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完整word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英文全称: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一、简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二、判断方法1、曲线判断法2、类比判断法3、经验判断法(家庭普及率推断法)4、销售量增长率法5、比率增长判断法三、具体阶段1、引入期指产品从设计投产直到投入市场进入测试阶段.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介绍期。
此时产品品种少,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无人实际购买该产品.生产者为了扩大销路,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
该阶段由于生产技术方面的限制,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反而可能亏损。
2、成长期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并且打开了销路。
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
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
3、成熟期指产品走入大批量生产并稳定地进入市场销售,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
创新管理办法
附件中信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办法(1.0版,2014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行产品创新管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全行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监管法规以及《中信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我行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品创新是指我行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的全新产品研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等产品管理行为,具体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
第三条产品创新管理原则(一)依法合规,风险可控。
全行产品创新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开展,对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并在上线前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和监管报备程序。
同时,应在上线后加强风险监控,并视情况适时追加风险缓释及控制措施。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全行产品创新应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和目标市场,重视客户体验,注重开发效率。
(三)综合效益最大化。
全行产品创新应在上线前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全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时效性。
全行产品创新应注重时效性,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工作,安排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全行产品创新工作的时效性。
(五)操作流程明确,产品核算清晰。
新产品上线前,应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会计处理办法及分产品核算规则,并在后台操作、员工培训、营销推广、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保证推向市场后产品效益可计量、运营高效率和客户服务高质量。
(六)动态更新改进。
新产品上线后,应及时跟踪客户和市场反应、销售及业务运作情况等,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一级分行。
第二章创新产品的范畴及分类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具体包括:(一)全新产品,指从未向外部客户提供过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业务中新增的用于投资和交易的金融工具。
产品设计管理办法
产品设计管理办法产品设计管理办法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提升产品设计管理水平,推动产品创新发展的基本法规。
2024年试行版的产品设计管理办法对产品设计的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和后期评估等阶段进行了详细规定。
本文将对产品设计管理办法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企业产品创新和发展的影响。
一、前期策划阶段在前期策划阶段,企业需要明确产品设计的目标、范围和要求,形成产品设计的初步概念。
试行版的管理办法要求企业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为产品设计奠定基础。
同时,办法要求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这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中期实施阶段在中期实施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前期策划的结果,进行产品设计的具体实施。
试行版的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在实施阶段,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确保产品设计的顺利进行。
此外,办法还要求企业要加强团队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的执行能力和效率,确保产品设计按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后期评估阶段在后期评估阶段,企业需要对产品设计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试行版的管理办法要求企业形成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针对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产品设计。
此外,办法还要求企业要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用户对产品设计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这使得产品设计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动企业产品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2024试行版的产品设计管理办法对企业产品创新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和后期评估等阶段的规定,办法明确了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职责和要求,加强了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提高了产品设计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产品研制管理制度
产品研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产品研制过程,提高研制效率,保障研制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研制项目,对公司研制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三、研制管理机构公司设研制管理部门,负责统筹产品研制工作,审核项目计划,协调资源分配,督促进度执行,提出研制建议。
四、研制项目立项1、项目立项申请研制部门提出项目立项申请,包括项目名称、背景分析、研制目标、预期效益等内容。
2、立项审批立项申请经研制管理部门初审,符合条件的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3、立项通知经领导审批通过的项目,领导部门发出立项通知,确定项目负责人,成立项目组。
五、项目管理1、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组在立项基础上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研制目标、工作内容、时间节点、资源配置、风险预测等。
2、项目实施项目组成员按照项目计划开展实施工作,项目负责人进行跟踪监督,确保进度按计划执行。
3、问题及时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做好记录,防止问题积压。
4、进度把控项目组根据计划进度进行进度把控,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确保进度达标。
5、成果验收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六、资源分配1、人员配置研制项目根据需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确保项目专业性。
2、资金管理研制部门根据项目需求合理分配研制经费,做好预算与监控工作。
3、设备物资根据研制需要,合理配置设备和物资,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七、成果保密1、研制过程中所得成果属于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向外部透露。
2、项目组成员签署保密协议,不得将项目资料外传,严禁泄露研制机密。
3、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公布,如有专利侵权行为,公司将依法处理。
八、项目总结1、项目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形成研制报告,包括项目经验、创新点、不足之处等内容。
2、总结报告经研制部门审核后,上报公司领导,作为研制质量评价参考。
九、改进完善1、制度执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领导,做好记录,提出改进措施。
2、研制管理部门定期对研制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引言概述: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产品规划是指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功能、特性、定位以及开发、推广等相关策略的过程。
而产品线规划则是在产品规划的基础上,将产品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策略。
本文将从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品规划1.1 定义:产品规划是指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和评估,确定产品的功能、特性、定位以及开发、推广等相关策略的过程。
1.2 重要性:1.2.1 市场导向:产品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2 产品创新:通过产品规划,企业能够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1.2.3 资源整合:产品规划能够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成本。
1.3 实施方法:1.3.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为产品规划提供依据。
1.3.2 产品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产品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明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3.3 策略制定:制定产品开发、推广、定价等相关策略,确保产品能够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二、产品线规划2.1 定义:产品线规划是在产品规划的基础上,将产品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策略。
2.2 重要性:2.2.1 市场覆盖:产品线规划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扩大市场覆盖面。
2.2.2 品牌价值:通过产品线规划,企业能够打造强大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
2.2.3 资源共享:产品线规划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3 实施方法:2.3.1 产品分类: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用户需求等因素,对产品进行分类,形成产品线的框架。
(word完整版)企业管理创新案例与分析
企业管理创新内涵及案例分析管理型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这个概念不仅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创造性,要求管理创新要在观念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资源整合方式,而且又强调了管理系统的新颖性和有效性。
只新而无效不是管理创新的目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一、管理创新的背景首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管理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其次,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都需要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竞争,比竞争对手以更快速度响应顾客全方位的需求,这就不仅要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
国外的许多创新型企业,如微软、惠普、3M、三星等,以及我国少数领先企业,如海尔、宝钢等,都已开始了转向创新管理新范式的实践探索。
例如,韩国三星近年来实施TPI/TPM(全员劳动生产率创新/管理),使得自身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宝钢近年来开展了“全员创新”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二、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途径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变化,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机制,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范式,以适应和创造市场,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至少应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内容。
1、管理理念创新为实现理念的创新我们必须要做以下转变: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要从是否遵循长官意志转变为综合效益的完成量;管理的内容要从管理方式是否需要强化、管理形式是否需要更加严格转向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于资金、人才、时间、物质的使用效率的实质性控制;管理方式要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转向基于广泛咨询的、遵循决策程序的科学管理,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管理的机制要从对企业员工的形式化约束转向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管理的目的要从单纯完成企业利润目标转向对内维持和谐稳定的一致性,对外增强持续不断的适应性;管理的心态也要从追求一劳永逸转向动态和持续创新.凡此种种,都是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管理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管理理念的创新重在用新的策划、新的技巧、新的形式打破陈旧平衡,敢于标新立异,贵在围绕社会效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形成管理特色.2、战略创新经营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谋划。
(完整word版)国科发火〔2016〕32号-认定管理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二)协调、解决认定管理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
第七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研究提出政策—2—完善建议;(二)指导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处理建议;(三)负责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备案管理,公布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核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四)建设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产品创新管理办法产品创新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为了有效地管理产品创新过程,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创新管理办法。
本文将探讨产品创新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操作流程。
一、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在产品创新之前,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企业可以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确定产品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
二、创新团队组建产品创新需要跨部门的协作和团队的共同努力。
为了形成高效的创新团队,企业应该根据项目需求,选派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人员组成团队。
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良好沟通合作能力。
企业应该为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创新管理流程产品创新的管理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需求定位、创新策划、创新研发、市场验证和产品推广。
首先,通过需求定位明确产品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然后,制定创新策划,包括制定详细的创新计划和时间表。
接下来,进行创新研发,包括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原型开发、试制等环节。
在创新研发完成后,进行市场验证,通过市场测试和用户反馈来评估产品的市场潜力。
最后,对成功的产品进行推广,包括市场推广、销售培训等,确保产品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
四、创新评估和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创新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
创新评估主要包括技术评估、商业评估和风险评估等方面。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对创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有效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五、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激发和激励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和非物质奖励两方面。
物质奖励可以是奖金、股权激励等,非物质奖励可以是晋升、荣誉、知识分享等。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标题: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引言概述: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的概念入手,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匡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
一、产品规划的重要性1.1 确定产品定位:产品规划可以匡助企业明确产品的定位,包括产品的定位目标、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
1.2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产品规划,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
1.3 促进产品创新:产品规划可以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产品线规划的重要性2.1 实现产品组合优化:产品线规划可以匡助企业实现产品组合的优化,确保产品线的产品互补性和完整性。
2.2 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产品线规划,企业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
2.3 降低市场风险:良好的产品线规划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减少产品线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三、产品规划的实施方法3.1 市场调研: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为产品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2 制定产品规划方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产品规划方案,包括产品定位、产品特点和推广策略。
3.3 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规划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规划,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四、产品线规划的实施方法4.1 分析竞争对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线,了解市场格局和竞争状况,为产品线规划提供参考。
4.2 确定产品线定位:在分析竞争对手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线的定位,包括产品线的主打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4.3 统筹资源配置:在产品线规划中,企业需要统筹资源配置,确保产品线的产品互补性和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降低市场风险。
(完整word版)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应对措施
4。
7 关键工序的控制4.7.1 根据工序控制特点,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和浆纱工序为关键工序。
4.7.2 关键工序除达到一般工序的要求外,应在关键工序的薄弱环节设立工序质量管理点,以确保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
4。
8 管理点的控制4。
8。
1 除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管理点外,在过程控制中,如发现其它工序的薄弱环节,也应设立质量管理点.4。
8。
2 按《质量管理点管理规定》的规定,操作人员对工艺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连续监控,并做好监控记录。
4.8。
3 生产技术处每月对质量管理点进行一次检查,并实施考核.新产品开发现状及应对措施新产品广义的讲是指使用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等的产品。
而我厂的新产品指厂级的新产品即本厂以前未生产过的品种,包括未使用过的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也包括未生产过的不同规格的纯棉产品.即指狭义的新产品。
新产品的开发指企业从事新产品的研究、试制、投产以更新或扩大产品品种的过程,一般程序是:①调查研究阶段,包括提出新产品试制方案和市场预测,②样品设计、试制和定型阶段,③产品的投产和工艺准备和小批试制阶段、④正式生产阶段。
我厂新产品开发的现状:产品开发的程序也同上所述。
但产品市场调研、新产品信息的搜集及对信息的论证、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等由销售公司来完成。
销售公司认为有开发价值的产品信息交生产技术科进行试生产,最终拿出试制样品供市场进行选择。
当然,产品开发人员也对纺织市场信息进行搜集,这主要依靠相关资料介绍,认为如果有市场开发价值,报经相关人员论证后进行试制,以供市场选择。
但更多的是分析销售人员提供的样品。
当然,生产技术科研发人员由于与市场前沿联系不够密切,产品的信息价值不是太大,即使开发出来的产品也不一定被市场所接受。
另外,市场上所需的新产品多为新、奇、特及功能性面料,由于受本厂前纺供应设备的限制,很难生产其他非棉产品,否则、生产供应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目前新产品的开发可以说不是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
(完整word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版本使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17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000-2017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可持续竞争优势4.1总则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坏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坏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坏境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外部坏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完整word版)多项选择题--自考市场营销策划整理
多项选择题1。
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ABD)A.撇脂定价策略 B.渗透定价策略C.竞争定价策略 D.满意定价策略E.分级定价策略2.企业对销售人员进行激励的方式主要有(ABCDE)A.组织气氛B.销售定额C.正面鼓励 D.参与式管理E.教育培训3.企业可供选择的产品差异化策略包括( ABCD )A.形象差异化 B.服务差异化C.人员差异化D.产品实体差异化E.价格差异化4.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文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BCDE )A.社会组织B.风俗习惯C.宗教信仰D.价值观念E.语言5.谈判的策略主要包括( ABCE )A.合作型谈判策略 B.进攻型谈判策略C.防守型谈判策略 D.妥协型谈判策略E.混合型谈判策略6.策划的构成因素包括( ADE )A。
目标 B.点子C。
决策 D.信息E。
创意7.成功、有效的市场细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CD )A.差异性B。
可衡量性 C.可进入性 D。
效益性 E.有序性8.企业评价一种产品项目在市场上是否还有生命力常用的指标有(ABCDE )A.产品的行业销售增长率 B。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C。
企业产品的市场相对占有率D。
企业战略目标 E.利润率9.企业在进行品牌归属决策时,在品牌使用上可供选择的有( ABC )A.制造商品牌 B。
中间商品牌C。
综合品牌 D.个别品牌E。
分类品牌10.从价格制定的不同依据出发,定价方法可以分为( ACE )A.成本导向定价 B。
投资回收定价C.需求导向定价 D。
理解式定价E。
竞争导向定价21。
市场营销策划的特点有(ABCD)P7A。
目的性 B.战略性C。
动态性 D.可操作性E.无形性 22.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有(ABCD)P58 A.购买者的广泛性 B。
需求的差异性C.非专业性 D。
需求波动性较大E。
需求波动性较小23.在寻求市场机会时,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的方法有(ABCDE)A。
询问调查法 B。
德尔菲法C.召开座谈会法D。
产品研发管理办法
附件产品研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行产品管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我行各部门职责及相关管理制度,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品研发是指我行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的标准化产品、创新产品研发和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等产品管理行为,具体包括产品立项、需求发起、产品研发、开发测试、投产上线和后评价等阶段。
第三条产品研发管理原则:(一)产品依法合规,全面风险评估。
产品创设应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开展,涉及监管报备的应按监管要求完成报备手续。
产品立项前应开展全面风险分析,并形成风险管控措施,上线后进行风险监控。
(二)成本效益导向,资源合理配置。
创新类型的产品立项前应测算成本和收益,保证综合效益最大化,不产生收益且不属于政策法规要求具备的产品,原则上不予立项。
产品创设时应定义明确的客户群体和目标市场,确保资源效能最大化。
(三)业务流程明确,运营方式清晰。
产品创设时,应明确产品的业务逻辑、会计处理和系统交互流程;产品上线前应形成管理制度,并在操作说明、培训手册、营销推广、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确保推向市场后产品效益可计量和运营方式有时效。
(四)全程管理评价,具备退出机制。
新产品上线后,应按周期落实后评价工作,跟踪客户和市场反应、销售及业务运作情况等,制定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预案,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产品运营两年后,效益测算低下、不符合我行发展定位的,应予以退出。
第二章产品研发管理范围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产品研发,其范围包括全新产品和已有产品的改进。
(一)全新产品,指我行从未向客户提供过的产品或服务,包括资产类产品、负债类产品、中间业务类产品、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产品、与外部机构的合作产品等。
(二)已有产品的改进,指我行对已有产品开展的功能优化、业务模式和系统结构变更、产品组合等改进行为。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引言概述: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是企业在开发和推出新产品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产品规划是指确定产品的目标、功能和特性,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的过程。
而产品线规划则是在产品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产品系列的组合和协调,以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群体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的重要性,并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其具体内容。
一、产品规划1.1 目标确定:产品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产品的目标。
这包括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体以及产品定位。
通过明确产品的目标,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并为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指导。
1.2 功能规划:产品规划还需要确定产品的功能和特性。
这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并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进行定位。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可行性和技术实现,确保产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1.3 时间规划:在产品规划过程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企业需要合理安排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时间,以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相应的更新和升级计划。
二、产品线规划2.1 产品组合:产品线规划需要考虑产品的组合和协调。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群体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系列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和衔接性,确保产品线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2 定价策略:产品线规划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价策略。
不同产品系列的定价应根据其功能和特性来确定,以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群体的需求。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竞争对手的定价以及市场反应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
2.3 销售渠道:产品线规划还需要考虑产品的销售渠道。
不同产品系列的销售渠道可能存在差异,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同时,还需要与渠道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产品能够顺利推广和销售。
三、市场调研3.1 目标市场:在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规划之前,进行市场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完整word版)产品规划、产品线规划
产品规划一、关于什么是产品规划形象来说,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规划如同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让林林总总的产品阵容象各种乐器一样绝妙组合又各司其职,演奏出让消费者心动的乐章。
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产品规划就有如排兵布阵,让各系列产品如各路兵马般攻守相备,招招致敌.产品规划的内容包括产品各类别结构规划,产品系列化规划,各机型定位规划,产品长度和宽度规划,产品生命周期规划等.二、关于产品类别划分和结构规划军队,军队,军是由队构成的。
产品阵容要发挥军队一样的威力,也必须要成行成队,即将相应产品线进行合理的类别划分,并针对各类别进行结构规划.划分产品类别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比如以价格,以性能,以外观等,我们可以就多项标准对产品进行分析,来多角度、系统性的规划我们的产品结构.但将哪一项因素作为首要划分标准,对整个产品规划工作而言有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性作用。
对于包括机电、单口机在内的绝大多数消费产品,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竞争为导向的划分标准其首要因素都应该是价格,其次才是性能外观等因素.为什么呢?第一,以价格为指标划分消费者类别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名消费者对性能外观的坚定远不如对价格的执着,如果他只肯花1000-—1500元买一台,那么让他接受一台2500元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在价格因素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经促销员一推销,顾客可能一转念就会变买直吸为买侧吸。
第二,以价格为标准最能反映目前市场上产品的竞争态势,并可依此非常有指向性的确立如何应对市场竞争。
比如我们发现目前市场上中式一种产品的主销价格区间均在800—1500元之间,在这一区间每个品牌均密集分布了5款左右(以终端实际出样为准)的机型,而在这一区间我们能与之抗衡的产品很少,明显处于弱势,根据这一竞争态势,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在这一价格区间内我们应提供与之款数相当的机型,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各机型在技术性能上的竞争对策.第三,产品的价格区间通常会保持一定的平稳性,不论性能外观发生了多少次改朝换代,其销售价格区间确总还是死咬位某个范围区间。
银行产品创新奖励管理办法模版
产品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编制部门:版次号:生效日期:目录修改与审批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组织职责 (3)第三章奖项设置 (3)第四章评审程序和申报办法 (5)第五章附则 (6)附件: (7)附件1:《xx银行产品创新奖励评审表》 (7)附件2:《xx银行产品创新申报表》 (8)附件3.《xx银行产品创新奖励申报表》 (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产品创新工作,提高本行核心竞争力,决定在本行设立产品创新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行各单位(总行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项目组)和员工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产品创新奖励,是围绕本行完善本行服务和业务功能开展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第二章组织职责第四条本行党委会负责产品创新奖励的最终认定。
第五条本行“特色郑银”建设推进委员会负责产品创新奖励的评审,协调评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特色郑银”建设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创新奖励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奖项设置第七条本行产品创新奖项共计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一)重大项目奖。
奖励对本行重点工作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创新难度大,投入力量多,能够显著提高本行服务和业务功能或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单位、团体和个人;(二)推广应用奖。
奖励对本行确定的年度重点产品的推广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取得突出成绩,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单位、团体和个人;(三)技术开发奖。
奖励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技术研发、系统改造、硬件改进、网络提速、技术测试起到重大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团体和个人。
第八条本行创新奖励共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创意奖。
(完整word版)药品管理法2019年版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本文将新版《药品管理法》与2015年修正版,进行了对比。
下文蓝色文字即为新版《药品管理法》重要修订内容。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一次修订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019年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药品研制和注册第三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第四章药品生产第五章药品经营第六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第七章药品上市后管理第八章药品价格和广告第九章药品储备和供应第十章监督管理第十一章法律责任第十二章附则解读:专设第二章“药品研制和注册”、第三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第七章“药品上市后管理”、第九章“药品储备和供应”,调整“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的管理”相应内容至其他章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解读:将药品定义由附则调整至总则,并将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简化为“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第三条药品管理应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完整word版)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行产品创新管理,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管控,促进全行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全行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等监管法规以及《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我行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产品创新是指我行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的全新产品研发和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等产品管理行为,具体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
第三条产品创新管理原则(一)依法合规,风险可控。
全行产品创新应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合规开展,对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并在上线前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和监管报备程序。
同时,应在上线后加强风险监控,并视情况适时追加风险缓释及控制措施。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全行产品创新应有明确的目标客户群和目标市场,重视客户体验,注重开发效率。
(三)综合效益最大化。
全行产品创新应在上线前进行全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保证全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注重时效性。
全行产品创新应注重时效性,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产品创新工作,安排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以保证全行产品创新工作的时效性。
(五)操作流程明确,产品核算清晰。
新产品上线前,应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会计处理办法及分产品核算规则,并在后台操作、员工培训、营销推广、系统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保证推向市场后产品效益可计量、运营高效率和客户服务高质量。
(六)动态更新改进。
新产品上线后,应及时跟踪客户和市场反应、销售及业务运作情况等,并根据以上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总行及一级分行。
第二章创新产品的范畴及分类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具体包括:(一)全新产品,指从未向外部客户提供过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以及金融市场业务中新增的用于投资和交易的金融工具。
(二)现有产品的改进,是指我行对现有产品进行的将导致我行所承受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信用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发生变化的功能优化、产品组合等改进行为,具体包括:1.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或原有功能发生变化;2.产品组合(捆绑或包装两个以上现有产品或服务);3.金融市场业务中现有金融工具由于币种、结构等发生变化而引入新的风险因素;4.其他改进。
以下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如未新增我行所承受风险者,则不属于本办法所称创新产品范畴,具体包括:(一)产品名称的改变;(二)营销方案的改变(比如改变产品的外观等);(三)部分分行已投产的新产品引入其他分行或跨条线运用;(四)符合监管规定的标准类理财产品;(五)新增联名借记卡、信用卡以及信用卡分期产品、增值产品;(六)现有产品向电子渠道的迁移或电子渠道产品的优化,或就已有产品开发相应的业务支持系统;(七)业务模式及增信方式未发生改变,只涉及基础资产类型或通道载体变更的业务;(八)其他产品改进或整合。
第六条全行产品创新应“机会与风险”并重,以为我行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为开展前提,注重潜在风险。
按照创新产品给我行带来的风险增加程度,将创新产品具体分为以下四类:(一)一类创新产品。
将给我行带来相当高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显著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有四项及以上为“高”。
(二)二类创新产品。
将给我行带来较高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较大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有一项以上、三项以下为“高”。
(三)三类创新产品。
将给我行带来一定的风险或者使我行已承担的风险有一定增加,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最高风险级别为“中”。
(四)四类创新产品。
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新产品,综合风险水平评估中各项均为“低”。
第三章管理架构和职责分工第七条创新产品审批机构及审批权限(一)总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根据《银行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产品创新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创新委”)是全行产品创新的规划、决策、审议、协调和监督机构,通过会议等形式履行职责,负责对一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
(二)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为创新委下设机构,按板块分为公司、零售及金融市场三个专业小组,负责对二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
公司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公司银行部牵头,零售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零售银行部牵头,金融市场创新业务专业小组由投资银行部牵头。
(三)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是指由总行创新管理委员会专业小组指定的,研究审议本条线或部门的产品创新规划,负责具体推动产品创新的总行前台部门,负责根据审批权限按照内部流程对三类、四类创新需求审批后报主管行领导终审。
(四)一级分行一级分行应根据审批权限按照内部流程对四类创新需求进行终审。
该类创新产品上线前应向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报备,如10个工作日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无书面异议,方可正式上线。
产品创新过程中如涉及总行风险内控委员会(以下简称“风险委”)和总行信息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息委”)职责范围的,前台研发部门应按相关程序报送总行风险委和信息委进行审批。
第八条创新协调机构(一)创新委秘书处创新委秘书处为创新委下设的具体办事机构,现设在总行金融同业部,负责汇总、协调各专业小组牵头部门制定年度规划;建立全行产品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并更新相关产品目录;承担会议日常组织以及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工作,并对创新委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办。
(二)专业小组牵头部门专业小组牵头部门负责本板块产品创新管理工作的协调、支持和推动,包括:协助有关中后台管理部门对产品创新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核,督促和检查总行和分行的新产品后评价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投产后情况开展独立评估。
(三)分行创新协调部门分行应指定分行创新协调部门,主要职责包括:按照本办法和分行产品创新开发管理细则的要求,在产品创新开发流程中承担规范、协调、支持和推动职责;向总行报送分行产品创新信息和同业创新信息;根据秘书处要求开展产品管理工作。
第九条创新产品研发机构(一)总行前台研发部门研究审议本条线或部门的产品创新规划,推动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和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二)总行研发团队总行研发团队是指各前台研发部门中负责具体产品或产品经营管理工作的二级部,负责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和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三)分行前台研发部门分行前台研发部门是指与总行前台研发部门相对应的分行部门,负责在产品创新发起、立项、研发、准备、上线及后评价的过程中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与权限履行相应职责。
第十条中后台管理部门(一)办公室负责指导前台研发部门实施新产品品牌管理;对新产品涉及的声誉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指导部门对产品投产后的品牌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二)计划财务部负责明确创新产品适用的税务政策,协助总行前台研发部门进行新产品投入产出的分析评价工作;负责根据对外信息披露和内部管理需要明确分产品、分客户、分部门的核算要求,并与产品创新需求负责机构、会计部、运营管理部、资产负债部等共同研究制定实现方案;协助创新管理机构对新产品投产后的效益和相关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三)资产负债部负责新产品定价方案的审定,并根据需要向监管部门履行相关报告职责;负责制定新产品内部资金定价规则;负责对新产品涉及的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统筹管理和协调新产品的利率定价;统筹管理和协调新产品的服务收费定价工作。
(四)会计部负责制定与新产品相关的会计核算流程与制度。
(五)风险管理部负责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和基础制度的制订以及市场风险的评价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协助创新需求负责机构对产品投产后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六)信贷管理部负责对信贷类产品创新的放款、贷后管理、资产分类等制定制度并相应进行管理。
(七)法律保全部负责对新产品涉及的法律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审查,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八)合规部依据外部监管规定及我行规章制度对创新产品涉及的制度办法、业务流程、操作细则等进行合规审查;对创新协调机构或业务部门所提出的创新业务的操作风险点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审核。
(九)网络银行部负责相应电子渠道新产品需求统筹,协助其他部门进行电子渠道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渠道实现方案和业务处理方案,编写业务操作规程,识别业务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就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建议;为电子渠道新产品投产和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对新产品投产后的运营情况进行后评价。
(十)信息技术部对新产品开发的IT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对涉及新产品开发的IT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编写新产品系统软件规格说明书,并组织创新需求负责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对系统软件规格说明书进行评审;组织实施IT系统开发以及测试和投产工作;对新产品开发涉及的系统风险、有关IT系统的操作性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评估和审核,就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提出建议;对新产品投产后与IT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价;审核新产品的数据结构、数据定义等数据标准。
在业务处理系统中为创新产品设定并保存的唯一可追索的产品码标识,并与创新需求负责机构、计划财务部、会计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分产品、分客户核算以及计算部门所分配利润的系统实现方式,包括新产品核算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报表制定等。
(十一)运营管理部负责对系统开发需求创意进行业务架构分析,并反馈分析意见;负责受理总行各前台研发部门提交的业务系统开发需求方案,牵头组织方案评审;负责组织系统开发需求立项;负责组织业务系统开发需求团队开展系统开发需求调研、整合及业务系统开发需求说明书编写工作;负责组织总行信息技术部及相关前台研发部门对业务系统开发需求说明书进行确认;负责与牵头前台研发部门共同提交业务系统开发需求;配合总行信息技术部组织的系统开发需求分析及软件系统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确认工作;配合业务系统开发需求团队组织的业务验收测试;配合投产上线后的业务培训、推广支持等工作;配合前台研发部门制定与新业务、新产品相配套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协议等文件等。
第四章新产品开发和上线流程第十一条产品创新流程包括需求发起、立项、研发、审批、开发、上线准备、上线、后评价等阶段(具体流程图请详见附件1)。
第十二条需求发起总分行相关业务部门为产品创新需求的发起部门。
发起产品创新需求前,总分行相关业务部门应在综合考虑市场变化、目标客户需求以及我行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编写《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具体请详见附件2),《创新产品开发申请书》中应重点明确该产品创新的市场前景、产品收益与成本的归属部门以及潜在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