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何谓要教会孩子做人
各位家长,你们知道我们的孩子来到学校来是干什么的吗?
有的可能会说:学习;有的可能会说:为了考上大学;有的可能还会说:为了孩子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
不错,这些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太单薄了,因为这些回答讲的都是一个问题,即学会求知。而孩子来到学校不光只是为了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因此,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已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那么,什么是做人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一指待人接物;二做正派之人。
如何解读这两层含义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处事之法;二是做人之道。
何谓处事之法?古人讲得好,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三思”:“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具体意思是:思考有可能产生危情的根本原因,就可以做到很安然;思考那些有可能产生混乱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治理天下;思考那些有可能导致你垮台或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你就可以安全地存活着。
何谓做人之道?被毛主席称为朴素唯物主义者的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老先生讲的这么几句话非常好,他认为做人要做到“六然”和“四看”。所谓“六然”:
一是“自处超然”。自己独处的时候要非常超脱,什么名和利都要不去计较,特别是搞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
二是“处人蔼然”。与人相处的时候对人要很和蔼。
三是“无事澄然”。意思就是宁静致远,没有事的时候就非常清静,跟“自处超然”是相联系的。
四是“处事断然”。不像我们有的时候左右为难,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这就不对,该下决心就要下决心。
五是“得意淡然”。非常淡,被领导看中了,被上级看中了,委以重任,封了高官,淡然处之,就这么回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六是“失意泰然”。人不可能天天得意,人生也有失意的时候,天天得意就没有李白,李白失意的时候发出感慨:“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实那时就是谁也不用他这个才,他仍坚信天生他这个才就必然有用,那么失意的时候就能泰然处之。这“六然”能做到,做人就做到很高的境界了,这样的人才能够担当大任。
所谓“四看”:
一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干大事,揽难事,看他是否担当得起。
二是“逆境顺境看襟怀”。看你这个人襟怀如何,有的同志身处顺境的时候洋洋自得,一遇到逆境到来了,处在逆境之中就怨天尤人,想不开,差不多是捶胸顿足,甚至嚎啕大哭。所以,人要有襟怀,襟怀坦白,毛主席告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做到襟怀坦白,要真正做到襟怀坦白,何其难也。
三是“临喜临怒看涵养”。面对高兴的事,面对愤怒的事,要看人的涵养怎么样,有的人能做到“大喜临门不张扬,无故加之而不怒”,这要有很远大的志向才做
得到,有很宽广的襟怀才做得到,我们共产党人也要做到这一步,涵养要好,不为之所动容。
四是“群行群止看习见”。跟大家一起相处,一起行事的时候,就要和大家一样,不要额外一条筋,要跟大家搞好团结。这“四看”是讲得非常好的,从中看到王夫之老先生是非常有志向,非常有襟怀的人,无怪乎被毛主席所称道,赞扬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大哲学家,做人就要做到这个份上。
何谓要教会孩子做人呢?我认为,要教会孩子做人,包括教,会,做三方面。教:就是思想上的引导。引导孩子做好:从“自然人”到“生理人”再到“社会人”的过渡。
会:就是交往上的指导。指导孩子做到:健康交朋友,交健康朋友。
做:就是行为上的督导。督导孩子知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二、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为何要教会孩子做人?
一是因为学会做人是一种智慧。我可以用两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故事1: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没过几天,他就把鱼全部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鱼篓旁了。
另一个得到鱼竿的人,提着他的鱼竿朝海边走去,他忍饥挨饿走了几天,当他终于能看到远方蔚蓝的大海时,他用尽了浑身最后一点力气,再也走不动了。最后他也只能倒在了他的鱼竿旁,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但他们没像前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两个带着鱼和鱼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大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同样是面对着鱼竿和满篓的鱼,四个人却有不同的表现:前两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和长久的悔恨———做人缺乏智慧;后两个人却很有心机,懂得做人的智慧在于目标存高远但立足于现实,于是两个人合作,发挥了鱼竿和一篓鱼的双重功效,最后过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这个故事充分告诉我们:学会做人是一种智慧。
故事2:古时候,有个皇帝特别爱好算命,他在皇宫里养了一位算命先生,对他佩服万分。有一天,这名算命先生算出宫中会有一名妃子在8天之内死亡。预言果真实现了,皇帝也吓坏了,他想,要不是算命先生谋杀了那名妃子,那就是他算得太准了。算命先生的法力威胁了皇帝,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位算命先生都得死。
有一天,皇帝要召见算命先生,事先他埋伏好士兵,让士兵等他的暗号,他一摔杯子,埋伏的士兵就冲出来抓住算命先生,把算命先生推出去斩首。
算命先生到了皇宫,皇帝在发出暗号之前问了算命先生最后一个问题,他想看看这个死到临头的算命先生到底有多大本事,是否真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他问道:“你声称会算命,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的命运会如何,你能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