油也要装一个瓶子,所以不管十分位是几都要向前进一位,我们把它叫做“进一法”。

6.课件出示例2,(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7.列式:25÷1.5=8.指名学生演示9.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0.小结: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包装几个礼盒是要取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取17个,但是我们剩余的部分不够再包装一个礼盒了,所以这里要把剩余的部分要去掉。

也就是不管十分位上是几,都要省略舍去,我们把它叫做“去尾法”,11.揭示课题三、回顾反思,举例说明四、巩固练习五、总结,几种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六、作业布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解决具体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4.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结,了解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在讲解例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在课后作业和测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方程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用方程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3)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点评、指导。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引导学生用方程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的过程。

第三单元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10》(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例10》(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三单元3.10《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 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数乘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除法的意义。

2. 探究小数除法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3.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拓展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小数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板书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它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购物、分配物品等,让学生感受到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支笔,这支笔的价格是2.5元,那么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支笔?”2. 问题分析: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计算、验证结果等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2. 方案设计: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3. 结果验证:如何引导学生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计算器等。

2. 学生准备:草稿纸、计算器、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结果展示:各组展示解决方案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学会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 总结提升: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如何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和结果验证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读懂题目中的条件,并正确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经历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方程模型的转化过程。

2.学生能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正确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转化题目中的实际问题为数学方程。

•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实际问题的情境图片和示例。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方程。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讲授法:讲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示例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导入: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旅行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引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引出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有示例)•讲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解方程、检验答案。

•示例展示:以实际问题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设置未知数、建立方程,并解出答案。

•示例:小明买了3支铅笔和2个橡皮,共花了10元。

已知每支铅笔2元,每个橡皮多少元?•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设置未知数(设橡皮的价格为x元),建立方程(3×2 + 2x = 10)。

•讲解解方程的过程,得出答案(x = 2)。

•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目条件。

3.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列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2)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3单元第10课时,主题是“解决问题(2)”。

我们将深入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难点则是如何将这一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我将特别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细节,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和玩具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有一些苹果,每组有5个,现在有20个苹果,你应该如何将它们分成几组?”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例题讲解:然后,我将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例如,我会展示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将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情况,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接着,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给每个小组一些苹果,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出可以分成几组。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将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 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 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小数除法例1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例10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与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3.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去超市购买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10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必要性。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解决问题 例10 (2)》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解决问题 例10 (2)》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例解决问题备课时间 2020.9.14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的除法例10。

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进行教学。

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

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取近似值不能机械的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四舍还是五入。

学情分析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感悟中,都曾涉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次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1.掌握取近似值的两种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取近似值的两种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的是小数除法的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39页例10(1))题。

2.5÷0.4=6.25(个)≈7(个)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用进一法。

2、出示教材39页例10(2)题。

25÷1.5≈16.6666.....(个)≈16(个)根据题意,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应去掉,用去尾法。

二、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练习九7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最多可做几个蛋糕?理解并同桌说说。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导入定标
(一)复习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装东西需要多少容器,做东西需要多少材料等)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质疑思考中,掌握知识。】
板书
设计
解决问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5÷0.4≈6(个)进一法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16(个)去尾法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25÷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取近似值一个用的是“进一法”,一个用的是“去尾法”。)
8分
17分
5分
5分
三、巩固练习
(六)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 做一做
课堂检测:《资源评价》
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
2.5÷0.4=6.25(个)
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即2.5÷0.4≈6(个)
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直接带人情景,引发学生对数学如何用于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学习准备。】
(二)确立定标:
本节课完成哪些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便于开展下一阶段学习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
确立学习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5分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学习
(四)师生共学
引导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需要用到去尾法?并比较一下这两个例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
【设计意图:由于整数与小数验算方法的相通性,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验算的关系,并在关键处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
(五)总结提升
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设计意图:在小结环节,在引导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回顾反思的能力,同时又渗透转化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