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401a4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e.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9f8f4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3.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
2.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5.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4081e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5.png)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东星资源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鸦片战争》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429b3ca76e58fafab003d9.png)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洛阳市东升二中刘向丽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中国如何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间是1840年-1901年外国资本主义先后四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英勇抗争,涌现出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国家的强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是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国母亲饱受蹂躏,人民不断地抗争,因此本课必须让学生知道怎样出现这种状况的,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向西方学习。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有开篇点题的作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就是对这一课课程标准的深刻细致的解读。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体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小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了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c17ac411ed9ad51f01df24c.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龚店乡中王丽霞一、说教学内容(一)说教材内容《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
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层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相关资料,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分析——带领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说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af1037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0.png)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线索,逻辑清晰,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影响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3)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4)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8d2d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7.png)
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1.1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本)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该单元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描述,揭示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本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本节课的主题是《鸦片战争》,教材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教材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即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
其次,教材详细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等重要事件。
最后,教材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结果,即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细节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本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兴趣。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0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0](https://img.taocdn.com/s3/m/8ee24f35b90d6c85ec3ac6f2.png)
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今天属于课后说课。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对这一课的构想。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
这一课主要阐述的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因而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考纲》对本课的要求:识记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理解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本课的目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知识与能力1、记住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人物;能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鸦片战争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自学提纲,通过课前的阅读思考,在小组讨论的的基础上,解决多数问题;2、通过多媒体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鸦片的了解及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的分析讨论,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毒品及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鸦片危害与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通过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的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南京条约》内容及鸦片战争的影响。
因为这是《考纲》对本课的基本要求,虎门销烟有重大历史意义,《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有深远影响。
2、难点确定鸦片战争的影响为本课的难点,主要是基于八年级的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概念比较难以理解。
二、说学生1、现在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储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容易理解,但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有限,对世界历史知识也比较陌生。
初中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人教版)鸦片战争说课稿
![初中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人教版)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76a7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初中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人教版)鸦片战争说课稿《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泰安一中教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能力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0918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5.png)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一节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签订《南京条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加深对我国近代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掌握不扎实。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
5.知识巩固:通过问答、填空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
6.拓展延伸:介绍鸦片战争相关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的曲折历程。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英国向中国大量贩卖鸦片,导致社会问题严重。
过程:林则徐禁烟 -> 鸦片战争爆发 -> 签订《南京条约》影响: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历史知识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分析能力的发展。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edc341b7360b4c2e3f6473.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下面是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欢迎阅读!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3课《新型玻璃》。
我将分以下四大板块来进行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说教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以及结果,共二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状况,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鸦片的走私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二目介绍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二、说目标:v1w知识目标:19世纪中英贸易情况,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父亲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挣来的钱了”,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角色,想一想:听了父亲的话,作为儿子会对父亲说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v2)情感目标:通过观看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及造成危害的视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544de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3.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鸦片战争》篇1一、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
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a56d5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0.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5af1ac2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05.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鸦片战争的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一场复杂的战争,学生可能对于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进行分享。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初中历史 鸦片战争 说课稿
![初中历史 鸦片战争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2782e9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9.png)
《鸦片战争》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教材内容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而且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对材料处理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状况及林则徐虎门销烟有所了解,但对鸦片战争之前的英国状况了解很少。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还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不强,但这一时期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阶段,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阶段,他们渴望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鼓励,个性意识逐步增强。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如下: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初中历史鸦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 争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98b4c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2.png)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而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侵略战争。
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也促使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鸦片走私的危害,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清晰直观的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在 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理清本节课的重难点,加 深理解和记忆
第 一 次 鸦 片 战 争 国际(英国): 国内(清政府): 鸦片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 两个阶段 的过程: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 影响:
第 一 次 鸦 片 战 争
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 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 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 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 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 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环节五:对群学展示
针对学生在完成导学案对群学部分存在的问题 进行讲解,通过组内讨论、代表发言、组间质 疑,以达到解决对群学时出现的问题的目的;
探究一: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爆 发的原因; 探究二:根据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指出其危害,并 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探究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的原因?
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依据新课 标要求和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学 习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并分析鸦 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能说出并记住 鸦片战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能说出鸦片战争中国 战败的原因
说教学重难点:
环节六: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根据新课程标准, 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展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经过;中英《南京条约》 的内容及其影响;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环节七:整理学案与达标检测
通过整理学案和达标检测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条 理,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环节八: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 点有一个直观准确的把握,明确这节课要掌 握什么,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已达到服务于 考试需要的目的: 1.能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说出鸦片战争 爆发的原因; 2.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说出鸦片战 争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鸦片战争中国 战败的原因。
环节三:导学案评价 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 优秀学生进行加分,鼓励他们认真积极的完 成导学案,并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讲解。
环节四:独学与展示 针对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独学部分存在的 问题进行简单讲解,学生在认真思考后派代 表发言,以解决自主独学时出现的问题;
1.鸦片战争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形式对比(背景) 2.阅读教材简单说出鸦片战争的经过 3.阅读教材并结合鸦片战争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爆 发的原因
说学法
在学法上,根据高效课堂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 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与中近代史的划分界限是1840年的 鸦片战争,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 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 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在学生上课之初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 学习有方向,有目标; 2.情景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讨论比较法 针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