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说课稿 (2)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1课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
2.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5.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细节,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明白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深入剖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5.情感教育: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勇抵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历史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高一鸦片战争说课稿鸦片战争说课稿一、目标[知识目标]鸦片战争前中外发展比较;鸦片走私及危害;禁烟运动;鸦片战争进程、战争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1)学习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战争性质,由此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鸦片走私(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林则徐禁烟(1)措施:①整顿海防;②缉拿烟贩;③收缴鸦片;④虎门销烟。
(2):①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举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②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③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④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是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3.各阶层在战争中表现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人民:自发抗英,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清政府:动摇不定,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
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4.鸦片战争的性质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马克思曾指出:这是英国“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鸦片贸易史》)。
在这里,很清楚地表明: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八年级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位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二)主要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民生疾苦;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 鸦片战争的过程: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战事的发展及其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材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列强的侵略本质。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条约。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难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教材从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上相隔较近,学生可能会容易混淆两者。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中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时间、经过及其主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人物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讲解,重点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介绍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并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这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因此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生情况八年级学生已有一些历史基础,但很薄弱。
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
加之这届学生的历史研究状况堪忧,所以需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节奏宜慢不宜快。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预题,初步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及时间、影响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法和图示法来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对比法和分组讨论法来研究战争的危害和影响,提纲法进行课堂小结,题法来巩固和提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侵略本质并没有改变;通过揭露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五、教法、学法1.教法:引导、讲解、提问、总结。
2.学法:预法: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讨论法: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研究法: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能力从课本和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发现它们的逻辑关系,可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上册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
初二上册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标题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剖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材剖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对抗”为主习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习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耻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习题的作用。
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的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⑴了解近代同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⑵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习题、剖析问习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的⑴通过课前导学,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浏览、剖析、思考、表达、汇总、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⑴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辩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⑵了解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⑶领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的,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确定依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刚强意志。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流毒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鸦片战争的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在学习七年级的历史课程时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战争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化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情景模拟:模拟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真实性。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这场战争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结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历史的负面影响,培养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包括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结果,为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做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
5.图片展示: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战争的过程。
6.视频播放:播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鸦片战争》篇1一、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
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这一课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冲突,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1. 背景介绍- 介绍19世纪中叶的世界形势,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对外贸易的需求。
- 讲述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外贸易的限制。
2. 战争过程- 详细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英国的反应。
- 描述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镇江之战等,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
3. 《南京条约》的签订- 介绍战争结束后的谈判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讨论条约对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损害,以及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影响。
4. 战争的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经济负担。
- 讨论战争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列强的势力范围划分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四)课堂小结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强调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说学情
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
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的比较教学,说明第二次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说课稿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的状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及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历史背景。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及为什么会成为英国入侵的目标。
第二部分:二、鸦片战争的爆发与战争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详细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学生将会了解到鸦片贸易的危害以及中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第三部分:三、战后的影响和启示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会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学生将会了解到中国在战后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三)课堂练在课堂练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提出研究性课题在课程结束之前,老师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侵略历史,或者探究中国在鸦片战争后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英两国历史发展状况以及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中英两国的强弱。
同时,教师还介绍了西方国家奉行对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指出战争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讲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时,教师先指出英国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其中走私鸦片是贩毒和掠夺的行为。
教师通过历史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鸦片的危害,并结合现实情况,深刻揭露了毒品的危害。
同时,教师强调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是一场灾难,必须严禁鸦片。
在介绍XXX的禁烟运动时,教师让学生看电影片,强调虎门销烟的重要性。
教师肯定了XXX是民族英雄,但也指出他是封建官员,出发点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
教师引用XXX同志的话,高度概括了禁毒的功绩。
在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顺序讲解了三个阶段。
教师强调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并简单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课(一)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来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主要有三个字目,分别是“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分别涉及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
本课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下接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完整的近代屈辱史。
学习完本课,有利于学生对近代屈辱史进一步了解,完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知识构建。
二、说学情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初步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但是由于近代史的渐进性、复杂性、联系性,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把握不准确。
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正确认识到英法俄等国的侵略行为给近代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到近代国家主权丧失的屈辱感,激发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就进入了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我会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遗址的图片,并提问:在哪一次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这样引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又带来怎样的影响?顺势引入新课。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探索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尤其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此外,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如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但仍有部分学生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引导。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共享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选择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列强的侵略等。
2.详细介绍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述关键战役和英雄人物。
3.分析战争的影响,包括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4.通过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了解两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5.结合史料,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巩固练习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战争时期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进行竞赛、问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任务: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研究报告、PPT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我的鸦片战争说课稿
姓名:梁铁芹专业:历史学学号:2009210035 班级:09历史1班《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形势的差异;②使学生概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③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④使学生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不同条款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⑤使学生阐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理解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双重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②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情境图片、表格、统计图、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③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观点,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促使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
②通过讲述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事迹,使学生积极关注并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深刻感悟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
3、说重点难点重点: 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
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
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杨迎珠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初中社会第四册第十七章《鸦片战争》第二课时,这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
这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屈辱史的开端。
2、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了解慈禧太后发动的“北京政变”与“借师助剿”。
(2)情感目标: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能力目标: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确定《中英南京条约》为重点,其理由是:《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定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
教学的难点则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讨论分析为主,辅之以讲授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能力。
其主要思路是:分析导入——学生认知——讨论现象——得出结论。
各环节均体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师讲述同时,指导学生用推理方法去解答条约签定后的社会影响,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设计教师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态度如何”导入,引起学生回顾和反思,自然得出:“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争的失败在情理之中,《南京条约》浮出水面。
”从而引入正文教学。
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如上所述,本节课的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难点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为了突出重点,具体教学为:学生自学《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在自学的基础上试行讨论分析每一条款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针对关税协定这一项的影响比较抽象,教师出示相应数据:棉花税从关税协定前每100元需交24.19元减至每100元只需交5.56元。
高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范文
高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范文高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范文是由为您整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教材分析第二步:屏幕出示两段史料,分别代表海防论者的观点和塞防论者的观点。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此以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时代,长达二千五、六百年。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预计教学时间1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次课教材选用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三年级下册《体育与保健》的第三课,主要内容是追逐跑和投掷。
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
理解和把握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一些专有名词,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贸易顺差”“逆差”等。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作为高中的历史老师,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美苏争霸》说课稿的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教师: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分析学生: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战前的背景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主要通过出示英国在中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经过略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即:“成立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调查委员会”分成政治、经济、国土、文物几小组来行调查,从而从这几方面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活动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这一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查办,战争能取胜吗?”,让生结合教材后给出的“解析与探究”的材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归纳旧知识导入,由温故而知新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难点பைடு நூலகம்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图片资料,让生注意观察,和读图片旁边提供的材料,然后让他们看图说史,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国战败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三、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4、课题延伸:提供给同学们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课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