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公布日期】2021.03.04•【文号】法发〔2021〕10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妨害司法罪正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法发〔2021〕1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所称虚假诉讼犯罪,是指行为人单独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第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协作,加强沟通协调,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虚假诉讼犯罪的,应当及时相互通报情况,共同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犯罪。
第二章虚假诉讼犯罪的甄别和发现第四条实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行为,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一)提出民事起诉的;(二)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申请支付令,申请公示催告的;(三)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提出反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的;(四)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债权的;(五)案外人申请民事再审的;(六)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七)案外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债权人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八)以其他手段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1.11.04•【文号】法〔2021〕281号•【施行日期】2021.11.10•【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妨害司法罪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法〔2021〕281号为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维护司法秩序、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整治虚假诉讼工作,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大任务,是人民法院肩负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对于建设诚信社会、保护群众权利、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司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贯彻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坚持制度的刚性,扎紧制度的笼子,压缩虚假诉讼存在的空间,铲除虚假诉讼滋生的土壤,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诚信诉讼,让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精准甄别查处,依法保护诉权。
单独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妨害司法秩序的,构成虚假诉讼。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调解书及公证债权文书,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也属于虚假诉讼。
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公证人等与他人串通,共同实施虚假诉讼的,属于虚假诉讼行为人。
在整治虚假诉讼的同时,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诉权。
既要防止以保护当事人诉权为由,放松对虚假诉讼的甄别、查处,又要防止以整治虚假诉讼为由,当立案不立案,损害当事人诉权。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
虚假诉讼罪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故意提起虚假的诉讼请求或者抗辩,以达到非法占有财产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给他人造成损失的行为。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指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条件和标准。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有明确规定,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
首先,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条件。
主观方面是指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故意行为,即明知是虚假的诉讼请求或者抗辩,却仍然提起诉讼。
客观方面是指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必须已经达到了触犯刑法的程度,即已经给他人造成了损失或者可能造成损失。
其次,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了证据的充分性和确凿性。
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提起的诉讼请求或者抗辩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取证,确保能够证明其是虚假的。
只有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才能够立案侦查。
再次,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还包括了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的考量。
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时,需要考虑到虚假诉讼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最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时,需要严格依照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确保立案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总之,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时需要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和客观行为,确保证据的充分性和确凿性,同时需要考虑到社会危害性和法律后果,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立案侦查。
希望广大民众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虚假诉讼案件法律(3篇)
第1篇一、引言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误导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
虚假诉讼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严重扰乱了司法秩序,损害了社会诚信。
为了打击虚假诉讼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围绕虚假诉讼案件法律展开论述。
二、虚假诉讼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故意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误导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
虚假诉讼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捏造事实:当事人为了达到诉讼目的,故意编造与案件事实不符的情况,误导法院。
2. 伪造证据:当事人伪造证据,包括伪造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企图误导法院。
3. 暴力威胁、利诱他人作伪证:当事人通过暴力、威胁、利诱等手段,使他人作伪证,误导法院。
4. 故意规避法律:当事人故意规避法律,采取虚假诉讼手段,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三、虚假诉讼的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的规定,虚假诉讼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承担诉讼费用: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承担因虚假诉讼产生的全部诉讼费用。
(2)赔偿损失: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赔偿因虚假诉讼给他人造成的损失。
(3)禁止参加诉讼:虚假诉讼当事人被人民法院依法禁止参加诉讼。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承担以下行政责任:(1)罚款: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被罚款。
(2)拘留:虚假诉讼当事人应当被拘留。
四、虚假诉讼案件的立案和审理1. 立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虚假诉讼案件应当立案审查。
《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作者:滕伟叶邵生丁成飞李加玺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目次一、《意见》的制定背景和指导思想二、虚假诉讼犯罪的具体认定三、虚假诉讼犯罪线索的发现和移送四、虚假诉讼案件中的程序衔接五、对虚假诉讼行为人的责任追究为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21年3月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虚假诉讼犯罪惩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3月10日起施行。
《意见》分为总则、虚假诉讼犯罪的甄别和发现、线索移送和案件查处、程序衔接、责任追究、协作机制、附则7章,共29条,对实体和程序多个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规定。
为便于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就《意见》涉及的有关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意见》的制定背景和指导思想虚假诉讼行为侵害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严重扰乱诉讼秩序,损害司法权威,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
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虚假诉讼罪,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纳入刑事处罚范围,为采用刑事手段打击虚假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对虚假诉讼违法犯罪的惩治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刑事和民事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
其中,2018年9月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虚假诉讼犯罪司法解释》),对刑法规定的虚假诉讼罪的行为特征、定罪量刑标准、刑事政策把握等作了规定。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
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虚假诉讼罪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以虚假材料、证据或者虚假陈述的方式,故意制造、散布虚假诉讼信息,扰乱法院正常审判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虚假诉讼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打击虚假诉讼,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是怎样的呢?首先,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一是虚假诉讼信息的散布;二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三是情节严重。
虚假诉讼信息的散布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以虚假材料、证据或者虚假陈述的方式,故意制造、散布虚假信息,扰乱法院正常审判秩序。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是指虚假诉讼行为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损害。
情节严重是指虚假诉讼行为的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司法机关在审查立案时应当严格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证据确凿,充分证明当事人故意制造、散布虚假诉讼信息的行为;二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清楚,后果严重;三是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
只有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况下,才能依法立案追究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再次,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应当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刑事诉讼程序。
在侦查和审判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辩护权和诉讼权,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
同时,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应当加强司法警示,对于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虚假诉讼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最后,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司法机关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对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的研究和完善,提高对虚假诉讼罪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办案水平,确保虚假诉讼罪案件的侦查、审判工作科学、规范、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应当严格把握虚假诉讼信息的散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等要素,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确保对虚假诉讼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维护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规章制度 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最新解读
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最新解读行政诉讼法促进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新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最新解读,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保护公民权利建设法治政府行政诉讼法在我国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行政诉讼法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个起点。
行政诉讼法促进了我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
行政诉讼法明确提出:合法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三个条件,而后两项在当时都不完备。
考虑到当时制定行政程序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全国人大即在首先完善行政救济法律体系,即制定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之后,确定了先行制定各行政机关都要适用的四部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即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收费法,再在此基础上制定行政程序法。
现在,四部规范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除行政收费法外,都已经完成了,同时还制定了为数众多的规范其他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方面,全国已有包括湖南、山东、西安、汕头等十余个地方制定了行政程序规定,党的xx届四中全会也明确要求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可以说,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已经大体形成,而行政诉讼法正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
当然,制定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与新的实践需要产生某些不适应,修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行政诉讼法在时隔二十五年后才作修改,与民事、刑事诉讼法相比,间隔时间相对较长,这与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法中某些不具体、不明确,或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都及时作了司法解释,从而使行政诉讼制度大体能够适应现实的需求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有些问题是只有修法才能解决的。
应该说,本次修法,理论和实践部门在许多问题上都形成了共识,因而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也大体反映了实际的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而新的司法解释则对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某些尚需进一步具体化的问题作了明确。
虚假诉讼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
虚假诉讼罪中犯罪数额的认定虚假诉讼罪是指在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提起或者抗辩诉讼的行为,该行为具有恶意和违法性质。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虚假诉讼罪属于非财产犯罪,但是在具体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因此,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数额认定非常重要。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数额是指在该犯罪中涉及的金钱、财产、权利等具体数额。
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数额认定的关键在于要确定诉讼行为中所涉及的具体数额,该数额一旦明确,就可以进一步的认定虚假诉讼罪的刑事责任。
1、不涉及具体数额:对于一些虚假诉讼罪中不涉及具体数额的行为,如涉及侵害个人名誉等情况,该犯罪数额的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虚假诉讼罪数额的认定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具体数额:虚假诉讼罪涉及的具体数额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例如,涉及损失数额可以直接查阅财物清单或者对标的物进行评估等方式。
2、综合查证:在确定具体数额之后,需要对案件涉及的事实进行充分的综合查证,包括涉案当事人的证言、相关证据的查证、行政机关的调查取证等方式。
3、判断情节影响:虚假诉讼罪的犯罪数额认定需要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过错程度、法律责任程度等因素,以此来进行情节感染的判断。
4、依据刑法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虚假诉讼罪属于非财产犯罪,犯罪数额的认定需要根据非财产犯罪数额的标准进行,因此,应该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犯罪数额的认定和相应的刑事处罚。
三、虚假诉讼罪数额认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对于涉及人格权的虚假诉讼罪,犯罪数额的判断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认定不够准确。
2、需要结合诉讼行为的具体情况进行认定,但是每个案件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建立全国性的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难度。
3、部分虚假诉讼罪案件并不会造成明显的财产损失,但是可能会对当事人的生命财产利益产生严重威胁,如何进行犯罪数额的认定存在难度。
解决方案:2、实施可比性原则:尽量在不同案件中建立可比的认定标准,以此保证各种情况下的判刑结果能够基本接近。
虚假诉讼罪刑法规制
虚假诉讼罪刑法规制摘要: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小到个人的言行,大到国家的政体,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尊重和信仰法律。
作为一种法律手段,诉讼在现代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难免会出现权利与义务上的纠纷,诉讼逐渐成为人们维护自己权益的主要选择。
然而,凡事总是有利有弊,大部分人用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也有一些怀着不法目的当事人将诉讼活动作为实现自己不法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因此虚假诉讼行为时有发生。
因此,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呼吁下,《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虚假诉讼罪,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此次立法和司法解释就是针对在民事诉讼中存在的捏造事实、谋求非法利益行为的一种惩罚机制。
虚假诉讼罪的入刑和司法解释的实施,使得法官在处理虚假诉讼行为时有充分的依据,有利于在审判中做到罪刑法定。
关键词:虚假诉讼行为虚假诉讼罪立法与司法解释2015 年 10 月 30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虚假诉讼罪作为新的罪名正式列入刑法。
2018 年 10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施行。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频频发生,特别是在民间借贷、离婚纠纷、企业改制等领域尤甚。
对危害结果严重的虚假诉讼行为由民事侵权上升到刑事犯罪,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了我国刑法打击虚假诉讼罪的决心以及对此类犯罪的重视。
虚假诉讼行为在民事诉讼中大量存在,给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虚假诉讼罪的立法目的由于民事自认制度存在弊端和法律规制措施单一,近年来,各地法院接收的虚假诉讼案件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民间借贷、离婚纠纷、企业改制等领域尤甚。
如何通过立法(特别是刑事立法)解决民事自认制度的不足,发挥刑法维护司法秩序和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功能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及立案标准
一、构成要件
即便任何不正当的诉讼行为,只要涉及到法律的程序,只要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只要
给到申请人或者受害人造成了损失,就构成了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构成主要要有以
下三个要件:
1、虚构事实:即对争议事实或者对整个诉讼情况有明显虚构或者构造错误的行为,
一提起虚假诉讼就指的就是花式提出事实要求,有意使法院误认实行程序裁判,以达到获
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严重损害:即具有实质性的损害,包括财产上的损失和心智上的损伤,充分实示
虚构诉讼的严重程度。
3、错误的对待:即有意的诉讼错误的行为,不能仅仅说明双方误解,而是一种刻意
的扰乱司法程序的行为,并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
二、立案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虚假诉讼罪应当符合以下立案
标准:
1、受害人经补充证据证明:导致受害人先前对事实有误解,或者被告提出虚假事实,而事实上不存在应该被告在诉讼中请求法律效力的事实,则受害人可以佐证实际情况向公
安机关提出立案申请。
2、刻意隐瞒真相:被告刻意隐瞒虚构事实或者谎称事实有证据,以及伪造或者仿造
一切账户、凭证等伪证据,对真实情况进行隐瞒,使法院等行政机关受骗或者误解,采取
强制措施,依照法定法律规定应当提起虚假诉讼罪的案件,可以申请立案查处。
3、社会的负面影响:若被告的虚假诉讼行为对社会造成了明显负面影响,且做出不
利于其他公民的行为,应当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提起案件。
最新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虚假诉讼罪】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定罪从重处罚。
由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每年都会出现新变化,苏义飞律师将在此网站页面每(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一)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二)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三)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的;(四)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的;(五)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的;(六)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担保物权的;(七)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以“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论。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或者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司法解释: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司法解释: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活动,维护司法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一)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二)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三)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的;(四)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的;(五)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的;(六)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担保物权的;(七)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以“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论。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或者在民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究的;(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报复虚假诉讼案件的法律(3篇)
第1篇引言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恶意制造虚假诉讼,意图通过诉讼程序达到非法目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浪费了司法资源,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以下是对虚假诉讼案件法律规制及惩罚措施的具体阐述。
一、虚假诉讼的定义及构成要件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提起、参与或者支持诉讼,以达到以下目的之一的行为:1. 非法侵占他人财产;2. 非法逃避法律义务;3. 非法获取他人权益;4. 其他非法目的。
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包括:1. 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存在故意;2. 制造虚假事实;3. 提起、参与或者支持诉讼;4. 达到非法目的。
二、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制,具体如下:1. 禁止虚假诉讼行为: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不得故意制造虚假事实,提起、参与或者支持诉讼。
2. 虚假诉讼的认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存在虚假诉讼行为的,应当依法驳回诉讼请求,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给予罚款、拘留等处罚。
3. 证据规定: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提供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
对于伪造、变造证据,或者故意隐瞒、毁灭证据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虚假诉讼的惩罚措施对于虚假诉讼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以下惩罚措施:1. 罚款: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虚假诉讼行为的情节,对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处以罚款。
2. 拘留:对于情节严重的虚假诉讼行为,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对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进行拘留。
3. 刑事责任:虚假诉讼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赔偿损失:虚假诉讼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 信用惩戒:对于虚假诉讼行为,有关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四、虚假诉讼案件的处理程序1. 立案审查: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应当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发现存在虚假诉讼嫌疑的,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虚假诉讼罪的罪状解析与适用
虚假诉讼罪的罪状解析与适用李嘉琪【摘要】虚假诉讼行为以虚构事实、提供虚假证据等方式妨害司法秩序,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虚假诉讼罪为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行为之可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该罪有解决虚假诉讼纠纷的作用, 但根源于对犯罪构成的理解存在差异, 实践认定中产生了较多分歧.深入解读虚假诉讼罪的概念性质、法条罪状、犯罪停止形态等内容, 正确认定罪数与相关罪名的竞合关系能为准确适用该罪提供理论支持.为有效打击各类虚假诉讼行为, 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来完善罪名解释与司法审判制度.%False litigation damages the judicial order, harm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thers through falsified facts and false evidence, etc., which is very harmful.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No.9 adds the crime of false litigation to provide a legal basis for punishing the behavior.Although this crime has the effect of resolving false litigation disputes, there are many disagreements in the practice determina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me's composition.The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concept of falselitigation, the nature of crimes, the forms of crimes, etc., the correct recognition of the compe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crimes and related crim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ccurate application of the crim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rack down on all kinds of false litigation,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organs should issue corresponding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arges and the judicial trial system.【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6页(P117-122)【关键词】虚假诉讼;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作者】李嘉琪【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3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5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和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立案难已成为过去,然而在案件数量激增的背后,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恶意诉讼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行为人为一己私利故意提起虚假诉讼、耗费司法资源、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引起各界极大关注。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公布日期】2020.01.08•【字号】浙高法〔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1.08•【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妨害司法罪正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浙高法〔2020〕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日前对办理虚假诉讼相关刑事案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现予印发,请在工作中参考。
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省级各有关单位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2020年1月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成立虚假诉讼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了七种捏造事实情形和两种以捏造的事实论处的情形,第二条对何谓“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列举了六种情形,第三条对“情节严重”也做了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疑问。
现汇总各地提出的问题,解答如下:1.对“部分篡改型”行为应如何处罚?从司法解释规定看,对于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即“无中生有”型行为以虚假诉讼罪追究刑事责任是明确的。
但对于隐瞒债务已经部分清偿的事实,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即“部分篡改型”行为是否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进而追究行为人虚假诉讼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
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遇到刑事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虚假诉讼也就是打假官司,指的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虚假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的行为。
那么,虚假诉讼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今天赢了网小编针对这一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一、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特定的主观目的,不论是否谋取利益,谋取的利益是正当利益还是不正当利益的,均能构成本罪。
如行为人为了要回借款,但碍于脸面不好意思开口,遂将债权虚假转让他人,由他人提起诉讼讨还借款的。
这种情况,也符合本罪所规定的客观危害行为。
二、虚假诉讼罪与其他罪行的区别1、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之处在于:(1)客体上,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以及如财产权等他人合法权益,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方面,两者都体现为一定的虚假性,但本罪较为单一,只能是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而诈骗罪的客观行为可以表现多种多样;(3)主体上,本罪主体除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外,应当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诈骗罪则无此要求;(4)主观上,本罪并未限定主观目的,可以是为了各种目的,范围较广,而诈骗罪的目的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2、虚假诉讼罪与侵占罪的界限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本罪与侵占罪的区别之处在于:(1)客体上,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民事诉讼活动秩序以及财产权等他人合法权益,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方面上,本罪表现为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侵占罪表现为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3)主体上,本罪主体除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外,应当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侵占罪则无此要求;(4)主观上、本罪的主观目的范围较为广泛,没有具体的限定,侵占罪的主观目的则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韧;(5)在起诉性质上,本罪为公诉案件,侵占罪为自诉案件。
最高法立案庭解读《登记立案司法解释》②: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法律规制
最高法立案庭解读《登记立案司法解释》②:对虚假诉讼行为的法律规制高法观点梳理归纳最高法裁判尺度、倾向意见;选摘推荐大法官主流观点、权威著述。
本期导读:近年来,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违法缠诉现象频发,侵害了他人权益,干扰了法院秩序,也削弱了司法权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对干扰立案秩序、虚假诉讼的,应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也为人民法院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提供了依据。
本文从虚假诉讼行为的界定、构成要件、表现形式、防范方式、法律规制等几个方面逐一解说,并辅以相关案例,供读者参阅。
最高法观点观点一:关于虚假诉讼行为的界定《规定》第十六条中的虚假诉讼所指广义的虚假诉讼行为,行为方式不仅包括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还包括当事人单方采取虚构法律关系、捏造事实、伪造、毁灭证据等手段提起诉讼以及冒用他人名义提起诉讼等。
虚假诉讼行为的本质在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提起诉讼所依据的基础性法律关系或者法律事实的虚假性,无论是采取双方串通还是单方虚构、捏造等手段,并不影响虚假诉讼行为的成立。
因提起此类诉讼并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善意,而是出于损害案外第三人、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者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恶意,从此意义上讲,也属恶意诉讼。
虚假诉讼行为严重扰乱司法秩序,浪费司法资源,损害司法权威,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依法予以制裁。
因此,《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在登记立案过程中,发现存在虚假诉讼的,要依法采取制裁措施。
观点二:虚假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虚假诉讼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如下:在行为主体上,为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或者当事人一方单方实施;在表现形式上,由当事人虚构、捏造不存在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或者掩盖、隐瞒真实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而提起诉讼;从主观上看,行为人存在故意,也可以称之为恶意;在行为目的上,行为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第三方利益,具体可能是为了骗取财产、逃避责任或义务,或者是通过诉讼打击陷害他人或为规避行政管理和限制的规定,通过诉讼取得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资质资格等。
最新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
最新虚假诉讼罪司法解释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了虚假诉讼罪,即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于此类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并可单处或并处罚金。
如果情节严重,则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并处罚金。
单位犯此罪,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依照前款规定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
如果有第一款行为,并且同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则要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则要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则要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根据XXX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实施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行为,即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具体包括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担保义务的;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不正当竞争关系的;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的;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担保物权的;以及单方或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的其他行为。
如果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则也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且有以下情形之一,则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行为保全措施的;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第九条规定,如果犯罪情节轻微,行为人系初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自愿具结悔过,积极退赃、退赔,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或从宽处罚。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浙高法〔2020〕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日前对办理虚假诉讼相关刑事案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现予印发,请在工作中参考。
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省级各有关单位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2020年1月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成立虚假诉讼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了七种捏造事实情形和两种以捏造的事实论处的情形,第二条对何谓“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列举了六种情形,第三条对“情节严重”也做了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疑问。
现汇总各地提出的问题,解答如下:1.对“部分篡改型”行为应如何处罚?从司法解释规定看,对于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即“无中生有”型行为以虚假诉讼罪追究刑事责任是明确的。
但对于隐瞒债务已经部分清偿的事实,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即“部分篡改型”行为是否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进而追究行为人虚假诉讼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
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的角度看,“部分篡改型”行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当该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时,可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
“部分篡改型”行为一般不构成诈骗罪。
但在“套路贷”过程中,通过隐瞒部分债务已经偿还的事实,或者虚构部分事实、篡改证据部分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他人履行虚高债务的,因其行为特征从整体上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或者在民
事执行过程中以捏造的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属
于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条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
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四)捏造知识产权侵权关系或者不正当竞争关系的;
(五)在破产案件审理过程中申报捏造的债权的;
(六)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或者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优先权、 担保物权的;
(七)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身份、合同、侵权、继承等民事法律关系 的其他行为。
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 以“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论。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行为的, 对司法工作人员不适用本条第一款规定。
第十条 虚假诉讼刑事案件由虚假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法院所在地或者执行法院 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有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四款情形的,上级人民法院可 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
(2)原告诉请司法保护的标的额与其自身经济状况严重不符;
(3)原告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4)当事人双方无实质性民事权益争议;
(5)案件证据不足,出具 调解书。
3.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窗口及法庭张贴警示宣传标识,同时在“人民法院民
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中明确告知参与虚假诉讼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当事人 依法行使诉权,诚信诉讼。
第八条 单位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行为的, 依照本解释规定的定罪量 刑标准,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 罚金。
第九条 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行为, 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 行为人 系初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自愿具结悔过,接受人民法院处理决定,积极退赃、 退赔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确有必要判处刑 罚的,可以从宽处罚。
第六条 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与他人通谋,代理提起虚假民事 诉讼、故意作虚假证言或者出具虚假鉴定意见,共同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前三款行为的,依照共同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 伪造证据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七条 采取伪造证据等手段篡改案件事实, 骗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 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三百零七条等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四条 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行为, 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
债务,又构成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贪污罪等犯罪的, 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五条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 与他人共同实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前三款行
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滥用职权罪,民事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 职权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三)致使义务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财产给付义务或者人民法院强制 执行财产权益,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
(四)致使他人债权无法实现,数额达到一百万元以上的;
五)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数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六)致使他人因为不执行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判决、裁定,被采取 刑事拘留、逮捕措施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六)其他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三条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 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项情形,造成他人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二项至第四项情形之一,严重干扰正常司法活动或者严 重损害司法公信力的;
1.虚假诉讼一般包含以下要素:
(1)以规避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2)双方当事人存在恶意串通;
(3)虚构事实;
(4)借用合法的民事程序;
(5)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2.实践中,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形:
1)当事人为夫妻、朋友等亲近关系或者关联企业等共同利益关系;
第一条 采取伪造证据、 虚假陈述等手段,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 捏造民事法律关系, 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 第一款规定的“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一)与夫妻一方恶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债务的;
(二)与他人恶意串通,捏造债权债务关系和以物抵债协议的;
(三)与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或者其他管理人员恶意串 通,捏造公司、企业债务或者担保义务的;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 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 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定罪从重处罚。
由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每年都会出现新变化,苏义飞律师将在此网站页面每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采取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措施的;
(二)致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干扰正常司法活动的;
(三)致使人民法院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 案执行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的;
(四)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的;
(五)曾因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被采取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或者受过刑事追 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