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总之,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海口海港中学王建中(市拔尖人才,高级教师)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如: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还有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2)传统建筑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如北京菊儿胡同等。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3)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古代文学(诗经)、传统戏曲(京剧、评剧、豫剧、昆剧等)、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3)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贵和”思想与今天的和谐社会,“浩然正气”与今天的讲正气等3、传统文化的特征(1)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的,要把握好传统文化“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4、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3)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继承传统文化的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发展。
考点:3.传统文化的特点(注意区分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习俗----春节的变化----春联换成红灯笼, 餐馆吃年饭……传统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考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影响)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则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有双重性。
③传统文化会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影响,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谁也不能不面对它的影响。
A.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B.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之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1、含义:传统文化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注意: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一定要把握传统文化其“变的绝对性”与“不变的相对性”的关系。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差异,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影响: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②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是双重的,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二、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该自觉加以改造与剔除。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传统虚无主义,二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和保守主义。
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4.0: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温馨寄语: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高二《文化生活》学案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预习导航一、传统文化的含义1、含义2.如何理解?二、文化的继承性1.文化继承的重要性。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①传统习俗的含义:②传统习俗的地位:③传统习俗的的意义:我国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保存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精华,在维系中华民族成员间相互理解与信任、促进民族聚合力,以及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2)传统建筑的继承①我国的建筑分成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利城市建筑几大部分,这些建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都表现出自身的特色或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传统建筑的地位:(3)传统文艺的继承①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它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中国传统文艺的地位:(4)传统思想的继承①传统思想的内容:②传统思想的地位:三、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把握文化的继承性,弄清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是理解相对稳定性并不等同于固定不变,稳定性是相对的。
【教材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
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吉老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和衰落,唯独中国文化既未中断过,也未停止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型的文化。
这种形态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得中国农民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
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己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
四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
这种“和”主要包括自我身心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方面的内容。
2010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

√ 、继承性 A
C、稳定性
B、积累性 D、民族性
3.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3.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 、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 、 、(08广东18 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 08广东18) 4 、(08广东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 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 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 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 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对民族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个人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 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 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09广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 (09广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广东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 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衡》 。(《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沦衡》)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 ②③ 已欲立而立人, 【解析】“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 解析】 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 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 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 原则; 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原则;“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大意 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 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才能 不多的人,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 不多的人,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②句是对 人的基本要求;②③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人的基本要求;②③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文化传承的两个方面继承与发展 PPT

• 然而这一切却不足以让女子十二乐坊“享誉”内地,有关 争议依然堆街填巷。
传统 文化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文化 传承
文化传承的内涵
参考:技术在推动凉茶文化的发展。 还有社会制度的更替、思想运动。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 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 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 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 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 想武器。
• 她们着装性感时尚、站立表演,将拉丁、爵士和摇滚融入 古典之中;
• 她们在国外获得空前成功,在国内却遭到骂声一片。
• 2001年6月,13名分别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等著名艺术院校的女孩组成了女子十二 乐坊。她们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 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线琴等中国乐器。
自身因素 理论联系: 思想运动是一种文化活动
自身因素 理论联系: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其中一种形式
2006年,广东凉茶被正式认定为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拥有获得认证 的33个配方的企业,包括广州王老吉药业 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黄振龙凉茶有限公司、 广州养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
1996年冬天,广州黄 振龙凉茶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到1998年,公司已有 几十家店,到2003年,增 加到500多家。从不足100 平方米到1万平方米,工 厂3次迁址。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区别 2、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的联系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继承与文 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的含义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社会制度的变革
文化在继 承中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 的因素
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影响文化发Biblioteka 的重要因素• 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 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 发展
3、教育因素-教育方式的变革
1、特点: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异同点
比较 文化传播 文化继承
区 侧重 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 别 间 原因 文化具有多样性
纵向---同一国家的 历史与现实之间 文化具有继承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的关系 (1)区别: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 确态度,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 化的继承、发展 (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是“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
4.2文化在继承中 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文化继承的含义:
文化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 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 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 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辨析: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 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 展。 • 题目观点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 学的。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构成并留存在现实生活中的、具备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文化的继承性: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今天的文化,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把握住含义、地位、促进作用等)①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关键标志③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承继——深刻影响着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2、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影响(1)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稳定性(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3)传统文化应当与时俱进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①一个国家,只有发展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可以赢得民主自由全面的发展(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文化在承继中发展(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在承继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承继(这就是文化的发扬)(3)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影响文化的关键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3)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在文化发扬中(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2)教育在文化发扬中将产生越来越小的影响1、宏观把握本课内容本课讲诉的就是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我们先必须明晰传统文化的含义,晓得传统文化的特点,晓得传统文化具备继承性,掌控传统文化继承性的整体表现,践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承继中发展文化。
本课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为切入点,分析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3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 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 承中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 通过对受教育者的 化 传递给下一代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正确的是
下列对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 下列对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教育具有选择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 文化财富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D.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继承:用中草药熬制,可保健、防病。 继承:用中草药熬制,可保健、防病。 发展:凉茶品种、煮茶工艺。 发展:凉茶品种、煮茶工艺。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 )、重要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 封建王朝 严格的等级标准。 严格的等级标准。 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 年代 确定 子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子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 的影响最大。 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大 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 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与 短发配合;改革开放之后, 短发配合;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 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广博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就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刻的内涵、广泛的影响力在世界上广受好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他涉及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也意味着着中国现代与未来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1.1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开始相互竞争。
其中,儒家被誉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伦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仁”、“义”、“礼”、“智”等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追求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1.2 汉唐时期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汉唐时期,中国文化无论是在社会制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佛教、道教进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在这个时期中,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形式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和创新。
1.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内,文化创新与传统融合开始成为了一个主要特点。
在文化创新方面,可展现于例如李时中、汤显祖、张岱等诗人和文化艺术家。
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华文化的传承使得中国文化在此阶段有效地保持了持续性,且不失为一个庞大的文化瑰宝。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文化重视度的提升与文化万物互通互联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已经被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在其基础上创新,对于实现国家文化的持续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
2.1 文化教育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培养新一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同样具备重要意义。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引言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群体的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和艺术表达方式的集合,是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文化的继承性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并分析如何确保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平衡。
文化的继承性的意义文化的继承性是指对历史上的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存和弘扬的过程。
这不仅是对过去文明的尊重和肯定,更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的继承性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保存历史记忆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的记忆,通过对历史上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使人们对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文化的继承性可以确保人们对过去的经验和智慧不会被遗忘,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借鉴过去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2. 保护民族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反映了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传统观念。
文化的继承性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特色,可以保护并强化民族的特色文化,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 促进社会稳定文化的继承性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精神支柱。
通过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可以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减少社会冲突和分裂。
同时,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提供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文化的发展的重要性文化的发展是指以一定的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文化形态,推动文化的进步和提升。
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性:1. 适应社会变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是不可阻挡的,文化的发展能够使传统文化与新形势相结合,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推动社会不断创新和进步。
2. 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都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经济支柱。
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可以培育新的产业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汇报人:日期:•文化继承性•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目录•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实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结论01文化继承性文化继承性的定义文化继承性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保留本民族或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现象。
文化继承性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筑、艺术品等,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等。
保持民族认同文化继承性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通过传承和保留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继承性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使各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继承性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文化继承性的重要性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将传统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等传递给下一代。
教育传承通过各种仪式和习俗,如婚礼、葬礼、节庆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仪式与习俗通过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推陈出新。
艺术与文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
现代科技手段文化继承性的方式02文化发展文化发展是指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和变革,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文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
文化发展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创新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文化不断适应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全球化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科技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推动了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文化生活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导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知识结构:1.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②③4.传统文化是影响①②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必要性要求)文化继承的含义文化发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因素①②③④重难点点拨:3、文化的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6、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它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
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包含着文化继承,但不等于文化继承。
7、为什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此类问题,应立足于全书的内容,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角度思考。
具体包括:(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6)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8、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解答这类问题,可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回答。
具体包括:(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内容: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1)传统习俗的继承。
(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3、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关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
(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精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要注意克服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生活的影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3)坚持“两个反对”:反对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二)点拨: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具体见《优化方案》P138)2、正确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具体见《优化方案》P139)(三)应用:高考中,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双重影响以及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内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点、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形成本民族的性格、心理、道德等特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对应内容如果能适合社会生活的变迁,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防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准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准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的准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新内容。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②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 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 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
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3、“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 4、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 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
举例 举例
传统 文艺
传统 思想
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 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 道德观念
会徽上打上了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①印章、篆刻和书法体现了中国 的传统文学艺术
②红色表达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 的生命力,代表喜庆、热烈与祥 和,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
汲取营养,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 荣这说明( )
A、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文化具有继承性 C、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 的发展
D、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5、下列对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B、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结构体系独特 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
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党提
出要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事实表明传统文化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③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都能促进社会发展
练一练:
1、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
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些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
是( )
A、文化的继承 C、文化的发展
B、文化的创新 D、文化的交流
2、在传统文化中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
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传 含义
统 表现形式 是什么、各自的地位 文 化 特征 是什么、会区分
的 双重作用 是否与时俱进
继 承
如何正确对待
辩证地看待 重点识记、学会分析
文
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
继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个
承
中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发 展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 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 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 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 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孝”?
《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有它 们精华的一面,但其中包含的许多糟粕同样不 容忽视。比如《三字经》中的“父子恩,夫妇 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 敬,臣则忠”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存在不民 主的思想,如果让现在的孩子接受这种思想熏 陶,无疑会贻害无穷。
文
化
的
第 四 课
继 承 性 与
文
化
发
展
针灸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刺的前身是“砭 术”,砭术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于一万至四千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针具已由石针、骨针、 竹针而逐步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具发展到现在, 经历了铜、铁、银、合金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 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 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百家争 鸣”、西欧“文艺复 兴”
科学技术的发展
思想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 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
大 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 的影响。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 发展方向(决定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连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文化获得了新发展
数字化革命推动了我国 动漫产业的发展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 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 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 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 冲击。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 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 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 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1)传统文化产生 于过去,打上了历 史的烙印 继承性
(2)传统文化带有 自己民族的色民彩族性
(3)传统文化不仅 存在于历史中,而 且存在于现实中
相对稳定性
你能归纳出传统文 化的含义吗?
②在当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习俗 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 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进妨害人的发展的消 极作用。(3分) (3)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 用,洋为中用”。(2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 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2分) ③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求用海纳百川 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 鉴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的原则。(2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在当前发挥着什 么样的作用?
(3)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答:(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①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 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 明的民族性。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等
第二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继承与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 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 同方面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 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形成并保留在现 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含义地位来自代表传统 习俗
传统 建筑
①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产生持久影响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 志 ②凝固的艺术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
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 个重要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 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 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 系又被逐渐推广到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 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 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
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愚孝”,
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
对应练习
1、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①自然环境 ②社会制度 ③科学技术 ④思想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6、孔子的“仁爱”、“天人合一”思想之所以影响两 千多年主要是因为(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儒家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C、孔子后裔及弟子的传播 D、孔子的思想是先进的,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又会呈现新的内涵。 例如 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在我们今天提出的构 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都体现了“和”的思想。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