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评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评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评课稿1. 引言本文档将对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课程进行评课。

通过对该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价,旨在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课程。

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符号及相关术语,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 不等式的解集:讲解不等式的解集概念,了解解集的表示方法和解集的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通过逐步转化不等式的形式,教授加减法解不等式以及乘除法解不等式的规则。

- 解不等式的验证:教授如何验证不等式的解是否正确,包括将解代入原不等式进行验证等方法。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不等式的符号及相关术语的使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和解集的性质;-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 能够独立验证不等式的解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 情境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 板书讲解:采用清晰、简明的方式对不等式的定义、符号及相关术语进行板书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题指导:通过具体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教学评价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本课程采用了以下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期末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掌握情况。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代数技巧和思维能力。

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评课记录将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不等式》为例,对不等式及其解集进行评课。

评课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课内容: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代数式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代数式中的词汇如变量、系数、常数项等。

然后提问学生,回忆一下代数式的关系符号有哪些,并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最后,请几个学生上来黑板上写出几个代数式,再以两个代数式之间的关系开始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不等式的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几个代数式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不等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与代数式的区别。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示例,让学生尝试判断不等式的真假性。

2.不等式的性质介绍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并结合具体例子做解释。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加减性、乘除性以及两边大小关系不变性。

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3.不等式解的方法介绍教师通过几个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包括图解法、代入法和变形法。

教师讲解每种方法的基本步骤,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三、解题例题(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不等式的解题例题,通过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解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例题,以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题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不等式时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评课总结:这节课的设计合理、内容丰富,教学目标明确、方法科学。

通过导入复习和概念引入,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授课人评课人《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聆听了王老师的课。

下面就王老师的《不等式及其解集》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

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

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以常见的路程问题为背景引入不等量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出等式与不等式的关系,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的解集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坐标轴表达解集,另一种是用表达式表示解集。

老师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和解集的区别。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

不等式的概念要深入了解一下,比如恒不等式也是不等式,有些学生存在疑惑。

用验证法解决问题是本学期常用的做题方法,本节课就十分基础,应该涉及部分题目。

根据课上的反应,老师应该提出时间点与时间段、对应点与对应线段之间的不同与联系的问题,并合理讲解。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

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稿今天,听了邓老师的《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感触颇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点评如下:一、教学目标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理解不等式解和解集的关系,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在目标完成上,后两个目标相对较弱一些,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讲得过快,并且对解集的描述不准确,解集不是列举不完才写范围,而是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的集合。

学生明显没理解两者的关系。

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处理上,应举例4种情况,或例题练习至少包括4种情况,而不是让学生自己练习。

这是难点也是重点,应注重过手。

学生此处掌握不是很好。

二、教材处理这节课在教材处理上没有大的偏差,只有两点需要改进一下,一是引入时间过长,并且不是很贴合学生实际。

从等式表示相等关系过渡到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直接引入可能效果好一些,教学不一定处处联系实际,毕竟学生还没有学习不等式,描述起来比较困难。

二是能力提升部分,过度拔高,出现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只为考倒学生,我觉得教材处理上适度延伸是可以的,但要以教材为支撑点。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新课讲解环节,不等式的概念的讲解涉及不等符号,应强调“≥”和“≤”的读法及说法,毕竟这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东西,也是以后容易犯错的地方。

不等式的解和解集应让学生体会满足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而要表示这无数个解就会用例如:“3x”来表示不等式解的集合。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这个环节,应出现各种情况再归纳。

小结部分,特别是本节的思想方法,我觉得不应出现,因为方法是在过程中体会的,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更是太深奥了。

说实话,作为教师对于类比的方法、建模的思想也是略知一二,还需要学习的。

能力提升部分则完全没有必要,和本节课的知识有点脱节。

可以改为一个简单的随堂检测。

本节课采用观察引导、讲练结合,学生讨论、集体发言和个人发言相结合的的方法,整体还是不错,我觉得在新旧知识的类比迁移和学生动笔过手上还应适当改进。

不等式的解集观评课报告

不等式的解集观评课报告

不等式的解集观评课报告引言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两个数或两个式子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的解集是指能够满足不等式的一组实数解,这个解集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篇报告将从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是解集的直观感受和解集的计算方法,来讨论不等式的解集。

观感知觉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来感性地了解不等式的解集。

下面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探讨不等式解集的图像表示。

对于形如ax+b>0的不等式,我们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ax+b=0,并找出其根$(x=\\frac{-b}{a})$。

接着我们将数轴上$x<\\frac{-b}{a}$的部分标记为A,它表示所有能够使得x小于$\\frac{-b}{a}$的实数点。

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数轴上的一个区间图示解集,红色区间表示解集,如下图所示:———o-------------x------------>A当ax+b<0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出$x>\\frac{-b}{a}$的解集B,如下图所示:———x-------------o------------>B对于不等式$ax+b\\ge 0$的解集,则是数轴上A和$\\frac{-b}{a}$两个点组成的闭区间,如下图所示:———o-------------x------------>A $\\frac{-b}{a}$不难发现,利用图像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方便易懂,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对于更复杂的不等式,则需通过计算来求解。

解集求解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使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不等式的解集。

对于海量数据的解集计算,手算方法显然不能胜任,我们需要使用相关的计算工具,比如数学软件或计算器。

以求解不等式3x2−5x+1>0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式来计算其解集:首先,将不等式转化为3x2−5x+1=0的形式,求出方程的根为$x_1=\\frac{1}{3}$和x2=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作者:郑佩芳刘小红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7年第06期一、创设情境,探索发现师:今天,我很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上这节课。

大家知道我来自哪里吗?生:不知道。

师:先留个悬念吧,一会儿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要认真看,因为我们将要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

(播放音乐视频《坐上高铁去贺州》)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我来自哪里了吗?生:贺州。

师:没错!贺州有很多漂亮的风景区,口碑也很不错,欢迎同学们邀上爸爸妈妈、亲朋好友乘坐高铁到贺州——我的家乡来做客。

【评析】通过课前谈话、播放视频,学生对执教老师从陌生到熟悉。

师:看完了视频,请你们完成导学案第1题。

课件出示导学案第1题: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父母自驾去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游玩。

(1)若小明身高为a米,那么根据儿童门票身高新标准:①当a满足时,他可以免票;②当a满足时,他该买全票;③当a满足时,他该买半票。

(2)已知小明家到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的距离为30千米,他们11∶20从家里出发,汽车以x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①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准时到达,可列算式;②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之前到达,可列算式;③若该车超过中午12∶00到达,可列算式。

(3)请你将以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针对问题1(1),学生列出算式:①a≤1.1;②a1.5,a≥1.5;③1.1a≤1.5。

师板书算式并进行简单分析:a1.5和a≥1.5哪一个正确?最终确定答案为a1.5。

接下来,针对问题1(2)(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出现的两个关键时间点11∶20和12∶00,(2)①可列算式(12-11)×60-20,经计算得出答案为40分钟,即[23]小时。

两名学生列出了式子[23]x=30,若该车12:00之前到达,应有(2)②的答案[23]x[]30;若该车超过12:00到达,则有(2)③的答案[23]x30。

不等式的解集听课记录评语

不等式的解集听课记录评语

不等式的解集听课记录评语
本节课在教学中要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等式与方程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的模型。

在教学中,类比已经学过的方程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甄别,从而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本课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通过类比方法,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发展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提高学习学习的兴趣,体会不等式是刻画侠士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地数学模型。

这种教学方法以“生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再加上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等式及其解集》观评课报告

《不等式及其解集》观评课报告

《不等式及其解集》观评课报告
学习完李老师《不等式及其解集》这节课,感觉收获颇多。

李老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从知识与方法、能力与素质的层面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运用“启发探索式,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师生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自觉实践的氛围,达到收获的目的。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正好到达和提前到达两种情况列出方程和不等式,从而引出不等式的定义,通过游戏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追求多样化,尽可能设计多个教学活动来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们更多地接触知识点、理解与操练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通过学习,我认为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培养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独立思考精神。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记录教学记录: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不等式及其解集,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如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求解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掌握不等式的性质;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3.理解复合不等式,能够正确求解复合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重难点:1.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2.复合不等式的解集求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板书工具;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5分钟)1.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与等式的关系。

二、授课环节(30分钟)1.不等式的定义与表示(10分钟)a.讲解不等式的定义,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的含义;b.通过例题的形式,展示不等式的表示方法;c.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判断不等式的真假。

2.不等式的性质(10分钟)a.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的方式,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并将其呈现在黑板上;b.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10分钟)a.通过示范解题的方式,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三、巩固练习(2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中的例题,巩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求解方法。

2.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四、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教师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2.指导学生自主寻找观察问题,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题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是对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教材单元进行评课的文档。

通过对该教材单元的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评价,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对教材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和教材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材内容概述《不等式的解集》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其中一个单元,该单元主要涉及到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集以及不等式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评价1. 教材优点•内容设计合理:教材内容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不等式概念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例题设计恰当:教材中的例题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练习题量充足: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涵盖了各种难度和类型的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2. 教材不足•应用案例不够多样化:教材中的应用案例相对较少,内容比较单一,缺乏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解题思路解析过简略:教材中对解题思路的解析较为简略,缺少详细的步骤和解题思路的展示,对于解题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有针对性。

•巩固练习题不够充实:教材在巩固练习题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题目类型相对单一,缺少一些拓展性和思考性的题目。

四、教学设计评价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的解集计算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2. 教学方法•导入引入法: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示范演示法:借助示例,展示解不等式的具体步骤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解题。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解集》评课稿一、引言《不等式的解集》是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解决不等式的问题,并且掌握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符号;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3.能够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将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2.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1.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解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课堂导入(10分钟)在开始正式的教学之前,通过与学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符号。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演示(20分钟)在这个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如何通过逆向运算解决不等式问题。

然后,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常用的不等式解法,例如加减变形法、乘除变形法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解不等式时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例如乘除法变号、绝对值不等式等。

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演示的方式,详细介绍用图解法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师可以先讲解如何将不等式转化成图形表示,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通过观察图形来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教师应该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不等式》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不等式》评课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不等式》评课稿1. 引言《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的其中一章,主要讲述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解不等式的方法与技巧。

本章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式、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和评价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2. 教学内容分析2.1 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本节主要介绍了不等式及其符号的含义、数轴的表示方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如加减乘除法等运算对不等式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提高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2.2 一元一次不等式本节着重介绍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如加减法消元、乘除法消元以及整理不等式的步骤。

教材通过一步一步的推导和解题示例,让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练习题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

2.3 一元二次不等式本节着重介绍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如配方法、求解过程中变号的规律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不等式,提高学生对不等式解题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4 线性规划本节主要介绍了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图像法和解析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教材通过真实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线性规划的理解。

3. 教学设计评价3.1 清晰的教学目标教材明确设定了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知道所学知识的目标和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3.2 合理的教学方法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样且合理,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同时,书中也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充实的教学资源教材提供了充实的教学资源,如在每一节的末尾都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关键字:不等式,不等,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评析《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实录与评析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一、创设情境,探索发现师:今天,我很开心能够和大家一起上这节课。

大家知道我来自哪里吗?生:不知道。

师:先留个悬念吧,一会儿我请大家看一段视频,同学们要认真看,因为我们将要完成导学案的第1题。

(播放音乐视频《坐上高铁去贺州》)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我来自哪里了吗?生:贺州。

师:没错!贺州有很多漂亮的风景区,口碑也很不错,欢迎同学们邀上爸爸妈妈、亲朋好友乘坐高铁到贺州――我的家乡来做客。

【评析】通过课前谈话、播放视频,学生对执教老师从陌生到熟悉。

师:看完了视频,请你们完成导学案第1题。

课件出示导学案第1题:五一劳动节快到了,小明准备和父母自驾去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游玩。

(1)若小明身高为a米,那么根据儿童门票身高新标准:①当a满足时,他可以免票;②当a满足时,他该买全票;③当a满足时,他该买半票。

(2)已知小明家到贺州市国家森林公园姑婆山的距离为30千米,他们11∶20从家里出发,汽车以x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进:①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准时到达,可列算式;②若该车计划在中午12∶00之前到达,可列算式;③若该车超过中午12∶00到达,可列算式。

(3)请你将以上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针对问题1(1),学生列出算式:①a≤1.1;②a1.5,a≥1.5;③1.1a≤1.5。

师板书算式并进行简单分析:a1.5和a≥1.5哪一个正确?最终确定答案为a1.5。

接下来,针对问题1(2)(3),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出现的两个关键时间点11∶20和12∶00,(2)①可列算式(12-11)×60-20,经计算得出答案为40分钟,即[23]小时。

两名学生列出了式子[23]x=30,若该车12:00之前到达,应有(2)②的答案[23]x[]30;若该车超过12:00到达,则有(2)③的答案[23]x30。

北师大版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不等式的解集》教学案例及点评

北师大版中学数学八年级下册《不等式的解集》教学案例及点评

一、《不等式的解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识记不等式的形式及通式;2.掌握不等式的图形解法;3.熟练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案例的演示课件,学生的作业材料。

教学过程:1.复习:I.让学生复习本课所学的内容,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熟悉不等式的各种形式,确保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良好的复习能力。

2.理论:I.让学生看演示课件,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详细论述不等式的具体求解过程,包括画图法、数学运算法等,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3.应用:I.让学生用作业材料进行实战应用,学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找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让学生更加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点评1.根据不
等式的特点,本案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讲解,并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做出正确的推断。

3.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灵活调整讲解的内容。

【最新文档】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范文word版 (4页)

【最新文档】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篇一:不等式及其解集评课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认识不等式,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2、明确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并会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让学生认识不等式,感受不等式在现实世界的意义;与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式和手段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式。

1首先,在情境导入上王老师用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自身的一些数量进行比较,得出不等式及定义,真正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

在整个过程中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尽可能减少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

教师只作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少板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二:不等式及解集评课(王晶晶)不等式及解集评课姜格庄中学寒假学习班期间听了王晶晶老师的课,内容是《不等式及其解集》第1课时,看到了王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

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认识不等式,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2、明确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并会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评课稿

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评课稿

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评课稿概述本次课程评价旨在对学生在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研究中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这堂课,学生应该掌握解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求解方法;3. 运用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和安排1. 引入(10分钟):-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为介绍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做铺垫。

2. 理论讲解(20分钟):- 介绍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数轴来理解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介绍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基础解集法和图解法。

3. 解题练(30分钟):- 针对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组织学生进行个别、小组和全班练;- 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求解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

4. 实际问题应用(25分钟):- 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 提醒学生复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与学生一起总结解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答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

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效果;2. 解题练:通过个别、小组和全班的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3. 对话交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理解学生的研究困难和疑惑,及时解答疑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表现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讨论和解题过程,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课堂练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个别、小组和全班练,评价学生掌握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对一元一次线性不等式的掌握情况和研究效果。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评课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评课稿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评课稿
我听了高二的一节数学课《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受益良多。

这节课从复习上节内容开始,不断的变式,最后回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上面。

课堂的开端就给人一种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感觉。

随后到讲解归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

任课老师不需要多媒体,就徒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漂亮的表格,把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几种情况都归纳展示出来了。

这过程老师感觉有点讲多了,我认为他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

不过他的做法应该是想为后面练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里可以因人而异地处理,问题不大。

随后一个典型的例子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判断方程根的个数和求根,作出函数的图像,由图像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板书非常清晰美观!在总结了解法步骤之后,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15分钟以内了。

从练习看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得还是很好的。

最后任课老师还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变式,就是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了。

感觉这节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思路条理清晰,方法归纳简洁精准,板书美观清晰,只是在课堂组织方面有些欠缺。

通过这次听课,使我开阔了眼界,也发现一些值得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求解不等式》评课稿

《求解不等式》评课稿

《求解不等式》评课稿求解不等式评课稿简介本文档是对《求解不等式》课程进行评课的稿件。

旨在总结课程内容,分析教学效果,并提出建议改进之处。

课程总结《求解不等式》是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解决各种类型的不等式问题。

课程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性质、求解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

在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练、举例等,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同时,老师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学效果通过对《求解不等式》课程的研究,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他们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求解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解决各类问题。

此外,通过举例和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不等式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方法。

建议改进尽管《求解不等式》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希望老师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考察题目,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加强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其次,引入更多的互动教学和合作研究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或分组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定期进行考试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和能力。

结论总体来看,《求解不等式》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相信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不等式及其性质评课

不等式及其性质评课

不等式及其性质评课《不等式及其性质》评课稿今天听了邓虎老师的一节《不等式及其性质》,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将我的体会和个人意见归纳如下:一、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对等式基本性质的复习,促使学生利用类比的思想,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课的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了,如何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这一方面做了良好的尝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或是由老师的推导出来的,老师通过几组练习题,通过这几组练习题,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这种方法学生既可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技能,这也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的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也充分地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通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三、尊重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重视评价、激励促发展。

在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到一种积极的成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认识不等式,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2、明确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并会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让学生认识不等式,感受不等式在现实世界的意义;与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方式。

1首先,在情境导入上王老师用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自身的一些数量进行比较,得出不等式及定义,真正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

在整个过程中王老师真正做到了尽可能减少教师的活动量,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去探讨。

教师只作出适当的引导,做到少讲,少板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