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泉城五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当区“泉城五韵”

村寨名称:乌当区“泉城五韵”

民族构成:布依、苗族

《布依渡寨》韩德贵摄

基本简介:

“泉城五韵”是乌当区着力打造的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泉城五韵”含情韵•阿栗、醉韵•偏坡、美韵•渡寨、福韵•王岗、古韵•陇脚,分别分布在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偏坡乡和新堡乡。五个民族村寨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互为补充,是省内外游客感知民族文化、领略民族风情、放松心情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情韵•阿栗:阿栗村隶属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3.9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639.2公顷,果园面积近万亩,森林覆盖率84.2%。全村共有981户人家,2992人,布依、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30%。农民人均纯收入8075元。阿栗村以构建特色农业生产体系、打造都市型和科技型农业基地为目标,把阿栗建成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庭院有景,四季花艳,三季果香”的生态型、都市型新农村。目前,全村建成了万亩优质经果林基地,其中杨梅种

植面积达7000余亩,年产量200余万公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桃、柑桔、樱桃、枇杷等优质水果1000余亩,年产量达20余万公斤,年产值100余万元,仅水果种植一项每年为村民带来纯收入1600余万元,占阿栗村总收入的60%;建成了以香细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基地,香细菜种植面积达1300亩,年产量达20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

《偏坡全景》郝红波摄

醉韵•偏坡:偏坡村隶属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布依族人口占97%,森林覆盖率62.8%。偏坡村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布依村寨保护完好、布依民族民风淳朴、布依文化特色浓郁。民歌、民乐、民间雕刻、民族刺绣、酿酒等独具风格,布依刺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生态农业从庭院、田间辐射向山头,果、蔬、畜、禽、林已取代传统农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现有40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解决就业人口300余人,2010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00余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91元。

《远眺渡寨》郝红波摄

美韵•渡寨:渡寨,古名阿渡寨,是明清时期羊昌经新堡通往水田的古驿道渡口。位于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阿渡河畔,总人口27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99.5﹪,人均收入6550元,主要以种养植、民间艺术制作、乡村旅游业等为主。渡寨人民多才多艺,以青山绿水、习俗、风情、传说、生活为题材创作民间绘画、木贴画,让人惊叹的是家中必用的簸箕,也变成了布依人的画板,极具民族特色的全国首创“播娜摩”簸箕画,手工精美,民族气息浓厚,走进了大雅的艺术宫殿,被认为新画种,达到雅俗共赏的地步;各种竹编工艺、布依木贴画古朴自然,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深刻内涵,气势雄浑,稚拙秀美。近年来,该村按照“依托优势做看点,突出特色建走廊,整合资源创品牌,转变服务增效益”的思路,围绕民间艺术文化浓郁,民族工艺精湛的民族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努力打造“布依历史文化村”,现建有农家博物馆,簸箕画长廊,主题小院木艺坊,涂鸦墙艺术,阿渡河景观等。

《雪映王岗》刘大伟摄

福韵•王岗: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上王岗布依寨位于香纸沟风景名胜区龙泉河畔,总人口25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5%,人均收入6500元,主要以种养植、乡村旅游业等为主,拥有“布依庖汤第一村”美名。寨中传存着清朝道光15年的族中铜鼓,记载着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其中的布依美食文化,以其大俗大雅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布依“庖汤”(俗称杀猪酒),是布依

人春节来临之际的民族宴会。王岗以整洁的布依村寨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以朴实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布依农家菜肴,吸引着寨外的人们,布依庖汤酒、布依“八大碗”,饱了客人的口福。村寨中的布依民居保存了明代中期的风貌,村中民居坐南向北,依山而建,全村60余栋民居中,有明代建筑3栋,该寨的四合院、三合院最具有代表性。王岗村寨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靠老百姓自觉的保护意识,原有的古建筑群、古木奇树群等保存完好。200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名录。

《陇脚晨韵》李雁秋摄

古韵•陇脚:陇脚村座落于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纸沟景区内,总人口9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1.5%,农业、造纸、饮食、牵马、旅游服务业等是该村村民收入主要渠道,年人均收入6550元。香纸沟,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土法造纸”工艺,早已闻名遐迩。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该工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今,在该村白水河、湘子沟、上下陇脚村民组采用木架和仿木工程相结合的方式修建集参观、展示、保护非物质文化为一体的

造纸作坊群,陇脚村60余户农户得到受益,逐步形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效益,促进该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