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c2d019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6.png)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2a765b335727a5e9856a6143.png)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所作出的政策调整
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 “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 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 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治标不治本
献计献策:
罗斯福新政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 什么启示?
1、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要勇于改革探索和创新。
用什么药方来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18课第二目,结合表格
提示,分组完成下列内容。时间5分钟。
问题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产品剩余 价格猛跌 失业剧增 矛盾重重
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具体措施
整顿银行,统制货 币,改革银行体系 《工业复兴法》,最 低工资,最高工时 减耕减产,政府 收购剩余产品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及其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特点,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 用。
史学理论:
社会有机体论
人类社会类似于一个生物有机体。在其成长 发育的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患上疾病,我们 称之为“社会弊病”。“重病”所引发的社会危 机能否解决关系到统治者的生死存亡。统治者要 维持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利益, 就不得不通过医生,即改革家,针对“重病”的 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开出解决社会弊病的“药 方”——改革的具体内容。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 药力开始显现,并最终对重病产生一定的疗效。 常言说:“是药三分毒”,要可以治病的同时, 也可能导致有机体产生抗体,有时还会产生副作 用。
中 调整工业生产 心
调整农业生产
社会救济 以工代赈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1048b3106edb6f1aff001f79.png)
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望和受爱戴的总统, 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 连任4届总统的人, 连任4届总统的人, 1933年 月起, 从1933年3月起,直 1945年 到1945年4月去世时 为止,任职长达12 12年 为止,任职长达12年。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消费 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普遍购买力低下,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 水平不及生产水平,供过于求
1928年 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 年前的四倍。 年前的四倍。一般市民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 需品的钱疯狂地投入股市;资本家甚至把利润大 多转到股市; 多转到股市;连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卷入了股市的 投机。 投机。
母亲:没有钱买。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 劳动人民购买力在下降,商品无法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销出,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造成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销出,那为什么失业呢? 女儿: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去。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通过不同国家工人对经济危机的评论,阐述经济危机的特点。 地点:柏林街头 地点: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发放那什么 德国工人:魏玛政府太无能了,他们就会裁员,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 都买不到的救济金,我们的煤矿也让法国给占了,如果不是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 那场战争,我们德意志民族也许生活的要比现在好的多。都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 是资本家搞的鬼!不过,现在有一个叫什么纳粹的政党好像 在宣传“社会主义” 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 在宣传“社会主义”,他承诺让我们工人分享权利,提高农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我的很多工友都加入这个 民的地位,让我们有面包和啤酒, 政党了。 政党了。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现在纳粹台上了,从前的承诺好像没有一定兑现。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法西斯势力开始泛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9d4fe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0.png)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介罗斯福新政(New Deal)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系列政府政策和计划,旨在应对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期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不稳定。
该政策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领导并实施,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金融改革、劳工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1. 金融改革罗斯福新政首先着手解决了大萧条期间金融体系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他宣布了银行假日(bank holiday),暂停了所有银行的营业,并进行了普查和评估。
只有通过评估的银行才能重新开业,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了信心。
此外,罗斯福还签署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法案,包括《银行法》(Banking Act)和《证券法》(Securities Act),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2. 劳工保护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保护劳工权益,罗斯福新政实施了一系列的劳工保护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劳动关系法》(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也被称为瓦格纳法案(Wagner Act)。
该法案保护了工人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禁止了雇主对工会成员进行歧视或报复行为。
此外,罗斯福新政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最低工资法案,以确保工人得到合理的报酬。
3. 基础设施建设罗斯福新政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共工程法案》(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PWA),该法案为各个州提供了资金,用于修建公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从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有其他类似的项目,如《劳工保障法案》(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WPA)和《农田改良法案》(Farm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旨在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罗斯福新政的名词解释
![罗斯福新政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caef08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2.png)
罗斯福新政的名词解释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至1939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领导下的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应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问题,并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改革。
1. 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产生源于大萧条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压力增长。
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使美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企业破产,人们陷入极度的困境。
面对濒临崩溃的社会经济状况,罗斯福上任后采取了大胆的政府干预措施,开启了他的“新政”时代。
2. 金融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核心之一是进行金融改革,旨在恢复市场信心和银行业的稳定。
他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和《银行法》等法规,实行了一系列监管政策,重新确立了金融体系的基础规则和监管机制。
这些措施帮助遏制了银行倒闭潮,重建了金融系统,稳定了市场。
3. 劳工权益保护罗斯福新政还关注了劳工权益的保护和劳动条件的改善。
他对劳工立法进行了重大改革,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和《瓦格纳劳动关系法》等法案,推进了劳工组织权益的保护和劳资关系的调和。
这些措施为劳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条件、薪水和福利待遇,并为工会合法权益的行使提供了法律保障。
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罗斯福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人们摆脱贫困。
他推动通过《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社会安全局(SSA),为年老和残障人士提供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养老金等福利权利。
这一举措对于改善社会不平等和提高公民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5. 农业恢复与改革农业是大萧条的受害者之一。
罗斯福的新政也涉及到农业的复苏和改革。
他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和农业调查法等政策,建立了农业调整管理局(AAA),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调整和改善农业产销关系。
这些措施帮助农民摆脱了生产过剩和贫困的困境,促进了农业的稳定发展。
6. 公共工程计划罗斯福新政还重视公共工程的发展,旨在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c8f336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6.png)
美国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是最严重受影响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崩溃,失业率飙升,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了痛苦和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试图重振经济并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一、大萧条的起因和影响1. 股市崩盘:“大萧条”的导火索是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
这次崩盘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大批抛售股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
2. 失业率飙升:在大萧条期间,失业率激增至25%,许多人失去了工作。
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劳动者生活条件恶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计。
3. 市场需求下降:大萧条导致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降,企业生产无法销售,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了经济状况。
二、罗斯福新政的出台1. 银行改革:面对银行破产潮,罗斯福推出了银行改革政策。
该政策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加强监管和管理,提振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使得人们重新将钱存入银行。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罗斯福采取了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如建设公路、大坝和桥梁等。
这些计划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3. 农业调整法案:针对农业危机,罗斯福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计划通过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提高价格,并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农民渡过经济困境。
4. 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民众的福利和生活质量,罗斯福推出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老年人福利等。
这些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关键支持,减轻了他们在经济困难中的压力。
三、罗斯福新政的效果1.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确实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
通过公共工程计划和农业调整法案,就业率有所回升,经济开始逐渐走出衰退。
2. 社会变革:罗斯福新政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美国大萧条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是如何帮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
![美国大萧条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是如何帮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https://img.taocdn.com/s3/m/611f01a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f.png)
美国大萧条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是如何帮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在美国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自然是1929年10月24日所爆发的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至今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工厂倾倒牛奶的行为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1929年夏天,美国通用公司股票形势一片大好。
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场股票交易中获得了极高的利益。
渐渐的,整个国家的人们都陷入到了这种看似经济持续上涨的泡沫中,直到10月24日,股票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落到谷底。
自此,开始了长达4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次经济危机,危机迅速由股市转向了其他行业,渐渐的整个美国国内大批银行面临倒闭,一众企业濒临破产,国家生产急剧下降,失业人数大大增加,生活水平也急剧降低,因此受到了影响。
危机不仅影响着美国国内,整个世界都受到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
直到1933年,在胡佛政府反危机失败后,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整个美国的经济状态才一步步回温。
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是着重点其实,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整个社会贫富分化超过了原有的正常状态,股票投资超过了市场本来的承受程度,信贷消费过度,为了改变国内经济大萧条的状况。
因此,新政主要改革的地方就是加强整个国国家对于工业的调整。
当时摆在美国政府面前只有三条路,要么走向共产主义,抛弃资本主义来解决整个国家制度内部的根本矛盾。
另一条道路,就是接受法西斯主义,通过殖民扩张来缓解国家内部的矛盾。
但是,当时美国大部分民众并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贸然执行必然会加剧人民的反感,因此罗斯福决定在保存市场经济以及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对市场的控制,改变经济内部的生产关系,利用市场的自我调整恢复经济。
由于当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一股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潮,加上一战期间国家曾经采取了对于经济的全面干预,人民对此有一定的理解,所以这些制度一经推出,并没有得到人民的反抗。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235669d1d15abe23482f4de5.png)
3、主要问题
过剩与价格
减耕减产; 政府补贴与收购
减少了剩余;保证了价格 保障了农民利益
民生危机
4、主要问题
温饱、就业与保障
紧急救济;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有人对罗斯福建议说,发放救济 款要比大规模兴建工程更省钱。但罗
斯福为什么没有采纳这种意见?
1、增加了就业,缓解了失业危机;
2、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第15课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 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 危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 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 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 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 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幵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然而,这 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 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 “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 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 壑的方式,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日益恶 化。
3、社会动荡,法西斯 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摇摇欲坠
二、罗斯福新政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1108d986cc22bcd126ff0cee.png)
1935年美国成立工程计划 署,耗资105亿元,建了 12.2万幢房屋,103万公里 新路,7.7万座桥梁,285个 机场,3万公里下水道, 1938年为380万工人提供就 业,约占失业人数的1/3。
作用: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提高了 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3、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繁荣
工农收入增长缓慢
生产力高度发展
危机 财富高度集中 股票投机过度 消费水平赶不上生产水平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产品过剩;生产难以维持;投资信心下降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适 合 社 会 化 大 生 产 的 矛 盾
大萧条
1、经济危机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
历史的回忆
2008年以来,美联储下调利率, 12月16日降至历史最低点——0-0.25%间, 美国进入“零利率”时代。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无家可归的人
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求职的失业者
手足无措 的普通百姓
荒芜的农田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4、影响:
经济方面: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加深危机。
政治方面: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想一想:
面对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 的出路何在呢? 资本主义国家应当何 去何从呢 ?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或 是一位下层人民群众,你应当怎么办呢 ?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对策: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3de81badf524ccbff12184fe.png)
在街头求职 的失业者。
经济危机中低价 出售自己的汽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大萧条” 1、“大萧条”的特点:
2、“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直接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大发展的同时,供 需矛盾日益尖锐 政策因素:胡佛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矛盾积聚
社会因素、导火索
3、“大萧条”的影响
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猖獗,进而导致政治危机; 以邻为壑国际关系恶化,国际局势紧张
•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 • 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比:
国家干预经济:调整生产、扩大消费;给社会底 层生活保障
• 与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避免国有化
• 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改
革,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资本主义 经济继续发展。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
罗斯福上台背景
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但 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筹莫展,只是坚持自由放 任的传统经济政策,等待经济形势的好转,致使 危机更加严重。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 倒闭,13万家以上企业破产,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万~1700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在这 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 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 政的影响: • 1、一定的成效:走出阴影、一定恢复、一 定的保障(长远影响) • 2、实践中引导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形成 • 3、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国家干 预经济),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 段。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变革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633df9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5.png)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的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与美国变革1930年代,全球爆发了一场经济危机,被称为大萧条。
该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导致了美国经济的崩溃。
在这个困境中,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成为了美国新总统,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应对危机,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本文将探讨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美国国内变革的影响。
一、大萧条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掀开了大萧条的序幕。
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了困境。
大萧条时期,全球经济急速衰退,商品价格暴跌,贸易放缓,失业率飙升。
特别是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们生活困难。
这个时期被形容为世界经济的黑暗时代。
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933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上台,面对着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
为了挽救局势,罗斯福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重振美国经济,同时改善国内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些政策被合称为罗斯福新政。
1. 银行业改革第一步,罗斯福采取了紧急措施来稳定破产风波中的银行业。
他宣布了银行假期,关闭了所有破产的银行,并启动了银行救助计划。
通过这些措施,罗斯福试图恢复民众对银行的信心,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2. 公共工程计划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率,罗斯福主张政府出资进行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
他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局(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通过修建公共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和经济的恢复。
3. 农业调整法案大萧条时期,美国农民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罗斯福在1933年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
该法案主要通过减少农业的产能,规范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价格,并推行了土地保护计划,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 社会保障法案罗斯福也关注到了社会问题,他推动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5年通过的社会安全法案,该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了退休人员、残疾人和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_新政_
![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_新政_](https://img.taocdn.com/s3/m/7cd63c7d168884868762d6d6.png)
在我国政府研究实施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过程中,美国30年代 罗斯福新政不断被提起。
为使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了解,特转载!!!美国30年代大萧条及罗斯福 新政美国30年代大萧条是西方历史上最大的萧条, 研究稳定政策的现代方法产生于大萧条。
关于大萧条的知识,在60年代以后,仍是理解现代经济学和美国经济的要点。
!!!多恩∀布什、费希尔,1997一、美国30年代大萧条概述股市崩溃前,经济下降已经止不住了。
产量及物价下降。
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 DP由3147亿美元一直下降到2349亿美元,5年时间下降了24%。
消费价格指数此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与1929年相比,1933年GP I下降了24 6%。
股市暴跌。
在1929年9月至1932年6月期间,股市暴跌85%。
因此,人们几乎把大萧条与股市崩溃当作一回事。
而实际上,在股市崩溃之前,经济下降始于1929年8月,并且持续到1933年。
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表现。
1933年10月24日,即著名的 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一些证券价格指数到12月份下跌到最低点时,美国的各种证券价值减少大约250亿美元,三个月内的证券价值损失,超过了同期美国经济的全部净收入。
奇高的失业率。
大萧条带来大量失业。
1929~ 1933年,GN P下降近30%,失业率从3%升至25%。
1931~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 8%,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后的高失业率在1982年不到11%。
1933~1937年的复苏中,实际GN P达到近9%的年增长率。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使失业率降至正常水平。
然后在1937~1938年,有一个萧条中的重要衰退,将失业率重新推回到近20%。
投资暴跌。
大萧条的另一个表现是投资暴跌。
1931~1935年,净投资是负的。
二、罗斯福 新政新政由两个 百日新政构成,涉及七个方面的政策。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讲](https://img.taocdn.com/s3/m/e087c68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2.png)
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之久) 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在影响了所有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2、各国摆脱危机的办法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的是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1)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2)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3、后果 这些做法导致了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4、影响: ①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②国际关系日趋恶化③引发政治危机
凯恩斯主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一l946年)生于英国剑桥。他于l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3.新政的特点: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4.新政的影响: (1)帮助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局限性: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知识目标:了解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1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eea245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d.png)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言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其中,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被称为“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而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本文将探讨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经济大危机的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股市崩盘,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大规模的股市崩盘导致了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和产业生产下降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经济衰退。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许多银行由于债务违约和股市崩盘而破产。
这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信任崩溃,借贷停滞。
其次,大规模的失业导致了消费能力的下降,经济活动减缓。
此外,由于经济紧缩,企业的生产水平下降,市场需求减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罗斯福新政的作为对经济大危机的回应,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3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解决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成为了被称为“罗斯福新政”的经济复苏计划。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恢复经济活动和保护民众免受经济衰退的影响。
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1.制定金融改革法案:此举旨在恢复银行业的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
2.实施农业调整法案:通过减少农产品供应来提高价格,保护农民的利益。
3.通过工业恢复法案鼓励产业发展:该法案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恢复生产水平和就业机会。
4.推动劳工保护立法:通过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工会权益保护来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等,为公民提供福利保障。
6.实施公共工程计划: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并刺激经济增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ed7ad8d16c175f0e7dd137b2.png)
心 消费,调整供需关
内 容
系,平衡生产与消 费的矛盾,缓和社 会矛盾
3、新政的特点:
运用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4、新政的影响
①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生产力----,民众----
②缓和社会矛盾,避免了美国走上 法西斯的道路,维护了民主制度
③美国的调整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田地 荒芜、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经济一片 萧条 2、经济危机的原因 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政策原因:自由放任 直接诱因:股市崩溃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持续时间特别长 ②波及范围特别广 ③破坏力特别大 ④传播速度快
4、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
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 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 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 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 兑现。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建昌高中
课标要求
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②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 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1929-1933经济危机(大萧条)
1、经济危机的表现
动了经济发展。
即失业率与物价
② 20世纪70年代以
同时上涨,经济衰退
后,随着经济陷入“滞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状 状态,凯恩斯理论在经济 态。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共35张PPT)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31b2f9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7f.png)
施救济与“以工代赈”
课后提升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观看《大国崛起——危局新 政》,写出不少于300字的讨论 稿
两条道路:美国的民主政治道路和德日意的法西斯道 路
三大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四大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 业人数增加
巩固小结
2.罗斯福新政 一个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个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 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变化
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 秩序;增加就业机会,扩 大内需。
核心 利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
新政
生产恢复 (1929--1945)
1933
◆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 ◆ 新政
失业率下降
1933
◆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 新政
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天天都吃“考百万富翁”。 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中抄来的。甚至建议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企业破产109371家,全部私营公司纯利润从1929年的84亿美元降为1932年的34亿美元。
★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
预
私人 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
凯恩斯主义
亚当·斯密 英国 哲
学家,经济学家《国富
论》
自由放任理论
凯恩斯 英国 经济学家
目的
稳定金融秩序,使人们恢 复对银行的信心。
调整工业生产
工业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 减少盲目生产,克服生产过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269e7e3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目的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经济改革计划,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大萧条期间,即1929年至1939年经济萎靡、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期。
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一直采取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的极端波动,市场失灵,大量企业倒闭,贫富差距极大。
于是,美国政府迫切需要一项经济改革计划来应对当前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经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应急阶段,主要是通过紧急金融法案来救助崩溃的银行和经济体系。
第二阶段是重建阶段,政府开始扩大内需,投资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就业率。
第三阶段则是长期改革阶段,政府开始推动社会安全、医疗、教育等领域改革,保障民生。
具体来说,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制定了《国民工资法》来确保所有工人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薪资。
其次,政府实行了《企业壮举法》,通过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励企业进行扩张和投资。
同时,政府还颁布了《社会安全法》,建立全民退休金和失业保险制度,为民众提供了更完备的社会保障。
此外,政府还通过《家庭状况法》和《房屋公共远景法》等法案推动住房和教育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经济史上的一次突破性改革,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高了生产力,缩小了贫富差距,为美国经济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计划也成为后来的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基石,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推行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政策是《国家工业复兴法》,它旨在通过监管增加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并通过对银行和企业的援助来扩大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
这一政策遭到了质疑,因为一些人认为它是针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攻击,并对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实践表示担忧。
然而,罗斯福坚信这是必要的措施,需要将市场交由国家来管理。
在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对意见。
共和党大部分反对此项政策,认为它过于过渡并且过于昂贵。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https://img.taocdn.com/s3/m/74f1511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b.png)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总统的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举措,旨在应对1929年爆发的美国大萧条。
这场严重的经济衰退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纾解大萧条带来了希望,并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就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与美国大萧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1929年,由于股市崩盘引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就是美国大萧条的开始。
大量的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失业率飙升,社会秩序混乱。
许多人没有食物可吃、无财产可依靠,生活陷入困境。
这个时候,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政策来解决这一危机。
二、罗斯福的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赢得总统选举,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这就是所谓的罗斯福的新政。
这个政策包括了三个主要方面:金融改革、救济计划和经济复苏计划。
1. 金融改革由于大萧条的发生与金融市场的崩溃密切相关,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来恢复市场的信心。
其中最著名的是《银行法案》。
该法案通过了强制性的银行休业规定,对无法偿付债务的银行进行清算。
这一措施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金融系统。
2. 救济计划为了帮助那些受到大萧条影响最严重的人们,罗斯福实施了一系列救济计划。
例如,成立了美国救济管理局,向失业者提供临时就业机会和基本生活保障。
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案,以确保生活在边缘的人们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3. 经济复苏计划为了恢复经济增长,罗斯福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复苏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复兴法案》。
该法案为各行业提供了贷款和援助,以刺激生产和就业。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三、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对美国大萧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通过实施救济计划,新政帮助到了数以百万计的受灾群众,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救济和帮助。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的紧张氛围,提升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稳定了社会秩序。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3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3单元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fa8f6c7f27284b73f24250ad.png)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 自由放任 的经济理论受 背景: 到质疑。 到质疑。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扩大需求 。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2)政府必须放弃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2)政府必须放弃 自由放任 ,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观念, 3.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 传统经济学 的观念,它的提 地位: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3) 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面临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实行的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一种政策,它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进行了广泛 的社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 的社会改革,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缓和了社会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 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它是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不可能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 的经济危机。 的经济危机。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解析 1929年大危机前产销矛盾加剧主要是由于贫富分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 化严重造成市场狭小,另外,股票投机、银行信贷造成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 市场虚假繁荣,使企业的生产无限制地扩大。这样形成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扩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④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是表现而非原因。故选A 答案 A
(1)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1)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2)不同点:①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阶 (2)不同点: 目的不同, 不同点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 级的统治;后者的目的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 措施的侧重点不同, 会主义。②措施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对工业的调 整;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③手段不同,前者是强化国 后者侧重于农业方面。 手段不同,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 点和本质不同,前者是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 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 济成分并存。 济成分并存。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建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历史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思考课中与课后的思考题。
三、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根据兴趣组合成学习小组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二、教学课题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之一,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中心内容,教材特别说明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面临严峻的形势,推行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其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开辟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教材进一步通过凯恩斯主义来探讨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1、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2、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重要知识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培养其兴建知识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3、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从网上搜索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_富兰克林·罗斯福【百度图片】/a4_32_92_01300000460106124869920238265_gif.html在美国历史出现了一位身残志坚,因为解决经济危机而实行大刀阔斧的新政改革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走出了困境,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然后引导学生齐读幻灯片字幕;“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教师由此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罗斯福总统那惊心动魄而伟大的的改革。
播放视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百度视频】/programs/view/mHzkzoUp83o(设计意图:通过视听刺激学生,在引入新课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这次危机发生的原因,然后讨论交流展示,教师概括总结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具体原因: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政策原因;传统自由放任政策2、表现;(教师幻灯片展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回答)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产品过剩3、经济危机的特点(教师出示下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史实回答经济危机的特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史实特点史实这场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
持续时间长达四年(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 ,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上万家银行倒闭。
4、经济危机的影响(教法: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下面材料:材料一 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55.5% 52.2% 32.0% 36.1%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
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材料三请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哪些影响?二、罗斯福新政展示罗斯福总统图片教师引导过度;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前景一片渺茫,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人们意识到必须有所改变了。
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击败胡佛就任美国总统,由此开始1933年-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
那么新政是怎样实施的,请看大屏幕播放新政视频;【百度视频】/programs/view/5A192GFi-UY/要求根据视频概括新政的措施1、新政内容(出示表格;学生填写)项目具体措施目的结果整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社会福利(教师分析完后让学生根据内容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新政特点幻灯片展示问题:新政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有何不同?它能否解决经济危机?试说明理由要求;通过百度知道搜索,整理答案,准备展示(锻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展示完毕,教师总结3、新政影响幻灯片展示材料生产恢复柱状图1933失业率统计柱状图1933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展示答案播放视频(《大国崛起》对罗斯福总统的评价内容然后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新政不同观点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意义。
【百度视频】/video/2006-11/24/content_5371874.htm材料一: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虽然新政使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逃过了一劫,但在很多根本问题上少有作为:财产关系和财富的分配没有根本的改变……有些史学家强调,新政也无法真正使美国摆脱危机,因为它所推行的的国家干预政策,破坏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精神,政府对穷人的救济,既宠坏了日益增多的懒汉,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材料二:1945年4月14日,中共《新华日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材料四;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层次提炼要点,从直接、间接、长远影响方面,近期、长远影响方面或针对经济、政治危机问题、制度调节、深远影响等方面予以总结概括。
影响:(1)直接:使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2)间接: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3)深远: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教师展示幻灯片: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历史不是记忆的负担,它蕴含着可以照亮未来行程的智慧之光。
任何一部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福祉。
那么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同时展示国家总理温家宝图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最后总结展示答案(1)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统一,防止泡沫经济,避免盲目性。
(2)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3)缩小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建设和谐社会。
(4)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重视发展实体经济;(5)加强国际协作,共同应对危机等三、凯恩斯主义阅读教材,认识凯恩斯主义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凯恩斯主义与传统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二战”后它有什么重大作用?课堂小结(学生回扣教材知识,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图,然后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展示图片;_富兰克林·罗斯福【百度图片】/a4_32_92_01300000460106124869920238265_gif.html(教师总结)1929-1933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在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时刻,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使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为八十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国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
”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C.建立联邦储备银行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2012·河南三门峡调研考试·25题)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降低物价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调节农业生产5.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要求企业制订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课外学习延伸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危机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20国集团已经召开了两次锋会,积极加强国际协作,旨同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面对当今“八十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你觉得它的表现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何异同?美国和中国等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一些措施来“救市”,你认为这些措施和70多年前的罗斯福新政有何联系和区别?请在课后查阅网络上的相关新闻,联系本课所学知识,就以上一个方面的问题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自拟)。
教学反思优点:图片和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进入学习的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学习,达到再认历史的功能;充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习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时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不足:对于使用网络教学还不熟练,对如何快速准确整合信息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