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电影流派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1、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2、2、欧洲先锋派20世纪初强调先锋性和纯粹性,过分注重抽象的画面造型以及视觉情绪节奏;反对电影商业化,主张电影是小众的无功利的纯粹艺术品;反对叙事,反对情节和人物刻画,主张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和空洞的抒情做为全部内容。
反对理性,喜欢联想,拒绝现实,喜欢梦幻。
包括:法国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德吕克,爱浦斯坦、杜拉克、慕西纳克。
代表作:费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雷内·克莱尔《休息节目》,路易·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
3、3、电影眼睛派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反对故事片的一切虚构,不要职业演员,不要人工布景,一切按照生活原貌,摄入生活即景;强调生活的诗意,用蒙太奇处理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诗情。
代表人物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面包的故事》《列宁逝世一周年》《前进吧,苏维埃》《关于列宁的三支歌》。
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受其影响。
4、4、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20年代蒙太奇是电影的基础,在镜头与镜头之间运用对比、隐喻、重复、变换节奏等组合手法。
代表: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普多夫金《母亲》。
5、5、英国纪录电影学派始于30年代,追求纪录电影的艺术性,关注社会生活,搬演现实,发现诗意;对蒙太奇构图和摄影技术感兴趣。
代表:约翰·格里尔逊,《工业的英国》《煤矿工人》《锡兰之歌》《夜邮》。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流派及特点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迎来了电影创作的春天。 这一时期出现的电影,以其崭新的创作视角、对 人性的深刻把握以及极富创造力和表现力的电影 语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从而开创了 苏联的“诗电影”时代。
1956年,著名导演罗姆(拍摄过《列宁在十月》 等影片)的学生格里高里·丘赫拉伊,根据鲍·拉 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第四十一》, 拉开了苏联诗电影的序幕。
世界电影流派与特点
一、好莱坞电影
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以喜剧片著称,由此诞 生了“四大谐星”: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 哈洛德·劳埃德和哈莱·兰登,其中以卓别林的电 影影响最大。
好莱坞完成了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两次技术革新: 1927年,好莱坞在拍摄《爵士歌王》时,采用新 的技术插进了一些道白和歌唱,标志着电影艺术 由无声跨入有声时代。1935年,好莱坞拍摄的 《浮华世界》则成为世界首部大型彩色故事片。
2.新浪潮电影充分体现了个人创作的风格特 征;
3.新浪潮电影体现了电影叙事的发展与进 步。
五、苏联诗电影
1934年由瓦希里耶夫兄弟拍摄的《夏伯 阳》,塑造了夏伯阳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时 代特点的革命军人的艺术形象,标志着苏 联电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 作道路。
《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 《共青城》、《带枪的人》以及《列宁在 十月》、《列宁在1918》
作为一次特征鲜明的电影运动,法国这些 青年导演们尽管有着共同的美学思想和理 论,但他们却拒绝发表共同的宣言和纲领, 也不要求组成某种学派。他们强调个人风 格,主张单独创作,但他们客观上却形成 了某种共性特征,给人一种有组织的电影 运动的感觉。
新浪潮电影的特征和积极意义
1.新浪潮电影是一次制片技术与制片方法的 革命 ;
世界电影流派大盘点
?
?
5.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一个电影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罗贝多.罗赛里尼、狄西嘉、鲁奇诺.维斯康堤等。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时期出现许多人材:法斯宾达、荷索与温德斯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富有特色,在国际上也获得很多肯定,但是在国内仍不受欢迎,于是第二次高潮又再次陷入沉寂状态。
------1979年新电影运动再次复兴,这得力于法斯宾达的《玛丽布朗的婚姻》与雪朗多夫的《锡鼓》在国内票房上成功,使德国新电影摆脱国际上得奖而国内不卖座的局面,1979年之后运动声势更为浩大,成为西德电影的主流,在人们心中已成为一个流派的标志。??
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路易斯.布纽尔的《安达鲁之犬》可以算是早期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作品。
?而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兴起旨在反抗写实主义与传统艺术,领导人安德烈.布列东的一篇宣言中提到:“一种纯粹的心灵自动作用,在此作用之下,试着以语言、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来表现思想真正的运作情形。”?
世界电影流派大盘点
1.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世界电影流派详解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 市》《游击队》《德意志零年》《欧洲51 年》《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 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 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 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 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库里肖夫 实验工作室 理论: 库列肖夫效应;电 影模特儿 电影眼睛派 拍摄 即景反对剧本、演 员、摄影棚 蒙太奇理论 、杂 耍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 蒙太奇叙事 剧作理论 《西方先生在俄罗 斯的奇遇 》 《带摄影机的人 》
维尔托夫
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普多夫金
《母亲》
三、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 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 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 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 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 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这些影片 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主题。
德.桑迪斯: 《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 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 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 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 剪辑空间跳跃。
•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 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 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 的变化。
世界电影流派
电影节
• 全苏电影节,始于1958年,初不定期,后为二年一次,自1964年
起每年举行,为国产片电影节;
• 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始于1968年,每二年一次,由苏联国家电
影委员会与全苏影协和乌兹别克共和国电影委员会与影协联合 主办,是亚非拉国际电影展览,属非竞赛性,群众团体可向不 同影片授奖;
•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始于1935年,自1959年起每二年举办一次,
早期好莱坞景 观与摄影棚
一、电影工业:1948年以前
1、电影公司与制片厂 制度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
• 早期美国八大影业公司包括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
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联艺电影公 司、20世纪福克斯及雷电华公司等。
早期美国八大电影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好莱坞最著名电影公司之一。1935年,由二十世纪电 影公司和1915年成立的福克斯电影公司合并而成,1985年被澳大利亚传媒巨 头鲁伯特·默多克收购。公司拍摄的著名影片包括《音乐之声》、《星球大 战》、《泰坦尼克号》等。
1924年成立的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是好莱坞最 有影响的电影公司之一,由三家制片公司合并而成。合并后的米高梅 电影公司拍摄了一系列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007系列影片,还 拍摄了著名卡通影片《猫和老鼠》。
雷电华公司
• 雷电华公司于1928年成立,曾制作过《公民凯恩》、《金刚》等经
• 政治题材、 • 军事爱国主义题材 • 生产题材 • 道德题材
苏维埃时期的电影
• 苏维埃政府高度重视电影的社会功能,战前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与技巧,如默片时代的蒙太奇大师爱森斯坦,二三十年代苏维 埃电影曾达到高峰。
世界电影发展的五大流派!你知道好莱坞电影属于哪个流派?
世界电影发展的五大流派!你知道好莱坞电影属于哪个流派?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艺术。
自格里菲斯发明了完整的蒙太奇方法之后,电影才开始获得独立的艺术生命。
然而又因为受到商业化的束缚,没能在在人们心中确立艺术地位。
因此在电影问世前二十年,并没有什么流派产生。
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欧洲的先锋派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电影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在艺术的众多领域中,电影史是流派最少,历史最短的。
但是其辉煌的成就却是不容小觑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欧洲出现了先锋派电影,电影才第一次具有了流派的意义和说法。
电影史上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电影流派大致有以下几个:早期现代主义——欧洲先锋派电影;苏联电影学派——诗电影与散文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与现代主义流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先锋派电影(英语:Avant-garde movies)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主要在法国和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
它作为一种影片样式,也有人称之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且大都为短片。
先锋派电影以法国和德国为策源地。
影响遍及整个欧洲,时间自1917年至1928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加之一位艺术家可能同时接纳多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主要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另外还有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
就先锋电影流派而言,它在派别上还可以分为法系电影和德系电影。
其中纯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是先锋电影流派的三大主要类别。
纯电影,它的主要代表是费尔南·莱谢尔和他的《机器的舞蹈》;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
世界电影史
填空选择1、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是最早的电影放映机。
2、1829年6月,比利时科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
3、1895年12月28日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4、美国人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最终形成。
5、世界电影史一般把1927年由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拍摄的《爵士歌王》作为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6、卢米埃尔兄弟是世界电影史上写实主义传统和纪实美学的最早尝试者,是现实主义的开创者源头。
7、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是根据儒勒·凡尔纳和维尔斯的两部小说改编的,是电影史上最早的科幻影片,是梅里爱“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品。
8、“一把雨伞和缝纫机在手术台上相遇,这也是美”这句话是超现实主义美学的金科玉律,也是理解影片《一条安达鲁狗》的形式结构的钥匙。
9、让·维果的代表作是影片《操行零分》,影片因其反社会和颠覆性而被禁映。
10、意大利现实主义写实大师雷诺阿的作品,《幻灭》和《游戏规则》《女仆日记》(1946)《南方人》(剧情P29)11、雷诺阿是一位对世界电影史做出巨大贡献的电影艺术家,最终确立了世界电影写实主义传统。
12、1959年,阿仑·雷乃根据法国“新小说派”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所写剧本,拍摄了轰动国际影坛的《广岛之恋》。
该片通过一位到广岛拍和平主义影片的法国女演员与一位日本建筑师的一段短暂爱情的描写,揭露了战争和原子灾难对人的尊严和命运的摧残。
13、20世纪初,世界电影进入初创阶段时,意大利花费重金,拍摄了场面极其浩大的历史巨片,如《你往何处去》(1912)、《迷失在黑暗里》(1914),《卡比利亚》(1913)取材于古罗马历史故事,剧本由著名诗人邓南遮起草,片长四个小时。
14、“新浪潮”电影的理论主张、导演及代表作①电影的本体——记录本体;②场面调度理论③作者电影观念“新浪潮”电影导演及代表作:戈达尔《精疲力尽》、特吕弗《四百下》、阿仑·雷乃《广岛之恋》。
电影文化:世界电影史与重要流派
01
有声电影的诞生
•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发行 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 电影进入有声时代,音乐、对话、 音效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有声电影的发展推动了电影产业 的繁荣
02
有声电影的代表作品
• 《大独裁者》(1940年,美国) • 《乱世佳人》(1939年,美国) • 《公民凯恩》(1941年,美国)
巴西电影的特色
• 以巴西本土文化为背景,强调社 会现实和历史创伤 • 巴西电影的代表导演:赫尔曼·巴 塞拉、若奥·巴蒂斯塔、温贝托·毛罗 • 巴西电影的代表作品:《上帝之 城》(2002年,赫尔曼·巴塞拉)、 《摩托车的日记》(2004年,若 奥·巴蒂斯塔)、《中央车站》 (1998年,温贝托·毛罗)
03
有声电影时代的电影人
• 奥逊·威尔斯:美国电影大师,代 表作《公民凯恩》 • 克拉克·盖博:好莱坞巨星,代表 作《乱世佳人》 • 玛丽莲·梦露:好莱坞女神,代表 作《绅士喜欢金发女郎》
电影技术的进步:从黑白到彩色
黑白电影时代
彩色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技术的进步对电影 产业的影响
•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电影以 黑白为主 • 黑白电影的技术特点:高对比度、 明暗分明 • 黑白电影的代表作品:《教父》 (1972年,美国)、《罗马假日》 (1953年,美国)
电影作为批判武器
• 电影作品:对社会现实、政治体制、文 化现象等的批判 • 电影技术:电影叙事、导演、表演等方 面的创新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竞争、电影产业 的发展、电影产业的创新等
电影与观众: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电影与观众的心理共鸣
• 电影作品:观众对电影情节、角色、 情感等方面的认同 • 电影技术:电影制作技术、电影特效 技术、电影拍摄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 电影产业:电影市场的拓展、电影政 策的制定、电影产业的布局等
世界电影史综述
二、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类型片
1、什么是类型电影
广义上的类型电影没有地域或时代限制,泛指 按照各种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 影片,强调影片创作上的规范化、程式化、模式 化。
狭义上特指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占统治地位的 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与创作方法。
在具体某一类上,其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主 题对象、视觉图谱、社会观念是较定型的。
《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 (四部)等等。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婴儿的午餐》、《玩纸牌》、《下
棋》、《钓鱼》、《金鱼缸》、《猫的午餐》、《儿童吵架》、 《家庭聚餐》、《恬静的家庭生活》等等. 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比如:《耶路萨冷教堂》、《沙皇尼 古拉二世的加冕礼》、《日本内宅》、《代表们登陆》、《一艘新 的船下水》等等。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骑兵表演》,以及由卢米埃尔的两个 摄影师分别拍摄的两部影片《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和《威尼 斯景象》等等。
斯约史特洛姆的《生死恋》(1917) 莫里茨•斯蒂勒《阿尔纳的宝藏》(1919)
26
记录学派: 1、[美]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
努克》 2、[苏联]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
《扛着摄像机的人》 3、[英]约翰·格里尔逊1929年导演
《飘网渔船》
27
第三节 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
(1927-1945年)
13
从1919年开始,卓别 林独立制片,此后一 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 片,其中在电影史上 著名的影片有《淘金 记》、《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大 独裁者》、《凡尔杜 先生》、《舞台生涯》 等。
14
创作特点: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1、1895~1918:草创时期卢米埃尔兄弟(法)发明手摇活动电影机,开创电影放映时代代表作品:《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乔治·梅里爱(法)代表作品:《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埃德温·鲍特(美)代表作品:《火车大劫案》《基督山恩仇记》《不朽的城市》大卫·格里菲斯(美)代表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苏联蒙太奇学派谢尔盖·爱森斯坦代表作品:《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普多夫金代表作品:《海军上将纳希莫夫》《母亲》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路易斯·布努埃尔(西班牙)代表作品:《白日美人》、《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维莉迪安娜》谢尔曼·杜拉克代表作品:《城市里的魔鬼》,《艺术家的灵魂》,《贝壳与僧侣》德国表现主义罗伯特·威恩代表作品:《卡里加里博士》、《基督的一生》有声电影艾伦·克罗斯兰:《爵士歌王》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好莱坞商业电影约翰·福特代表作品:《搜索者》、《关山飞渡》弗兰克·卡普拉代表作品:《一夜风流》《富贵浮云》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代表作品:《后窗》、《惊魂记》、《西北偏北》查理·卓别林代表作品:《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奥逊·威尔斯代表作品:《公民凯恩》、《第三人》、《历劫佳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让·雷诺阿代表作品:《大幻影》、《游戏的规则》让·维果代表作品:《尼斯景象》、《游泳冠军塔里斯》雷内·克莱尔代表作品:《巴黎屋檐下》、《最后的亿万富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罗伯托·罗西里尼代表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德意志零年》维托里奥·德·西卡代表作品:《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法国新浪潮运动让-吕克·戈达尔代表作品:《精疲力尽》、《随心所欲》弗朗索瓦·特吕弗代表作品:《四百击》、《日以继夜》法国左岸派阿伦·雷乃代表作品:《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阿涅斯·瓦尔达代表作品:《短角情事》、《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瑞典英格玛·伯格曼代表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代表作品:《爱情编年史》、《奇遇》费德里科·费里尼代表作品:《卡比利亚之夜》、《大路》美国:新好莱坞电影阿瑟·佩恩代表作品:《邦妮和克莱德》《雌雄大盗》斯坦利·库布里克代表作品:《巴里·林登》、《闪灵》、《2001太空漫游》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代表作品:《大白鲨》、《夺宝奇兵》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代表作品:《巴顿将军》、《教父》马丁·斯科塞斯代表作品:《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乔治·卢卡斯代表作品:《美国风情画》、《星球大战》德国:新德国电影(西德)维姆·文德斯代表作品:《柏林苍穹下》、《地球之盐》沃尔克·施隆多夫代表作品:《铁皮鼓》、《青年特尔勒斯》5、九十年代的世界电影罗兰·艾默里奇代表作品:《独立日:卷土重来》、《独立日》、《哥斯拉》詹姆斯·卡梅隆代表作品:《泰坦尼克号》、《终结者》、《阿凡达》罗伯特·泽米吉斯代表作品:《阿甘正传》、《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北野武代表作品:《花火》、《坏孩子的天空》岩井俊二代表作品:《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发展战略】外国电影史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外国电影史》课总结各大艺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布莱顿学派20世纪初英国布莱顿地区。
主张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
现实主义的萌芽。
多视点时空观念。
代表: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玛丽珍妮的灾难》,詹姆士·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埃斯美·柯林斯《汽车中的婚礼》,西赛尔·海普华斯《义犬救主记》。
二、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1917年----1928年)指从1917-1928年期间,欧洲出现的众多的电影流派和学派,这些学派和流派最终汇集成一个空前的电影运动,即先锋派电影运动。
该运动主要出现在当时的法国和德国。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是纯视觉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其目的是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1)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印象主义电影。
以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和R.克莱尔等人的电影实验作品为代表,他们当时也把运动视为电影的本性,但与德国“先锋派”影片不同之处是,他们并不把手绘的图形的变化作为表现内容,而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景像结合起来表现。
这些影第二阶段:以年轻的女电影工作者G.杜拉克、原籍西班牙的L.布努艾尔、舞台剧编剧和青年诗人A.阿尔托等人的实验性影片为代表。
他们的影片受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表现人的潜意识,包括梦境、幻觉等。
1929年后,法国电影的“先锋派”运动也转入纪录电影。
这种纪录电影很快就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嘲讽社会现象为主,如法国导演J.维果的《尼斯景像》(1929~1930)主要是以怪诞的画面和奇特的剪辑,借实录的尼斯景像,嘲讽市内上流社会的生活丑态;(2)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从1919年一1924年大致经历了5年的时间。
这一电影美学流派同样受先锋主义文艺运动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开始于1910年的慕尼黑,首先在绘画中,而后在文学、戏剧、音乐及建筑艺术中相继出现,形成了一场文艺运动。
各国电影流派
第三章各国电影流派所谓流派,指的是一批艺术家所拍摄的作品在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特点,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创作表现出大致相近的美学风貌和艺术气质。
这种现象在电影诞生的第五年(1900年)便开始形成,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第一节勃列顿学派这是外国电影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流派,以反映社会面貌著称。
因为成员住在英国勃列顿这个地方而被命名为勃列顿学派。
一些年轻导演宣称要拍摄“真正生活的片断”,提出的电影口号是“我把世界摆在你的面前”,并创作了一批风格相近的短片。
片中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十分相似。
人物形象,除一般电影中常见的人物外,主要是水手、矿工、囚犯、士兵等;形式技巧方面,对先进电影语言热情追求与探索,电影叙述手法不仅灵活大胆,敢于打破旧有的陈规老套,而且十分重视摄影机的创造作用,追求改变拍摄视点带来的新颖视觉效果。
代表人物:1、G.A.斯密士《祖母的放大镜》(1900年):远景与特写交错出现在同一个场面《望远镜中看见的景象》(1901年):一位男子对一对夫妇的窥视《玛丽.珍妮的灾祸》(1903年):内景与外景结合的典范2、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记》(1901年):第一次采用若干个场景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事件(营救场面),追逐与救援的主题以及两组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产生了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体现电影自由运动的特性,因而具有典型性意义,至今仍是很多电影类型的基本叙事方法。
这一学派的电影以反映现实生活和描写社会现实问题而闻名,主张电影应当反映社会问题并在艺术上对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处于先锋地位而著称。
让摄影机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观念成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段,这些观念的艺术价值在于揭示了电影成为艺术的奥秘:电影是一门运动的艺术。
第二节先锋派先锋派运动,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自觉探索电影本性和可能的发展前途及其表现美学,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运动。
第二讲 电影流派(未完)
第二讲电影流派欧美电影流派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电影流派亚洲其它国家电影流派(日本、印度、韩国、伊朗泰国)一.欧美电影流派(一)电影的诞生(1895)(二)从杂耍走向艺术(1895——1926)1.两大电影传统的开拓与尝试——从卢米埃尔到梅里爱(法国)2.“蒙太奇”的不同实践与理论——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美国、苏联)3.本时期欧洲的主要电影流派布赖顿学派(英国)表现主义学派(德国)(三)从幼稚走向成熟(1927——1945)1.先锋派电影(现代主义电影的第一次浪潮)策源地:法国和德国时间:1917年~1928年影响范围:整个欧洲内部主要流派: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次要的:纯电影、街道电影、室内剧电影等电影主张和实践主要流派之一:印象派电影策源地:法国时间:20世纪20年代领军人物: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目的:期待用“纯艺术”的电影实现对法国电影的拯救理论主张:“上镜头”理论和“平民化”主张创作实践:代表作品自己的创作:《狂热》《沉默》《流浪女》朋友的创作: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微笑的布德夫人》;冈斯《车轮》;莱皮埃《黄金国》;埃普斯坦《忠实的心》主要流派之二:超现实主义电影源起:超现实主义(法国的文学流派)倡导者:安德烈-布莱东鼎盛时期:(1920~1930年代)创作宗旨:否认理性,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背景:战争的荒谬、破坏;质疑理想、文化、道德。
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佛洛伊德电影创作主张:强调无理性行为的真实性主张表现梦境、幻觉,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创作源泉)影响:二十年代法国先锋派电影的主要倾向美国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的重要部分。
在供商业发行的故事片领域,其影响仅见于影片的个别镜头或段落。
理论成果:阿杜-基洛的论著《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实践:杜拉克《贝壳与僧侣》(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剧本诗人安东南•阿尔都剧本过于天真地追求“诗意”和心理分析,导演生硬。
世界电影流派与特点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 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和非戏剧化; 2.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 的意境,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 电影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纯粹 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3.描写梦幻的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至 少是平等的地位上。
女性主义电影作为一种潮流的出现,与思 想文化运动中的女性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 关系。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有人通 过直接电影的方式,让女性直接对着镜头 讲述她们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开始将女性 主义与电影的表现进行结合。
女性主义电影代表作品
1991年,由里德利· 斯科特执导的《西尔玛与路易 丝》被认为是典型的反抗性骚扰和性暴力的女性 主义电影。 1993年,由新西兰女导演简· 坎平编剧并执导的澳 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以近乎完美的制作赢得 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奥斯卡奖。 1996年的荷兰影片《安东尼娅家族》(玛琳· 格里 斯执导,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9年的法 国影片《罗曼史》(凯特林· 布蕾亚执导,获威尼 斯电影节金狮奖)等。
世界电影流派与特点
一、好莱坞电影
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电影以喜剧片著称,由此诞 生了“四大谐星”:查理· 卓别林、勃斯特· 基顿、 哈洛德· 劳埃德和哈莱· 兰登,其中以卓别林的电影 影响最大。 好莱坞完成了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两次技术革新: 1927年,好莱坞在拍摄《爵士歌王》时,采用新 的技术插进了一些道白和歌唱,标志着电影艺术 由无声跨入有声时代。1935年,好莱坞拍摄的 《浮华世界》则成为世界首部大型彩色故事片。
五、苏联诗电影
1934年由瓦希里耶夫兄弟拍摄的《夏伯 阳》,塑造了夏伯阳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时 代特点的革命军人的艺术形象,标志着苏 联电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 作道路。 《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 《共青城》、《带枪的人》以及《列宁在 十月》、《列宁在19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
(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
(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等。
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
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
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
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
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
“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
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
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年代中后期。
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
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
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1927)。
(注:进入1930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1930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
)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2)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3)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
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
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
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
"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
"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
"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
……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
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
(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5)、挖掘、培养、造就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
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
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1)、在形式上,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主,系统的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语法。
2)、在内容上,强调反映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日常性,淡化戏剧式冲突。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1933、"《驳船亚特兰特号》/1934;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2);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等。
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在1930年代,世界纪录片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成就最高者为英、德两国。
(一)、英国在193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次由格里尔逊倡导、组织的纪录电影运动,他们拍摄了100多部纪录片,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学派。
他们认为:通过艺术化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宣传手段。
代表作有:《漂网渔船》/1929,《工业的不列颠》/1932,《夜邮》/1936等。
(二)、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女艺术家。
她在1930年代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意志的胜利》/1934——记录了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第四次纳粹党代会时的壮观场面。
《奥林匹亚》/1936——纳粹德国为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作的宣传片。
该片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的人体的礼赞,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
瑞芬斯塔尔在电影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起止时间在1945~50年前后。
代表人物:柴法蒂尼、罗西利尼、德·西卡等。
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偷自行车的人》/1948、"《罗马11时》/1952。
"主要艺术主张:1)形式上:“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追求实景拍摄、纪实风格。
2)内容上:“还我普通人”——以表现底层百姓生活为主,常启用非职业演员。
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
其特点如下:在影片内容上,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宗教等),并提出了不少此前曾被忽视或遮蔽的社会问题。
此外,这次创新浪潮还在“意识银幕化”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探讨。
在摄制形式上,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电影语法,如“拍摄轴线”和“流畅剪辑”等观念。
高潮期在1959~70年前后,所波及的国家更多,主要有:法国、瑞典、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
总体上,可以被统称为一次世界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总体而言,当时的世界电影由原先注重叙事的写实主义电影,逐渐转向了注重内心剖析的“现代主义”电影。
1、法国:特吕弗、戈达尔;阿仑·雷乃在这次世界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法国的“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这两大流派都有出色表现。
1)、“电影手册派”:依托法国著名电影理论杂志《电影手册》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导演,代表人物有:特吕弗/《四百下》/1959、"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等。
2)、“左岸派”: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批作家导演,以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德里昂巴德》/1958/和《广岛之恋》/1961/为代表。
总之,法国“新浪潮”在电影拍摄和剪辑上,以及在“意识银幕化”等方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推动了世界电影的发展。
2、瑞典:伯格曼在表现形式上,则打破传统叙事规则,往往以某个哲学观念或心理意绪为核心,展示编导对自身和世界的主观态度以及抽象哲理思考,尤其侧重于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那种纷繁杂乱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