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

通过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大豆种植者有所帮助。

一、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概述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是指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科学的栽培管理,实现大豆的高产和优质的种植方式。

该技术的核心是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植株数量,减少植株之间的间距,提高地块的生产力。

通过大垄密栽培,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实现高效的种植管理。

二、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的实施方法1. 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用于种植,同时要保证阳光充足,避免水淹和盐碱土壤。

2. 地块准备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耕地和翻耕,松土和改良土壤,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 大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大垄宽度和高度,通常大垄宽度为60厘米左右,高度为20-30厘米。

大垄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植株的生长需要和人工管理便利性进行调整。

4. 密植栽培在大垄上进行密植栽培,通常将植株间距控制在15-20厘米左右,株距调整要根据品种和土地肥力进行合理安排。

5. 科学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施肥、浇水、除草、防病虫害等管理工作,确保植株的生长发育需要。

6.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地块的实际情况,可适时调整植株的密度,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三、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的注意事项1. 地块肥力在种植前应对土地进行肥力测试,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的充足,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2. 喷灌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喷灌的时间和量,避免水分的过量或不足,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3. 防治病虫害密植大垄密栽培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和侵袭,要加强防治措施,定期喷洒农药,及时清除病虫害的侵袭。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大豆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节约资源的大豆栽培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将介绍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技术原理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大垄设计和种植密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提高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合理的大垄设计:大垄的设计应考虑到灌溉、施肥、打药和收割等作业的便利性和效率,尽量减少耕作面积,增加种植面积。

2.合理的种植密度:通过适当提高大豆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大豆的产量。

但需注意,密植过密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畅、土壤养分供应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大豆品种的特点,科学确定种植密度。

3.合理的管理措施:密植大豆需要加强对杂草的防治,注意适时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操作方法1.土地准备:选择块均匀、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土地进行大垄密植大豆。

要在土地上清除杂草,平整土壤,为大垄的设计和种植作好准备。

2.大垄设计:根据当地的土地特点和大豆种植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大垄的高度和宽度。

一般来说,大垄的高度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和疏松程度来确定,宽度则根据种植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和种植密度来确定。

3.密植种植:选用适宜的大豆品种,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种植密度,适时进行大豆的密植种植。

在种植前,应先进行基肥施用,并根据大豆的生长适时进行追肥。

5.收割和整地:在大豆成熟后,及时进行收割和整地工作。

收割后及时整地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数量,保持土壤肥力,便于下一季的种植。

三、技术应用和效果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是一种种植大豆的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大豆密植于大垄之上,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栽培措施,既可以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又可以节约用地、节约劳动力和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1. 大垄密栽:通过在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将大豆种植于多垄之间,以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大垄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调整垄宽可以控制植株的生长和分枝情况。

2. 合理间距:根据大豆的品种和生长习性,确定合理的种植间距,以保持植株之间的适当距离,避免竞争和阴影,保证每株大豆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种植密度控制:根据大豆不同生长期的需求,控制每亩种植的数量。

在早期生长阶段,适当增加密度,以促进早期地上部分的发育和迅速形成叶面;在生长中后期,逐渐稀疏种植,以增加光照和气流,提高产量和品质。

4. 土壤管理:在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中,土壤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调节土壤湿度,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保证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定期进行土壤松土和覆盖,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5. 病虫害防治:由于大豆种植密度增加,植株之间的空气流动受到阻碍,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

在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源头,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

通过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实现高效农业生产。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还可以促进土壤保持和改善,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并且节约使用土地资源。

下面将探究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

1. 垄高与垄宽的选择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垄高一般选取10-15厘米,垄宽一般在60-70厘米左右。

由于大垄的高度较高,可以增加土地通风性和透光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触须的延伸。

垄宽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大豆株高及作物间的竞争关系,保证大豆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2. 排垄距离的确定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排垄距离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利用。

一般来说,大豆密植栽培时排垄距离在30-4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排垄距离过小,会导致大豆根部过度挤压,根系无法顺利生长,影响大豆的产量。

反之,如果排垄距离过大,会导致大豆之间有太多的空隙,浪费土地资源。

3. 生长期间的管理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生长期间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要注意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保持大豆植株的健康生长。

要进行适当的灌溉控制,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

还要定期进行除草工作,防止杂草对大豆的竞争。

4. 施肥与追肥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施肥与追肥的科学施用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在大垄建成后,可以适当提前施入基础肥料,补充土壤中的养分。

在大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大豆的需求进行追肥,如追复合肥、追生长调节剂等,以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

5. 收获与利用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收获时要注意采取科学、规范的收割方法。

在收割时,要确保大垄的结构不受破坏,避免损失大豆的产量。

收获后的大豆还可以进行细加工,生产豆粕、豆油等食品和饲料,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垄高与垄宽的选择、排垄距离的确定、生长期间的管理、施肥与追肥的科学施用以及收获与利用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大豆的高产、高效种植,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与质量。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指在保证一定面积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每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以提高大豆产量和利用效率的一种种植方式。

下面将介绍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大垄栽培技术大垄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单行栽培改为双行栽培,将两行大豆间的空隙留出来,形成垄道,利于透风透光和操作管理。

大垄的宽度一般为50-70厘米,高度为5-7厘米。

大垄的设置可以提高光照条件,增加大豆的光合作用面积,促进大豆苗的生长。

大垄还可以避免秧苗倒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密植技术密植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内增加植株数量,提高大豆的群体生长密度。

密植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单位面积的产量。

1.合理选择品种在进行大豆密植栽培时,应选择适合密植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丰产、抗性好的品种适合进行密植栽培。

对于大垄栽培,还需选择适合间距的品种。

2.适当减少株行间距在大豆密植栽培中,应适当减少株行间距。

株行间距过大会导致生长分散,不利于光合作用和通风透光,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

根据品种的不同,株行间距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之间。

在进行大豆密植栽培时,还应适度减少株株间距。

由于大豆株高较小,株株间距可以适当缩小,使植株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利于形成比较密集的植株群体。

4.注意调整种植密度大豆密植栽培时,还需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灵活调整种植密度。

如果土壤肥力好,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如果土壤肥力差,可以适度降低密植程度。

三、高产高效管理技术1.合理施肥大豆密植栽培需要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也较高。

在施肥方面,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大豆的生育期进行合理施肥。

在种植前应施足基肥,生育期内适当追肥。

2.及时灌溉大豆密植栽培时,由于植株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激烈,需要保持土壤的水分供应。

在生育期内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度,避免植株因干旱而导致减产。

3.疏除杂草由于大豆密植栽培中植株之间的空隙较小,杂草易于生长,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一、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定义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通过采用密植和大垄的方式,使大豆植株在单位面积内的株密度增加,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密植是指在种植大豆时,将植株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而大垄则是指在种植大豆时,通过改变作物种植形式,将作物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将密植和大垄相结合,通过改变作物的栽培方式,使作物在单位面积内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

1. 合理选择品种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中,品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大垄密植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和适应力强的大豆品种。

还应结合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大豆品种。

2. 种子处理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种子处理是关键的一环。

在进行种子处理时,应充分考虑到播种密度的增加和植株生长条件的变化,选择具有高萌发率和耐密植能力的种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选种。

还可以通过种子外施生物制剂等方式,提高种子的抗逆性和生长势。

3. 密植栽培密植是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密植栽培时,应根据大豆的生长习性和株型特点,采取合理的密植方式。

一般来说,大垄密植时,可采取行距狭窄、植株间距紧密的方式进行密植,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密度。

4. 大垄栽培在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中,大垄栽培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大垄栽培是指通过改变大豆的栽培方式,使植株在土壤中形成大块状,从而增加植株的株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进行大垄栽培时,应根据大豆的株型特点和地理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大垄宽度和高度,保证植株生长的稳定性和通透性。

5. 调控生长在进行大垄密植栽培时,还需要通过合理的生长调控手段,使大豆植株在密植和大垄的条件下,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在进行生长调控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提高单产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密度,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的利用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单产。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益,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面,我将对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指在固定间距的基础上,将大豆种植面积合理压缩,增加植株密度,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该技术可以有效缩短大豆生长周期,增加光合作用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地块和作物品种。

选择肥沃土壤,水分条件好的地块栽培,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择具有早熟、丰产、抗逆性好的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进行合理的垄作管理。

垄作是大豆大垄密植栽培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垄作排布和管理,可以提高大豆的阳光辐射面积、空气流通和根系生长能力。

垄上通常可以种植其他矮生作物或者草坪,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再次是适时的施肥和灌溉。

施肥是保证大豆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可适量增施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灌溉要注意合理用水,根据大豆生长的需要进行定时和定量的浇水,避免蓄水过度造成积水。

最后是严格的病虫害防治。

大豆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进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危害。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有效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通过合理的实施该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该技术还能够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密植栽培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的研究热点。

密植栽培技术通过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使大豆植株更紧凑,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大垄密植的特点是突破传统的行距和株行距,增加种植密度。

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的要求,控制好每亩大豆的株数,一般为8-10万株。

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降水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提高大豆的抗逆性和产量。

科学施肥。

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大豆对氮素的需求较高,可以通过有机肥和化学肥的配合来满足其需求。

磷、钾等微量元素的供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施肥剂量和施肥时间,促进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加强病虫害防治。

大豆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提高大豆的抗病虫能力,减少产量损失。

常见的病虫害有大豆霜霉病、蚜虫、粉虱等,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病害预防和合理轮作等方式进行防治。

注意正确采收。

大豆的采收时间一般是在大豆荚果开始变黄时进行。

采收时要注意保持茎缩短,减少机械损伤,以免影响豆粒的质量。

采收后要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和贮藏品质损失。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正确采收等手段来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这种栽培技术适用于不同区域的大豆种植,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完善大豆密植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种植方式,本文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操作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将行距和株距减小,增加种植密度,使每个单位面积种植的大豆株数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具体操作要点如下:1. 土壤处理: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

在播种前进行翻耕、松土和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

2. 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丰产稳定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3. 行距确定: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行距。

一般来说,行距可以控制在40-50厘米左右,以保证每株大豆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5.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翻堆、晾晒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种子。

可以进行种子浸种、种衣等处理,增强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虫能力。

6. 播种方法:采用秧盘或机械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

播种时注意均匀撒播,保证每个垄上的种子数量均匀。

7. 施肥管理: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进行适时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大豆的生长需求,进行追肥和磷钾肥的补充。

8.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9. 茬口整理:大豆收获后,及时进行茬口整理,清除残茬和杂草,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通过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操作,可以实现大豆种植的高产高效。

大豆的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的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较于常规垄作栽培技术而言,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性强等应用优势,该技术融合了平作密植和我国传统垄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增垄距、缩小行距、增加种植株数的手段对大豆种植进行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增产高产目的。

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大面积的大豆种植中。

一、选择优质品种在栽培种植大豆前,应先进行科学选种,尽量选择成熟期适宜或略早、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矮杆或半矮杆优质品种,并确保所选种子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种粒饱满大小均匀,为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性奠定基础。

例如,选用黑农51、63、84等系列,东农55、42、52等系列、合丰42、55、50等系列,垦农30等系列、东农46、63系列等成熟期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品种。

还要根据种植区域的积温带特性等选择适用的优质品种,不宜选用生育期长、植株过高的种类。

对于大豆跑囊线虫病高发区,需选择抗线四号等抗线品种,为大豆栽培工作做好准备。

二、做好种子处理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出苗情况、豆苗长势情况等,因此,在选好大豆品种后,还应对所要种植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筛选。

可用人工或机械筛选两种方式,清除掉有病斑状、虫食痕迹、表面有破损、瘪粒等情况的种粒以及其它杂质,确保筛选后的种子质量达到二级分级标准以上,即“纯度和净度均≥98%、发芽率≥90%、含水量≤13%”的要求。

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种子包衣处理工作,可在1kg种子中混入2-4g的钼酸铵和1-3g的硼砂搅拌均匀,或用按1:75-100药种比例的大豆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三、做好选茬整地工作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对种植地的地势要求不高,一般种于低洼、岗坡地。

同时,应了解该地的前茬作物,尽量在前茬为玉米、土豆的土地上种植,以确保有深松或深翻的基础。

在整地时,一要确保垄体中间隆起,以防出现欠沟导致发生苗欺苗情况而影响豆苗的生长。

二要进行深松浅翻,打破犁底层,深度控制在18-20cm,耕深约30-35cm,以优化土壤物理性状,为豆苗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具备强抗性、保墒保肥的适宜环境。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不断增长。

密植栽培技术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就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探究。

大垄密植是指将大豆种子在生长季节内密集种植在一定的垄间距内,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具有节水、增产、节约劳动力等优点,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关键要点。

选用适宜的品种。

大垄密植适用于早熟且丰产的品种,这些品种在大垄密植下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还要考虑品种的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确定适宜的垄间距和株行距。

垄间距是指垄与垄之间的距离,株行距是指垄上各株之间的距离。

垄间距的合理选择能够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大垄密植的垄间距可以控制在30-50厘米之间,株行距则取决于品种的大小和生长力,一般可控制在10-20厘米之间。

合理施肥。

大豆生长期较长,对养分的需求较高。

在大垄密植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会导致养分的争夺,因此施肥要适量、均匀。

推荐使用有机肥和矿物肥结合的施肥方法,以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

第四,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

大垄密植后,植株的根系会较为密集,容易造成土壤湿度过高和通风不畅的问题。

要做好水分管理和通风管理,及时灌溉和排水,以及简单的疏通垄内的空气流通。

第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密植栽培容易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所以要密切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例如合理使用农药、轮作等手段。

要加强对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

加强科研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垄密植技术,以提高大豆产量和经济效益。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选用适宜的品种、确定适宜的垄间距和株行距、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并加强研究和实践。

通过正确应用这些要点,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大豆栽培中,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民收益。

本文就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探究。

1.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大垄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栽培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从而提高产量。

2.节省土地资源。

大垄密植可以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大豆植株,从而节省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提高光能利用率。

大垄密植可以把行间空间缩小,减少光能的漏失,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4.促进单株分枝。

大垄密植可以使大豆植株竞争激烈,促进单株分枝,增加分枝数和结荚数,从而提高产量。

1.合理选择品种。

选择适应大垄密植栽培的品种,比如行间距为30厘米左右,株间距为10-20厘米的品种比较适合。

2.正确布置垄间宽度。

大垄的宽度在50-60厘米之间比较合适,可以容纳两行大豆。

3.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肥料。

大垄密植栽培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在栽培中适时补充。

4.及时浇水。

大垄密植栽培需要经常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5.及时除草。

大垄密植栽培需要及时除草,这样可以减轻植株竞争,提高单株产量和产量稳定性。

6.掌握适时收割。

大垄密植栽培中,适时收割可以保持大豆粒的完整性,降低损失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注意事项1.大垄密植栽培需要根据不同气候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掌握产地的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大垄密植栽培需要注意空气流通和日照条件,在栽培中注意防暑降温和防病虫害。

3.大垄密植栽培中,要注意科学施肥,避免土壤中的养分不平衡和酸碱度变化。

四、总结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在合理选择品种、正确布置垄间宽度、及时浇水和除草,掌握适时收割等方面掌握好技术要点,可以优势地发挥大垄密植的优势,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豆大垄密高产栽培要点

大豆大垄密高产栽培要点

Z a i p e i j i s h u一、选地整地1、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良好深松基础,排水能力强的地块,前茬为麦类作物,杂草基数少,尤其没有恶性杂草;伏翻地,秋耙,求起垄包肥,垄据为97.5—140厘米。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大豆密植栽培必须因地制宜采用株型收敛,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和丰产性强,纯度达到99%,净度达99%,发芽率达95%以上的早熟品种;种子必须要分级清选,并进行种衣剂拌种。

三、播种播种播期为5月1日—7日,播深为4—5厘米,保苗株数为45—52万株/公顷,播后适时镇压。

四、科学施肥1、增施农肥。

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用优质农肥15m3,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2、平衡施肥。

氮、磷、钾、微肥搭配,进行平衡施肥。

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47公斤,尿素45公斤,50%硫酸钾60公斤做种肥,做到深施或分层施,种肥隔离。

3、根际追肥。

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7.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进行喷施。

五、大田管理1、深松:当大豆拱土时,全田真叶出土50%,进行耥蒙头土,蒙头土深度1-2cm,深耥重耢。

2、第一次中耕应在大豆出现1-3片复叶时进行。

增温,又提墒。

3、拔大草:后期在草籽未成熟前拔大草。

4、化学除草(1)选择除草剂的原则: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留除草剂。

(2)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正常时,可以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封闭处理。

每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升(或90%禾耐斯1.1~1.4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300-600克对水200公斤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六、病虫害防治1、大豆根腐病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大斑,病重时病斑呈“铁锈色”、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

防治措施:用火龙敌在大豆苗期叶面喷施可生根壮苗,间隔7~10天连喷2~3次。

40%多菌灵+50%福美双,可使病指下降20%以上,还可用含有杀菌剂的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用种子重量的1.5%剂量拌种。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探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豆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豆的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空间占用率,让土地充分利用,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种植方法。

一、大豆大垄密植技术原理大豆大垄密植技术是根据大豆生长特点和需求设计的一种种植方法。

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养分含量、水分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设计种植密度、控制作物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1. 掌握适宜密度大豆密植繁茂,需要掌握适宜的密度。

一般单垄密度可以达到15~20株,双垄密度可达30~35株。

具体要根据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地理位置等因素来确定密度。

2. 应用有机肥大豆生长过程需要养分,应用有机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可以在播种前施入适当的有机肥,也可以在生长期间适当追肥,增加大豆繁茂和生长速度。

3. 加强定植实际操作大豆大垄密植要求定植准确。

采用四角定位法,按照规定的密度进行定植,可以保证各株间距均匀,提高播种成功率。

4. 注意田间管理大豆大垄密植田间管理非常重要。

要及时除草、中耕、灌溉,并控制杂草生长。

同时,要及时发现、控制疾病、虫害,提前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保证作物生长良好。

5. 建立科学的生长体系大豆大垄密植要建立科学的生长体系,控制作物竞争,保证每株大豆间的空间和养分充足,利于生长和繁茂,最终提高收成。

1. 节约土地大豆大垄密植技术空间占用率小,可以让土地充分利用,减少土地浪费,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

2. 降低成本大豆大垄密植技术通过控制密度,减少施肥、除草成本,降低了种植成本,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3. 改善高温地区种植大豆大垄密植技术适用于高温地区种植,在高温、干旱条件下,通过调整密度和水分管理,可以提高大豆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改善种植效果。

4. 提高产量大豆大垄密植技术通过合理的密度、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控等等多重措施综合作用,可以提高大豆产量,并且提高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大豆大垄密植技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豆密植和大垄密栽是一种高效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主要介绍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大量的植株,通过高密度的种植方式使大豆的光、温、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种子的品种、性状、健康状况等是保证密植高产的关键。

可以选择在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田和科研所等单位中培育、筛选的优质、高产、耐逆性强的品种,这些品种经过多年的选育和试验,适应性强,生长势旺盛。

同时,要选择健康、萌发力强的种子。

在购买种子时要选品种齐全,标识清晰,无混杂杂质,种子颜色分布均匀的优质种子。

2.合理施肥在密植大豆的过程中,由于植株间距较短,容易造成养分竞争,导致产量下降。

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做好充分的施肥工作,为大豆提供充足的营养。

可以选择有机肥、复合肥和滋润肥等多种肥料进行施肥。

在大豆种植前,先进行田间清理和翻土,然后施用基肥和追肥,每亩施肥量约为30公斤左右。

3.密植操作大豆密植的操作时机是在播种前完成,具体方法为种植线距为20—25厘米,种植行距为10—12厘米。

在种植时可以运用农业机械进行直播或者条播。

在播种后可以采取垂直覆盖的方式减小日光反射,提高土壤温度并保持湿度,以利于大豆幼苗的发芽和生长。

4.间苗调控由于大豆密植种植密度高,苗子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大。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对间苗进行调控。

一般采用摘心、掐蘖等方式调控植株生长。

这样可以便于大豆的分枝和开花,提高产量和品质。

1.土壤耕作在实施大垄密栽之前,可以对田地进行耕作处理,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料、控制杂草和虫害等。

在田地上开垄时,先将地表杂草打平去除,然后使用耕犁或者耕田机翻耕土壤。

2.开垄撒基肥在土地上开垄后,需要进行基肥的施用。

基肥的施用可以采用有机肥、纯化合肥等方式。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豆的种植、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大豆大垄密植,即在单位面积内增加垄数和株数,同时施用高效无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通过优化种植密度和肥料施用,使大豆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1.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大豆高产的关键。

选用高品质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增强种子的萌发力和抗逆性。

可通过浸泡种子、曝晒等方式进行处理。

2. 大垄密植:将大豆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种植,同时增加垄的密度,达到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光照和利用水肥等的目的。

一般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4-6厘米,垄距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3. 肥料施用:大豆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而且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不同。

在大豆萌发期和开花期,需施用高氮、高磷、高钾肥料,以供给足够的养分。

中期可适当调整肥料配比,增加微量元素的施用,以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

4. 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攻击,通过合理的防治方法可避免产量的损失。

如大豆球腐病、黄萎病等病害可通过药剂处理和病害防治措施来进行防治;而大豆豆盾蚜、豆蝽等虫害可通过人工捕捉、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

1. 增加产量: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垄数和株数,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2. 节约用地:使用大垄密植方法种植大豆,能够节省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

3. 减少病害虫害: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可以使大豆生长更加健康,减少病害虫害的发生,提高大豆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4. 促进农业发展: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的供应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够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农业发展。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大豆大垄密的主要内容:在三垄栽培的基础上,可采用90--140厘米的大垄,垄上卡种,通过合理增加密度,提高植株分布均匀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发挥边际效应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来提高大豆单产。

一、选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地面秸杆少、土壤肥沃的玉米茬口或麦类茬口。

前茬处理,以深松或平翻深松为主,深松25-30cm,平翻18-20cm。

翻后适时耙地,耙深14-16cm,要求耙透、耙碎、耙平,20cm耕层内每平方米大于5cm土块不超过3个,10米宽幅内高低不超过5cm。

翻地耙地要适墒作业,严禁湿耕、湿整采取大垄密植栽培,在选地上必须把住四个关1、要选地势平坦,排水能力强的地块。

2、要选前茬为麦类作物的地号。

3、要选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有良好深松基础的地号。

4、选杂草基数少,尤其没有恶性杂草的地号。

二、整地1、伏翻地,秋耙,求起垄包肥。

2、垄据为90—140厘米。

三、合理选用品种大豆密植栽培必须采用株型收敛,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和丰产性强的早熟品种。

四、搞好种子处理由于机械精量播种对种子要求严格,所以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

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包衣,可选用农大生产的大豆化控长效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3-1.5%拌种;也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5%拌种,要拌均匀。

接种阿根廷根瘤菌的种子要在播前拌菌,拌种到种子下地不能超过12小时。

五、把住播种管1、播前处理:如遇早春,适时镇压,保墒:如春涝,顺垄耙一遍,破除板结层厚播种。

2、播期:5月1日—7日。

3、播深:4—5厘米。

4、保苗株数:45—52万株/公顷。

5、播后适时镇压六、合理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采用基肥、种肥、叶面肥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大豆整个生育期肥料的需求。

无测土施肥的地块每亩施肥纯量8-10kg,N:P:K为1:1.5:0.5。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

在种植大豆过程中,如何提高产量、节约成本,一直是农民关注的问题。

大垄窄行密植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大垄窄行密植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效益。

一、大垄窄行密植技术的原理大垄窄行密植技术是通过改变大豆的种植方式,使得大豆在单位面积内可以栽种更多的植株,从而提高大豆的受光面积和养分吸收量,增加产量。

具体原理如下:1.大垄窄行:传统的大豆种植方式是平整土地,开宽大垄,栽种少量的大豆植株。

而大垄窄行密植技术则是将土地分割成窄条,并在窄行上密植大豆,使得大豆植株之间的距离更近,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提高产量。

2.密植:大豆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密植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植株数量,提高受光面积和养分吸收量,增加产量。

3.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配合高产栽培技术,如优质种子选育、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

二、大垄窄行密植技术的操作方法1.土地准备:选择平整、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耕作、开垄、施肥等基础作业。

2.分割土地:将土地分割成窄行,通常窄行宽度为30-40厘米,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

3.密植大豆:在窄行上密植大豆,植株间距为10-15厘米,每株株距10-15厘米,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适当调整。

4.施肥灌溉:密植的大豆植株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因此要注意科学施肥和灌溉,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5.防治病虫害:密植种植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施药防治。

6.调节控制生长:密植大豆生长期短,生长势强,要及时调节控制生长,保持植株健壮。

三、大垄窄行密植技术的效益1.提高产量:大垄窄行密植技术能够提高大豆的栽种密度,增加受光面积和养分吸收量,从而显著提高大豆的产量。

2.节约成本:密植种植方式能够节约土地、种子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大豆的种植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大豆植株,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而高产高效则是指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种子是密植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

大豆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农民在选种时应当选择优质的种子。

在选择种子时,要注意种子的品种、籽粒形状、籽粒大小、抗逆性和发芽率等因素。

要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种植区域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抗逆性。

二、密植技术密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植株数量,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大垄密植是一种先进的种植方式,它通过提高种植密度和改善栽培结构,以达到提高大豆产量的目的。

大垄密植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点:1. 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大垄密植的关键。

一般来说,大豆种植密度为50-60万株/公顷时,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根据地区和品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2. 行距和垄宽:大垄密植的行距一般为50厘米左右,垄宽为40-50厘米。

通过合理的行距和垄宽可以保证植株之间的充分生长空间,同时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

3. 调整栽培结构:采用大垄密植后,植株之间的竞争会加剧,需要合理调整栽培结构,保证每株植株得到充分的光照和营养。

在大垄密植的生产实践中,可以采用适当的修剪、短截枝等技术,促进大豆的充分生长发育。

三、高产高效管理高产高效的栽培管理是密植高产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合理的施肥水,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垄密植的优势,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1. 施肥:施肥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大豆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大豆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科学种植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原理大豆大垄密植是指在同等土地面积上,采用大垄节约用地,同时密植提高种植密度,以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大垄集中土壤养分和水分,增加根茎系统的发展空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大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增加产量。

二、技术措施1.田间准备为了保证大豆大垄密植栽培的效果,需要在田间准备阶段做好以下工作:(1)均匀平整整地:将田间杂草、倒伏的作物残留物、石子等清除干净,保证土地平整。

(2)保证土壤墒情:大豆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墒情。

在播种前7天左右,应在整地后进行一次深松,并进行基肥施用。

深松前应进行季节调查和土壤测定。

2.播种和密植(1)大豆品种的选择:选择适生性好、耐旱、耐倒伏、产量高的品种。

(2)播种:在土地深松后,进行基肥施用,然后进行大豆的播种。

选用发芽力强的好种子,按照密植的要求进行均匀播种。

播种间距为60厘米,行距30厘米,每株大豆之间距离为10厘米左右。

为保证大豆发芽,实行仔细覆土,覆盖厚度不超过2厘米。

(3)密植:在大豆生长期间,进行一个深耕,将夯实的土松开,创造空气和水分的传导通道。

同时,在间隔30至40天时进行一次密植,即中间每行再种一条纵向排,再着手覆盖土壤。

3.施肥大豆大垄密植需要在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

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具体如下:(1)基肥:在播种前,需施入50kg纯氮肥、90kg磷酸盐肥、60kg氯化钾肥等。

如果土壤贫瘠,则要在播种前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质量适量施入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地肥力。

(2)追肥:在大豆生育期间,视作物要求追施氮肥、磷酸盐肥、钾肥等化肥,保证作物需要的养分。

4.病虫害防治对于草地夜蛾、芒果象、豆大蚕等虫害和大豆白粉病、大豆疫霉病等病害,采取施肥及病害及时预防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吸取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缩小了行距,扩大株距,以增加群体密度,充分利用空间,使植株群体布局更合理,植株叶面积指数增大,植株光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

一、选地、整地、起垄
选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地面秸杆少、土壤肥沃的玉米茬口或麦类茬口。

前茬处理,以深松或平翻深松为主,深松25-30cm,平翻18-20cm。

翻后适时耙地,耙深14-16cm,要求耙透、耙碎、耙平,20em耕层内每平方米大于5cm土块不超过3个,10米宽幅内高低不超过5cm。

翻地耙地要适墒作业,严禁湿耕、湿整。

第二年准备种大垄密的地块,要秋起垄夹肥,时间是气温≤5℃,我地在10月20日左右,如起垄太早,肥料易挥发损失,太晚容易上冻。

春季起垄要顶浆起垄,在4月25日之前完成。

对春天打茬起垄的玉米地,起垄前要清理干净玉米秸杆。

起垄以130cm大垄为主,百米弯曲度不超过10cm,垄高25cm左右,到头到边。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杆强、抗倒伏的半矮杆品种,现在适宜大垄密品种主要有:垦丰16号、垦农5号、合丰25等。

由于机械精量播种对种子要求严格,所以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纯度大于99%,净度大于98%,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

精选后的种子
要进行包衣,可选用农大生产的大豆化控长效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3-1.5%拌种;也可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种子量的1.5%拌种,要拌均匀。

接种阿根廷根瘤菌的种子要在播前拌菌,拌种到种子下地不能超过12小时。

三、播种
以当地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作为当地始播期,播种适期内中晚熟品种适当早播,垦丰16号要在5月10日前播完。

垦农5号、合丰25要在5月10日左右播完,确保霜前成熟。

播种选用大垄密播种机或自己改装的播种机。

垄上6行,行间距15cm或垄上3行双条播。

要求播量准确,种肥流量一致,到头到边,地头整齐。

播种密度每亩2.5-2.7万株,播深4-5cm,播后及时镇压。

四、施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采用基肥、种肥、叶面肥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大豆整个生育期肥料的需求。

无测土施肥的地块每亩施肥纯量8-10kg,n:p:k为1:1.5:0.5。

亩施磷酸二铵8-11kg,尿素2-3kg,氯化钾2-3kg,生物钾3kg。

施根瘤菌地块可适当减少氮肥用量。

施肥方法:除留种肥磷酸二铵6kg外,其余在起垄时深施,施肥深度种肥种下3—5cm,底肥种下10-12cm。

在大豆花期和结荚鼓粒期进行喷施叶面肥,尿素每亩0.5市斤加磷酸二氢钾150g,第二次喷施可结合防治大豆食心虫进行。

五、化学灭草
化学灭草是大垄密栽培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

化学灭草效果不
好,增加了人工除草的难度。

化学除草采用土壤处理为主,苗后为辅的原则,选择安全、杀草谱广的三元配方。

(一)播后苗前
配方(亩):96%金都尔90-100nd+48%广灭灵33—45ml+70%赛克津20-25g;90%禾耐斯90-100m1+70%赛克20-25g+75%宝收
1-1.5g。

根据有机质含量,含量高用上限,含量低用下限。

(二)苗后茎叶处理
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单用或混用。

配方(亩):12.5%拿扑净
100ml+25%虎威100ml;15%精稳杀得60ml+25%虎威65ml+48%排草丹100ml。

喷除草剂要求:土壤封闭喷液量每亩20kg左右,喷雾压力为3-4个,各喷头喷液量误差5%以下。

药量准确,喷雾均匀,不重不漏,到头到边;苗后喷药,在大豆1-2片复叶,杂草2-4叶前,且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

天气要求相对湿度大于65%,温度低于27℃,风速小于3级。

六、田间管理
(一)中耕:当大豆苗见行时进行垄沟深松,深松25—30cm;第二遍中耕在5复叶时进行;第三遍中耕在封垄前。

(二)化控:大豆5-6复叶时,6月底或7月初喷壮丰安亩用40ml,或用豆歌亩用6g在大豆初花期喷施,防止大豆徒长后期倒伏。

(三)病虫害防治
大豆灰斑病:7月末8月初降雨量较多,亩用50%甲基托布津100g 或50%多菌灵100g喷雾防治。

大豆食心虫:8月上旬根据预测预报进行防治,亩用5%来福灵25ml+40%乐果50ml,或亩用速克毙25ml进行防治。

七、收获
大豆叶落光,茎杆变干,籽粒归圆呈现本品种色泽,水分在15%以下,用带有挠性割台的收获机进行机械直收,收获质量要求:割茬不留底荚,不丢枝,收获综合损失小于2%,破碎率小于3%,泥花脸小于50%。

(作者单位:161300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农业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