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历史组5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等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鸦片战争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本单元介绍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专题,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本课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的开篇课,学好本课为下一节课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已经学会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
他们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乐于探索事物,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仍摆脱不了感性思维的束缚。
因此,我将采用抽象分析和直观形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掌握鸦片战争的经过,学会分析和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2)通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学生能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学会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同时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四、重难点:依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依据:鸦片战争的背景和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因此将它设为教学重点。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依据:由于鸦片战争失败原因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设为本课的难点。
说课稿鸦片战争

说课稿鸦片战争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课。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
一、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19世纪中叶,中国为何会与英国发生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又意味着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鸦片战争的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会讲述清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特别是闭关锁国政策对中西交流的影响。
接着,我会解释鸦片如何流入中国,以及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此外,我还会讲述英国工业革命后对外扩张的需求,以及其对中国的不平等贸易要求。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在这一部分,我会通过时间线的方式,详细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包括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的军事报复、《南京条约》的签订等重要事件。
我会使用地图、图片和时间线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的过程。
3. 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一部分,我会重点讲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包括领土和主权的丧失、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社会经济的动荡、以及民众意识的觉醒等。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课堂互动在讲授的过程中,我会穿插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讨论“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等问题,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进行一个小结,回顾今天讲述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本文作用与地位《八年级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位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二)主要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落,民生疾苦;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
2. 鸦片战争的过程:林则徐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战事的发展及其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教材分析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阐述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制度的弊端以及列强的侵略本质。
教材内容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同时引发学生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条约。
3.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难点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鸦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本节课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战败的原因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究历史的奥秘。
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有限,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
(2)让学生铭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初中历史鸦 片战 争说课稿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历史《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史实,分析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端,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线索,逻辑清晰,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影响的把握存在一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3)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和结果。
(4)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
在本次说课中,我们将从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它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鸦片战争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19世纪中叶,英国为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的泛滥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秩序和人民健康,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采取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然而,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接着,鸦片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海军封锁珠江口,攻占广州,随后北上,攻占定海、宁波等地,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第二阶段是1856年至1860年,英国联合法国再次发动战争,攻占广州、天津等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赔款的支付,还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国家尊严受到极大损害。
同时,战争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开放市场,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也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埋下了伏笔。
最后,鸦片战争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标志。
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的苦难历程,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历史使命感。
同时,鸦片战争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我是历史组1号考生,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我将从教材、学情和教法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介绍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单元的开篇章。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分析,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爆发原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中国战败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反侵略爱国精神,认识到___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三、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___、《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
难点在于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和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乐于探索事物,研究兴趣比较浓厚,抽象思维高度发展。
他们已经接触过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但对虎门销烟、___等知识还停留在表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深化。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史料教学法和比较法为辅,多法结合展开教学。
六、研究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为主,配合阅读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进行研究。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情况,了解英法不满《南京条约》带来的利益,提出修约的要求,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法两国侵略中国的经过,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况和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之后,提出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分析教材中《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两份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说课稿
www.5y
kj.co
m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几组图片上的问题,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l
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②通过过逐步推想,深化学生对史事的理解,思考并分析列强出兵中国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讨论,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
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
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
)
二、说教、学法
(1)多媒体辅助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归纳旧知识导入,由温故而
知新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播放关于这一内容的图片资料,让生注意观察,和读图片旁边提供的材料,然后让他们看图说史,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
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硝烟。
(2)评、析:“虎门硝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设置争议问题,问“有人认为,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题“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查办,战争能取胜吗?”,让生结合教材后给出的“解析与探究”的材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在重复,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动态地图》一带而过。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一内容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通过连线题,让学生了解各条约的内容。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
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主要通过出示英国在中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
经过略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通过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来完成。
即:“成立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调查委员会”分成政治、经济、国土、文物几小组来行调查,从而从这几方面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活动内容让学生课前准备,可以小品、歌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进行)。
通过这一活动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历史。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课题延伸:提供给同学们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www.5y kj.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