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的种类与结构
汽液分离器结构

汽液分离器结构汽液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将汽态和液态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它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进料口、分离室、出料口、气体排出口和液体排出口。
1. 进料口:进料口是汽液分离器的入口,用于引入混合物。
通常位于分离器的顶部或侧面,可以通过管道将混合物导入分离器。
进料口通常具有阀门,以控制进料流量和压力。
2. 分离室:分离室是汽液分离器的核心部分,用于将混合物中的汽态和液态分离。
分离室内部通常设置有构筑物,如板式或网式分隔板,以增加分离效果。
混合物进入分离室后,由于汽态和液态的密度和粘度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
汽态在分离室的上部,液态在下部。
3. 出料口:出料口是汽液分离器的出口,用于分别排出汽态和液态。
出料口通常位于分离室的顶部和底部,以便分别排出汽态和液态物质。
出料口通常也配备有阀门,以控制出料流量和压力。
4. 气体排出口:气体排出口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汽态。
它通常位于分离室的顶部,并通过管道将汽态导出。
气体排出口通常配备有阀门,以便控制排出气体的流量和压力。
5. 液体排出口:液体排出口用于排出分离后的液态。
它通常位于分离室的底部,并通过管道将液态导出。
液体排出口通常也具有阀门,以便控制排出液体的流量和压力。
汽液分离器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分离效果、流体流动性、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室内部通常设置有构筑物,以增加分离的表面积和时间。
流体流动性的设计需要考虑流体的速度和方向,以保证分离效果和流体的均匀分布。
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的设计需要考虑进料口、出料口和排出口的位置和形式,以及阀门的设计和控制方式。
汽液分离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用于将汽态和液态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它的结构包括进料口、分离室、出料口、气体排出口和液体排出口。
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分离效果、流体流动性、操作方便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和操作,汽液分离器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满足工业生产和实验需要。
汽液分离器结构

汽液分离器结构1 汽液分离器简介汽液分离器是一种用于汽车燃油系统中的设备,它的作用是将油气混合物中的液体和气体分离开来,保证燃料供应给发动机的是纯净的汽油。
汽液分离器通常由若干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
本文将会从基本原理、结构组成、工作过程等方面来探讨汽液分离器的结构。
2 基本原理汽车的燃油系统中,由于油箱中汽油和空气的体积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当汽油被抽取走的时候,空气就会通过进气管道进入油箱。
如果没有汽液分离器,那么混合物中液体和气体就会一起被送入发动机中,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不但会减少能量的输出,还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因此,汽液分离器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将油气混合物中的液体和气体分离开来,保证燃料供应给发动机的是纯净的汽油。
3 结构组成汽液分离器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3.1 滤芯滤芯是汽液分离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过滤油气混合物中的杂质和颗粒。
滤芯通常由滤纸、滤网、滤棉等材料制成,只有经过滤芯过滤的油气混合物才能进入后续的处理过程。
3.2 水位探测器在油气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着水分,如果悬浮在汽油中的水滴未被分离掉,就会随着汽油被送入发动机中,导致发动机失灵。
因此,汽液分离器通常配备有水位探测器,一旦探测到油气混合物中的水分超出了设定的值,就会自动发出警示信号,提醒驾驶员进行维修。
3.3 出油口和进气口出油口和进气口是汽液分离器中的另外两个关键部分,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排出分离出来的液体和气体以及输入混合物。
出油口一般位于汽液分离器的底部,而进气口则通常位于侧面或者底部。
3.4 手柄和弹簧手柄和弹簧主要起到固定汽液分离器中的滤芯以及让滤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手柄可以帮助我们定期更换滤芯,而弹簧则可以使滤芯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保证汽液分离器的有效过滤效果。
4 工作过程汽液分离器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进气燃油泵通过油管将混合物送入汽液分离器中,经过进气口进入汽液分离器内部。
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

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一、引言制冷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热力学循环系统,用于将低温热量从低温源吸收,然后通过压缩增加其温度,最后释放高温热量。
在制冷循环过程中,气液分离器(也称为油分离器)起着重要的作用,用于分离制冷剂中的液体和气体组分,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和原理。
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 分离液体和气体: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会出现液体和气体两种形态,而液体和气体具有不同的密度和流动性质。
气液分离器能够将液体和气体分离,确保液体进入制冷系统的合适位置,而气体则被排出系统外。
2. 保护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是核心部件,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提高其温度。
然而,液体进入压缩机会引起液击现象,造成压缩机的过载运行或损坏。
气液分离器可以防止液体进入压缩机,保护其正常运行。
3. 保持制冷系统的高效运行: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冷却效果更好,而气体冷却效果较差。
通过分离液体和气体,气液分离器可以确保液体尽可能多地进入冷却部件,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三、气液分离器的原理气液分离器的原理基于液体和气体在分离器内部的流动性质和密度差异。
1. 流体流动原理:在气液分离器中,制冷剂流入分离器后,由于其流速减小,液体组分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分离器的底部沉降,形成液体层。
而气体组分由于较小的密度,往往停留在分离器的上部形成气体层。
2. 分离原理:由于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差异,液体层和气体层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面。
分离器内部设有分离板或分离腔,通过这些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分离效果。
液体组分在分离器的底部通过出口排出,而气体组分则通过顶部的出口排出。
3. 动力学平衡原理:气液分离器还利用动力学平衡原理,通过控制分离器内部的液位和气体排出速度,实现液体和气体的平衡状态。
这样可以确保制冷系统中液体和气体的比例始终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气液分离器的类型根据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力分离器:利用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差异,通过分离腔和重力作用实现液体和气体的分离。
汽水分离器

去除蒸汽系统或压缩空气系统
01 工作原理
03 保温效果
目录
02 产不锈钢设备,接口型式是法兰结构DN16/DN25/DN40;汽水分离器必须安装 于水平管线上,排水口垂直向下,所有口径的汽水分离器均带安装支架,以减小管道承载。为确保被分离的液体 迅速排放,应在汽水分离器底部的排水口连接合适的一套疏水阀组合。本类阀门在管道中一般应当水平安装。
产品种类
虽然分离器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它们的目的都是除去不能通过疏水阀排掉的悬浮在蒸汽中的水分。一般用于 蒸汽系统中的分离器有三种形式。
挡板型 -挡板或折板式分离器由很多挡板构成,流体在分离器内多次改变流动方向,由于悬浮的水滴有较大 的质量和惯性,当遇到挡板流动方向改变时,干蒸汽可以绕过挡板继续向前,而水滴就会积聚在挡板上,汽水分 离器有很大的通流面积,减少了水滴的动能,大部分都会凝聚,最后落到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疏水阀排出。
谢谢观看
挡板式、汽旋式和吸附式分离器的主要不同是,挡板式分离器在较大的流速范围内可以保持很高的分离效率, 而汽旋式和吸附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只有在蒸汽速度13m/s以下才能达到98%,否则效率会很低,蒸汽速度为 25m/s时,其分离效率大概仅为50%。
保温效果
如果汽水分离器未进行保温,由于表面散热将会增加蒸汽的含水量,损失很多的热量。假如蒸汽温度为 150℃,环境温度为15℃,那么增加保温后每年将会节省8600MJ的热量(假定是辐射传热,一年工作8760h),增 加保温后会节省相当多的能量,短时间内就能节省出加保温的成本。应使用专门保温套,由于分离器的形状特殊, 尤其是法兰连接时,保温比较困难,使保温效果受到了限制。
球形汽水分离器主要工作原理为旋风分离。
蒸汽由进气管进入旋流筒时,气流将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筒壁自圆筒体呈螺旋 形向下,朝锥体流动,此为外旋流。蒸汽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将密度较大的液滴甩向筒壁,液滴一旦与 筒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向下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底流口。旋转下降的外旋气流在到 达锥体时,因圆锥形的收缩结构而向旋流筒中心靠拢。根据“旋转距”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当气流 到达锥体下端某一位置时,即以同样的旋转方向从旋流筒中部由下反转向上,继续做螺旋形运动,形成内旋气流。 干度较高的蒸汽就由溢流口排出旋流筒。
气液分离器的原理与完善(丝网式)

气液分离器的原理与完善大中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也有:1、重力沉降;2、折流分离;3、离心力分离;4、丝网分离;5、超滤分离;6、填料分离等。
但综合起来分离原理只有两种:一、利用组分质量(重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1、2、3、6)。
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质量比液体的质量小。
二、利用分散系粒子大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4、5)。
液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与气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不同,气体分子距离较远,而液体分子距离要近得多,所以气体粒子比液体粒子小些。
一、重力沉降1、重力沉降的原理简述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在与气体一起流动时,液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向下的速度,而气体仍然朝着原来的方向流动,也就是说液体与气体在重力场中有分离的倾向,向下的液体附着在壁面上汇集在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2、重力沉降的优缺点优点:1)设计简单。
2)设备制作简单。
3)阻力小。
缺点:1)分离效率最低。
2)设备体积庞大。
3)占用空间多。
3、改进重力沉降的改进方法:1)设置内件,加入其它的分离方法。
2)扩大体积,也就是降低流速,以延长气液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
4、由于气液混合物总是处在重力场中,所以重力沉降也广泛存在。
由于重力沉降固有的缺陷,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开发更高效的气液分离器,于是折流分离与离心分离就出现了。
二、折流分离1、折流分离的原理简述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时,如果遇到阻挡,气体会折流而走,而液体由于惯性,继续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向前的液体附着在阻挡壁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汇集到一起,通过排放管排出。
2、折流分离的优缺点优点:1)分离效率比重力沉降高。
2)体积比重力沉降减小很多,所以折流分离结构可以用在(高)压力容器内。
3)工作稳定。
缺点:1)分离负荷范围窄,超过气液混合物规定流速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
2)阻力比重力沉降大。
3、改进从折流分离的原理来说,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快,其惯性越大,也就是说气液分离的倾向越大,应该是分离效率越高,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为什么呢究其原因:1)在气液比一定的情况下,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分离负荷越重,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越短。
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油气分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一、油气分离器的类型和工作要求1、分离器的类型1)重力分离型:常用的为卧式和立式重力分离器;2)碰撞聚结型:丝网聚结、波纹板聚结分离器;3)旋流分离型:反向流、轴向流旋流分离器、紧凑型气液分离器;4)旋转膨胀型:2、对分离器工作质量的要求1)气液界面大、滞留时间长;油气混合物接近相平衡状态。
2)具有良好的机械分离效果,气中少带液,液中少带气。
二、计量分离器1、结构:如图所示1)水包:分离器隔板下面的容积内装有水,其侧下部焊有小水包,小水包中间焊有小隔板,小水包中的水与分离器隔板以下的大水包及玻璃管相连通。
2)分离筒:储存油气混合物并使其分离的密闭圆筒。
3)量油玻璃管:通过闸门及管线,其上端与分离器顶部相通下部与小水包连通,玻璃管与分离筒构成一个连通器供量油用。
4)加水漏斗与闸门:给分离器的水包加水用。
5)出气管:进入分离器的油气混合物进行计量时天然气的外出通道。
6)安全阀:保护分离器,防止压力过高破坏分离器。
7)分离伞:在分离筒的上部,由两层伞状盖子组成。
使上升的气体改变流动方向,使其中携带的小液滴粘附在上面,起到二次分离的作用。
8)进油管:油气混合物的进口9)散油帽: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后喷洒在散油帽上使油气分开,还可稳定液面。
10)分离器隔板:在分离器下部油水界面处焊的金属圆板直径与分离筒内径相同,但边缘有缺口,使其上下连通,其面上为油下面为水,中间与出油管线连通。
11)排油管:是分离器中的油排出通道,其焊在分离器隔板中心处,并与分离器隔板以上相通。
12)支架:用来支撑分离器。
2、工作原理油气混合物经进油管线进入分离器后,喷洒在挡油帽上(散油帽),扩散后的油靠重力沿管壁下滑到分离器的下部,经排油管排出。
同时,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经分离伞集中向上改变流动方向,将气体中的小油滴粘附在伞壁上,聚集后附壁而下,脱油后的气体经分离器顶部出气管进入管线进行测气。
三、玻璃管手动量油原理在分离器侧壁装一高压玻璃管和分离筒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分离器内液柱压力与玻璃管内水柱压力相平衡,因此,当分离器内液柱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玻璃管内水柱也相应上升一定高度,但因液、水密度不同,分离器内液柱和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高度也不相同。
气液分离器原理及结构

气液分离器原理及结构
气液分离器是一种常用于气体和液体分离的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气体和液体的不同密度和惯性,通过引导和设计的流动路径,使气体和液体分离并分别排出。
气液分离器一般由进气口、分离室和出口组成。
进气口通常位于设备的上部,使气体和液体混合物进入分离室。
分离室内通常设置了导流板或纤维等装置,以增加气液分离的效果,并防止液体回流到出口。
在分离室内,由于液体重力作用下的惯性力,液滴会向下沉积,而气体则继续向上流动。
分离室的底部通常设有排液口,用于排出沉积的液体。
为了提高气液分离的效果,分离室内还可能设置了气液分离元件,如细孔板、旋流器等。
细孔板通常由多个小孔组成,通过孔径和孔距的设计,使气体能通过而液体不能通过,从而实现气液分离。
旋流器则通过旋转流体产生离心力,使气体和液体分离。
在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气液混合物的流速、压力、温度等因素。
流速过大可能导致未完全分离,而流速过小则可能导致堵塞。
压力的设计则应保证在分离室内压力的变化不过大,以避免气体和液体再次混合。
同时,设备的材料选择也很重要,要能耐受液体的腐蚀和气体的高温。
总之,气液分离器通过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密度和惯性差异,通过设计好的流动路径,使气体和液体分离并分别排出。
该设备的结构包括进气口、分离室和出口,通常还会增加气液分离元
件来提高分离效果。
在设计和选择方面,需要考虑流速、压力、温度等因素,并选择适合的材料。
液气分离器ppt课件

结构
外置式结 构示意图
结构
外置式结构的分离器工作时可维 持约4000mm的液柱高度。按泥浆比 重1.5g/cm3计算,分离器工作时罐内 压力不超过0.06MPa。
结构
结构
分离器工作时罐内的压力等于分离出 的气体由排气管排出时的摩擦阻力。如果 上述摩擦阻力大于分离器内钻井液柱的静 液压力,就会将液体从排液管推出,形成 的液柱高度逐渐降低,最终造成“短路”, 未经分离的混气钻井液和分离出的气体就 会从排液管直接排出。
不应形成节流。 3、使用高压软管连接应使用保险绳或安全链。
安装
安装
安装
安装
安装
排液管线 1、通径不小于203mm,采用法兰或由壬连接。 2、应接至振动筛前的分配箱上,不应将管口埋于箱
中液体内。 3、安装应保证分离器罐体内的液面高度在1.3 m至
1.6 m之间。 4、应使用 90°弯头和直管从地面接至分配箱,可
拔出两个按钮即可排气。如不拔出排气对 应的两个操作对象不能正常操作。
双 司 钻 连 接 箱
套管头顶丝使用指南
套管头顶丝的作用: 用于预紧防磨套、试压塞或套管悬挂
器,防止防磨套转动或浮动。
套管头总装示意图
顶丝总成示意图
套管头安装前的检查: 1、数量:顶丝总成齐全; 2、活动:顶丝与压帽能轻松旋动; 3、测量: 3.1顶丝前部与套管头内孔齐平时顶
5、查阅说明书,确定关闭防喷器 组和打开液压放喷阀1次所需的液压油 量。
6、蓄能瓶的数量=所需的液压油 量/每个蓄能器所能排出的液压油量
7、蓄能器的容量=蓄能器瓶的数 量*蓄能器瓶容量
井控装备的几个典型事例
一、闸板轴及液缸孔损坏
原因分析: 钻井队在更换闸板芯子时,侧门螺栓拆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液分离器的种类与结构目录
一、研究目的...................................................、.........、、 (2)
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第2页
三、气液分离器的原理与分类 (2)
四、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及优缺点……………………………、第2页
1.重力沉降…………………………………………………、、…、第3页
2.折流分离……………………………、……………………、…、第4页
3.离心分离………………………………………………、、……、第5页
4.填料分离………………………………………………、、……、第6页
5.丝网分离…………………………、……………………、……、第7页
6.微孔过滤分离………………………………………………、第9页
五、实验分析……………………………………………………………、、第10页
1.常规冷干机的气液分离器的除水效果…、第10页
2.查阅相关资料…………………………………、……、、、第12页
3.设备整改………………………………………………、、、、第13页
4.C型冷干机气分测试.................................、 (15)
六、优化方案……………………………………………………………、、第17页
一、研究目的
增强公司冷干机、预冷机等设备上的气液分离器的效果,提升设备性能。
二、气液分离器的作用
饱与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过程中,一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
气液分离器作用就就是处理含有凝液的气体,实现凝液回收或者气相净化。
我们公司设备上的气液分离器作用主要就是气相净化。
三、气液分离器的原理与分类
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包括:1、重力沉降;2、折流分离;3、离心力分离;4、填料分离;5、丝网分离;6、微孔过滤分离等。
但综合起来分离原理只有两种:
1、利用组分质量(重量)的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1、
2、
3、4):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质量比液体的质量小。
2、利用分散系粒子大小不同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如分离方法5、6):液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与气体的分子聚集状态不同,气体分子距离较远,而液体分子距离要近得多,所以液体粒子比气体粒子大。
四、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及优缺点
1、重力沉降:
原理:结构很简单,原理也很简单,利用液体与气体的重量不同达到分离。
空压机末端的储气罐之所以能分离大量液态水,就就是依靠这个原理。
适用分离大于200u的液态。
优点:设计简单;设备制作简单;阻力小。
缺点:分离效率很差;需要气体流速很慢,所以相对应设备体积就很大。
2、折流分离(挡板分离)
原理: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的惯性大,遇折流板直接发生碰撞达到分离。
我公司老式的冷干机就采用过这种气液分离器。
优点:(相对重力分离)分离效率更高;体积更小;工作稳定。
缺点:分离负荷范围窄,气体流速超过一定范围后,分离效率下降。
原因:1)如果气体流速过慢,液体的惯性过小,不能产生碰撞,无法分离。
2)气体流速过快会把已经碰撞着壁的液体重新带走。
3)液体容易碎化,与折流板在碰撞的同时,产生更细的液滴。
气体流速越大,碰撞力就越大,产生的细液滴就越多,分离效果就越差。
3、离心分离
原理: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旋转流动时,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从而与筒体壁面产生碰撞并附着在上,然后由于重力的作用达到分离。
优点:分离效率更高;体积更小;工作稳定。
缺点:与折流分离类似,分离负荷范围窄,气体流速超过一定范围后,分离效率下降。
原因:1)如果气体流速过慢,液态的惯性过小,不能产生碰撞,无法分离。
2)气体流速过快会把已经碰撞着壁的液体重新带走。
4、填料分离
原理:填料分离与折流分离的原理类似,也就是依靠液体的惯性,使其与填料产生碰撞从而实现分离。
但填料分离相对折流分离来说具有大得多的阻挡收集壁面积,而且多次反复折流,液体很容易着壁,所以其分离效率更高。
(化工厂中很常见) 优点:分离效率比折流分离或离心分离高;结构简单,只需制作一个填料架。
缺点:分离负荷范围更窄,气体流速超过一定范围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易堵。
原因:1)在气液比一定的情况下,气液混合物流速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分离负荷越大,混合物在分离器内停留的时间越短。
2)气体在折流的同时也推动着已经着壁的液体向上流动,如果气体流量太大,流速太快,会导致液体下流不畅,随着液体越积越多,气体的流通面积也越来越小,在这双重影响下,已经着壁的液体很容易被气体重新带走。
5、丝网分离
原理:气体与液体的微粒大小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通过丝网时,就象过筛一样,气体通过了,而液体被拦截下来,从而达到分离。
简单的说,就就是液体颗粒太大,无法通过丝网的筛分。
优点:分离效率比填料分离更高。
缺点:分离负荷范围更窄,超过气体极限流速或者液气比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易堵;丝网的目数以及材质选择很重要。
原因:1)气体流速对分离效率就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气速对分离效率的影响见下图所示。
气体流速过高,聚集的液滴不易从丝网上落下,液体充满丝网,造成液泛,以致一度被捕集的液滴又飞溅起来,再次被气体携带出去,使分离效率急剧降低。
在以前的冷干机性能测试中,多次出现在制冷系统良好、换热管胀接无泄露、气分中丝网紧凑无松动的情况下,最终露点却很差。
分析其原因,多半就是因为气分中气体流速太快造成。
气体流速太低,夹带的雾沫在气体中飘荡,未与丝网碰撞就随着气流通过丝网而被气体带走,降低了丝网的分离效率。
2)液气比太大,也就就是液体太多,会造成丝网间气体的流通面积减少,从而导致气体流速越来越快,液滴被再次携带出去,造成液泛,使分离效率急剧降低。
在以前的冷干机性能测试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前期露点显示良好,但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工况条件变化不大,各零部件也正常运行,露点却急剧上升。
分析其原因,前期露点好就是因为气分的丝网中液态水量还少,但运行一段时间后,液体越来越多,气体流速越来越快,导致液体无法下流而被气体带走,于就是露点急剧上升。
3)丝网的材质不同,其分离性能不同,主要原因跟液体润湿性能有关,如果这种材质能降低液体在其表面的润湿性能,将有利于液体的下流。
6、微孔过滤分离
原理:气体与液体的微粒大小不同,液体与气体混合一起流动通过微孔过滤,就象过筛一样,气体通过了,而液体被拦截下来,从而达到分离。
微孔过滤分离器的筛分作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筛分,其微孔直径一般在50微米以下,大于微孔直径的液体微粒均不能通过。
而且微孔过滤分离器的阻挡收集表面积在单位体积内极大,折流次数与筛分次数在单位体积内比丝网过滤更多。
优点:分离效率极高;体积比丝网分离器小。
缺点:1)成本高。
2)如果液气比太大,容易发生液阻现象,阻力急剧上升(前端需加装其它粗过滤装置)。
3)本身阻力大。
4)更易堵。