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池设计计算

合集下载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每小时设计容积负荷为Nv=(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2=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5=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B=;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其中超高。

厌氧池的总容积V=××6=,有效容积为,则体积有效系数为%,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10)?×24=, V2=(10÷24)÷=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4、排泥系统的设计一般认为,排出剩余污泥的位置在厌氧池的1/2高度处,但大都推荐把排泥设备安装在靠近厌氧池的底部,也有人在三相分离器下处理设计排泥管,以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不会把颗粒污泥排走,对于厌氧池排泥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在上、中、下不同位置设排泥设备,应根据生产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实际的排泥要求,来确定排泥位置。

根据厌氧池设计计算

根据厌氧池设计计算

根据厌氧池设计计算
介绍
本文档旨在根据厌氧池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厌氧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和处理有机废物的生物反应器。

以下是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厌氧池所需的一些关键因素。

厌氧池尺寸计算
首先,确定厌氧池的尺寸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计算厌氧池尺寸的一些建议:
1. 确定废物的日产量:根据废物处理需求,确定每天产生的废物量。

2. 确定厌氧池的深度:根据废物处理需求和体积负荷,计算出需要多深的厌氧池。

3. 确定厌氧池的直径:根据深度和体积负荷,计算出所需的厌氧池直径。

厌氧池温度控制计算
在设计厌氧池时,温度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计算厌氧池温度控制的一些建议:
1. 确定所需的温度:根据废物种类和处理要求,确定厌氧池所需的温度范围。

2. 确定供热和降温的需求:根据环境温度和废物产生的热量,计算出所需的供热和降温能力。

厌氧池搅拌计算
搅拌是维持厌氧池内均匀温度和混合废物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计算厌氧池搅拌的一些建议:
1. 确定搅拌频率:根据废物种类和处理要求,确定厌氧池的搅
拌频率。

2. 确定搅拌设备的功率:根据池的尺寸和废物的特性,计算出
所需的搅拌设备功率。

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指南,可以根据厌氧池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

请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计算和调整。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计算建议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法律意见。

在实际应用中,请始终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人士。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仅供个人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 厌氧池
.1.1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0.183m3/s 停留时间:T=2h 污泥浓度:X=2.5g/L 污泥回流液浓度: X R =6 g/L .1.2 计算 . 按停留时间计算:V=QT= . 一般厌氧池身高为 4-6m,本设计取 H=5m V 厌氧池面积: A =1317.6/5=263.52 ㎡ H 取厌氧池长为 24m,则宽取 12m 24m . 污泥回流比: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X 2.5 0.71 X R X 6 2.5
10000 1.58 2=1317.6m3 24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

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

5m32。

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

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

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

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

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

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

125=0。

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

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 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 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 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 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 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 h=5m,则横截面积 2 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 2 倍,则可取 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 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 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 ×1.4 × 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 HRT)和水力负荷率V2×24=10.8h, V2=(10 ÷ 24) ÷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 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 450 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 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 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范本模板】

厌氧池设计计算【范本模板】

厌氧池设计计算1。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

001/2=4。

5m32。

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

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

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

5m,其中超高0。

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

7×1。

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24=10.8h, V2=(10÷24)÷1。

125=0。

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

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滤池设计计算公式

厌氧滤池设计计算公式

厌氧滤池设计计算公式1、设计内容厌氧生物滤池的设计包括滤床容积、回流比、横截面积与高度等的设计计算。

2、设计参数容积负荷:容积负荷与消化温度有关。

水力停留时间(HRT):以24~48h为宜。

污泥负荷:一般为0.23~3.6kgCOD/(kgVSS·d)。

此外,填料层高度一般为2~5m(当采用升流式混合型厌氧反应器时,填料层高度宜为滤池高度2/3);相邻进水孔口距离1~2m(不得大于2m);污泥排放口间距3m。

3、设计步骤滤床有效容积的设计计算计算滤床有效容积有两种方法:动力学计算法:此法更适用于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

在厌氧生物滤池中,有机物的降解与生物膜的增长速率属于一级反应,根据推流式一级反应动力学有如下方程:dS/dt=kS,式中t—反应时间;S—滤床内任一时间溶解性COD浓度。

k—反应速度常数,d,其值可由动力学试验确定,即用已知浓度S0的废水,在一定温度下(如30~35℃)消化处理,得出不同时间间隔的剩余浓度S,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关系直线,斜率即为k值。

因积分式整理后可得:t=(1/k)ln(S0/Se)。

式中S0—原废水总COD浓度,mg/L;Se—处理水总COD浓度,mg/L。

滤床有效容积:V=Qt,式中V—滤床有效容积,m³;Q—废水设计流量,m³/d。

容积负荷法:V=QS0/Lv,式中Lv—容积负荷,kgCOD/(m³·d)。

回流比为了稀释进水浓度,有时需要回流,回流比R=Qr/Q(Qr为回流水量),与滤池高度/直径(或边长)比有关。

为了节省电耗以及避免悬浮厌氧污泥被冲走,回流比不宜太大。

扩展资料厌氧生物滤池主要包括布水系统、填料(反应区)、沼气收集系统、出水管。

此外,有的还具有回流系统。

填料是厌氧生物滤池的主体,主要作用是提供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表面及悬浮生长的空间。

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生长在滤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部分在滤料空隙间悬浮生长。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

厌氧池设计计算书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厌氧池高度通常为4~6m,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运行范围。

厌氧池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含有结构稳定特点,不过建造圆形厌氧池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厌氧池复杂得多。

所以此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适宜。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2倍,则可取L=1.4m,B=0.70m;通常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设计此次设计采取一管多点布水方法,布水点数量和处理废水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原因相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通常为10~20mm,常采取15mm,孔口向下或和垂线成呈450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大于2m/s.本厌氧池采取连续进料方法,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因为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和废水之间接触,降低底部进水管堵塞,提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此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

厌氧池设计计算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本厌氧池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厌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匀。

为了增强污泥与废水之间的接触,减少底部进水管的堵塞,建议进水点距厌氧池底200~250mm,本次设计布水管离厌氧池底部2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