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是否知道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关注语言特点,重视感悟
1.寻找“词眼”,以点带面。童话故事中,往往都有非常关键的词语,如二上《狼和小羊》一课中“争辩”一词,整篇童话都是围绕小羊与狼之间的争辩进行的。教学宜抓住“争辩”这一词语展开,可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再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第2自然段中“眼珠一转”这一词语,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动作,明白词语本身的意思;接着,讨论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眼珠一转,理解这个动作的内涵;最后,加上这个动作,想想狐狸的话应怎么读?这样,词语教学就达到了感悟语言的目的,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2.抓住“核心句”,前后贯通。童话故事的对话有趣生动,在这些对话中,常常会有一两句最核心的话,表达童话故事主旨,凸显故事所渗透的价值内涵。比如,二上《小鹰学飞》一课,小鹰随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这时,它是这样对老鹰说的:“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这一句话有这几点需要学生感悟:一是省略号代表的意思;二是从“总算”这个词语,看小鹰的内心;三是句尾的问号,与小鹰第一次、第二次说的话中感叹号区别;四是结合老鹰的回答,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新
的认识。可以说,这样一句“核心句”,能把整个故事都串连在一起,教学也前后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二、把握情节特征,重视表达
1.朗读表达。借助植物、动物这些让学生可亲可感的形象,以不同的语言体现鲜明的个性。而朗读可将童话与愉悦联系在一起,因为不同的对话,人物的动作、神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朗读中将孩子学生带入童话的“有趣区”。比如《狐狸与乌鸦》一课中,狐狸三次语言各有特点,像第二次对乌鸦说的话,让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怎样说才能让乌鸦看一眼呢?这就需要在语气表达上下工夫,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不仅体验着学习的趣,也在学习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朗读表达。
2.导问表达。童话故事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以总领性的提问,或是想象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表达,这是学生语言能力成长的好时机。比如《狼和小羊》一课,老师提问:“狼找了几次碴,小羊又是如何争辩的,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再如《青蛙看海》,“当青蛙到达山顶,这时苍鹰看到了,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告诉苍鹰,你是怎样看到大海的呢?”这样的导问,不是简单的对答,需要学生完整地组织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评价表达。让学生尝试着评价故事中的人物,也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问学生《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想尽办法,吃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喜欢这样的狐狸吗?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聪明和狡猾的区别,明白损人利己是不道德的行为。再如《狼和小羊》中,你是否同情小羊?一方面无辜被吃掉,值得
同情;另一方面,与狼这样凶恶的家伙进行辩论,而不是赶紧逃跑的做法,令人觉得有些可悲。这样的评价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4.积累表达。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积累表达,既可以丰富积淀,又能活化语言,一举两得。比如学完《狐狸和乌鸦》,就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经过;再去掉填空,让学生课内完成复述,这样的表达训练,效率比较高。
三、体现童话特性,重视情趣
1.情境渲染。教学童话故事,教师应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娓娓而谈的语言、扣人心弦的过渡、还原故事的动画、惟妙惟肖的音乐,还有逼真的道具等等,这些对于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都非常有效,对于渲染童话学习气氛也大有帮助。因此,重视童话学习情境,体现了童话学习的情趣。
2.即兴表演。乐于表现是儿童个性特征之一。童话故事都非常适合表演。这既满足学生个性张扬、展现自我的需要,也符合童话学习有情趣的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让他们边读边演。比如教学《青蛙看海》,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松鼠和青蛙,一边练习读课文,一边表演跳石阶,学生定然兴趣盎然,课文学习也水到渠成。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自由搭配来表演一下故事,更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再如教学《小鹰学飞》,让学生演一演小鹰跟着老鹰不断往上飞的形态样子,课堂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
3.精彩创编。在童话面前,儿童拥有巨大的艺术潜能。结合童话
的讲述模式和语言图式,让学生继续进行创编,从而盘活童话的内在语言空间,可以帮学生激活思维。如狐狸第二次又遇到了叼着一片肉的乌鸦,这一回,乌鸦有没有被骗上当呢?让学生接着编一个《狐狸和乌鸦》的续集。《狼和小羊》的最后是省略号,省去的是什么?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这样的创编,无疑让学生沉浸在童话之中,感受着童话的情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