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技术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3c4f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f.png)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数据得到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和干扰。
随着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高度依赖,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读者对信息安全的认识。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1. 机密性机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不被未经许可的个人或机构获取。
为了实现机密性,我们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方式,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损坏或丢失。
保持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数据签名和完整性校验,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及时地提供服务。
遭受到拒绝服务攻击或硬件故障等情况下,信息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导致信息不可用。
为确保可用性,我们需要实施备份和容灾计划,确保系统在遭遇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确保信息发送和接收的各方均无法否认自己的行为。
通过采用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避免信息交互中的抵赖问题。
二、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得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理解加密后的数据内容。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AES、RSA等。
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通过过滤网络流量的方式,限制对内部网络的未经授权访问。
防火墙可以识别和阻止恶意流量,如DDoS攻击和端口扫描。
通过配置合理的防火墙规则,可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用于监测和识别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通过分析网络流量、日志数据和异常行为,这些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击活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4.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并对其授权的访问权限进行限制。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ppt)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ad4c6fd1f34693dbef3e0c.png)
估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过程准则
准
SSE-CMM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评估准则)
则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系统认证和认可标准和实践 例如:美国DITSCAP, …
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相关文档和系统测评认证实践
2.4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生命周期的保证
信
变更应用于系统
息
系
计划组织 开发采购 实施交付
运行维护
采 购 管 理
紧
系 统 操 作
人 员 安 全
运 行 环 境
设 备 管 理
物 理 访 问
持 续 性 管 理
环 境 设 备
急 用 途 和 供
给
组织体系
策略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基础
遵循性
2.6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的关系
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3.1 信息安全标准介绍 3.2 ISO17799 3.3 ISO17799的历史及发展 3.4 ISO17799:2000的内容框架 3.5 BS7799-2:1999的内容框架 3.6 ISO/IEC 17799:2000(BS7799-1:1999)、
1.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1.2 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 1.3 实践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1.4 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请思考:
什么是信息安全?
信息在哪里?
小问题:你们公司的Knowledge都在哪里?
ISO17799中的描述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characterized here as the preservation of:
网络安全知识点
![网络安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87854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c.png)
网络安全知识点一、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1 信息安全概述1.1.1 信息安全定义及重要性1.1.2 信息安全威胁类型1.1.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2 网络安全基本概念1.2.1 网络安全定义及目标1.2.2 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方式1.2.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二、网络攻击与防御2.1 网络攻击类型2.1.1 与后门攻击2.1.2 与蠕虫攻击2.1.3 DoS与DDoS攻击2.1.4 SQL注入攻击2.1.5 XSS攻击2.2 网络攻击防御技术2.2.1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2.2 网络流量分析与监控2.2.3 密码学与加密技术2.2.4 安全认证与访问控制2.2.5 安全漏洞扫描与修复三、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3.1 安全策略与规范3.1.1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3.1.2 安全规范与标准3.2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3.2.1 安全事件与安全事件管理3.2.2 安全事件响应流程3.2.3 安全事件溯源与取证3.3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3.3.1 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3.3.2 媒体宣传与网络安全教育附件:附件1:网络安全检查清单附件2: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指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立、维护、使用和安全保护的一项法律法规。
2. 《网络安全法》:指国家对网络空间安全的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传输和披露等行为的管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
4. 《计算机防治条例》:指国家对计算机的防治工作的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5. 《网络诈骗罪》:指在网络环境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或者利用虚假的名义、容貌、地址、身份等手段,诱导、欺骗他人上当,以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知译文档的撰写及格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0b019e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4.png)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一、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和中断信息的安全性。
1.2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信息安全的破坏不仅会对个人和组织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对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构成威胁。
二、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2.1 机密性机密性是信息安全的一项基本特征,指的是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或实体访问,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实现机密性的方式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
2.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篡改、修改或损坏。
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保持完整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常见的保护完整性的方法有数字签名、数据校验和访问控制等。
2.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确保信息及其相关系统和服务在需要时可用。
信息安全措施应该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由于恶意攻击、硬件或软件故障等原因导致信息不可用的情况发生。
2.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确保完成的行为或交易不受否认。
在信息系统中,通过采用数字签名和审计技术可以实现不可抵赖性,防止信息的发送方或接收方否认已完成的行为或交易。
2.5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和识别信息的来源和去向。
在信息安全中,追溯性可以帮助确定信息泄露或攻击的源头,从而采取适当的防范和处置措施。
三、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3.1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可以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3.2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管理和限制对信息系统和资源的访问的措施。
通过身份认证、授权和审计等手段,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和使用信息系统和数据,从而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3.3 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监控和审查,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4a4965856bec0975f465e219.png)
一、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三)国网公司信息安全相关要求
1.信息安全“八不准” (1)不准将公司承担安全责任的对外网站托管于外单位。 (2)不准未备案的对外网站向互联网开放。 (3)不准利用非公司统一域名开展对外业务系统服务。 (4)不准未进行内容审计的信息外网邮件系统开通。
一、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三)国网公司信息安全相关要求
息外网邮件的管理,严禁开启自动转发功能。加强现有内外网
邮件系统收发日志审计和敏感内容拦截功能,定期更新敏感字。
二、信息安全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
(二)信息安全防护重点及安全事件分析
4.无线设备 安全隐患:计算机使用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无线外围设 备,信息会随无线信号在空中传递,极易被他人截获,造成信 息泄露。( 案例举证) 防范措施:禁止保密计算机使用无线连接的外围设备。
二、信息安全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
(二)信息安全防护重点及安全事件分析
8.口令安全 安全隐患:计算机的口令如果设置不符合安全规定,则容易 被破解,而破解者就可以冒充合法用户进入计算机窃取信息。 ( 案例举证) 防范措施:严禁信息系统、办公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和数 据库系统用户访问账号和口令为空或相同。口令长度不得少于5 位,密码由字符和数字或特殊字符组成。删除或者禁用不使用 的系统缺省账户、测试账号,杜绝缺省口令。口令要及时更新, 必须开启屏幕保护中的密码保护功能,系统管理员口令修改间 隔不得超过3个月并且不能使用前三次以内使用过的口令。
密、公司秘密的信息时,可能被植入“木马”窃取机密信息。
( 案例举证)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五禁止”工作要求。及时
安装操作系统升级补丁。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和木马查杀工具,
定期使用防病毒软件或木马查杀工具扫描计算机。不访问不该 一访问的网页,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程序和邮件。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659d6958fafab069dc0287.png)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续)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确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权限的 人才能够访问到信息。信息的机密性依据信息被允 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 信息为公开信息,需要限制访问的信息为敏感信息 或秘密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将信 息分为不同密级。例如,军队内部文件一般分为秘 密、机密和绝密3个等级,已授权用户根据所授予 的操作权限可以对保密信息进行操作。有的用户只 可以读取信息;有的用户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 进行写操作。信息的机密性主要通过加密技术来保 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信息安全是“在 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 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欧盟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在既定的密级条件下, 网络与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或恶意行为的能力。 这些事件和行为将危机所存储或传输的数据以及 经由这些网络和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可用性、真 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1.1.2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 性(续)
完整性(Integrity)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证信息和处理方法的 正确性和完整性。信息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 使用、传输、存储信息的过程中不发生篡改 信息、丢失信息、错误信息等现象;另一方 面是指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正确性,执行不正 当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甚 至整个系统的瘫痪。信息的完整性主要通过 报文摘要技术和加密技术来保证。
1.1.1
信息安全的定义 (续)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赋予其新的内涵。一般 来说,信息安全是以保护信息财产、防止偶 然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 破坏为目的,通过各种计算机、网络和密码 等技术,保证在各种系统和网络中存储、传 输和交换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2024年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教程
![2024年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833c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6d.png)
网络信息安全培训教程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本教程旨在为广大网民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二、网络信息安全基本概念1.信息安全:指保护信息资源,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破坏和滥用,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2.网络安全:指保护网络系统,防止网络攻击、入侵、破坏和非法使用,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服务。
3.数据安全:指保护数据,防止数据泄露、篡改、丢失和滥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
4.系统安全:指保护计算机系统,防止系统被攻击、入侵、破坏和非法使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
三、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1.常见网络信息安全威胁(1)计算机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2)木马:指一种隐藏在正常软件中的恶意程序,用于窃取用户信息、远程控制计算机等。
(3)网络钓鱼:指通过伪造的电子邮件、网站等手段,骗取用户账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4)恶意软件:指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到计算机上,用于窃取用户信息、广告推送等。
(5)黑客攻击: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篡改、破坏信息资源。
2.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病毒库。
(2)不轻易陌生,不随意和安装未知软件。
(3)定期修改账号密码,使用复杂密码,并避免在多个平台使用相同密码。
(4)谨慎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在网络购物、注册账号等场景。
(5)了解并遵循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
四、个人信息保护1.个人信息泄露途径(1)社交平台:在社交平台上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2)网络购物:在购物平台上泄露姓名、地质、方式等个人信息。
(3)恶意软件:恶意软件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4)网络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方式、短信、邮件等方式,骗取用户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介绍
![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4ae8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b.png)
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介绍信息安全是在数字化时代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大量机密信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信息免受恶意活动的侵害,了解并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保护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信息安全威胁。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及其相关设施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干扰的一门科学与技术。
1.2 信息安全的三个特性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特性。
机密性指的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获取敏感信息;完整性是指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篡改;可用性则是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可供使用。
1.3 威胁与风险在信息安全中,威胁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信息系统受损的潜在危险。
而风险则是对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
二、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2.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或进行破坏活动。
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如密码破解、网络钓鱼、社交工程等来实施攻击。
2.2 病毒与恶意软件病毒是一种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并传播的程序,会对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
而恶意软件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系统控制权,窃取个人信息或进行其他恶意活动的软件。
2.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将敏感信息披露给他人的行为。
这可能是由于技术漏洞、内部员工的错误或恶意行为等原因造成的。
三、常用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3.1 强密码使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
强密码应该由足够长度的组合字符、数字和特殊符号组成,并定期更换。
3.2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可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识别和阻止恶意攻击。
它可以设定规则,过滤不安全的请求和数据包。
3.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通过使用密码和密钥将信息转化为难以理解的形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1、信息安全概述
![1、信息安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9ecf12310661ed9ad51f3dd.png)
1.2.1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服务
ISO7498-2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
鉴别: 可以鉴别参与通信的对等实体和数据源。
访问控制: 能够防止未经授权而利用通过OSI可访问的资源。 数据保密性: 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而泄露。
数据完整性: 用于对付主动威胁。
不可否认: 包括带数据源证明的不可否认和带递交证明的不可否认。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1.2.3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性的度量标准 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通常简称为通用准则(CC),是评估信 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安全特性的基础准则。通用准则内容分为3部分: “简介和一般模型”; “安全功能要求”; “安全保证要求”。 国际测评认证体系的发展 1995年,CC项目组成立了代国际互认工作组。同年10月,美国的 NSA和NIST、加拿大的CSE和英国的CESG签署了该协定。1998年5月 德国的GISA、法国的SCSSI也签署了此协定。 1999年10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DSD也加入了CC互认协定。证书 发放机构还限于政府机构。 2000年,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挪威、芬兰、瑞典和希腊等国也 加入了该互认协定,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也正在积极准备加入此协 定。目前的证书发放机构已不再限于政府机构,非政府的认证机构也可 以加入此协定,但必须有政府机构的参与或授权。 第1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2节 信息安全体系
90年代
数字签名法 数据加密标准 电子商务协议 IPSec协议 TLS协议 CC for ITSEC 计算机病毒 黑客攻击技术
21世纪
非数学的密码 理论与技术
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对抗
ARPANET BLP模型
TCSEC "蠕虫事件“ Y2k问题
软考信息安全笔记
![软考信息安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c61b0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4.png)
软考信息安全笔记软考信息安全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软考信息安全笔记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 信息安全概念: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相关数据,使之不因为偶然或恶意的侵犯而遭受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保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确保信息的安全,包括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建立组织架构、确定职责和权限等。
3.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多道防线原则、整体安全原则。
4. 信息安全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5. 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一个公钥用于加密,一个私钥用于解密。
6.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技术,通过设置安全策略来控制网络之间的访问,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7.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实时监测网络和系统的工具,可以检测到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并及时做出响应。
8. 漏洞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检测系统漏洞的工具,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
9. 安全审计:是指对系统的安全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10. 数据备份与恢复:是指定期备份数据并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恢复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协议:是指网络通信中使用的各种协议,如TCP/IP协议簇、HTTP 协议等。
2. 网络设备:是指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
3. 网络威胁:是指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
4. 网络攻击:是指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攻击行为,如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钓鱼等。
信息安全复习重点
![信息安全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51b67ff78a6529657d531a.png)
信息安全复习重点一、信息安全基本概念:1.信息安全的目标: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其核心内容包括:(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5)不可否认性:数据泄露案件、恶意攻击、手机的垃圾信息和欺诈,针对政府和企业的网络袭击和欺诈,大规模的信用卡盗窃和欺诈,更多的网络骚扰和网络报复。
2.安全策略:是针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要,所做出允许什么、禁止什么的规定。
其中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安全管理策略。
3.安全技术:指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而采取的有效的技术手段。
其中包括: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现代密码技术,安全协议,公钥基础设施(PKI),容灾、备份等技术等。
(写出五个即可)二、密码学原理1.密码学常用术语定义:(1)明文:待伪装或待加密的信息。
(2)密文:对明文施加某种伪装或变换后的输出。
与明文相对。
(3)加密算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把明文转换为对应的密文的算法。
(4)解密算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把密文转换为对应的明文的算法。
(5)密钥:在加密解密算法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组数字。
2.对称密码和不对称密码的区别看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就是对称密码,如果不相同就是不对称密码。
3.分组密码加密的流程(1)DNS算法原始密钥有56位。
(2)分组密码算法的流程:P25,图2.2 。
4.公开密钥密码的算法RSA加密算法的过程:(1)取两个随机大素数p和q(p和q是保密的)(2)计算并公开N=p*q(公开)(3)计算秘密的欧拉函数φ(N) =(p-1)*(q-1)(φ(N)是保密的),丢弃p和q,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b32ac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9.png)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第一章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信息安全重要性 (3)1.3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 (3)第二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3)2.1 相关法律法规 (4)2.2 信息安全政策标准 (4)2.3 法律法规与政策实施 (5)第三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5)3.1 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5)3.1.1 风险评估准备 (6)3.1.2 风险识别 (6)3.1.3 风险分析 (6)3.1.4 风险评估 (6)3.1.5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6)3.1.6 风险监控与改进 (6)3.2 风险识别与分类 (6)3.2.1 风险识别 (6)3.2.2 风险分类 (6)3.3 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7)3.3.1 风险评估方法 (7)3.3.2 风险评估工具 (7)第四章信息安全组织与管理 (7)4.1 安全组织结构 (7)4.2 安全管理制度 (8)4.3 安全教育与培训 (8)第五章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8)5.1 物理安全防护 (8)5.2 技术安全防护 (9)5.3 管理安全防护 (9)第六章信息安全应急响应 (10)6.1 应急响应计划 (10)6.2 应急响应流程 (10)6.3 应急响应组织与协调 (11)6.3.1 应急响应组织 (11)6.3.2 应急响应协调 (11)第七章信息安全审计 (11)7.1 审计基本概念 (11)7.2 审计流程与方法 (12)7.2.1 审计流程 (12)7.2.2 审计方法 (12)7.3 审计结果处理 (12)第八章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13)8.1 事件分类与处理流程 (13)8.2 事件调查与取证 (13)8.3 事件处理与恢复 (14)第九章信息安全新技术应用 (14)9.1 云计算安全 (14)9.1.1 引言 (14)9.1.2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15)9.1.3 云计算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 (15)9.2 大数据安全 (15)9.2.1 引言 (15)9.2.2 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 (15)9.2.3 大数据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 (15)9.3 人工智能安全 (16)9.3.1 引言 (16)9.3.2 人工智能安全关键技术 (16)9.3.3 人工智能安全挑战及应对策略 (16)第十章企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对策 (16)10.1 发展趋势分析 (16)10.2 信息安全对策 (17)10.3 企业信息安全战略规划 (17)第一章信息安全管理概述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指的是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内,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规范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038429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4.png)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规范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3)1.2 信息安全防护目标与原则 (3)第二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政策 (3)2.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3)2.1.1 法律层面 (4)2.1.2 行政法规层面 (4)2.1.3 部门规章层面 (4)2.1.4 地方性法规层面 (4)2.2 信息安全相关政策与标准 (4)2.2.1 政策层面 (4)2.2.2 标准层面 (4)2.2.3 行业规范层面 (5)2.2.4 国际合作层面 (5)第三章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5)3.1 风险识别方法 (5)3.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5)3.3 风险评估流程 (6)第四章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6)4.1 物理安全防护 (6)4.2 技术安全防护 (7)4.3 管理安全防护 (7)第五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7)5.1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 (7)5.1.1 技术层面 (7)5.1.2 管理层面 (8)5.1.3 法律层面 (8)5.2 安全防护体系设计 (8)5.2.1 需求分析 (8)5.2.2 技术方案设计 (8)5.2.3 管理制度设计 (8)5.2.4 培训与宣传 (9)5.3 安全防护体系实施与运维 (9)5.3.1 实施步骤 (9)5.3.2 运维管理 (9)第六章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概述 (9)6.1 应急响应基本概念 (9)6.2 应急响应流程 (9)第七章应急响应组织与制度 (10)7.1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0)7.1.1 领导组 (10)7.1.2 技术保障组 (10)7.1.3 专家组 (11)7.1.4 实施组 (11)7.1.5 日常运行组 (11)7.2 应急响应制度 (11)7.2.1 应急预案制度 (11)7.2.2 应急培训制度 (11)7.2.3 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11)7.2.4 应急通信制度 (11)7.2.5 应急演练评估制度 (11)7.2.6 应急信息报告制度 (12)第八章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 (12)8.1 事件监测技术 (12)8.2 事件预警机制 (12)第九章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13)9.1 事件分类与等级 (13)9.1.1 事件分类 (13)9.1.2 事件等级 (13)9.2 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13)9.2.1 事件发觉与报告 (13)9.2.2 事件评估与分类 (14)9.2.3 应急处理 (14)9.2.4 后续工作 (14)第十章信息安全事件恢复与总结 (14)10.1 事件恢复策略 (14)10.2 事件总结与改进 (15)第十一章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15)11.1 人员培训与认证 (15)11.1.1 培训体系构建 (16)11.1.2 认证体系完善 (16)11.1.3 培训与认证相结合 (16)11.2 技术研究与创新 (16)11.2.1 加密技术 (16)11.2.2 安全协议 (16)11.2.3 安全存储 (16)11.2.4 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17)第十二章信息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合作与交流 (17)12.1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2.2 国内合作与交流 (17)12.3 行业合作与交流 (18)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概述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信息和相关系统免受各种威胁和侵害,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12e80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3.png)
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1.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其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传输、破坏和篡改的一种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体系。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对于个人、组织和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可以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商业机密、防止国家安全的泄露、防止网络犯罪等。
2.网络威胁和攻击类型2.1 和恶意软件和恶意软件是指能够在计算机系统内部自行复制和传播的一种程序,并且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软件。
2.2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侵入、窃取信息或破坏系统的行为。
2.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骗取用户私人信息和敏感信息的一种网络欺骗方式,通常通过仿冒网站、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3.网络安全基础知识3.1 强密码的使用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至少8位以上。
3.2 多因素身份验证多因素身份验证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验证因素来验证用户的身份,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3.3 安全的网络通信安全的网络通信可以通过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防火墙和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和通信隐私。
3.4 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补丁定期更新软件和系统补丁可以修复已知漏洞和安全问题,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5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备份恢复机制,可以减少数据丢失和恢复成本。
4.网络安全管理和策略4.1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向员工和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4.2 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通过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限制用户和系统的访问权限,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4.3 安全审核和漏洞扫描定期进行安全审核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问题。
4.4 应急响应和事件管理建立应急响应和事件管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安全事件,减少损失。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考试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db4315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f.png)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是什么?A. 信息安全是为了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泄露等威胁的技术和措施。
B. 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子集,主要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C. 信息安全涵盖了隐私保护、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D. 信息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技术和威胁不断涌现。
2.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增加信息安全风险?A. 使用公共无线网络进行敏感操作B.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C.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D.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3. 信息安全中的“三个同步”原则是指什么?A.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B. 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C. 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实施D. 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运营4. 以下哪种加密方式是当前最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A. DES(数据加密标准)B. RSA(非对称加密算法)C. AES(高级加密标准)D. ECC(椭圆曲线密码学)5. 以下哪个选项是防火墙的功能之一?A. 控制对内部网络的访问B. 提供虚拟私人网络功能C. 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D.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6. 在信息安全领域,以下哪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对信息系统的非正常访问?A. 黑客攻击B. 恶意软件C. 蠕虫病毒D. 网络钓鱼7. 以下哪个网络安全模型试图通过访问控制来保护信息系统?A. IFEEL模型B. IFEEL模型C. IFEEL模型D. IFEEL模型8. 在信息安全中,什么是“二次剩余”?A. 加密后得到的结果仍然可以被原始密钥解密B. 加密后得到的结果仍然可以被另一个密钥解密C. 加密后得到的结果与原始信息相同,但无法被解密D. 加密后得到的结果与原始信息不同,但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解密9. 以下哪个安全策略是用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A. 最小权限原则B. 最小特权原则C. 最大权限原则D. 最大保密原则10. 在信息安全领域,以下哪个缩写通常用来表示“网络通信中的安全”?A. SSL(安全套接层)B. TLS(传输层安全)C. IPsec(互联网协议安全性)D.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11. 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A. 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访问B. 维护数据的完整性C. 保证信息的机密性D. 提供信息的可用性12.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A. 操作系统的漏洞B. 黑客的攻击C. 人为错误D. 自然灾害13. 信息安全中的“三个层次”是指什么?A. 物理层安全B. 网络层安全C. 应用层安全D. 数据层安全14. 以下哪种加密方式是公开密钥加密?A. 对称加密B. 非对称加密C. 对称加密与公钥加密结合15. 什么是防火墙?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B. 防止数据泄露C. 防止病毒传播D. 提供网络流量控制16. 什么是强密码?强密码应该包含哪些特征?A. 长度至少8个字符B. 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C. 不要使用常见的单词或短语D. 与个人信息无关17. 什么是双因素认证(FA)?A. 你需要知道一个密码和一个生物识别B. 你需要知道两个密码C. 你需要进行一次特殊的操作(如按下某个按钮)D. 你只需要进行一次登录18. 什么是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A. 一种用于加密互联网通信的加密协议B. 一种用于加密电子邮件通信的加密协议C. 一种用于加密网页浏览的加密协议D. 一种用于加密文件传输的加密协议19. 什么是恶意软件?有哪些类型?A. 计算机病毒B. 蠕虫C. 木马D. 勒索软件20. 在信息安全中,什么是“最小权限原则”?A. 用户只能访问必要的信息和资源B. 用户只能执行必要的操作C. 用户只能拥有必要的权限D. 用户只能学习必要的知识21. 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什么?A. 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访问、泄露、破坏或篡改B. 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C. 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D. 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利用22. 以下哪个因素可能导致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A. 人为错误B. 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等)C. 自然灾害D. 计算机硬件故障23. 信息安全中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哪些?A. 对称加密B. 非对称加密C. 对称加密与公钥加密的组合D. 散列函数24. 什么是防火墙?A. 一种网络安全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B. 一种安全策略,用于限制网络访问权限C. 一种技术,用于在网络中创建安全区域D. 一种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攻击的工具25. 什么是强密码?A. 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密码B. 长度大于8个字符的密码C. 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复杂密码D. 定期更换密码的密码26. 什么是双因素认证?A.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需要两个不同的验证因素B.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只需要一个验证码C.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只需要用户名和密码D.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不需要任何验证因素27. 什么是安全套接字层(SSL)协议?A. 一种用于在网络上提供加密通信的协议B. 一种用于在网络上进行身份验证的协议C. 一种用于在网络上创建安全端口的协议D. 一种用于在网络上检测和阻止网络攻击的工具28. 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IDS)?A. 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的设备或软件B. 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的流量和误操作的设备或软件C. 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的漏洞和威胁的设备或软件D. 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的设备或软件29. 什么是安全审计?A. 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网络活动的过程,以检测潜在的安全风险B. 一种用于监测网络中的流量和误操作的设备或软件C. 一种用于评估网络系统安全性的过程D. 一种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攻击的工具30. 什么是数据备份?A. 一种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以防止数据丢失B. 一种将数据存储在多个位置的过程,以防止数据丢失C. 一种用于恢复丢失数据的程序或技术D. 一种用于加密数据的工具3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是什么?A. 信息安全是为了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修改、泄露、破坏、检举和销毁等威胁所采取的措施。
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教材
![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8e72d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1.png)
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的领域。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原则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1.1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范围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干扰和篡改的能力。
它涵盖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
1.2 信息安全的原则信息安全是建立在一系列原则基础上的,其中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靠性。
机密性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完整性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可用性确保信息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可靠性则是指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1.3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露等。
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隐私,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培养专业的信息安全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在进行信息安全工作前,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网络安全基础、密码学基础以及常见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方式。
2.1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与防范措施、防火墙原理等内容。
2.2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基础,了解密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加密算法对信息安全人员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内容。
2.3 常见安全威胁与攻击方式信息安全涉及到各种威胁与攻击方式,了解常见的安全威胁对信息安全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节将介绍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等常见的安全威胁与攻击方式,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第三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安全意识培训等方式来提升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
信息安全知识点总结
![信息安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c6e3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4.png)
信息安全知识点总结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以确保其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安全知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身份验证、密码学等。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一、信息安全基本概念1.1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并且对未经授权的用户是不可见的。
保密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之一,它确保机密信息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用户所获取。
1.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不受到未经授权的篡改或损坏。
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以避免信息被篡改或者不完整的情况下被使用。
1.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被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和使用。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还需确保信息处于可用状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1.4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生物特征、数字证书等方式进行。
身份验证是确保用户是合法的和有权限的基本手段。
1.5 鉴别鉴别是确认信息来源的过程。
通过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等技术可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和来源。
1.6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用户不能否认自己的行为或者发送的信息。
通过数字签名和审计日志等手段可以确保用户的行为和信息是可以被追溯和审计的。
1.7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组织内部规定的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的规范和规则,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流程等,并且应该得到全员合理地遵守。
1.8 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的安全威胁和风险进行评估与处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治理、风险转移等。
通过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和管理安全风险。
二、网络安全知识点2.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从而实现网络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
防火墙可以根据设定的安全策略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74769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9.png)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或阻止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障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1. 机密性机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算法来对信息进行加密,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读取信息内容。
同时,有效的控制访问权限、加强人员培训以及采用物理隔离措施也是重要的机密性保护措施。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或篡改。
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签名和验证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及时发现并修复因为篡改行为造成的信息损坏。
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及其组件在需要时可用的特性。
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不仅仅包括硬件设备的可靠性,还需要确保系统在受到攻击或发生故障时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可以采用冗余设计、灾备方案、定期演练等措施来应对各类问题和威胁。
4.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或者实体的身份是否真实的过程。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口令验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通过身份验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5.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资源进行访问权限控制的过程。
合理的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等。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行为。
总结: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这些概念在信息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备份与恢复、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电信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电信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371b1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e.png)
电信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电信行业信息安全重要性 (2)1.3 电信行业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3)第二章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 (3)2.1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概述 (3)2.2 电信行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4)2.3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4)第三章组织管理与责任落实 (5)3.1 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5)3.2 信息安全责任划分 (5)3.3 信息安全人员培训与考核 (5)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6)4.1 通信网络架构安全 (6)4.2 网络设备安全 (6)4.3 网络接入与边界安全 (7)第五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7)5.1 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 (7)5.2 数据加密与存储安全 (7)5.3 用户隐私保护与合规 (8)第六章应用系统安全 (8)6.1 应用系统开发与运维安全 (8)6.2 应用系统安全防护 (9)6.3 应用系统安全审计 (9)第七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 (10)7.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0)7.1.1 概述 (10)7.1.2 风险评估流程 (10)7.1.3 风险评估方法 (10)7.2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0)7.2.1 概述 (10)7.2.2 应急响应流程 (10)7.3 信息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 (11)7.3.1 概述 (11)7.3.2 调查与处理流程 (11)第八章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与合规 (11)8.1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流程 (11)8.1.1 审计准备 (11)8.1.2 审计实施 (12)8.1.3 审计报告 (12)8.2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工具与技术 (12)8.2.1 审计工具 (12)8.2.2 审计技术 (12)8.3 信息系统安全合规性评估 (13)8.3.1 合规性评估内容 (13)8.3.2 合规性评估方法 (13)第九章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与发展 (13)9.1 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 (13)9.1.1 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3)9.1.2 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挑战 (13)9.2 云计算与信息安全 (14)9.2.1 云计算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4)9.2.2 云计算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挑战 (14)9.3 区块链与信息安全 (14)9.3.1 区块链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4)9.3.2 区块链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挑战 (15)第十章电信行业信息安全合作与交流 (15)10.1 国际信息安全合作 (15)10.2 行业信息安全交流 (15)10.3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6)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免受各种威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0d23f9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5.png)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3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3)第二章物理安全防护 (4)2.1 硬件设备安全 (4)2.2 数据中心安全 (4)2.3 网络设备安全 (4)第三章系统安全防护 (5)3.1 操作系统安全 (5)3.2 数据库安全 (5)3.3 应用系统安全 (6)第四章数据安全防护 (6)4.1 数据加密技术 (6)4.2 数据备份与恢复 (7)4.3 数据访问控制 (7)第五章网络安全防护 (7)5.1 防火墙技术 (7)5.2 入侵检测与防护 (8)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第六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9)6.1 Web安全 (9)6.1.1 Web应用防火墙(WAF) (9)6.1.1.1 WAF的作用与功能 (9)6.1.1.2 应用场景 (9)6.1.1.3 接入方式 (10)6.1.2 常见Web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0)6.2 邮件安全 (10)6.2.1 邮件安全风险 (10)6.2.2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1)6.2.3 常见邮件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6.3 电子商务安全 (11)6.3.1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 (11)6.3.2 电子商务安全防护措施 (11)6.3.3 常见电子商务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第七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2)7.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2)7.2 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3)7.3 企业信息安全政策与制度 (13)第八章安全风险管理 (14)8.1 安全风险识别 (14)8.2 安全风险评估 (14)8.3 安全风险应对 (15)第九章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 (15)9.1 安全事件监测 (15)9.1.1 监测目的 (15)9.1.2 监测内容 (16)9.1.3 监测方法 (16)9.2 安全事件预警 (16)9.2.1 预警目的 (16)9.2.2 预警内容 (16)9.2.3 预警方法 (16)9.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7)9.3.1 应急响应目的 (17)9.3.2 应急响应流程 (17)9.3.3 应急响应措施 (17)第十章安全意识与培训 (17)10.1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17)10.2 安全培训与考核 (18)10.3 安全文化建设 (18)第十一章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19)11.1 信息安全产品概述 (19)11.2 信息安全技术创新 (19)11.3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19)第十二章信息安全运维管理 (20)12.1 安全运维策略 (20)12.2 安全运维流程 (20)12.3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21)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在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文件,包括各类程序文件、数据文件、资料文件、数据库文件,甚至硬件系统的品牌、结构、指令系统等都属于信息。
信息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特殊性在于:无限的可重复性和易修改性。
信息安全是指秘密信息在产生、传输、使用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破坏。
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
综合来说,就是要保障信息的有效性,使信息避免遭受一系列威胁,保证业务的持续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1.信息安全的4个方面
(1)保密性。
是指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确保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
采取的措施包括:信息的加密解密;划分信息的密级,为用户分配不同权限,对不同权限用户访问的对象进行访问控制;防止硬件辐射泄露、网络截获和窃听等。
(2)完整性。
是指对抗对手的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即保证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不被修改、破坏及丢失。
完整性可通过对信息完整性进行检验、对信息交换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以及对系统功能正确性进行确认来实现。
该过程可通过密码技术来完成。
(3)可用性。
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为受授者所使用,确保合法用户可访问并按要求的特性使用信息及信息系统,即当需要时能存取所需信息,防止由于计算机病毒或其他人为因素而造成系统拒绝服务。
维护或恢复信息可用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对计算机和指定数据文件的存取进行严格控制,进行系统备份和可信恢复,探测攻击及应急处理等。
(4)不可否认性。
是保证信息的发送者无法否认已发出的信息,信息的接收者无法否认已经接收的信息。
例如,保证曾经发出过数据或信号的发方事后不能否认。
可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来确保信息提供者无法否认自己的行为。
2.信息安全的组成
一般来说,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两个方面。
系统安全:一般采用防火墙、防病毒及其他安全防范技术等措施,是属于被动型的安全措施。
数据安全:则主要采用现代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主动的安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数据不可否认与抵赖、双向身份认证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