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反思总结

辛亥革命探讨认识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要深入具体的了解辛亥革命,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最后才能探讨它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就分成三个部分来叙述我们对于辛亥革命的探讨与认识。
一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1、政治因素:20世纪初,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全国人民认识到清王朝已经无法拯救中国。
特别是清政府在对外问题上的腐败无能,使人民们更加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人民开始向外国学习,建立了形形色色的革命党派。
通过革命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以孙中山、黄兴、陆皓东、林觉民等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长期不懈的努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杀开了一条血路。
虽然后来清政府实行了新政,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非是真心想要拯救中国。
这也促使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远赴重洋学习外国制度、知识的原因。
他们最终都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见解:辛亥革命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是一种必然。
清政府所培养的官僚军队以及送去海外留学的学生已经对清政府本身腐朽顽固的制度不抱希望,而这些当时的社会精英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十分庞大,一股暗流早已在中国涌动,大凡有识之士都能感觉到风雨欲来之势。
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早已把西方的民主共和看做治国的良药,这与清政府的封建帝制有着强烈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正是这种政治上的全面对立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2、思想因素当时,西方进步民主思想盛行。
威尔逊的民族自决、鲁索的民权学说、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威尔确斯的全民政治、约翰弥勒的自由论、亨利佐治的土地单一税制、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诸多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也以《民报》、《新民丛报》等报刊为主要阵地进行大辩论,将民主革命的思想广为传播,为辛亥革命建立了思想基础,催生了大量的革命团体。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百年反思

且 逐 步走 上 民主 与法 治 的轨道 ,我 们 应该 更 加 尊 重前 贤 追求 民 主法 治 的真 诚努 力 ,从 他 们 留下 的经 验 教
训 中 吸 取 智 慧 ,走 出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祷? 北 妒 攀 i . 蓉 巍 . N 薄 棼 ; 蓼 c 统 这 种 披 着 五 权 宪 法 外 衣 的威 权瞥 治跏 , 瓣 干 蓉 鬈 露 黔 — 二 留 贬嚣 币 燕 ; 嚣 大{ 蠢
此话 不 错亦 非 虚 ,但 这次 革 命也 仅 议 会 、 政 党 政 治 的 弊 端 ,将 考 试 权
从 行 政 权 分 出 ,监 察 权 从 立 法 权 中
共 和 的第 一步 。就 以孙 中 山 自己为
分 出 五权 宪法 的创 建 寄予很 高 互 制衡 。国 民党 内外 三 民主义 、五 期 望 ,曾经 明确 揭 示 : “ 以三 民主 权 宪法 的服膺 者也 并 非都 是 虚应 故 义 为立 国之本 原 ,五权 宪 法为 制 度 者 不多 ,应 之 者甚 少 ,连 孙 中山 自 事 ,其 中确实 有 些 忠贞 之 士满 心期 向 民主 与 法 制 的进 步 道 路 。但 是 ,
经 济 、文化 ,乃至 促进 少 数 民族 内
部社 会 革 新等方 面 都取 得 举 世 瞩 目 的辉煌 成绩 。但 是 ,在 民族认 同与 民族 团结 方面仍然存 在着若 干问题 , 仍 然需 要从 历 史到 现状 进 行 系统 地 梳理与 总结 。
国家体制框 架 。概括起 来 ,无非 是 :
●■
黪纪念辛亥革 O 周年 命1O
心 与 祖 国 ,与 受 苦 民众 联 结 在 一 起 , 结 在 一 起 。 他 把 祖 国 命 运 放 在 世 界
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4篇)

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4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2篇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心得体会2篇100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
下面结合辛亥革命谈谈我的体会。
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走进了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缅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馆址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全由红砖红瓦雕砌而成,武汉人称之为红楼,又尊崇为“民国之门”。
馆内收藏的上千万件辛亥革命历史文物和历史资料图片,把辛亥革命的全貌显示的淋漓尽致。
从中,我们似乎听到辛亥革命起义的号角声,闻到爱国战争的炮火硝烟,看到了一代爱国者在救国道路上的奋斗,震撼于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誓与强敌奋战到底的气概,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的英姿,和炙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情怀......勾勒出一幕幕令人动容的画面。
沿着革命先烈的遗迹,我们渐渐地翻开了历史的书页。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民主共和的旗帜。
这是一件有着破天荒意义的大事。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辛亥革命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
朱德同志在他的诗作中赞颂了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给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希望。
他的“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抒发了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代革命者倾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辛亥革命纪念日个人心得和感悟8篇

辛亥革命纪念日个人心得和感悟8篇篇1辛亥革命,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今年迎来了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日。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纪念活动中来,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辛亥革命,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运动。
它发生在1911年,正值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期,社会矛盾尖锐,民生疾苦。
这场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在纪念活动中,我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对辛亥革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我深深被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们所感动。
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牺牲精神,是我今天能够享受到的自由和幸福的基石。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推翻了封建王朝,更重要的是,它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是,它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回顾过去,我们深感荣幸能够参与到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纪念活动中来。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它的精神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辛亥革命告诉我们,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是可以通过斗争和牺牲来获得的。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幸福生活,同时也要为未来的美好而不断努力。
其次,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历史的进步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团结和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品质。
我们应该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以辛亥革命的精神为榜样,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辛亥革命的心得体会

2024年辛亥革命的心得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逐渐走上了新的道路。
2024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回顾辛亥革命,我深感事态紧迫,积极奋起的态势,同时也感到国家兴亡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
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社会动荡、国力衰弱的时期。
清政府治理不力,外族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人民的痛苦和贫困,一切似乎都表明着改革的必要性。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一场社会上层人物联合起来推翻清王朝,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运动。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回忆和感慨中的每一个人都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们为祖国的未来勇往直前。
首先,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开启了新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这一变革意味着政府的权力从庙堂走向人民,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其次,辛亥革命的成功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大多来自于知识分子、士大夫和市民阶层,他们追求的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他们有勇气和胆识,不仅要求废除封建制度,还要求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
再次,辛亥革命也揭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封建的社会制度严重束缚了国家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中国人民渴望改变现状,迈向现代化、富强的未来。
然而,在参与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随之而来的权力真空也导致了政治的混乱和冲突。
各个地方军阀的抢夺、内战不断,给了列强干涉和侵略的机会。
其次,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民问题等。
这些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存在,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回过头来,能够参与到辛亥革命中,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感自豪。
无论是普通的农民、市民还是知识分子,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部分,都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担当。
章开沅先生5月6日辛亥革命百年演讲全文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章开沅我想大家不要对我期望太高,我不会讲什么很高深的大道理。
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五四之后,本来我想从三月或者四月份呢,就有人联系了让我讲一讲,我没答应。
一个是我太累,从去年重温辛亥百年的预热开始,会议太密集了。
今年大年初三,1月3号就到香港,连续的是两个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没有把握能不能在在这么大的场合里面讲话。
我不是吓唬你们,我现在属于高危人群。
这个高危人群不是对于安全,而是对于健康。
所以有这样一点歉意,所以看到大家这样热烈,我自己不敢热烈了。
时间过得很快,在坐的很多可能年轻一些的老师也都听过我在大操场上作报告的。
那可是两千人三千人哪,都穿着军装啊,英姿飒爽啊!我走到哪里都像潮水一样。
那个时候好像没有多大的问题,但现在这个医生一再的告诫,你不要再这么兴奋了,而且我不想兴奋。
同学兴奋我也兴奋,我兴奋同学更兴奋。
但是我现在也有一点把握,你看我国内国外这么跑,从去年到日本,到香港,一直到现在,我才刚从韩国回来,回来之后又到上海。
上海电视台,“大辛亥”,他们花样很多,一定要把这个嘉宾弄到他们的工作室,还弄个化妆师、灯光师。
本来回来也没有事了,结果又碰上这个宋庆龄故居,孙中山故居,又要去看一看。
那我当然应该去看一看,因为别的人可以不看,但是孙中山、宋庆龄的故居那必须要看一看。
这个宋庆龄对我还有一点关爱的。
给我们的书题了字,给我们的“武昌起义纪念馆”又题了字。
因为呢,有些,老太太还有一点印象,所以必须要到宋庆龄墓前献个花,鞠了三个躬。
但又有些事情呢,他们说宋庆龄逝世今年正好是三十年,这三十年,所以又要开会。
马上5月底了,就又要去开这个“纪念宋庆龄三十年”。
因为在目前学术界、历史学界,真正跟宋庆龄有一点联络的人不多了,我算一个。
我研究张謇,张謇的故乡,海门常熟镇,乡下。
一个镇居然办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纪念馆,花了7千多万盖了一个大的纪念馆,要落成。
张謇的孙子,原来也是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的副主任,就打电话给我。
辛亥革命百年感想

辛亥革命百年感想第一篇:辛亥革命百年感想辛亥革命百年有感今年距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已整整百年了。
辛卯年回想辛亥年,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对辛亥革命的了解及其认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得到的。
一是我们的历史课本,另外就是从一些影视作品。
抚今追昔,深感中国今日之和平和繁荣来之不易,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所赢得的胜利成果自当百倍珍惜,故不得不对无数为了我们民族的独立与复兴而倒下的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与怀念。
100年前,以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孙先生领导一大批如林觉民、黄兴、俞培伦等有良知的、勇敢的中国人推翻了延续2000余年的皇权封建专制政体。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胸中怀着这些想法,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们成为为革命冲锋陷阵的卒子。
这样的牺牲精神确实显出那代人的血性与气度,但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焦虑与迫切,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用血肉之躯去博浪一击,冲击旧帝国那座冰山。
话虽如此,但我很难想象,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批人为了心中的理想、自己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我们现在的国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不得不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历史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战争的血雨腥风;没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戎马疆场的机会,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更有意义的,敢闯、敢干、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遭受了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对辛亥革命的反省与认识

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与反思近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一九一一年发动的辛亥革命。
流光如驶,辛亥革命距今已经近一百周年了。
在观察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看法与体会都不尽相同,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站在历史的边缘,用旁观者的身份细看风云变幻,能够更深切地、全面地理解和评估它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它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毫无疑问,辛亥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
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它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对于民族革命的两个阶段的更替,它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比较完全意义的民族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向前的进步社会思想潮流和运动,结束了民族革命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准备阶段,步入正轨。
同时,辛亥革命又成为民族革命新阶段的先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阶段和领域提供了积极的因素。
辛亥革命是中国走出中世纪、踏上近代化路程的重要步伐,它的政治和思想的启蒙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
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先生领导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他的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革命精神,与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共同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辛亥革命早就结束了,现在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的预言实现了。
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辛亥革命的百年思考

(安徽工程大学同学请不要抄哦)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前言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转到那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我们耳边仿佛响起那隆隆的战火声,眼前浮现出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献身。
正因为这些烈士们,才让我们赶上了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这么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所以,我们更要懂得珍惜。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怎样实现的?其中蕴涵着怎样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
反思百年辛亥革命: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

反思百年辛亥革命:一场没有准备好的大变革发生在100年前的辛亥革命给了中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满一百年。
一个纪念日,到了纪念一百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热闹一下。
况且,1911年双十这个日子,又是中国帝制告终的开始,走向共和的中国,经过了一百年。
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号上,跟上了世界潮流。
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庆祝一番。
说起来,这个革命的发生,多少有点偶然性。
从小的方面说,如果当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不是瑞澂,如果他不是炮一响就像个懦夫一样挖洞逃走,如果他此前的处置不是那么失当,偶然破获了革命党的据点,又拿人又砍头,而是当众把缴获的革命党人花名册给烧了,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营的枪声,兴许不会变成一场占领武汉三镇的起义。
因为革命党人这样零星的枪声,已经响过很多次了,没有一次成气候的。
就在武昌起义爆发前的一个月左右,武昌新军也来过这么一回,但并没有闹起来。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不是西太后和光绪死后,上台当政的满人少年亲贵由着性子胡闹,先是赶走了最能干的袁世凯,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然后又张罗收权,把地方权力收回中央,把汉人的权力收回满人,革命即使发生,也成不了气候。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在各地立宪派风起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搞了一个皇族内阁,让各地士绅们心里凉到底从此之后,中国的事,就由这些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纨绔亲贵包办,士绅们借立宪分权的希望,被彻底浸在了冰水里。
这么一来,士绅们把个满人王朝恨得牙根痒痒,本来听不进去的革命党人排满的宣传,忽然就入耳了,真是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尽管让他们放火,他们还是不敢,但只要有人放火,他们是乐于扇风的。
辛亥武昌起义第二天,起义士兵群龙无首之际,逼来的黎元洪一言不发,死活不肯从逆,但作为湖北咨议局议长的汤化龙却来了,一来就不走了,连带着听他指挥的商团,也参加了革命。
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与反思

深 入到县级 以下 的底层 民间 . 去贯彻 落实县级 权 的三权分 立与地 方 自治 。 以便 真正 实现他 自 所设 想 的约 法之治 。到 了1 2 年 , 苏俄支 持 94 在
重 新改 造 国 民党 的孙 中 山 , 《 订 建 国大纲 在 制 言》 中反 而 明确取 消 了用来 防范独 裁 专制 的“
同盟 会 机关 刊 物《 民报 》 二 号 出版 , 中有 第 其
汪 精卫 以《 民族 的 国民》 为标 题 , 录孙 中山 记
关 于 约法 的谈话 : 革 命 以 民权 为 目的 . 其 结 果 , 逮 所 而 不
▲ 1 0 年4 。 中 山 ( 中 ) 新 加坡 同 盟会 员合 影 。 96 月 孙 前 与
也 难 免要 重蹈 前辙 。 用孙 中山 的话 说 ,君 权 、 “ 民
自治权 归之 其 地之 人 民 .地方 议 会议 员及 地 行 政官 , 由人 民选举 。 皆 凡军 政府对 于人 民之 利 义务 . 人 民对 于政 府 之权 利义 务 , 规定 及 悉
约法 , 军政 府 与地 方议 会及 人 民 皆循 守之 , 有
善 , 其 改之 , 仙 固执 不 改 , 出不逊 之 言 , 请 逸 并 故
庆 午怒 而退会 。 时诸 人 均 在 . 皆劝 之 则 细 思 庆 余 午 不 快 之 原 因 , 远 者 当另 有 一 种 不 可推 测 之 恶 其
感 情渐积 于心 , 以致借是 而发 . 实则此犹 小 问题 , 盖 口口素 日不能 开诚 布公 、虚心坦 怀 以待 人 . 作
为 约法 之治 : 每县 既解 军法 之后 , 军政 府 以地
这段话 的意 思是 说 ,革命 的 目的虽 然 是 争 取 和 保 障 民权 , 是 , 但 革命 的结果 往 往是 背 道 而 驰 。像汉 高祖 刘 邦 、 唐太 宗李 世 民 、 宋太 祖 赵 匡 胤、 明太 祖朱 元 璋这 样 的专 制皇帝 , 在这 个 方 面 都 是 一丘 之貉 。 如不 找到 其 中的原 因 , 假 同盟 会
辛亥革命的个人化反思

起 一般读 者对历 史的兴趣 ,吸引 了更多读者 历 史的兴趣 ,在实 证主义 的态度 下,革命 现
关注 辛亥与整个 的历 史。甚 至有读者称是被 实组 织层面上 的偶 然性和无序性 凸显 出来 ,
被 斫死 的汉人 官员 即不 下 四五十人 ,满人则 命 何为 ?为何 革命 ?” 这些 问题 的答 案竟 显 更多 ,因此 “ 罕有”或 “ 几个” 实难 自圆其 得如此 暧昧不 明。这是 今天反 思辛亥百年 要
说。
面临 的最根 本性 问题 ,也是 所有今 天的讨论
新
书
话说 回来 ,辛亥革命 的反思在 史学界 已 无法 回避 的问题。 而我们在何种 立场 上 回应
经有很长 的脉 络, 辛亥 中的诸 多见解 ,
这个 问题 ,更是 关 涉到对整个 中国革命 合法
快
评
15 2
诸 如为 晚清新 政辩护 、立宪派在革命 中所起 性 的认知 问题。 国内著名 学者章 开沅在 回答
作用 、革命 党人的暗杀情 结、辛 亥革命 结局
( 《 晾望新 闻周 刊》记者 关于如何看待 辛亥革
今 年是 辛 亥革命 1 0 年 ,各种 纪念 活 周 0
动、特刊 、纪念刊和 专号铺 天盖地 而来 ,这
几 年喧喧嚷 嚷的 “ 民国热”和 “ 民国范”更
是 高温不 下, 图书 出版 市场 也是重磅 出击 ,
一
片繁荣 景象 ,辛亥题材 的书籍琳琅 满 目,
为读者营造出怀旧和想象的恰当氛围。
纪念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8篇).doc

纪念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8篇)纪念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篇1)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功绩,但它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的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革命的成果也被袁世凯所攫取,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志士仁人们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铸就了弥足珍贵的辛亥革命精神。
今天,我们仍然要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革命精神。
我们要继承弘扬为振兴中华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凝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
辛亥革命开始,革命的志士仁人赤手空拳,要__一个虽然已经腐朽,但却掌握着全中国国家机器并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以及帝国主义列强作后盾的清王朝,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艰难,但是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实现国家的民主与自强,他们勇敢地面对重重艰难险阻和强大的敌人,“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置生死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锲而不舍,顽强奋斗,谱写下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称赞。
纪念辛亥革命心得体会(精选篇2)20__年10月9日上午十点整。
经中共中央批准,政协第__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举行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
110年对于悠长的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讲,110年前所发生的革命意义,将深深地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
110年前,一声跨越时代的枪响,在风雨飘摇的武昌,拉开了巨变大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众革命志士,牢记“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的伟大信念,用鲜血以求谋取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统一便是全国儿女的共同希望。
封建社会,旧民族主义必将被社会所摒弃,困在封建思想中的小鸟,也一定会自由飞翔。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_百年之反思_黄克武

⑥ 黄克武: 《清末民初的民主思想: 意义与渊源》,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 《中国现代化论文集》,第 383 页。
100
黄克武 /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 百年之反思
辛亥革命作为共和体制之起源,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① 探讨辛亥年所发生变化之根源,必须 回到晚清的历史脉络,方能挣脱国共两党目的论式的历史论述。本文主要依赖台湾史学界多年的 研究成果,析论 1911 年辛亥革命何以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迅速地获得各地之响应,并以南北议和 之方式终结清朝,开创民国。简单地说,我们如果不了解晚清七八十年间对西方自由、民主与共和 思想的引介,立宪派与革命派之争论,以及立宪派在革命爆发后对安定社会、寻求和解等方面的贡 献,而只是将辛亥革命简单地看成一次由革命党领导的政治或军事变革的话,那将是非常浮面的。 两岸对辛亥革命的解释仍有差异,然而在交流互动之中,也看到许多的共识逐步形成。
① 有关近代中国“民主”、“共和”两概念之形成及其与中日词汇交流史之关联,参见陈力卫《近代中日概念的形成与相互影 响———以“民主”与“共和”为例》,台北《东亚观念史集刊》2011 年第 1 期,第 149—178 页。作者指出,19 世纪中叶之前,中文多用 “民主”,日文多用“共和”; 19 世纪后半叶,在中日语汇交流过程中,以“民主”来翻译 democracy,以“共和”来翻译 republic,才在汉 语里固定下来。
④ 余英时: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57 页; 黄克武: 《从追求正道到认同 国族: 明末至清末中国公私观念的重整》,黄克武、张哲嘉编: 《公与私: 近代中国个体与群体的重建》,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 年版,第 59—112 页。有关明末思想对清末思想之冲击,学界已有不少的研究,可参阅杨芳燕《明清之际思想转向的近代意 涵: 研究现状与方法的省察》,台北《汉学研究通讯》第 20 卷第 2 期,2001 年,第 44—53 页。
关于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历史新思考

关于辛亥革命重大意义的历史新思考——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发生在武昌城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运动时至今日,已即将届满一百周年。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光阴里,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所周知的是民族已经独立,国家逐渐富强。
炎黄子孙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
使自己毫不逊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正在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和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面对发展中祖国,追根溯源,我们不能够忘记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的历史社会背景:作为封建君主制度统治近三千年的余绪,满清的统治者已经极度的腐朽没落,生产力极度低下,导致国弱民穷,世界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
中国实际上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
国内民不聊生,外侮纷至沓来,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外国侵略者的掠夺使一部分具有先知先觉,不畏牺牲的爱国志士和民族精英率先觉醒。
在孙中山先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感召下,广大的工、农、兵、学、商民众及知识分子迅速团结起来,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在蓄积了巨大能量之后,武昌首义的枪声终于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并很快宣告了封建君主制的灭亡。
基本上实现了当初发起革命运动时的初衷和主要政治目的。
可以这样评价辛亥革命:这是我国自有文字记述的历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在全民思想上的一次空前的,无与伦比的大革命,它的伟大意义与美国的独立运动、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样非同凡响!如果把辛亥革命运动放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大环境中来看,更可清楚地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国人民均在不同程度地觉醒,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的呼声此起彼伏。
落后的、反动的统治形式越来越不得人心,人民要求改变黑暗社会、推翻专制独裁的正当要求在世界各国均有所行动,有的国家甚至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所以说辛亥革命的发生既有国内要求变革的需要,又有世界特定的时代氛围和背景,它的发生是必然的,而且与世界前进的步伐和节奏都是相关联的。
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精选23篇)

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精选23篇)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一、辛亥革命故事《辛亥革命人物故事》是2014年6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飙。
二、观辛亥革命有感从辛亥革命到现在已有100年了,整整1个世纪,我中华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中国已不在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中国现在已是一头早就醒了的雄狮,屹立在世界。
我满怀激情去看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影片,辛亥革命是一次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它结束了中国两千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推动力历史的前进。
三、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精选23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心得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心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辛亥革命观后心得体会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题记。
一百年前的满清,是一个目光短浅,用傲慢掩饰自私落弱的虚伪官员,对外奉承,对内进行种种残酷压迫,官吏肆意搜刮民财,帝国主义在我国土地上蛮横霸道,对中国的能源,经济,文化进行侵略,水生火热的同胞们无以聊生,国将不国,又何惧牺牲!广大人民为了挽救清朝这一现状,发动了多次起义;一些有主见,有良知的官员也组织了改革。
可这些都由于国内官员,国外各国列强的阻止以失败告终。
但他们并未放弃,他们压抑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国家,推翻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以此为始拉开序幕,1911年4月27日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起义的历史画卷。
岳庆平:革命与改革——辛亥革命百年的反思

岳庆平:革命与改革——辛亥革命百年的反思(2011年11月在山师的讲座)(2011-11-26 01:31:05)辛亥革命爆发至今正好百年,百年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说越来越多,但评价见仁见智。
在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已成为时代精神核心的今天,从大历史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公正评价和宏观审视,并以此认真而深入地剖析当时的改革与革命,不仅非常必要重要,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评价争论辨析辛亥革命是政权更替的革命,历史上凡是涉及政权更替,往往更容易见仁见智,有时还十分敏感。
如《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景帝时辕固生“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辕固生曰:‘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非受命为何?’黄生曰:‘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汉景帝一锤定音,此后学者不再争论“汤武革命”。
近些年来受“告别革命”论的影响,有人公开贬低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认为辛亥革命是“改朝换代”,是“假革命”。
“革命不如立宪,立宪不如维新,维新不如洋务”。
也有人提出“革命是告别不了的”,只要革命的因素存在,就会产生革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想告别革命,从事铁路建设,但他告别不了,所以二次、三次革命,最后“革命尚未成功”。
辛亥革命尽管有很大局限,也有负面因素和失败之处,但对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一定要充分肯定。
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此后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会失去民心而迅速垮台,而且对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及以后历史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因为它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形态,更是改变了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思想观念。
虽然事隔百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遥远了,它也早已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但是这毕竟不是一朵寻常的浪花,所以不管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我们都不应该将它忘记,因为那一重要的时刻,早已成了永恒。
我们穿越历史,回顾过去,除了怀有一种缅怀的心情,也是为了在历史的隧道中捡拾碎片,点缀我们的将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
对个人而言,经常回顾过去,回首身边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就能从中吸取到某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与自己当前的生存状态进行对照,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好工作。
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经常回顾历史,总结历史,这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想更好的面向未来,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也只能是以史为鉴,当然也能以别国的发展为鉴,但是不能一味的摸爬滚打,还美其名曰“探索”。
我们必须清楚,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效率已经摆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不能有太多的停滞。
这就像是两个人赛跑,如果别人都冲出去半段路了,你才慢吞吞的反应过来,那肯定是很难跟上的了。
所以基于时代的要求,立足于这个飞速前进着的世界,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给我们慢慢探索发展之道了,我们必须找出一条既快捷又行之有效的出路,找出一个能够让自己快速发展和强大起来的方法。
只有这样,中国才不至于再次落伍,我们已经遭受过一次很沉重的打击了,到今天伤口还在隐隐作痛。
确切的说,应该不是隐隐作痛,而是永远难以愈合的创伤,我们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中华民族再也经受不起第二次的打击了。
所以,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也必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这就是百年之后还提辛亥革命的原因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论结果是怎样的,里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注意,并引起深入的思考,该借鉴的借鉴,该学习的学习。
正如孔子所说的那样: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说到辛亥革命,首先当然弄清楚,什么是辛亥革命。
关于这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简单的武昌起义,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一般都不被人接受和认同。
另一种说法是以武昌起义为标志,以同盟会的建立为阵地,并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直至最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的整个过程。
这一种观点说的比较全面,也是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
但是就我来看似乎还可以再向前推一些,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上书李鸿章失败之后算起,那样更能反映整个事件的全貌。
但是这里并不是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是心里有个大致的概念,因为辛亥革命要探讨的重点不在这里。
那么什么是重点呢?按照一般的惯例,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必定有它的原因,还有就是它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关于辛亥革命,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两个问题,但除此之外,辛亥革命作为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同样显得重要。
先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其中又有不乏人为的因素。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最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中国的发展问题。
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腐朽的清政府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使得中国不能与世界接轨。
同时,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疯狂的侵略与鲸吞,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强,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面对着这两大危害,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拯救国家危亡,为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不断的进行着艰难的努力。
进过种种的探索之后,以孙中山代表的中小资产阶级先进人士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最终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方针与总路线。
在当时的情况下,反帝是必
不可少的,但是最迫切的和最根本的,还是先反封建,彻底的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一个新兴的强大的新中国。
如果国家强大起来了帝国主义自然就不敢再肆意妄为。
所以革命党人首先就把矛头直指清王朝,就是完全正确的做法,周恩来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而当时的孙中山先生和其他革命党人,也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革命。
总的说来,辛亥革命最后是失败了的,因为它没有完成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革命果实也很快落入袁世凯之手。
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重来,对这次革命的失败,我们在扼腕叹息之余,要做的工作就是从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不要让悲剧再度重演。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得出几点。
第一是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面对外来势力时一再退让,以致最后将政权轻易交到袁世凯的手中。
第二,袁世凯的狡猾,这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清政府尚且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对付新兴的国民政府就更容易了。
第三,这是管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也不可能领导中国的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的出路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尝试和努力。
中国共产党出现以后,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希望。
辛亥革命的失败,还有一点原因——没有联系群众,也没有发动群众,只靠一个口头上的“平均地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它成功的地方。
我们回过头来看待这件事情时,不能因为它最终的失败就将它全部否定,这样做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极其不成熟的标志。
这里不是简单的所谓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说法,而是辛亥革命确实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
首先,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摧毁了“洋人的朝廷”,为随之而来的革命运动扫除了一些障碍。
如果要记功劳的话,这就是一件很大的功劳,要是没有这次革命,那么以后的革命运动要想取得成功,就得首先面对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就得首先面对腐朽而顽固的满清政府,那将会给我们增加很多的困难。
其次,辛亥革命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具有鲜明的进步性和时代性。
以前的革命运动都是打着宗教或复古的旗号,只有这次是站在了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建立民国的目标。
并且其中的“平均地权”真正考虑到了人民的切身利益,被以后的中国共产党借鉴和发展,间接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当然,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还有很多,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里不再多说。
从一开始我就说过,我们穿越历史,回顾历史,是为了在历史的隧道中捡拾碎片,点缀我们的将来。
对辛亥革命的这次百年回顾,也是重在点缀我们的将来,而并不是简单的看看历史,再发几句感叹就完事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只有这样,才没有白白地穿越了这次历史的隧道。
但是中国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要想更好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是回顾一下辛亥革命就可以的。
事实上,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这还要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最后引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