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螨与变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4・
2∞1.86(4):949-953.
[11]GouwSC,ValldenBergHM,leCessieS。
d02.Treatmentehs.rsc.teristiCSandtheriskofinhibitordevelopment:amuhieenterCOhort
studyamongpreviouslyuntreatedpatientswithgeverehemophiliaA
[J].ThrombHaemost,2007,5(7):1383—1390.
[12]MaorY,CalesP,BashariD,酣a/.Improvingestimationofliverfi-br06isusingcombinationandnewernoninvasivebiomarkerscoring
systems
inhepatitisC-infectedhaemophiliapatients[J].Haemo-philia.2007,13(6):722-729.
[13]PosthouwerD,YeeTr,MakriBM,et02.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ehepatitisCinpatientswithinheritedbleedingdisordel'8:anin.
ternational,multieentercohortstudy[J].ThrombHaemost,2007,5
(8):1624—1629.
[14]PosthouwerD,MakrisM,YeeTT,et“.Progressiontoend・stageliverdifleaseinpatientswithinheritedbleedingdisordersandhepa-
titisC:如international,muhieentercohortstudy[J].Blood,2007,
109(9):3667-3671.
[15]HuG,GuoD,KeyNS。
et越.CytokineproductionbyCD4+TcellsspecificforcoagulationfactorVIIIinhealthysubjectsandhacmo-
philiaApatients[J].ThrombHaemost,2007,97(5):788#94.[16]KoizumiY,Kagey啪S,FujiyamaY,甜a/.RANTES-28GdelaysandDC—SIGN.139CenhancesAIDSprogressioninHIVtypel・in—
fectedJapanesehemophiliacs[J].AIDSResHumRetmviruses,
2007,23(5):713.719.
[17]GhoshK,JijinaF,ShettyS,d甜.Fimt.timedevelopmentofFⅦinhibitorinhaemophiliapatientsduringthepostoperativeperiod
[J].Haemophilia。
2002,8(6):776-780.
[18]SchneidermanJ,RubinE,NngentDJ,et甜.Sequentialtherapywithactivatedpre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sandrecombinantFVIIa
inpatientswith∞verehacmophiliaandinhibitors:updateofour
previousexperience[J].Haemophilia,2007,13(3):244-248.
收稿日期:2008-09-23侈回日期:2009-02・15
尘螨与变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胡传翠△(综述),李朝品(审校)
(皖南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安徽芜湖241000)
中圈分类号:113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07-1054-03
摘要: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之一,随着住房缺少通气,湿度增加导致更多的住所遭受螨患。
世界范围内的多方面研究已经证实,尘螨暴露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等变应性疾病之问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从尘螨变应原,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以及防治的研究现况予以综述。
关键词:尘螨;变应原;交应性疾病;防治
StudyDevelopmentofHouseDustMitesandAllergicDiseasesHU‰捌,12蕊∞-p打移(脚-,咧ofParasitology,WannanMedicalCollege,Wuhu241000,China)
Abstract:Housedustmiteisoneofthemostcommonandimportantindoorallergens.Duringreoentyearsmoredwellingshavebecomeinfested,mostlikelyasnresultofincreasedindoorhumidityduetore.-ducedventilation.Multiplestudies,conductedworldwide,haveshownstrongassociationsbetweenexposuretohousedustmiteallergensallergicdiseasesasasthma.allergicrhinitisandallergicdermatitis.Thispaperre・viewsthecurrentresearchpmgreesonhousedustmitesfocusingontheallergens,therelationtoallergicdis—eal℃sandprevention.
Keywords:Housedustmites;Allergens;Allergicdiseases;Prevention
尘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真螨目,麦食
螨科,是现代屋宇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与人类的
卫生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长期接触尘螨或一次
性接触大量尘螨都有可能导致变应性疾病…,如过
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由于尘螨的
易致敏性和广泛分布性,导致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
迅速增加,严重降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
就尘螨与变应性疾病的有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尘螨的基础研究
1.1尘螨的生态尘螨形态微小,体壁薄,调节体
内温度的能力较弱,又主要依靠皮肤呼吸,所以外界
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和尘螨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
的关系。
其生长繁殖的最佳条件是相对湿度为
80%,最佳温度为25—30。
C。
尘螨孳生场所广泛,包
括储藏物、中草药、人类居住场所和工作环境。
有报
道,家庭灰尘中尘螨检出率为92.83%,其中床垫灰尘
中尘螨的孽生密度高达11849只/g灰尘,枕头灰尘的
尘螨密度为11471只/g【21。
1.2尘螨变应原尘螨是一个庞大的类群,种类繁多,发布广泛,但能引起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包括粉尘螨、屋尘螨、热带无爪螨,梅氏噬霉螨、腐食酪螨、粗脚粉螨、家食甜螨等。
其中以屋尘螨和粉尘螨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最大。
尘螨变应原包括螨体、螨蜕下的皮、死亡
螨体的裂解物及活螨的排泄物、分泌物等。
尘螨变
应原成分复杂,就目前证实约含有30种以上。
自
从Thomas克隆表达出DerPl以后,已陆续发现2l
组变应原,其中1、2、3、9、1l、14、15组变应原是结
合IgE的主要组分,而11、14、15组属于相对分子质
量较高的变应原"J,最近研究表明,有较高的IgE
结合活性,4、5、7、8组变应原则可调节IgE结合能
力,第10组变应原则有可与不同种变应原交叉反
应的特性HJ。
尘螨第l组变应原(Derfl,DerP1)
和第2组变应原(Derf2,DerP2)是研究得最多的
主要变应原,主要具有半胱胺酸蛋白酶和溶菌酶活
性。
这些变应原一旦被人体接触,可引起多种变态
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
炎等。
2尘螨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尘螨变应性疾病是由人体吸人或接触尘螨变应
原引起的I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
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rE类抗体应答。
万方数据
IrE具有较强亲细胞性,可高亲和力地结合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的IrEFc受体,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当再次进入机体后,与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re分子结合,并触发该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分泌增加等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在粉尘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IrE介导、T细胞依赖的炎性反应机制也起了主要作用,表现为变应原特异性Th2细胞因子的明显升高及Thl/Th2细胞因子比例的下降。
尘螨变应原可引起Th2细胞增殖,一方面抑制了-11ll细胞的增殖,Th2产物能促进抗原特异性IgE的产生,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增殖,启动和维持变应性炎性反应”J。
3尘螨性变应性疾病
3.1变应性哮喘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早在1662年Helmont首先提出了接触尘埃可致哮喘发作的研究结果,1964年Voorhorst旧1首先对屋尘变应原的由来进行了研究,并肯定了尘螨与哮喘患者对屋尘过敏的关系。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螨是儿童和成人哮喘发展的危险因子:在阿拉伯…,对151例哮喘患者做变应原皮肤检验发现,屋尘螨变应原和粉尘螨变应原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7%、84%,其次是猫毛、蟑螂。
而且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反应强度密切相关。
尘螨变应性哮喘发病率与暴露的尘螨变应原的浓度也存在密切地关系。
有报道,哮喘患者暴露过量的螨性变应原后2h,哮喘就会发作¨J。
Wickens等p1对亚太平洋地区7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哮喘发作次数、症状和尘螨暴露均成正相关。
韩国的Yoo等【l钊在对715例10—16岁的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出生在尘螨水平高的8、9月,与其他月份相比有明显差异(P=0.037)。
对尘螨过敏的儿童和成人,控制居住环境的尘螨变应原后,哮喘发生明显逆转,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气道炎症和和高反应性均减少。
方宗君等¨u对43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37±zo)岁]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在采用控制措施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2例)的哮喘发作天数、症状、用药评分和早晚呼气流速峰值均有明显改善,血清总IrE含量下降(由1.6降至0.6mg/L)。
3.2尘螨变应性鼻炎研究表明,尘螨是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变应原。
Kidon等[121对20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实行皮肤点刺试验发现,尘螨变应原阳性率达97%。
长期频繁暴露尘螨变应原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和鼻分泌物中的白细胞介素16的含量明显
・1055・
高于其他过敏性鼻炎,这是一种对CD。
+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同时又能活化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粒细胞。
活化的嗜酸粒细胞产物诱导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变态性炎性反应。
而且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还会释放多种蛋白水解酶,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13|。
研究发现,尘螨作为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变应原,可通过长期诱导鼻黏膜炎症,进一步在发展为鼻息肉中起作用¨“。
对同时患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25例尘螨过敏患者采用标准化尘螨粗提浸液免疫治疗3年后,通过鼻炎和哮喘症状积分、血清及鼻分泌物中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胰蛋白酶含量、支气管激惹试验、鼻炎和哮喘用药积分4种方法评估,Marcucci等¨副发现,症状积分持续改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和胰蛋白酶的含量明显降低、鼻炎和哮喘用药积分下降。
同时,激素气雾剂、B:激动剂及抗组胺药用量持续减少。
因此,标准化的脱敏治疗不仅可使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和间歇性哮喘症状改善,降低气道反应性,同时减少哮喘和鼻炎用药。
3.3尘螨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0%,尘螨是过敏性皮炎最重要的变应原之一。
患者对尘螨的过敏程度与过敏性皮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尘螨引起过敏性皮炎的途径有2个:①直接通过皮肤引起;②通过吸入尘螨变应原也可引起过敏性皮炎。
在许多过敏性皮炎患者中往往有其他的过敏症状,如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
Huang等¨刮通过用尘螨变应原皮肤贴片诱发大鼠过敏性皮炎模型发现,除病变皮肤局部聚集大量的CD。
+、CD。
+T淋巴细胞,Th2细胞呈优势表达等典型免疫变态反应外。
对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还观察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等神经肽的数量上升,并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提示同时存在神经源性感染。
二者相互作用同时参与到变态反应性疾病中。
随后又观察到大鼠并发有肺部过敏性感染和气道高反应等症状。
说明皮肤暴露在初发尘螨过敏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控制尘螨的接触对预防此类疾病有帮助。
为了评价尘螨浸液脱敏治疗在儿童过敏性皮炎临床表现的作用,有学者对33例尘螨过敏的过敏性皮炎患者进行了1年的临床研究。
临床评价采用过敏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指数。
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过敏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指数显著下降(P=0.0007)【I71。
说明尘螨浸液脱敏治疗能够大大减轻过敏性皮炎的病情。
万方数据
・1056・
4尘螨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性
当两种变应原分子在蛋白质结构上高度同源时,它们之间可能有相同的抗原决定族,对其中一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就可能对另外一种变应原过敏,这就是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性。
变应原的交叉反应性常常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应原都有交叉反应性存在。
两个蛋白质之间结构高度同源,则产生交叉反应性的可能性就大。
多方研究表明肌源性球蛋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是尘螨变应原和其他变应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基础¨“。
4.1尘螨过敏与其他螨类过敏尘螨的交叉过敏多数发生在粉尘螨和屋尘螨之间。
Derf1和DerPl均能诱导交叉反应和种属特异性抗体。
针对Derf2和DerP2的IgE抗体几乎完全交叉反应。
Der10为尘螨原肌球蛋白,Derf10和DerP10有98%的同源性,它们存在交叉反应是肯定的。
尘螨属中,D.si—boney存在于热带及亚热带;尽管人们推测对尘螨过敏的瑞典人未暴露在D.siboney环境中,但是,这些患者对D.siboney点刺试验均为阳性。
因此,对于D.siboney的共同过敏似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反应的原因主要可能是交叉反应。
在瑞典,D.siboney与其他3种尘螨(粉尘螨、户尘螨、小角尘螨)有强烈的交叉反应性,交叉反应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5×103、62×103、37×103和30×103[19]。
4.2尘螨过敏与食物过敏尘螨变应原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变应原的交叉反应可导致或加重食物过敏(如虾、蜗牛)。
尘螨过敏的患者进食蜗牛可能产生严重症状:哮喘、过敏性休克、全身性荨麻疹和(或)颜面部水肿。
有报道,正在接受尘螨免疫治疗的患者进食蜗牛后,出现全身寻麻疹、呼吸困难和口唇部瘙痒水肿,在以前接受免疫注射的部位也出现类似地过敏现象c20J。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粉尘螨和蜗牛的IgE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4.3尘螨过敏与其他过敏尘螨变应原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变应原的交叉反应,除了导致或加重食物过敏(如蜗牛、软壳壳动物)外,还可导致吸入过敏(其他螨和蟑螂)、对摇蚊或某些线虫过敏和局部皮肤反应(如疥疮)。
Johansson等忙川曾报道2例粉尘螨过敏患者被亚洲大颊鼠咬伤后出现全身性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打喷嚏,研究显示可能是由于尘螨变应原与大颊鼠唾液变应原发生了交叉反应引起的。
5尘螨变应性疾病的防治
减少尘螨和尘螨变应原是预防尘螨变应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可采用化学和物理杀螨。
室内应该经常清洁除尘,用高于60℃的热水浸泡8min即可杀死80%的螨虫,如添加杀虫剂则基本可全部消灭。
也有报道,使用真空高效吸尘器也可明显减少尘螨及其变应原的浓度。
变应原疫苗治疗变态反应是迄今惟一的病因疗法陋J。
可采用尘螨变应原浸液进行的脱敏治疗,主要是通过提高患者对尘螨的耐受性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LoweLA,WoodcockA,MurrayCS。
eta1.LungFunctionatAge3Years:EffectofPetOwnershipandExposuretoIndoorAllergens
[J].ArchPediatrAdolescMed,2004,158(6):996-1001.
[2]李朝品.医学蜱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48.249.
[3]谢建厶,温廷桓.尘螨变应原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4,21(3):111—114.
[4]张豪综,郑小英.尘螨丰要霞组变应原的研究现状[J].国际医学寄牛虫病杂志,2006,33(4):215-220.
【5】JarmanER,TanKAL。
LambJR.TransgenicmiceexpressingtheTcellantigenreceptorspecificforanimmunodominantepitopeofa
majorallergenofhousedustmitedevelopallasthmaticphenotype
onexposure
ofthe
airways
toallergen[J].ClinExperAllergy,2005,35(17):960-969.
[6]VoorhorstR.1samiteDermatophagoidessptheproducerofthehousedustallergen[J].AllersieAsthma,1964,10(5):329—335.[73KoshakEE,FRCPSC.IsEMediatedSkinTestReactivitytoIndoorAllergensCorrelateswithAsthmaSeverityatJeddah,SaudiArabia
[J].IntJAsthmaAllergyImmunol,2006,5(1):214-218.
[8]谭毅,温廷桓.巾螨性变态反应疾病的流行病学几特异性疫苗治疗[J].广两预防医学,2001,7(3):180一183.
[9]WickensK。
BruyneJ,CairoM,eta1.Thedeterminantsofdustmiteallergenanditsrelationshiptotheprevalenceofsymptomsofasth-
InnintheAsia—Pacificregion[J].PediatrAllergyImmunol,2004,
15(1):55-61.
lOYocY,YuJ。
KangH,eta1.Birthmonthandsensitizationtohousedustmitesinasthmaticchildren[J].Allergy,2005,60(10):1327一
1330.
[11]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控制尘螨孽声对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1):
685-689.
[12]KidonMI,SeeY,GohA,eta1.Aeroallergensensitizationinpediat-fieallergicrhinitisinSingapore:Isair—conditioningafactorinthe
tropics?[J].PediatrAllergyImmunol,2004,15(4):340—343.【13】KarakiM,DobashiH,KobayashiR,eta1.ExpressionofInterleu.
kin-16in
AllersieRhinitis[J].IntArchAllergyImmunol,2005,138(1):67-72.
[14]夏寅,朱利相.变应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6,20(2):73-75.
[15]MarcueciF,SensiL,DiCaraG,eta1.Three-yearfollow.upofclin-icalandinflammationparametersinchildrenmonosensitizedto
mitesundergoingsub・lingualimmunotherapy[J].PediatrAllergy
lmmunol,2005,16(6):519-526.
[16]HuangCH,KuoIC,XuH,eta1.Miteallergeninducesallergieder-matitiswithconcomitantneumgenicinflammationinmouse[J].J
InvestDermatol,2003,121(2):289-293.
[17]WergelT,BreuerK,RucffF,eta1.Usefulnessofspecificimmuno-therapyinpatientswithatopicdermatitisandallergicsensitization
tohousedustmites:amulti・centrefandomizde.dose-responsestudy
[J].Allergy,2006,61(2):202-205.
[18]AyusoR.ReeseG,Leong.KeeS,eta1.MolecularBasisofArthro-podCross-Reactivity:leE-BindingCross-ReactiveEpitopesof
Shrimp,HouseDustMiteandCockroachTropomyosins[J].Int
ArchAllergylmmunol,2002,129(1):3848.
[19]SideniusKE,HallasTE,PoulsenIX.Allergencr085.reactivitybe.tweenhouse—dustmitesandotherinvertebrates[J].Allergy,2001,
56(10):723-733.
[20]PeroniDG,PiacentiniGL,BodiniA,eta/.Snailanaphylaxisduringhousedustmiteimmunotherapy[J].PediatrAllergyImmun01.
2000,lI(4):260-261.
[21]JohanssonE.AponnoM。
LundbergM,eta1.Allergeniccross.reae.tivity
betweenthenematodeAnisakis
simplex
andthedustmites
Aeamssilo,Lepidoglyphus
destructor,Tyrophagusputreseentiae,andDermatophagoidespteronyssinus【J].Allergy,2001,56(7):
660-666.
[22]王慧勇,李朝品,粉螨危害及防制措施[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5):403-405.
收稿13期:2008-09-27修回13期:2009-02—12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