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 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通用)习题: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有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新疆由于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近年来,新疆地区利用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种植区域,下列最理想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山东半岛2.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C.持续灌溉,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思维素养】【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季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2题,对干旱地区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滴灌主要是对作物根部提供水分,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图甲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导致图甲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②气压带和风带③地形④植被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思维素养】图像信息获取信息解读萨赫勒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 mm 结合位置和降水量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雨量空间分布规律降雨量自北向南递增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有的年份多于平均年雨量,有的年份少于平均年雨量,但总体降水少于平均值雨林带降水在2 000 mm以上,热带沙漠带降水在200 mm以下,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强化与题型专练

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强化与题型专练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空间结构和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明确的视角和方法,涉及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中,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将四大基本能力强化起来,才能发挥出地理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一、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地理学科的四大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能力,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文献、调查等方式,熟练掌握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及其变化规律,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现象的原因。
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分析出其变化规律,并分析出其变化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其变化的科学规律。
3.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把它们概括成一个整体,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4.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二、四大基本能力强化基本能力强化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
1.充分发挥图像与文字辅助教学的作用以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增加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实习实践、实践设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
三、题型专练题型专练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
1.多做题多做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知识概念,加强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结合实际将题型专练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一高考四大能力要求练习

体验1 (2019·湖南衡阳一模)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域简图。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洣水河面上漂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水葫芦又名凤眼蓝,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干净的水面以及潮湿肥沃的边坡。当北京时间12时28分时,考察小组航行走在堤坝ab段,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经过测量,此时身高为他们身影的1。73倍。据此完成(1)~(3)题。
途径2 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解说: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效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关键。必须准确把握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原理,才能正确表达地理事物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方法2 全面思考,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提高概括能力
(1)技术性设问要准确、规范。一般为绘图类操作题目.
(2)基础性设问要回归教材。这类题目难度小,思维能力要求低,可轻而易举从书本中得出答案信息。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能力培养之规范答题能力

第四步 科学规范答题
1.采点答题 (1)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每个设问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得分点,先要明确试题的得分点 有几个,是关于哪些方面的,然后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具 体如下:
第四步 科学规范答题
1.采点答题 (1)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根据分值 判断得分 点个数
案例
如果分值是9分,大多是3个得分点。答题时,为了尽可能得 满分,作答点个数点个数不能少于得分点个数
经典必背语言
4.意义题语言 (2)某交通发展的意义 ①增加交通通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等。 ②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 利于对外贸易等。 ④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等。 ⑤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
第四步 科学规范答题 2.科学、全面地表述答案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非选择题规范解答 的宗旨。
(2)答题一定要序号化、段落化。 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分点答题,形 成“知识链”,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
(3)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 细节决定成败,答题时还要注意杜绝错别字,特别是关 键字不能写错,这些良好的习惯应该在平时的复习中逐步养 成。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解读——掌握基本技能,轻松备战高考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这也是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各不相同,有的蕴藏在题干和文字材料中,有的蕴藏在地理图像和表格中,还有的蕴藏在试题的设问中,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试题中所有文字和图表,关注组成试题的所有文字信息,关注图像中各种符号信息和注记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试题中的有用信息。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都承载着解答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精选细挑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或者是关键词。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将文字材料认真阅读一遍,不要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关键信息,并标注在试卷上,以便后面重读材料时能够迅速找到关键点;其次,弄清题干中设问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在材料中找到其可能包含的所有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与图示及设问相结合,为解答试题做好准备。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所以在判读时要分清主次,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取图表中的重要信息。
在图中获取信息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图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是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四大能力之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炎热干燥
带控制,气候具有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要领 1、熟练把握读图三步曲:图名、图例、标注、坐标 →柱或线或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趋势→不同数柱或曲线和地 理事物的关系。 读图名,若是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 计图,就可知道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观察图例和注记,有利于对图像内容的理解; 观察图像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按题目的要求,提取信 息解决问题。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形的形态特点或 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内 在的规律)。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 源及其判断依据。
(2)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 吻合,说明深 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 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地表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降水 补给是主要补给来源)
三、考试考什么? 1.选择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作出正确判断的过程。 2.综合题: 就是通过审题,获取信息,解读、分析信息,结 合题目要求,规范组织答案的过程。
四、答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比较弱,主要存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 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提取信息不够,导 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题 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 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四大能力强化练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考试说明》呈现解题技巧归纳训练对点分布A卷B卷1.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2.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冋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冋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1.基本知识的调动和运用:(1) 找到获取的信息与已掌握的基本知识之间的联系。
(2) 调动已构建答题模板答题,如原因类、措施类、影响类等。
3、4、5、6、7、11、123、5、6、7、8、9、122.基本技能的调动和运用:(1) 把握地理原理及其结论的推理过程,形成思维模式。
(2) 联系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结合题目设问迁移。
1、2、8、9、10I、2、4、10、II、13A. 太阳辐射较弱B. 气温较低C. 暖湿水汽充足D. 风力较弱【思维素养】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分析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风是从谷地吹向两侧山坡,谷地中心气流下沉;夜晚吹山风,风是从两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侧山坡吹向谷地,谷地中心气流上升雾的形成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一般在逆温、静风、水汽充足的晴天的夜晚最容易出现【解析】1选C, 2选D。
第1题,山谷地区白天吹谷风,谷地中心是下沉气流,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 谷地中心是上升气流,底层受冷气流影响快速降温,形成下面冷、上面暖的逆温状态,出现浓雾天气。
第2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暖湿水汽充足对雾形成有影响,但不是浓雾持续数日不散的原因。
风力弱,不能吹散雾,是持续数日不散的主要原因。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
3. 若M地开发攀岩运动项目,运动员安全绳的长度至少为()A. 55 米B.95 米C.155 米D.205 米4. 有关图中河流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 A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B. 湖泊对B河段的影响最明显C. C河段大致自东南向西北流D. D河附近4月山歌阵阵采茶忙5. 若某日某时甲村村民看到太阳刚好位于山峰峰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村该日昼夜平分B. 非洲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急C. 北京香山红叶正值最佳观赏季节D.澳大利亚西南部森林火险等级高调动和运用知识具体分析等高线的计算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n-1)d w H<(n+1)d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解析】3选D, 4选D, 5选B。
(教师用书)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四大能力强化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四大能力加强练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训练对点散布《考试说明》体现解题技巧概括A 卷B 卷1.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 1. 文字信息的获取:获取地理信息,包含读取题读题时要学会从背景资料、试题设问、地图、1、 2、63、 4表格的引文或说明中获取要点信息,并作好标目的要乞降各样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注2. 能够迅速、全面、正确地 2. 图像信息的获取:1、 2、 5、 6、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明确“图名信息”——关注“图例信息”——3、4、5、7、127、8、9、10、息,包含判读和剖析各样地剖析“图中信息”11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 表格信息的获取:8、 9、 10、 11、3. 能够正确和完好地理解所11横向和纵向对照数据的变化、属性、类型和单12获取的地理信息位等信息全真训练 (A 卷 )(45 分钟100 分)一、选择题 ( 每题 6 分,共 66 分 )新疆因为夏天天气高温干燥,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简单累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栽种区。
最近几年来,新疆地域利用滴灌技术不只节俭了水源,还免除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达成1、2 题。
1. 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栽种地区,以下最理想的地域是()A. 内蒙古高原B. 东北平原C. 青藏高原D. 山东半岛2. 与大水漫灌对比,滴灌技术免除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A.滴注水量小,不可以知足杂草生长B.作物根部之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C.连续浇灌,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D.地表日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思想修养】文字信息获取信息解读夏天天气高温干燥,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夏天高温、晴日多、降水少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简单累积【分析】 1 选 A,2 选 B。
第 1 题,联合资猜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天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天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 2 题,对干旱地域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要素,滴灌主假如对作物根部供给水分,根部之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2课时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剖面图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精讲点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读方法具有一致性,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判读。
真题感悟[典例1] [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解题能力培养][答案] (1) (2)变式演练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
据此完成1~2题。
1.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A.100米300米B.200米400米C.100米400米D.200米300米2.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A.0条B.1条C.2条D.3条能力点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精讲点拨1.不同地形的剖面图等高线示意图地形剖面示意图山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3.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常见有以下两种情况:(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
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下图)(2)是否穿越沟谷。
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
(如图)真题感悟[典例2] [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答案] (1) (2)[借题发挥] “三看法”判读地形剖面图变式演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4题。
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四种能力

备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四种能力复习地理必定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地理一轮复习的四种能力,请考生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统整地理知识的能力在第一阶段复习时,知识点落实到章节,用的时间较长,是以单元为单位重点解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第二阶复习时,应重点复习地理学科的骨干知识,增强知识的概括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针对复习过程中所裸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上多换角度思虑,多借助几个载体来整合知识,从而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升运用知识的迁徙速度。
如天气知识,便可依据天气的详细分布、天气的主要特色、影响天气的成因、各样天气种类的判断、天气对工农业的影响、天气资源的利用与评论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连 ;也可利用地区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地区与世界某地区之间天气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照联系 ;还可对各大洲同样的天气种类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个对照等。
还要注意知识归类。
在回归课本防止知识忘记的同时,应当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工作,对高中地理重点和骨干知识进行归类,可得出几种种类。
(1)影响因素类。
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天气的因素、影响等温线曲折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2)区位因素类。
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散布和迁徙的区位因素、交通 (铁路、港口等 )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3)举措和意义类。
如减少水土流失的举措、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举措、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举措等 ;修筑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二、提升读图、析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所以绝大多半高考题都以地图为载体考察考生从图中提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命题的图像多种多样,并且多半是课本中图的变形或创新。
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许多的图形种类有:日照图、模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 (表 )或地区地图等等。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

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考查训练(附参考答案与深入思考)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历朝历代的建设,西安主城区形成了明显的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里独树一帜。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影响西安九宫格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收入水平C.历史因素D.宗教文化2.电子城、纺织城历史上是自给自足的中国传统单位大院式城市建设模式的典范。
该模式( )A.使各城区均亲近自然B.便于各城区职能的专业化发展C.会减少不同城区间的交通D.造成市中心人口密度过大答案 1.C 2.C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关中平原;历朝历代改建;材料显示西安以旧城为中心;城市建设为传统的大院式。
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答案 3.C 4.D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适合种植业发展;早期城市规模小,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现在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区;出现高速公路,传统工业规模比中期时规模小。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14~20时,合肥(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6.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答案 5.C 6.C解析 5.读图,从14~20时,合肥有冷锋过境天气,风向变化较小,B、D 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检测(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Word版,含答案)

一、四项基本能力专练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2018·江西新余第一中学模拟)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A.5月15日B.6月15日C.7月1日D.8月1日答案 A解析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大致以34°N为界;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等压线密集;其他三个日期沿经线方向穿过的等压线稀疏,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
2.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A.5月15日B.6月1日C.6月15日D.7月1日答案 C解析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
由图可知,6月15日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此时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
(2018·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A.年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B.年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年径流量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年径流量答案 B解析读图,①径流量最大,且等于②③之和,故①为年径流量;随着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森林调蓄功能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故②为地下径流,③为地表径流。
4.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量B.增加径流总量C.减少地下径流量D.控制土壤侵蚀答案 D解析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读图可知,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年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因而有利于控制土壤侵蚀。
(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能力强化练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全真训练(A卷)(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新疆由于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
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近年来,新疆地区利用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要扩大红色作物的种植区域,下列最理想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山东半岛2.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技术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C.持续灌溉,土壤透气性差,草类易死亡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草类难以存活【思维素养】文字信息获取信息解读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夏季高温、晴天多、降水少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解析】1选A,2选B。
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红色作物的生长条件,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低,东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夏季高温多雨,故内蒙古高原最理想。
第2题,对干旱地区而言,水源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滴灌主要是对作物根部提供水分,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图甲为非洲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萨赫勒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沙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导致图甲区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②气压带和风带③地形④植被状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据图判断萨赫勒所处自然带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A.向北扩展B.向南扩展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思维素养】图像信息获取信息解读萨赫勒年平均降雨量在200~600 mm结合位置和降水量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雨量空间分布规律降雨量自北向南递增有的年份多于平均年雨量,有的年份少于平均年雨量,萨赫勒年降雨量年际变化但总体降水少于平均值【解析】3选B,4选A,5选B。
第3题,图中萨赫勒所在区域降水量在200~600 mm,应是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降水在2 000 mm以上,热带沙漠带降水在200 mm以下,图示区域位于热带地区,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4题,图示区域西南部在北半球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①正确。
该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②正确。
迎风坡主要是受地形影响,③正确。
植被状况不能影响降水的分布规律,④错误。
第5题,据图乙判断,近些年萨赫勒地区降雨少于多年平均值,降雨减少,气候变干,可能导致热带草原区向南扩展。
降水增加可能向北扩展,据图不能判断面积的大小变化。
进入2015年以来,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
而从新西兰等地大包装进口的奶源数量不减反增。
读图回答6、7题。
6.近年来,国内制奶企业大量从新西兰进口奶源的主要原因是( )①国内生产供不应求,需大量进口②新西兰劳动力、土地价格低③新西兰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④大包装进口,成本较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关于新西兰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甲岛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分布D.河流夏汛明显,结冰期长【思维素养】【解析】6选D,7选B。
第6题,材料显示“国内奶源价格持续走低”,故不会出现国内生产供不应求,①错误;新西兰为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于中国,②错误;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污染较小,环境优美,奶源质量好,③正确;材料显示“大包装进口”故成本较低,④正确。
第7题,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甲岛河流多自西北流向东南,西北多山峰,故地势东南坡缓,西北坡陡;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多火山分布;新西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故无明显的汛期,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故无结冰期。
下表表示有生产联系的甲乙两个工厂单位产品部分成本在过去10年间的变化(+10表示增加10%,-10表示减少10%,0表示没有变化)。
读表,回答8、9题。
8.据表中甲、乙两工厂成本变化情况,推测引起甲工厂原料(零部件)运费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发展B.信息网络发展C.产业集聚D.科技发展9.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组合最合适的是( )A.甲—汽车厂乙—煤炭厂B.甲—芯片厂乙—硅片厂C.甲—钢铁厂乙—焦化厂D.甲—纺织厂乙—服装厂【思维素养】【解析】8选C,9选C。
第8题,甲工厂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增加,与交通发展、信息网络发展、科技发展无关;只有产业集聚,使有生产关系的工厂集聚在一起,可以减少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
第9题,乙工厂原料运费增加,产品运费减少,煤炭厂一般分布在煤炭产地,不可能是煤炭厂;芯片厂产品运输量小,产品运费不可能明显增加,故甲不可能为芯片厂;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钢铁厂的原料运费减少,产品运费可能增加,焦化厂需要运输原料煤,故原料运费增加,一般不需要长距离运输产品;服装厂可能原料运输费用减少,不可能产品运输费用减少。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我国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
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可能属(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1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思维素养】获取表格信息获取B处海拔比A、C两处低,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比A、C两处浅海拔可以判断为谷地,埋藏深度可以判断中间向上拱起为背斜【解析】10选B,11选D。
第10题,从表中数据可知,B处海拔比A、C两处低,地形应该是谷地;该沉积岩层在B处埋藏最浅,说明该处受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应该是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易受侵蚀成谷。
第11题,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可以判断是我国江南地区。
二、非选择题(共34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4分)材料一图甲为西非某国及周边地区简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图乙为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
材料二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河口等风浪较小的浅海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的潮滩湿地生物群落。
材料三图中A地气候资料(表)月份123456气温/℃26.927.227.728.027.726.9(1)推断图乙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
(2)描述A地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3)说明该国沿海红树林广布的原因。
(4)从经济地理区位角度归纳该国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
【思维素养】【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西非,从纬度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较大,雨季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故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处大量沉积。
联系洋流分布规律,该地区有赤道逆流自北向南流动,故沙洲不断向南延伸。
第(2)题,降水的特征主要从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两个角度分析,联系洋流、气压带分布分析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
第(3)题,联系红树林的生长条件,主要从气温高、滩涂广、土壤肥沃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角度分析。
第(4)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该国城镇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沿矿产地、沿农业分布区等。
答案:(1)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
(2)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夏多冬少。
原因:夏季受西南风(或受赤道低压)影响,沿岸暖流增湿作用,故降水量大且集中于夏季。
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降水少。
(3)原因:纬度低,终年高温;海湾多,滩涂广;海岸曲折,风浪小;多位于河口,河流带来营养物质;暖流流经,利于种子传播扩散;人为破坏较少。
(4)特征:靠近港口;邻近矿产地(工矿地);分布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全真训练(B卷)(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
下图示意太湖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甲测站的风向(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2.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甲测站气温下降B.乙测站降水增多C.丙测站湿度降低D.丁测站气压降低【思维素养】信息获取信息解读文字信息获取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因摩擦力减小,速度会持续增强气流增大或减小的方向为风向;风速持续增强的地方可能为湖面【解析】1选C,2选A。
第1题,解题时先从风速等值线图上判断出风从太湖西北岸至东南岸速度持续增强,再结合题干分析得出甲测站为西北风。
第2题,上题中判断太湖此时盛行西北风,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而冷锋过境后一般会出现降温、气压上升等现象;乙测站位于背风坡,降水偏少;水汽相同的情况下,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大,丙测站湿度升高;丁测站气压升高。
我国梨果资源非常丰富。
20世纪末,梨园用工劳力亩成本年约100美元,而同期日本、美国分别约为3 000美元、1 800美元。
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发展梨果业的限制性区位条件是( )①产业化水平低②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③政府不支持④品种老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我国梨果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是( )A.缩短产业链,提高总产量B.提高梨园用工的费用C.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D.以农户为单位,发展梨果深加工【思维素养】文字信息获取信息解读我国梨果单位面积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题中可提取出“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栽培面积小,技术水平差别很大,大多数果实混级贮运”说明产业化水平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品种老化,但无法判断出政府是否支持,故B项正确。
第4题,由材料可知,我国主要的问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体制,造成我国梨果业发展落后,因此要建设商品化梨果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下图为坡地径流示意图,其中T1表示地表径流,T2为地下顺坡径流,T3为下渗径流。
不同岩性的坡地,三种径流比例差异较大。
我国贵州某地区坡地径流中T3占径流比重最大。
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区最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A.风力侵蚀地貌B.风力沉积地貌C.喀斯特地貌D.黄土地貌6.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风力侵蚀②风力堆积③流水侵蚀④流水堆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7.降水强度和时间相同时(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T1越大B.坡度越缓,T1越大C.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T2和T3越大D.坡度越陡,T2+T3越大【思维素养】【解析】5选C,6选D,7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