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教研活动管理细则(3篇)
![教研活动管理细则(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d27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e.png)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我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制定本细则。
二、教研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活动组织机构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研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成立教研活动办公室,负责教研活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3. 各教研组设立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研究: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教师培训:开展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等。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公开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4.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5.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6. 教研成果展示: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成果展示,推广优秀教研成果。
五、教研活动实施1.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办公室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师需求,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报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审批。
2. 安排教研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时间应避开正常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
3. 组织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4. 记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应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表,记录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5. 反馈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应将教研活动情况及时反馈给教研活动办公室,以便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教研活动评价1. 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效果、教师参与度等。
2. 教研活动办公室根据评估结果,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3. 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改进。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安排(3篇)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安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2e4b4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决定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形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四、活动内容1. 教研活动主题(1)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3)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建设;(4)学生创新能力培养;(5)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2. 教研活动形式(1)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2)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3)教学研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促进教师共同进步;(4)实践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5)论文撰写与交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
3. 教研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202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1)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专家为教师解读前沿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开展教学研讨,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主题进行研讨。
(2)第二阶段(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交流教学经验;2)开展教学研讨,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主题进行研讨;3)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
(3)第三阶段(2023年3月1日至8月31日)1)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专家为教师解读前沿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实践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3)开展教学研讨,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主题进行研讨。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3ab22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c.png)
XXXX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教研活动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
为推动学院教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教研活动要求(一)组织要求1教研活动组织以教研室为主,并鼓励跨教研室、跨系部进行。
可以采用集体备课、讨论研究、学习观摩、座谈交流、专题报告、教学检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
每个教研室全年组织教研活动应不少于15次(包括参加系部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2.教研活动须严格按照《教研活动计划表》(附件1)开展,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考试、节假日除外),确有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间、内容须经系部主任同意后,提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
3.教研活动要精心组织,主题明确,过程规范,每次活动专任教师必须全员参加,要做好考勤和记录工作。
4.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按照《XXXX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综合评价办法》规定,扣除相应分数。
未经请假不参加教研活动(请假需有书面手续),由教学系部依据《XXXX职业技术学院违反教学常规处理办法》处理。
5•行政兼课教师自愿按所授学科加入相关教研团队。
当学期有课的行政兼课教师应积极参加课程所属教研室的教研活动,参加次数原则上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一半。
无课的行政兼课教师可不参加教研活动。
6.上多门课且不属于同一教研室的,按轻重缓急参加其中一个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但应向另一个教研室报备,不报备按缺勤处理。
教研室间应互相核实报备情况的准确性。
(二)管理要求1报送教研活动计划。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各教研室根据学院教学工作重点,结合本教研室实际,由教研室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填写《教研活动计划表》,系部审核通过后报送教务处备案。
教务处按月公布各教研室活动。
7.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安排专人如实填写教研活动记录表(附件2),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教研活动记录要在教研活动结束一周内交所在系部教学干事存档,每学期末装订成册,教务处组织抽查。
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
![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55c0c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4.png)
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1.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
而职业学院中的教科研工作管理,也成为了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
为了规范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管理,增强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制定本办法。
2. 目的与职责2.1 目的本办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加强和规范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的管理,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 职责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管理负责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具体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制定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规划、教学计划、教学质量保障计划等文件;2.制定并执行职业学院的教师发展计划,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3.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研究,促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组织管理理念的借鉴和交流;4.负责职业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包括课题申报、中期查收、结题验收及科研成果转化等;5.组织开展考试、测评等与教育教学科研相关的工作。
3. 机构设置为了实现职业学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设立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科研部门,具体机构设置如下:1.教学部门:下属办学机构,具体包括招生就业部、实践教学部、教务处、质量管理部、教师发展中心等;2.研究部门:下属研究机构,具体包括科技创新研究院、人文社科学院等。
4. 工作规则4.1 教学管理1.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并执行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计划合理、科学;2.教学质量保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考核;3.师资建设:制定职业学院的教师发展计划,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4.教学改革: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4.2 科研管理1.科研项目管理:设立科技部门,统筹职业学院的科技项目,制定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查收、结题验收及转化等管理文件,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2.学术交流:举办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职业学院教师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的交流;3.成果转化: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提高职业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8d325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1.png)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研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研活动管理工作,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基本操作规范。
第三条学校教研活动应以教学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第四条学校教研活动应遵循教师自愿参与、专业评价、动态调整的原则,在尊重教师个性的基础上,促进教研成果的交流和分享。
第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管理机构和团队,明确各项职责,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教研活动组织第六条学校应每学年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年度教研主题和工作目标,引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第七条学校应设立教研组织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学校教研工作,组织实施年度教研计划,推动教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第八条学校应设立学科教研小组,由专业教师组成,负责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共同研究学科教学问题,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第九条学校应设立课题研究组,由研究兴趣相同的教师组成,负责组织课题研究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十条学校应设立教研团队,由跨学科、跨年级的教师组成,负责组织交流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章教研活动开展第十一条学校教研活动应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主线,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教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十二条学校教研活动应注重教师参与度,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培养学校教研氛围,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十三条学校教研活动应结合学校实际,突出教师个性,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和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评价机制,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合格教研成果进行指导改进,不断提升教师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
第十五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教研活动的全过程,保存教研成果和经验教训,为教研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章教研活动评价第十六条学校教研活动应建立定期评价制度,对教研活动进行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976b9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6.png)
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教研活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研活动是职业教育院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我院应高度重视教研活动,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条我院教研活动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教育教学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我院应设立教研活动管理机构,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
教研活动管理机构应由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
第五条教研活动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教研活动,确保活动内容的充实、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监督、检查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教研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四)为教师提供教研活动所需的条件和资源;(五)推广教研活动成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第六条我院应建立健全教研活动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
教研活动制度应包括: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总结、教研活动成果奖励等。
第七条我院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章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第八条教研活动内容应包括:(一)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如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二)教育教学实践探讨,如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等;(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四)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研讨,如学生素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
第九条教研活动形式可包括:(一)定期举行的教研活动,如教研讨论会、教育教学研讨会等;(二)非定期举行的教研活动,如课题研究、教学比赛等;(三)线上教研活动,如教育教学论坛、网络研讨会等;(四)跨院、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如教育教学联盟、学术交流等。
教研活动制度百度文库(3篇)
![教研活动制度百度文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1030a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f.png)
第1篇一、总则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研活动制度。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负责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研组:根据学校学科设置,成立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
3. 建立教研活动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发布教研信息,提供教研资源,组织教研活动。
四、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教学观摩: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专题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5.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6.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五、教研活动形式1. 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2. 校级教研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长会议、教育教学研讨会等。
3. 跨校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六、教研活动要求1. 积极参加: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2. 认真准备:教师应认真准备教研活动内容,确保活动质量。
3. 积极发言: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教研活动职业教育法
![教研活动职业教育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e8cb6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b.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制定本教研活动职业教育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是指职业教育机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研究、讨论、实践等活动。
第三条开展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三)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四)坚持开放共享,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五)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教研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为职业教育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第二章教研活动内容第五条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一)课程改革与开发:研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开发;(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能力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四)教育教学评价:研究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五)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六)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条教研活动应当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以下内容:(一)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三)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素养;(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第三章教研活动组织第七条教研活动组织应当遵循以下要求:(一)明确组织机构:设立职业教育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二)制定教研计划: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制定年度教研活动计划;(三)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教研活动各环节的责任主体,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四)加强经费保障:确保教研活动经费投入,为教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校本教研活动的管理办法(3篇)
![校本教研活动的管理办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7f33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2.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师参加的校本教研活动,包括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教师培训等。
第三条校本教研活动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教师成长为目标,注重实践、创新、合作和反思。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校本教研活动由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与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优秀教师代表组成。
第五条教研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 制定校本教研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2. 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和内容;3. 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4. 检查、评估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5. 建立校本教研活动的激励机制。
第六条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具体职责如下:1.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 制定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3.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4. 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科研能力;5. 收集、整理教研活动资料,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第七条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具体要求如下:1. 认真备课,提高教学设计能力;2. 积极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3. 主动评课,提出改进教学意见;4.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5.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章活动内容与形式第八条校本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包括:1. 教学理论研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素养;2. 教学实践研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课题研究: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 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水平;5.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9a3f17fab069dc512201e4.png)
附件: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精神,落实省有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政策要求,引导广大职业院校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专业实践,提升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结合我省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特设立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向高等职业教育(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以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展应用性研究。
第三条设立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组成,负责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编制课题指南、组织评审立项、实施日常管理、鉴定课题成果、开展成果评奖等工作,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组织实施。
第二章课题设置与申报组织第四条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按专业开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职业培训和综合等五类,分别设立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选题范围主要包括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法与模式、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学保障以及职业培训的项目开发、培训模式、学习方式、培训手段与方法等。
第五条课题申报组织工作每两年一次,主要面向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院(校)长、教师,以及专兼职教研人员,通常在第一年的第二季度向全省发布申报通知和课题指南。
每次课题申报的受理期限为申报通知发布后的两个月。
第六条课题申请人应符合以下条件:1.课题申请人原则上为我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有关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在职人员。
2.课题申请人均要求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其中,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3886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5.png)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我校创新发展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协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的管理,促进教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健全教研活动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研活动的内容(一)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改革理论及制度的研讨;(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与研讨;(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学风建设等问题的研讨;(四)教学经验交流、教改课题研究、企(行)业、实习基地考察与交流等;(五)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专题培训、成果汇报、新知识新技术推广等报告会或讲座;(六)其它有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探讨。
二、教研活动的要求(一)联系实际,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教研活动应紧密联系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实际,提倡针对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任务落实到人,专题主讲人应认真准备材料,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二)着力研究教学改革前沿问题。
教研活动应密切跟踪各学科(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的前沿问题进行研究,把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讲求实效。
教研活动须遵照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着力提升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新进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鼓励组织跨学院、跨专业、跨校企的教研活动,以推进我校探索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
(四)制订计划、建立制度。
每学期由教务处依据学校教学工作重点和需要制订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计划,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报学院审核批准后实施。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学院将本院学期教研活动计划、方案报送教务处备案。
各学院要严格按照制订的计划开展教研活动。
无特殊情况,全校教研活动统一安排在周三下午举行。
三、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一)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讨论、研究、座谈、交流、学习、专题报告、观摩教学等。
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8a1e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3.png)
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引言:学校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
本文将围绕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展开讨论,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组织机构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教研组作为基本单位,负责具体的教研工作。
同时,学校应设立教研主管部门,协调教研组间的合作,制定教研计划和指导意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研计划编制合理的教研计划是教研活动的基础。
学校应当根据教研目标和教师需求,制定年度教研计划。
计划应具体明确教研的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分工,确保教研活动有序进行。
三、课题选择教研课题选择应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和教师的教学实际进行。
学校应设立课题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核课题的可行性和针对性,避免过度重复和片面性,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教研活动形式教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教学观摩、教学交流、案例分析等。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经验分享和教学改进。
五、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保障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包括教学设备、教材、教辅以及相关文献等资源。
此外,学校还应支持教师参加教研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水平。
六、成果评价对于教研活动的成果,学校应进行评价和总结。
评价应包括教研成果的质量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
通过评价的结果,学校可以对教研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活动的效益。
七、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学校应建立一套激励机制。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教研成果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工作;还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教师培训机会或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
八、管理流程学校应建立教研活动的管理流程,明确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
流程中应包括教研计划的编制和审核、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教研成果的评价和总结等环节,确保教研活动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
![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9f093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8.png)
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教师教研活动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为了规范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研效果,学校需要制定一套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下面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和学校文化的差异,教师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对学校提高教育教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的目的在于规范教研活动的组织流程,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育教研水平。
三、适用范围教师教研活动组织管理规定适用于学校全体教师和相关教务管理人员。
四、教研组织机构设置学校应设立教研中心或教研处,负责统筹教研活动,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和教研主题,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五、教研活动的组织流程教研活动的组织流程应包括确定教研主题、制定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总结与评估等环节。
其中,确定教研主题时,应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教师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制定教研计划时,应考虑教师的时间和资源限制,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组织教研活动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总结与评估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教学观摩、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
六、教研活动的质量保障为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包括教研成果评审、教研经费支持、教研成果的推广等。
通过评审,可以筛选出教研成果中的优秀项目,对这些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奖励;通过经费支持,可以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成果的推广,可以提高教研成果的影响力和推广度。
七、师资培训和专业发展除了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外,学校还应加强师资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八、教研活动的成果应用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制度
![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ea38f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9.png)
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制度1. 介绍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制度旨在规范职业教育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 活动目标2.1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
2.2 推动教育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3 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合作。
2.4 增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3. 活动内容3.1 学科研究3.1.1 教师需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交研究计划。
3.1.2 研究期限为一学年,在期间内完成研究报告并予以评估。
3.1.3 研究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和实施性,能够指导和推动实际教学。
3.2 教学研讨3.2.1 每学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教师需就某一教学主题进行研讨。
3.2.2 研讨活动应围绕实际问题展开,促进经验交流和教学改进。
3.2.3 研讨成果应以开展教学研讨报告形式予以总结和分享。
3.3 学术会议3.3.1 教师鼓励参加学术会议,提高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3.3.2 参加学术会议需提前报备,并将会议报告内容予以分享。
4. 活动评估4.1 按照制定的评估标准,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
4.2 教师教研活动的评估结果将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5. 动态管理5.1 学校设立教研活动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5.2 对教研活动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即为职业教育教研活动制度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规范和促进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
关于教师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规定
![关于教师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699157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9.png)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既保证全体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又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特对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外出)教研活动作出本规定。
一、参加范围1.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活动,如: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大赛、学科优质课大赛、教师说课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一师一优课、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学科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活动,如:语文报杯大赛、叶圣陶杯大赛。
3.国家、省、市教科研单位主办(或承办)的相关专业教研、培训活动。
4.对于一切商业性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不予支持。
5.所有活动均以正式文件为准。
二、参加对象及人数要求1.按照文件规定的符合相应年级、学科等条件的教师。
2.根据学校规定推荐的教师。
3.市级教研(培训)活动按照合肥市教科院规定人数参加。
4.合肥市内举办的国家、省级教研(培训)活动在不影响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全员参加。
5.市外1-2天教研(培训)活动每学科不得超过4人,不在同一年级外派且需征得所在年级部同意,并自行调好课。
6.省外3天(含3天)以上的教研(培训)活动每学科不得超过3人,不在同一年级外派且需征得所在年级部同意,并自行调好课。
三、推荐程序和方法1.文件规定年级的参会教师,由年级部负责推荐,报送教研室备案,校长室最终决定参加活动教师人选。
2.文件规定学科的参会教师,由学科组负责推荐,报送教研室备案,教研室会同年级部共同确定,校长室最终决定参加活动教师人选。
3.班主任参会教师推荐,由德育处年级部比照学科活动进行,校长室最终决定参加教师人选。
凡不属于学校同意推荐的参会教师,学校不予报销相关费用,并根据工作纪律进行相关的处理。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推荐5篇]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ae8c3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9.png)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推荐5篇]第一篇: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为提高校本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依法执教”和“科研兴校”方针,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目的,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我校教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1、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转变方法,提高能力,确立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价值观。
2、不断探索切实可行地校本教研工作途径、方式、方法。
3、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4、全力抓好已立项课题的研究,努力使立项课题出成果结题。
5开展好新课程的研究活动,学习新思想,实践新理念,建设一支适应新课改的新型教师队伍。
6、抓好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及资料建档工作。
三、方法措施1、为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机构,校长任组长,全力抓好教研工作。
2、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3、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公开课、研讨交流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总结、交流、提高活动。
4、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期活动计划,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形式不拘,做好课题的月汇报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鼓励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及电化教育设备),并及时地做好活动的记录工作和资料的整理工作,以便资料的归档。
5、着力推进新课程的研究活动。
课题组、教研组要做好课程的评价改革工作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工作,同时全面落实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
6、严格考核,有效激励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建立教研骨干教师人才库,健全教研骨干教师管理档案,为教研骨干教师创造便利的学习、工作条件,给予优惠的待遇,同时要对教研骨干教师大胆地“给位子、压担子”,通过提干、教学技能大赛、学术研讨等活动搭建平台,展示他们的素质和风采。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89b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0.png)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 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 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高教师的生活品质。
三、活动时间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四、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1)观摩: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研讨:观摩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2. 教师专业成长培训(1)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3. 教学论文撰写与交流(1)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论文质量。
(2)定期举办论文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4. 教学改革与实践(1)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项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2)对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推广成果。
5. 教师技能竞赛(1)举办各类教师技能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2)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省级教师技能竞赛。
6. 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整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2)建设校级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共享资源。
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
3.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4. 加强宣传,提高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
六、活动保障1. 时间保障:学校将把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的工作计划,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参加活动。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规定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099854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8.png)
高职院校教研活动规定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为了发挥教研室的集体作用,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教研活动的以下规定:1.活动的时间(1)每学期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2)每次教研活动时间为两节课。
2.教研活动的形式(1)各教研室应在每学期第一周前定出本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活动。
(2)教研室一般应以课程组活动为主,由各教研室主任指定负责人召集;共同的重大问题研讨由全教研室进行,由教研室主任召集,教研活动做到有分有合。
(3)教研活动应以校内为主,但也要积极参加校际的教研活动和其他层次的专业组活动,以便学习别人的经验,后者由教科研中心统一安排。
(4)每次活动都应有详细记录,包括活动日期、出席人数和各人的发言等。
学期要有书面总结,校内和省外的教研活动应有书面汇报。
3.教研活动的内容与要求(1)教研活动应在教和研两字下功夫,使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2)各教研室活动应做到每学期有重点,每次活动有中心,组内教师应围绕主题积极发表意见,避免成为一个碰头会,就事论事,更不能把教研活动时间挪作他用,如批改作业等,为此教研活动的内容应重点放在:①学好教学大纲,了解每门课的具体要求、重点和安排。
②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要吃透教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性的教学计划,并结合本省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
③教法研究: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五年制高职、中职)和不同的对象(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写出不同的教案。
④课程建设:编写适用的教材、辅导教材、试题库、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满足教学的需要。
⑤试题的制定与分析:各教研室应讨论出题原则、深度、广度等,考试后要进行成绩分析,可进行优秀试卷评比活动,同一年级同一课程要采用同一试题,逐步过渡到教、考分离。
⑥学习交流:开展组内或校内观摩教学、新知识讲座、论文研讨、互相听课等活动,并进行评议,交流学习和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职校教研管理制度
![职校教研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3504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e.png)
职校教研管理制度一、前言教研管理对于职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和改善教研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制定和完善职校教研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职校教研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提高学校的教研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教研管理的基本原则1. 教研管理的科学性。
教研管理需要注重科学性,在制定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以及评价教研成果时都要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以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2. 教研管理的灵活性。
教研管理需要注重灵活性,在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要根据不同的教研课题、教研人员和教研环境采取灵活的方式,创新教研方法,调整教研步骤,以适应教研的需要。
3. 教研管理的公正性。
教研管理需要注重公正性,在教研活动的组织和评价过程中,要公正、客观地对待教研成果,不偏袒个人,不歧视任何教师,确保教研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4. 教研管理的全面性。
教研管理需要注重全面性,在教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中,要注重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教研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教研管理的开放性。
教研管理需要注重开放性,在教研流程的全过程中,要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吸纳外界的先进经验和教研成果,积极开展教研合作,促进教研成果的共享与转化。
三、教研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了保证教研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教研管理的组织机构。
一个完善的教研管理组织机构应该包括教研领导机构、教研组织机构、教研专家委员会等。
1. 教研领导机构教研领导机构是教研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教研计划,统筹协调各项教研工作。
教研领导机构应包括校长、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等主要领导,负责对教研工作进行总体领导和管理。
2. 教研组织机构教研组织机构是教研管理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教研工作。
教研组织机构应包括教研课题组、教研活动组、教研评价组等,负责具体的教研课题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对教研成果的评价和总结。
X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实用模板建议收藏)
![X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实用模板建议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5bded7c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4.png)
X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教研活动是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交流教学思想和方法、研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根据我校的教学特色,特制定本部门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一、教研活动安排1.教研活动每周1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记录、总结、报道。
2.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活动计划,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交给主任助理初审、主任审核通过后执行。
二、组织方式和主要内容1.教研活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形式,线上、线下,讨论交流、专题报告、观摩教学等多种形式,一般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但部门也可以集中组织开展。
2.教研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制定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集体备课、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讨等。
三、教研活动要求1.教研活动要追求实效,每次活动前一天,教研室主任要通知教师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基本要求等,活动过程要详细记录并保存图片和视频资料,推举出表现突出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活动结束要认真总结并写好报道交给主任助理审核,审核合格后传送到部门网站。
2.部门负责人、主任助理、秘书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不少于5次,同时做好活动记录。
3.每学期各教研室要走出校门与优秀高职院校进行学科交流1~2次。
4.学期末以教研室为单位做好教研活动总结,上交部门秘书存档。
四、教研活动管理本部门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并配合教研室主任积极完成任务,教研室主任负责严格考勤、如有特殊事情,教师必须给教研室主任请假,不请假视为无故不到,实行一票否决,与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
五、附件1.教研活动计划表2. 教研活动记录表附件1教研活动计划表附件2:教研活动记录表 ____________教研室教研活动流程图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学期初交部门负责人审核每次活动,教研室主任提前一天通知活动时间、地点、形式每次教研活动,教研室主任主持,宣布活动内容及要求考勤签到过程记录形成结论活动结束写200字左右报到交主任助理审阅秘书负责传送本部门网站每学期末,教研室主任负责写好本学期教研活动总结交部门秘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宁城职院〔2014〕45号
教研活动是指由学院、教学系、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
为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提高实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研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安排教学工作,进行教学改革研讨,规范、指导教学,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同时,通过教学研讨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素质和能力,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教研活动内容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院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规划,确定课程改革方案;确定课程考试、技能考核的内容与方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等;学习研究高职教材,编写适用的校本教材。
3.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集思广益,理论联系实际,共同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4.结合教学质量评估,组织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认真研究教学改革,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营造良
1
好的学术氛围。
7.对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论文指导、校企合作、创业孵化、订单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进行研讨和交流。
三、教研活动组织
专业和课程教研活动以教研室组织为主;教学系综合教研活动以教学系组织为主;学院教研活动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1.专业和课程教研活动
教研室教研活动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参加人员由教学系和教研室确定,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
2.教学系综合教研活动
(1)各教学系自定的教研活动项目,由各系自拟方案并实施。
(2)由学院指定的教研活动项目,根据学院相关要求,由各教学系自拟方案并实施。
3.学院教研活动
学院教研活动由项目承办单位制订实施细则,报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至少提前三周印发到各部门。
四、教研活动资料存档
由学院教务处印发教研活动手册专门用于记载教学系及教研室教研活动情况,教研活动手册按年度由教学系存档,学院教研活动资料由教务处存档。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4年4月10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