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师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通过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以叙事的方式,介绍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同时插入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这样一场重要的历史事件,学生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其背后的原因、影响等深层次的内容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资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的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给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课标要求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签订《南京条约》三个子目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遵照了鸦片战争的开端、经过和结果的完整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和逻辑性。
(三)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五大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在讲授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鸦片战争。
2.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在清朝的时间背景下和鸦片战争发生的地理位置中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和存在的器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和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掌握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历史解释简述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南京条约》的签订等基本史实;了解《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
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鸦片战争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理性分析能力和客观评判的态度。
5.家国情怀感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时反抗的斗争精神、林则徐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直面中国曾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使学生对于振兴中华的原因和概念更加透彻,培养学生爱国、努力奋斗的精神。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八年级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位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二)主要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民生疾苦;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 鸦片战争的过程: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战事的发展及其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材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列强的侵略本质。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条约。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难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示范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可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标志性意义。
本课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这两大历史事件。
考虑到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
前一个课时带领同学们了解本册书的基本脉络并初步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部分的内容;第二个课时则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相关问题。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层面:了解——鸦片战争的始末;巩固——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能力训练: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册等相关资料,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分析——带领学生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林则徐、关天培等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特别是要掌握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初二上册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

初二上册历史说课稿:鸦片战争人教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标题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剖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材剖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对抗”为主习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习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论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耻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习题的作用。
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的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的⑴了解近代同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⑵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习题、剖析问习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的⑴通过课前导学,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浏览、剖析、思考、表达、汇总、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⑴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辩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⑵了解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⑶领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的,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确定依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对抗外来侵略的刚强意志。
初中历史鸦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节课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历史的奥秘。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2)让学生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线索,逻辑清晰,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影响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3)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4)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叙述了当时的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被迫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为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全书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内容。
学习兴趣较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具备了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能力。
但是正确分析历史的能力不足。
因此,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屏幕所示: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和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教学难点是: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关键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针对重难点内容,我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和讲授法结合的方法进行突破。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我引导学生按照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部分内容,在教法方面,主要采用了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等。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学习难度较低的知识内容。
我会展示本课自学部分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分析归纳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鸦片战争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pium war theory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鸦片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
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
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
二、说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情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归纳旧知识导入,由温故而知新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
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图片资料,让生注意观察,和读图片旁边提供的材料,然后让他们看图说史,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
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查办,战争能取胜吗?”,让生结合教材后给出的“解析与探究”的材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在重复,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一
带而过。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一内容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通过连线题,让学生了解各条约的内容。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
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主要通过出示英国在中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
经过略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
即:“成立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调查委员会”分成政治、经济、国土、文物几小组来行调查,从而从这几方面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活动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这一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课题延伸:提供给同学们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