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贷后管理是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方面。
然而,与贷前和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以下是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首先,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
这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
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
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
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
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
治理对策包括加强对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信息共享和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提高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于基层农发行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基层农发行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关于基层农发行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行民主管理,工会组织应唱主角。
但目前,农发行部分基层工会组织机构不尽健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致使民主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设置“有些空”。
《工会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事业有会员25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25人的,可单独或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下设财务委员会、女工委员会、工会小组等组织机构。
从当前基层行情况看,会员大多在25人左右(含社会化和市场化用工),虽建有工会委员会,但机构未建立,即使有,大都不尽完善,履职到位差。
工作职责履行“有点软”。
目前,基层行人数有限,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等全是兼职,且这些人大多是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在业务岗位上有相应职责,很难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分配落实工作任务,对人物是否完成没有硬性考核奖惩。
民主制度落实“有所堵”。
一方面,部分基层行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建立职工工作评价机制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激励机制等基本制度办法,加之职工对民主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导致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缺乏基础。
另一方面,在民主管理推行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渠道不够畅通,职网工大会制度、提案征集制度、行务公开制度等落实到位差,有时把应由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事项放在支委会、行务会上讨论决策,有行政化倾向。
职工权利兑现“有时难”。
由于基层行对应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认识模糊,职工民主管理意识不强,工会干部对最基本的职工大会召开形式、内容、程序、操作方法不了解、不熟悉,有的甚至不知晓。
有的工会组织在答复职工提案时含糊其词,没有实质内容;有的行虽对提案作了明确答复,但会后没有及时办理,或者没有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职工对实现民主权利信心不足。
针对基层行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特提出“四个四”对策:首先,坚持四项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党领导原则。
工会组织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是政治问题,任何工会组织都必须坚持,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更不能例外。
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2年9月,农发行发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价值体系,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成为其庄严使命,发展愿景是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随着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贷后管理难度加大,信贷风险尤其是商业性贷款的信贷风险增加,贷后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结合农发行目前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当前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后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重贷轻管问题突出。
在当前经营中,各行普遍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业务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重业务营销扩大贷款规模,轻贷后管理;重眼前短期利益提高政绩,轻长远稳健经营;重在地方有名声、行内有位次,轻练内功夯实基础。
多贷款就能多实现利润,利润等指标上去后就能完成考核,拿到挂钩绩效工资,甚至夺取别人的挂钩工资。
二是客户经理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只要项目分析论证和贷前调查严格真实,且落实好第二还款来源,就不怕贷款出现风险,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可有可无,从而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极少数客户经理从业素质偏低,与企业同流合污,对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
(二)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上级行不断制定和完善贷后管理办法,但部分行在贷后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和要求,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一是对新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2010年初,农发行总行整合下发了新的信贷制度、信贷业务操作手册等,将以往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整合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方式。
但是少数客户经理对新制度学习不够,仍按老一套的方法去管理客户。
二是贷后检查频率少。
贷后日常检查次数不够,没有定期检查客户商品库存或贷款项目进度,未按时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对抵押物的贷后检查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没有定期核实押品的保管情况、使用情况、质量状况和维修情况,有的押品价值已经大幅缩水,远远不能覆盖企业贷款。
基层农发行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农发行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篇:基层农发行中长期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基层农发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面对国家通胀预期不稳、银根紧缩、贷款新规收紧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基层农发行如何有效落实“两轮驱动”战略,尤其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中如何大力发展中长期项目贷款凸显重要。
现结合实践对基层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近年来我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发展情况一是非经营性中长期项目贷款在营业部辖内率先突破。
2008年始,对县域内2个重点项目投放中长期贷款7300万元,项目涉及水库、农村路网建设。
二是贷款结构实现优化。
截止2011年9月中旬该项贷款6320万元占比40%,累计收回贷款980万元,累计收回利息995万元,到期贷款本息收回率100%,同时促使政策性挂账地方财政贴息连续五年实现按季拨补。
三是社会效益明显。
新建澄波湖水库可增加蓄水1063万立方,改善灌溉农田面积6.5万亩,改善居民用水3万户;新建农村公路4.5公里。
我行大力支持县域重点民生项目,树立了农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当前基层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承贷主体不规范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一是平台公司不是实体经营公司,公司主要法人代表和具体业务人员全部为政府部门人员兼职,注册资本中公益性资产注资占比偏高,还款来源全部依靠地方财政收入没有自身经营现金流,基层理解偏差,整体信贷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国家扶持政策缺位尽管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中长期项目贷款为政策性信贷业务,农发行也已将该类业务纳入政策性贷款科目核算,但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风险补偿措施和具体的扶持政策。
目前该类业务实际操作环节中仍按照商业性贷款运作模式操作,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使政策性银行支农效果大打折扣,也使基层行在业务营销中失去了自身优势。
(五)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由于农业天然的弱质性,风险与收益严重不配比,尤其在政府扶持政策缺失的情况下,影响了基层农发行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的介入。
对加强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加强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思考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
作为经营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贷后管理是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极为重要的环节。
加强贷后管理,对农发行确保贷款安全和案件防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发行目前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尽管组建运行时间不长,客观评析近几年来的信贷管理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在部分基层行也存在着缺乏服务欠缺、贷后管理认识不足、管理薄弱、忽视风险预警、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一)贷后管理认识不足。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一是无法及时有效的实施监管,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风险时,只能被动接受;二是多依赖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第二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如此种种“重放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
(二)贷后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分工尚不清晰。
由于各自的责任尚不明晰,这种状况既不便以有序实施贷后管理,也不便以对贷后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尤其是对重大事项难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三)对商业性贷款的贷后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检查时间与频率不规范、检查内容与程序不够全面的问题。
根据我行文件要求,在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要进行首次跟踪检查,定期核查,专项检查,不定期互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每种检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均有相应的检查内容及程序;并明确客户经理是问题贷款的第一责任人。
但部分客户经理存在着贷后检查中对贷款客户资产负债的异常变动等重要情况监督不力,对客户的现金流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监管不够,过于注重对企业赢利水平的分析,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把握;或走过场,或不按规定的频率和时间去做贷后管理,应该检查的没有检查,对客户介绍的情况不从第三方核实就直接转述到检查报告中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资产的隐患。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借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贷款放款之后,借款人是否能够按时还款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成为了关键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信息不对称借款人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银行在放款时往往只能依赖申请者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但这些信息往往无法全面反映申请者真实的信用状况。
而在还款过程中,借款人可能会出现逾期或违约行为,导致金融机构承担损失。
2.逾期和违约风险逾期和违约是贷后管理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问题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借款人可能会无法按时履行还款义务,从而导致银行资产回收困难,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
逾期和违约风险对于借款人来说也是一个负担,会导致信用记录受损,并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借贷能力。
3.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现实中,一些小型金融机构或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制度。
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而金融机构也可能存在不当操作或欺诈行为。
三、应对措施1.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合作,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
通过共享可靠、真实的信用信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并提高放贷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在还款时可以优先考虑查看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还款记录,以全面评估其还款能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还款计划。
该计划应兼顾借款人利益与金融机构利润,通过制定灵活合理的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尽量减少借款人负担,提高还款率。
3.加强风险预警与催收措施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催收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逾期问题。
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系统,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催收策略,包括电话通知、短信提醒、上门催收等手段,增加还款意识和履约责任感。
对加强农业发展银行贷后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农业发展银行贷后管理的向方面,省、市分行贷 后管理人员主要负责行业分析、宏观指导和重 大疑难问题的协调解决及阶段性重点检查,县 支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Et常管理。横向方面, 各级行客户部门主要负责本级行承担的贷后管 理T作,做好系统贷后管理的检查与指导;各 级行信贷部门主要负责贷后管理制度、操作流
理、日常管理与重点管理、微观管理与宏 观管理等情况,原则上应按照第一责任人 (基层行管理层)、第二责任人(--级分行 管理层)、第三责任人(省分行管理层)依 次递减的原则来确定。同时,要规范责任 系数管理程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贷 后管理不尽职导致贷款出现风险的人员进 行责任追究,对贷后管理中做出贡献的人 员进行专项奖励,真正做至II有奖有罚,责 权利相对等。 在实施步骤E,要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抓好制度完善环节。由农业发展银行 省分行贷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信贷管理 处牵头,各客户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配合, 根据总行贷款管理和贷款检查的各项制度 规定。结合客户结构和信贷队伍的现状, 认真吸取基层行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制 定贷后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考核措施, 在广泛征求基层行特别是各级贷后管理人 员意见的基础上印发执行。二是抓好人员 培训环节。农业发展银行各级分行要对现 有信贷人员集中进行信贷制度和企、№财务 会计知识培训,重点是要培养一批专家型 人才和业务骨干力量,同时,经过严格的 考核考试,建立起客户、信贷岗位准入制 度,为推进贷后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三 是抓好集中推进环节。在落实各级行贷后 管理人员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贷后规范 化管理集中推进月”活动。可采取农业发 展银行甘肃省分行统一培训骨干力量、省、 市分行统一组织T作组进行帮助指导,确 保集中推进取碍实效。随着贷后管理的不 断深入,还可在客户、信贷岗位推行竞聘 上岗,实施等级管理,逐步建立贷后管理 的长效机制。研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风险防范不足、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强化信贷政策执行监管并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保障金融市场稳定。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见农村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但通过适当的对策和改进,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也将不断完善,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风险防范,信贷政策,信息披露,对策,风险管理机制,监管,信息披露透明度,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风险防范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后对借款人的风险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坏账率较高,影响了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和发放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和不当行为,导致信贷政策执行不规范,影响了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合规经营。
农村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开的情况,导致借款人和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银行的运营状况和风险状况。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信贷政策执行监管、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效益,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意义两千字的详细内容。
研究意义部分主要包括对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的讨论。
农发行贷后管理下一步工作措施
农发行贷后管理下一步工作措施
1. 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机制:制定贷后管理流程、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贷后管理工作有序、规范、有效地开展。
2. 完善客户档案,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为贷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便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
3. 开展贷后风险管理:对借款人还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
4. 加强借款人沟通: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方式,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进行跟踪提示和催收,及时解决还款问题。
5. 加强业务监管:严格执行贷款审批程序,做好贷前评估工作,避免授信风险。
6. 增加信息科技投入: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效率和精度。
7. 强化风险应对措施:建立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控制风险,对于高风险客户采取有效的风险措施。
8. 提高员工业务素养: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业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关于完善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的建议
关于完善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的建议第一篇:关于完善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的建议关于完善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的建议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贷款风险防控、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回流的关键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账户监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贷款清理收回、资产保全等几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央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农发行的信贷业务范围不断调整,贷款对象从过去的国有粮棉购销企业扩展到了加工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商贸物流企业、政府投融资类客户,贷款种类也从过去的收购、储备、调销贷款扩展到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几乎所有的涉农贷款。
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切实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已成为农发行在有效履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职能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农发行自组建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封闭管理为核心的贷后管理模式,对确保粮棉收购任务的有效完成,防范控制信贷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业务等陆续开办,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逐步拓宽,原有的贷后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
在经营中各行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业务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放在首要位臵,重业务营销扩大贷款规模,轻贷后管理;重眼前短期利益提高政绩,轻长远稳健经营;重在地方有名声行内有位次,轻练内功夯基础。
(二)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贷后管理是指在贷款发放之后,针对借款人进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还款管理。
在贷款过程中,贷后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有效降低坏账率,保障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后管理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客户流失、违约风险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贷款发放之后,金融机构需要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状况、经营状况等关键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金融机构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导致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影响了贷后管理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其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客户流失。
在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留客户,如提供优惠利率、增加服务内容等。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借款人有时会选择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导致客户流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的黏性。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根据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产品,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贷后管理中还存在违约风险。
在贷款过程中,有些借款人可能存在还款能力不足或者故意逃避还款的情况,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为了降低违约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评估,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发放高风险贷款。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借款人的跟踪和监管,及时发现潜在违约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客户流失、违约风险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应加强与借款人的沟通,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提高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的黏性。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不足和贷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优化贷后服务流程。
全面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农村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贷后服务、信息披露、风险管理体系、贷后服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贷后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进而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和风险控制能力。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提高贷款收回率,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对于保障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不足、贷后服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影响了客户的融资体验和金融服务质量。
深入分析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农村和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而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质量,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率,保障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和稳健经营。
优化贷后服务流程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金融机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推动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规范金融机构的运作行为,减少违规违法行为,提升金融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农发行信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发行信贷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责无旁贷要支持好新农村建设,发挥好资金引导、聚集和催化作用。
但是,由于内外部多种原因的影响,农发行背负了巨额不良资产,使其支农作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贷管理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农发行信贷管理存在问题(一)经营环境较差,客户基础薄弱。
一是历史包袱沉重。
长期以来,农发行按照政策支持粮、棉保护价收购或准政策性收购,背上了沉重的挂账包袱,不良资产几乎全是企业亏损挂账。
二是经济条件较差。
农发行业务领域主要在粮棉主产区,工业基础差、财政收入少,政府能够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少,加之农业产业具有弱质性,流通和加工领域具有高风险性,农业行面临业务发展和防范风险的两难境地。
三是客户基础薄弱。
一方面农发行现有老客户经营管理落后、盈利能力较低,根本无力消化历史挂账包袱。
个别失去贷款资格的企业,甚至恶意逃避农发行监管。
另一方面由于信用环境较差,企业失信成本太低,助涨了企业弄虚作假骗取政策性信贷资金的行为。
(二)制度执行不力,管理存在漏洞。
银行信贷传统的“三查”制度只停留在表面。
对商业性贷款中的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缺乏可行性的调查评估,对借款人贷前调查或调查报告内容不够翔实;在贷款审批方面县支行权限上收,影响业务发展,特别是对收购季节性强、涉及贷款额大的的农副产品业务显得更加明显;贷后检查不及时、不全面,大部分信贷员重库存核查,轻企业资金应用分析,失去了有效的监督管理。
主要原因是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基层农发行素质良好的信贷人员逐年减少。
加之基层信贷人员专业培训较少,而且工作、生活环境较差,致使少数信贷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降低,风险防范意识差,导致信贷操作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三)管理相对滞后,措施不够规范。
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贷后管理的制度安排,贷后管理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贷款业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贷款风险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管理不光是针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还有将客户放贷后的监管,也就是所谓的“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中,银行需要对借款人的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偿债意愿、信用等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贷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拟探讨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准确的客户信息贷后管理的关键在于对客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银行往来、贷款偿还及其他与贷后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跟踪记录,并在贷款中途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贷款资金的使用及回收。
但客户信息的缺失、不准确会导致银行难以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跟踪以及及时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增加了贷款风险。
2. 贷后监管不到位贷后管理工作没有被银行重视,监管力度不够,存在疏漏的情况。
银行的工作人员缺乏有针对性的贷后管理能力,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贷款使用情况,不能有效地预测或发现问题,导致追债延迟或失去追债机会。
3. 贷款追收问题一旦客户出现逾期或还款困难,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联系、追讨或协商,那么就会加大逾期贷款的风险。
而银行协作部门在追收贷款时的手段单一、法律程序复杂等情况,也将存在贷款追收的问题。
二、贷后管理的对策1. 加强客户信息管理银行需要做好全面、准确的客户信息管理,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整合信息,统计以及分类储存到数据库中,及时更新记录,确保提供贷后监管需要的信息。
2.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管理素质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提高对客户发掘的水平,分析客户的信贷风险,尤其是通过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资方向、财务状况等情况来判断其还款的能力。
同时,可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银行人员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3. 加强贷后监管银行应建立贷后监管制度,倡导全员参与、承担监管职责,加强对客户的贷款使用情况和贷款回收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我国重要的政策性银行之一,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信贷业务是农发行的核心业务之一,然而,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当前,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用,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
一、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信贷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完善农发行在信贷风险评估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制度和方法,但仍存在评估指标不够全面、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
部分评估指标过于注重财务数据,对非财务因素如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前景、行业竞争等考虑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够准确。
同时,风险评估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二)信贷风险监控手段相对滞后在信贷风险监控方面,农发行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监控和定期检查,信息化程度不高。
这种监控方式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
此外,对于客户的动态信息掌握不够及时,无法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影响了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在业务操作中存在违规行为。
同时,一些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对信贷政策、法规和风险管理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难以准确判断和识别信贷风险,影响了信贷业务的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信贷抵押物管理存在漏洞在信贷业务中,抵押物是保障信贷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农发行在抵押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准确、抵押物登记手续不完善、抵押物处置困难等。
这些问题增加了信贷风险,一旦客户违约,可能导致信贷资金损失。
(五)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都会对农发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影响。
例如,经济下行期间,企业经营困难,还款能力下降,增加了信贷违约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信贷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农发行的信贷投放和风险管理策略。
贷款风险管理之贷后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
贷款风险管理之贷后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贷款风险管理之贷后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随着农发行履行新农村建设职能的不断深入,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贷后管理难度加大,信贷风险尤其是商业性贷款的信贷风险增加。
农发行必须按照打造现代银行的基本要求,有效提高贷款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贷后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从贷款风险管理的执行情况看,当前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制度不落实、管理程序流于形式、操作行为不规范、贷后检查不深入、内部监管不到位等不良现象,反映出基层行贷款尤其是新增商业性贷款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切实提高贷后管理质量刻不容缓。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个别行未按上级行贷款批复要求认真落实贷款风险管理措施,担保手续、保证金管理、账户管理等“三个不到位”,贷款得不到足够的有效资产保障。
二是少数行未按借款合同要求监督贷款合规使用,贷款存在执行风险。
如贷款使用报账制度执行不严,支取资金时支取凭证签字手续不全;项目贷款被企业改变规定用途没有得到及时制止等。
三是部分行未按上级行要求严格落实贷后检查制度,贷款存在挪用风险。
如贷后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客户经理检查结论中问题找不准、分析不充分,或者对检查出的问题没有措施和建议,或检查出的问题没有及时报告和处理;对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中的企业贷款预警信息反应滞后,没有及时和深入检查和处理;没有督促企业销售货款不能及时回笼归行等问题。
四是部分行未按要求认真落实贷后审查和贷后评价制度,存在贷款管理风险。
如分管行长和部门主管没有认真履行贷后再监督职责,未及时进行贷后监测和评价,对客户经理的检查情况没有认真审查和提出可行的建议等问题。
五是未按贷款风险管理thldl要求落实贷后管理基础性工作。
如客户经理检查记录过于简单、内容不全面;信贷档案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全面,贷后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二、贷后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当前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大多是个别现象,少部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剖析,其成因主要有“五个缺失”:(一)贷后管理的责任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农发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谷芳球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04期2012年9月,农发行发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价值体系,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成为其庄严使命,发展愿景是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近年来,随着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逐步拓宽,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贷后管理难度加大,信贷风险尤其是商业性贷款的信贷风险增加,贷后管理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结合农发行目前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当前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后管理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重贷轻管问题突出。
在当前经营中,各行普遍将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业务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重业务营销扩大贷款规模,轻贷后管理;重眼前短期利益提高政绩,轻长远稳健经营;重在地方有名声、行内有位次,轻练内功夯实基础。
多贷款就能多实现利润,利润等指标上去后就能完成考核,拿到挂钩绩效工资,甚至夺取别人的挂钩工资。
二是客户经理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只要项目分析论证和贷前调查严格真实,且落实好第二还款来源,就不怕贷款出现风险,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可有可无,从而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三是极少数客户经理从业素质偏低,与企业同流合污,对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
(二)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上级行不断制定和完善贷后管理办法,但部分行在贷后管理中没有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和要求,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一是对新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
2010年初,农发行总行整合下发了新的信贷制度、信贷业务操作手册等,将以往粗放式的信贷管理整合规范为精细化管理方式。
但是少数客户经理对新制度学习不够,仍按老一套的方法去管理客户。
二是贷后检查频率少。
贷后日常检查次数不够,没有定期检查客户商品库存或贷款项目进度,未按时发送贷款本息催收通知书等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对抵押物的贷后检查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没有定期核实押品的保管情况、使用情况、质量状况和维修情况,有的押品价值已经大幅缩水,远远不能覆盖企业贷款。
四是贷后检查方式简单化。
往往以借款人自身介绍为主,缺乏第一手的现场实地检查;检查结论定性化、简单化、内容格式化;检查报告内容简单,少数客户经理仅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和平时了解的表面现象在办公室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向上级行交差了事;而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足值性和安全性却了解分析不足。
五是部分行未按要求认真落实贷后审查和贷后评价制度。
如分管行长和部门主管没有认真履行贷后再监督职责,未及时进行贷后监测和评价,对客户经理的检查情况没有认真审查和提出可行的建议等问题。
(三)贷后管理手段不到位长期单一的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模式,使管理行或基层行信贷人员都习惯于简单地把粮油封闭管理经验嫁接到商业性贷款管理中,管理手段不适应日益丰富的客户群体。
(四)贷后管理人员不到位随着业务不断发展,一是基层行人员数量与业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信贷人员偏少且青黄不接,老人员知识老化和新人员知识欠缺,难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一人多岗,一人多户,精力有限,致使贷后管理工作大多是粗放式。
二是客户经理普遍欠缺丰富的财务、税收、贸易、法律等相关知识,对假信息、假报表缺少防范意识或无法辨别真伪,使贷后管理难以深入,停留在表面。
三是部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敷衍应付、搞形式主义,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逃避责任,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
(五)贷后管理的服务意识不到位少数基层行受传统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贷后服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严格履行贷前对客户所作的承诺,或者“一贷了之”,不及时掌握、研究和解决客户对银行提出的金融需求。
如大部分基层农发行周末都不营业,而客户又有业务需求。
极少数基层行将贷后管理片面地理解和执行为对借款人的检查监督,凌驾于客户之上,“官办意识”很强。
相反,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低于发行,服务水平、服务设施优于农发行,让企业更青睐商业银行,不甘受农发行监管,部分客户人员认为管严了会导致客户流失,贷后管理存在为难情绪。
(六)贷后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到位贷后管理的难易程度不一,管理的风险程度不一,而奖罚没有具体标准和公正的尺度,加上考核兑现的时候大多沦为平均主义,使贷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而且,目前贷后管理只有责任,且时间跨度长,没有公正公开的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影响贷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基层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提高认识,树立全程风险管控理念做好贷后管理是防范信贷风险,确保贷款本息安全收回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彻底摒弃“重贷轻管”的理念,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上的偏差。
一是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理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影响。
对信贷检查,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向纵向推进。
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
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真正意识到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
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
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瞬息万变,经营风险增大,信贷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避免造成资金损失。
(二)加强排查,确保严格贷后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对新制度的学习,要做到全员学懂弄通。
在落实上,要不断加大力度,确保执行制度不走样,并以尽职记录为抓手,提高新制度要求的精细化贷后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检查频率、检查方式、抵押物监管、贷后评价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一是风险排查与日常监管服务相结合。
基层行定期提示到期贷款。
每月固定时间下发本月贷款到期提示表,及时进行到期贷款的催收,并做好到期贷款的资金筹集、归还和后续贷款的准备工作。
二是风险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
每月对客户进行一次风险排查,并将风险排查情况纳入每月工作分析例会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风险因素及其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形成专题风险排查报告,内容包括风险排查开展情况、发现的风险因素及发生的原因、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等。
三是风险排查与工作分析例会相结合。
根据各客户经理风险排查确定的重点内容,每月召开风险排查分析例会,按计划有步骤对重点关注行业、关注客户进行详细透彻分析。
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农发行贷款安全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和风险程度研究制定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有效化解信贷风险。
四是风险排查与检查督导相结合,强化信贷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上级行信贷管理制度。
对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贷后管理等环节中的风险排查与对信贷工作的督导检查相结合,重点督导检查包括调查环节调查人员是否存在调查不实或不准确、贷款行是否落实贷款审批意见、客户经理是否完整准确的填制合同、客户经理和客户部门负责人是否按要求严格贷后管理、行长是否承担营运与管理主责任人职责等,并纳入信贷管理质量考核内容进行通报。
五是风险排查与风险处置、责任追究相结合。
针对风险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预先制定出完备的应对处置方案,增强风险处置的应急应变能力。
一旦出现风险,迅速反应,果断处置,决不消极懈怠,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
对责任心不强、基础管理不到位、基本制度不落实而出现问题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立足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贷后管理手段一是充分利用社会公共信息资源。
如通过互联网信息、地方政府信息、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了解客户信息的方式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准确把握风险动态。
二是借助科技手段强化贷后管理。
加强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的应用,加强风险预警信息管理。
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上线后,在保证企业各项财务基础数据录入真实性的前提下,应用好CM2006系统和信贷信息核查系统信贷风险分析的成果,对基层行尤为必要。
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力量督促企业整改,防止企业贷款风险等级进一步提高。
三是创新贷后评价体系。
按季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价,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市场、政策、环保等方面对贷款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建立省、市、县三级行监测体系,对不同客户采取有区别有重点分层次的立体监测。
四是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建立适合银行实情的信贷风险数据模型,通过量化数据监测风险。
(四)充实人员,打造高素质监管队伍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上级行要根据各行业务发展速度和信贷管理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按照不同次、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结合现有人才状况,用多少人招多少人,争取在一两年内用新进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信贷管理第一线,切实解决基层行信贷人员偏少的问题。
二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采取编制业务手册、实施网络培训、在岗培训,开展以老带新、现场观摩、业务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信贷人员业务能力。
三是注重和保持客户经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信贷管理是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岗位,不但要熟练掌握政策、精通各个业务品种并能熟练办理各种信贷手续,还要掌握宏观行业政策信息,有预见性地预警、化解潜在风险,并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因此,保持队伍稳定十分必要。
四是探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
客户经理是贷前决策调查的第一岗,也是贷后管理的第一岗,责任重大。
根据客户经理的能力、业绩、以往职业记录评定其等级,并按等级设立相应的业务权限和管理客户类别,建立激励机制,优胜劣汰,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综合素质,防范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
(五)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站在打造现代银行的战略高度,承认差距和不足,向商业性银行学习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寓服务于监管之中。
一是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观念,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争得理解和支持。
二是提供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在网银结算、ATM机等服务上向商业银行看齐,并以此掌握客户结算频率、现金流量、货款归行率等一手资料,认真分析,把握时机,对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风险及时预警。
三是研究差异化、人性化的服务和监管方案,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区分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等具体情况,成立服务小组,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服务监管标准,提高规范化程度,除原则性要求不能突破外,可通过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等弹性方式,实行差异化的服务和监管,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服务。
四是建立大额贷款客户定期分析制度。
动态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及相关需求,并及时提示风险预警信息,提出服务措施及风险防范意见、建议,并监督落实,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将风险防控措施关口前移。
(六)量化考核,建立贷后管理激励机制要从顶层制度设计和实际工作情况两个层面,对基层行贷后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细分,设定具体的定性定量指标,建立一套实用的考核体系,并绘制出简捷规范的贷后管理“流程图”进行参照执行,改变贷后管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