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唐宋元明清时期新闻传播带给我的启示

唐朝作为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自唐朝以来出现了进奏院制度,而进奏院制度的出现亦推动了最早的报纸——官报的产生和发展。唐代中期,开始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设置颇为广泛。而这些节度使,管辖领域辽阔,拥兵自重,成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巨大隐患。这些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邸,而这些节度使所设的邸也许正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记者站或者驻京办事处之类。这些在京城设立的办事机构的任务是上呈章奏,下报上情,传发信息。而唐代的进奏院的职权远比“通奏报、待朝宿”的汉邸宽泛。在进奏院当差的进奏官可以查问一些行政事务,参与朝廷的盛典活动和将京师消息通报给所属地区的行政长官。唐代允许进奏官向地方传发京城消息,加之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地方上非常需要了解中央信息,这便出现了“进奏院状报”这进奏院状报就是由进奏官发至地方藩镇的原始状态的报纸。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这种“进奏院状报”之类的报纸,在唐人的许多著作中均有记载。

唐代的报纸,早由地方诸道派驻京都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虽已具备印刷报纸的物质条件,但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

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吸取唐朝、五代的教训,竭力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加强对官报的控制。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中央集权控制文化宣传导向。宋代“邸报”就是宋朝的官报,从唐朝时期出现的官报到了宋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由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的制度,是宋代报纸的一大特点。

宋朝仍有进奏院,但新闻传播情况有了发展和变化。宋朝时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进奏官由朝廷委派。当时行政单位,全国分为15个路,路下设府州、军、监等行政单位,朝廷直接任命150名进奏官,分管各州奏报。

上都进奏院属宋代中书、门下、尚书三个最高行政机关中的门下省领导。一方面加强了新闻发布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更加严格控制了发布新闻的内容。与

唐代官报相比,宋代把由各地方当局自行设置的进奏院自行发报改为由中央政府中枢部门统一发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央集权的表现。另外传播形式也不相同:宋代的中央官报直接传送到京城以外的路、州等地方行政单位。这样,传播的范围扩大了,速度加快了,时效性也增强了。到了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封建官吏和士大夫阶层,一般地百姓是很少有机会看到官报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受众与今天各不同。

为了加强对封建官报的控制,宋王朝还制定了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经过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增减。宋朝的邸报已经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御用媒体,此后各朝均有官报,但其内容与形式均长期僵化不变,这与其封建专制有极大的关系。

唐朝报纸均为手抄形式,那么宋代邸报是否是印刷的呢?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宋代的印刷业已经相当发达了,除了雕版印刷以外还发明了活字印刷,这都为印刷邸报奠定了物质的基础。

宋王朝严厉控制邸报的内容和发行,禁止一切有损其统治地位的舆论传播,这也是封建专制政体的惯用手段。出现了一种冲破限制的新闻传播媒介“小报”。“小报”与邸报一样,小报也没有报头和固定的称呼。小报是当时民众对这类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小报自宋代产生后,直到清代,一直是民众获得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小报虽然是一种比封建官报更具有新闻特征的传播媒介,但其内容仍没有超出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范畴,是邸报的一种补充。小报没有自己的言论,而且受到官方的查禁,连续发行往往不能保证。因此其业务仍处于原始状态。

元朝中断了宋代的邸报抄传制度。根据资料记载,元代没有中央统一发布的封建官报。

1368年明朝建立,明统治者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及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立三司等措施强化中央集权明代恢复宋朝邸报抄传制度,但不

设立进奏院,主要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封建官报的传发,负责官报的传发机构主要士通政司。此外,还有六科和提塘参与此事。明王朝对掌管朝廷政事信息传发部门的重视,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其对于舆论的严格控制。明代官报有多种称谓,如“朝报”、“邸报”、“鈔报”、“阁鈔”、“除目”、“京报”等,但邸报仍为习惯称谓。

与宋代相比,明朝邸报在内容上并无实质变化。明中叶以前,邸报的抄传基本上还是以手书形式。明代末年邸报在形式上有一重大发现,即活字印刷。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的重大发现。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进一步加强了郡主专制。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派来亲信,加强皇权。清末年间出现一批近代化政府官报,这种政府官报最早是 1902年12月25日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这批官报与清代邸报相比,内容扩大了,形式叶活泼了一些。以后又有《南洋官报》、《安徽官报》、《湖北官报》、《江西官报》等,1906年清政府在北京出版了《政府官报》。其宣称它所刊登的谕旨在“官报所到之日,即作为奉旨日期”。

明朝中叶以后,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传抄部分邸报内容,公开出售,出现了以“送邸报为业”、“博锱铢之利”的民间“抄报行”。这就产生了在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京报》。

明清《京报》前后出版了四百余年。由于封建王朝的严厉控制,其内容与形式无甚变化。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随之国人自办的新式报刊亦竞相出台。这些以西方大众报纸为模式的近代化报刊给上千年僵化不变的中国古代报纸以致命的冲击。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京报》相形见绌,终于在辛亥革命后不久消失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同时也迫使不得不扩大新闻活动的范围和规律。因此,社会的新闻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决定了新闻的需要,新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活动的发展。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需要与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